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01603B - 物理模拟非均质油藏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理模拟非均质油藏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01603B
CN106801603B CN201611226491.7A CN201611226491A CN106801603B CN 106801603 B CN106801603 B CN 106801603B CN 201611226491 A CN201611226491 A CN 201611226491A CN 106801603 B CN106801603 B CN 1068016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layer
oil reservoir
explored
model
reservo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264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01603A (zh
Inventor
张胜飞
沈德煌
彭子璇
金瑞凤
李秀峦
王红庄
徐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2649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016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01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01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016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016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理模拟非均质油藏的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可以包括:获取待勘探油藏中的隔夹层参数;将待勘探油藏划分为多个子油藏,并获取各个子油藏的渗透率;按照待勘探油藏与待建立模型之间的比例,将隔夹层参数和各个子油藏的渗透率映射到待建立模型中;对待勘探油藏所对应的模型进行勘探操作并放大,将放大后的勘探操作结果作为待勘探油藏的勘探结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现场尺寸的实际油藏缩小到室内小尺寸模型,并利用该小尺寸模型进行各种勘探操作,再将勘探操作结果油藏模拟实验结果进行放大,从而解决现有的采用均质油藏进行油藏分析而导致的分析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油藏分析结果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物理模拟非均质油藏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探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物理模拟非均质油藏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油藏具有一定的非均质性,表现在垂向渗透率或者水平向渗透率级差大、隔夹层展布多而广、局部发育裂缝等。由于油藏局部发育隔夹层、并且油藏沿水平井方向存在渗透率差异,因而不同水平井井段的利用程度差异较大,400米长的水平井段往往只有1/4可以得到有效开采,导致产油速率、油气比大幅低于预期。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对油藏的合理预测,一般可以是采用油藏模拟的方式,即,将真实油藏变换至实验室中可实际分析的模型,但是考虑到实验室条件的限制,一般可以将油藏看成是均质的,即,在将油藏作为均质油藏的情况下进行研究分析。这样势必会导致油藏分析结果不准确。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理模拟非均质油藏的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物理模拟油藏时,无法将油藏中局部发育的隔夹层以及渗透率差异等因素有效比例模化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理模拟非均质油藏的方法,可以包括:获取待勘探油藏中隔夹层的隔夹层参数;将所述待勘探油藏划分为多个子油藏,并获取所述多个子油藏中各个子油藏的渗透率;按照所述待勘探油藏与待建立模型之间的比例,将所述隔夹层参数和所述各个子油藏的渗透率映射到所述待建立模型中,得到所述待勘探油藏所对应的模型;对所述待勘探油藏所对应的模型进行勘探操作,将勘探操作结果按照所述比例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勘探操作结果作为所述待勘探油藏的勘探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夹层参数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隔夹层展布方式、隔夹层在油藏中的位置、隔夹层长度、隔夹层宽度、隔夹层渗透率、隔夹层厚度、隔夹层的热扩散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隔夹层参数和所述各个子油藏的渗透率映射到所述待建立模型中,可以包括:
按照以下公式将所述隔夹层参数映射到所述待建立模型中:
F0=αt/h2
其中,F0表示傅立叶数,α表示所述隔夹层的热扩散系数,t表示所述待勘探油藏的传热时间,h表示所述隔夹层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夹层展布方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局部隔层、整段隔层、弧段隔层、斜式隔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建立模型可以包括:底板;具有三个端口的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三个端口互成预设的角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隔夹层厚度相等的开口,另外两端与所述底板相连;上盖板;具有三个端口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三个端口互成预设的角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隔夹层厚度相等的开口,另外两端与所述上盖板相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的材质可以为氟橡胶。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隔夹层参数和所述各个子油藏的渗透率映射到所述待建立模型中,可以包括:
按照以下公式将所述各个子油藏的渗透率映射到所述待建立模型中:
F1=Ki/Kj
其中,i表示所述各个子油藏中的第i个子油藏,Ki表示所述第i个子油藏的渗透率,j表示所述各个子油藏中的第j个子油藏,Kj表示所述第j个子油藏的渗透率,F1表示不同油藏的渗透率比值。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物理模拟非均质油藏的装置,可以包括:隔夹层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勘探油藏中隔夹层的隔夹层参数;渗透率获取模块,用于将所述待勘探油藏划分为多个子油藏,并获取所述多个子油藏中各个子油藏的渗透率;模型确定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待勘探油藏与待建立模型之间的比例,将所述隔夹层参数和所述各个子油藏的渗透率映射到所述待建立模型中,得到所述待勘探油藏所对应的模型;勘探结果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待勘探油藏所对应的模型进行勘探操作,将勘探操作结果按照所述比例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勘探操作结果作为所述待勘探油藏的勘探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夹层参数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隔夹层展布方式、隔夹层在油藏中的位置、隔夹层长度、隔夹层宽度、隔夹层渗透率、隔夹层厚度、隔夹层的热扩散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型确定模块具体可以用于按照以下公式将所述隔夹层参数映射到所述待建立模型中:
F0=αt/h2
其中,F0表示傅立叶数,α表示所述隔夹层的热扩散系数,t表示所述待勘探油藏的传热时间,h表示所述隔夹层厚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分别按照待勘探油藏与待建立模型之间的比例,将隔夹层参数和多个子油藏中各个子油藏的渗透率映射到待建立模型中,得到待勘探油藏所对应的模型,再对待勘探油藏所对应的模型进行勘探操作,将勘探操作结果按照比例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勘探操作结果作为待勘探油藏的勘探结果。利用上述待勘探油藏所对应的模型对待勘探油藏进行物理模拟,可以实现物理模拟具有不同性质的非均质油藏中局部发育的隔夹层以及渗透率差异等因素的效果。通过将现场尺寸的实际油藏缩小到室内小尺寸模型,并利用该小尺寸模型进行各种勘探操作,再将勘探操作结果油藏模拟实验结果进行放大,从而解决现有的采用均质油藏进行油藏分析而导致的分析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油藏分析结果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物理模拟非均质油藏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待建立模型的一种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物理模拟非均质油藏的装置的一种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现有技术中通过物理方法模拟油藏时,假设待测油藏是具有相同性质的均质油藏,因而无法将隔夹层以及不同井段的渗透率差异有效比例模化的缺陷,发明人提出了分别将待勘探油藏中的多个隔夹层参数和渗透率转换为相应的物理模拟形式,并根据物理模拟形式利用油藏模拟系统对待勘探油藏进行物理模拟的方法。具体地,提出了一种物理模拟非均质油藏的方法,如图1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待勘探油藏中隔夹层的隔夹层参数。
S102:将所述待勘探油藏划分为多个子油藏,并获取所述多个子油藏中各个子油藏的渗透率。
物理模拟可以是通过实验室物理实验模拟真实物理过程的方法。即,将实际地形物理的缩小模型置于实验体,例如风洞、水槽等实验体内。在满足基本相似条件,包括:几何相似、运动相似、热力相似、动力相似以及边界条件相似的基础上,模拟真实物理过程的主要特征,并根据模拟实验结果了解真实物理过程。
目前,室内物理模拟实际油藏时,一般可以根据几何相似、传热过程相似、驱动力和阻力比相似等条件,通过比例缩小的物理模型来模拟油藏的开发过程。再根据这套比例模化方法,设计实验参数并将实验结果放大到现场级别,从而进行生产预测并对现场油藏开采进行调控指导。然而,该方法以具有相同性质的均质油藏为前提,无法将油藏中局部发育的隔夹层以及渗透率差异等因素有效比例模化,从而无法有效指导油藏的实际开发过程。
均质油藏可以指的是具有单一孔隙介质结构的油藏,这种孔隙介质既是储集空间又是渗流通道,即整个油藏具有相同的性质。非均质油藏可以指的是具有不同性质的油藏,包括双重介质油藏、裂缝性油藏以及多层油藏。因而,对非均质油藏进行物理模拟时,仅仅利用和模拟均质油藏相同的方法,即,通过几何相似、传热过程相似、驱动力和阻力比相似等方法将待测油藏看成一个整体进行模拟是不合理的。
在本申请中,提出了对非均质油藏中的隔夹层以及非均质油藏中不同井段的渗透率差异进行物理模拟的方法。首先,可以通过直接观测待勘探油藏的岩心,并对该岩心进行测量等操作从而可以获取待勘探油藏中多个隔夹层的隔夹层参数。其中,获取的多个隔夹层参数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隔夹层厚度、隔夹层长度、隔夹层宽度、隔夹层渗透率、隔夹层展布方式、隔夹层在油藏中的位置和隔夹层的热扩散系数。同时,可以根据待勘探油藏渗透率的差异,将该油藏划分为预设数目的油藏,并通过渗透率测量系统测取不同油藏的岩心渗透率。其中,可以根据待勘探油藏渗透率的差异,将该油藏划分为1个、2个、3个等预设数目的油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S103:按照所述待勘探油藏与待建立模型之间的比例,将所述隔夹层参数和所述各个子油藏的渗透率映射到所述待建立模型中,得到所述待勘探油藏所对应的模型。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的待建立模型的示意图可知,该待建立模型可以包括:
底板204;
具有三个端口的第一支撑件202,第一支撑件202的三个端口互成预设的角度,一端设置有与隔夹层203厚度相等的开口,另外两端与底板204相连;
上盖板201;
具有三个端口的第二支撑件205,第二支撑件205的三个端口互成预设的角度,一端设置有与隔夹层203厚度相等的开口,另外两端与上盖板201相连。
上述步骤S101中获取的隔夹层参数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隔夹层展布方式、隔夹层在油藏中的位置、隔夹层长度、隔夹层宽度、隔夹层渗透率、隔夹层厚度、隔夹层的热扩散系数。
通过直接观测待勘探油藏的岩心,确定该油藏中的多个隔夹层的隔夹层展布方式。具体的,隔夹层的展布方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局部隔层、整段隔层、弧段隔层、斜式隔层。在确定隔夹层展布方式之后,可以通过直接测量隔夹层在油藏中的位置、隔夹层长度、隔夹层宽度、隔夹层渗透率、隔夹层厚度、隔夹层的热扩散系数,并通过待勘探油藏与待建立模型之间的比例来对该待勘探油藏的隔夹层进行模拟。
具体的,可以直接通过预设的现场油藏和待勘探油藏的比例关系因子来对隔夹层在油藏中的位置、隔夹层长度、隔夹层宽度以及隔夹层渗透率进行物理模拟。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比例关系因子为100,若现场油藏中隔夹层在油藏中的位置为距离油藏底部1m处、隔夹层长度为2m、隔夹层宽度为1m,进行物理模拟时,将待勘探油藏中隔夹层的渗透率按照该比例关系因子进行缩小,即:将上述数值缩小100倍,此时待勘探油藏中隔夹层在油藏中的位置为距离油藏底部1cm处、隔夹层长度为2cm、隔夹层宽度为1cm。值得注意的是,若现场油藏中隔夹层的渗透率为10mD,此时,待勘探油藏中隔夹层的渗透率按照该比例关系因子进行放大,即:将10mD放大100倍,此时待勘探油藏中隔夹层的渗透率为1D。因此,可以选择渗透率为1D的材料来模拟隔夹层。
将隔夹层参数映射到上述待建立模型中时,由于隔夹层是渗透率性级差的储层,能有效阻止流体的垂向流动,但导热性并不弱,因而并不影响垂向上的热传导。隔夹层对流体的渗流能力可以由渗透率来描述,而导热性可以由其热扩散系数决定,可以按照等效传热深度原理设计热扩散系数,即:可以按照以下公式将隔夹层参数映射到待建立模型中:
F0=αt/h2
其中,F0表示傅立叶数,α表示隔夹层的热扩散系数,t表示待勘探油藏的传热时间,h表示隔夹层厚度。
根据傅里叶无量纲数,如果油藏的传热时间严格遵守比例关系,则模型中的隔夹层的热扩散系数与隔夹层厚度的平方的比值与现场油藏一致。当隔夹层厚度严格遵守几何相似原则时,则模型中热扩散系数与现场一致。即,由于现场油藏的隔夹层厚度通常在厘米级,如10cm厚的夹层,如果严格按照上述的比例因子进行物理模拟,则模型内的隔夹层厚度只有1mm,这就给实验技术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可以采取放松隔夹层几何尺寸比例的模化要求,而严格按照等效传热深度原理的方法处理。如选用隔夹层厚度为1cm,则所用隔夹层的热扩散系数应该为现场油藏的100倍,当现场油藏的热扩散系数为100m2/s时,可以选用厚度为1cm、热扩散系数为10000m2/s的隔夹层材料。
由于非均质待勘探油藏在不同位置所对应的渗透率不同,则可以根据待勘探油藏渗透率的差异,将该油藏划分为多个子油藏,然而,划分出的各个子油藏的渗透率之间的比值和现场油藏的渗透率的比值相同。可以按照以下公式确定各个子油藏的渗透率:
F1=Ki/Kj
其中,i表示各个子油藏中的第i个子油藏,Ki表示第i个子油藏的渗透率,j表示各个子油藏中的第j个子油藏,Kj表示第j个子油藏的渗透率,F1表示不同子油藏的渗透率比值。
可以根据上述比例因子计算得到相应的渗透率,在相应的位置分段堆填相应渗透率的石英砂。
利用上述待建立模型对非均质油藏进行物理模拟时,可以根据上述要求选取相应的隔夹层材料,并根据隔夹层的展布方式放置该待建立模型中与底板204相连的第一支撑件202,图2中所示情况为隔夹层的宽度等于底板204和上盖板201之间的高度差。当隔夹层的宽度较小时,不存在上述第二支撑件205。即,直接将满足步骤S103中的隔夹层参数的材料放置在设置有与隔夹层203厚度相等的开口的支撑件上,最后根据步骤S103中的渗透率参数分别向该油藏模拟系统内部填充石英砂,并盖上上盖板进行压实。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中,支撑件为氟橡胶材质,该具有三个端口的橡胶材质的支撑件202可以采用“V”形设计,防止后期压实时挤压隔夹层导致隔夹层断裂或变形,可以任意摆放隔夹层的高度、角度,稳定可靠。进行注蒸汽试验时,虽然该支撑件受热会膨胀,但由于该支撑件为弹性材质,所以并不会使得隔夹层产生位移,采用本申请所提出的隔夹层安装方法和材质,可以有效防止气窜,防止压实过程中隔夹层断裂或变形。
图2中的底板204和上盖板201是复合材料,它们的最外围是由金属制成的,可以提供足够的强度,内部有一层绝热层,可以保证进行油藏模拟实验时,内外的温度互相不受影响。
S104:对所述待勘探油藏所对应的模型进行勘探操作,将勘探操作结果按照所述比例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勘探操作结果作为所述待勘探油藏的勘探结果。
对上述待勘探油藏所对应的模型进行勘探操作,并将勘探结果放大到现场尺寸,最终将放大后的勘探操作结果作为待勘探油藏的勘探结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物理模拟非均质油藏的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物理模拟非均质油藏的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物理模拟非均质油藏的方法相似,因此物理模拟非均质油藏的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物理模拟非均质油藏的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物理模拟非均质油藏的装置的一种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可以包括:隔夹层参数获取模块301、渗透率获取模块302、模型确定模块303、勘探结果确定模块304,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隔夹层参数获取模块301,可以用于获取待勘探油藏中隔夹层的隔夹层参数;
渗透率获取模块302,可以用于将所述待勘探油藏划分为多个子油藏,并获取所述多个子油藏中各个子油藏的渗透率;
模型确定模块303,可以用于按照所述待勘探油藏与待建立模型之间的比例,将所述隔夹层参数和所述各个子油藏的渗透率映射到所述待建立模型中,得到所述待勘探油藏所对应的模型;
