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36500A - 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的展折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的展折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36500A
CN106836500A CN201710009560.7A CN201710009560A CN106836500A CN 106836500 A CN106836500 A CN 106836500A CN 201710009560 A CN201710009560 A CN 201710009560A CN 106836500 A CN106836500 A CN 1068365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unit
assembled house
framed side
fold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095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36500B (zh
Inventor
李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ngliao electromechanical complete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Ruihang Emergency Rescue Complet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Ruihang Emergency Rescue Complet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Ruihang Emergency Rescue Complet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0956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365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36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365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365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365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3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3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 E04B1/34384Assembling details for foldable, separable, collapsible or retractabl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rtons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的展折方法,组合房屋展开步骤如下:(1)将折叠后的组合房屋摆放到位;(2)先对该组合房屋上对称设置在其主框架上的第一折叠单元与第二折叠单元中的任一折叠单元进行展开,打开该折叠单元中屋顶板上相应的固定销,并向上翻转该屋顶板;(3)驱动折叠单元中的底板及侧墙板同步向外翻转至水平状态;(4)推动所述侧墙板向上翻转至竖直状态;(5)分别向外水平推动相应的山墙板转动至与相对应的侧墙板相垂直位置,即完成该折叠单元的展开;(6)另一折叠单元的展开过程与上述步骤(2)至(5)相同。所述组合房屋折叠步骤与展开步骤相反。本发明展开和折叠过程操作简化,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的展折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的展折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组合房屋以其运输方便,拆装简便等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抗震救灾、工程施工等场合。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好多种结构类型的折叠房屋,但其构造较为复杂,且拆装过程繁琐,需要多个工人借助辅助工具进行构建,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房屋整体运输成本高。
申请号为2009101022312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活动房屋,包括底板、前墙、后墙、左墙、右墙、左屋顶、右屋顶和屋框架,左屋顶的右缘与上屋框架转动连接,左墙的上缘与左屋顶的左缘转动连接,右屋顶的的左缘与上屋框架转动连接,右墙的上缘与右屋顶的右缘转动连接,左底板的右缘与下屋框架转动连接,左前墙的下缘与左底板的前缘转动连接,左后墙的下缘与左底板的后缘转动连接,右底板的左缘与下屋框架转动连接,右后墙的下缘与右底板的后缘转动连接,其折叠后相对体积较小,利于运输,组装牢固。
据申请人反应,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公开了将房屋的前墙、后墙、左墙、右墙通过部分可拆分的方式配合相应的可转动的构件实现房屋的快速折叠,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折叠过程是先将前墙和后墙相对底板对折,然后左墙和右墙分别相对左屋顶和右屋顶对折后通过相应的构件将其整体固定于屋框架上,最后将底板连同前墙和后墙整体竖直折叠固定于屋框架上;前墙和后墙的下缘分别与对应的底部后缘转动连接,其折叠时由于左墙和右墙的干涉,导致前墙和后墙折叠时工人很难操作,易对前墙和后墙造成损伤;此外,左墙和右墙是相对左屋顶和右屋顶采用向上翻转的方式折叠,翻转时由于高度限制很难对其进行固定,且墙板重量较重,翻转时危险性较高,工人劳动强度大,导致工作效率很低。
