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69886B - 预注空气的采油方法 - Google Patents

预注空气的采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69886B
CN106869886B CN201710063281.9A CN201710063281A CN106869886B CN 106869886 B CN106869886 B CN 106869886B CN 201710063281 A CN201710063281 A CN 201710063281A CN 106869886 B CN106869886 B CN 1068698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injection
air
unit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632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69886A (zh
Inventor
于晓聪
闫峰
方新强
宫宇宁
韩冰
董文明
王钧
杨显志
刘佩衡
郭欣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6328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698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69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698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698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698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E21B43/24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using heat, e.g. steam injection
    • E21B43/243Combustion in situ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E21B43/166Injecting a gaseous medium; Injecting a gaseous medium and a liquid medium
    • E21B43/168Injecting a gaseous medium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注空气的采油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井底注入能量为顶底盖层损失能量与油层能的增加的能量平衡原理建立用于确定最大注汽体积的第一模型;利用气驱稠油时油与水的驱替差异,在忽略稠油移动的情况下建立用于确定最小注汽体积的第二模型;基于获取的指定油藏参数确定油藏开发对应的模型,其中,所述指定油藏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油层厚度及地层温度;将获取的油藏参数代入确定的模型中,获得在标况下所需预注的空气量;以第一预定注入速度向油层中注入空气;以第一预定注入速度向油层中注入空气;当所需预注的空气量注入结束后,在指定位置下入点火器,进行点火。本发明提供一种注空气采油方法,能够将火驱开采有效应用在在稠油油藏领域,实现对主力产油层处于水淹状态的稠油油藏进行有效开发。

Description

预注空气的采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稠油开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注空气的采油方法。
背景技术
稠油是指在地层温度和脱气的条件下,粘度大于100mPa.s(毫帕·秒)的高粘度重质原油。按照粘度的大小可以分为普通稠油(100至10000mPa.s)、特稠油(10000至50000mPa.s)和超稠油(大于50000mPa.s)。在油田的石油开采中,由于稠油具有特殊的高粘度和高凝固点的特性,在储层和井筒中流动性差,常规开采采收率低,即无法保证正常的经济产量。为了保证合理的采收率,往往通过降低原油的粘度来采油。
现有技术中的稠油开采技术包括热力开采技术、火驱开采技术以及热力开采技术与火驱开采技术的结合等。
其中,一种典型的稠油开采方法为蒸汽吞吐转火驱开采。但是上述方式先利用蒸汽吞吐进行多轮次地开采,原始主力产油层多处于水淹中。此时,如果下入电点火器进行火驱开采,热空气加热的是大量的水体,无法达到理想的火驱开采效果。
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热力开采转火驱开采的稠油油藏提出一种有效的开采方式,以便能够将火驱开采有效应用在稠油油藏领域,实现对主力产油层处于水淹状态的稠油油藏进行有效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注空气的采油方法,能够将火驱开采有效应用在在稠油油藏领域,实现对主力产油层处于水淹状态的稠油油藏进行有效开发。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预注空气的采油方法,包括:
根据井底注入能量为顶底盖层损失能量与油层能的增加的能量平衡原理建立用于确定最大注汽体积的第一模型;
利用气驱稠油时油与水的驱替差异,在忽略稠油移动的情况下建立用于确定最小注汽体积的第二模型;
基于获取的指定油藏参数确定油藏开发对应的模型,其中,所述指定油藏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油层厚度及地层温度;
将获取的油藏参数代入确定的模型中,获得在标况下所需预注的空气量;
以第一预定注入速度向油层中注入空气;当所需预注的空气量注入结束后,在指定位置下入点火器,进行点火。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生产井处产出的气体,当生产井预定时长内产出的气体满足预定条件时,关闭对应的生产井。
进一步的,当生产井预定时长内产出的气体满足预定条件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空气以注入-关井相间隔的段塞式注入方式进行注入。
进一步的,所述注入-关井相间隔的段塞式注入方式为以两天注气后半天关井的周期重复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预定条件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个:
当生产井在7天内见到尾气;
或者,生产井中产出的气体含氧量大于3%。
进一步的,当所述指定油藏参数中的孔隙度>25%,渗透率>1500毫达西,油层厚度>5米,地层温度>70摄氏度,选取所述第二模型确定在标况下所需预注的空气量;反之选用所述第一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定注入速度为400标方每米油层每天至600标方每米油层每天。
进一步的,在以第一预定注入速度向油层中注入空气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油藏的纵向渗透率极差,
当纵向渗透率极差大于3时,对所述油藏进行调剖,使纵向渗透率极差小于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型包含的用于确定标准状况下所需预注的空气量公式如下:
上式中:
V表示蒸汽吞吐区域地层孔隙体积,单位为立方米;r表示蒸汽吞吐半径,单位为米;h表示小层厚度,单位为米;Φ表示孔隙度,小数;n表示空气的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Pr表示地层压力,单位为兆帕;R表示通用气体常数;Z表示压缩因子;T表示地层绝对温度,单位为卡尔文。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模型包含的用于确定标准状况下所需预注的空气量公式如下:
上式中:
r表示驱水半径,单位为米;R表示空气半径,单位为米;vg表示空气流动速度,单位为米/秒;vw表示水流动速度,单位为米/秒;P1是地层压力,P2是标况压力,单位都是兆帕a;V标是标况体积,单位是标方,V是地下实际体积,单位是立方米;h是油层厚度,单位为米;Φ表示孔隙度,小数;Soi,是剩余油饱和度,小数;Swi是剩余水饱和度,小数。
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是:本申请所述的预注空气的采油方法,在进行火驱开发前,向目标油藏中预先注入适量的空气,当冷空气进入热油层时,会与其接触发烧低温氧化放热,反应后的烟道气继续往前波及,由于气体的流动,强化了气体与油层的对流换热能力,使低温氧化形成的热量得到扩散;同时,联合地层的导热作用,使油层整体升温。最终,气体指进不仅连通了注采井的排泄通道,同时建立了注采井的热连通,利用气体能够对水和油产生不同的驱替效果,能够实现对主力产油层处于水淹状态的稠油油藏有效开发。
整体上,本申请所述的预注空气的采油方法,在点火前,向目标油藏中预先注入适量的空气,注采井建立热连通,油层温度提升5-10℃,含水升高,产液量增大;点火后,产液产油大幅上升,尾气二氧化碳含量大于12%,迅速达到高温氧化燃烧状态,点火后1个月,产液黏度大幅下降,降幅5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预注空气机理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预注空气的采油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空气流向,2-水流方向,3-稠油,4-油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所述的预注空气采油方法、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预注空气采油方法的流程图。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下述实施方式或附图所示的方法操作步骤或装置结构,但基于常规或者无需创造性的劳动在所述方法或装置中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或模块结构。在逻辑性上不存在必要因果关系的步骤或结构中,这些步骤的执行顺序或装置的模块结构不限于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执行顺序或模块结构。所述的方法或模块结构的在实际中的装置或终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方式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或模块结构连接进行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热力开采转火驱开采的稠油油藏提出一种有效的开采方式,以便能够将火驱开采有效应用在稠油油藏领域,实现对主力产油层处于水淹状态的稠油油藏进行有效开发。
