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25016A - 一种改善石油污染土壤物理性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善石油污染土壤物理性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25016A
CN106825016A CN201710175125.1A CN201710175125A CN106825016A CN 106825016 A CN106825016 A CN 106825016A CN 201710175125 A CN201710175125 A CN 201710175125A CN 106825016 A CN106825016 A CN 1068250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charcoal
polluted soils
rice straw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751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法云
王艳杰
陈佳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17512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250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6825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250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C1/00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石油污染土壤物理性质的方法;系在石油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炭和生物质复合材料,同时调节土壤水分含量,并适度翻搅土壤,提高石油污染土壤的通透性和蓄水能力等物理状况。具体地,以所述10kg风干土壤为基准,重量百分含量计,加入5%~8%的生物炭和生物质复合材料,调节水分含量为50%~60%,定期补充水分并翻搅土壤。本发明通过土粒密度、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率等土壤物理指标的测定与计算,说明本方法有效的改善了石油污染土壤的物理状况。同时,本发明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简单易行且无二次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改善石油污染土壤物理性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石油污染土壤物理性质的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生物炭及生物质复合材料改善石油污染土壤物理性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需求量的不断提高,石油行业的不断发展,土壤石油污染成为当今倍受关注的问题。在石油开发、运输、贮藏和加工等过程中造成的石油污染问题相当突出。油田采油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妥当和采油技术不完全,井喷和滴漏原油与油田水污染土壤的现象较为普遍,使得石油污染土壤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石油类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中后,破坏土壤原有结构破坏,致使土壤通透性降低、含氧量及含水率下降。污染物进入土壤后改变土壤的内部结构,堵塞土壤中的孔隙,降低颗粒之间的孔隙度,严重影响土壤的通透性和含氧量。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类物质含量增加,导致土壤孔隙中含水率降低,土壤渗水量和透水性下降。石油污染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差直接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及植物的生长,因此有效调节石油污染土壤的物理状况有利于土壤的进一步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石油污染土壤物理性质改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高效、无二次污染的生物炭及生物质材料制备的复合材料改善石油污染土壤物理性质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以下步骤:
步骤(1) 原料预处理:
收集农田内剩余的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选择平整、干燥的地面,将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晾干,备用;
步骤(2) 生物炭材料的制备:
将晾干的玉米秸秆用切割机截段,将水稻秸秆一部分截段,另一部分粉碎,将上述准备好的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置于坩埚中,密封后在气氛箱式炉中进行炭化,在300℃缺氧裂解3 h,制备得到不同粒径长度的生物炭;
步骤(3) 生物质材料制备:
将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分别截成段,备用;
步骤(4) 复合材料的制备:
将玉米秸秆生物炭和水稻秸秆生物炭混合;将玉米秸秆生物质材料和水稻秸秆生物质材料混合;将混合后的生物炭材料和生物质材料混合,得到生物炭和生物质的复合材料;
步骤(5) 将采集到的石油污染土壤进行预处理后,放入统一规格的培养箱内,以10kg风干土壤为基准,重量百分含量计,加入5%~8%的生物炭和生物质复合材料,向加入复合材料后的土壤中喷洒水,同时翻搅,调节培养箱内水分含量为50%~60%;至土壤状态表现为疏松的粒状结构为止。
所述的步骤2中,将晾干的玉米秸秆用切割机分别截成1cm、1.5cm和2cm长的段,将水稻秸秆一部分截成0.5cm长的段,另一部分粉碎,过40目筛,截段和粉碎的比例为质量比1׃1。
所述的步骤3中,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生物质材料的粒径长度分别为1cm和0.5cm。
所述的步骤4中,将玉米秸秆生物炭和水稻秸秆生物炭分别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将玉米秸秆生物质材料和水稻秸秆生物质材料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将混合后的生物炭材料和生物质材料以质量比1׃2的比例混合。
所述的步骤5中,所述的生物炭和生物质复合材料的添加比例按重量百分含量计为5%~8%。
