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1000A - 一种数码产品及其休眠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码产品及其休眠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1000A
CN106791000A CN201611061046.XA CN201611061046A CN106791000A CN 106791000 A CN106791000 A CN 106791000A CN 201611061046 A CN201611061046 A CN 201611061046A CN 106791000 A CN106791000 A CN 1067910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gital product
dormancy
sleep
management method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6104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贲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eixun 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eixun 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eixun 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eixun 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6104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910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791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10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67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controlling user interface components
    • H04W52/027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controlling user interface components by controlling a display operation or backlight un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码产品及其休眠管理方法。本发明涉及数码电子产品的领域,尤其是其休眠管理的技术。一种数码产品的休眠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设定所述数码产品的休眠条件;S200:休眠模块扑捉休眠信息,判断所述休眠条件;S300:所述数码产品根据休眠指令,进入休眠模式。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智能休眠判断,更加符合使用者的行为习惯。

Description

一种数码产品及其休眠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码电子产品的领域,尤其是其休眠管理的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式设备等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丰富,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内置的系统程序也逐渐丰富,屏幕是数码产品耗电比较大的元器件,因此让屏幕尽可能少的保持亮屏幕的状态是一种比较好的省电方式。于是,目前大部分数码,都设置有自动休眠的方案,当在一段时间内用户对手机没有任何操作时,手机将自动休眠,从而实现省电效果。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不同,选择在无操作时手机自动进入休眠的时间。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510790941.4,该发明提供一种触摸屏手机的实时防盗方法,手机上设有一个可拨动的防盗控制键,当防盗控制键未开启时,手机不用的时候启动的是普通锁屏模式,此时手机在休眠状态下,触摸屏幕不会报警;而当防盗控制键开启时,手机不用的时候启动的是防盗锁屏模式,此时在手机在休眠状态下,触摸屏幕,手机会立即发出报警提示音;该防盗系统包括触摸屏,支持休眠状态下可通过触摸屏幕的方式唤醒;触摸屏管理系统,触摸屏管理系统内置suspend控制函数和中断管理函数;GPIO口,包括一个可拨动的防盗控制键;应用层以及音频管理系统。本发明可以在手机被盗的第一时间感应到并报警,使手机主人及时发现,小偷难以得逞,以减少手机所有者的损失。
通过时间延时的方式存在一个弊端,有很多应用用户不需要有太多的操作(比如看视频、看电子书等),但需要屏幕一直打开,使用这些应用时,由于用户很少进行操作,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手机自动休眠的情况,影响用户的使用;用户往往会采取,延长手机自动休眠的时间,但是这样又会影响手机的省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案,通过当用户手握数码产品并且检测到用户凝视着屏幕时,数码产品将不自动灭屏,用户只能通过手动按电源键来进入休眠。这里我们通过温度传感器来检测用户是否手握手机,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在某个范围内(比如37°左右的某个范围),而且手机周边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有压力值,再通过前置摄像头检测用户凝视手机屏幕,此时数码产品将不进行自动休眠。
为了实现本发明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数码产品的休眠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设定所述数码产品的休眠条件;
S200:休眠模块扑捉休眠信息,判断所述休眠条件;
S300:所述数码产品根据休眠指令,进入休眠模式。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数码产品的休眠管理方法,所述S100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S110:设定瞳孔识别的所述休眠条件;
S120:设定体感温度的所述休眠条件;
S130:设定外力夹持的所述休眠条件。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数码产品的休眠管理方法,所述S200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S210:人眼识别模块判断人眼瞳孔是否被识别;
S220:红外温度仪感应是否在人体触控的状态下;
S230:压力感应器感应是否有外力夹持。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数码产品的休眠管理方法,所述S210步骤包括如下任一步骤:
