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0961A - 消息的阅读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消息的阅读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0961A
CN106790961A CN201510812598.9A CN201510812598A CN106790961A CN 106790961 A CN106790961 A CN 106790961A CN 201510812598 A CN201510812598 A CN 201510812598A CN 106790961 A CN106790961 A CN 1067909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id
message
input
terminal
authent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125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务志
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1259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909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6790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09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 H04M1/7243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for text messaging, e.g. short messaging services [SMS] or e-m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34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additional secure or trusted devices, e.g. TPM, smartcard, USB or software tok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息的阅读方法及装置,包括:将接收的至少一条消息以消息标识的缩略形式显示在终端界面上,其中,终端中的消息设置有与专用eID对应的阅读门槛;当接收到针对所述消息标识发起的阅读操作时,判断是否有eID输入;若是,则对输入的eID进行身份验证;若所述输入的eID通过身份验证,且与所述专用eID匹配,则确定所述输入的eID通过所述阅读门槛,在所述界面上播放所述接收的至少一条消息的具体内容,以供用户阅读。采用本发明中的方法,终端接收到的消息得到了保护,避免接收到的消息内容轻易地被其他用户甚至恶意用户获取,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消息的阅读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消息的阅读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用户可以利用终端、移动终端或者在终端运行的即时通讯类应用程序(Application,简称APP)接收消息,例如,用户通过手机或其他电信终端直接接收文字或图片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客户端接收到其他网络用户发送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的消息。
现有技术中,用户接收到来自终端或者即时通讯类APP的消息后,只需点击打开相应的终端或者即时通讯类APP,就可以阅读消息的所有内容。其中,用户阅读的消息中常常包括一些个人隐私信息或者商业机密,例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家庭住址等。若出现手机丢失的情况,捡到方可以直接打开手机,获取手机上所有短信消息内容,或者,若电子邮件账号被窃取,窃取者只需点击登录该邮件账号,就能获取所有邮件内容,容易造成个人隐私或者商业机密的泄露,这样会对用户的生活或者工作产生一些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消息阅读方法及装置。
基于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息的阅读方法,包括:
将接收的至少一条消息以消息标识的缩略形式显示在终端界面上,其中,终端中的消息设置有与专用eID对应的阅读门槛;
当接收到针对所述消息标识发起的阅读操作时,判断是否有eID输入;
若是,则对输入的eID进行身份验证;
若所述输入的eID通过身份验证,且与所述专用eID匹配,则确定所述输入的eID通过所述阅读门槛,在所述界面上播放所述接收的至少一条消息的具体内容,以供用户阅读。
可选地,所述对输入的eID进行身份验证,包括:
读取所述输入的eID的信息;
将所述eID的信息发送至存储有所有合法eID信息的验证服务器,由所述验证服务器对所述输入的eID进行身份验证。
可选地,还包括:
若所述输入的eID未通过身份验证,或者,所述输入的eID与所述专用eID不匹配,则确定所述输入的eID未通过所述阅读门槛,拒绝播放接收的任何消息。
可选地,若所述输入的eID未通过身份验证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输入的eID标识为非法eID,并存储至非法eID列表中。
可选地,所述eID通过卡片携带,且所述eID通过所述卡片与所述终端通过贴卡方式实现输入。
可选地,所述eID通过所述卡片与所述终端通过贴卡方式实现输入,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NFC技术读取所述卡片中携带的所述eID。
可选地,所述专用eID包括至少一个eID。
可选地,所述终端接收的所述至少一条消息包括至少一个应用的消息。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应用包括下列至少之一:
短信;
电子邮件;
系统消息;
即时通信应用的即时通信消息。
基于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息的阅读装置,包括:
设置模块,适于为终端中的消息设置有与专用eID对应的阅读门槛;
显示模块,适于将接收的至少一条消息以消息标识的缩略形式显示在终端界面上;
判断模块,适于当接收到针对所述消息标识发起的阅读操作时,判断是否有eID输入;
验证模块,适于若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是,则对输入的eID进行身份验证;
确定模块,适于若所述输入的eID通过身份验证,且与所述专用eID匹配,则确定所述输入的eID通过所述阅读门槛;
所述显示模块,还适于在所述界面上播放所述接收的至少一条消息的具体内容,以供用户阅读。
可选地,所述验证模块还适于:
读取所述输入的eID的信息;
将所述eID的信息发送至存储有所有合法eID信息的验证服务器,由所述验证服务器对所述输入的eID进行身份验证。
可选地,还包括:
所述确定模块还适于若所述输入的eID未通过身份验证,或者,所述输入的eID与所述专用eID不匹配,则确定所述输入的eID未通过所述阅读门槛,拒绝播放接收的任何消息。
可选地,还包括:
存储模块,适于若所述输入的eID未通过身份验证之后,将所述输入的eID标识为非法eID,并存储至非法eID列表中。
可选地,所述eID通过卡片携带,且所述eID通过所述卡片与所述终端通过贴卡方式实现输入。
