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18362B - 绿色沙漠种植结构及在沙漠中种植植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绿色沙漠种植结构及在沙漠中种植植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18362B
CN106818362B CN201611242306.3A CN201611242306A CN106818362B CN 106818362 B CN106818362 B CN 106818362B CN 201611242306 A CN201611242306 A CN 201611242306A CN 106818362 B CN106818362 B CN 1068183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sert
water conservation
earth
layer
microorg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423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18362A (zh
Inventor
高玉峰
何稼
王丽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hai University HHU
Original Assignee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hai University HHU filed Critical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to CN20161124230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183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18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18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18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183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沙漠种植结构及在沙漠中种植植物的方法,该种植结构从沙漠表面向下开设种植坑,并在该种植坑表面设防漏保水层,在种植坑内种植植物后回填沙漠土并在其表面设地表防风层,沙漠中粒径为0.075‑60mm的砂土含量大于50%,防漏保水层和地表防风层由微生物防渗加固液处理得到,且防固液中的微生物为好养型细菌,防漏保水层与未设防漏保水层沙漠的渗透系数之比小于5%,地表防风层在最大风速为20m/s的情况下不被吹散。本发明依赖的微生物反应过程是土体生态环境中本身存在的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采用微生物‑植物联合治沙技术,相比单纯的种植植物存活率要高。

Description

绿色沙漠种植结构及在沙漠中种植植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沙漠种植结构及在沙漠中的种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绿色沙漠种植结构及在沙漠中种植植物的方法,属于沙漠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沙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荒漠和荒漠化土地在非洲占55%,北美和中美占19%,南美占10%,亚洲占34%,澳大利亚占75%,欧洲占2%。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同时,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亿元。
目前,学者对荒漠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沙质荒漠化方面。常用的治理沙漠的手段有植物造林,沙障,草方格等。但是单纯的植树难度很大,植物埋入深度需要很大,植物存活率很低,见效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沙障、草方格见效快,但是投入也比较大,很难大面积使用。新出现的手段还有土壤表面结皮技术,有化学、物理和生物结皮,单纯的物理和化学结皮很脆弱且不稳定,同时化学结皮对周围环境也有一定的污染。而生物结皮是通过细菌、真菌、蓝绿藻等的生长中产生大量粘液,这些具有粘性附属物的菌体和粘性液体通过与藻类物质的交联结合成结皮,但此方法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且结皮生长缓慢,见效慢。