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14857B - 可挠式电子装置以及利用于可挠式电子装置中的弯折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挠式电子装置以及利用于可挠式电子装置中的弯折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14857B
CN106814857B CN201710058728.3A CN201710058728A CN106814857B CN 106814857 B CN106814857 B CN 106814857B CN 201710058728 A CN201710058728 A CN 201710058728A CN 106814857 B CN106814857 B CN 1068148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strain
axis
axial
i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587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14857A (zh
Inventor
张家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814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14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14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148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可挠式电子装置以及利用于可挠式电子装置中的弯折检测方法,可挠式电子装置具有遍布感应器的可挠式显示屏,每一个感应器能产生弯折强度以及弯折轴向,通过弯折信息统析模块统合这些弯折强度与弯折轴向以成为弯折信息,再利用手势对应模块将弯折信息中的信息比对阈值,以确定为多种预设的手势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手势实施方式,藉此可挠式电子装置能接受多种手势实施方式以分别产生相对应的显示指令。

Description

可挠式电子装置以及利用于可挠式电子装置中的弯折检测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挠式电子装置以及弯折检测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可挠式电子装置以及利用于可挠式电子装置中的弯折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各式移动装置如智能手机等电子装置已经高度普及,为提高便携性的目地,移动装置的设计倾向于轻、薄、短、小,但为了便于操作与便于阅览画面,往往又希望有较大的屏幕,这两个矛盾的需求下,可挠式显示屏的技术因应而生,采用了可挠式显示屏的电子装置,可让移动装置同时实现方便携带与大屏幕显示的需求。
一旦电子装置的显示屏具有可挠的特性,此特性将使得电子装置的操作方式具有超越传统电子装置的发展潜力。传统智能的电子装置在输入与控制上主要依靠触控面板,实现平移、选取、放大、缩小、旋转等显示指令的控制操作,若是加入弯折显示屏做为控制操作的方式,将会使得电子装置的操作方式更为直觉与便利。
此种新颖的可挠式显示屏靠着多种手势实施方式来产生相对应且独特的显示指令,为达此技术效果与目的,则需要较良好的判断模式来辅助完成,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挠式电子装置以及利用于可挠式电子装置中的弯折检测方法,以达到上述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可挠式电子装置以及利用于可挠式电子装置中的弯折检测方法,能具有良好的判断模式来判断可挠式显示屏的多种手势实施方式,藉以成为明确的显示指令,令使用者以最直觉的方式操控可挠式电子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挠式电子装置以及利用于可挠式电子装置中的弯折检测方法,可挠式电子装置接受多种手势实施方式以分别产生相对应的显示指令,可挠式电子装置包含可挠式显示屏、多个感应器、弯折信息统析模块以及手势对应模块。
多个感应器分布设置于可挠式显示屏,每一个感应器用以感应可挠式显示屏的弯折以产生弯折强度以及弯折轴向。弯折信息统析模块系统合所述感应器的弯折强度,并统合所述感应器的弯折轴向,以成为弯折信息。手势对应模块将弯折信息中的信息比对相对应的阈值,以确定为多种预设的手势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手势实施方式。
进一步,如前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可挠式电子装置还包含弯折数据转换模块,细述是每一个感应器检测所在可挠式显示屏位置的弯折数据,弯折数据转换模块再将每一个感应器所对应的弯折数据转换为弯折强度以及弯折轴向。
感应器是可采用三轴应变规,三轴应变规包含共面且以45度夹角展开的第一应变规、第二应变规以及第三应变规,分别测量第一轴应变量、第二轴应变量以及第三轴应变量,所述的弯折数据就包含第一轴应变量、第二轴应变量以及第三轴应变量。弯折数据转换模块是根据莫耳圆理论(Mohr’s circle),将第一轴应变量、第二轴应变量以及第三轴应变量转换为第一主应变值、第二主应变值以及主应变方向,其中第一主应变值是与第二主应变值正交。
