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39474A - 一种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及其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及其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39474A
CN106839474A CN201710044268.9A CN201710044268A CN106839474A CN 106839474 A CN106839474 A CN 106839474A CN 201710044268 A CN201710044268 A CN 201710044268A CN 106839474 A CN106839474 A CN 1068394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ous media
porosity
solar
heat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442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39474B (zh
Inventor
何雅玲
杜燊
李明佳
周鹏
周一鹏
梁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04426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394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39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394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394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394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80/00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mponent parts of solar heat collec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24S10/00-F24S70/00
    • F24S80/60Thermal ins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70/00Details of absorbing elements
    • F24S70/10Details of absorb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的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及其设计方法;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具有渐变的多孔介质骨架结构,沿太阳辐射入射方向,多孔介质前端孔隙率或孔径大于后端孔隙率或孔径,孔隙率或孔径从前到后逐渐减小,不存在突变,且减小的速率在前端较慢,后端较快。其具有辐射热损失小,能量利用率高,吸热器内部能流密度分布均匀等优势,保证了吸热器长期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本发明同时提出了一种耦合模型构建、性能评估、智能优化的新型多孔介质吸热器的设计方法,具有高效性和通用性,可用于设计结构要求不同、优化目标不同的新型多孔介质吸热器。

Description

一种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热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及其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目前新能源利用发展的重要技术。作为热发电技术的关键组件之一,太阳能吸热器成为了整个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近年来,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由于其突出的优势成为了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是,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的推广依然面临一系列的挑战,针对太阳能吸热器的高效、稳定运行,问题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1)太阳辐射在多孔介质内部衰减较快,体吸收效应不显著。这使得太阳辐射能流密度集中分布在吸热器的表面,造成表面温度过高,辐射热损失增大;(2)太阳辐射能流密度分布不均匀,导致吸热器内部温度梯度增大,从而使得吸热器内部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导致结构变形。
目前针对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体吸收效应的强化和太阳辐射能流密度的均化,国内外学者展开了一定的研究。例如,A.Kribus等人研究了多孔介质几何参数(孔隙率和孔径)和多孔介质材料的热导率等参数对体吸收效应的影响。Thomas Fend等人提出了一种双层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该吸热器具有前一层孔密度大,后前一层孔密度小的结构。其实验结果表明,该种结构有利于提高吸热器的效率。类似的双层结构出现在Xue Chen等人的研究中。Xue Chen等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前一层孔隙率大后一层孔隙率小的双层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模拟结果显示,该种结构吸热器有利于提升出口处换热流体的温度。以上技术采用了一种简单结构来改善吸热器的性能,并不能够大幅强化体吸收效应。同时,对于吸热器相关结构参数和物性参数的筛选也未能给出一种高效的设计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研究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吸收率、低反射率且吸热器内部太阳辐射能流密度分布更为均匀的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及其设计方法。从而加强太阳辐射的吸收效率、均化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内部太阳辐射能流密度分布、强化体吸收效应。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包括安装在换热流体流道内作为太阳辐射吸收部件的多孔介质骨架,多孔介质骨架周围安装有保温隔热材料,所述的多孔介质骨架沿太阳辐射入射方向前端孔隙率或孔径大于后端孔隙率或孔径,且沿太阳辐射入射方向孔隙率或孔径从前端到后端逐渐减小。
所述的多孔介质骨架沿太阳辐射入射方向前端孔隙率或孔径减小的速率小于后端孔隙率或孔径减小的速率。
所述的多孔介质骨架采用均质材料合金或耐高温陶瓷。
本发明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给定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非优化的几何参数和物性参数,包括吸热器的整体尺寸即吸热器的长、宽、高、多孔介质的平均孔径或多孔介质的孔隙率、多孔介质的材料种类;
2)初始化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的孔隙率分布或孔径分布,按多孔介质骨架的孔隙率分布或孔径分布满足沿太阳辐射入射方向逐渐减小的原则给定孔隙率分布或孔径分布;