勘探结果确定模块304,可以用于对所述待勘探油藏所对应的模型进行勘探操作,将勘探操作结果按照所述比例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勘探操作结果作为所述待勘探油藏的勘探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夹层参数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隔夹层展布方式、隔夹层在油藏中的位置、隔夹层长度、隔夹层宽度、隔夹层渗透率、隔夹层厚度、隔夹层的热扩散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型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按照以下公式将所述隔夹层参数映射到所述待建立模型中:
F0=αt/h2
其中,F0表示傅立叶数,α表示所述隔夹层的热扩散系数,t表示所述待勘探油藏的传热时间,h表示所述隔夹层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夹层展布方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局部隔层、整段隔层、弧段隔层、斜式隔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建立模型可以包括:底板;具有三个端口的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三个端口互成预设的角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隔夹层厚度相等的开口,另外两端与所述底板相连;上盖板;具有三个端口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三个端口互成预设的角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隔夹层厚度相等的开口,另外两端与所述上盖板相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的材质为橡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型确定模块具体可以用于按照以下公式将所述各个子油藏的渗透率映射到所述待建立模型中:
F1=Ki/Kj
其中,i表示所述各个子油藏中的第i个子油藏,Ki表示所述第i个子油藏的渗透率,j表示所述各个子油藏中的第j个子油藏,Kj表示所述第j个子油藏的渗透率,F1表示不同子油藏的渗透率比值。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分别按照待勘探油藏与待建立模型之间的比例,将隔夹层参数和多个子油藏中各个子油藏的渗透率映射到待建立模型中,得到待勘探油藏所对应的模型,再对待勘探油藏所对应的模型进行勘探操作,将勘探操作结果按照比例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勘探操作结果作为待勘探油藏的勘探结果。利用上述待勘探油藏所对应的模型对待勘探油藏进行物理模拟,可以实现物理模拟具有不同性质的非均质油藏中局部发育的隔夹层以及渗透率差异等因素的效果。通过将现场尺寸的实际油藏缩小到室内小尺寸模型,并利用该小尺寸模型进行各种勘探操作,再将勘探操作结果油藏模拟实验结果进行放大,从而解决现有的采用均质油藏进行油藏分析而导致的分析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油藏分析结果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尽管本申请内容中提到隔夹层参数在物理模拟的非均质油藏的待建立模型中的确定方法以及在待建立模型中多个子油藏中各个子油藏的渗透率确定方法,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情况。某些行业标准或者使用自定义方式或实施例描述的实施基础上略加修改后的实施方案也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相同、等同或相近、或变形后可预料的实施效果。应用这些修改或变形后的交互界面、交互方式、数据获取/存储/判断等获取的实施例,仍然可以属于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案范围之内。
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终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单元、装置或模块等,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部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类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

Claims (7)

1.一种物理模拟非均质油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勘探油藏中隔夹层的隔夹层参数;
将所述待勘探油藏划分为多个子油藏,并获取所述多个子油藏中各个子油藏的渗透率;
按照所述待勘探油藏与待建立模型之间的比例,将所述隔夹层参数和所述各个子油藏的渗透率映射到所述待建立模型中,得到所述待勘探油藏所对应的模型;
对所述待勘探油藏所对应的模型进行勘探操作,将勘探操作结果按照所述比例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勘探操作结果作为所述待勘探油藏的勘探结果;
其中,将所述隔夹层参数和所述各个子油藏的渗透率映射到所述待建立模型中,包括:
按照以下公式将所述隔夹层参数映射到所述待建立模型中:
F0=αt/h2
其中,F0表示傅立叶数,α表示所述隔夹层的热扩散系数,t表示所述待勘探油藏的传热时间,h表示所述隔夹层厚度;
其中,所述待建立模型包括:
底板;
具有三个端口的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三个端口互成预设的角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隔夹层厚度相等的开口,以与所述隔夹层相连,另外两端与所述底板相连;
上盖板;
