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31198A - 一种含有海藻酸盐的稳定性肥料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海藻酸盐的稳定性肥料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31198A
CN106831198A CN201710183407.6A CN201710183407A CN106831198A CN 106831198 A CN106831198 A CN 106831198A CN 201710183407 A CN201710183407 A CN 201710183407A CN 106831198 A CN106831198 A CN 1068311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terium powder
fertilizer
stable fertilizer
stable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834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斌
林成彬
惠锋基
徐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EJING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JIEJING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JIEJING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JIEJING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18340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3119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831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311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CNITROGENOUS FERTILISERS
    • C05C11/00Other nitrogenous fertilis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80Soil condition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9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for affecting the nitrification of ammonium compounds or urea in the soi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海藻酸盐的稳定性肥料。本发明的稳定性肥料,主要包括海藻酸盐及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和磷活化剂。本发明的稳定性肥料加入了海藻酸盐及长效抑制剂(例如复合微生物菌剂)等,这些肥料施入土壤后能通过脲酶抑制尿素的水解以及通过硝化抑制剂抑制铵态氮的硝化,并活化土壤中的磷元素,提高氮磷利用率,延长肥效,从而做到一次施肥不用追肥。与普通化肥相比,施用120天时,稳定性肥料的有效氮含量提高60%‑120%,可将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2%‑45%,有效解决了传统肥料存在的肥效低、肥效期短、磷用量高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海藻酸盐的稳定性肥料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海藻酸盐的稳定性肥料。
背景技术
脲酶是在土壤中水解尿素的一种酶,土壤中存在脲酶是Rotini于1935年发现的,随后Conrad等人的工作为土壤中的脲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揭示了土壤中存在脲酶的催化作用是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分解的关键因素。
土壤脲酶是由简单蛋白质构成的生物催化剂,一般认为是由土壤中的微生物产生的,是存在于土壤中能催化尿素分解、具有氨化性的高度专一性的一类好气性水解酶,土壤脲酶的性质上有别于从生物体内分解出的纯脲酶,土壤脲酶只对尿素起催化作用,对尿素的其它衍生物不起作用。脲酶的活性是影响尿素分解的最主要因素,气温高,脲酶活性强,尿素分解快,分解产物来不及被农作物吸收就挥发掉或随地下水流失,温度低,尿素分解慢,分解产物还有可能供不上农作物的需要,在土壤中存在的硝化细菌、尿酶的作用下,尿素水解为简单无机离子,水解的速度非常快。尿素的供氮期长短,受温度的影响因素较大,在一般情况下仅为40-60天,温度高于30℃的季节供氮期更短,温度低时,一般7-10天分解完全,温度高时仅为3-5天。