3)采用给定的孔隙率分布或孔径分布,结合步骤1)中指定的多孔介质骨架结构参数,利用Mesut K1rca提出的多孔介质随机重构法,重构出多孔介质的三维计算模型;
4)采用蒙特卡罗光线追踪法,计算步骤3)中重构的多孔介质的光学特性即多孔介质的反射率、吸收率和透射率以及辐射特性即多孔介质的衰减系数,同时计算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内部的太阳辐射能流密度分布;
5)选取吸热器内部各处太阳辐射能流密度的标准差作为优化目标函数,并将具体标准差结果作为评价指标传递给遗传算法;
6)利用遗传算法,根据步骤5)中的评价结果,进行交叉、变异的遗传运算,更新多孔介质的孔隙率分布或孔径分布,重复步骤3),4),5),使得太阳辐射能流密度的标准差逐渐减小,直到优化算法收敛,得到满足优化目标的多孔介质骨架结构。
由于多孔介质的孔隙率和孔径影响多孔介质的光学特性和辐射特性,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具有不同特性的多孔介质结构。高孔隙率、大孔径的多孔介质具有较低的衰减系数和反射率,放置在吸热器的前端,有利于太阳辐射的透射,增强体吸收,同时减小光线的反射;低孔隙率、小孔径的多孔介质具有较高的衰减系数,放置于吸热器的后端,有利于减少太阳辐射的穿透,增加吸热器整体的吸收率。采用渐变的结构,太阳辐射在多孔介质吸热器内部不会产生突变,不会引起较大的温度梯度,从而减小了吸热器内部的热应力。
本发明的设计思路在于数值算法和智能优化算法的耦合,实现两种算法之间的数据交互和相互调用。数值算法用于重构多孔介质骨架的结构和计算评估多孔介质的性能。智能优化算法用于高效地搜寻使得吸热器内太阳辐射能流密度均匀分布的孔隙率分布或孔径分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设计方法流程图;
图3为采用本发明多孔介质孔隙率分布的优化结果图(优化目标:均化吸热器内部太阳辐射能流密度分布);
图4为传统均匀孔隙率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与本发明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内部太阳辐射能流密度分布(光子数分布)的对比图;
图中:1多孔介质骨架、2保温隔热材料、3换热流体流道、4太阳辐射、5低温换热流体、6高温换热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设计一种吸热器内部太阳辐射热流密度更为均匀的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发明包括安装在换热流体流道3内作为太阳辐射4吸收部件的多孔介质骨架1,多孔介质骨架1周围安装有保温隔热材料2,所述的多孔介质骨架1沿太阳辐射4入射方向(即图中x轴方向)前端孔隙率大于后端孔隙率,且沿太阳辐射4入射方向孔隙率从前端到后端逐渐减小。其中多孔介质骨架1为整个发明设计的核心部件。多孔介质骨架1孔隙率较大的前端正对太阳辐射4,孔隙率较小的后端背对太阳辐射4。多孔介质骨架1孔隙率从前到后逐渐减小,并且前端孔隙率减小得慢,后端孔隙率减小得快。多孔介质骨架1将太阳辐射能量吸收,温度升高。低温换热流体5从多孔介质骨架1的孔隙中流过并与其换热,在多孔介质骨架1出口处达到高温换热流体6状态。保温隔热材料2布置在多孔介质骨架1周围,用于减少热损失,提高效率。
如图2所示,本发明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的设计方法如下:
首先,确定多孔介质骨架太阳能吸热器的非优化几何结构参数和材料的物性参数。例如,吸热器的长宽高各设定为1cm,多孔介质的平均孔径设置为1mm,多孔介质的材料选为碳化硅;
其次,给定初始的多孔介质吸热器孔隙率分布,此初始分布需要满足孔隙率逐渐减小的特征。例如,采用线性递减的孔隙率分布作为初始孔隙率分布,并且将前端孔隙率设置为0.95,后端孔隙率设置为0.65。所以初始孔隙率分布可以表示为:
式中:φ(x)为沿辐射入射方向x坐标处的孔隙率;L为多孔介质沿辐射入射方向的总厚度;
接下来,采用Mesut K1rca等人提出的多孔介质随机重构方法,以该孔隙率分布和几何结构参数生成相应的多孔介质三维数值计算模型。
然后,利用此计算模型,采用蒙特卡罗光线追踪(MCRT)法,计算得出该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的光学特性(反射率、吸收率和透射率)和辐射特性(衰减系数)。同时,计算吸热器内部太阳辐射能流密度分布。蒙特卡罗光线追踪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太阳辐射模拟成大量独立的光子,通过统计所有光子的终态和分布,从而获得吸热器的性能。例如,通过计算被吸收光子的比例可以获得材料的吸收率;通过统计光子在吸热器内部的分布从而获得太阳辐射能流密度在吸热器内的分布。孔隙率线性减小的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的光学和辐射特性汇总于表1。
表1孔隙率线性减小的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的光学和辐射特性
接下来,计算吸热器内部各处太阳辐射能流密度的标准差,将其作为待优化目标传递给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进行交叉、变异等遗传操作,更新孔隙率分布。新的孔隙率分布被继续用于计算模型的构建、光学和辐射特性的计算、吸热器内部太阳辐射能流密度的计算以及吸热器性能的评估。一直循环该过程,直到遗传算法收敛。最终给出内部太阳辐射能流密度最均匀的多孔介质吸热器对应的孔隙率分布。
采用本发明的设计优化方法,得到了内部太阳辐射能流密度分布更为均匀的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其孔隙率分布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该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具有前端孔隙率大,后端孔隙率小,孔隙率逐渐减小、且不存在突变的特点。同时吸热器前端孔隙率减小得慢,后端孔隙率减小得快。
表2对比了本发明提出的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和传统均匀孔隙率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孔隙率为0.8)的辐射吸收率和反射率。
表2新型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和传统均匀孔隙率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辐射吸收率和反射率对比表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出的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具有更低的反射率和更高的吸收率,有利于减少因反射而导致辐射热损失,保证太阳辐射的吸收效率,从而提升系统整体的效率。
图4展示了新型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和传统均匀孔隙率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内部的能流密度分布(被吸收光子数)。可以看出,相比于传统均匀孔隙率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本发明提出的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前端太阳辐射能流密度低,有利于降低吸热器表面的温度,减小辐射热损失。光子透射的深度相对增加,体吸收效应增强。同时,该吸热器内部能流密度分布更为均匀,能流密度变化梯度较平缓,有利于减小吸热器内部的温度梯度,减小热应力。
本发明采用一种具有渐变孔隙率的多孔介质作为太阳能吸热器。该吸热器前端孔隙率大,有利于增强太阳辐射的透射,减弱太阳辐射的反射,从而降低了吸热器表面能流密度和温度,减少了辐射热损失。同时,该吸热器后端逐渐减小的孔隙率有利于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效应,强化了太阳辐射的吸收效率。孔隙率渐变的特点有利于均化太阳辐射能流密度的分布,减少因为温度分布不均导致的热应力。采用智能优化算法,方便对不同优化条件进行多孔介质结构的优化设计,使得本发明更具有通用性和适用性。以上优点使得该种新型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能够长期、高效、稳定的运行,从而提高整个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运行效率,保证运行安全。

