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41801A - 基于缝隙结构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 - Google Patents

基于缝隙结构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41801A
CN106841801A CN201710052749.4A CN201710052749A CN106841801A CN 106841801 A CN106841801 A CN 106841801A CN 201710052749 A CN201710052749 A CN 201710052749A CN 106841801 A CN106841801 A CN 106841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line
gap structure
coplanar waveguide
waveguide transmission
microw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527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小平
严德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0527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418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6841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418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5/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phase angle between a voltage and a current or between voltages or curr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1/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electric power or power fact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ngth-Measuring Devices Using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基于缝隙结构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检测器是一个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检测器制备在高阻硅衬底上,由共面波导传输线、缝隙结构、功合器以及两个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所构成。在微波信号传输的共面波导传输线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缝隙结构,上侧的缝隙结构连接着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耦合出的信号的功率大小。下侧的缝隙结构连接着功合器以及间接热电式微波相位检测器,通过矢量合成法实现信号的相位检测。本发明的创新之处在于利用缝隙结构实现了微波信号相位的在线式检测,并且由于耦合出的信号相比于待测信号而言小得多,因此对该微波信号影响不大。

Description

基于缝隙结构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缝隙结构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属于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微波技术领域中,相位是表征微波信号的三大参数之一(频率、相位和幅度)。微波相位检测器广泛应用于个人通信、军事国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当前广泛采用的微波相位检测技术按原理可划分为:二极管结构、吉尔伯特乘法器结构和矢量合成法。它们的优点是精度高,宽频带,但是无法实现在线式检测,并且结构相对复杂,体积相对较大。
为了解决上述微波相位检测器的问题,本发明在高阻硅衬底上设计了基于缝隙结构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它利用了缝隙结构来实现相位检测,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同时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能够实现在线式检测,效率较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缝隙结构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本发明采用了缝隙结构耦合微波信号,在微波信号的功率检测方面采用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在微波相位检测方面采用矢量合成法,从而实现了在线式微波相位的检测。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基于缝隙结构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是由共面波导传输线、两个关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对称的缝隙结构、功合器以及两个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所构成的。共面波导传输线由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和地线构成,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上侧的缝隙结构通过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1的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连接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1,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下侧的缝隙结构通过功合器的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连接功合器的输入端,功合器的输出端连接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2。
将待测微波信号从待测微波信号输入端口输入,当待测微波信号在共面波导传输线上传输时,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两侧对称的缝隙结构能够耦合出一小部分信号,这部分被耦合出的信号与该信号相位相同。上侧缝隙结构通过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将耦合信号传输到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1上,基于塞贝克效应以直流输出电压V1的形式输出检测结果,可推算出该耦合信号的功率P1。由对称性可知,下侧的缝隙结构耦合出的信号功率也是P1。由功合器将功率为P2、对应直流输入电压为V2的参考信号和功率为P1、对应直流输出电压为V1的下侧缝隙结构耦合出的信号进行功率矢量合成,合成后的信号利用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2检测得到直流输出电压V3,可推算出该合成功率为P3。它们之间满足关于的余弦函数式:
其中是待测信号和参考信号的相位差。基于公式(1)最终可以推导出:
同时,由于缝隙结构耦合出来的信号功率很小,大部分的信号能够继续通过共面波导传输线向后传播并进行后续的信号处理,从而实现了在线式微波相位的检测。
有益效果:本发明是基于缝隙结构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微波相位检测器采用了缝隙结构,这种结构能将小部分的微波信号耦合出来,并利用这部分耦合信号来实现微波相位的在线式检测,而大部分的信号能够继续在共面波导传输线上传播并进行后续信号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缝隙结构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俯视图;
图2为图1基于缝隙结构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基于缝隙结构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的B-B’剖面图;