S211:前置摄像头获取所述数码产品使用者的图像;
S212:图像处理模块对所述图像进行几何处理(移动、放大、选择、扭曲校正)、图像增强(重点部分增强、非重点部分忽视或者不处理)、形态滤波(实现图像的膨胀、腐蚀、细化和分割)、图像编码等处理;
S213:人脸识别模块识别所述图像中的人脸部轮廓;
S214:瞳孔识别模块从所述人脸部轮廓中识别且跟踪人眼瞳孔。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数码产品的休眠管理方法,所述S300步骤包括如下任一步骤:
S310:当瞳孔识别模块判断人眼瞳孔识别不到,所述数码产品进入休眠模式;
S320:当红外温度仪感应不到人体触控,所述数码产品进入休眠模式;
S330:当压力感应器感应不到有外力夹持,所述数码产品进入休眠模式。
进一步,所述的数码产品的休眠管理方法,在初次符合所述休眠条件后,需等待一段时间,仍然符合所述休眠条件,所述数码产品进入休眠模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智能进入休眠模式的数码产品:
一种数码产品,至少包括中央处理芯片、显示屏和休眠模块;
所述显示屏,用于在正常模式下显示操作界面或者播放影、音、图文件;
所述中央处理芯片,用于设定所述休眠模块的启动的休眠条件,在收到休眠指令后,控制所述数码产品进入休眠模式;
所述休眠模块,用于扑捉休眠信息,根据所述休眠条件的成立启动所述休眠指令。
进一步,所述的数码产品,所述休眠模块包括压力感应器、红外温度仪和/或人眼识别模块。
进一步,所述的数码产品,所述人眼识别模块包括前置摄像头、图像处理模块、人脸识别模块、瞳孔识别模块;
所述前置摄像头,用于获取所述数码产品使用者的图像;
所述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图像进行几何处理(移动、放大、选择、扭曲校正)、图像增强(重点部分增强、非重点部分忽视或者不处理)、形态滤波(实现图像的膨胀、腐蚀、细化和分割)、图像编码等处理;
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图像中的人脸部轮廓;
所述瞳孔识别模块,用于从所述人脸部轮廓中识别且跟踪人眼瞳孔。
进一步,所述的数码产品,还包括红外温度仪,
所述红外温度仪,用于感应所述数码产品是否在人控的状态下。
进一步,所述的数码产品,还包括压力感应器,
所述压力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数码产品是否被外力夹持。
进一步,所述的数码产品,还包括时间模块,
所述时间模块,用于在初次符合所述休眠条件后,计时一段时间后,再交由所述休眠模块进行所述休眠条件的判断。
上诉的各种智能休眠判断可以进行组合排列、相互叠加,可以适应使用者的行为习惯而随时调整。
数码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PAD、PDA或者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也包括个人笔记本电脑终端。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本发明克服了数码产品原先的只靠屏幕感应进入休眠模式与否,有时虽然没有触屏发生,但使用者还是在使用数码产品,数码产品自动进入休眠模式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赋予数码产品感应人体温度与否,进入休眠模式智能功能;
3.本发明赋予数码产品感应外在的夹持力与否,进入休眠模式智能功能;
4.本发明赋予数码产品感应使用者的瞳孔跟踪与否,进入休眠模式智能功能。
5.本发明的数码产品的上诉智能休眠判断可以进行组合排列,可以更加符合使用者的行为习惯;
6、本发明的数码产品智能性更强,使用更人性化,使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模块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模块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模块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主要模块数据流向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中:
100-数码产品、110-中央处理芯片、120-休眠模块、130-压力感应器、140-红外温度仪、150-时间模块、160-前置摄像头、170-图像处理模块、180-人脸识别模块、190-瞳孔识别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以下说明和附图对于本发明是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本发明。以下说明描述了众多具体细节以方便对本发明理解。然而,在某些实例中,熟知的或常规的细节并未说明,以满足说明书简洁的要求。
数码产品为客户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PAD、PDA或者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也包括个人电脑终端。
在本申请一个典型的配置中,客户端/终端、网络设备和可信方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本发明中的客户端、移动终端或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含单核处理器或多核处理器。处理器也可称为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CPU)等等。更具体地,处理器可为复杂的指令集计算(CISC)微处理器、精简指令集计算(RISC)微处理器、超长指令字(VLIW)微处理器、实现其他指令集的处理器,或实现指令集组合的处理器。处理器还可为一个或多个专用处理器,诸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网络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网络处理器、通信处理器、密码处理器、协处理器、嵌入式处理器、或能够处理指令的任何其他类型的逻辑部件。处理器用于执行本发明所讨论的操作和步骤的指令。
本发明中的客户端、移动终端或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易失性存储设备,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静态RAM(SRAM)或其他类型的存储设备。存储器可存储包括由处理器或任何其他设备执行的指令序列的信息。例如,多种操作系统、设备驱动程序、固件(例如,输入输出基本系统或BIOS)和/或应用程序的可执行代码和/或数据可被加载在存储器中并且由处理器执行。
本发明中的客户端、移动终端或网络设备的操作系统可为任何类型的操作系统,例如微软公司的Windows、Windows Phone,苹果公司IOS,谷歌公司的Android,以及Linux、Unix操作系统或其他实时或嵌入式操作系统诸如VxWorks等。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以下说明和附图对于本发明是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本发明。以下说明描述了众多具体细节以方便对本发明理解。然而,在某些实例中,熟知的或常规的细节并未说明,以满足说明书简洁的要求。本发明的具体判断系统及方法参见下述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如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所示:
一种数码产品的休眠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设定所述数码产品的休眠条件;
S200:休眠模块扑捉休眠信息,判断所述休眠条件;
S300:所述数码产品根据休眠指令,进入休眠模式。
优选地,所述的数码产品的休眠管理方法,在初次符合所述休眠条件后,需等待一段时间,仍然符合所述休眠条件,所述数码产品进入休眠模式。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进入休眠模式的数码产品,如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模块示意图所示:
一种数码产品100,至少包括中央处理芯片110、显示屏和休眠模块120;
所述显示屏,用于在正常模式下显示操作界面或者播放影、音、图文件;
所述中央处理芯片110,用于设定所述休眠模块的启动的休眠条件,在收到休眠指令后,控制所述数码产品进入休眠模式;
所述休眠模块120,用于扑捉休眠信息,根据所述休眠条件的成立启动所述休眠指令。
优选地,所述的数码产品,还包括时间模块150,
所述时间模块150,用于在初次符合所述休眠条件后,计时一段时间后,再交由所述休眠模块120进行所述休眠条件的判断。
数码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PAD、PDA或者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也包括个人笔记本电脑终端。
第二实施例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一种数码产品的休眠管理方法,所述S100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S110:设定瞳孔识别的所述休眠条件;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数码产品的休眠管理方法,所述S200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S210:人眼识别模块判断人眼瞳孔是否被识别;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数码产品的休眠管理方法,所述S210步骤包括如下任一步骤:
S211:前置摄像头获取所述数码产品使用者的图像;
S212:图像处理模块对所述图像进行几何处理(移动、放大、选择、扭曲校正)、图像增强(重点部分增强、非重点部分忽视或者不处理)、形态滤波(实现图像的膨胀、腐蚀、细化和分割)、图像编码等处理;
S213:人脸识别模块识别所述图像中的人脸部轮廓;
S214:瞳孔识别模块从所述人脸部轮廓中识别且跟踪人眼瞳孔。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数码产品的休眠管理方法,所述S300步骤包括如下任一步骤:
S310:当瞳孔识别模块判断人眼瞳孔识别不到,所述数码产品进入休眠模式;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码产品,如图3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模块示意图所示:
优选地,所述的数码产品,所述休眠模块包括压力感应器130、红外温度仪140和/或人眼识别模块。
优选地,所述的数码产品,所述人眼识别模块包括前置摄像头160、图像处理模块170、人脸识别模块180、瞳孔识别模块190;
所述前置摄像头160,用于获取所述数码产品使用者的图像;
所述图像处理模块170,用于对所述图像进行几何处理(移动、放大、选择、扭曲校正)、图像增强(重点部分增强、非重点部分忽视或者不处理)、形态滤波(实现图像的膨胀、腐蚀、细化和分割)、图像编码等处理;
所述人脸识别模块180,用于识别所述图像中的人脸部轮廓;
所述瞳孔识别模块190,用于从所述人脸部轮廓中识别且跟踪人眼瞳孔。
此方案特别适用于现在流行的,在书桌上用支架支撑数码产品,观看视频;或者在移动过程中,在自拍杆上使用数码产品,进行视频通话等场景。
第三实施例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一种数码产品的休眠管理方法,所述S100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S120:设定体感温度的所述休眠条件;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数码产品的休眠管理方法,所述S200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S220:红外温度仪感应是否在人体触控的状态下;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数码产品的休眠管理方法,所述S300步骤包括如下任一步骤:
S320:当红外温度仪感应不到人体触控,所述数码产品进入休眠模式;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码产品,如图4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模块示意图所示:
优选地,所述的数码产品,所述休眠模块包括压力感应器130、红外温度仪140和/或人眼识别模块。
优选地,所述的数码产品,还包括至少一个红外温度仪140,
所述红外温度仪140,用于感应所述数码产品是否在人控的状态下。温度感应设置在37℃,或者在37℃的正负3℃范围内。
第四实施例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一种数码产品的休眠管理方法,所述S100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S130:设定外力夹持的所述休眠条件。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数码产品的休眠管理方法,所述S200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S230:压力感应器感应是否有外力夹持。
优选地,所述的一种数码产品的休眠管理方法,所述S300步骤包括如下任一步骤:
S330:当压力感应器感应不到有外力夹持,所述数码产品进入休眠模式。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码产品,如图5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模块示意图所示:
优选地,所述的数码产品,所述休眠模块包括压力感应器130、红外温度仪140和/或人眼识别模块。
优选地,所述的数码产品,还包括至少一个压力感应器130,
所述压力感应器130,用于感应所述数码产品是否被外力夹持。
压力感应器设置在所述数码产品的外壳上,尤其是长方体的狭长两侧上,方便使用者手持时,被感应到。
第五实施例
本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置一种智能休眠的方案,当手机检测到用户手持手机并且眼睛是注视屏幕时,手机保持唤醒状态,用户可以通过按电源键手动休眠;当未检测到用户手持手机或者就算用户是手持着手机但长时间未检测到用户眼睛注视着屏幕时,手机保持默认的休眠方式。
通过时间延时的方式存在一个弊端,有很多应用用户不需要有太多的操作(比如看视频、看电子书等),但需要屏幕一直打开,使用这些应用时,由于用户很少进行操作,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手机自动休眠的情况,影响用户的使用;用户往往会采取,延长手机自动休眠的时间,但是这样又会影响手机的省电。