尿素在脲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氨基甲酸胺,氨基甲酸胺进一步水解为碳酸铵,碳酸铵再进一步分解为氨和碳酸氢铵。尿素在脲酶的作用下迅速水解生成氨和碳酸氢铵,氨在浅土层和地表层容易以气态挥发进入大气,水解产生的铵根离子有四种可能,被土壤中的胶粒吸附,被植物吸收,好氧条件下发生硝化反应,转化为硝态氮,缺氧条件下发生反硝化反应,脱氮生成氮气,硝态氮虽然也能被植物吸收,但是更容易随地下水流失。所以硝化作用是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重要原因。所以尿素的无效降解就是指尿素分解产生的无机含氮离子未被植物充分吸收和利用就离开土壤层,蒸发或进入深土层、地下水而损失掉了。
脲酶的抑制剂可以抑制尿素的水解速度,减少铵态氮的挥发和硝化。其作用机制是,脲酶抑制剂堵塞了土壤脲酶对尿素水解的活性位置,使脲酶活性降低;脲酶抑制剂本身还是还原剂,可以改变土壤中微生态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降低土壤脲的活性。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常用的脲酶抑制剂有:氨基酸盐、含硼化合物、尿素衍生物、原子量大于50的重金属盐类,含氟化合物、多元酚、多元醌、抗代谢化合物、磷酸胺类,有机酸类、金属离子络合剂、还原剂等。在商品脲酶缓释剂中,使用还原剂氢醌的较多。氢醌不仅价格较贵,而且有毒,人食用5克后即可致死,作为脲酶抑制剂进入农田生态环境后是否有影响目前还不能确定,因而从生态保护的角度看,不宜大量长期使用。
另外,由于近年来,由于普遍施洒化肥,不仅容易导致土壤板结,而且还容易增加土壤的硝化作用,土壤的硝化过程,即铵根离子转化为硝酸根离子的过程,是由正电荷离子变成负电荷离子的过程,正电荷的离子比较容易被土壤中带负电荷的粘土颗粒所结合,而带负电荷的离子能在土壤水中自由迁移,所以硝化过程可以被看作是土壤中一种流失过程。在土壤中,铵根离子很容易被硝化细菌氧化成亚硝酸根离子或硝酸根离子,植物很容易吸收硝酸根离子,并把它们同化为有机氮化合物。然后硝酸根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很容易从土壤中渗透到地下水中,这对植物来说是一个浪费的过程。地下水中含有的亚硝酸根离子对人体是有害的,因为亚硝酸根离子能与氨基化合物起反应形成亚硝酸铵,此物具有强烈的致癌性。硝酸根本身虽然毒性不大,但是到了人体胃肠道中,会被其中的微生物还原成毒性更大的亚硝酸根,成人的正常胃中pH不仅可以抑制这种还原作用或使这种还原作用速率达到最低,但是婴儿的胃酸较少,所以对硝酸根离子高度敏感,硝酸根离子能与血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呼吸困难,在草食动物的瘤胃中也可以发生硝化还原作用,从而导致动物疾病或死亡。针对上述的现象,可以在氮肥中加入硝化抑制剂。常用的硝化抑制剂如N-serve-2-氯-6-三氯甲基吡啶。
目前硝化抑制剂在工艺、污染、价格等方面受到局限性而未能广泛应用,其原因主要是:
许多硝化抑制剂在试验研究阶段效果很好,但是在大田中应用的效果不甚理想;某些硝化抑制剂自身的特点使其在推广应用时受到限制,比如由于乙炔是一种气体,当其导入土壤后容易从土壤孔隙中逸出,从而影响其硝化抑制作用;有些硝化抑制剂的毒性很大,对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有些硝化抑制剂有残留,会污染土壤环境。
因此,对于土壤的硝化过程,必须加以控制,使化学肥料转变为作物所需的营养成分,最大限度的降低土壤的硝化过程,减少肥料的流失以及由于肥料硝化所导致的对人体的危害。而且针对传统的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需要进行改进,寻找一种在效果上对硝化作用有很好的抑制而又不至于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同时对提高氮素利用率和保护环境也有利的稳定性肥料。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海藻酸盐及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磷活化剂的稳定性肥料,该稳定性肥料是一种复合肥料,包括海藻酸盐、微生物菌肥、植物叶片以其它活性成分,这些原料协同作用,施入土壤后能通过脲酶抑制尿素的水解以及通过硝化抑制剂抑制铵态氮的硝化,并活化土壤中的磷元素,提高氮磷利用率,延长肥效,从而做到一次施肥不用追肥。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含有海藻酸盐的稳定性肥料,该稳定性肥料中含有C,C为海藻酸盐。
本发明的稳定性肥料主要还包括A,A中含有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和磷活化剂;
A为以下原料:N-丁基硫代磷酰胺、苯基磷酰二胺、碳化钙、4-氨基-1,2,3-三唑盐酸盐、草酸、腐殖酸所组成的混合物;
上述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如下:
N-丁基硫代磷酰胺、苯基磷酰二胺、碳化钙、4-氨基-1,2,3-三唑盐酸盐、草酸、腐殖酸=1-3:1-4:1-3:1-4:0.5-2:0.5-2;
优选的,A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如下:
N-丁基硫代磷酰胺、苯基磷酰二胺、碳化钙、4-氨基-1,2,3-三唑盐酸盐、草酸、腐殖酸=2:3:2:3:1:1。
本发明的稳定性肥料还包括B,B由复合微生物菌剂组成,具体为:巴西固氮螺菌菌粉、苜蓿根瘤菌菌粉、三叶草根瘤菌菌粉、费氏丙酸杆菌菌粉、铜绿假单胞菌菌粉、巨大芽孢杆菌;
各微生物菌剂的重量比例如下:
巴西固氮螺菌菌粉、苜蓿根瘤菌菌粉、三叶草根瘤菌菌粉、费氏丙酸杆菌菌粉、铜绿假单胞菌菌粉:巨大芽孢杆菌=1-3:1-4:1-3:1-5:1-3:1-5;
巴西固氮螺菌菌粉中,活菌个数为:1×106~9×107cfu/g;
苜蓿根瘤菌菌粉中,活菌个数为:2×108~9×108cfu/g;
三叶草根瘤菌菌粉中,活菌个数为:3×107~9×107cfu/g;
费氏丙酸杆菌菌粉中,活菌个数为:1×106~9×107cfu/g;
铜绿假单胞菌菌粉中,活菌个数为:1×106~9×107cfu/g;
巨大芽孢杆菌菌粉中,活菌个数为:1×106~9×107cfu/g;
A:B=0.5-1:1-3,以上的比例为重量份数比。
各微生物菌剂的重量比例如下:
巴西固氮螺菌菌粉、苜蓿根瘤菌菌粉、三叶草根瘤菌菌粉、费氏丙酸杆菌菌粉、铜绿假单胞菌菌粉:巨大芽孢杆菌=2:3:2:3:2:3。
A:C=1:1-3,以上的比例为重量份数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稳定性肥料还包括D,
D由以下重量比例的原料组成:
D为:菜籽饼、花生壳、核桃壳、油茶壳、聚谷氨酸;
菜籽饼:花生壳:核桃壳:油茶壳:聚谷氨酸=5-10:0.5-3:0.5-3:0.5-3:0.005-0.01;
花生壳、核桃壳、油茶壳的含水率均为2%;菜籽饼的含水率为10-40%之间;
A:D=0.5-1:1-8;以上比例均为重量份数比。
菜籽饼:花生壳:核桃壳:油茶壳:聚谷氨酸=8:2:2:2:0.008;
A:D=1:6;以上比例均为重量份数比。
本发明的含有海藻酸盐的稳定性肥料,可以应用在碱性土壤中作为肥料。
本发明的稳定性肥料在玉米、花生、小麦、大豆、红薯种植或栽培中的应用及上述的稳定性肥料在酸性土壤、碱性土壤、砂土土壤中的应用,也是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
脲酶抑制剂的使用可能对节省尿素肥料的用量,减轻尿素肥料对幼苗的伤害,同时确保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技术。
本发明所采用的复合微生物菌剂,通过微生物抑制硝化作用,将硝酸根离子转化为氮气或一氧化二氮等,减少土壤硝化作用所带来的危害。
本发明的稳定性肥料是由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磷活化剂经一定比例复配而成,本发明的稳定性肥料中加入了长效抑制剂(例如复合微生物菌剂),本发明的肥料施入土壤后能通过脲酶抑制尿素的水解以及通过硝化抑制剂抑制铵态氮的硝化,并活化土壤中的磷元素,提高氮磷利用率,延长肥效,从而做到一次施肥不用追肥。与普通化肥相比,施用120天时,稳定性肥料的有效氮含量提高60%-120%,可将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2%-45%,有效解决了传统肥料存在的肥效低、肥效期短、磷用量高等问题;而且本发明的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磷活化剂减少了传统抑制剂中化学物质的引入,对于环境保护及增强作用的抗重茬效果也具有明显的作用。
除此之外,本发明的稳定性肥料在作物生育高峰期应用硝化抑制剂控制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使土壤中铵态氮比例始终大于31%,达到增铵的营养条件。
使土壤中有效氮磷量高于普通肥50%-200%,解决了作物后期营养不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中的海藻酸盐为山东洁晶集团所生产;
实施例1
稳定性肥料,主要包括A;
A具体为以下原料:N-丁基硫代磷酰胺、苯基磷酰二胺、碳化钙、4-氨基-1,2,3-三唑盐酸盐、草酸、腐殖酸所组成的混合物;
上述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如下:
N-丁基硫代磷酰胺、苯基磷酰二胺、碳化钙、4-氨基-1,2,3-三唑盐酸盐、草酸、腐殖酸=2:3:2:3:1:1。
将上述的各原料充分混合,即得稳定性肥料。
以下比例如无特殊说明,均指重量份数比,以下实施例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稳定性肥料,具有A、B、C、D四种成分:
A:B:C:D=1:2:5:6;
A具体为以下原料:N-丁基硫代磷酰胺、苯基磷酰二胺、碳化钙、4-氨基-1,2,3-三唑盐酸盐、草酸、腐殖酸所组成的混合物;
上述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如下:
N-丁基硫代磷酰胺、苯基磷酰二胺、碳化钙、4-氨基-1,2,3-三唑盐酸盐、草酸、腐殖酸=2:3:2:3:1:1。
将上述的各原料充分混合,即得A;
B由复合微生物菌剂组成,具体为:巴西固氮螺菌菌粉、苜蓿根瘤菌菌粉、三叶草根瘤菌菌粉、费氏丙酸杆菌菌粉、铜绿假单胞菌菌粉、巨大芽孢杆菌;
各微生物菌剂的重量比例如下:
巴西固氮螺菌菌粉、苜蓿根瘤菌菌粉、三叶草根瘤菌菌粉、费氏丙酸杆菌菌粉、铜绿假单胞菌菌粉:巨大芽孢杆菌=2:3:2:3:2:3;
巴西固氮螺菌菌粉中,活菌个数约为:5×107cfu/g;