Claims (4)

1.一种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换热流体流道(3)内作为太阳辐射(4)吸收部件的多孔介质骨架(1),多孔介质骨架(1)周围安装有保温隔热材料(2),所述的多孔介质骨架(1)沿太阳辐射(4)入射方向前端孔隙率或孔径大于后端孔隙率或孔径,且沿太阳辐射(4)入射方向孔隙率或孔径从前端到后端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介质骨架(1)沿太阳辐射(4)入射方向前端孔隙率或孔径减小的速率小于后端孔隙率或孔径减小的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介质骨架(1)采用均质材料合金或耐高温陶瓷。
4.一种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给定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非优化的几何参数和物性参数,包括吸热器的整体尺寸即吸热器的长、宽、高、多孔介质的平均孔径或多孔介质的孔隙率、多孔介质的材料种类;
2)初始化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的孔隙率分布或孔径分布,按多孔介质骨架的孔隙率分布或孔径分布满足沿太阳辐射入射方向逐渐减小的原则给定孔隙率分布或孔径分布;
3)采用给定的孔隙率分布或孔径分布,结合步骤1)中指定的多孔介质骨架结构参数,利用Mesut提出的多孔介质随机重构法,重构出多孔介质的三维计算模型;
4)采用蒙特卡罗光线追踪法,计算步骤3)中重构的多孔介质的光学特性即多孔介质的反射率、吸收率和透射率以及辐射特性即多孔介质的衰减系数,同时计算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内部的太阳辐射能流密度分布;
5)选取吸热器内部各处太阳辐射能流密度的标准差作为优化目标函数,并将具体标准差结果作为评价指标传递给遗传算法;
6)利用遗传算法,根据步骤5)中的评价结果,进行交叉、变异的遗传运算,更新多孔介质的孔隙率分布或孔径分布,重复步骤3),4),5),使得太阳辐射能流密度的标准差逐渐减小,直到优化算法收敛,得到满足优化目标的多孔介质骨架结构。
CN201710044268.9A 2017-01-19 2017-01-19 一种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的设计方法 Active CN1068394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44268.9A CN106839474B (zh) 2017-01-19 2017-01-19 一种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的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44268.9A CN106839474B (zh) 2017-01-19 2017-01-19 一种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的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39474A true CN106839474A (zh) 2017-06-13
CN106839474B CN106839474B (zh) 2018-10-19

Family

ID=59120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44268.9A Active CN106839474B (zh) 2017-01-19 2017-01-19 一种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的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3947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7095A (zh) * 2017-09-14 2018-02-0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结构和运行参数优化方法
CN109694252A (zh) * 2019-01-12 2019-04-3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结构渐变的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的制备方法
CN109871623A (zh) * 2019-02-25 2019-06-1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多孔介质模型设计方法
CN110345650A (zh) * 2019-07-26 2019-10-18 青岛鸿瑞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光热电站外置式吸热器的设计方法
CN113321256A (zh) * 2021-06-23 2021-08-3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主动式抗盐太阳能蒸发器及其应用
CN114797688A (zh) * 2022-04-20 2022-07-2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连续式聚光太阳能驱动生物质热转化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40644A1 (de) * 1997-09-16 1999-03-25 Deutsch Zentr Luft & Raumfahrt Solarempfänger mit mindestens einem porösen Absorberkörper aus Keramikmaterial
CN101122425A (zh) * 2007-05-10 2008-02-13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碳化硅泡沫陶瓷太阳能空气吸热器
CN101307956A (zh) * 2008-06-24 2008-11-19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太阳能热发电站用承压式空气吸热器
CN202581844U (zh) * 2012-04-26 2012-12-05 宜兴市华瑞铸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碳化硅泡沫陶瓷太阳能空气吸热器
CN104061690A (zh) * 2014-07-01 2014-09-24 福建工程学院 一种介质吸收系数梯度增加的太阳能吸热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40644A1 (de) * 1997-09-16 1999-03-25 Deutsch Zentr Luft & Raumfahrt Solarempfänger mit mindestens einem porösen Absorberkörper aus Keramikmaterial
CN101122425A (zh) * 2007-05-10 2008-02-13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碳化硅泡沫陶瓷太阳能空气吸热器
CN101307956A (zh) * 2008-06-24 2008-11-19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太阳能热发电站用承压式空气吸热器
CN202581844U (zh) * 2012-04-26 2012-12-05 宜兴市华瑞铸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碳化硅泡沫陶瓷太阳能空气吸热器
