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26775B - 一种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826775B CN106826775B CN201710224771.2A CN201710224771A CN106826775B CN 106826775 B CN106826775 B CN 106826775B CN 201710224771 A CN201710224771 A CN 201710224771A CN 106826775 B CN106826775 B CN 10682677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nched chain
- pair
- rotating
- movable platform
- revolute p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44000309464 bull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94 hip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323 shoulder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003—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having parallel kinematics
- B25J9/0072—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having parallel kinematics of the hybrid type, i.e. having different kinematics cha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并联机器人运动耦合性强的问题。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包括动平台、静平台以及布置在两者间的第一支链、第二支链,第一支链包括主动转杆,主动转杆一端通过转动轴线与主动转杆转动轴线同轴设置的第一支链第一转动副连接于静平台上,主动转杆另一端通过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与动平台相连,并通过第一支链第一转动副驱动动平台绕主动转杆转动轴线转动;第二支链包括主动摆臂结构,主动摆臂结构包括并行布置的两悬臂及通过第一球副或第一虎克铰与两悬臂连接的悬臂连杆,两悬臂分别通过第二支链第一转动副设置于静平台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
背景技术
并联机器人与串联机器人相比,具有刚度大,结构稳定、承载能力大、微动精度高、运动速度快等优点。基于自由度数目的不同,并联机器人又分为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和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两者相比,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结构更为简单,制造和控制成本相对较低。在满足与其工作要求的情况下,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有其独特优势。因而少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在以用于雷达、医疗器械、导弹发射等需精细姿态调整的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在动平台的姿态调整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因此可用于肩关节和髋关节等部位作为一种康复医疗机器人。但对于大多数并联机器人,其运动耦合性较强,使得机构在运动学控制方面较为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并联机器人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并联机器人运动耦合性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包括动平台、静平台以及布置在两者间的第一支链、第二支链,第一支链包括主动转杆,主动转杆一端通过转动轴线与主动转杆转动轴线同轴设置的第一支链第一转动副连接于静平台上,主动转杆另一端通过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与动平台相连,并通过第一支链第一转动副驱动动平台绕主动转杆转动轴线转动;第二支链包括主动摆臂结构,主动摆臂结构包括并行布置的两悬臂及通过第一球副或第一虎克铰与两悬臂连接的悬臂连杆,两悬臂分别通过第二支链第一转动副设置于静平台上,两悬臂、悬臂连杆及静平台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主动摆臂结构通过伸展-折叠机构驱动动平台绕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转动轴线摆动,伸展-折叠机构包括至少两个连杆,相邻两个连杆之间通过转动轴线与第一支链第一转动副轴线平行的第三转动副相连,伸展-折叠机构的所述连杆中包括摆臂连杆,摆臂连杆固定设置于所述悬臂连杆上。
伸展-折叠机构的所述连杆中还包括动平台连杆,动平台连杆通过连接结构与动平台转动连接,连接结构为下述其中一种方式:(1)连接结构为第二虎克铰;(2)连接结构为第二球副;(3)连接结构包括连架杆,连架杆一端通过连架杆第一转动副与动平台相连,另一端通过连架杆第二转动副与动平台连杆相连,连架杆第一转动副的转动轴线与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的转动轴线平行;连架杆第二转动副的转动轴线与第三转动副的转动轴线平行。
第二虎克铰或第二球副或连架杆第二转动副与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分设于动平台的两侧。
所述悬臂的端部通过第一球副或第一虎克铰与所述悬臂连杆相连,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的转动轴线位于两个第二支链第一转动副转动轴线连线的中垂面上,第二虎克铰或第二球副或连架杆第二转动副与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悬臂的长度相等。
所述静平台包括平面部分和垂直设置于平面部分的竖杆,所述第一支链设于平面部分上,所述第二支链设于所述竖杆上,所述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的轴线平行于所述平面部分且垂直于主动转杆的转动轴线。