图中包括:高阻硅衬底1,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2和地线3,缝隙结构4,缝隙结构5,功合器的ACPS信号线6、隔离电阻7、第一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8、第二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9和第三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10,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1的金属热偶臂11、半导体热偶臂12、欧姆接触区13、终端电阻14、直流输出块15和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16,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2的金属热偶臂17、半导体热偶臂18、欧姆接触区19、终端电阻20和直流输出块21,SiO2层22。在高阻硅衬底1上制备一层SiO2层22,在SiO2层22上设有共面波导传输线、缝隙结构4、缝隙结构5、功合器以及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1和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于缝隙结构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是由共面波导传输线、两个关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2对称的缝隙结构4和缝隙结构5、功合器以及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1和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2所构成的,如附图1所示。采用关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2对称的缝隙结构4和缝隙结构5耦合共面波导传输线上的微波信号,采用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1和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2检测微波信号的功率,采用矢量合成法进行微波信号的相位检测,将参考信号和该信号采用功合器合成后由余弦函数式计算出微波信号的相位。
共面波导传输线由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2和地线3构成,在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2两侧对称分别设有缝隙结构4和缝隙结构5,上侧的缝隙结构4耦合的微波信号由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1的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16传输向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1,下侧的缝隙结构5由功合器的第一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8连接着功合器的一个输入端,另一个输入端通过第二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9连接至参考信号输入端口,功合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三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10连接至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2。
功合器由地线3、ACPS信号线6、隔离电阻7、第一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8、第二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9和第三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10构成。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1由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16、两个终端电阻14、热电堆1以及直流输出块15所构成,热电堆是由金属热偶臂11和半导体热偶臂12通过欧姆接触区13级联组成。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2由共面波导传输线、两个终端电阻20、热电堆以及直流输出块21所构成,热电堆2是由金属热偶臂17和半导体热偶臂18通过欧姆接触区19级联组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缝隙结构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待测微波信号从待测微波信号输入端口输入,待测微波信号在共面波导传输线上传输时,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2两侧对称的缝隙结构4和缝隙结构5能够耦合出小部分信号,这部分被耦合出的信号拥有与该信号相同的相位。上侧缝隙结构4将耦合出的信号由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1的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16传输向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1,基于塞贝克效应以直流输出电压V1的形式输出检测结果,可推算出该耦合信号的功率P1。由对称性可知,下侧的缝隙结构5耦合出的信号功率也是P1。由功合器将从参考信号输入端口输入的功率为P2、对应直流输入电压为V2的参考信号和功率为P1、对应直流输出电压为V1的下侧缝隙结构5耦合出的信号进行功率矢量合成,合成后的信号利用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2检测得到直流输出电压V3,可推算出该合成功率为P3。它们之间满足关于的余弦函数式:
其中是待测信号和参考信号的相位差。基于公式(1)最终可以推导出:
同时,由于缝隙结构耦合出来的信号功率很小,大部分的信号能够继续通过共面波导传输线向后传播并进行后续的信号处理,从而实现了在线式微波相位的检测。
本发明的基于缝隙结构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的制备方法为:
1)准备4英寸高阻Si衬底,电阻率为4000Ω·cm,厚度为400mm;
2)热生长一层厚度为1.2mm的SiO2层;
3)化学气相淀积(CVD)生长一层多晶硅,厚度为0.4mm;
4)光刻并隔离外延的N+高阻硅,形成热电堆的半导体热偶臂的图形和欧姆接触区;
5)反刻N+高阻硅,形成其掺杂浓度为1017cm-3的热电堆的半导体热偶臂;
6)光刻:去除将要保留金锗镍/金地方的光刻胶;
7)剥离,形成热电堆的金属热偶臂;
8)光刻:去除将要保留氮化钽地方的光刻胶;
9)溅射氮化钽,其厚度为1μm;
10)剥离;
11)涂覆一层光刻胶,光刻去除共面波导传输线、ACPS信号线、热电堆金属互连线以及输出电极处的光刻胶;
12)电子束蒸发(EBE)形成第一层金(Au),厚度为0.3mm,去除光刻胶以及光刻胶上的Au,剥离形成共面波导传输线、ACPS信号线的第一层Au、热电堆金属互连线以及输出电极;
13)涂覆光刻胶,光刻去除共面波导传输线、ACPS信号线以及输出电极位置的光刻胶;
14)反刻氮化钽,形成终端电阻;
15)蒸发500/1500/300A°的Ti/Au/Ti的种子层,去除顶部的Ti层后再电镀一层厚度为2mm的Au层;
16)去除光刻胶以及光刻胶上的Au,形成共面波导传输线、ACPS信号线和输出电极;
17)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共面波导传输线,制作缝隙结构;
18)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衬底材料背面,制作热电堆下方的薄膜结构;
19)去离子水稍稍浸泡,无水乙醇脱水,常温下挥发,晾干。
本发明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发明采用了缝隙结构,这种缝隙结构能够将在共面波导传输线中传播的微波信号耦合出一小部分,并利用这部分耦合出的信号来检测待测微波信号的相位大小,从而实现了微波相位的在线式检测;信号的功率检测则采用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来实现热电转换。另外由于耦合出的信号功率和待测信号相比非常小,因此对该微波信号影响不大,该微波信号可以继续在共面波导传输线上传播并进行后续的信号处理。
满足以上条件的结构即视为本发明的基于缝隙结构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

Claims (4)