CN104061690A (zh) * 2014-07-01 2014-09-24 福建工程学院 一种介质吸收系数梯度增加的太阳能吸热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7095A (zh) * 2017-09-14 2018-02-0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结构和运行参数优化方法
CN107657095B (zh) * 2017-09-14 2019-07-2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结构和运行参数优化方法
CN109694252A (zh) * 2019-01-12 2019-04-3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结构渐变的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的制备方法
CN109871623A (zh) * 2019-02-25 2019-06-1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多孔介质模型设计方法
CN110345650A (zh) * 2019-07-26 2019-10-18 青岛鸿瑞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光热电站外置式吸热器的设计方法
CN113321256A (zh) * 2021-06-23 2021-08-3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主动式抗盐太阳能蒸发器及其应用
CN113321256B (zh) * 2021-06-23 2022-10-2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主动式抗盐太阳能蒸发器及其应用
CN114797688A (zh) * 2022-04-20 2022-07-2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连续式聚光太阳能驱动生物质热转化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39474B (zh) 2018-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39474B (zh) 一种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的设计方法
Qin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direct-absorption parabolic-trough solar collector using plasmonic nanofluids
Wang et al. The impact of geometrical parameters on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solar receiver of dish-type concentrated solar energy system
Chen et al. Integrated analysis on the volumetric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optical performance for a porous media receiver
CN101561194B (zh) 太阳能集热器
Tu et a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uniformity of heat flux for semi-gray surfaces inside a solar cavity receiver
Ammar et al.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flat plate solar collector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slats arrangements made of transparent insulation material
CN106440418A (zh) 一种玻璃管束与多孔介质复合结构太阳能吸热器
Meng et al. Coupled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a high temperature cup shaped porous absorber
Wang et al. The effect of the cooling nozzle arrangement to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solar impinging receiver
CN112231956B (zh) 一种塔式光热电站吸热器的光-热-力一体化耦合计算方法
Cui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solar transmission process for a pressurized volumetric receiver
Li et al. Effects of double windows on optical and thermal performance of solar receivers under concentrated irradiation
Wen et al.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two micro-channel heat pipe LFPV/T systems plus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s with and without aerogel glazing
CN101526272B (zh) 太阳能集热器
Zhao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rmal performance of PV-driven aluminium honeycomb solar air collector
He et al. Advances in porous volumetric solar receivers and enhancement of volumetric absorption
CN107657095B (zh) 一种多孔介质太阳能吸热器结构和运行参数优化方法
Wen et al. Performance prediction of the concentrated hybrid power/thermal system incorporating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s
Jin et al. A comprehensive model of a cavity receiver to achieve uniform heat flux using air-carbon particles mixture
Chen et al. Enhancing the solar absorption performance of nanoparticle suspensions by tuning the scattering effect and incident light location
CN104676919B (zh) 一种双列管结构的太阳能塔式吸热器及其设计方法
CN111651909A (zh) 一种基于热力学模型光伏/热集热器性能优化方法
CN113609727B (zh) 一种计及近场光学效应的多尺度吸热器光热耦合性能获取方法
Jin et al. Therm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cavity receiver based on particle's radiation properties during the day ti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