除此之外,该折叠房屋在运输时需要将其装置于相应的集装箱内进行转移运输,其运输成本较高,且该房屋功能性使用受限。因此,制造生产一种折叠和展开省力高效且功能性使用全面的组合房屋是该领域急需要攻破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的展折方法,较传统的折叠房屋相比,本发明采用山墙板相对主框架水平转动连接方式以及侧墙板相对底板折叠方式,配合省力提升机构及辅助支撑部件,实现组合房屋的快速展开搭建或折叠收纳,其展开和折叠过程操作简化,省时省力,房屋功能性使用更加方便、全面,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因屋框架的结构及各墙板之间和各墙板与屋框架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合理导致房屋折叠和展开时很费力、危险系数高且多个组合使用功能性使用受限,空间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的展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房屋展开步骤和折叠步骤;
所述组合房屋展开步骤如下:
(1)将折叠后的组合房屋摆放到位;
(2)先对该组合房屋上对称设置在其主框架上的第一折叠单元与第二折叠单元中的任一折叠单元进行展开,打开该折叠单元中屋顶板上相应的固定销,并向上翻转该屋顶板直至其两侧分别设置的第一辅助支撑部件完全打开;
(3)驱动所述折叠单元中的底板及侧墙板同步向外翻转至水平状态;
(4)推动所述侧墙板向上翻转至竖直状态,其顶部与所述屋顶板密闭连接;
(5)分别向外水平推动相应的山墙板转动至与相对应的侧墙板相垂直位置,该山墙板的顶部及其外侧边分别与所述屋顶板及侧墙板的边沿处密闭连接,即完成该折叠单元的展开;
(6)另一折叠单元的展开过程与步骤(2)至(5)相同。
所述组合房屋折叠步骤如下:
(1-1)先对第一折叠单元与第二折叠单元中的任一折叠单元进行折叠,分别向内水平推动该折叠单元中相应的山墙板转动至主框架内部;
(2-1)推动该折叠单元中的侧墙板向下翻转90°直至该侧墙板相对底板折叠一起;
(3-1)驱动所述底板及侧墙板同步向内翻转至竖直状态;
(4-1)拉动该折叠单元中的屋顶板向下翻转,其两侧分别设置的第一辅助支撑部件随着该屋顶板向下翻转而收缩,直至屋顶板翻转至竖直状态将所述底板完全盖合于主框架内,插上相应的固定销将该屋顶板与主框架固定连接,即完成该折叠单元的折叠;
(5-1)另一折叠单元的折叠过程与步骤(1-1)至(4-1)相同。
其中,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折叠单元和第二折叠单元中侧墙板的内壁与其相对应的底板之间为弹性接触。
作为改进,所述主框架的两端部对称设有提升机构,该提升机构通过绳索收卷方式控制所述第一折叠单元和第二折叠单元中底板的下降展开及提升折叠动作;当第一折叠单元完成展开或折叠后,将所述提升机构复位,并将其与第二折叠单元相连接,实现第二折叠单元的展开或折叠。
作为改进,所述侧墙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辅助支撑部件,该第二辅助支撑部件通过转动连接方式与相对应的底板连接,该第二辅助支撑部件随侧墙板的翻转展开或折叠实现同步打开或收缩。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折叠单元和第二折叠单元中的底板与相应的侧墙板的两侧边均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侧墙板及山墙板的顶部分别通过密封连接件a与相对应的屋顶板密闭连接,所述侧墙板的外侧边通过密封连接件b与相应的侧墙板的边沿处密闭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山墙板的底部通过插销分别与相对应的主框架或底板定位连接。
作为改进,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折叠单元与第二折叠单元的山墙板之间的区域形成收纳空间。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折叠单元和第二折叠单元中的山墙板沿其竖直方向上通过上下浮动方式调节其两端部分别与所述主框架间的安装余量,以实现该山墙板的顶部与屋顶板之间、其底部与底板之间、其外侧边与侧墙板的侧边之间的连接密封性,进一步提高房屋展开时的稳固性。
作为改进,所述山墙板的外侧边分别通过扒扣件44与相对应的侧墙板可拆卸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主框架的两端部分别设置一封闭的储藏空间,所述提升机构位于相对应的储藏空间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利用侧墙板的底边与底板的外侧边转动连接,以及其顶边相对屋顶板可拆卸连接方式,同时山墙板的内侧边相对主框架采用竖直方向转动连接方式,提高房屋展开及折叠时操作便捷性和安全性,并配合省力提升机构,对折叠式房屋进行展折时实现底板同步带动侧墙板快速升降,省力快捷,较传统的人工展折方式工作效率翻倍且成本低;
(2)本发明主框架利用传统集装箱的框架结构原理,配合屋顶板、山墙板、侧墙板、底板之间以及其与主框架之间的连接方式使得各板折叠后可完全收纳于主框架内,且该折叠房屋折叠后的宽度为传统集装箱整体宽度尺寸的一半,较传统的折叠房屋相比,该折叠后的房屋整体具有集装箱装载运输的功能,可直接将其装载至运输设备上,节省装载时间,省略集装箱设备,大大降低制作及运输成本;
(3)本发明中第一折叠单元和第二折叠单元中的屋顶板及侧墙板上分别还设有辅助支撑部件,该辅助支撑部件分别随着相对应的屋顶板或侧墙板的翻转展开或折叠同步打开或收缩,对屋顶板或侧墙板展开和折叠过程起到很好的缓冲支撑作用,使得其展开过程省时省力且保持稳定;
(4)本发明中第一折叠单元和第二折叠单元中的山墙板沿其竖直方向上通过上下浮动方式可根据安装要求调节其两端部分别与所述主框架间的安装余量,实现房屋展开时山墙板的整体上下高度可进行精确微调,利于调整侧墙板与屋顶板以及侧墙板之间的连接密封性,调整精度高,使得墙板之间密封连接性和房屋稳固性得到大大提高,可以更好地适应多样性的基地;
(5)本发明的屋顶板、山墙板以及底板上均设有特制的密封型材,主要用于墙板的封边及墙板之间的拼装,提高各墙板之间的连接密封性,且该密封型材分别两部分组合使用型,可根据不同的适用场合改变其组合固定方式,其结构简单且适用范围广;