伸展-折叠机构包括通过所述第三转动副相连的两个所述的连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并联机器人中,主动转杆可通过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驱动动平台绕第一支链第一转动副的转动轴线进行转动,另外,主动摆臂结构可通过伸展-折叠机构驱动动平台绕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进行转动,由于第一支链第一转动副的轴线平行于第三转动副轴线,当主动转杆带动动平台转动时,伸展-折叠机构中相邻连杆可绕第三转动副相对转动实现伸展或折叠以实现长度调整,进而可满足主动摆臂结构与动平台之间的距离变化,使主动摆臂结构不会对动平台绕第一支链第一转动副的转动轴线转动产生干涉。同样的,当主动摆臂结构带动动平台绕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轴线转动时,伸展-折叠机构也发生伸展或折叠,补偿第二支链第一转动副与动平台之间的距离变化,由于动平台与主动转杆之间设置的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使得主动转杆不会对动平台绕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轴线的转动产生影响。同时,用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驱动动平台摆动,使悬臂连杆的运动为平动,悬臂驱动动平台摆动的动作更加准确和平稳。
本发明的并联机器人,其雅克比矩阵恒为2×2的单位阵,因此其主动输入与动平台输出一一对应,解决了一般并联机器人解耦性差导致的运动学求解复杂、轨迹和控制设计困难等问题。且在整个运动空间内不存在奇异位形。且本发明的并联机器人运动链仅由两条简单的运动链组成,结构形式简单、紧凑,加工和装配工艺性好,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使得本发明在康复机器人结构或需要进行姿态精密调整的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并联机器人包括静平台10和动平台20,静平台10包括平面部分11和与平面部分11相垂直的竖杆12,动平台20为平面状的结构。平面部分11和动平台20通过第一支链L1相连,竖杆12和动平台20通过第二支链L2相连。
第一支链L1包括主动转杆1-1,主动转杆1-1下端通过第一支链第一转动副R11与平面部分11相连,上端通过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R12与动平台20的下表面相连。第一支链第一转动副R11的轴线垂直于平面部分11,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R12的轴线平行于平面部分11且垂直于第一支链第一转动副R11的轴线。第一支链L1中的主动副为第一支链第一转动副R11,主动转杆1-1的转动轴线与第一支链第一转动副R11的转动轴线同轴。
第二支链L2中由竖杆12到动平台20顺序布置有悬臂2-1、悬臂连杆14、摆臂连杆15、动平台连杆2-2和连架杆2-3,其中悬臂2-1的数量为两个,在竖杆12的侧面上固定有固定边13,两个悬臂2-1均通过第二支链第一转动副R21与固定边13相连,两个悬臂2-1并行摆动。悬臂连杆14、悬臂2-1和固定边13构成了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悬臂连杆14的中间部分一体设置有摆臂连杆15,两者构成了T形结构。悬臂连杆14的两端通过第一球副S21与悬臂2-1的对应端相连。
第二支链第一转动副R21为主动副,通过两个悬臂2-1能够使悬臂连杆14在实际工作中相对于竖杆12发生平动,运动更加平稳。本实施例中,第二支链第一转动副R21的轴线垂直于第一支链第一转动副R11的轴线。摆臂连杆15通过第三转动副R22与动平台连杆2-2相连,动平台连杆2-2的另一端通过连架杆第一转动副R23与连架杆2-3相连,连架杆2-3的另一端通过连架杆第二转动副R24与动平台20相连。连架杆第二转动副R24与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R12分设于动平台的两侧。其中,第三转动副R22的转动轴线平行于连架杆第一转动副R23的转动轴线,连架杆第二转动副R24的转动轴线垂直于连架杆第一转动副R23的转动轴线且平行于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R12的转动轴线。连架杆第二转动副R24的转动轴线与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R12的转动轴线所在的平面平行于动平台20的下表面。第三转动副R22的转动轴线平行于第一支链第一转动副R11的转动轴线。
本实施例中,固定边13的中点、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R12位于同一平面内且该平面平行于平面部分11,悬臂2-1的长度等于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R12轴线与连架杆第二转动副R24轴线之间的距离。即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R12位于两个第二支链第一转动副R21的转动轴线连线的中垂面上。
本发明的使用过程为:当需要动平台20水平转动时,第一支链第一转动副R11为主动副,其余的运动副均为从动副。第一支链第一转动副R11转动,带动主动转杆1-1和动平台20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第三转动副R22发生随动即可。当需要动平台20绕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R12轴线转动时,第二支链第一转动副R21为主动副,其余的运动副为从动副。第二支链第一转动副R21带动悬臂连杆14发生平动,进而带动动平台2摆动,而为了补偿动平台20摆动后第二支链第一转动副R21与连架杆第二转动副R24之间的距离,第三转动副R22和连架杆第一转动副R23作适应性的伸展和折叠动作。
本实施例中的并联机器人,雅可比矩阵恒为2×2的单位阵,其主动输入和输出为一一对应的关系,解决了一般并联机器人耦合性强、解耦性差的运动学求解复杂、轨迹和控制设计困难等问题,且在整个运动空间内不存在奇异位形。
本实施例中,两个并行的悬臂构成了主动摆臂结构,摆臂连杆15、动平台连杆2-2和第三转动副R22构成了伸展-折叠机构。本实施例中,摆臂连杆15和悬臂连杆14一体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等可拆连接方式。