苜蓿根瘤菌菌粉中,活菌个数约为:6×108cfu/g;
三叶草根瘤菌菌粉中,活菌个数约为:6×107cfu/g;
费氏丙酸杆菌菌粉中,活菌个数约为:5×107cfu/g;
铜绿假单胞菌菌粉中,活菌个数约为:6×107cfu/g;
巨大芽孢杆菌菌粉中,活菌个数约为:5×107cfu/g;
将上述的复合微生物菌粉混合,得复合微生物菌剂;
C为褐藻酸钠;
D为菜籽饼、花生壳、核桃壳、油茶壳、腐殖酸所组成;
菜籽饼:花生壳:核桃壳:油茶壳:腐殖酸:聚谷氨酸=8:2:2:2:0.008;
花生壳、核桃壳、油茶壳的含水率均为2%;菜籽饼的含水率为20%左右,以上的花生壳、核桃壳、油茶壳均晾至其水分含量为2%左右之后,粉碎,然后与菜籽饼、腐殖酸相混合。
施用实施例2中的稳定性肥料120天时,有效氨含量提高60-120%,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2-45%。
对比例1
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对比例1中的稳定性肥料组合为:A+B;其余完全相同;
对比例2
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对比例2中的稳定性肥料组合为:A+B+D;其余完全相同;
对比例3
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对比例3中的稳定性肥料组合为:A+C+D;其余完全相同。
对比例4
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对比例4中的稳定性肥料组合为:B+C+D;其余完全相同。
对比例5
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对比例5中的稳定性肥料组合为:A+B+C;其余完全相同;
CK组为空白对照组,仅施肥普通的化尿素,不加任何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或磷活化剂;
脲酶活性测定采用尿素残留法测定,参照文献如下:Tabatabai M A.Soilenzymes[A].Weaver R W,Angle J R,Bottomley P S.Methods of soil analysis.Part2:microbiological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M].Madison,WI:Soil ScienceSociety of America,1994.775—833。
具体方法如下:称取相当于5克干重的培养土壤(<2mm),放置于150mL具塞三角瓶中,加入5mL不同浓度的尿素溶液(5、10、15、25、35和45mmol/L),混匀,塞上瓶塞,在37℃恒温培养5小时,培养结束后,加入50mL2mol/LKCL-乙酸苯汞溶液,盖上瓶塞后振荡1小时,过滤,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尿素残留量,进而计算脲酶活性,脲酶活性以单位时间内单位土壤水解尿素态氮的量来表示。脲酶活性抑制率按剩余量法进行测定。
表1 土壤脲酶活性抑制率
24h 2day 5day 10day
CK 10.45% 6.34% 4.58% 1.27%
实施例2 58.95% 37.46% 21.47% 12.46%
对比例1 54.32% 34.25% 19.89% 10.87%
对比例2 55.13% 34.56% 20.47% 11.06%
对比例3 50.03% 31.28% 19.58% 10.63%
对比例4 57.84% 36.55% 20.76% 11.92%
对比例5 53.21% 34.16% 19.04% 10.15%
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实施例2中土壤脲酶活性抑制率是最高的,对比例4次之,每当减少ABCD中任意一种时,土壤脲酶活性抑制率都会受到影响。
本发明中的复合微生物菌剂,起到抑制硝化的作用,能有效的抑制尿素的水解;同时,本发明中加入的C原料,也起到了很好的协同作用,C海藻酸盐的加入,对于抑制脲酶及硝化效果较为显著,分析原因可能与C褐藻酸钠的成分有关,C原料中含有能起到对脲酶抑制的成分,对比例2中未加入C,仅仅是采用ABD,其硝化抑制效果要次于其它对比例;另外,本发明的D的加入,由于D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素,不仅对抑制硝化有较显著的作用,而且同时也起到了磷活化的作用。
海藻酸盐的加入,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发芽率,有利于育全苗、育壮苗;促进植物根系发育,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养分;活化微量元素,对抗土壤中磷酸盐对多数微量元素的拮抗作用,有利于植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提高植物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增强植物代谢活动,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及均衡生长;促进发芽分化,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膨大并着色鲜艳,提早成熟;增强植物抗逆性能,提高植物对干旱、寒冷、病虫害等的抵抗能力;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作用,而海藻酸盐与其它的原料如本申请中的A、B、D相结合,共同起到了通过脲酶抑制尿素的水解以及通过硝化抑制剂抑制铵态氮的硝化,并活化土壤中的磷元素,提高氮磷利用率,延长肥效,从而做到一次施肥不用追肥的作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稳定性肥料,主要包括A、B、C;