研究发现,在进行火驱开发点火前预注一定量的空气,可以降低近井地带含水,提高含油饱和度,同时在点火阶段增加空气与原油接触的体积,提升油层温度,建立注采井排泄通道。其中,含油饱和度指在油层中,原油所占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孔隙体积之比。
具体的利用注空气开采的机理分析如下:
第一、利用气体驱压近井水体,可以提高含油饱和度。
空气的粘度是水的10-2左右,是普通稠油的10-5左右。因此,空气对水的驱替速度要比油大的多,进入地层空气首先驱动水。如图1所示,空气进入油层,由于超覆作用,即空气密度低,油水密度大,空气进入地层后,由于密度差,会向上移动,形成空气流向1;同时空气对油水一个反作用力,压着油水向下运动。由于三者的粘度差别很大,加上渗流阻力,空气向上向前运动的最快,水向下向前运动速度次之,稠油基本不动。具体的,受压的水/油则会向斜下方运移,形成水流方向2;而油水的流度比差别很大,所以大量的水体向斜下方运移时,稠油3运移很小,或基本不动。由此,经过向处于水淹状态的稠油油藏预注空气,可以改善近井地带油水分布,使得油主要集中于油层4中下部,含水饱和度大幅度下降,含气(空气)饱和度大幅度上升。
第二:利用指进原理,可以建立注采井连通通道。
流体在岩石孔隙中的速度(界面的移动速度)为:
上式中:
(p1-p2)-毛管中外加压差;其中,P1表示注入井压力,P2表示生产井压力;
r-孔道半径;单位为m(米),吼道的半径可以通过岩心测定;
μ1、μ2-流体粘度;单位为mPa.s,为空气、水、油中任意两个的粘度;
L为驱替距离;单位为m,即井距;
Lt-界面走过的距离;单位为m,可以通过室内实验确定。
从式中可以看出,速度v受两相的粘度差、孔道半径、走过的距离和总长度的影响;同一半径的孔道中流速取决于粘度。水与气的粘度比数量级为102,稠油与气的粘度比数量级为105,可见指进出现在两个位置:油层上部空气指进,油层下部水指进。通过气水指进可以建立注采井连通通道。
具体的,上部形成的是空气/气体通道,后期火驱燃烧后的烟道气可通过上面排泄,下部是粘度低的流体(油水)的通道,后期点火过程及点火后,近井流体不会堵塞导致流体流不动。此外,在后期火驱过程中,烟道气是热的,在烟道气驱压力和加热条件下,也可以提高中部稠油的流动性,使得稠油开始向下流动,从而提高火驱效果。
基于上述建立的注采井连通通道可以由通生热,由通传热,形成热连通通道。
当冷空气进入热油层时,会与其接触发烧低温氧化放热,反应后的烟道气继续往前波及,由于气体的流动,强化了气体与油层的对流换热能力,使低温氧化形成的热量得到扩散;同时,联合地层的导热作用,使油层整体升温。最终,气体指进不仅连通了注采井的排泄通道,同时建立了注采井的热连通。
利用上述预注空气的建立注采井的排泄通道和注采井的热连通通道的原理,本申请提供一种预注空气的采油方法。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预注空气的采油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根据井底注入能量为顶底盖层损失能量与油层能的增加的能量平衡原理建立用于确定最大注汽体积的第一模型;
步骤S12:利用气驱稠油时油与水的驱替差异,在忽略稠油移动的情况下建立用于确定最小注汽体积的第二模型;
步骤S14:基于获取的指定油藏参数确定油藏开发对应的模型,其中,所述指定油藏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油层厚度及地层温度;
步骤S16:将获取的油藏参数代入确定的模型中,获得在标况下所需预注的空气量;
步骤S18:以第一预定注入速度向油层中注入空气;当所需预注的空气量注入结束后,在指定位置下入点火器,进行点火。
1、建立用于确定最大注汽体积的第一模型。
1.1最大加热半径的确定
预注空气的最大量可以根据蒸汽吞吐所动用的油藏半径来计算。
蒸汽吞吐动用半径模型采用marx-langenheim模型。根据能量平衡原理:井底注入能量=顶底盖层损失能量+油层能量的增加。其中顶底盖层可以指泥岩层,由于其不绝热,因此会散失热量。
其中,能量注入速率可以根据下式确定:
Ei=is·Hm (1)
上式中:
Ei-能量注入速率,kcal/h,(千卡/小时),为输入参数;
is-蒸汽注入速率,kg/h(千克/小时);为输入参数;
Hm-饱和蒸汽的焓,kcal/kg(千卡/千克)为已知。
顶底盖层的热损失速率可以根据下式确定:
油层能量增加速率可以根据下式确定:
能量平衡原理建立等式:
Ei=Ec+ER (4)
将上述式(1)、(2)、(3)带入上述等式(4)可得加热面积公式:
则动用半径为:
上式中:Ei-能量注入速率,kcal/h;Ec-顶底盖层热损失速率,kcal/h.m.℃;ER-油层能量增加速率,kcal/h;Ar-蒸汽加热面积,m2;r-蒸汽加热半径,m;is-蒸汽注入速率,kg/h;Hm-饱和蒸汽的焓,kcal/kg;h-油层有效厚度,m;MR油层热容量,kcal/m3.℃;λS顶底层岩石导热系数,kcal/h.m.℃;αS顶底层的热扩散系数,m2/h;Ts蒸汽温度,℃;Ti原始油层温度,℃。tD表示无因次时间,t是蒸汽注入时间,h(小时);h是油层厚度,m;αS顶底层的热扩散系数,m2/h;其中,