(6)本发明中可根据实际适用场合及使用面积需求,将多个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之间采用连接组件沿其宽度方向连通设置,形成房屋组,在搭建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拆卸部分墙板,扩展房屋的使用功能,可以满足不同适用场合的需求。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折叠及搭建安装时间短,房屋稳固性好,折叠后空间利用率高,省时省力,安全性能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组合房屋整体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组合房屋整体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主框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主框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山墙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旋转式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密封连接件a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密封连接件b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组合房屋折叠状态时收纳空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分段式转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组合房屋整体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4至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组合房屋的折叠过程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中一种组合房屋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中另一种组合房屋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中第三种组合房屋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1和图2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的展折方法。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其包括主框架Ⅰ以及对称设置在主框架Ⅰ的前后两侧且可与该主框架Ⅰ相互组装为一体形成折叠式房屋的第一折叠单元Ⅱ和第二折叠单元Ⅲ,所述第一折叠单元Ⅱ或第二折叠单元Ⅲ包括底板1、侧墙板2、屋顶板3以及对称设置于侧墙板2两侧的山墙板4,该屋顶板3与底板1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框架Ⅰ上,底板1的外侧边与所述侧墙板2的底部转动连接,山墙板4的内侧边41对应竖直转动连接于所述主框架Ⅰ上;所述屋顶板3分别与侧墙板2以及山墙板4的顶部之间、山墙板4的外侧边42与侧墙板2的两侧边之间均通过密封连接件5组装为一体。
具体地,如图3和如图4所示,所述主框架Ⅰ包括底部框架6、顶部框架7以及四根分别固定连接底部框架6和顶部框架7的四个边角的立柱8,底部框架6、顶部框架7以及四根立柱8之间形成容置空间9。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主框架Ⅰ利用传统集装箱的框架结构原理,配合屋顶板3、山墙板4、侧墙板2、底板1之间以及其与主框架Ⅰ之间的连接方式使得各板折叠后可完全收纳于主框架Ⅰ内,且该折叠房屋折叠后的宽度为传统集装箱整体宽度尺寸的一半,较传统的折叠房屋相比,该折叠后的房屋整体具有集装箱装载运输的功能,彻底取代了传统的折叠房屋需要将其装入集装箱内进行装载运输的方式,本发明的房屋进行折叠后可直接将其装载至运输设备上,节省装载时间,省略集装箱设备,大大降低制作及运输成本。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主框架Ⅰ的左右两侧分别沿其宽度方向上设置的两根立柱8其靠近主框架Ⅰ内部的边缘上竖直设有一隔板10,折叠状态时,该隔板10以及位于顶部框架7与底部框架6之间的山墙板4沿长度方向上将所述容置空间9分隔成相互独立的两个储藏空间91和一个具有临时收纳功能的收纳空间92,该储藏空间91是沿主框架Ⅰ宽度方向上设置的两根立柱8以及与相对应的隔板10之间形成的封闭区域。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屋顶板3与主框架Ⅰ之间安装有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1,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1的两端分别与该屋顶板3及主框架Ⅰ可转动连接。该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1的作用是,屋顶板3向上展开时对其展开起到缓冲支撑作用,使得屋顶板3展开过程省时省力且保持稳定;
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的展折方法,包括组合房屋展开步骤和折叠步骤;
所述组合房屋展开步骤如下:
(1)将折叠后的组合房屋摆放到位;
(2)先对该组合房屋上对称设置在其主框架Ⅰ上的第一折叠单元Ⅱ与第二折叠单元Ⅲ中的任一折叠单元进行展开,打开该折叠单元中屋顶板3上相应的固定销,并向上翻转该屋顶板3直至其两侧分别设置的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1完全打开;该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1随着屋顶板3的展开而打开直至该屋顶板3完全展开时对其进行稳定支撑;
(3)驱动所述折叠单元中的底板1及侧墙板2同步向外翻转至水平状态;
(4)推动所述侧墙板2向上翻转至竖直状态,其顶部与所述屋顶板3密闭连接;
(5)分别向外水平推动相应的山墙板4转动至与相对应的侧墙板2相垂直位置,该山墙板4的顶部及其外侧边42分别与所述屋顶板3及侧墙板2的边沿处密闭连接,即完成该折叠单元的展开;
