CN106874652A - 燃煤配比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燃煤配比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74652A
CN106874652A CN201710023160.1A CN201710023160A CN106874652A CN 106874652 A CN106874652 A CN 106874652A CN 201710023160 A CN201710023160 A CN 201710023160A CN 106874652 A CN106874652 A CN 1068746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constraints
coal
proportioning
property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231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文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HUANGDAO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Shenhua Group Corp Ltd
Shenhua Guoneng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HUANGDAO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Shenhua Group Corp Ltd
Shenhua Guoneng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HUANGDAO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Shenhua Group Corp Ltd, Shenhua Guoneng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QINHUANGDAO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2316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74652A/zh
Publication of CN106874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46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3Resource planning in a project enviro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Z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6Z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lication aspects of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 G06F2219/10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 e.g. waste reduction, pollution control, compliance with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olid Fuels And Fuel-Associated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煤配比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同一类别的多种燃料中的每种燃料的属性值;获取约束条件;根据约束条件和每种燃料的属性值获取每种燃料的配比;根据每种燃料的配比控制每种燃料的使用。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采用人工计算方式确定燃煤混配比,导致燃煤混配比的计算效率和精确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燃煤配比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煤配比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电煤供应形势出现全国性的紧张,煤价上涨以及环保指标不断提高,如果超标,电企轻者要接受5倍罚款而导致亏损,重者停机。为此电企为了达到环保排放标准而选择低硫煤,但价格贵利润低,反之高硫煤价格低利润高,但环保排放超标。因此,硫分、发热量、利润成为相互矛盾的约束。
电企虽然有了在兼顾硫分、发热量等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发热量以降低成本的理念,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目前各大电厂的煤源越来越复杂,变化越来越快,电企在生产运行时很难燃用设计煤种,燃煤供应多元化,实际燃用煤种繁多。由于煤源媒质不稳定,煤质特性各异,导致锅炉燃烧不好造成环保指标超标等问题。
目前,预想满足所有条件,上一次煤人工计算确定燃煤混配的配比一般要1-2小时,每天多次上煤,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和经济效益,同时,人工计算方式还可能会导致燃煤混配结果不准确。不同的工况、目标和约束条件,建立的模型是不同的,目前国内外没有现成的模型可以使用。
针对相关技术采用人工计算方式确定燃煤混配比,导致燃煤混配比的计算效率和精确度较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煤配比方法和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采用人工计算方式确定燃煤混配比,导致燃煤混配比的计算效率和精确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料配比方法,包括:获取同一类别的多种燃料中的每种燃料的属性值;获取约束条件;根据约束条件和每种燃料的属性值获取每种燃料的配比;根据每种燃料的配比控制每种燃料的使用。
进一步地,根据约束条件和每种燃料的属性值获取每种燃料的配比包括:根据约束条件获取与约束条件对应的用于配置燃料的模型;将燃料的属性值设置在模型中获取每种燃料的配比。
进一步地,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成本、污染指数、燃料燃烧的发热量、燃料的存储量。
进一步地,在约束条件包括多个的情况下,为多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设置优先级。