具有三个端口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三个端口互成预设的角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隔夹层厚度相等的开口,以与所述隔夹层相连,另外两端与所述上盖板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夹层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隔夹层展布方式、隔夹层在油藏中的位置、隔夹层长度、隔夹层宽度、隔夹层渗透率、隔夹层厚度、隔夹层的热扩散系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夹层展布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局部隔层、整段隔层、弧段隔层、斜式隔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材质为氟橡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隔夹层参数和所述各个子油藏的渗透率映射到所述待建立模型中,包括:
按照以下公式将所述各个子油藏的渗透率映射到所述待建立模型中:
F1=Ki/Kj
其中,i表示所述各个子油藏中的第i个子油藏,Ki表示所述第i个子油藏的渗透率,j表示所述各个子油藏中的第j个子油藏,Kj表示所述第j个子油藏的渗透率,F1表示不同子油藏的渗透率比值。
6.一种物理模拟非均质油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夹层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勘探油藏中隔夹层的隔夹层参数;
渗透率获取模块,用于将所述待勘探油藏划分为多个子油藏,并获取所述多个子油藏中各个子油藏的渗透率;
模型确定模块,用于按照所述待勘探油藏与待建立模型之间的比例,将所述隔夹层参数和所述各个子油藏的渗透率映射到所述待建立模型中,得到所述待勘探油藏所对应的模型;
勘探结果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待勘探油藏所对应的模型进行勘探操作,将勘探操作结果按照所述比例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勘探操作结果作为所述待勘探油藏的勘探结果;
其中,所述模型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按照以下公式将所述隔夹层参数映射到所述待建立模型中:
F0=αt/h2
其中,F0表示傅立叶数,α表示所述隔夹层的热扩散系数,t表示所述待勘探油藏的传热时间,h表示所述隔夹层厚度;
其中,所述待建立模型包括:
底板;
具有三个端口的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三个端口互成预设的角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隔夹层厚度相等的开口,以与所述隔夹层相连,另外两端与所述底板相连;
上盖板;
具有三个端口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三个端口互成预设的角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隔夹层厚度相等的开口,以与所述隔夹层相连,另外两端与所述上盖板相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夹层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隔夹层展布方式、隔夹层在油藏中的位置、隔夹层长度、隔夹层宽度、隔夹层渗透率、隔夹层厚度、隔夹层的热扩散系数。
CN201611226491.7A 2016-12-27 2016-12-27 物理模拟非均质油藏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68016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26491.7A CN106801603B (zh) 2016-12-27 2016-12-27 物理模拟非均质油藏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26491.7A CN106801603B (zh) 2016-12-27 2016-12-27 物理模拟非均质油藏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01603A CN106801603A (zh) 2017-06-06
CN106801603B true CN106801603B (zh) 2020-05-08

Family

ID=58985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26491.7A Active CN106801603B (zh) 2016-12-27 2016-12-27 物理模拟非均质油藏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0160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881097A1 (en) * 2012-08-16 2014-02-20 Bp Corporation North America Inc. Use of underground access to improve steam distribution in sagd operations
CN103452548B (zh) * 2013-08-09 2016-01-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改造储层岩石特征评价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3452549B (zh) * 2013-08-09 2016-06-0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剥蚀泥质夹层岩石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5277405B (zh) * 2015-10-13 2018-11-1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用于模拟原岩孔隙特征的水泥试样的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01603A (zh) 2017-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Xiong et al. Nonlinear flow behavior through rough-walled rock fractures: the effect of contact area