弯折数据转换模块再将第一主应变值与第二主应变值转换为弯折强度,及将主应变方向转换为弯折轴向。进一步说明,弯折数据转换模块将第一主应变值与第二主应变值虚拟化(virtualization)为弯折强度,及将主应变方向虚拟化为弯折轴向,其中弯折强度与第一主应变值、第二主应变值正相关,弯折轴向与主应变方向正交。
在一个实施例中,依照可挠式显示屏的挠曲集积度是可分布有至少一拟节点(node),弯折信息统析模块将拟节点所在区域涵盖的每一个感应器的弯折强度以加权平均统合为拟节点弯折量,弯折信息统析模块并将拟节点所在区域涵盖的每一个感应器的弯折轴向以加权平均统合为弯折轴向角度。其中,所述加权的权值是与拟节点与感应器的距离为正相关,则拟节点弯折量以及弯折轴向角度为所述的弯折信息。手势对应模块将拟节点弯折量以及弯折轴向角度分别比对相对应的阈值,以产生明确的手势实施方式。
再另一个实施例中,弯折信息统析模块将每一个感应器的弯折强度统合为统整弯折量,弯折信息统析模块将每一个感应器的弯折轴向依感应器的弯折强度加权再平均以统合为弯折轴向角度,弯折信息统析模块并将每一个感应器的平面坐标位置依感应器的弯折强度加权再平均以统合为统整偏移量,则统整弯折量、弯折轴向角度以及统整偏移量为所述的弯折信息。手势对应模块将统整弯折量、弯折轴向角度以及统整偏移量分别比对相对应的阈值,以产生明确的手势实施方式。
本发明也是一种利用于可挠式电子装置中的弯折检测方法,可挠式电子装置接受多种手势实施方式以分别产生相对应的显示指令。可挠式电子装置包含可挠式显示屏以及分布设置于可挠式显示屏的多个感应器,弯折检测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步骤一:通过每一个感应器感应可挠式显示屏的弯折,以产生弯折强度以及弯折轴向;
步骤二:统合所述感应器的弯折强度,并统合所述感应器的弯折轴向,以成为弯折信息;以及
步骤三:比对弯折信息中的信息以及相对应的阈值,以确定为多种预设的手势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手势实施方式。
其中,步骤一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步骤一之1:通过每一个感应器检测所在可挠式显示屏位置的弯折数据;以及步骤一之2:将每一个感应器所对应的弯折数据转换为弯折强度以及弯折轴向。
进一步说明,感应器是可采用三轴应变规,所述的弯折数据包含第一轴应变量、第二轴应变量以及第三轴应变量,步骤一之2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将第一轴应变量、第二轴应变量以及第三轴应变量转换为第一主应变值、第二主应变值以及主应变方向,其中第一主应变值是与第二主应变值正交;继续,再将第一主应变值与第二主应变值转换为弯折强度,及将主应变方向转换为弯折轴向。
配合前述第一个实施例,步骤二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依照可挠式显示屏的挠曲集积度分布有至少一拟节点;将拟节点所在区域涵盖的每一个感应器的弯折强度以加权平均统合为拟节点弯折量,并将拟节点所在区域涵盖的每一个感应器的弯折轴向以加权平均统合为弯折轴向角度,其中所述加权的权值是与拟节点与感应器的距离为正相关,则拟节点弯折量以及弯折轴向角度为所述的弯折信息。后续将拟节点弯折量以及弯折轴向角度分别比对相对应的阈值,以产生明确的手势实施方式。
配合前述第两个实施例,步骤二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将每一个感应器的弯折强度统合为统整弯折量,也将每一个感应器的弯折轴向依感应器的弯折强度加权再平均以统合为弯折轴向角度,并将每一个感应器的平面坐标位置依感应器的弯折强度加权再平均以统合为统整偏移量,统整弯折量、弯折轴向角度以及统整偏移量则为所述的弯折信息。后续将统整弯折量、弯折轴向角度以及统整偏移量分别比对相对应的阈值,以产生明确的手势实施方式。
因此,利用本发明所提供一种可挠式电子装置以及利用于可挠式电子装置中的弯折检测方法,通过弯折信息统析模块对于多个感应器的判断,再利用手势对应模块比对相对应的阈值,以确定为多种预设的手势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手势实施方式,藉此能具有良好的判断模式来判断可挠式显示屏的多种手势实施方式,以成为明确的显示指令,令使用者以最直觉的方式操控可挠式电子装置。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说明书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可挠式电子装置接受内凹手势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可挠式电子装置接受外扳手势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可挠式电子装置中配置感应器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可挠式电子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4是本发明感应器的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弯折信息统析模块所实施第一实施例的示意说明图;