进一步地,在根据所述约束条件和所述每种燃料的属性值获取所述每种燃料的配比之后,该方法还包括:输出燃料配比结果,其中,所述结果用于指示每种燃料的配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燃料配比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同一类别的多种燃料中的每种燃料的属性值;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约束条件;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约束条件和每种燃料的属性值获取每种燃料的配比;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每种燃料的配比控制每种燃料的使用。
进一步地,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约束条件获取与约束条件对应的用于配置燃料的模型,并将燃料的属性值设置在模型中获取每种燃料的配比。
进一步地,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成本、污染指数、燃料燃烧的发热量、燃料的存储量。
进一步地,在约束条件包括多个的情况下,为多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设置优先级。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输出模块,用于在根据所述约束条件和所述每种燃料的属性值获取所述每种燃料的配比之后,输出燃料配比结果,其中,所述结果用于指示每种燃料的配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同一类别的多种燃料中的每种燃料的属性值;获取约束条件;根据约束条件和每种燃料的属性值获取每种燃料的配比;根据每种燃料的配比控制每种燃料的使用,达到了无需人工计算燃煤混配比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燃煤混配结果的准确度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采用人工计算方式确定燃煤混配比,导致燃煤混配比的计算效率和精确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燃料配比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燃料配比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料配比方法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燃料配比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获取同一类别的多种燃料中的每种燃料的属性值;
步骤S104,获取约束条件;
步骤S106,根据约束条件和每种燃料的属性值获取每种燃料的配比;
步骤S108,根据每种燃料的配比控制每种燃料的使用。
上述步骤通过获取同一类别的多种燃料中的每种燃料的属性值;获取约束条件;根据约束条件和每种燃料的属性值获取每种燃料的配比;根据每种燃料的配比控制每种燃料的使用,达到了无需人工计算燃煤混配比的目的,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采用人工计算方式确定燃煤混配比,导致燃煤混配比的计算效率和精确度较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燃煤混配结果的准确度的技术效果。
在步骤S102提供的方案中,本发明实施例对燃料不做具体限定,燃料可以是燃煤、也可以是燃油等其他燃料。本发明实施例中多种燃料属于同一类别,例如,多种燃料均属于燃煤类别。每种燃料的属性值可以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内容:燃料的数量、燃料的价格、燃料中所含的硫分以及燃料的热值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燃料的属性值还可以包括其他内容,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还需要说明的是,同一类别的多种燃料中的每种燃料的属性值可以是预先设置的,该实施例可以直接获取。
在步骤S104提供的方案中,本发明实施例对约束条件不做具体限定,约束条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或调整,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约束条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成本、污染指数、燃料燃烧的发热量、燃料的存储量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约束条件还可以包括其他内容,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可选地,当约束条件中包括多个条件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为这多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设置优先级,例如,当约束条件中包括成本、污染指数、燃料燃烧的发热量以及燃料的存储量四个条件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设置这四个条件的优先级由高到低依次为:燃料燃烧的发热量、成本、污染指数、燃料的存储量。
该实施例通过设置约束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的优先级,可以达到使得约束条件更加符合实际应用需求,进而使得根据约束条件获取到的多种燃料的配比更加准确。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约束条件可以为根据实际需求预先设置的,该实施例可以直接获取。
在步骤S106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获取同一类别的多种燃料中的每种燃料的属性值以及约束条件之后,该实施例可以根据约束条件和每种燃料的属性值获取每种燃料的配比。可选地,根据约束条件和每种燃料的属性值获取每种燃料的配比可以包括:根据约束条件获取与约束条件对应的用于配置燃料的模型;以及将燃料的属性值设置在模型中获取每个种燃料的配比。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模型可以为与获取到的约束条件对应的用于配置燃料的模型,在获取到与约束条件对应的用于配置燃料的模型之后,可以将步骤S102获取到的每种燃料的属性值设置在该模型中,则该模型的输出即为每种燃料的配比。此处,模型的建立过程以及利用模型获取每种燃料的配比过程可以参见本发明下述的优选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此处先不做具体介绍。
可选地,在根据所述约束条件和所述每种燃料的属性值获取所述每种燃料的配比之后,该实施例还可以输出燃料配比结果,其中,所述结果用于指示每种燃料的配比。用户可以根据输出的燃料配比结果按照该结果所指示的每种燃料的配比使用,以达到满足约束条件中所指示的最优目标的目的。