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沙漠治理存在的难题,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自然环境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反应固结沙土结构,为植物提供良好生态环境的绿色沙漠种植结构;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在该沙漠中种植植物的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绿色沙漠种植结构,从沙漠表面向下开设种植坑,并在该种植坑的表面设防漏保水层,然后在种植坑内种植植物后回填沙漠土并在其表面设地表防风层,其中,沙漠砂土粒径为0.075-60mm的含量大于50%,所述防漏保水层和地表防风层由微生物防渗加固液处理得到,且防固液中的微生物为好养型细菌,防漏保水层与未设防漏保水层沙漠的渗透系数之比小于5%,地表防风层在最大风速为20m/s的情况下不被吹散。
本发明的沙漠种植结构适用于粗颗粒沙漠,沙漠砂土的透水透气性较好,对应地采用好养型细菌制备的微生物防固液,其在有氧环境下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从效果和效率方面考虑,尿素水解细菌是很好的选择。水解尿素过程中产生碳酸根,在碱性条件下和钙盐产生碳酸钙沉淀,同时产生了氯化铵,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氮源,促进植物生长。
具体来说,尿素水解细菌可以为巴氏生孢八叠球菌,例如保藏编号为CGMCCNo.1.3687,或者为地尿素芽孢杆菌,例如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272。
上述微生物防渗加固液可以包括以下成分:好养细菌107-109个/L、尿素0.3-3mol/L、钙盐0.3-3mol/L及氯化钠0-15g/L。进一步地,尿素与钙盐的浓度比为2:1-1:1;再进一步地,尿素与钙盐的浓度比为1.5:1。
上述微生物的增殖方式可以为:将菌种放在酵母浸粉20-30g/L、NH4Cl 8-12g/L、pH为8-9.5的液体培养基中,置于25-30℃摇床中以80-108次/min下的速度培养24-48h。其中,钙盐为可溶性钙盐;进一步可以为硝酸钙、氯化钙、醋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防漏保水层全部或部分覆盖在种植坑的表面,以防止种植坑内植物的养分和水分向外渗透。
进一步地,上述地表防风层的四周向植物种植位置倾斜,具有良好的集水作用;优选的倾斜角度为1-3%,其中,建筑上常用%表示斜率,等于高差/长度。
上述地表防风层上设有灌溉孔,其中,灌溉孔可以距离植物种植位置2-5cm。
上述种植坑内种植的植物多为多年生耐寒耐旱灌木;种植坑的深度可以为0.3-1.5m;种植坑在沙漠上间隔设置,其间距为树冠直径的1.5-3倍。
本发明所述在沙漠中种植植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沙漠中开挖种植坑,利用微生物防渗加固液对种植坑的表面进行处理形成防漏保水层;在种植坑内种植植物并回填沙漠土;利用微生物防渗加固液对沙漠地表进行处理形成地表防风层;其中,沙漠砂土粒径为0.075-60mm的含量大于50%,且防固液中的微生物为好养型细菌,防漏保水层与未设防漏保水层沙漠的渗透系数之比小于5%,地表防风层在最高风速为20m/s的情况下不被吹散。
优选的,利用所述微生物防渗加固液分别处理种植坑表面和沙漠地表1-5次,其中,处理1次就有效果,处理5次效果很明显,能够结成至少3cm厚的硬壳层。进一步地,利用所述微生物防渗加固液每次的处理量为1-5L/m2,处理量控制在该范围内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而且节省时间和成本。然后覆盖覆盖层,以防止阳光暴晒导致细菌死亡。相邻处理次数之间间隔3-6h,用于细菌反应,如果间隔时间太短,会对前一次的处理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为喷洒时的冲击力会对短时间内形成的硬壳层造成破坏;如果处理时间太长会增加施工时间成本。最后一次处理后至少72h撤掉覆盖层,这里的覆盖层为黑色土工布或稻草席。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著优点为:(1)本发明的绿色沙漠种植结构依赖的微生物反应过程是自然界,尤其是土体的生态环境中本身存在的过程,相比单纯的物理结皮和化学结皮较稳定,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2)本发明采用的微生物-植物联合治沙技术,相比单纯的种植植物存活率要高;(3)本发明主要依赖的是“生物水泥”技术,相比利用其他细菌、真菌和蓝藻等产生的生物结皮见效快,且对环境基本没要求;(4)本发明操作简单,处理期短且耐久性好,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绿色沙漠种植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绿色沙漠种植结构渗流量随时间变化图;
图3-1和3-2分别为本发明风蚀试验风速和气温的变化状态图;