(6)另一折叠单元的展开过程与上述步骤(2)至(5)相同。
所述组合房屋折叠步骤如下:
(1-1)先对第一折叠单元Ⅱ与第二折叠单元Ⅲ中的任一折叠单元进行折叠,分别向内水平推动该折叠单元中相应的山墙板4转动至主框架Ⅰ内部;
(2-1)推动该折叠单元中的侧墙板2向下翻转90°直至该侧墙板2相对底板1折叠一起;其中,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折叠单元Ⅱ和第二折叠单元Ⅲ中侧墙板2的内壁与其相对应的底板1之间为弹性接触;
(3-1)驱动所述底板1及侧墙板2同步向内翻转至竖直状态;
(4-1)拉动该折叠单元中的屋顶板3向下翻转,其两侧分别设置的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1随着该屋顶板3向下翻转而收缩,直至屋顶板3翻转至竖直状态将所述底板1完全盖合于主框架Ⅰ内,插上相应的固定销将该屋顶板3与主框架Ⅰ固定连接,即完成该折叠单元的折叠;
(5-1)另一折叠单元的折叠过程与上述步骤(1)至(4)相同。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折叠单元Ⅱ和第二折叠单元Ⅲ中的底板1与相应的侧墙板2通过旋转固定组件22可拆卸连接,与所述旋转固定组件22对应的底板1的侧边上开设有与该旋转固定组件22配合的固定孔,当房屋折叠时,通过该旋转固定组件22将侧墙板2与底板1快速固定连接,一方面提高操作效率,另一方面底板1在升降过程中避免因侧墙板2与其分离而误伤工作人员;当房屋展开时,该旋转固定组件22可起到将侧墙板2与相对应的山墙板4辅助固定作用。
具体地,如图6所示,所述旋转固定组件22包括固定连接在侧墙板2上的固定板221、定位套筒222和插销组件223,插销组件223设于定位套筒222内部,该定位套筒222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21上,定位套筒222的端部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长度不同的第一限位槽2221和第二限位槽2222,其中,第一限位槽2221的长度大于第二限位槽2222的长度,所述插销组件223可转动配合定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2221和第二限位槽2222内,当该插销组件223定位配合于第一限位槽2221内,其末端伸出所述固定板221的底部,起到固定作用;当该插销组件223定位配合于第二限位槽2222内,其末端不会伸出所述固定板221的底部,实现侧墙板2与相应的底板1分离或侧墙板2与相应的山墙板4分离,避免房屋展开时发生干涉。本实施例中的旋转固定组件22其内部各组件具有同步转动的特性,实现插销组件223无论定位于何种位置时,有效避免了工作人员的肢体触碰到插销组件223时导致插销组件223从相应的限位槽内脱离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操作安全性。
此外,如图7所示,所述侧墙板2及山墙板4的顶部分别通过密封连接件a5-1与相对应的屋顶板3密闭连接,如图8所示,所述侧墙板2的外侧边通过密封连接件b5-2与相应的侧墙板2的边沿处密闭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密封连接件a5-1和密封连接件b5-2分别包括密封条支架51和板包边支架52,其中,板包边支架52整体为矩形状框式结构,其内部通过一隔板形成填充部分和固定部分,该填充部分中可用于填充像岩棉、聚苯板、聚氨酯等材料的夹芯,防火、减重,该固定部分用于与相对应的墙板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条支架51由定位板511及两个垂直设置在该定位板511表面且相对称的L形挡边组成,该两个挡边之间形成用于安装密封条的安装槽512。
当密封条支架51固定于板包边的填充部分的侧边上时形成组合密封型材a,具体使用时可用于安装在屋顶板3的内表面上且房屋展开时与山墙板4及侧墙板2的顶部对应的位置;当密封条支架51固定于板包边的填充部分的端部上时形成组合密封型材b,具体使用时可用于安装在山墙板4的外侧边42上;因此,该密封连接件a5-1和密封连接件b5-2中的密封条支架51和板包边支架52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同组合形成相应的密封型材,用于提高墙板之间的连接密封性及房屋整体搭建的牢固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山墙板4的底部通过插销43分别与相对应的主框架Ⅰ或底板1定位连接。其中,本发明中的底部框架6上安装有地板,该地板上以及所述底板1上分别开始有与所述插销43相适配的插孔,当房屋折叠时,所述山墙板4向主框架Ⅰ内部转动至所述容置空间9内,其底部上安装的插销43插设于所述地板上的插孔内,将其固定,使其与立柱8上的隔板10形成收纳空间92;当房屋展开时,所述山墙板4向主框架Ⅰ外部转动至所述底板1的侧边处,其底部上安装的插销43插设于所述底板1上的插孔内,对山墙板4进行辅助固定,提高房屋展开稳固性。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折叠单元Ⅱ和第二折叠单元Ⅲ中的山墙板4沿其竖直方向上通过上下浮动方式调节其两端部分别与所述主框架Ⅰ间的安装余量,以实现该山墙板4的顶部与屋顶板3之间、其底部与底板1之间、其外侧边与侧墙板2的侧边之间的连接密封性,进一步提高房屋展开时的稳固性。
其中,该上下浮动方式的实现是通过在所述山墙板4的内侧边41的上下两端部分别通过分段式转轴结构11与主框架Ⅰ的顶部框架7及底部框架6对应转动连接,使得山墙板4可绕分段式转轴结构11沿底板1的上表面水平转动,以便于该山墙板4在展开和折叠时只需工人推动其转动达到相应位置即可,彻底解决了将该山墙板4相对相邻的墙板进行折叠的方式出现墙板之间因刚性冲击造成损伤且工人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等技术问题,该山墙板4的转动连接方式省时省力且安全性高,同时山墙板4翻转时不会受到损伤。
具体地,如图10所示,所述分段式转轴结构11包括固定座111、竖直固定在该固定座111上的固定轴112以及上下依次套设于该固定轴112上的多个转动件113,该转动件113为中空状柱体,其侧壁与山墙板4的内侧边41固定连接,本发明采用分段式转轴结构11的作用是用于在房屋展开时,山墙板4安装于主框架Ⅰ上时,快速调整山墙板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部框架7和底部框架6间的安装余量,以实现该山墙板4的顶部与屋顶板3之间、其底部与底板1之间、其外侧边与侧墙板2的侧边之间的连接密封性,进一步提高房屋展开时的稳固性。
