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03633A - 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803633A CN106803633A CN201710162898.6A CN201710162898A CN106803633A CN 106803633 A CN106803633 A CN 106803633A CN 201710162898 A CN201710162898 A CN 201710162898A CN 106803633 A CN106803633 A CN 1068036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stationary contact
- socket
- gangbar
- stationa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dual-continuity coupling par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7—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interlock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counterpar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1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the switch being a safety switch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包括外壳、联动触点装置和插座触片;联动触点装置包括动力挡板、联动杆、动触点、扭力弹簧、静触点。动力挡板非使用状态时位于插座触片上方,动触点与静触点分离;动力挡板及动触点的一端与联动杆固定连接;扭力弹簧为联动触点装置提供复位扭力;当异物插入插孔时,插入插孔的物体使通过联动触点装置使对侧插孔带电,而本侧插孔内的插座触片仍处于断开状态,正常使用时,插头的两个插脚分别通过联动触点装置使得对方接入电路。本设计通过研究儿童因插座导致的安全事件多为儿童持导体捅入单个插孔所致,提出一种对控式方案,能够有效控制插孔内电路连接状况,从而防止因儿童误捅插孔而产生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插座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
背景技术
插座作为现代电气化设备接入电路的媒介,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而我国家用电器用电电压为220V属于可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电压等级。在生活中婴幼儿触电事故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用电安全问题,为了保护婴幼儿因好奇而使用异物误捅插座导致触电事故,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安全插座,其中以在插口处设置塑料挡板和延时性插座应用范围最广,但塑料挡板设计为防止婴幼儿误触,以设置塑料挡板的大阻力以阻挡婴幼儿在手持危险物体捅入插座,但同时因插座内部触电仍处于通电状态,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而延时安全插座则需要内部设置电子元器件,相对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现有安全插座无法实现插座插孔内电路的通断从而导致的保护效果不佳或电子延迟设计的安全插座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本发明通过研究儿童因插座导致的安全事件多为儿童持导体捅入单个插孔的现象提出一种对控式方案,能够有效控制插孔内电路连接状况,从而达到更高的保护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便于推广使用。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包括外壳和插座触片,联动触点装置、第一静触点与第二静触点;所述联动触点装置包括动力挡板、联动杆、动触点和扭力弹簧;动力挡板及联动杆的一端与动触点固定绝缘连接,第二静触点与插座触片电连接;动力挡板经联动杆带动动触点旋转至不同位置从而使与第二静触点经动触点的作用与第一静触点接通或断开。
更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挡板位于外壳插口下方,插座触片上方,并以联动杆为轴转动;第一静触点与第二静触点位于动触点旋转方向两侧;动触点为导体材质;由动触点旋转至不同位置从而导通或断开第一静触点于第二静触点的电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动触点为绝缘触点,第一静触点与第二静触点位于动触点旋转方向上或在其一侧,由动触点旋转至不同位置从而挤压或释放第一静触点与第二静触点的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联动触点装置、第一静触点与第二静触点各有两组,两组联动触点装置、第一静触点与第二静触点可位于插孔同侧设置或分别在两侧设置,当一侧插孔有异物或插头插入时,该孔下方动力挡板倾斜角度发生改变经联动杆带动动触点转动,当动触点转动至一定角度后经由动触点作用使对侧插孔相应的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插座触片接入电路。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上有固定联动杆及扭力弹簧的固定结构,扭力弹簧套在联动杆上,其一端与联动杆或动触点连接形成支撑,另一端与外壳连接形成支撑,从而使联动装置在不使用时可以自动复位。
更进一步地,所述联动触点装置中的动触点可设置于动力挡板背部或侧面形成一体结构,联动杆与其固定连接或可转动连接,第一静触点与第二静触点延长至与动触点旋转方向上或触点旋转方向的一侧或两侧,通过联动装置的转动以挤压或导通的方式使得第一静触点与第二静触点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杆上设有用于安装扭力弹簧的孔,扭力弹簧套在联动杆上,一端插入联动杆上的孔中,另一端支于外壳或动力挡板上形成扭力支撑。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静触点与插座触片可为一体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静触点一端有电线安装位。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在位于两个插座触片中间的位置设有绝缘固定结构。