1.2预注空气量的确定
蒸汽吞吐区域地层孔隙体积:
V=πr2 hφ(1-Soi-Swi) (7)
上述式中:
V—蒸汽吞吐区域地层孔隙体积,m3;r—蒸汽吞吐半径,m;h—小层厚度,m;Φ—孔隙度,小数;Soi,是剩余油饱和度,小数;Swi是剩余水饱和度,小数,可以从测井资料中查的,r是计算值。
蒸汽吞吐波及范围内滞留的空气的物质的量:
上式中:
V—蒸汽吞吐区域地层孔隙体积,m3;n—空气的物质的量,mol;Pr—地层压力,MPa;R—通用气体常数;Z—压缩因子;T—地层绝对温度,K(℃+273)。
标况(标况:标准状况的简称,通常指温度为0℃即273.15开和压强为101.325千帕即1标准大气压的情况)条件下需要的空气体积:
将(6)式带入(9)式,得
上式中:
V—蒸汽吞吐区域地层孔隙体积,m3(立方米);r—蒸汽吞吐半径,m(米);h—小层厚度,m(米);Φ—孔隙度,小数;n—空气的物质的量,mol(摩尔);Pr—地层压力,MPa(兆帕);R—通用气体常数;Z—压缩因子;T—地层绝对温度,K(℃+273)(开尔文);V—标况下空气体积,m3(立方米)。
2、建立用于确定最小注汽体积的第二模型
最小空气注入量为排水半径为0.6m~1.2m时空气的圆台体积。由于空气和油水的密度差导致空气注入地层后向上超覆,水受到空气的驱压向斜下方流动,空气驱替水所形成的圆台上即为空气的最小充填体积。根据达西公式,在压差、横截面积、长度一致的岩心中,流体流度正比于其渗透率,反比于其黏度,对于渗透率的关系,室内实验测定气体渗透率是液体3-5倍。由此,可计算驱替参数,见表1。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气驱稠油相对于气驱水数量级为3,而水驱稠油相对于气驱水数量级为2,当水移动距离为1m时,5-10m,空气移动距离为稠油移动距离仅为0.01m左右,因此,在预注空气过程中,可忽略稠油的移动。可推导计算最小预注空气量。
驱替水后,空气填充圆台体积为:
标况体积为V
水驱半径r:
r=0.6~1.2m (13)
空气最大半径R:
由(11)~(14)可推出计算预注空气的标况体积为:
上式中:
r-驱水半径,m,通常为0.6~1.2m;R-空气半径,m;vg表示空气流动速度,m/s;vw水流动速度,m/s;P1是地层压力,P2是标况压力,单位都是MPa;V是标况体积,单位是标方,V是地下实际体积,单位是立方米;h是油层厚度,m;Φ—孔隙度,小数;Soi是剩余油饱和度,小数;Swi是剩余水饱和度,小数。
当根据井底注入能量为顶底盖层损失能量与油层能的增加的能量平衡原理建立好用于确定最大注汽体积的第一模型;以及利用气驱稠油时油与水的驱替差异,在忽略稠油移动的情况下建立好用于确定最小注汽体积的第二模型后,可以基于获取的指定油藏参数确定油藏开发对应的模型。其中,所述指定油藏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油层厚度及地层温度。
具体的,当所述指定油藏参数中的孔隙度>25%,渗透率>1500Md(毫达西),油层厚度>5m,地层温度>70℃,选取所述第二模型确定在标况下所需预注的空气量;反之选用所述第一模型。
通过上述指定油藏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油层厚度及地层温度等可以建立不同注气量需求的界限。当油层厚度大、孔隙度、渗透率高,表示该油藏容易气窜;油层温度低,生产井容易含氧量超标。因此,当油藏厚度大、孔隙度、渗透率高,地层温度低时,可以选用用于确定最大注汽体积的第一模型。
此外,对于没有开发过的原始油藏可以选用用于确定最小注汽体积的第二模型确定所需预注的空气量。由于没开发的油藏含水低,仅用少量的气通入即可,从而将点火半径处含水降低,保证不影响点火即可。
当确定好计算模型后,可以将获取的油藏参数代入确定的模型中,以获得在标况下所需预注的空气量。
具体的,上述计算过程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当通过代入相应的模型获得在标况下所需预注的空气量后,以第一预定注入速度向油层中注入空气。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注入速度具体可以为400标方每米油层每天至600标方每米油层每天。一般的预注空气速度与含水和油层厚度有关,含水>70%,油层厚度>5m的,可以取较大值,其余取小值。
此外,所述第一预定注入速度也可以根据生产参数进行调整,例如当注采井连通速度慢,无气窜,注气压力变化不大时可以相应增大注入速度;当注采井连通率达到75%以上,部分井出现气窜或注气压力增幅1倍以上时可以相应减小注入速度,具体的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当所需预注的空气量注入结束后,在指定位置下入电点火器,进行点火,从而实现有效的火驱开发作业。
本申请所述的预注空气的采油方法,在进行火驱开发前,向目标油藏中预先注入适量的空气,当冷空气进入热油层时,会与其接触发烧低温氧化放热,反应后的烟道气继续往前波及,由于气体的流动,强化了气体与油层的对流换热能力,使低温氧化形成的热量得到扩散;同时,联合地层的导热作用,使油层整体升温。最终,气体指进不仅连通了注采井的排泄通道,同时建立了注采井的热连通,利用气体能够对水和油产生不同的驱替效果,能够实现对主力产油层处于水淹状态的稠油油藏有效开发。