图6是本发明拟节点对应结果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结果状态对应手势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A是感应器配置的示意图;
图8B是弯折后感应器感应弯折强度与弯折轴向的示意图;
图8C系统合弯折强度与弯折轴向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图8实施例以阈值比对多种手势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弯折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弯折检测方法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以及
图12是本发明弯折检测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内凹 10a
外扳 10b
可挠式电子装置 10
可挠式显示屏 30
感应器 32
弯折数据转换模块 34
弯折信息统析模块 35
手势对应模块 36
储存装置 38
三轴应变规 40
第一应变规 42
第二应变规 44
第三应变规 46
最大弯折量 εmax
最小弯折量 εmin
第一轴应变量 εa
第二轴应变量 εb
第三轴应变量 εc
主应变方向 θ
拟节点 50
区域 5002
四个感应器的弯折强度 C11、C12、C21、C22
四个感应器的弯折轴向 α11、α12、α21、α22
统整弯折量 C
弯折轴向角度 α
统整偏移量 S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A以及图1B,两图皆为本发明可挠式电子装置10接受手势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挠式电子装置10以及弯折检测方法,可挠式电子装置10具有可挠式显示屏30,能够接受多种手势实施方式以分别产生相对应的显示指令。如图1A例中可见到内凹10a的手势实施方式,并由图1B例中可见到外扳10b的手势实施方式,内凹10a的手势实施方式产生了画面内容放大的显示指令,而外扳10b的手势实施方式产生了画面内容缩小的显示指令。本实施例仅为简洁说明而举两种手势实施方式的实例,实务上,可利用更多的手势实施方式来产生更多的显示指令。
进一步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可挠式电子装置10中配置感应器32的示意图。可挠式电子装置10除了前述的可挠式显示屏30之外,还包含多个感应器32,分布设置于可挠式显示屏30,每一个感应器32用以感应可挠式显示屏30的弯折以产生弯折数据,再通过弯折数据产生弯折强度以及弯折轴向。
再进一步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可挠式电子装置10的功能方框图。可挠式电子装置10除了图1由外观可见的可挠式显示屏30,图2所述的感应器32之外,进一步还包含弯折数据转换模块34、弯折信息统析模块35、手势对应模块36以及储存装置38。
前述的每一个感应器32检测所在可挠式显示屏30位置的弯折数据,弯折数据转换模块34再将每一个感应器32所对应的弯折数据转换为弯折强度以及弯折轴向。弯折信息统析模块35系统合所述感应器32的弯折强度,并统合所述感应器32的弯折轴向,以成为弯折信息。
储存装置38中预先储存很多阈值,这些阈值所限定的多种范围会对应出多种的手势实施方式。手势对应模块36将弯折信息中的信息,如弯折强度以及弯折轴向的数值,分别比对在储存装置38中所预储相对应的阈值,藉以确定为多种预设的手势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手势实施方式,后续,可挠式电子装置10会根据所判定的手势实施方式来产生显示指令,就如图1A、图1B所述例一般。
图3是本发明可挠式电子装置10架构运行的概述,以下将针对细节运行清楚说明,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感应器32的说明图。如前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10,其中感应器32可采用三轴应变规40,三轴应变规40包含共面且以45度夹角展开的第一应变规42、第二应变规44以及第三应变规46,受弯折时实际上会如图有一个最大弯折量εmax以及与最大弯折量εmax垂直的最小弯折量εmin,第一应变规42与最大弯折量εmax或最小弯折量εmin其一的夹角为主应变方向θ。所述的弯折数据包含第一轴应变量εa、第二轴应变量εb以及第三轴应变量εc,而第一应变规42、第二应变规44以及第三应变规46即可分别测量出第一轴应变量εa、第二轴应变量εb以及第三轴应变量εc
弯折数据转换模块34是根据莫耳圆理论(Mohr’s circle),将第一轴应变量εa、第二轴应变量εb以及第三轴应变量εc转换为第一主应变值ε1、第二主应变值ε2以及主应变方向θ,第一主应变值ε1是与第二主应变值ε2正交。
根据莫耳圆理论,计算式如下,可得第一主应变值
Figure BDA0001217670810000071
Figure BDA0001217670810000072
也得第二主应变值
Figure BDA0001217670810000073
Figure BDA0001217670810000074
再得主应变方向
Figure BDA0001217670810000075
Figure BDA0001217670810000076
如此,弯折数据转换模块34可由第一轴应变量εa、第二轴应变量εb以及第三轴应变量εc求取第一主应变值ε1、第二主应变值ε2以及主应变方向θ。