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其插座中插孔内部的通电状态为可控状态,通过一个插孔上设置的联动触点装置控制另一个插孔内部的通电状态而本侧插孔处于断路状态,从而有效防止儿童触电事故的发生。
(2)本发明的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在插头插入时,两个联动触点装置同时启动,从而使两个插孔均接入电路,可以满足正常使用。
(3)本发明的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通过扭力弹簧控制联动触点装置的启动和复位,使用方便。
(4)本发明的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中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2中联动触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中联动触点装置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外壳 2、联动触点装置 3、插座触片 4、第二静触点 5、第一静触点 101、外壳插口 102、固定结构 103、绝缘固定结构 201、动力挡板 202、联动杆203、动触点 204、扭力弹簧 2021、孔 501、接触位 502、电线安装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包括外壳(1)、联动触点装置(2)、插座触片(3)、第一静触点(5)、第二静触点(4)和扭力弹簧(204),联动触点装置(2)、插座触片(3)、第一静触点(5)与第二静触点(4)及扭力弹簧(204)有两组,联动触点装置(2)包括动力挡板(201)、联动杆(202)、动触点(203)和扭力弹簧(204);动力挡板(201)、联动杆(202)与动触点(203) 固定绝缘连接,外壳(1)上有用于固定联动触点装置(2)的固定结构(102),联动触点装置(2)通过固定结构(102)固定在外壳(1)上并可旋转,联动杆(203)上有用于安装扭力弹簧(204)的孔,扭力弹簧(204)一端插入联动杆(203)的安装孔(2021)中或与动触点(203)接触,另一端与外壳(1)接触,从而形成回复扭力;动触点(203)位于第一静触点(5)和第二静触点(4)之间的空隙上方并可转动,当异物插入外壳插口(101)时,插头触发该组联动装置(2)转动,使该组动触点(203)挤入同组的第一静触点(5)和第二静触点(4)之间的间隙,使与第二静触点(4)电连接的插座触片(3)经第二静触点(4)、动触点(203)、第一静触点(5)通过电线安装位(502)接入电路。
为了便于动触点(203)插入第一静触点(5)和第二静触点(4)之间的间隙,动触点(203)插入端设置为锥形结构,以便于插入。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的基本结构基本同实施例1,其区别在于动触点(203)位于第一静触点(5)和第二静触点(4)外侧上方,通过插头插入外壳插口(101)触发联动装置(2)转动,当联动装置(2)转动至一定位置时挤压或导通第一静触点(5)或第二静触点(4),从而使第一静触点(5)与第二静触点(4)直接接触实现电连接,为优化挤压效果,动触点(203)的远离联动杆(202)的一端挤压方向上可设置相应凸起。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的基本结构基本同实施例1,其区别在于:联动装置(2)优化为动触点(203)与动力挡板(201)结合为一体结构,其中动触点(203)位于动力挡板(201)背面,为在使用时获得更好的性能,动触点(203)设置为凸起,以减小联动装置(2)发挥作用所需要旋转的角度;第一静触点(5)与第二静触点(4)延长至插座插口后方联动装置(2)旋转方向相适应的位置,当插座插入插口后通过动力挡板(201)带动动触点(203)挤压第一静触点(5)与第二静触点(4),从而使第一静触点(5)与第二静触点(4)实现电连接。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的基本结构基本同实施例1,其区别在于两组联动装置(2)分别位于插座插孔两侧,两组第一静触点(5)与第二静触点(4)与相应的一组联动装置(2)同侧设置。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上述对控式安全插座中联动装置的结构、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以及动触点位置因电路的可延伸性导致具有多样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包括外壳(1)和插座触片(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动触点装置(2)、第一静触点(5)与第二静触点(4);所述联动触点装置(2)包括动力挡板(201)、联动杆(202)、动触点(203)和扭力弹簧(204);动力挡板(201)及联动杆(202)的一端与动触点(203)固定绝缘连接,第二静触点(4)与插座触片(3)电连接;动力挡板(201)经联动杆(202)带动动触点(203)旋转至不同位置从而使与第二静触点(4)经动触点(203)的作用与第一静触点(5)接通或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挡板(201)位于外壳插口(101)下方,插座触片(3)上方,并以联动杆(202)为轴转动;第一静触点(5)与第二静触点(4)位于动触点(203)旋转方向两侧;动触点(203)为导体材质;由动触点(203)旋转至不同位置从而导通或断开第一静触点(5)于第二静触点(4)的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点(203)为绝缘触点,第一静触点(5)与第二静触点(4)位于动触点(203)旋转方向上或在其一侧,由动触点(203)旋转至不同位置从而挤压或释放第一静触点(5)与第二静触点(4)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触点装置(2)、第一静触点(5)与第二静触点(4)各有两组, 两组联动触点装置(2)、第一静触点(5)与第二静触点(4)可位于插孔(101)同侧设置或分别在两侧设置,当一侧插孔(101)有异物或插头插入时,该孔下方动力挡板(201)倾斜角度发生改变经联动杆(202)带动动触点(203)转动,当动触点(203)转动至一定角度后经由动触点(203)作用使对侧插孔相应的第一静触点(5)、第二静触点(4)、插座触片(3)接入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有固定联动杆(202)及扭力弹簧(204)的固定结构(102),扭力弹簧(204)套在联动杆(202)上,其一端与联动杆(202)或动触点(203)连接形成支撑,另一端与外壳(1)连接形成支撑,从而使联动装置(2)在不使用时可以自动复位。