在其他实施例中,伸展-折叠机构中连杆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加,对应的,第三转动副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在其他实施例中,悬臂连杆14与悬臂13可以通过第一虎克铰相连。在其他实施例中,动平台连杆可以通过第二球副或第二虎克铰与动平台相连。第二球副的球心、第二虎克铰与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的距离与悬臂的长度相等。
本实施例中,固定边13、悬臂2-1、悬臂连杆14构成了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固定边13、竖杆12和平面部分11构成了静平台。
在其他实施例中,静平台和动平台的形状及支链设于静平台和动平台上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
Claims (6)
1.一种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平台、静平台以及布置在两者间的第一支链、第二支链,第一支链包括主动转杆,主动转杆一端通过转动轴线与主动转杆转动轴线同轴设置的第一支链第一转动副连接于静平台上,主动转杆另一端通过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与动平台相连,并通过第一支链第一转动副驱动动平台绕主动转杆转动轴线转动;第二支链包括主动摆臂结构,主动摆臂结构包括并行布置的两悬臂及通过第一球副或第一虎克铰与两悬臂连接的悬臂连杆,两悬臂分别通过第二支链第一转动副设置于静平台上,两悬臂、悬臂连杆及静平台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主动摆臂结构通过伸展-折叠机构驱动动平台绕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转动轴线摆动,伸展-折叠机构包括至少两个连杆,相邻两个连杆之间通过转动轴线与第一支链第一转动副轴线平行的第三转动副相连,伸展-折叠机构的所述连杆中包括摆臂连杆,摆臂连杆固定设置于所述悬臂连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伸展-折叠机构的所述连杆中还包括动平台连杆,动平台连杆通过连接结构与动平台转动连接,连接结构为下述其中一种方式:(1)连接结构为第二虎克铰;(2)连接结构为第二球副;(3)连接结构包括连架杆,连架杆一端通过连架杆第一转动副与动平台相连,另一端通过连架杆第二转动副与动平台连杆相连,连架杆第一转动副的转动轴线与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的转动轴线平行;连架杆第二转动副的转动轴线与第三转动副的转动轴线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第二虎克铰或第二球副或连架杆第二转动副与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分设于动平台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的端部通过第一球副或第一虎克铰与所述悬臂连杆相连,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的转动轴线位于两个第二支链第一转动副转动轴线连线的中垂面上,第二虎克铰或第二球副或连架杆第二转动副与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悬臂的长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平台包括平面部分和垂直设置于平面部分的竖杆,所述第一支链设于平面部分上,所述第二支链设于所述竖杆上,所述第一支链第二转动副的轴线平行于所述平面部分且垂直于主动转杆的转动轴线。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伸展-折叠机构包括通过所述第三转动副相连的两个所述的连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24771.2A CN106826775B (zh) | 2017-04-07 | 2017-04-07 | 一种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224771.2A CN106826775B (zh) | 2017-04-07 | 2017-04-07 | 一种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26775A CN106826775A (zh) | 2017-06-13 |
CN106826775B true CN106826775B (zh) | 2024-03-01 |
Family
ID=59146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224771.2A Active CN106826775B (zh) | 2017-04-07 | 2017-04-07 | 一种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82677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08700B (zh) * | 2020-09-18 | 2025-01-03 | 河南科技大学 | 具有两转动一移动解耦并联机构 |
CN115363910B (zh) * | 2022-08-26 | 2024-12-31 | 复旦大学 | 一种卧姿上肢康复机器人 |
CN117864762A (zh) * | 2024-03-11 | 2024-04-12 | 常州湖南大学机械装备研究院 | 车门外开关测试装置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95623A (ja) * | 2001-04-02 | 2002-10-09 | Yaskawa Electric Corp | パラレルリンクロボット |
WO2005025816A1 (fr) * | 2003-09-16 | 2005-03-24 | Tianjin University | Robot dote d'une structure mixte libre de couplage a cinq elements |
CN102303313A (zh) * | 2011-08-16 | 2012-01-04 | 河南科技大学 | 一种非对称完全各向同性三自由度空间并联机器人机构 |
CN103009376A (zh) * | 2012-12-04 | 2013-04-03 | 天津大学 | 一种空间三转动并联机构 |
CN104875183A (zh) * | 2015-05-19 | 2015-09-02 | 江南大学 | 一种无奇异完全各向同性二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 |
CN105522560A (zh) * | 2016-01-11 | 2016-04-27 | 河南科技大学 | 三自由度非对称完全各向同性并联机器人机构 |