接着,弯折数据转换模块34将第一主应变值ε1与第二主应变值ε2虚拟化(virtualization)转换为弯折强度C,及将主应变方向θ虚拟化转换为弯折轴向α。其中弯折强度C与第一主应变值ε1、第二主应变值ε2正相关,弯折轴向α与主应变方向θ正交。关于弯折强度C与弯折轴向α计算式可如后,弯折强度C=F(ε12);弯折轴向
Figure BDA0001217670810000081
以下弯折信息统析模块35所实施的方式可有两种实施例,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弯折信息统析模块35所实施第一实施例的示意说明图。依照可挠式显示屏30的挠曲集积度,是可于可挠式显示屏30上虚拟分布有至少一拟节点50,图例中可挠式显示屏30有三个拟节点50。
我们以右上图块中,右方那个拟节点50来举例说明,此区域5002中有六个感应器32,六个感应器32的弯折强度分别为C1、C2、C3、C4、C5、C6,六个感应器32的弯折轴向α分别为α1、α2、α3、α4、α5、α6,跟拟节点50的距离分别为d1、d2、d3、d4、d5、d6
弯折信息统析模块35将拟节点50所在区域涵盖的每一个感应器32的弯折强度以及弯折轴向以加权平均统合为至少一特征值,此特征值包含拟节点弯折量Cm以及弯折轴向角度αm。进一步解释,弯折信息统析模块35将拟节点50所在区域5002涵盖的每一个感应器32的弯折强度C以加权平均统合为拟节点弯折量Cm,并且弯折信息统析模块35将拟节点50所在区域5002涵盖的每一个感应器32的弯折轴向α以加权平均统合为弯折轴向角度αm。其中所述加权的权值W是与拟节点50与感应器32的距离d为正相关,则拟节点弯折量Cm以及弯折轴向角度αm为所述的弯折信息。
配合图例说明计算式,六个权值Wn=exp^(dn 2/2),n=1~6。所以,拟节点弯折量Cm
(W1C1+W2C2+W3C3+W4C4+W5C5+W6C6)/(W1+W2+W3+W4+W5+W6);
弯折轴向角度αm
(W1α1+W2α2+W3α3+W4α4+W5α5+W6α6)/(W1+W2+W3+W4+W5+W6)。拟节点弯折量Cm以及弯折轴向角度αm就为所述的弯折信息,后续,手势对应模块36将拟节点弯折量Cm以及弯折轴向角度αm分别比对相对应的阈值,可以得到每一个拟节点50的结果状态。
拟节点50的结果状态可以通过图6来说明,手势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图7来说明,请同时参阅图6以及图7,图6是本发明拟节点50对应结果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结果状态对应手势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储存装置38中预先储存拟节点弯折量Cm以及弯折轴向角度αm的阈值如后,结果状态0:除了结果状态1~6的结果状态,结果状态1:5>Cm>0,结果状态2:Cm≧10;αm>10,结果状态3:0>Cm>-5,结果状态4:-5>Cm>-10;10>αm>-10,结果状态5:-5>Cm>-10;30>αm>10,结果状态6:-5>Cm>-10;-10>αm>-30。
图6中拟节点0的拟节点弯折量Cm为10,弯折轴向角度αm为14,比对上述阈值后,则对应出结果状态为结果状态2。图6中拟节点1的拟节点弯折量Cm为20,弯折轴向角度αm为30,比对上述阈值后,则对应出结果状态也为结果状态2。图6中拟节点2的拟节点弯折量Cm为4,弯折轴向角度αm为60,比对上述阈值后,则对应出结果状态为结果状态1。
接着看图7说明,手势实施方式0,1~6所预储对应拟节点的结果状态如表中所示,如手势实施方式0对应拟节点0、拟节点1、拟节点2的结果状态分别为2、1、1,手势实施方式1对应拟节点0、拟节点1、拟节点2的结果状态分别为2、2、1,则图6例拟节点弯折量Cm与弯折轴向角度αm所对应结果状态为2、2、1,对应到图7就为手势实施方式1了。而每种手势实施方式皆有原本对应的显示指令,假如如图1所述手势实施方式1就是内凹10a的手势实施方式,则后续就会产生了画面内容放大的显示指令。
请参阅图8A、图8B、图8C,皆是本发明弯折信息统析模块35所实施第二实施例,图8A是感应器32配置的示意图,图8B是弯折后感应器32感应弯折强度与弯折轴向的示意图,图8C系统合弯折强度与弯折轴向的示意图。如前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10,四个感应器32的弯折强度分别为C11、C12、C21、C22,弯折信息统析模块35是计算四个弯折强度C11、C12、C21、C22的算术平均数,可统合为统整弯折量C,数学式可如下:
C=(C11+C12+C21+C22)/4。
四个感应器32的弯折轴向分别为α11、α12、α21、α22,弯折信息统析模块35将每一个感应器32的弯折轴向,分别依感应器32的弯折强度C加权后,再平均以统合为弯折轴向角度α,数学式可如下:
α=(C1111+C1212+C2121+C2222)/(C11+C12+C21+C22)/4。
四个感应器32的平面坐标位置分别为(X11,Y11)、(X12,Y12)、(X21,Y21)、(X22,Y22),弯折信息统析模块35将每一个感应器32的平面坐标位置,依感应器32的弯折强度C加权后,再平均以统合为统整偏移量S,数学式可如下
Figure BDA0001217670810000101
Sx=(C11*X11+C12*X12+C21*X21+C22*X22)/(C11+C12+C21+C22)/4;
Sy=(C11*Y11+C12*Y12+C21*Y21+C22*Y22)/(C11+C12+C21+C22)/4。