使用时可根据安装要求配合通过利用在分段式转轴结构11的端部增加垫圈的方式实现对山墙板4的整体上下高度进行微调,同时可有效补偿因放置地面不平整而产生的连接误差,同时采用分段式结构易于加工,调整方便且余量精度高。
本实施例中,组合房屋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折叠单元Ⅱ与第二折叠单元Ⅲ的山墙板4之间的区域形成临时收纳空间92。运输时,可用于放置如折叠桌、折叠椅、折叠床等可收纳家具一起运输,使得房屋折叠后空间充分利用,进一步提高该房屋的功能性使用,降低运输成本。
其中,如图11所示,所述屋顶板3的长度尺寸大于两个山墙板4的长度之和,以便于折叠时山墙板4能够完全盖合于所述容置空间9内,进而使得所述收纳空间92位于折叠后的两个屋顶板3之间,提高收纳空间92的封闭性。同时,该屋顶板3的长度尺寸与所述主框架Ⅰ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的两个立柱8之间的尺寸保持一致,使得房屋折叠状态时整体呈现为半个集装箱,提升整体外观美观性的同时,减少整体占用空间,降低运输成本。
此外,为了提高房屋展开时,侧墙板2与山墙板4之间连接稳固性,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山墙板4的外侧边42边沿处设有一扒扣件44。
其中,所述屋顶板3及底板1分别通过沿其长度方向均布设置的定位连接部件12与主框架Ⅰ的底部框架6及顶部框架7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墙板2与相对应的底板1之间也可通过均布设置的所述定位连接部件12转动连接,该定位连接部件12优选为定位弹簧合页,其展开角度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定制,同时,该定位弹簧合页在满足连接和密封条件下,使屋顶板3折叠于所述容置空间9内后其内侧面与所述顶部框架7之间产生更小的空隙,展开后使屋顶板3的外侧面与所述顶部框架7的展开角度始终保持一定,稳固性好,成本低且易于采购。
在这里,如图12所示,值得说明的是,所述侧墙板2的底部外侧面向下延伸有一定位挡边20,该定位挡边2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侧墙板2保持一致,其宽度与相对应的底板1厚度保持一致,一方面对侧墙板2展开位置进行辅助准确定位,保证其与相应的屋顶板3、山墙板4及底板1间的密封性;另一方面使得房屋展开时侧墙板2保持竖直状态时,该定位挡边20能够完全遮挡侧墙板2与对应的底板1之间的连接位置,提高房屋整体的美观性。
本发明还可在所述顶部框架7的上表面上可设置太阳能板,该太阳能板通过线路与安装于所述储藏空间91内的蓄电装置电连接,更进一步完善该折叠房屋的使用功能。同时,在房屋的内外面,可采用各种装饰装修材料进行装修,以满足不同适用场合的装饰装修要求。
上述中的侧墙板2、屋顶板3及山墙板4均可采用聚氨酯保温材料轻质节能墙板,其墙体材料芯材可根据使用要求选用如岩棉、聚苯板、聚氨酯等材料,面材可选用铝板、玻璃钢、彩钢板等材料,从而使得各墙板在满足热工要求的条件下,减轻房屋整体重量,在同等建筑面积的条件下最大程度上增加了房屋的使用面积。
实施例二
图13为本发明一种快速折叠组合房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储藏空间91分别位于所述收纳空间92的两端,该储藏空间91内部还安装有提升机构13,该提升机构13的下方还设有若干放置架911,进一步扩展该折叠房屋的使用功能。
其中,所述提升机构13通过绳索收卷方式控制所述第一折叠单元Ⅱ和第二折叠单元Ⅲ中底板1的提升折叠及下降展开动作;当第一折叠单元Ⅱ完成展开或折叠后,将所述提升机构13复位,并将其与第二折叠单元Ⅲ相连接,实现第二折叠单元Ⅲ的展开或折叠。
具体地,所述提升机构13包括安装于所述储藏空间91内的收卷装置131以及配合缠绕于该收卷装置131上的提升绳系132,该收卷装置131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一导向机构133,提升绳系132的端部穿过该导向机构133通过固定在其端部上的挂钩组件134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底板1上,房屋进行展开或折叠时实现底板1同步带动侧墙板2快速升降,且其中一个折叠单元完成后只需将提升机构13的挂钩组件134扣接于另一折叠单元的底板1上即可实现上述同样动作,省时省力且操作方便,安全性和效率实现大幅度提高。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收卷装置131可为自动收卷设备,也可采用手动收卷装置131,可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以手动收卷装置131为例,本发明中的收卷装置131上还配合连接有一可拆卸的摇手,该摇手的端部可插接于所述收卷装置131的驱动轴上,使用时可实现快速安装,折叠运输时,可快速拆卸收纳于所述储藏空间91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墙板2与底板1之间设置有第二辅助支撑部件21,该第二辅助支撑部件21的两端分别与该侧墙板2及底板1可转动连接,该第二辅助支撑部件21随侧墙板2的翻转展开或折叠实现同步打开或收缩。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1和第二辅助支撑部件21均可优选为气动弹簧,当然也可选用类似气动弹簧这一类的助力部件,来协助屋顶板3撑开、收拢动作,并且保证伸展时屋顶板3及侧墙板2的角度位置。当然,各侧墙板2、屋顶板3的长宽均满足各部件维持铰接状态时、能够折叠收拢在一起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组合房屋展开步骤如下:
(1)将折叠后的房屋摆放到位(如图11所示);
(2)先对该组合房屋上对称设置在其主框架Ⅰ上的第一折叠单元Ⅱ与第二折叠单元Ⅲ中的任一折叠单元进行展开,打开该折叠单元中屋顶板3上相应的固定销,并向上翻转该屋顶板3直至其两侧分别设置的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1完全打开;
(3)同时启动两个储藏空间91内的提升机构13,同步操作收卷装置131通过提升绳系132控制该折叠单元的底板1及侧墙板2同步向外翻转至水平状态;