整体上,本申请所述的预注空气的采油方法,在点火前,向目标油藏中预先注入适量的空气,注采井建立热连通,油层温度提升5-10℃,含水升高,产液量增大;点火后,产液产油大幅上升,尾气二氧化碳含量大于12%,迅速达到高温氧化燃烧状态,点火后1个月,产液黏度大幅下降,降幅50%以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以第一预定注入速度向油层中注入空气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油藏的纵向渗透率极差,当纵向渗透率极差大于3时,对所述油藏进行调剖,使纵向渗透率极差小于3。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纵向渗透率极差为在纵向上,最大渗透率与最小渗透率的比值。当待开发的油藏的纵向渗透率极差小于3时,表示该油藏在纵向上渗透率相对较为均匀,有利于进行注气开发,从而避免由于渗透率相差太大而造成气蹿,导致开发效果较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检测生产井处产出的气体,当生产井预定时长内产出的气体满足预定条件时,关闭对应的生产井。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注气过程中可以检测生产井处产出的气体,通过分析该气体成分可以判断出油藏中的注气情况。
当基于生产井中的气体确定出该生产井发生气蹿时,可以将该生产井关闭,以保证注入的气体能够达到理想的驱替效果。
其中,所述预定条件可以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个:当生产井在7天内见到尾气;或者,生产井中产出的气体含氧量大于3%。
也就是说,当生产井中在短时间内出现尾气或者含氧量较高时,表示,此时已经发生气蹿,注入的气体没有被有效利用。
进一步的,当生产井预定时长内产出的气体满足预定条件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空气以注入-关井相间隔的段塞式注入方式进行注入。
也就是说,当生产井预定时长内产出的气体满足预定条件时,可以调整注气方式,从而提高气体的利用率。
其中,所述注入-关井相间隔的段塞式注入方式为以两天注气后半天关井的周期重复进行。
具体的,采用段塞式注入方式进行注气时,可以先注入两天气体,然后再关井半天,使得注入的空气能够被充分利用,而不会从生产井中蹿出。接着重复上述注气和关井的过程。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单个周期内注气的时间和关井的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油藏的储层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油层厚度、地层温度)的不同而不同,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限定。
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照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预注空气的采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井底注入能量为顶底盖层损失能量与油层能的增加的能量平衡原理建立用于确定最大注汽体积的第一模型;所述第一模型包含的用于确定标准状况下所需预注的空气量公式如下:
上式中:
r表示蒸汽吞吐半径,单位为米;Is表示蒸汽注入速率,单位为kg/h;hm表示饱和蒸汽的焓,单位为kcal/kg;h表示油层厚度,单位为米;MR表示油层热容量,单位为kcal/m3.℃;λS表示顶底层岩石导热系数,单位为kcal/h.m.℃;αS表示顶底层的热扩散系数,单位为m2/h;Ts表示蒸汽温度,单位为℃;Ti表示原始油层温度,单位为℃;tD表示无因次时间;Φ表示孔隙度,小数;n表示空气的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Pr表示地层压力,单位为兆帕;R表示通用气体常数;Z表示压缩因子;T表示地层绝对温度,单位为卡尔文;
利用气驱稠油时油与水的驱替差异,在忽略稠油移动的情况下建立用于确定最小注汽体积的第二模型;所述第二模型包含的用于确定标准状况下所需预注的空气量公式如下:
上式中:
r表示驱水半径,单位为米;υg表示空气流动速度,单位为米/秒;υw表示水流动速度,单位为米/秒;P1是地层压力,P0是标况压力,单位都是兆帕a;V是标准状况下所需预注的空气量,单位是标方;h是油层厚度,单位为米;Φ表示孔隙度,小数;Soi,是剩余油饱和度,小数;Swi是剩余水饱和度,小数;
基于获取的指定油藏参数确定油藏开发对应的模型,其中,所述指定油藏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油层厚度及地层温度;
将获取的所述指定油藏参数代入确定的模型中,获得在标况下所需预注的空气量;
以第一预定注入速度向油层中注入空气;当所需预注的空气量注入结束后,注采井建立热连通,在指定位置下入点火器,进行点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生产井处产出的气体,当生产井预定时长内产出的气体满足预定条件时,关闭对应的生产井。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生产井预定时长内产出的气体满足预定条件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空气以注入-关井相间隔的段塞式注入方式进行注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关井相间隔的段塞式注入方式为以两天注气后半天关井的周期重复进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条件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个:
当生产井在7天内见到尾气;
或者,生产井中产出的气体含氧量大于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定油藏参数中的孔隙度>25%,渗透率>1500毫达西,油层厚度>5米,地层温度>70摄氏度,选取所述第二模型确定在标况下所需预注的空气量;反之选用所述第一模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注入速度为400标方每米油层每天至600标方每米油层每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第一预定注入速度向油层中注入空气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油藏的纵向渗透率极差;
当纵向渗透率极差大于3时,对所述油藏进行调剖,使纵向渗透率极差小于3。
CN201710063281.9A 2017-02-03 2017-02-03 预注空气的采油方法 Active CN1068698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3281.9A CN106869886B (zh) 2017-02-03 2017-02-03 预注空气的采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3281.9A CN106869886B (zh) 2017-02-03 2017-02-03 预注空气的采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69886A CN106869886A (zh) 2017-06-20
CN106869886B true CN106869886B (zh) 2019-11-08

Family

ID=59165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63281.9A Active CN106869886B (zh) 2017-02-03 2017-02-03 预注空气的采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698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39755B (zh) * 2018-12-03 2019-12-3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提高致密岩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9594961B (zh) * 2019-01-08 2021-07-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水性松香乳液水淹火驱油藏可燃封堵工艺
CN111852417B (zh) * 2019-04-30 2022-09-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二氧化碳驱油藏气窜通道快速反演方法和装置
CN113818853A (zh) * 2021-05-10 2021-12-2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模拟sagd水平井注蒸汽的实验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115478824A (zh) * 2021-06-16 2022-12-1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火驱吞吐引效采油方法
CN114963687B (zh) * 2022-04-19 2023-04-11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稠油气汽多元流体发生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87278B1 (en) * 2000-02-16 2002-05-1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creasing subterranean mobilization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and petroleum by aqueous thermal oxidation
CN101818637A (zh) * 2010-04-26 2010-09-01 胡士清 一种通过控制火烧注气速度提高厚层块状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CN104329071A (zh) * 2014-10-29 2015-02-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87278B1 (en) * 2000-02-16 2002-05-1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creasing subterranean mobilization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and petroleum by aqueous thermal oxidation