最后,统整弯折量C、弯折轴向角度α以及统整偏移量S为所述的弯折信息,其意义为最后能以一个统整的数值来代表每一个感应器32所统合的总结果。
后续,手势对应模块36将统整弯折量C、弯折轴向角度α以及统整偏移量S分别比对相对应的阈值。请参阅图9,图9是本发明图8实施例以阈值比对多种手势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假设有三种手势实施方式分别为:手势实施方式1、手势实施方式2、手势实施方式3,其阈值如图9所式分别为手势实施方式1:5<C<8;12<α<17;3<S<6。手势实施方式2:10<C<15;5<α<10;0<S<6。手势实施方式3:5<C<10;5<α<10;10<S<15。因此,只要图8例统合出统整弯折量C、弯折轴向角度α以及统整偏移量S等弯折信息,及能够通过阈值的比对,找到落入范围的手势实施方式,后续则可利用此手势实施方式产生显示指令。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发明弯折检测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也是一种利用于可挠式电子装置10中的弯折检测方法,可挠式电子装置10接受多种手势实施方式以分别产生相对应的显示指令,可挠式电子装置10包含可挠式显示屏30以及分布设置于可挠式显示屏30的多个感应器32,该弯折检测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步骤一:通过每一个感应器32感应可挠式显示屏30的弯折以产生弯折强度C以及弯折轴向α;进一步,步骤一细分以包含下列步骤:
步骤一之1(S01):通过每一个感应器32检测所在可挠式显示屏30位置的弯折数据;以及
步骤一之2(S02):将每一个感应器32所对应的弯折数据转换为弯折强度C以及弯折轴向α。
继续步骤一,即步骤二:统合所述感应器32的弯折强度C(S03),并统合所述感应器32的弯折轴向α(S04),以成为弯折信息;以及
步骤三(S05):比对弯折信息中的信息以及相对应的阈值,以确定为多种预设的手势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手势实施方式。
如前述的弯折检测方法,其中感应器32为三轴应变规40,三轴应变规40包含共面且以45度夹角展开的第一应变规42、第二应变规44以及第三应变规46,分别测量第一轴应变量εa、第二轴应变量εb以及第三轴应变量εc,所述的弯折数据包含第一轴应变量εa、第二轴应变量εb以及第三轴应变量εc
所以,步骤一之2进一步可包含下列步骤:将第一轴应变量εa、第二轴应变量εb以及第三轴应变量εc,根据莫耳圆理论(Mohr’s circle),转换为第一主应变值ε1、第二主应变值ε2以及主应变方向θ,其中第一主应变值ε1是与第二主应变值ε2正交;接着,再将第一主应变值ε1与第二主应变值ε2转换为弯折强度C,及将主应变方向θ转换为弯折轴向α。
进一步,将第一主应变值ε1与第二主应变值ε2虚拟化(virtualization)为弯折强度C,及将主应变方向θ虚拟化为弯折轴向α,其中弯折强度C与第一主应变值ε1、第二主应变值ε2正相关,弯折轴向α与主应变方向θ正交。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发明弯折检测方法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步骤二进一步可细述为包含下列步骤:(S10)依照可挠式显示屏30的挠曲集积度分布有至少一拟节点50;(S11)将拟节点50所在区域5002涵盖的每一个感应器32的弯折强度C以加权平均统合为拟节点弯折量Cm;(S12)并将拟节点50所在区域5002涵盖的每一个感应器32的弯折轴向α以加权平均统合为弯折轴向角度αm。其中所述加权的权值W是与拟节点50与感应器32的距离d为正相关,拟节点弯折量Cm以及弯折轴向角度αm为所述的弯折信息,则后续如步骤三(S05),将拟节点弯折量Cm以及弯折轴向角度αm分别比对相对应的阈值,以确定为多种预设的手势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手势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发明弯折检测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如前述的弯折检测方法,其中步骤二进一步可细述为包含下列步骤:(S21)将每一个感应器32的弯折强度C统合为统整弯折量C,(S22)也将每一个感应器32的弯折轴向α依感应器32的弯折强度C加权再平均以统合为弯折轴向角度α,(S23)并将每一个感应器32的平面坐标位置依感应器32的弯折强度C加权再平均以统合为统整偏移量S,统整弯折量C、弯折轴向角度α以及统整偏移量S为所述的弯折信息,则后续将统整弯折量C、弯折轴向角度α以及统整偏移量S分别比对相对应的阈值,以确定为多种预设的手势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手势实施方式。
因此,利用本发明所提供一种可挠式电子装置10以及利用于可挠式电子装置10中的弯折检测方法,通过弯折信息统析模块35对于多个感应器32的判断,再利用手势对应模块36比对相对应的阈值,以确定为多种预设的手势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手势实施方式,藉此能具有良好的判断模式来判断可挠式显示屏30的多种手势实施方式,以成为明确的显示指令。
