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36259A - 一种基站配重标准件、基站配重基础及一体化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站配重标准件、基站配重基础及一体化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36259A
CN106836259A CN201611170764.0A CN201611170764A CN106836259A CN 106836259 A CN106836259 A CN 106836259A CN 201611170764 A CN201611170764 A CN 201611170764A CN 106836259 A CN106836259 A CN 1068362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weighted
counterweight
standard component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707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36259B (zh
Inventor
郑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C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C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C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C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7076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362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36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36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36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362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01Flat foundations
    • E02D27/016Flat foundations made mainly from prefabricated concrete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01Flat foundations
    • E02D27/02Flat foundations without substantial excav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站配重标准件,其包括块状的第一配重构件及第二配重构件,其中,所述第一配重构件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一配重构件的对应的侧面之间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的第一连接通孔;所述第二配重构件容置于所述第一配重构件的凹槽内。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基站配重基础以及包括所述基站配重基础的一体化基站。本发明能够使得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相互之间更加方便且有效地进行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基站配重标准件、基站配重基础及一体化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站配重标准件、基站配重基础及一体化基站。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通信事业的迅速发展,传统基站建设模式的缺陷越来越突显,具体有如下缺陷:1、建设工期长:由于采用现场浇注式塔基设计,其施工养护周期长,从而导致新建基站项目整体进度很难压缩;2、施工条件高:由于需要现场开挖和浇筑,因而在我国的北方每逢冬季和南方每逢雨季时,基站的基础施工十分困难;3、资源重复利用率低:基站建设的基础造价通常在整个基站建设的三分之一左右,由于现场浇筑后的基础在搬站时无法重复使用,导致资源浪费。
因而近年来,基站逐渐朝预制化以及模块化发展,出现了一体化的基站。其包括配重基础、设置于配重基础上的基站房体以及设置于配重基础上或者基站房体上的塔体。其中,一体化基站通过将基站的主要构件(例如基站的配重基础、基站房体或者塔体等)预制化、模块化,这样能够缩短基站的建设周期,而且将基站的主要构件模块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基站搬站时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其中,现有的一体化基站的配重基础是由很多块模块化的混凝土构件两两连接组合而成的,即,混凝土构件开设有多个通孔,然后相邻的两个混凝土构件通过配合穿过通孔的螺杆相互连接,这样会使得螺杆需要一次穿过的混凝土构件很多,而且也使得螺杆的长度很长,这样在施工的过程中会给混凝土构件相互之间的连接带来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互之间能够更加方便且有效地进行连接的基站配重标准件,并在于提供一种包括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的基站配重基础以及一种包括所述基站配重基础的一体化基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配重标准件,其包括块状的第一配重构件及第二配重构件,其中,所述第一配重构件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一配重构件的对应的侧面之间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的第一连接通孔;所述第二配重构件容置于所述第一配重构件的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重构件与所述第二配重构件均为方块状结构,所述凹槽为方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重构件的其中两个侧面各设有至少一个突出块,所述第一配重构件的另两个侧面各设有至少一个形状大小与所述突出块匹配的容纳槽。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一突出柱,所述第二配重构件开设有与所述突出柱配合的固定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配重构件以及所述凹槽均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突出柱具有与所述凹槽的底部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突出柱的第二端的外侧面延伸出有至少两个卡接块,所述卡接块等距地布置于所述突出柱的第二端的外侧面上;所述固定槽为圆柱状结构,所述固定槽的槽口处设置有一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开设有与所述突出柱的第二端的形状大小相匹配的开口。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配重基础,其包括连接件及至少两个相邻放置的如上所述的基站配重标准件;其中,相邻放置的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的侧面互相接触,且其位于侧面的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互相对准,所述连接件穿过相互对准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通孔连接相邻的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相互之间连接形成块状结构,所述块状结构具有至少三个由两两相邻的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的处于同一平面上的侧面相互组成的侧面结构,所述侧面结构上各设有一个与处于该侧面结构上的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连接的固定构件,相邻的两个所述侧面结构上的所述固定构件首尾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构件包括至少一块槽钢以及多个槽钢连接件,所述槽钢开设有与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的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通孔,所述槽钢通过配合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通孔的所述槽钢连接件与对应的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重构件的其中两个侧面各设有至少一个突出块,所述第一配重构件的另两个侧面各设有至少一个形状大小与所述突出块匹配的容纳槽,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配重构件通过所述突出块与所述容纳槽配合连接。