图4-1~4-6分别为本发明风蚀试验的现场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绿色沙漠种植结构,沙漠砂土粒径为0.075-60mm的含量大于50%,从沙漠1表面向下开设一定深度的弧形的种植坑2,种植坑2间隔布置,并在该种植坑的上表面全部设防漏保水层3,然后在种植坑2内种植植物后回填沙漠土,在沙漠土的表面设地表防风层4,其中,所述防漏保水层3和地表防风层4由微生物防渗加固液处理得到,且防固液中的微生物为好养型细菌,防漏保水层与未设防漏保水层沙漠的渗透系数之比小于5%,地表防风层4在最大风速为20m/s的情况下不被吹散;上述地表防风层的四周向植物种植位置倾斜,且在地表防风层周围设有灌溉孔5。
1.防漏保水层渗透实验
1.1配制试样:
采用保藏编号为CGMCCNo.1.3687的巴氏生孢八叠球菌进行增殖培养,将生长到对数期的微生物、硝酸钙、氯化钠、尿素按照浓度为微生物108个/L,尿素1.5mol/L,钙离子1.5mol/L,氯化钠9g/L混合于水溶液中,得到微生物防渗加固液的试样。
1.2变水头试验:
试样截面直径50mm,高度100mm,打开水阀,使水自下而上流经试样,记录25mm水头变化需要的时间差,计算得到渗透系数。
1.3实验结果:
没有经过处理的试样的渗透系数为5.3*10-4,处理1次后试样的渗透系数为5.2*10-6,处理3次后试样的渗透系数为3*10-7,处理5次后试样的渗透系数为1.6*10-7
此外,通过测定单位时间的渗流量可反映采用本发明微生物防渗加固液处理和未经处理的沙漠土的渗透性能强弱,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斜线,如图2所示,横轴表示渗透时间,纵轴表示渗流量,未处理的斜线斜率大,说明其渗透性很大;而经过渗透液处理过一次的斜线斜率已经很小了,说明其渗透性改善很多,事实上,采用本发明防渗液处理过的防漏保水层,防渗液渗透完需要的时间是未处理过的3.5倍以上。
2.地表防风层抗风蚀能力实验
2.1配制试样:
采用保藏编号为CGMCCNo.1.3687的巴氏生孢八叠球菌进行增殖培养,将生长到对数期的微生物、硝酸钙、氯化钠、尿素按照浓度为微生物108个/L,尿素1.5mol/L,钙离子1.5mol/L,氯化钠9g/L混合于水溶液中,得到微生物防渗加固液的试样。
2.2实验方法:将盛有试样的盘子放在风洞试验洞室中,并将试样表面处理平整,用一定风速吹蚀试样,10min后,试验结束称量损失量,并计算单位面积损失量。
2.3实验条件及其结果:
(1)在8.8m/s风速下,对于未处理砂土的损失量1.2g/cm2
A.采用本发明0.1M、0.25M、0.3M、0.5M、0.75M、1M、2M、3M处理液分别处理沙漠地表,每次的处理量为4L/m2,损失分别为1.17g/cm2、1g/cm2、0.6g/cm2、0.5g/cm2、0g/cm2、0g/cm2、0g/cm2、0g/cm2
B.采用本发明0.5M处理液分别处理沙漠地表1次、2次、3次、4次、5次,每次的处理量为4L/m2,损失分别为0.5g/cm2、0.2g/cm2、0g/cm2、0g/cm2、0g/cm2
其中,上述处理液的浓度是指其中钙离子的浓度,上述用斜体表示的处理液浓度为对照实验,下同。
(2)在风速15m/s时,未处理的砂土的损失量为1.6g/cm2
A.采用本发明0.1M、0.25M、0.3M、0.5M、0.75M、1M、2M、3M处理液分别处理沙漠地表,每次的处理量为4L/m2,损失分别为1.6g/cm2、1.5g/cm2、0.7g/cm2、0.6g/cm2、0.2g/cm2、0g/cm2、0g/cm2、0g/cm2
B.采用本发明0.5M处理液分别处理沙漠地表1次、2次、3次、4次、5次,每次的处理量为4L/m2,损失分别为0.6g/cm2、0.3g/cm2、0g/cm2、0g/cm2、0g/cm2
C.采用本发明0.5M处理液处理沙漠地表1次,每次的处理量分别为0.5L/m2、1.0L/m2、2.0L/m2、3.0L/m2、4.0L/m2、5.0L/m2,损失分别为1.6g/cm2、1.4g/cm2、1.2g/cm2、1.0g/cm2、0.8g/cm2、0.5g/cm2
(3)在风速为20m/s时,未处理砂土的损失量为3g/cm2
A.采用本发明0.1M、0.25M、0.3M、0.5M、0.75M、1M、2M、3M处理液分别处理沙漠地表,每次的处理量为4L/m2,损失分别为3.0g/cm2、3.0g/cm2、2.0g/cm2、1.8g/cm2、1.6g/cm2、1.5g/cm2、1.0g/cm2、0.8g/cm2
B.采用本发明1M处理液分别处理沙漠地表1次、2次、3次、4次、5次,每次的处理量为4L/m2,损失分别为1.5g/cm2、1.2g/cm2、0.8g/cm2、0.2g/cm2、0g/cm2
C.采用本发明1M处理液处理沙漠表面4次,处理量为4L/m2,钙离子和尿素的比例为1.5:1和1:1,损失量分别是0g/cm2、0.2g/cm2
本实验说明本发明绿色沙漠种植结构中的地表防风层具有防风作用和防蒸发作用,降水经地表防风层斜坡汇聚到树干周围的灌溉孔,具有很好的集水作用,再配合以人工灌溉,植物存活率高、生长良好。本发明所用微生物防渗加固液的反应副产物是植物生长的氮源,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微生物防渗加固液促成的地表防风层相比单纯的化学结皮较稳定,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现场验证风蚀试验