A:B:C=1:2:2;
A具体为以下原料:N-丁基硫代磷酰胺、苯基磷酰二胺、碳化钙、4-氨基-1,2,3-三唑盐酸盐、草酸、腐殖酸所组成的混合物;
上述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如下:
N-丁基硫代磷酰胺、苯基磷酰二胺、碳化钙、4-氨基-1,2,3-三唑盐酸盐、草酸、腐殖酸=2:3:2:3:1:1。
将上述的各原料充分混合,即得A;
B由复合微生物菌剂组成,具体为:巴西固氮螺菌菌粉、苜蓿根瘤菌菌粉、三叶草根瘤菌菌粉、费氏丙酸杆菌菌粉、铜绿假单胞菌菌粉、巨大芽孢杆菌;
各微生物菌剂的重量比例如下:
巴西固氮螺菌菌粉、苜蓿根瘤菌菌粉、三叶草根瘤菌菌粉、费氏丙酸杆菌菌粉、铜绿假单胞菌菌粉:巨大芽孢杆菌=2:3:2:3:2:3;
巴西固氮螺菌菌粉中,活菌个数约为:5×107cfu/g;
苜蓿根瘤菌菌粉中,活菌个数约为:6×108cfu/g;
三叶草根瘤菌菌粉中,活菌个数约为:6×107cfu/g;
费氏丙酸杆菌菌粉中,活菌个数约为:5×107cfu/g;
铜绿假单胞菌菌粉中,活菌个数约为:6×107cfu/g;
巨大芽孢杆菌菌粉中,活菌个数约为:5×107cfu/g;
将上述的复合微生物菌粉混合,得复合微生物菌剂。
选择碱性土壤的耕地,翻地之后,播洒普通的化肥,如氮肥、磷肥等,隔天后,再播洒A肥,再次翻地,然后播洒B肥;
C为褐藻酸钾;
对比例6
选择与实施例3紧邻的且土质基本相似的碱性土壤的耕地,翻地之后,播洒普通的化肥,如氮肥、磷肥等,再种植玉米;保证浇水、锄草、施药的条件与实施例3相同,收获玉米时,对比例6中的玉米产量比实施例3中的低大约20.4%左右,这说明,本发明的稳定性肥料施用之后,对于抑制脲酶及硝化作用保持肥料的有效性具有较明显的作用,使肥料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比较玉米的病虫害发生率,对比例中的病虫定发生率高于实施例3约为8.5%,这说明本发明的稳定性肥料在增强作物抵抗病虫害发生方面也具有较显著的作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稳定性肥料,主要包括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和磷活化剂;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磷活性剂包括A、C;
A:C=1:5,以上的比例为重量份数比;
A具体为以下原料:N-丁基硫代磷酰胺、苯基磷酰二胺、碳化钙、4-氨基-1,2,3-三唑盐酸盐、草酸、腐殖酸所组成的混合物;
上述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如下:
N-丁基硫代磷酰胺、苯基磷酰二胺、碳化钙、4-氨基-1,2,3-三唑盐酸盐、草酸、腐殖酸=2:3:2:3:1:1。
将上述的各原料充分混合,即得A;
C为褐藻酸钠。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稳定性肥料,主要包括B、C;
B由复合微生物菌剂组成,具体为:巴西固氮螺菌菌粉、苜蓿根瘤菌菌粉、三叶草根瘤菌菌粉、费氏丙酸杆菌菌粉、铜绿假单胞菌菌粉、巨大芽孢杆菌;
各微生物菌剂的重量比例如下:
巴西固氮螺菌菌粉、苜蓿根瘤菌菌粉、三叶草根瘤菌菌粉、费氏丙酸杆菌菌粉、铜绿假单胞菌菌粉:巨大芽孢杆菌=2:3:2:3:2:3;
巴西固氮螺菌菌粉中,活菌个数约为:5×107cfu/g;
苜蓿根瘤菌菌粉中,活菌个数约为:6×108cfu/g;
三叶草根瘤菌菌粉中,活菌个数约为:6×107cfu/g;
费氏丙酸杆菌菌粉中,活菌个数约为:5×107cfu/g;
铜绿假单胞菌菌粉中,活菌个数约为:6×107cfu/g;
巨大芽孢杆菌菌粉中,活菌个数约为:5×107cfu/g;
将上述的复合微生物菌粉混合,得复合微生物菌剂;
B:C=2:5。
C为褐藻酸钠。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稳定性肥料,主要包括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和磷活化剂;
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磷活性剂包括B、C、D;
B:C:D=2:5:6;
B由复合微生物菌剂组成,具体为:巴西固氮螺菌菌粉、苜蓿根瘤菌菌粉、三叶草根瘤菌菌粉、费氏丙酸杆菌菌粉、铜绿假单胞菌菌粉、巨大芽孢杆菌;
各微生物菌剂的重量比例如下:
巴西固氮螺菌菌粉、苜蓿根瘤菌菌粉、三叶草根瘤菌菌粉、费氏丙酸杆菌菌粉、铜绿假单胞菌菌粉:巨大芽孢杆菌=2:3:2:3:2:3;
巴西固氮螺菌菌粉中,活菌个数约为:5×107cfu/g;
苜蓿根瘤菌菌粉中,活菌个数约为:8×108cfu/g;
三叶草根瘤菌菌粉中,活菌个数约为:6×107cfu/g;
费氏丙酸杆菌菌粉中,活菌个数约为:8×107cfu/g;
铜绿假单胞菌菌粉中,活菌个数约为:6×107cfu/g;