(4)打开相应的侧墙板2两侧边上的旋转固定组件22,使该旋转固定组件22的插销组件223从底板1上对应的固定孔内脱离,推动所述侧墙板2向上翻转至竖直状态,侧墙板2两侧的第二辅助支撑部件21随着该侧墙板2的展开而打开直至该侧墙板2翻转至竖直状态时对其进行稳定支撑,该侧墙板2的顶部通过屋顶板3上对应位置上设置的密封连接件a5-1与其密闭连接;
(5)打开两个山墙板4底部上的插销,水平向外推动相应的山墙板4转动90°,该山墙板4的顶部通过屋顶板3上对应位置上设置的密封连接件a5-1与该屋顶板3密闭连接,该山墙板4的外侧边42通过其上设置的密封连接件b5-2与侧墙板2的侧边密闭连接,并将山墙板4底部上的插销插入底板1上相应的插孔内对其进行辅助支撑,同时将扒扣件44扣合对山墙板4与侧墙板2进行辅助固定,即完成该折叠单元的展开;
(6)将提升机构13中的提升绳系132换向,并将该提升绳系132上的挂钩组件134穿过相应的导向机构133固定于另一折叠单元对应的底板1上,控制收卷装置131将该提升绳系132进行复位收紧,另一折叠单元的展开过程与上述步骤(2)至(5)相同,在此不再作赘述。
本实施例中,如图14至图17所示,该组合房屋的折叠步骤刚好与组装步骤相反,本领域技术人员及普通消费者都能按次序折叠,操作简单,效率高。
其中,本发明中由于主框架Ⅰ采用传统集装箱框架结构,底板1与主框架Ⅰ底部之间存在高度差,可通过在底板1下方垫设支撑物保证在房屋展开使用过程中确保底板1平稳性。
如图18至图20所示,本发明的组合房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使用场合需要将多个展开后的所述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沿其长度方向依次组装,或同时沿其宽度方向依次扩展,形成具有多功能性使用房屋集群,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的展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房屋展开步骤和折叠步骤;
所述组合房屋展开步骤如下:
(1)将折叠后的组合房屋摆放到位;
(2)先对该组合房屋上对称设置在其主框架Ⅰ上的第一折叠单元Ⅱ与第二折叠单元Ⅲ中的任一折叠单元进行展开,打开该折叠单元中屋顶板(3)上相应的固定销(30),并向上翻转该屋顶板(3)直至其两侧分别设置的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1)完全打开;
(3)驱动所述折叠单元中的底板(1)及侧墙板(2)同步向外翻转至水平状态;
(4)推动所述侧墙板(2)向上翻转至竖直状态,其顶部与所述屋顶板(3)密闭连接;
(5)分别向外水平推动相应的山墙板(4)转动至与相对应的侧墙板(2)相垂直位置,该山墙板(4)的顶部及其外侧边(42)分别与所述屋顶板(3)及侧墙板(2)的边沿处密闭连接,即完成该折叠单元的展开;
(6)另一折叠单元的展开过程与步骤(2)至(5)相同;
所述组合房屋折叠步骤如下:
(1-1)先对第一折叠单元Ⅱ与第二折叠单元Ⅲ中的任一折叠单元进行折叠,分别向内水平推动该折叠单元中相应的山墙板(4)转动至主框架Ⅰ内部;
(2-1)推动该折叠单元中的侧墙板(2)向下翻转90°直至该侧墙板(2)相对底板(1)折叠一起;
(3-1)驱动所述底板(1)及侧墙板(2)同步向内翻转至竖直状态;
(4-1)拉动该折叠单元中的屋顶板(3)向下翻转,其两侧分别设置的第一辅助支撑部件(31)随着该屋顶板(3)向下翻转而收缩,直至屋顶板(3)翻转至竖直状态将所述底板(1)完全盖合于主框架Ⅰ内,插上相应的固定销(30)将该屋顶板(3)与主框架Ⅰ固定连接,即完成该折叠单元的折叠;
(5-1)另一折叠单元的折叠过程与步骤(1-1)至(4-1)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的展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Ⅰ的两端部对称设有提升机构(13),该提升机构(13)通过绳索收卷方式控制所述第一折叠单元Ⅱ和第二折叠单元Ⅲ中底板(1)的下降展开及提升折叠动作;当第一折叠单元Ⅱ完成展开或折叠后,将所述提升机构(13)复位,并将其与第二折叠单元Ⅲ相连接,实现第二折叠单元Ⅲ的展开或折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的展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板(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辅助支撑部件(21),该第二辅助支撑部件(21)通过转动连接方式与相对应的底板(1)连接,该第二辅助支撑部件(21)随侧墙板(2)的翻转展开或折叠实现同步打开或收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的展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单元Ⅱ和第二折叠单元Ⅲ中的底板(1)与相应的侧墙板(2)的两侧边均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的展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板(2)及山墙板(4)的顶部分别通过密封连接件a(5-1)与相对应的屋顶板(3)密闭连接,所述侧墙板(2)的外侧边通过密封连接件b(5-2)与相应的侧墙板(2)的边沿处密闭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的展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山墙板(4)的底部通过插销(43)分别与相对应的主框架Ⅰ或底板(1)定位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的展折方法,其特征在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折叠单元Ⅱ与第二折叠单元Ⅲ的山墙板(4)之间的区域形成收纳空间(9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的展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单元Ⅱ和第二折叠单元Ⅲ中的山墙板(4)沿其竖直方向上通过上下浮动方式调节其两端部分别与所述主框架Ⅰ间的安装余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的展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山墙板(4)的外侧边分别通过扒扣件(44)与相对应的侧墙板(2)可拆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的展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Ⅰ的两端部分别设置一封闭的储藏空间(91),提升机构(13)位于相对应的储藏空间(91)内。