每块试验场地尺寸为2*2m,每块场地四周设置高度为5cm的沙障,进行对比试验,一块为完全没有经过处理的对比组,一块为经过本发明微生物防渗加固液处理的实验组(实验试样参见1.1)。处理后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试验,观察变化过程。
图3-1、3-2分别记录试验期间的风速和气温变化情况。
图4-1和4-4为试验第1天的现场图片,图4-2和4-5为试验第3天的现场图片,图4-3和4-6为试验第7天的现场图片,其中,图4-1~4-3没有经过处理,图4-4~4-6采用本发明防渗液0.3M处理过1次,用量为4L/m2。可以明显看出,第7天的时候,没有经过处理的场地已经看不到沙障了,基本全部被风蚀掉了,可是仅处理过一次的试验地仍然保持5cm沙障的高度不变,充分说明了本发明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在沙漠中种植植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1步,准备微生物防渗加固液:采用保藏编号为CGMCCNo.1.3687的巴氏生孢八叠球菌进行增殖培养,将生长到对数期的微生物、硝酸钙、氯化钠、尿素按照浓度为微生物108个/L,尿素1.5mol/L,钙离子1.5mol/L,氯化钠9g/L混合于水溶液中;
第2步,选择带有粗颗粒砂土的沙漠,根据要种植植物要求的行距列距以及种植坑的大小布置种植植物所需要的空间并进行种植坑的开挖;
第3步,利用微生物防渗加固液对种植坑表面进行处理,处理3次,每次处理的微生物防渗加固液的喷洒量为3L/m2,喷后覆盖一层覆盖层,如黑色土工布、稻草席等,最后一次喷洒后72h撤掉覆盖层,从而形成防漏保水层;
第4步,将植物苗放入种植坑中,并回填混有肥料的砂土;
第5步,将种植坑范围内的地面整理成向树干倾斜的斜坡,斜坡坡度为2%,并利用微生物防渗加固液对地表进行防渗加固处理形成地表防风层,处理时在树干周围预留灌溉孔,灌溉孔距离树干3c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沙漠中种植植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1步,准备微生物防渗加固液:采用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272的地尿素芽孢杆菌进行增殖培养,将生长到对数期的微生物、氯化钙及尿素按照浓度为微生物107个/L,尿素0.3mol/L及钙离子0.3mol/L混合于水溶液中;
第2步,选择带有粗颗粒砂土的沙漠,根据要种植植物要求的行距列距以及种植坑的大小布置种植植物所需要的空间并进行种植坑的开挖;
第3步,利用微生物防渗加固液对种植坑表面进行处理,处理1次,每次处理的微生物防渗加固液的喷洒量为1L/m2,喷后覆盖一层覆盖层,如黑色土工布、稻草席等,最后一次喷洒后80h撤掉覆盖层,从而形成防漏保水层;
第4步,将植物苗放入种植坑中,并回填混有肥料的砂土;
第5步,将种植坑范围内的地面整理成向树干倾斜的斜坡,斜坡坡度为1%,并利用微生物防渗加固液对地表进行防渗加固处理形成地表防风层,处理时在树干周围预留灌溉孔,灌溉孔距离树干2c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沙漠中种植植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1步,准备微生物防渗加固液:采用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687的巴氏生孢八叠球菌进行增殖培养,将生长到对数期的微生物、醋酸钙、氯化钠、尿素按照浓度为微生物109个/L,尿素3mol/L及钙离子3mol/L及氯化钠15g/L混合于水溶液中;
第2步,选择带有粗颗粒砂土的沙漠,根据要种植植物要求的行距列距以及种植坑的大小布置种植植物所需要的空间并进行种植坑的开挖;
第3步,利用微生物防渗加固液对种植坑表面进行处理,处理5次,每次处理的微生物防渗加固液的喷洒量为5L/m2,喷后覆盖一层覆盖层,如黑色土工布、稻草席等,最后一次喷洒后72h撤掉覆盖层,从而形成防漏保水层;
第4步,将植物苗放入种植坑中,并回填混有肥料的砂土;
第5步,将种植坑范围内的地面整理成向树干倾斜的斜坡,斜坡坡度为3%,并利用微生物防渗加固液对地表进行防渗加固处理形成地表防风层,处理时在树干周围预留灌溉孔,灌溉孔距离树干5cm。

Claims (8)

1.一种绿色沙漠种植结构,其特征在于:从沙漠(1)表面向下开设种植坑(2),并在该种植坑(2)的表面设防漏保水层(3),然后在种植坑(2)内种植植物后回填沙漠土并在沙漠土表面设地表防风层(4),其中,沙漠中粒径为0.075-60mm的砂土含量大于50%,防漏保水层(3)和地表防风层(4)由微生物防渗加固液处理得到,且微生物为好养型细菌;用于处理地表防风层的防渗加固液浓度为0.5-3mol/L,每次的处理量为1-3L/m2,处理次数为1-5次;用于处理防漏保水层的防渗加固液浓度为1.5-3mol/L,每次的处理量为3-5L/m2,处理次数为3-5次;所述防漏保水层(3)与未设防漏保水层沙漠的渗透系数之比小于5%,地表防风层(4)在最大风速为20m/s的情况下不被吹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绿色沙漠种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好养型细菌为尿素水解细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