在步骤S108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根据与约束条件对应的模型获取每种燃料的配比之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按照该配比控制每种燃料的使用,以使得能够达到约束条件所指示的最优目标。
为了更加详细地介绍本发明实时来的燃料配比方法,下面提供了一种优选实施例,该优选实施例具体介绍了本发明的燃料配比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具体参见以下内容:
该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合电厂运行的配煤模型并进行优化。综合考虑成本、稳燃、环保三方面的因素,选取热值、硫分、成本等指标,对以煤炭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的配煤模型加以约束。得到符合电厂生产实际的最优方案,同时确保了模型的实时计算能力,预测精度大有提高。实际案例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方案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是一种合理可靠的方法。
1、技术内容或技术解决方案
本发明数模算法的解决方案是:煤场、筒仓以及上煤量、制粉系统出力的限制,一般混配的煤种不会超过4种。根据锅炉的设计指标以及煤场管理等其他管理要求确定评价指标的约束条件。在混煤方案中应用穷举法进行配煤,可能有些配煤方案的配后混煤煤质不能满足锅炉设计的基本要求,这些方案就不需要在进行评价了,可以直接跳过。所以根据电厂锅炉设计煤质指标,指定各煤质指标的符合区间,以及指定对方时间过期优先可以减少很多无谓运算。
设X1、X2、X3、X4分别是4种煤当日需要上煤的吨数,A、B、C、D分别是4种煤的价格,各种煤的现场当日储量为Y1,Y2,Y3,Y4,S1、S2、S3、S4分别是4种煤的硫分,Q1、Q2、Q3、Q4分别是4种煤的热值。(以一期200MW为例)
目标:MIN=燃煤成本=AX1+BX2+CX3+DX4
发电煤耗=日煤炭成本/日发电量=(X1+X2+X3+X4)/800
约束条件:
热值:Q1X1+Q2X2+Q3X3+Q4X4≥4200×日耗煤量
硫分:S1X1+S2X2+S3X3+S4X4≤1.5×日耗煤量
日耗煤量:X1+X2+X3+X4≤4000
日储煤量:Y1+Y2+Y3+Y4≥24000
灰熔点:T≥1350
Y1≥X1,Y2≥X2,Y3≥X3,Y4≥X4
X1,X2,X3,X4,Y1,Y2,Y3,Y4≥0
2、根据上述应用特点,
如表1所示,以目前较稳定的4个矿业,两高两低为例(08年平均值),做一次生产过程(负荷)的数据:平朔4900大卡/千克、单价480元/吨、硫分2%,芦子沟4700大卡/千克、单价480元/吨、0.2%,霍林河3500大卡/千克、单价260元/吨、0.3%,蔚州4000大卡/千克、单价400元/吨、0.8%,
日耗煤量按4000吨、日储煤量按24000吨,日发电量800万千瓦时。
表1
根据使得燃料成本最小的目标,列出线性规划模型如下:
min Z=480X1+480X2+260X3+400X4
s.t.
混配后总热值:4900X1+4700X2+3500X3+4000X4≥16800000 (1)
混配后总硫分:2X1+0.2X2+0.3X3+0.8X4≤6000 (2)
日耗煤量:X1+X2+X3+X4≤4000 (3)
日储煤量:Y1+Y2+Y3+Y4≥24000 (4)
灰熔点:T≥1350 (5)
Y1≥X1,Y2≥X2,Y3≥X3,Y4≥X4 (6)
X1,X2,X3,X4,Y1,Y2,Y3,Y4≥0 (7)
用EXCEL的线性规划求解:得到煤炭成本最小值下的最佳煤炭配料的最优配比范围。敏感性报告如下表2所示:
表2
约束
以上平朔、霍临河煤日耗煤量,两变量的递减成本全为0,符合范氏理论,说明该分配的结果为正常值,最优解存在合理性。对应的价格系数可行,决策有效。而芦子沟(留存时间长会自然)、蔚州煤日耗煤量的递减成本分别为29.3和52,表明只有这两种煤的价格分别下降29.3和52元/吨,芦子沟、蔚州煤日耗煤量才能为正数。对应的价格系数为480-29.3=450.7(元/吨),400-52=348(元/吨)才可行,决策才有效。因此,目前工况下,掺烧这两种煤是划不来的。
得到的最优解为平朔日耗煤量2133.3吨、霍林河日耗煤量1866.7吨,日耗煤量4000吨,日燃煤成本1509333.3元。
3、敏感性报告验证分析
从敏感性报告看到,平朔煤的价格,分别减、加允许减量和允许增量:480-105.3=374.7、480+33.8=513.8,在[374.7,513.8]范围内;霍临河煤的价格260-∞=0、260+70.1=333.1,在[0,333.1]范围内;
日耗煤量的允许范围,分别减、加允许减量和允许增量:4000-330.2=3669.8吨、4000+941.2=4941.2吨,在即[3669.8,4941.2]且每日增烧1吨煤,成本反而减少238.7元;
日燃煤成本的允许范围,分别减、加允许减量和允许增量:1509333.3-∞=0、1509333.3+1509333.3=3018666.6,即在[0,3018666.6]范围内;
以上范围内波动均不影响最优解。
通过灵敏度分析,该模型在确保最低煤炭成本下,给出了煤炭价格和资源限量的波动范围以及各煤种的边际收益。提供再次采购结构的参考值。
决策者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该波动范围进行调整。如果实际操作有限,不一定非得取极限值,在满足热量、硫分的前提下,即使不是最优—最低成本,多耗用了燃煤,此理论参考值也是追求的低成本的最接近的数值。
4、优点和积极效果
该算法解决了过去手算时长、不经济的难题,最大限度的满足环保标准,兼顾发热量、利润指标,其效果体现在:
(1)通过此优化算法确保了实时计算效率,代替了传统的手算和经验公式法对混煤的煤质参数进行预测,不仅节约了大量的计算时间,保证了优化算法的快速性,而且预测精度大有提高,有效地解决了多约束条件下的适应度选择问题。从而说明该简单算法的价值,管理科学是可以辅助决策的。
(2)本模型确保了环保排放不超标,电企不但没有被罚反而可以得到脱硫环保电价,进而提升利润水平。
(3)在没有完全上ERP,甚至没有混配软件的情况下,利用EXCEL的线性规划求解,即可得到煤炭成本最小值下的最佳煤炭配料的方案。当生产工况动态变化,煤种和价格、日储量、热值、硫分等资源限量改变时,即时可以找到使低成本最小的解—混配计划结果。两约束总生产热量和总硫分是有效约束。该模型系统能够解决目前试算法很难准确计算的入炉煤炭混配最佳结构的问题,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4)利用该模型,同时还可计算发电煤耗的最小值(模型中已给出)。
5、实施方式举例
下面将结合1个具体实例对本算法做进一步的说明。
根据现场实际,混配情况以两种煤的混配居多,另外,在实际应用中,每次计算的结果不一定是可以达到混配比例要求的(混配比例最大1:4),所以计算是重复多次的,不符合时还需要再重新计算,因此,现将以两种煤混配为例,开设一个输入口,便于更新模型中的系数,将煤种1和2的热值和硫分、产地和时间、根据负荷变化预测的热值和硫分等等不同变量作为输入值;将混配后的热值和硫分、总上煤量作为约束输入,增加约束两煤种上煤比例小于等于4;这时新的线性规划模型就建立起来了。计算出的结果显示:混配后的热值和硫分、混配比例,此为现场操作的理论参考值,参考这3个值,进行混配上煤。如果结果不符合要求,即刻可以输入另外两个煤种的数据,再进行计算。一般有经验的燃料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最值的范围、先进先出等原则,灵活运用理论数据,进行实际操作。