本设计一种技术方案,通过当用户手握手机并且检测到用户凝视着屏幕时,手机将不自动灭屏,用户只能通过手动按电源键来进入休眠。这里我们通过温度传感器来检测用户是否手握手机,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在某个范围内(比如37°左右的某个范围),而且手机周边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有压力值,再通过前置摄像头检测用户凝视手机屏幕,此时手机将不进行自动休眠。
本实施例的除了手机常用元器件外需要安置温度传感器,在手机表面需要安置多个温度检测点,以及在手机两周边要安置压力传感器,其大致硬件图设计如图6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主要模块数据流向示意图所示,当手机唤醒时,CPU控制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当检测到的温度在人体体温范围内时,手机将不自动进入休眠状态,用户只能通过按电源键进入休眠状态。其工作流程如图7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工作流程示意图所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10)

1.一种数码产品的休眠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0:设定所述数码产品的休眠条件;
S200:休眠模块扑捉休眠信息,判断所述休眠条件;
S300:所述数码产品根据休眠指令,进入休眠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码产品的休眠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0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S110:设定瞳孔识别的所述休眠条件;
S120:设定体感温度的所述休眠条件;
S130:设定外力夹持的所述休眠条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码产品的休眠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00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S210:人眼识别模块判断人眼瞳孔是否被识别;
S220:红外温度仪感应是否在人体触控的状态下;
S230:压力感应器感应是否有外力夹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数码产品的休眠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10步骤包括如下任一步骤:
S211:前置摄像头获取所述数码产品使用者的图像;
S212:图像处理模块对所述图像进行几何处理、图像增强、形态滤波和图像编码处理;
S213:人脸识别模块识别所述图像中的人脸部轮廓;
S214:瞳孔识别模块从所述人脸部轮廓中识别且跟踪人眼瞳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码产品的休眠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00步骤包括如下任一步骤:
S310:当瞳孔识别模块判断人眼瞳孔识别不到,所述数码产品进入休眠模式;
S320:当红外温度仪感应不到人体触控,所述数码产品进入休眠模式;
S330:当压力感应器感应不到有外力夹持,所述数码产品进入休眠模式。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数码产品的休眠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初次符合所述休眠条件后,需计时一段时间,再次判断符合所述休眠条件,所述数码产品进入休眠模式。
7.一种数码产品,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中央处理芯片和休眠模块;所述中央处理芯片,用于设定所述休眠模块的启动的休眠条件,在收到休眠指令后,控制所述数码产品进入休眠模式;
所述休眠模块,用于扑捉休眠信息,根据所述休眠条件的成立启动所述休眠指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码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休眠模块包括压力感应器、红外温度仪和/或人眼识别模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码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人眼识别模块包括前置摄像头、图像处理模块、人脸识别模块、瞳孔识别模块;
所述前置摄像头,用于获取所述数码产品使用者的图像;
所述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图像进行几何处理、图像增强、形态滤波和图像编码处理;
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图像中的人脸部轮廓;
所述瞳孔识别模块,用于从所述人脸部轮廓中识别且跟踪人眼瞳孔;
所述红外温度仪,用于感应所述数码产品是否在人控的状态下;
所述压力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数码产品是否被外力夹持。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所述的数码产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时间模块,
所述时间模块,用于在初次符合所述休眠条件后,计时一段时间后,再交由所述休眠模块进行所述休眠条件的判断。
CN201611061046.XA 2016-11-28 2016-11-28 一种数码产品及其休眠管理方法 Pending CN1067910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61046.XA CN106791000A (zh) 2016-11-28 2016-11-28 一种数码产品及其休眠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61046.XA CN106791000A (zh) 2016-11-28 2016-11-28 一种数码产品及其休眠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1000A true CN106791000A (zh) 2017-05-31

Family

ID=58913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61046.XA Pending CN106791000A (zh) 2016-11-28 2016-11-28 一种数码产品及其休眠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9100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1623A (zh) * 2017-11-30 2018-03-30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9894A (zh) * 2009-08-31 2010-02-03 华南理工大学 在线检测列车驾驶员行为和疲劳状态的方法及其检测系统