绿色沙漠种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防渗加固液包括以下成分:尿素水解细菌107-109个/L、尿素0.3-3mol/L、钙盐0.3-3mol/L以及氯化钠0-15g/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绿色沙漠种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尿素与钙盐的浓度比为2:1-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绿色沙漠种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保水层(3)全部或部分覆盖在种植坑(2)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绿色沙漠种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防风层(4)的四周向植物种植位置倾斜。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绿色沙漠种植结构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沙漠中开挖种植坑,利用微生物防渗加固液对种植坑的表面进行处理形成防漏保水层;在种植坑内种植植物并回填沙漠土;利用微生物防渗加固液对沙漠地表进行处理形成地表防风层;其中,微生物为好养型细菌,用于处理地表防风层的防渗加固液浓度为0.5-3mol/L,每次的处理量为1-3L/m2,处理次数为1-5次;用于处理防漏保水层的防渗加固液浓度为1.5-3mol/L,每次的处理量为3-5L/m2,处理次数为3-5次;所述防漏保水层与未设防漏保水层沙漠的渗透系数之比小于5%,地表防风层在最高风速为20m/s的情况下不被吹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在沙漠中种植植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防固液处理后覆盖覆盖层,最后一次处理后至少72h撤掉覆盖层。
CN201611242306.3A 2016-12-29 2016-12-29 绿色沙漠种植结构及在沙漠中种植植物的方法 Active CN1068183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42306.3A CN106818362B (zh) 2016-12-29 2016-12-29 绿色沙漠种植结构及在沙漠中种植植物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42306.3A CN106818362B (zh) 2016-12-29 2016-12-29 绿色沙漠种植结构及在沙漠中种植植物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18362A CN106818362A (zh) 2017-06-13
CN106818362B true CN106818362B (zh) 2018-05-11

Family

ID=59113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42306.3A Active CN106818362B (zh) 2016-12-29 2016-12-29 绿色沙漠种植结构及在沙漠中种植植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183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04161A (zh) * 2017-11-30 2018-05-08 河海大学 一种利用微生物加固液防治桥台跳车的方法及其微生物加固液
CN109380047B (zh) * 2018-10-12 2020-12-11 河海大学 沙漠绿化种植结构以及在沙漠中种植植物的方法
CN114946601A (zh) * 2021-02-24 2022-08-30 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海拔沙化地区建立植被系统的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3484A (zh) * 2005-03-18 2006-09-20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菌藻联合固定荒漠流沙的方法
CN1843075A (zh) * 2005-04-06 2006-10-1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生物结皮的固沙技术
CN101748086A (zh) * 2009-12-31 2010-06-23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一种防止流沙表面活化的胶德克斯氏菌及其应用