CN105522561A (zh) * | 2016-01-11 | 2016-04-27 | 河南科技大学 | 有两转一移完全各向同性非对称并联机构 |
CN105619383A (zh) * | 2016-03-12 | 2016-06-01 | 常州大学 | 一种低耦合度两运动副动平台的三平移一转动并联机器人平台 |
CN105643600A (zh) * | 2016-03-12 | 2016-06-08 | 常州大学 | 一种低耦合度三运动副动平台的三平移一转动并联机器人机构 |
WO2016188368A1 (zh) * | 2015-05-26 | 2016-12-01 | 韩方元 | 一种多运动平台并联机器人构建方法及其并联机器人 |
CN206825405U (zh) * | 2017-04-07 | 2018-01-02 | 河南科技大学 | 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 |
-
2017
- 2017-04-07 CN CN201710224771.2A patent/CN10682677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95623A (ja) * | 2001-04-02 | 2002-10-09 | Yaskawa Electric Corp | パラレルリンクロボット |
WO2005025816A1 (fr) * | 2003-09-16 | 2005-03-24 | Tianjin University | Robot dote d'une structure mixte libre de couplage a cinq elements |
CN102303313A (zh) * | 2011-08-16 | 2012-01-04 | 河南科技大学 | 一种非对称完全各向同性三自由度空间并联机器人机构 |
CN103009376A (zh) * | 2012-12-04 | 2013-04-03 | 天津大学 | 一种空间三转动并联机构 |
CN104875183A (zh) * | 2015-05-19 | 2015-09-02 | 江南大学 | 一种无奇异完全各向同性二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 |
WO2016188368A1 (zh) * | 2015-05-26 | 2016-12-01 | 韩方元 | 一种多运动平台并联机器人构建方法及其并联机器人 |
CN105522560A (zh) * | 2016-01-11 | 2016-04-27 | 河南科技大学 | 三自由度非对称完全各向同性并联机器人机构 |
CN105522561A (zh) * | 2016-01-11 | 2016-04-27 | 河南科技大学 | 有两转一移完全各向同性非对称并联机构 |
CN105619383A (zh) * | 2016-03-12 | 2016-06-01 | 常州大学 | 一种低耦合度两运动副动平台的三平移一转动并联机器人平台 |
CN105643600A (zh) * | 2016-03-12 | 2016-06-08 | 常州大学 | 一种低耦合度三运动副动平台的三平移一转动并联机器人机构 |
CN206825405U (zh) * | 2017-04-07 | 2018-01-02 | 河南科技大学 | 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 |
Non-Patent Citations (5)
Title |
---|
一种并联机器人机构及其运动分析;王琨琦;郑德星;;机械设计与制造(11);全文 * |
基于支链构造法的新型6-DOF并联机构构型设计;郭盛;孙振瑶;曲海波;;机械工程学报(17);全文 * |
完全解耦二移动二转动并联机构结构综合;张彦斌;吴鑫;;农业机械学报(第08期);全文 * |
新型完全各向同性3T并联机构及其特性分析;曹浩峰;曹毅;秦友蕾;丁锐;;中国机械工程(10);全文 * |
望远镜副镜的三自由度并联支撑构型研究与运动分析;王永;姚太克;周烽;张丽敏;;光学精密工程(11);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26775A (zh) | 2017-06-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52058B (zh) | 一种可实现纯平动或纯转动的并联变胞机构 | |
CN101704244B (zh) | 2-rrt&rrs三自由度空间并联机器人机构 | |
CN110653797B (zh) | 一种三自由度气动平移并联机构 | |
CN1267586A (zh) | 一种四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 | |
CN109531556B (zh) | 四自由度柱坐标并联机器人 | |
CN109514596B (zh) | 一种双十字铰三自由度并联关节机构 | |
CN106826775B (zh) | 一种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 | |
CN103831839B (zh) | 机器人仿生腕关节及其结构优化方法 | |
CN102941572A (zh) | 一种仅含低副的空间三平动并联机构 | |
CN107336219A (zh) | 一种具有两移动三转动五自由度的并联机构 | |
CN113997276B (zh) | 一种含变杆长平行四边形闭环子链三平动拾取机器人 | |
CN103624769A (zh) | 二维移动二维转动无耦合并联机构 | |
CN102975201A (zh) | 一种空间面对称型三自由度并联机构 | |
CN102922515A (zh) | 一种可实现运动解耦的两转动一移动并联机构 | |
CN1267587A (zh) | 一种空间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 | |
CN206825405U (zh) | 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器人 | |
CN102848383B (zh) | 一种实现高速运动的六自由度并联机械手 | |
CN102881338B (zh) | 一种1t2r并联三自由度位姿调整平台 | |
CN109015604A (zh) | 一种两移动一转动的三自由度并联机构 | |
CN111975748A (zh) | 竖直搓动式移动与转动自由度解耦的高速并联机器人 | |
CN101704243B (zh) | 2-ppt&pps三自由度空间并联机器人机构 | |
CN107378594A (zh) | 一种五自由度并联机床 | |
CN106826767B (zh) | 一种基于抓取并联结构的六自由度并联机构 | |
CN106826776B (zh) | 一种各向同性空间二自由度转动并联机构 | |
CN109848969B (zh) | 一种用于虚轴机床和机器人的解耦三转动自由度并联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