本发明另外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基站,其包括基站机房框架、基站机房、基站塔体以及如上所述的基站配重基础;所述基站机房设于所述基站机房框架内,所述基站塔体通过与其连接的所述基站机房框架与所述基站配重基础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包括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的所述基站配重基础以及包括所述基站配重基础的所述一体化基站,通过在所述第一配重构件的上表面开设有所述凹槽,并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一配重构件的对应的侧面之间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的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且所述第二配重构件容置于所述第一配重构件的凹槽内从而形成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并且通过将所述连接件穿过相互对准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通孔连接相邻的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从而连接形成所述基站配重基础。由上可知,在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两两连接的过程中,可以将所述第二配重构件从所述凹槽处取下,这样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通过所述凹槽可以方便地将所述连接件配合穿过相互对准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从而使得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相互之间能够更加方便且有效地进行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配重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配重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配重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一体化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配重基础400,包括连接件1及至少两个相邻放置的基站配重标准件2;其中,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2包括块状的第一配重构件3及第二配重构件4;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30,且所述凹槽30的内壁与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的对应的侧面之间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的第一连接通孔;所述第二配重构件4容置于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的凹槽30内;相邻放置的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2的侧面互相接触,且其位于侧面的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互相对准,所述连接件1穿过相互对准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通孔连接相邻的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2。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接件1可以为两端与螺栓配合连接的螺杆,也可以为两端设有供锥销配合定位的锥销孔的连接杆等,只要可以让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连接固定,那么就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的上表面开设有所述凹槽30,并在所述凹槽30的内壁与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的对应的侧面之间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的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且所述第二配重构件4容置于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的凹槽30内从而形成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2,并且通过将所述连接件1穿过相互对准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通孔连接相邻的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2,从而连接形成所述基站配重基础400。由上可知,在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2两两连接的过程中,可以将所述第二配重构件4从所述凹槽30处取下,这样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2通过所述凹槽30可以方便地将所述连接件1配合穿过相互对准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从而使得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2相互之间能够更加方便且有效地进行连接。
优选地,请参见图1,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与所述第二配重构件4均为方块状结构5,所述凹槽30为方形凹槽30。其中,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与所述第二配重构件4均为方块状结构5这样便于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与所述第二配重构件4的搬运以及叠放,并且还便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的相互连接。此外,所述凹槽30为方形凹槽30,这样便于所述连接件1通过所述凹槽30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通孔而使得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相互之间能够更加方便且有效地进行连接,同时也便于所述第二配重构件4放置在所述凹槽30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与所述第二配重构件4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正六边体结构或者是圆柱状结构等;所述凹槽30与所述第二配重构件4具有相应的结构,例如为正六边体结构或者是圆柱状结构等,在此均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的其中两个侧面各设有至少一个突出块(图未示),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的另两个侧面各设有至少一个形状大小与所述突出块匹配的容纳槽(图未示),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通过所述突出块与所述容纳槽配合连接。通过让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通过所述突出块与所述容纳槽配合连接,可以提高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相互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即可以提高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2相互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所述基站配重基础400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突出块与所述容纳槽可以均为圆柱状结构、方块状结构5或者是圆柱锥状结构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改进,请参见图2与图3,所述凹槽30的底部设有一突出柱300,所述第二配重构件4开设有与所述突出柱300配合的固定槽400。这样所述第二配重构件4可以通过与所述固定槽400配合的所述突出柱300与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稳固连接,从而提高了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2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所述基站配重基础400的稳定性。