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任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触点装置(2)中的动触点(203)可设置于动力挡板(201)背部或侧面形成一体结构,联动杆(202)与其固定连接或可转动连接,第一静触点(5)与第二静触点(4)延长至与动触点(203)旋转方向上或触点(203)旋转方向的一侧或两侧,通过联动装置(2)的转动以挤压或导通的方式使得第一静触点(5)与第二静触点(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任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202)上设有用于安装扭力弹簧(204)的孔(2021),扭力弹簧(204)套在联动杆(202)上,一端插入联动杆(202)上的孔(2021)中,另一端支于外壳(1)或动力挡板(201)上形成扭力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静触点(4)与插座触片(3)可为一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触点(5)一端有电线安装位(50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在位于两个插座触片中间的位置设有绝缘固定结构(103)。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62898.6A CN106803633A (zh) | 2017-03-19 | 2017-03-19 | 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 |
CN201710603449.0A CN107437685A (zh) | 2017-03-19 | 2017-07-23 | 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 |
PCT/CN2018/074214 WO2018171331A1 (zh) | 2017-03-19 | 2018-01-25 | 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62898.6A CN106803633A (zh) | 2017-03-19 | 2017-03-19 | 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03633A true CN106803633A (zh) | 2017-06-06 |
Family
ID=58988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62898.6A Pending CN106803633A (zh) | 2017-03-19 | 2017-03-19 | 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803633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171331A1 (zh) * | 2017-03-19 | 2018-09-27 | 李利 | 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 |
CN111799614A (zh) * | 2020-06-08 | 2020-10-20 | 熊亮 | 一种可自动断电式的家用安全插座 |
-
2017
- 2017-03-19 CN CN201710162898.6A patent/CN10680363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171331A1 (zh) * | 2017-03-19 | 2018-09-27 | 李利 | 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 |
CN111799614A (zh) * | 2020-06-08 | 2020-10-20 | 熊亮 | 一种可自动断电式的家用安全插座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37685A (zh) | 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 | |
CN201113093Y (zh) | 一种多功能插座 | |
CN203456658U (zh) | 隐藏式翻盖插座 | |
CN107585050B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自动上电机构 | |
CN106803633A (zh) | 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 | |
CN204885542U (zh) | 一种旋转锁定式插座 | |
CN206742598U (zh) | 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 | |
CN208352657U (zh) | 一种交叉式控制的防触电电源插座 | |
CN106803634A (zh) | 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 | |
CN206574968U (zh) | 一种对控式安全插座 | |
CN205070116U (zh) | 一种具备扩展功能的插头 | |
CN206225693U (zh) | 一种安全插座 | |
CN214044090U (zh) | 一种防触电插座 | |
CN205069970U (zh) | 一种插座 | |
CN103414045A (zh) | 单孔多极式安全插头插座 | |
CN209805033U (zh) | 一种防水防单级插入带开关插孔的安全插座 | |
CN106785723A (zh) | 三孔电源插座 | |
CN207265331U (zh) | 一种防触电插座 | |
CN206163800U (zh) | 一种新型防水接线盒 | |
CN205070017U (zh) | 一种安全排插 | |
CN201332189Y (zh) | 安全插座 | |
CN201312032Y (zh) | 遥控安全电源插座 | |
CN205609800U (zh) | 一种可以自动断电的安全插座 | |
CN106785724A (zh) | 两孔电源插座 | |
CN210957092U (zh) | 一种防止插头脱落型插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