CN101818637A (zh) * 2010-04-26 2010-09-01 胡士清 一种通过控制火烧注气速度提高厚层块状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CN104329071A (zh) * 2014-10-29 2015-02-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火烧油层点火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69886A (zh) 2017-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69886B (zh) 预注空气的采油方法
Xu et al. Mechanism of heavy oil recovery by cyclic superheated steam stimulation
Youngre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n in-situ combustion reservoir simulator
CN101892826B (zh) 气体与电加热辅助重力泄油的方法
AU2019208168B2 (en) Method for thermal profile control and energy recovery in geothermal wells
CN101122225A (zh) 一种用于立井注汽水平井采油的火驱采油方法
CN103590798B (zh) 一种超稠油注蒸汽采油焖井时间的确定方法及计算装置
Alikhlalov et al. Conversion of cyclic steam injection to continous steam injection
US20190257183A1 (en)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hydrocarbons from a reservoir
Du et al. Mechanism and feasibility study of nitrogen assisted cyclic steam stimulation for ultra-heavy oil reservoir
CN102971491A (zh) 重烃沉积物的热活化
Zhong et al. Commercial production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injection-production mode for CH-Bk hydrate reservoir and investigation of its stimulated potential by fracture network
Hong Effects of steam quality and injection rate on steamflood performance
CN101443531B (zh) 确定岩石渗滤特性的方法
CN214741265U (zh) 一种干热岩型地热田双井定向压裂系统
Rahnema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air injection in SAGD chamber
Limpasurat et al. Unconventional heavy oil exploitation for waste energy recovery
CN103114836B (zh) 一种蒸汽热采稠油的设备及其方法
Wong et al. Meeting the challenge to extend success at the Pikes Peak steam project to areas with bottom water
Kok Progress and recent utilization trends in petroleum recovery: steam injection and in-situ combustion
Dietz Review of thermal recovery methods
CN108717066B (zh) 一种测试稠油油藏条件下蒸汽冷凝规律的实验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与应用
Al-Hinai et al. Steam flooding a thick heavy oil reservoir: development of numerical tools for reservoir management
Oskouei et al. Feasibility of in-situ combustion in the mature SAGD chamber
Hong Steamflood strategies for a steeply dipping reservoi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