通过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公开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的权利要求的范畴内。

Claims (12)

1.一种可挠式电子装置,接受多种手势实施方式以分别产生相对应的显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可挠式电子装置包含:
一可挠式显示屏;
多个感应器,分布设置于该可挠式显示屏,每一个感应器用以感应该可挠式显示屏的弯折以产生一弯折强度以及一弯折轴向;
一弯折信息统析模块,系统合所述感应器的弯折强度,并统合所述感应器的弯折轴向,以成为一弯折信息;以及
一手势对应模块,将该弯折信息中的信息比对相对应的阈值,以确定为多种预设的手势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手势实施方式,
其中该可挠式显示屏分布有至少一拟节点,该弯折信息统析模块将该拟节点所在区域涵盖的每一个感应器的弯折强度以及弯折轴向以加权平均统合为至少一特征值,
其中该特征值包含一拟节点弯折量及一弯折轴向角度,该弯折信息统析模块将该拟节点所在区域涵盖的每一个感应器的弯折强度以加权平均统合为一拟节点弯折量,该弯折信息统析模块将该拟节点所在区域涵盖的每一个感应器的弯折轴向以加权平均统合为一弯折轴向角度,其中该加权平均的一权值是与该拟节点与该感应器的距离为正相关,则该拟节点弯折量以及该弯折轴向角度为该弯折信息,该手势对应模块将该拟节点弯折量以及该弯折轴向角度分别比对相对应的阈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该可挠式电子装置还包含一弯折数据转换模块,每一个感应器检测所在该可挠式显示屏位置的一弯折数据,该弯折数据转换模块将每一个感应器所对应的弯折数据转换为该弯折强度以及该弯折轴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感应器为一三轴应变规,该弯折数据包含一第一轴应变量、一第二轴应变量以及一第三轴应变量,该弯折数据转换模块将该第一轴应变量、该第二轴应变量以及该第三轴应变量转换为一第一主应变值、一第二主应变值以及一主应变方向,该第一主应变值是与该第二主应变值正交,该弯折数据转换模块再将该第一主应变值与该第二主应变值转换为该弯折强度,及将该主应变方向转换为该弯折轴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中该三轴应变规包含共面且以45度夹角展开的一第一应变规、一第二应变规以及一第三应变规,分别测量该第一轴应变量、该第二轴应变量以及该第三轴应变量,其中该弯折数据转换模块根据莫耳圆理论,由该第一轴应变量、该第二轴应变量以及该第三轴应变量以求取该第一主应变值、该第二主应变值以及该主应变方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中该弯折数据转换模块将该第一主应变值与该第二主应变值虚拟化为该弯折强度,及将该主应变方向虚拟化为该弯折轴向,其中该弯折强度与该第一主应变值、该第二主应变值正相关,该弯折轴向与该主应变方向正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该弯折信息统析模块将每一个感应器的弯折强度统合为一统整弯折量,该弯折信息统析模块将每一个感应器的弯折轴向依该感应器的弯折强度加权再平均以统合为一弯折轴向角度,该弯折信息统析模块将每一个感应器的平面坐标位置依该感应器的弯折强度加权再平均以统合为一统整偏移量,则该统整弯折量、该弯折轴向角度以及该统整偏移量为所述的弯折信息,该手势对应模块将该统整弯折量、该弯折轴向角度以及该统整偏移量分别比对相对应的阈值。
7.一种利用于可挠式电子装置中的弯折检测方法,该可挠式电子装置接受多种手势实施方式以分别产生相对应的显示指令,该可挠式电子装置包含一可挠式显示屏以及分布设置于该可挠式显示屏的多个感应器,该弯折检测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步骤一:通过每一个感应器感应该可挠式显示屏的弯折以产生一弯折强度以及一弯折轴向;
步骤二:统合所述感应器的弯折强度,并统合所述感应器的弯折轴向,以成为一弯折信息;以及
步骤三:比对该弯折信息中的信息以及相对应的阈值,以确定为多种预设的手势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手势实施方式,
其中该步骤二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该可挠式显示屏分布有至少一拟节点;将该拟节点所在区域涵盖的每一个感应器的弯折强度以加权平均统合为一拟节点弯折量,并将该拟节点所在区域涵盖的每一个感应器的弯折轴向以加权平均统合为一弯折轴向角度,其中所述加权平均的一权值是与该拟节点与该感应器的距离为正相关,该拟节点弯折量以及该弯折轴向角度为该弯折信息,则后续将该拟节点弯折量以及该弯折轴向角度分别比对相对应的阈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弯折检测方法,其中该步骤一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步骤一之1:通过每一个感应器检测所在该可挠式显示屏位置的弯折数据;以及