1.一种基于缝隙结构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其特征是在高阻硅衬底(1)上制作SiO2层(22),在SiO2层(22)上设有共面波导传输线、两个关于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2)对称的缝隙结构(4)和缝隙结构(5)、功合器以及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1和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2,共面波导传输线由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2)和地线(3)构成,缝隙结构(4)通过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1的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16)连接至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1,缝隙结构(5)通过功合器的第一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8)连接至功合器的输入端,功合器的另一个输入端通过第二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9)连接至参考信号输入端口,功合器的输出端通过功合器的第三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10)连接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缝隙结构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其特征是采用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检测微波信号功率,所述的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1由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16)、两个终端电阻(14)、热电堆1以及直流输出块(15)所构成,热电堆1是由金属热偶臂(11)和半导体热偶臂(12)通过欧姆接触区(13)级联组成;所述的间接热电式微波功率传感器2由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10)、两个终端电阻(20)、热电堆2以及直流输出块(21)所构成,热电堆2是由金属热偶臂(17)和半导体热偶臂(18)通过欧姆接触区(19)级联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缝隙结构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其特征是采用功合器进行功率合成,所述的功合器由ACPS信号线(6)、隔离电阻(7)、第一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8)、第二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9)、第三共面波导传输线的信号线(10)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缝隙结构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其特征是采用缝隙结构(4)和缝隙结构(5)耦合微波信号,通过控制缝隙结构的几何尺寸可以调整所耦合的微波信号的大小。
CN201710052749.4A 2017-01-24 2017-01-24 基于缝隙结构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 Pending CN1068418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52749.4A CN106841801A (zh) 2017-01-24 2017-01-24 基于缝隙结构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52749.4A CN106841801A (zh) 2017-01-24 2017-01-24 基于缝隙结构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41801A true CN106841801A (zh) 2017-06-13

Family

ID=59121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52749.4A Pending CN106841801A (zh) 2017-01-24 2017-01-24 基于缝隙结构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41801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5933A (zh) * 2012-06-20 2012-10-17 东南大学 基于微机械硅基固支梁的相位检测器及检测方法
CN102735935A (zh) * 2012-06-20 2012-10-17 东南大学 基于微机械硅基悬臂梁的相位检测器及检测方法
CN103063918A (zh) * 2012-12-26 2013-04-24 东南大学 基于固支梁电容式微机械微波功率传感器的相位检测装置
CN103105531A (zh) * 2013-01-18 2013-05-15 东南大学 微电子机械在线式微波频率检测器及其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5933A (zh) * 2012-06-20 2012-10-17 东南大学 基于微机械硅基固支梁的相位检测器及检测方法
CN102735935A (zh) * 2012-06-20 2012-10-17 东南大学 基于微机械硅基悬臂梁的相位检测器及检测方法
CN103063918A (zh) * 2012-12-26 2013-04-24 东南大学 基于固支梁电容式微机械微波功率传感器的相位检测装置
CN103105531A (zh) * 2013-01-18 2013-05-15 东南大学 微电子机械在线式微波频率检测器及其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健: "《微米纳米技术丛书 MEMS与微系统系列 RF MEMS器件设计、加工和应用》", 31 December 2012, 国防工业出版社 *
林成鲁: "《SOI-纳米技术时代的高端硅基材料》", 30 June 200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43268B (zh) 微电子机械定向耦合式微波功率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05531A (zh) 微电子机械在线式微波频率检测器及其检测方法
CN106841792B (zh) 基于悬臂梁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及检测方法
CN106841801A (zh) 基于缝隙结构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
CN103116071A (zh) 微电子机械微波频率和功率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03344833B (zh) 一种基于微机械间接热电式功率传感器的相位检测器及制法
CN106814252A (zh) 基于固支梁的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
CN106645922A (zh) 悬臂梁t形结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
CN106841798A (zh) 缝隙结构耦合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
CN106771606A (zh) T形结缝隙耦合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
CN106645920B (zh) 固支梁t型结间接加热式微波信号检测器
CN106814253A (zh) 缝隙t形结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
CN106841793B (zh) 固支梁间接加热在线式已知频率微波相位检测器
CN106771607A (zh) 固支梁t形结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
CN203310918U (zh) 一种基于微机械间接热电式功率传感器的相位检测器
CN106841785B (zh) 固支梁直接加热在线式已知频率微波相位检测器
CN108508410A (zh) 自适应雷达中比值法缝隙耦合直接微纳微波检测解调系统
CN108469606A (zh) 自适应雷达中比相法缝隙耦合mems微波检测解调单片系统
CN106841796B (zh) 固支梁间接加热在线式未知频率微波相位检测器
CN106841788B (zh) 固支梁t型结间接加热在线式已知频率微波相位检测器
CN203313123U (zh) 一种基于微机械间接热电式功率传感器的倍频器
CN106814260A (zh) 硅基缝隙耦合式的直接式毫米波信号检测器
CN106841794B (zh) 固支梁t型结直接加热在线式已知频率微波相位检测器
CN106771603A (zh) T形结悬臂梁在线式微波相位检测器
CN108459204A (zh) 基于悬臂梁的微纳电子机械系统间接加热式微波辐射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