实例1
从结果看,
(1)硫分:手算0.86%远远超过模型计算结果0.8%即为约束值。所以手算偏差较大,0.86%的硫分值,混烧的结果一定使得二氧化硫超标;
(2)热值:手算4319大卡比模型计算结果4242大卡即为约束的上线,相差77大卡。如果按照标煤8.5元/(100大卡·吨)来计算,按手算结果混配上煤,每吨亏损6.55元。
说明手算不仅距离实际设定的标准有时是有一定误差的,而且还是不经济的。
实例2
从结果看,
(1)硫分:手算1.33%远远超过模型计算结果0.8%即为约束值。所以手算偏差太大,1.33%的硫分值,混烧的结果一定使得二氧化硫超标;超标的量多了,会被罚款;不得已时,机组要被迫降负荷。这两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2)热值:手算4406大卡比模型计算结果4150大卡即为约束的下线,相差248大卡。如果按照标煤8.5元/(100大卡·吨)来计算,按手算结果混配上煤,每吨亏损21.08元。按装机容量100万千瓦时计算,倘若每年燃烧300万吨煤,那么每年及亏损6324万元。也就是说,如果电厂能够按照本模型计算出来的结果进行实时的混配,每年就可以节约成本6324万元。
上述实例说明手算不仅距离实际设定的标准有时是有误差的,而且还是不经济的。如果电厂能够按照本模型计算出来的结果进行实时的混配,是可以节约成本的。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上述结果燃用的主要煤种应该选择的是平朔和霍煤2个矿业,采用高峰段混配,低谷段烧霍煤的方式更为经济,同理得到煤炭成本最小值下的最佳煤炭配料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燃料配比装置的装置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该燃料配比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燃料配比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燃料配比方法可以在该燃料配比装置中执行。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燃料配比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22,用于获取同一类别的多种燃料中的每种燃料的属性值;第二获取模块24,用于获取约束条件;第三获取模块26,用于根据约束条件和每种燃料的属性值获取每种燃料的配比;控制模块28,用于根据每种燃料的配比控制每种燃料的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第一获取模块22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该实施例中的第二获取模块24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104,该实施例中的第三获取模块26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106,该实施例中的控制模块28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S108。上述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示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在第一获取模块22中,本发明实施例对燃料不做具体限定,燃料可以是燃煤、也可以是燃油等其他燃料。本发明实施例中多种燃料属于同一类别,例如,多种燃料均属于燃煤类别。每种燃料的属性值可以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内容:燃料的数量、燃料的价格、燃料中所含的硫分以及燃料的热值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燃料的属性值还可以包括其他内容,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还需要说明的是,同一类别的多种燃料中的每种燃料的属性值可以是预先设置的,该实施例可以直接获取。
在第二获取模块24中,本发明实施例对约束条件不做具体限定,约束条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或调整,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约束条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成本、污染指数、燃料燃烧的发热量、燃料的存储量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约束条件还可以包括其他内容,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可选地,当约束条件中包括多个条件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为这多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设置优先级,例如,当约束条件中包括成本、污染指数、燃料燃烧的发热量以及燃料的存储量四个条件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设置这四个条件的优先级由高到低依次为:燃料燃烧的发热量、成本、污染指数、燃料的存储量。
该实施例通过设置约束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的优先级,可以达到使得约束条件更加符合实际应用需求,进而使得根据约束条件获取到的多种燃料的配比更加准确。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约束条件可以为根据实际需求预先设置的,该实施例可以直接获取。
在第三获取模块26中,在获取同一类别的多种燃料中的每种燃料的属性值以及约束条件之后,该实施例可以根据约束条件和每种燃料的属性值获取每种燃料的配比。可选地,第三获取模块26可以用于根据约束条件获取与约束条件对应的用于配置燃料的模型,并将燃料的属性值设置在模型中获取每个种燃料的配比。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模型可以为与获取到的约束条件对应的用于配置燃料的模型,在获取到与约束条件对应的用于配置燃料的模型之后,可以将步骤S102获取到的每种燃料的属性值设置在该模型中,则该模型的输出即为每种燃料的配比。此处,模型的建立过程以及利用模型获取每种燃料的配比过程可以参见本发明下述的优选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此处先不做具体介绍。
可选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输出模块,用于在根据所述约束条件和所述每种燃料的属性值获取所述每种燃料的配比之后,输出燃料配比结果,其中,所述结果用于指示每种燃料的配比。通过该输出模块用户可以根据输出的燃料配比结果按照该结果所指示的每种燃料的配比使用,以达到满足约束条件中所指示的最优目标的目的。