Moinfar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efficient embedded discrete fracture model for 3D compositional reservoir simulation in fractured reservoirs
Jiang et al. Coupled fluid flow and geomechanics modeling of stress-sensitive production behavior in fractured shale gas reservoirs
Raymond et al.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rmal response tests with a groundwater flow and heat transfer model
Wei et al. Geometrical, fractal and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fractured reservoirs: A mini-review
Zhao et al. Effects of fracture surface roughness on macroscopic fluid flow and solute transport in fracture networks
Wu et al. Integrate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racture network in fractured shale gas reservoirs—stochastic fracture modeling, simulation and assisted history matching
Prodanović et al. 3D image-based characterization of fluid displacement in a Berea core
Jafari et al. Estimation of equivalent fracture network permeability using fractal and statistical network properties
Wang et al. Estimation of the REV size and equival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fractured rock masses with an emphasis on comparing the radial and unidirectional flow configurations
Luo et a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vertical permeability heterogeneity in stratified formation and of injection/production well perforation placement on CO2 geological storage with enhanced CH4 recovery
Jiang et al. Development of a multi-continuum multi-component model for enhanced gas recovery and CO2 storage in fractured shale gas reservoirs
Bidgoli et al. Numerical evaluation of strength and deformability of fractured rocks
Ye et al. Two-phase flow properties of a horizontal fracture: The effect of aperture distribution
Sepehrnoori et al. Embedded discrete fracture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 in reservoir simulation
Aliyu et al. 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 modelling with multiple pore media: Thermo-hydraulic coupled processes
Li et al. A numerical procedure for unsaturated seepage analysis in rock mass containing fracture networks and drainage holes
Gong et al. Characteristic fracture spac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recovery for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
Wang et al. Robust implementations of the 3D-EDFM algorithm for reservoir simulation with complicated hydraulic fractures
CN109033504A (zh) 一种油水井套管损坏预测方法
Liu et al. Well type and pattern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fine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Liang et al. Flow in multi-scale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s with stress sensitivity
Jiang et al. Modified 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or gas flow in fractured reservoirs: a pseudo-pressure approach
Salimi et al. Upscaling in vertically fractured oil reservoirs using homogenization
Wang et al. Examining fluid flow and solute transport through intersected rock fractures with stress-induced void heterogene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