CN201710009560.7A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的展折方法 Active CN1068365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9560.7A CN106836500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的展折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9560.7A CN106836500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的展折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36500A true CN106836500A (zh) 2017-06-13
CN106836500B CN106836500B (zh) 2019-04-23

Family

ID=59118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09560.7A Active CN106836500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的展折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36500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0666A (zh) * 2017-10-31 2018-02-16 常州铝行舱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房屋
CN108487682A (zh) * 2018-03-30 2018-09-04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连杆机构折叠方仓的使用方法
CN110424545A (zh) * 2019-08-20 2019-11-08 苏州嘉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折叠储物的移动房屋
CN110805310A (zh) * 2018-07-19 2020-02-18 庄连豪 行动式智能屋
CN113649765A (zh) * 2021-07-31 2021-11-16 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钢结构房屋箱顶底框生产工艺
WO2021237390A1 (zh) * 2020-05-25 2021-12-02 河北威正恒集成房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扩展房的框架结构
CN115233826A (zh) * 2022-07-27 2022-10-25 江西中一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可变移动式节能建筑物
CN110424545B (zh) * 2019-08-20 2024-05-14 苏州嘉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折叠储物的移动房屋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6123A (zh) * 2009-09-04 2010-03-10 陈银华 一种折叠式活动房屋
US20100269419A1 (en) * 2008-04-23 2010-10-28 Modular Container Solutions Llc Modular assembly
US20120151851A1 (en) * 2010-06-24 2012-06-21 Mobile Medica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Expandable iso shelters
WO2014144448A3 (en) * 2013-03-15 2014-11-20 Dynamic Global Llc Automatically deployable mobile structure
CN106088343A (zh) * 2016-08-15 2016-11-09 江苏丰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式活动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69419A1 (en) * 2008-04-23 2010-10-28 Modular Container Solutions Llc Modular assembly
CN101666123A (zh) * 2009-09-04 2010-03-10 陈银华 一种折叠式活动房屋
US20120151851A1 (en) * 2010-06-24 2012-06-21 Mobile Medica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Expandable iso shelters
WO2014144448A3 (en) * 2013-03-15 2014-11-20 Dynamic Global Llc Automatically deployable mobile structure
CN106088343A (zh) * 2016-08-15 2016-11-09 江苏丰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式活动房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0666A (zh) * 2017-10-31 2018-02-16 常州铝行舱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房屋