再进一步地,请参见图2与图3,所述第二配重构件4以及所述凹槽30均为圆柱状结构;所述突出柱300具有与所述凹槽30的底部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突出柱300的第二端的外侧面延伸出有至少两个卡接块301,所述卡接块301等距地布置于所述突出柱300的第二端的外侧面上;所述固定槽400为圆柱状结构,所述固定槽400的槽口处设置有一固定块401,所述固定块401开设有与所述突出柱300的第二端的形状大小相匹配的开口402。这样在圆柱状结构的所述第二配重构件4与圆柱状结构的所述凹槽30配合的过程中,所述突出柱300可以通过所述固定块401开设有的与所述突出柱300的第二端的形状大小相匹配的开口402进入到所述固定槽400中,并且当设有所述卡接块301的所述突出柱300的第二端进入到所述固定槽400中时,还可以将圆柱状结构的所述第二配重构件4旋转一定角度,这样使得设有所述卡接块301的所述突出柱300的第二端也在所述固定槽400中旋转相应角度而不再与固定块的开口402匹配,从而使得所述突出柱300设有所述卡接块301的第二端被所述固定块401固定,进而使得所述第二配重构件4与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稳固连接。并且当需要从所述凹槽30内取出所述第二配重构件4时,将所述第二配重构件4旋转相应角度使得所述突出柱300设有所述卡接块301的第二端能够从所述固定块的开口402退出即可,因此通过一端设有所述卡接块301的所述突出柱300以及所述固定槽400的槽口处设有的所述固定块401,可以便于所述第二配重构件4与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的连接固定或者分离。
进一步地改进上述技术方案,请参见图1,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2相互之间连接形成块状结构5,所述块状结构5具有至少三个由两两相邻的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2的处于同一平面上的侧面相互组成的侧面结构,所述侧面结构上各设有一个与处于该侧面结构上的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2连接的固定构件6,相邻的两个所述侧面结构上的所述固定构件6首尾连接。这样通过首尾连接的所述固定构件6可以提高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2相互之间所连接形成的所述块状结构5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所述基站配重基础400的稳定性。
再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所述固定构件6包括至少一块槽钢60以及多个槽钢连接件61,所述槽钢60开设有与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2的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通孔,所述槽钢60通过配合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通孔的所述槽钢连接件61与对应的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2连接。这样所述槽钢60可以通过所述槽钢连接件61与相应的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2固定连接,从而可以提高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2相互之间所连接形成的所述块状结构5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所述基站配重基础400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槽钢连接件61可以为两端与螺栓配合连接的螺杆,也可以为两端设有供锥销配合定位的锥销孔的连接杆,只要可以让所述槽钢60与相应的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固定连接,那么就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此,为了分析槽钢60加固对基站配重基础400的整体性以及刚度的影响,我们根据相应的实验方案建立了两个加载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即对基站配重基础400有槽钢60加固以及没有槽钢60加固的两种情况分别进行建模分析,得到了表1的应力以及应变的分析结果:
表1两种基站配重基础400模型应力、应变分析
根据表1可知,有槽钢60加固的基站配重基础400,0°加载45°加载的最大应力分别是120.43MPa、231.94MPa,比未加固时的最大应力值236.56MPa、382.81MPa明显下降;同时,基站配重基础400在有槽钢60加固的情况下,0°加载45°加载的最大变形分别是4.62mm、6.65mm,比未加固时的最大变形值7.37mm、9.09mm下降,缓解了基础变形。由此可见,对所述基站配重基础400进行加固可以提高整体的刚性,从而可以增加一体化基站的稳定性。
请参见图4,本发明另外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基站,其包括基站机房框架100、基站机房200、基站塔体300以及如上所述的基站配重基础400;所述基站机房200设于所述基站机房框架100内,所述基站塔体300通过与其连接的所述基站机房框架100与所述基站配重基础400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一体化基站的所述基站塔体300通过所述基站机房框架100固定在上述的基站配重基础400上,这样不仅可以使得所述基站机房框架100稳固地固定在所述基站配重基础400上,而且因为所述一体化基站应用了上述的基站配重基础400,因此也便于所述基站配重基础400的配件(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与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之间以及所述第一配重构件3与所述第二配重构件4之间)的相互之间的连接固定,从而可以提高所述一体化基站的施工的便捷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基站机房框架100与所述基站塔体300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所述基站机房框架100与所述基站配重基础400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栓连接或者为卡勾卡槽配合连接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站配重标准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块状的第一配重构件及第二配重构件,其中,所述第一配重构件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一配重构件的对应的侧面之间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的第一连接通孔;所述第二配重构件容置于所述第一配重构件的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配重标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重构件与所述第二配重构件均为方块状结构,所述凹槽为方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配重标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重构件的其中两个侧面各设有至少一个突出块,所述第一配重构件的另两个侧面各设有至少一个形状大小与所述突出块匹配的容纳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配重标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一突出柱,所述第二配重构件开设有与所述突出柱配合的固定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配重标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重构件以及所述凹槽均为圆柱状结构;
所述突出柱具有与所述凹槽的底部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突出柱的第二端的外侧面延伸出有至少两个卡接块,所述卡接块等距地布置于所述突出柱的第二端的外侧面上;
所述固定槽为圆柱状结构,所述固定槽的槽口处设置有一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开设有与所述突出柱的第二端的形状大小相匹配的开口。