在控制模块28中,根据与约束条件对应的模型获取每种燃料的配比之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按照该配比控制每种燃料的使用,以使得能够达到约束条件所指示的最优目标。
通过上述模块达到了无需人工计算燃煤混配比的目的,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采用人工计算方式确定燃煤混配比,导致燃煤混配比的计算效率和精确度较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高燃煤混配结果的准确度的技术效果。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燃料配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同一类别的多种燃料中的每种燃料的属性值;
获取约束条件;
根据所述约束条件和所述每种燃料的属性值获取所述每种燃料的配比;
根据所述每种燃料的配比控制所述每种燃料的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约束条件和所述每种燃料的属性值获取所述每种燃料的配比包括:
根据所述约束条件获取与所述约束条件对应的用于配置燃料的模型;
将所述燃料的属性值设置在所述模型中获取所述每种燃料的配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成本、污染指数、燃料燃烧的发热量、燃料的存储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约束条件包括多个的情况下,为所述多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设置优先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约束条件和所述每种燃料的属性值获取所述每种燃料的配比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输出燃料配比结果,其中,所述结果用于指示每种燃料的配比。
6.一种燃料配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同一类别的多种燃料中的每种燃料的属性值;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约束条件;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约束条件和所述每种燃料的属性值获取所述每种燃料的配比;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种燃料的配比控制所述每种燃料的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约束条件获取与所述约束条件对应的用于配置燃料的模型,并将所述燃料的属性值设置在所述模型中获取所述每种燃料的配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成本、污染指数、燃料燃烧的发热量、燃料的存储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约束条件包括多个的情况下,为所述多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设置优先级。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输出模块,用于在根据所述约束条件和所述每种燃料的属性值获取所述每种燃料的配比之后,输出燃料配比结果,其中,所述结果用于指示每种燃料的配比。
CN201710023160.1A 2017-01-11 2017-01-11 燃煤配比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68746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23160.1A CN106874652A (zh) 2017-01-11 2017-01-11 燃煤配比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23160.1A CN106874652A (zh) 2017-01-11 2017-01-11 燃煤配比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4652A true CN106874652A (zh) 2017-06-20

Family

ID=59157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23160.1A Pending CN106874652A (zh) 2017-01-11 2017-01-11 燃煤配比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7465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9455A (zh) * 2019-07-18 2019-10-1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锅炉混煤掺配方法
CN113158423A (zh) * 2021-03-16 2021-07-23 国家能源集团国源电力有限公司 多煤种掺烧方法及装置
CN115438894A (zh) * 2021-08-09 2022-12-06 华院计算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煤炭调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2081A (zh) * 2009-04-17 2009-09-16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优化烧结固体燃料配比的方法及装置
CN102592249A (zh) * 2012-02-10 2012-07-18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火电厂燃煤掺配方法
CN104711000A (zh) * 2015-02-27 2015-06-17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炼焦煤配煤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2081A (zh) * 2009-04-17 2009-09-16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优化烧结固体燃料配比的方法及装置
CN102592249A (zh) * 2012-02-10 2012-07-18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火电厂燃煤掺配方法