步骤一之2:将每一个感应器所对应的弯折数据转换为该弯折强度以及该弯折轴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弯折检测方法,其中该感应器为一三轴应变规,所述的弯折数据包含一第一轴应变量、一第二轴应变量以及一第三轴应变量,其中步骤一之2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将该第一轴应变量、该第二轴应变量以及该第三轴应变量转换为一第一主应变值、一第二主应变值以及一主应变方向,该第一主应变值是与该第二主应变值正交;再将该第一主应变值与该第二主应变值转换为该弯折强度,及将该主应变方向转换为该弯折轴向。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弯折检测方法,其中该三轴应变规包含共面且以45度夹角展开的一第一应变规、一第二应变规以及一第三应变规,分别测量该第一轴应变量、该第二轴应变量以及该第三轴应变量,其中该第一轴应变量、该第二轴应变量以及该第三轴应变量,是根据莫耳圆理论,以求取该第一主应变值、该第二主应变值以及该主应变方向。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弯折检测方法,是将该第一主应变值与该第二主应变值虚拟化为该弯折强度,及将该主应变方向虚拟化为该弯折轴向,其中该弯折强度与该第一主应变值、该第二主应变值正相关,该弯折轴向与该主应变方向正交。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弯折检测方法,其中该步骤二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将每一个感应器的弯折强度统合为一统整弯折量,也将每一个感应器的弯折轴向依该感应器的弯折强度加权再平均以统合为一弯折轴向角度,并将每一个感应器的平面坐标位置依该感应器的弯折强度加权再平均以统合为一统整偏移量,该统整弯折量、该弯折轴向角度以及该统整偏移量为该弯折信息,则后续将该统整弯折量、该弯折轴向角度以及该统整偏移量分别比对相对应的阈值。
CN201710058728.3A 2016-11-28 2017-01-23 可挠式电子装置以及利用于可挠式电子装置中的弯折检测方法 Active CN1068148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9132A TWI598860B (zh) 2016-11-28 2016-11-28 可撓式電子裝置以及利用於可撓式電子裝置中之彎折偵測方法
TW105139132 2016-11-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14857A CN106814857A (zh) 2017-06-09
CN106814857B true CN106814857B (zh) 2020-05-08

Family

ID=59112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58728.3A Active CN106814857B (zh) 2016-11-28 2017-01-23 可挠式电子装置以及利用于可挠式电子装置中的弯折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14857B (zh)
TW (1) TWI5988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8298B (zh) * 2018-04-26 2021-02-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图片拍摄方法、柔性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9054A (zh) * 2009-06-22 2009-12-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应用Mohr圆计算方法的应力求解器
CN103197863A (zh) * 2011-11-14 2013-07-10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03297606A (zh) * 2012-03-05 2013-09-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594025A (zh) * 2013-09-30 2014-02-1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挠式显示器
CN104471513A (zh) * 2012-07-11 2015-03-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柔性显示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105091833A (zh) * 2015-08-21 2015-11-25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屏的弯曲检测方法及弯曲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9054A (zh) * 2009-06-22 2009-12-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应用Mohr圆计算方法的应力求解器