所述的步骤5中,前4周,每隔3天翻搅一次,并补充水分,待后期土壤不再形成致密的块状结构时,5~10周,改为每5天补充一次水分并翻搅土壤,当土壤颗粒进一步缩小且持水能力增强时,11~14周,每周补充一次水分并翻搅土壤直至土壤状态表现为疏松的粒状结构为止。
所述的步骤5中,培养箱箱体大小为40cm ×30cm ×30cm。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为粉末、小颗粒、长粒径材料共存的混合体,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支撑石油污染土壤颗粒,有效的改善了石油污染土壤的通透性,其中生物炭材料具有疏松多孔、比表面积大、吸水性好等特点,有利于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含水率。同时不同粒径长度的生物质颗粒又比单一生物炭材料硬度大,在石油污染土壤中起到骨架作用,有利于提高长时间内土壤内部的通透性,有助于生物炭材料优势的有效发挥。不同粒径生物炭和生物质材料的复合使用,在石油污染土壤物理性质的调节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2、在处理效果方面具有很强可行性。
不同粒径生物炭及生物质复合材料加入到石油污染土壤后,经过水分调节和翻搅,在14周后,土粒密度降低20.35%~22.16%,土壤容重下降36.47%~38.96%,土壤孔隙度提高13.82%~15.16%。石油污染土壤状况由紧实的块状结构变为较疏松的颗粒。土壤蓄水能力增强,土壤含水率提高30.64~32.48%。
3、易于操作。本发明操作方便,针对石油污染土壤物理状况差的改善方法简单,在石油污染土壤中加入生物炭及生物质复合材料,并定期浇水和翻搅。
4、无二次污染。本发明通过添加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及两种原材料制备的生物炭来改善石油污染土壤的通透性和含水率等物理性质,所添加物质不含其他化学物质,不会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
5、该技术的成本较低,生物炭及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其他方法相比,既经济适用,又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下列内容的表述。
实施例1
一种改善石油污染土壤物理性质的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1) 原料预处理:
收集农田内剩余的玉米秸秆、水稻秸秆,选择平整、干燥的地面,将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晾干,备用。
(2) 生物炭材料的制备:
将晾干的玉米秸秆用切割机分别截成1cm、1.5cm和2cm长的段,将水稻秸秆一部分截成0.5cm长的段,另一部分粉碎,过40目筛。将上述准备好的原料置于坩埚中,密封后在气氛箱式炉中进行炭化,在300℃缺氧裂解3 h,制备得到不同长度的生物炭。
(3) 生物质材料制备:
将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分别截成1cm和0.5cm长的段,备用。
(4) 复合材料的制备:
将不同粒径长度的玉米秸秆生物炭和水稻秸秆生物炭分别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将不同粒径长度的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将混合后的生物炭材料和生物质材料以质量比1׃2的比例混合,得到生物炭和生物质的复合材料。
(5) 将采集到的石油污染土壤进行预处理后,放入统一规格的培养箱内(箱体大小为40cm ×30cm ×30cm),以10kg风干土壤为基准,重量百分含量计,加入5%~8%的生物炭和生物质复合材料,向加入复合材料后的土壤中喷洒水,同时翻搅,调节培养箱内水分含量为50%~60%。
步骤(4)中所述的不同粒径长度的玉米秸秆生物炭和水稻秸秆生物炭分别为1cm、1.5cm和2cm长的玉米秸秆和0.5cm长、过40目筛的水稻秸秆粉末在300℃缺氧裂解3 h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
步骤(4)中所述的不同粒径长度的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分别指1cm长的玉米秸秆和0.5cm的水稻秸秆。
步骤(5)中前4周,每隔3天翻搅一次,并补充水分,之后6周每5天翻搅一次,并补充水分,接下来每周补充一次水分并翻搅土壤,直至土壤状态表现为疏松的粒状结构为止。
实施例2
一种改善石油污染土壤物理性质的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1) 原料预处理:
收集农田内剩余的玉米秸秆、水稻秸秆,选择平整、干燥的地面,将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晾干,备用。
(2) 生物炭材料的制备:
将晾干的玉米秸秆用切割机分别截成1cm、1.5cm和2cm长的段,将水稻秸秆一部分截成0.5cm长的段,另一部分粉碎,过40目筛。将上述准备好的原料置于坩埚中,密封后在气氛箱式炉中进行炭化,在300℃缺氧裂解3 h,制备得到不同长度的生物炭。
(3) 生物质材料制备:
将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分别截成1cm和0.5cm长的段,备用。
(4) 复合材料的制备:
将不同粒径长度的玉米秸秆生物炭和水稻秸秆生物炭分别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将不同粒径长度的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将混合后的生物炭材料和生物质材料以质量比1׃2的比例混合,得到生物炭和生物质的复合材料。
(5) 将采集到的石油污染土壤进行预处理后,放入统一规格的培养箱内(箱体大小为40cm ×30cm ×30cm),以10kg风干土壤为基准,重量百分含量计,加入5%的生物炭和生物质复合材料,向加入复合材料后的土壤中喷洒水,同时翻搅,调节培养箱内水分含量为50%。
步骤(4)中所述的不同粒径长度的玉米秸秆生物炭和水稻秸秆生物炭分别为1cm、1.5cm和2cm长的玉米秸秆和0.5cm长、过40目筛的水稻秸秆粉末在300℃缺氧裂解3 h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
步骤(4)中所述的不同粒径长度的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分别指1cm长的玉米秸秆和0.5cm的水稻秸秆。
步骤(5)中前4周,每隔3天翻搅一次,并补充水分,之后6周每5天翻搅一次,并补充水分,接下来每周补充一次水分并翻搅土壤。
(6) 不同粒径生物炭及生物质复合材料加入到石油污染土壤后,经过水分调节和翻搅,在14周后,土粒密度降低20.35%,土壤容重下降36.47%,土壤孔隙度提高13.82%。石油污染土壤状况由紧实的块状结构变得较为疏松。土壤蓄水能力增强,土壤含水率提高30.64。
实施例3
一种改善石油污染土壤物理性质的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1) 原料预处理:
收集农田内剩余的玉米秸秆、水稻秸秆,选择平整、干燥的地面,将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晾干,备用。
(2) 生物炭材料的制备:
将晾干的玉米秸秆用切割机分别截成1cm、1.5cm和2cm长的段,将水稻秸秆一部分截成0.5cm长的段,另一部分粉碎,过40目筛。将上述准备好的原料置于坩埚中,密封后在气氛箱式炉中进行炭化,在300℃缺氧裂解3 h,制备得到不同长度的生物炭。
(3) 生物质材料制备:
将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分别截成1cm和0.5cm长的段,备用。
(4) 复合材料的制备:
将不同粒径长度的玉米秸秆生物炭和水稻秸秆生物炭分别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将不同粒径长度的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将混合后的生物炭材料和生物质材料以质量比1׃2的比例混合,得到生物炭和生物质的复合材料。
(5) 将采集到的石油污染土壤进行预处理后,放入统一规格的培养箱内(箱体大小为40cm ×30cm ×30cm),以10kg风干土壤为基准,重量百分含量计,加入8%的生物炭和生物质复合材料,向加入复合材料后的土壤中喷洒水,同时翻搅,调节培养箱内水分含量为60%。
步骤(4)中所述的不同粒径长度的玉米秸秆生物炭和水稻秸秆生物炭分别为1cm、1.5cm和2cm长的玉米秸秆和0.5cm长、过40目筛的水稻秸秆粉末在300℃缺氧裂解3 h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
步骤(4)中所述的不同粒径长度的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分别指1cm长的玉米秸秆和0.5cm的水稻秸秆。
步骤(5)中前4周,每隔3天翻搅一次,并补充水分,之后6周每5天翻搅一次,并补充水分,接下来每周补充一次水分并翻搅土壤。
(6) 不同粒径生物炭及生物质复合材料加入到石油污染土壤后,经过水分调节和翻搅,在14周后,土粒密度降低22.16%,土壤容重下降38.96%,土壤孔隙度提高15.16%。石油污染土壤状况由紧实的块状结构变为较疏松的颗粒。土壤蓄水能力增强,土壤含水率提高32.48%。

Claims (7)

1.一种改善石油污染土壤物理性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主要采用以下步骤:
步骤(1) 原料预处理:
收集农田内剩余的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选择平整、干燥的地面,将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晾干,备用;
步骤(2) 生物炭材料的制备:
将晾干的玉米秸秆用切割机截段,将水稻秸秆一部分截段,另一部分粉碎,将上述准备好的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置于坩埚中,密封后在气氛箱式炉中进行炭化,在300℃缺氧裂解3 h,制备得到不同粒径长度的生物炭;
步骤(3) 生物质材料制备:
将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分别截成段,备用;
步骤(4) 复合材料的制备:
将玉米秸秆生物炭和水稻秸秆生物炭混合;将玉米秸秆生物质材料和水稻秸秆生物质材料混合;将混合后的生物炭材料和生物质材料混合,得到生物炭和生物质的复合材料;
(5) 将采集到的石油污染土壤进行预处理后,放入统一规格的培养箱内,以10kg风干土壤为基准,重量百分含量计,加入5%~8%的生物炭和生物质复合材料,向加入复合材料后的土壤中喷洒水,同时翻搅,调节培养箱内水分含量为50%~60%;至土壤状态表现为疏松的粒状结构为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石油污染土壤物理性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将晾干的玉米秸秆用切割机分别截成1cm、1.5cm和2cm长的段,将水稻秸秆一部分截成0.5cm长的段,另一部分粉碎,过40目筛,截段和粉碎的比例为质量比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石油污染土壤物理性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生物质材料的粒径长度分别为1cm和0.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石油污染土壤物理性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将玉米秸秆生物炭和水稻秸秆生物炭分别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将玉米秸秆生物质材料和水稻秸秆生物质材料以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将混合后的生物炭材料和生物质材料以质量比1׃2的比例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石油污染土壤物理性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所述的生物炭和生物质复合材料的添加比例按重量百分含量计为5%~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石油污染土壤物理性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前4周,每隔3天翻搅一次,并补充水分,待后期土壤不再形成致密的块状结构时,5~10周,改为每5天补充一次水分并翻搅土壤,当土壤颗粒进一步缩小且持水能力增强时,11~14周,每周补充一次水分并翻搅土壤直至土壤状态表现为疏松的粒状结构为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石油污染土壤物理性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培养箱箱体大小为40cm ×30cm ×30cm。
CN201710175125.1A 2017-03-22 2017-03-22 一种改善石油污染土壤物理性质的方法 Pending CN1068250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75125.1A CN106825016A (zh) 2017-03-22 2017-03-22 一种改善石油污染土壤物理性质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75125.1A CN106825016A (zh) 2017-03-22 2017-03-22 一种改善石油污染土壤物理性质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25016A true CN106825016A (zh) 2017-06-13

Family