CN101656060A (zh) * 2008-08-18 2010-02-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屏幕显示节能系统及方法
CN101931697A (zh) * 2010-08-05 2010-12-2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移动终端待机方法、微处理器及手机
US20110151934A1 (en) * 2009-12-23 2011-06-23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Automatic Keypad Unloc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Terminal
CN102779499A (zh) * 2011-05-12 2012-11-14 同济大学 显示器节能方法
CN103856614A (zh) * 2012-12-04 2014-06-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及装置
CN104076898A (zh) * 2013-03-27 2014-10-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移动终端屏幕亮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5549721A (zh) * 2015-12-18 2016-05-04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休眠方法及装置
CN105759941A (zh) * 2016-02-25 2016-07-13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休眠控制系统、方法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6060A (zh) * 2008-08-18 2010-02-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屏幕显示节能系统及方法
CN101639894A (zh) * 2009-08-31 2010-02-03 华南理工大学 在线检测列车驾驶员行为和疲劳状态的方法及其检测系统
US20110151934A1 (en) * 2009-12-23 2011-06-23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Automatic Keypad Unloc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Terminal
CN101931697A (zh) * 2010-08-05 2010-12-2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移动终端待机方法、微处理器及手机
CN102779499A (zh) * 2011-05-12 2012-11-14 同济大学 显示器节能方法
CN103856614A (zh) * 2012-12-04 2014-06-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及装置
CN104076898A (zh) * 2013-03-27 2014-10-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移动终端屏幕亮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5549721A (zh) * 2015-12-18 2016-05-04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休眠方法及装置
CN105759941A (zh) * 2016-02-25 2016-07-13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休眠控制系统、方法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1623A (zh) * 2017-11-30 2018-03-30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92419B (zh) 基于指纹传感器的显示屏唤醒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US972058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f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within a digital bezel
CN106155504B (zh) 模组唤醒方法及装置
TWI573074B (zh) 用以提供自鎖定螢幕對功能取用的方法與裝置以及相關電腦程式產品
EP3185160B1 (en) Screen unloc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KR101716834B1 (ko) 이중 저전력 프로세서 구성의 디바이스 잠금을 위한 비활성 타임아웃의 연장
CN104142728B (zh) 电子装置
TWI698800B (zh) 資訊圖像顯示方法及裝置
US2013027144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digital bezel
CN104899029A (zh) 一种屏幕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636065A (zh) 终端唤醒方法和装置
US20180157817A1 (en) Unloc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20130069896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CN109753947B (zh) 指纹解锁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0253495A1 (zh) 一种屏幕锁定的控制方法、装置、手持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WO2018227472A1 (zh) 一种屏幕唤醒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6569717A (zh) 移动终端及应用启动方法
TW201741927A (zh) 解鎖系統及方法
CA2884202A1 (en) Activation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capacitive keyboard
CN107783790A (zh) 终端唤醒方法及装置
CN108133180A (zh) 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及终端
JP2016115028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4571509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唤醒方法
CN105739986A (zh) 一种终端的唤醒方法及终端
CN106791000A (zh) 一种数码产品及其休眠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