CN103197863A (zh) * 2011-11-14 2013-07-10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03297606A (zh) * 2012-03-05 2013-09-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471513A (zh) * 2012-07-11 2015-03-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柔性显示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103594025A (zh) * 2013-09-30 2014-02-1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挠式显示器
CN105091833A (zh) * 2015-08-21 2015-11-25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屏的弯曲检测方法及弯曲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98860B (zh) 2017-09-11
CN106814857A (zh) 2017-06-09
TW201820297A (zh) 2018-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4254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gesture thereof
US20130222230A1 (en) Mobi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cognizing external input
US8625882B2 (en) User interface with three dimensional user input
US9223422B2 (en) Remote controller and display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5258974B2 (ja) 動き感知に基づく力強度および回転強度を入力する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KR20130073621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20070070046A1 (en) Sensor-based touchscreen assembly, handhel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ssembly,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touch location on a display panel
US20150185857A1 (en) User interface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spatial location recognition
US895290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putting writing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writing pattern
US20110157083A1 (en) Resistive touch apparatus
KR20110088872A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의 영상 출력 위치 제어 장치
WO2019150468A1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TW201439855A (zh) 用於決定有角度之接觸幾何形狀的方法及計算裝置
KR20120113511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오브젝트 표시 방법
KR102057531B1 (ko) 제스처를 이용하여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모바일 기기들
TWI567592B (zh) 手勢辨識方法及穿戴式裝置
KR102379635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제스처 처리 방법
CN106648494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316740B (zh) 检测手指的电子装置、方法及系统以及非暂态可读取媒体
CN105487689A (zh) 一种指环鼠标及利用指环鼠标操控移动终端的方法
US8941623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termining user input location based on device support configuration
CN106814857B (zh) 可挠式电子装置以及利用于可挠式电子装置中的弯折检测方法
CN103940375A (zh) 一种测量角度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229407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579752B (zh) 一种测量方法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