巨大芽孢杆菌菌粉中,活菌个数约为:5×107cfu/g;
将上述的复合微生物菌粉混合,得复合微生物菌剂;
C为褐藻酸钾;
D为菜籽饼、花生壳、核桃壳、油茶壳、腐殖酸所组成;
菜籽饼:花生壳:核桃壳:油茶壳:腐殖酸:聚谷氨酸=8:2:2:2:0.008;
花生壳、核桃壳、油茶壳的含水率均为2%;菜籽饼的含水率为20%左右,以上的花生壳、核桃壳、油茶壳均晾至其水分含量为2%左右之后,粉碎,然后与菜籽饼、腐殖酸相混合。
实施例1-6中,各稳定性肥料的比较如下:
选择4组偏碱性的地块,每组划分为7份,分别在不同时期种植大豆、玉米、花生、红薯,在大豆的施肥期,在播洒尿素后,分别播洒实施例1-6中的稳定性肥料,以CK为对照,其中CK为仅播洒化肥的地块,其余均为播洒与CK同样量的化肥后,再在5小时内播洒相对应的稳定性肥料,CK记为1,其余均以CK为对照记相应的增产比例,其结果如下:
各种作物的亩产对照表
土豆产量% 玉米产量% 花生产量% 红薯产量%
CK 1 1 1 1
实施例1 8.3 10.3 9.4 9.2
实施例2 12.8 15.9 14.8 15.7
实施例3 11.4 14.3 12.8 12.7
实施例4 10.6 14.1 12.6 12.8
实施例5 10.8 14.2 12.9 13.1
实施例6 11.1 13.9 14.2 14.9
从以上大田试验的对比中看,加入了本发明的稳定性肥料后,作物的增产较为明显,分析原因,可能是本发明的稳定性肥料保持了减少了尿素中氮的流失,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铵态氮处于较高的浓度,有利于作物吸收。
本发明中,由于加入了稳定性肥料,该稳定性肥料由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磷活化剂组成,能减小氨挥发速度累积损失量,从而减轻对大气及水环境的间接污染,其中,在减少尿素施肥量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稳定性肥料对抑制按挥发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铵态氮较高浓度以及有效减少硝态氨的累积。
尿素对解决土壤肥力及粮食增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脲酶抑制剂能延缓尿素的水解速度,极大的提高尿素利用率,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但是脲酶抑制剂大多是化学试剂,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点,如价格昂贵,高残留,毒副作用大,易溶易流失、有效抑制时间短等缺点,因此,本发明中尽量的减少化学试剂性的脲酶抑制剂或硝化抑制剂,采用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它植物源的原料,对于降低成本、减少化学试剂的残留、减轻毒副作用等有较明显的作用。
实施例2中的肥料抗重茬效果对比:
选择一土质条件良好的砂土地块,种植玉米,播洒化肥,然后再追加实施例2中的稳定性肥料,其亩产记作A1;
第二年,选择同样的地块,保证与头年种植玉米同样的施肥和浇水条件,然后再追加实施例2中的稳定性肥料,其亩产记作A2;
对比A2和A1,A2仅比A1减少0.5%,处于正常的浮动范围。这说明,本发明的稳定性肥料保持了土壤的活性,使种植的作物具有抗重茬的作用。

Claims (10)

1.一种含有海藻酸盐的稳定性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性肥料中含有C,C为海藻酸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海藻酸盐的稳定性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性肥料主要还包括A,A中含有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和磷活化剂;
所述的A为以下原料:N-丁基硫代磷酰胺、苯基磷酰二胺、碳化钙、4-氨基-1,2,3-三唑盐酸盐、草酸、腐殖酸所组成的混合物;
上述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如下:
N-丁基硫代磷酰胺、苯基磷酰二胺、碳化钙、4-氨基-1,2,3-三唑盐酸盐、草酸、腐殖酸=1-3:1-4:1-3:1-4:0.5-2:0.5-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有海藻酸盐的稳定性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性肥料中,A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如下:
N-丁基硫代磷酰胺、苯基磷酰二胺、碳化钙、4-氨基-1,2,3-三唑盐酸盐、草酸、腐殖酸=2:3:2:3:1: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有海藻酸盐的稳定性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性肥料还包括B,所述的B由复合微生物菌剂组成,具体为:巴西固氮螺菌菌粉、苜蓿根瘤菌菌粉、三叶草根瘤菌菌粉、费氏丙酸杆菌菌粉、铜绿假单胞菌菌粉、巨大芽孢杆菌;
所述的各微生物菌剂的重量比例如下:
巴西固氮螺菌菌粉、苜蓿根瘤菌菌粉、三叶草根瘤菌菌粉、费氏丙酸杆菌菌粉、铜绿假单胞菌菌粉:巨大芽孢杆菌=1-3:1-4:1-3:1-5:1-3:1-5;
所述的巴西固氮螺菌菌粉中,活菌个数为:1×106~9×107cfu/g;
所述的苜蓿根瘤菌菌粉中,活菌个数为:2×108~9×108cfu/g;
所述的三叶草根瘤菌菌粉中,活菌个数为:3×107~9×107cfu/g;
所述的费氏丙酸杆菌菌粉中,活菌个数为:1×106~9×107cfu/g;
所述的铜绿假单胞菌菌粉中,活菌个数为:1×106~9×107cfu/g;
所述的巨大芽孢杆菌菌粉中,活菌个数为:1×106~9×107cfu/g;
A:B=0.5-1:1-3,以上的比例为重量份数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含有海藻酸盐的稳定性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微生物菌剂的重量比例如下:
巴西固氮螺菌菌粉、苜蓿根瘤菌菌粉、三叶草根瘤菌菌粉、费氏丙酸杆菌菌粉、铜绿假单胞菌菌粉:巨大芽孢杆菌=2:3:2:3:2: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有海藻酸盐的稳定性肥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A:C=1: 1-3,以上的比例为重量份数比。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有海藻酸盐的稳定性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性肥料还包括D,
所述的D由以下重量比例的原料组成:
所述的D为:菜籽饼、花生壳、核桃壳、油茶壳、聚谷氨酸;
所述的菜籽饼:花生壳:核桃壳:油茶壳:聚谷氨酸=5-10:0.5-3: 0.5-3: 0.5-3:0.005-0.01;
花生壳、核桃壳、油茶壳的含水率均为2%;菜籽饼的含水率为10-40%之间;
所述的A:D =0.5-1:1-8;以上比例均为重量份数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含有海藻酸盐的稳定性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菜籽饼:花生壳:核桃壳:油茶壳:聚谷氨酸=8:2: 2: 2: 0.008;
所述的A:D =1:6;以上比例均为重量份数比。
9.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含有海藻酸盐的稳定性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性肥料在玉米、花生、小麦、大豆、红薯种植或栽培中的应用。
10.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含有海藻酸盐的稳定性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性肥料在碱性土壤中的应用。
CN201710183407.6A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含有海藻酸盐的稳定性肥料及其应用 Pending CN1068311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83407.6A CN106831198A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含有海藻酸盐的稳定性肥料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83407.6A CN106831198A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含有海藻酸盐的稳定性肥料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31198A true CN106831198A (zh) 2017-06-13

Family

ID=59130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83407.6A Pending CN106831198A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含有海藻酸盐的稳定性肥料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31198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0880A (zh) * 2007-12-07 2009-06-10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氮素肥料复合增效剂及制备方法
CN102503707A (zh) * 2011-11-22 2012-06-20 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熔体造粒海藻稳定性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16795A (zh) * 2014-06-06 2014-09-03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磷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59484A (zh) * 2016-06-21 2016-08-17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