CN108487682A (zh) * 2018-03-30 2018-09-04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连杆机构折叠方仓的使用方法
CN108487682B (zh) * 2018-03-30 2019-09-06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连杆机构折叠方仓的使用方法
CN110805310A (zh) * 2018-07-19 2020-02-18 庄连豪 行动式智能屋
CN110424545A (zh) * 2019-08-20 2019-11-08 苏州嘉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折叠储物的移动房屋
CN110424545B (zh) * 2019-08-20 2024-05-14 苏州嘉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折叠储物的移动房屋
WO2021237390A1 (zh) * 2020-05-25 2021-12-02 河北威正恒集成房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扩展房的框架结构
CN113649765A (zh) * 2021-07-31 2021-11-16 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钢结构房屋箱顶底框生产工艺
CN115233826A (zh) * 2022-07-27 2022-10-25 江西中一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可变移动式节能建筑物
CN115233826B (zh) * 2022-07-27 2023-05-02 江西中一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可变移动式节能建筑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36500B (zh) 2019-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36500A (zh) 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的展折方法
CN206457931U (zh) 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及折叠房屋组
CN108301512A (zh) 一种集装箱型折叠式组合房屋及折叠房屋组
CN100389243C (zh) 可移动的建筑物
CN201605792U (zh) 折叠式升降脚手架
KR101268775B1 (ko) 특설무대차량
CN204040527U (zh) 多功能折叠式防火耐高温环保移动箱房
CN205713189U (zh) 外挂式防护装置
EP2122088A2 (en) Umbrella-type covering structure with ribs in the form of parallelogram linkages
CN203873242U (zh) 一种可折叠游戏桌
CN207567953U (zh) 一种全尺寸集装箱型人工辅助折叠房屋
CN104727623A (zh) 一种多功能折叠式防火耐高温环保移动箱房
CN202014877U (zh) 一种壁柜式折叠床
CN107152159A (zh) 一种装饰用折叠脚手架
CN217735007U (zh) 一种动态变形移动房屋
CN216426575U (zh) 一种新型快装式舞台
CN207094559U (zh) 一种平板灯用明装转接框
CN205973366U (zh) 一种消防电梯
CN205668682U (zh) 一种变速箱周转箱
CN209293195U (zh) 一种组合式折叠房屋
CN212388745U (zh) 一种折叠房屋的基础框架
CN204401792U (zh) 一种组合式活动房
CN207405778U (zh) 一种全尺寸集装箱型省力式组合房屋
CN204591097U (zh) 一种高空检修作业梯
KR101505084B1 (ko) 전동 리프트 텐트, 그리고 이러한 텐트의 설치 또는 해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7

Address after: 313100 Zhejiang city of Huzhou province Changxing County Lin Town Industrial Zone Rainbow Road No.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REHON MECHANICAL & ELECTR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313100 Zhejiang city of Huzhou province Changxing County Town Industrial Zone Zhejiang Swiss forest emergency rescu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RUIHANG EMERGENCY RESCUE COMPLET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06

Address after: 201800 room a3015, 3rd floor, No.22, Lane 1755, Fubei Road, Nanxiang Town,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mingliao electromechanical complete equipment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313100 No.1 Ruihong Road, Lincheng town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zone, Changxing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REHON MECHANICAL & ELECTRIC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