CN103141234A (zh) * 2011-12-06 2013-06-12 高洋 一种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04264658A (zh) * 2014-10-17 2015-01-07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一种放线菌固沙的新方法
CN105200979A (zh) * 2015-10-16 2015-12-30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一种利用耐盐细菌固沙的方法
CN105647839A (zh) * 2016-03-31 2016-06-08 新疆大学 一种沙漠寡营养细菌dob150及在固沙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3484A (zh) * 2005-03-18 2006-09-20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菌藻联合固定荒漠流沙的方法
CN1843075A (zh) * 2005-04-06 2006-10-1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生物结皮的固沙技术
CN101748086A (zh) * 2009-12-31 2010-06-23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一种防止流沙表面活化的胶德克斯氏菌及其应用
CN103141234A (zh) * 2011-12-06 2013-06-12 高洋 一种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04264658A (zh) * 2014-10-17 2015-01-07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一种放线菌固沙的新方法
CN105200979A (zh) * 2015-10-16 2015-12-30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一种利用耐盐细菌固沙的方法
CN105647839A (zh) * 2016-03-31 2016-06-08 新疆大学 一种沙漠寡营养细菌dob150及在固沙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内蒙古荒漠生物结皮细菌的分离、鉴定;刘柯澜等;《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0715(第3期);第203-206页 *
微生物结皮固沙技术浅析;耿峻;《宁夏林业通讯》;20090730(第2期);第38-43页 *
毛乌素沙地南缘沙丘生物结皮中微生物分布特征;吴永胜等;《生态学杂志》;20100815;第29卷(第8期);第1624-162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18362A (zh) 2017-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56700B (zh) 沙漠种植结构及在沙漠中种植植物的方法
CN104472052B (zh) 一种用工程-化学-生物-淡化节水-信息技术改良盐碱地方法
CN104429214B (zh) 一种用工程-化学-淡化节水技术初步改造盐碱地方法
CN103262689B (zh) 滨海盐碱地梯田式吹填土改良的绿化方法
CN202652889U (zh) 自燃煤矸石山综合治理系统
CN103583172B (zh) 一种干旱沙化地区种植结构及其种植方法
CN106900322A (zh) 苔藓结皮的工程创面生态恢复技术
CN104620838A (zh) 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方法
CN103964566B (zh) 旱作物农田首级退水水质强化净化装置
CN106818362B (zh) 绿色沙漠种植结构及在沙漠中种植植物的方法
CN103141176A (zh) 一种滨海地区改良行道树挖槽盐土的方法
CN105274981B (zh) 一种滨海滩涂淤泥快速生态化处理的方法
CN105295945B (zh) 一种土壤膨松剂
CN104770097B (zh) 基于物料掺拌的滨海重度盐渍土壤的原土改良绿化方法
CN110521322B (zh) 一种盐碱地改良系统与方法
CN101288377A (zh) 盐碱地树木的栽植方法
CN104452740A (zh) 一种加固治理液化砂土地基的方法
CN107646225A (zh) 一种滨海重盐碱地原土设施生产的方法
CN105419812A (zh) 土壤膨松剂在盐碱土改良方面的应用
CN107969188A (zh) 一种盐碱地沟渠边坡草本植被植生结构及建植方法
CN105917779B (zh) 在边坡上种植芦苇的方法
CN109197501A (zh) 一种对滨海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后的绿化方法
CN106759248B (zh) 绿色沙漠地表防风结构
CN106192873B (zh) 海岛湿地生态保水方法
CN103109616A (zh) 一种二叠系采煤沉陷灰、泥岩层风化区水田漏水的修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