ID=59130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75125.1A Pending CN106825016A (zh) 2017-03-22 2017-03-22 一种改善石油污染土壤物理性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2501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7170A (zh) * 2022-06-10 2022-08-16 北京世纪农丰土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生物炭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8170A (zh) * 2013-11-07 2014-06-25 南开大学 一种利用稻壳修复油泥的方法
CN103894411A (zh) * 2013-07-08 2014-07-02 南开大学 小麦秸秆生物炭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04759459A (zh) * 2015-04-07 2015-07-08 山东师范大学 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异位-原位联合生物修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4411A (zh) * 2013-07-08 2014-07-02 南开大学 小麦秸秆生物炭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03878170A (zh) * 2013-11-07 2014-06-25 南开大学 一种利用稻壳修复油泥的方法
CN104759459A (zh) * 2015-04-07 2015-07-08 山东师范大学 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异位-原位联合生物修复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7170A (zh) * 2022-06-10 2022-08-16 北京世纪农丰土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生物炭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ien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iochars and their effects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Smith et 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and biodiversity as key drivers of ecosystem services provided by soils
Fischer et al. Synergisms between compost and biochar for sustainable soil amelioration
CN106148318B (zh) 一种生物炭固定化菌剂的制备与应用
Larney et al. The role of organic amendments in soil reclamation: A review
US5738703A (en) Method to produce a substitute for peat moss
US20100120128A1 (en) Eco-engineering for systematic carbon mitigation
CN109678626A (zh) 用于汞污染农田修复的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588435A (zh) 一种稻壳炭化颗粒制备的有机肥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47364A (zh)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及其应用
Yang et al. Application of invasive plants as biochar precursors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storage
US10392313B2 (en) Method for application of biochar in turf grass and landscaping environments
CN110116127A (zh) 一种基于改性凹土的土壤修复方法
KR101951824B1 (ko) 비탈면 토양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공 방법
Zhao et al. In-situ retention of nitrogen, phosphorus in agricultural drainage and soil nutrients by biochar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the effects on soil microbial response
Patel Land applications of biochar: an emerging area
AU2016380990A1 (en) Biochar as a microbial carrier
WO2016205547A1 (en) Method for application of biochar in turf grass and landscaping environments
Han et al. Simultaneous enhancement of soil properties along with water-holding and restriction of Pb–Cd mobility in a soil-plant system by the addition of a phosphorus-modified biochar to the soil
Joseph et al. Designing specific biochars to address soil constraints: A developing industry
Rajakumar et al. Biochar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a review
CN106825016A (zh) 一种改善石油污染土壤物理性质的方法
CN108617465A (zh) 一种植被恢复用生态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US20190375691A1 (en) Method for application of biochar in turf grass and landscaping environments
Saber et al. Composting certain agricultural residues to potting soi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