CN104711000A (zh) * 2015-02-27 2015-06-17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炼焦煤配煤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宣杰 等: "《发电企业节能减排的思考》", 《经济纵横》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9455A (zh) * 2019-07-18 2019-10-1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锅炉混煤掺配方法
CN110319455B (zh) * 2019-07-18 2020-10-16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锅炉混煤掺配方法
CN113158423A (zh) * 2021-03-16 2021-07-23 国家能源集团国源电力有限公司 多煤种掺烧方法及装置
CN115438894A (zh) * 2021-08-09 2022-12-06 华院计算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煤炭调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5438894B (zh) * 2021-08-09 2023-08-22 华院计算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煤炭调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47907B (zh) 一种考虑网络约束的虚拟电厂双层优化模型的构建方法
Modarres et al. Aggregate production planning by focusing on energy saving: A robust optimization approach
Gopalakrishnan et al. Operational planning of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plants through genetic algorithms for mixed 0–1 nonlinear programming
Gjengedal Emission constrained unit-commitment (ECUC)
Stojiljković Bi-level multi-objective fuzzy design optimization of energy supply systems aided by problem-specific heuristics
CN106874652A (zh) 燃煤配比方法和装置
Jauhari et al. Low carbon inventory model for vendor‒buyer system with hybrid production and adjustable production rate under stochastic demand
Haghifam et al. Bi‐level operational planning of microgrids with considering demand response technology and contingency analysis
Ziemele et al. Sustainability of heat energy tariff in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Statistic and dynamic methodologies
Bafrani et al. Robust electrical reserve and energy scheduling of power system considering hydro pumped storage units and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Götze et al. A general MILP based optimization framework to design Energy Hubs
Ihlemann et al. Benefits of regional coordination of balancing capacity markets in future European electricity markets
Chen et al. Optimal planning for partially self-sufficient microgrid with limited annual electricity exchange with distribution grid
Paul et al. The RFF haiku electricity market model
Ansari et al. GenCo's mid‐term optimal operation analysis: interaction of wind farm, gas turbine, and energy storage systems in electricity and natural gas markets
Brandt et al. Blow wind blow: Capital deployment in variable energy systems
Ubando et al. A fuzzy mixed‐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for optimal design of polygeneration systems with cyclic loads
Moshkin et al. Mathematical model of managing of the generating company on the criterion of the profit maximization
de Souza et al. Affine policie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for self-scheduling in CAES facilities
Taibi et al. Power system flexibility for the energy transition: Part 2, IRENA FlexTool methodology
CN106247395A (zh) 一种给煤机控制方法
CN106815488B (zh) 燃煤的混配方法
Ringler et al. A model-based analysis of generation adequacy in interconnected electricity markets
Shafia et al. A Novel Model for the Analysi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Governments and Agricultures in a Study of Social Beneficial Externalities Based on the Stackelberg Game: A Case Study on Cotton Production
Lukachinski et al. Integrated methodology for assessing energy-economy interac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