CN106431746A (zh) * 2016-08-30 2017-02-22 山东胜伟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碱性土壤的水溶性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0880A (zh) * 2007-12-07 2009-06-10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氮素肥料复合增效剂及制备方法
CN102503707A (zh) * 2011-11-22 2012-06-20 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熔体造粒海藻稳定性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16795A (zh) * 2014-06-06 2014-09-03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磷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59484A (zh) * 2016-06-21 2016-08-17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
CN106431746A (zh) * 2016-08-30 2017-02-22 山东胜伟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碱性土壤的水溶性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88265B (zh) 基于高硫煤矸石的盐碱地生物改良肥及其制备
CN103804097B (zh) 一种含抗植物病毒肥料添加剂的肥料
CN100534961C (zh) 纳米生物肥
CN105367335A (zh) 生物炭基滨海盐碱地改良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553770A (zh) 一种含有有机微生物的生态肥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10100670B (zh) 一种防治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方法
CN106431754A (zh) 土壤生物活化剂
CN108299072A (zh) 一种盐碱地种植经济作物的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18197433A1 (en) Method and composition for improving nutrient acquisition of plants
CN106397032A (zh) 一种盐碱地花生专用肥
CN104789228B (zh) 一种组合土壤添加剂、制备方法及配施方法
CA3067004C (en) A composi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promotion of soil health
CN104774772A (zh) 一种具有增肥效果的秸秆腐解菌剂及其应用
CN108069777A (zh) 松土保水有机肥及其应用
CN107382496A (zh) 一种增强作物抗逆性的人工土壤及增强作物抗逆性的方法
US5549728A (en) Urea-containing fertilizer with reduced rate of ammonia release
CN107162852B (zh) 一种土壤磷素活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P3659440B1 (en) Plant growth promoting microorganism and enzymes for soil biogenic cycles
CN111848270A (zh) 一种含生物酶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31625A (zh) 一种盐碱地水稻专用肥
Azam et al. Nitrification inhibition in soil and ecosystem functioning–an overview
CN108424282A (zh) 大棚作物功能性生物复混肥料
EP3085679B1 (en) A complex mineral fertilizer comprising the rhizobium leguminosarum microorganism, production process and uses thereof
CN108129176A (zh) 富硒烟草专用有机肥及其施用方法
CN106748543A (zh) 一种兼具土壤改良作用和有机肥料功能的混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