6.一种基站配重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及至少两个相邻放置的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配重标准件;其中,相邻放置的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的侧面互相接触,且其位于侧面的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互相对准,所述连接杆穿过相互对准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通孔连接相邻的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配重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相互之间连接形成块状结构,所述块状结构具有至少三个由两两相邻的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的处于同一平面上的侧面相互组成的侧面结构,所述侧面结构上各设有一个与处于该侧面结构上的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连接的固定构件,相邻的两个所述侧面结构上的所述固定构件首尾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配重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构件包括至少一块槽钢以及多个槽钢连接件,所述槽钢开设有与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的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通孔,所述槽钢通过配合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通孔的所述槽钢连接件与对应的所述基站配重标准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配重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重构件的其中两个侧面各设有至少一个突出块,所述第一配重构件的另两个侧面各设有至少一个形状大小与所述突出块匹配的容纳槽,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配重构件通过所述突出块与所述容纳槽配合连接。
10.一种一体化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机房框架、基站机房、基站塔体以及如权利要求6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配重基础;所述基站机房设于所述基站机房框架内,所述基站塔体通过与其连接的所述基站机房框架与所述基站配重基础连接。
CN201611170764.0A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基站配重标准件、基站配重基础及一体化基站 Active CN1068362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70764.0A CN106836259B (zh)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基站配重标准件、基站配重基础及一体化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70764.0A CN106836259B (zh)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基站配重标准件、基站配重基础及一体化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36259A true CN106836259A (zh) 2017-06-13
CN106836259B CN106836259B (zh) 2019-06-11

Family

ID=59139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70764.0A Active CN106836259B (zh)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基站配重标准件、基站配重基础及一体化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3625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79696A (zh) * 2020-11-10 2021-01-05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机柜配重模拟治具
EP3916159A1 (en) * 2020-05-26 2021-12-01 Towerlend S.R.L.S.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telecommunications station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29657U (zh) * 2013-07-05 2014-02-12 电联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基站基础
CN204000921U (zh) * 2014-07-02 2014-12-1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特高压变电站gis预埋接地铜块固定装置
AU2015200653A1 (en) * 2010-12-21 2015-03-05 Sekisui House, Ltd. Building foundation structur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anchor bolt installation jig
CN204418201U (zh) * 2014-12-25 2015-06-24 广东晖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用模块化预制基础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5200653A1 (en) * 2010-12-21 2015-03-05 Sekisui House, Ltd. Building foundation structur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anchor bolt installation jig
CN203429657U (zh) * 2013-07-05 2014-02-12 电联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基站基础
CN204000921U (zh) * 2014-07-02 2014-12-1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特高压变电站gis预埋接地铜块固定装置
CN204418201U (zh) * 2014-12-25 2015-06-24 广东晖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用模块化预制基础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16159A1 (en) * 2020-05-26 2021-12-01 Towerlend S.R.L.S.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telecommunications stations
CN112179696A (zh) * 2020-11-10 2021-01-05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机柜配重模拟治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36259B (zh) 2019-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36259A (zh) 一种基站配重标准件、基站配重基础及一体化基站
CN103572834B (zh) 一种大跨度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5560208U (zh) 可以旋转的显示器连接装置
CN206937564U (zh) 一种预埋件定位装置
CN105220777B (zh) 加强型木结构耗能节点
CN206197690U (zh) 一种新型晾衣架
CN206878403U (zh) 一种电缆桥架连通结构
CN204938800U (zh) 塔式起重机十字梁基础
CN20680098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土建工程用脚手架
CN103195079B (zh) 安装式模板、安装式模板组和成套安装式模板装置
CN20623335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筋砼构件
CN205933000U (zh) 一种超高层外挂动臂塔吊爬升支撑装置
CN208267094U (zh) 一种建造建筑物框架用构件模块及建筑物框架
CN206329125U (zh) 一种基站塔体固定架及一体化基站
CN206844480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筋砼构件
CN207405498U (zh) 一种高铁箱梁便捷式雨棚门式支架装置
CN207003265U (zh) 新型道路桥梁模板支撑装置
CN208907255U (zh) 一种高承载力的支撑式金属耗能连梁预埋件
CN206539004U (zh) 一种建筑用竹模板
CN207453121U (zh) 一种水工建筑物过流面预埋地脚螺栓
CN205934910U (zh) 一种端头板
CN207436274U (zh) 装配式建筑无定位金属连接件
CN207003430U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机械连接装置
CN204899034U (zh) 一种预制墙柱
CN206428913U (zh) 一种仿古建筑屋檐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