可选地,还包括:
读取模块,适于通过NFC技术使得所述终端读取所述卡片中携带的所述eID。
可选地,所述专用eID包括至少一个eID。
可选地,所述终端接收的所述至少一条消息包括至少一个应用的消息。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应用包括下列至少之一:
短信;
电子邮件;
系统消息;
即时通信应用的即时通信消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接收到的每一条消息以消息标识的缩略形式显示在终端界面上,消息标识在终端界面上会显示消息本身的一些形式信息,并不显示消息本身的关键信息,例如消息的具体内容,这样起到了保护消息的作用,避免终端接收到的消息轻易地被其他用户甚至恶意用户获取。另外,还在终端中的消息上设置有与专用eID对应的阅读门槛,相当于在接收到的消息上添加一层防护,安全性高。由于eID具备权威性、合法性以及唯一性等特性,使得设置的阅读门槛也具有以上特性,只有输入的eID为合法eID,并且与专用eID匹配,才通过了消息阅读门槛,用户才能读取消息的具体内容。另外,eID还具有单独性,即eID的信息与其载体上的其他信息互不影响,并且eID与终端或者终端上运行的APP也没有直接联系,使得eID的信息不容易被其他用户获取,提高了设置的消息门槛的安全性,进一步保护了消息内容。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消息的阅读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短信消息标识的缩略形式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聊天类客户端消息的消息标识的缩略形式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聊天客户端消息的阅读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消息的阅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消息的阅读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息的阅读方法。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消息的阅读方法的处理流程图。参见图1,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S102至步骤S108。
首先,本发明实施例执行步骤S102,将接收的至少一条消息以消息标识的缩略形式显示在终端界面上,其中,终端中的消息设置有与专用eID对应的阅读门槛。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接收到的消息至少包括一条消息,并且每一条消息包括至少一个应用,例如,短信、电子邮件、系统消息以及即时通信应用的即时通信消息(QQ消息、微信消息等)等等。现有技术中,终端上接收到应用消息后,直接将消息所有相关内容显示在终端界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到的每一条消息以消息标识的缩略形式显示在终端界面上,消息标识在终端界面上会显示消息本身的一些形式信息,例如,发送方、接收时间以及消息格式等,并不显示消息本身的关键信息,例如消息的具体内容,这样起到了保护消息的作用,避免终端接收到的消息轻易地被其他用户甚至恶意用户获取,提高了安全性。
以移动设备终端接收到短信消息为例,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短信消息标识的缩略形式示意图。参见图2,短信消息标识只显示出消息的发送方名称(小明)、接收日期及具体时间(2015.11.1311:22am)以及消息格式(文本消息),其中并没有显示短信消息所包含具体内容。再例如,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聊天类客户端消息的消息标识的缩略形式示意图,图3中仅显示出发送方名称(小明)、发送方的头像、接收时间(2015.11.1311:22am)以及消息格式(图片),并没有显示每条消息的具体内容。
另外,还在终端中的消息设置有与专用eID对应的阅读门槛,即阅读接收到的消息时,需要通过阅读门槛才能获取消息包含的内容,该阅读门槛是与专用eID对应的。其中,专用eID可以设置一个eID或者多个eID,在此并不作出限定。
需要说明地是,电子身份证(Electronic Identity,简称eID)是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签发给公民的网络电子身份标识,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会以用户个人身份信息和随机数计算出一个唯一代表用户身份的编码,即用户的网络身份标识编码(eIDcode)。因此,eID具备权威性、安全性以及唯一性等特性。
本发明实施例在消息上设置专用eID对应的阅读门槛,相当于在接收到的消息上添加一层防护,安全性高。只有通过了阅读门槛,才能获取消息中内容,若不设置阅读门槛,出现手机丢失或者即时通讯APP账号被盗的情况时,消息内容很容易泄露或者被窃取。另外,设置的阅读门槛是与专用eID对应的,由于eID具备权威性、合法性以及唯一性等特性,使得设置的阅读门槛也具有以上特性,只有输入的eID为合法eID,并且与专用eID匹配,才通过了消息阅读门槛,用户才能读取消息的具体内容。另外,eID还具有单独性,即eID的信息与其载体上的其他信息互不影响,并且eID与终端或者终端上运行的APP也没有直接联系,使得eID的信息不容易被其他用户获取,提高了设置的消息门槛的安全性,进一步保护了消息内容。
终端接收到步骤S102中的消息后,执行步骤S104,当接收到针对消息标识发起的阅读操作时,判断是否有eID输入。具体地,在终端界面上点击接收到的消息标识,终端会判断是否有eID输入。若有eID输入,执行步骤S106,对输入的eID进行身份验证。若没有eID输入,终端界面拒绝播放接收到的消息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对输入的eID进行身份验证,至少包括以下步骤1和步骤2。
步骤1、读取输入的eID的信息。
需要说明地是,eID是通过卡片携带,例如,金融IC卡、社保卡、市民卡等,该卡片嵌入了包括eID信息的智能安全芯片。具体地,eID通过卡片与终端通过贴卡的方式实现输入。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通过近场通信(Near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技术读取卡片中携带的eID,即在短距离内识别eID的卡片并读取卡片上携带eID的信息。
步骤2、将eID的信息发送至存储有所有合法eID信息的验证服务器,由验证服务器对输入的eID进行身份验证。由于所有合法eID信息均存储在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中,终端需要连接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的验证服务器,向验证服务器发送读取的eID的信息,请求验证核实终端读取的eID真实性。验证服务器在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中查找终端发送的eID,若存在该eID,说明终端读取的eID通过身份验证,验证服务器会向终端发送一个与该eID相对应的网络身份应用标识编码(appeIDcode),证明输入的eID通过身份认证。
最后执行步骤S108,若输入的eID通过身份验证,且与专用eID匹配,则确定输入的eID通过阅读门槛,在界面上播放接收的至少一条消息的具体内容,以供用户阅读。若终端获得验证服务器发送的appeIDcode,说明输入的eID通过身份验证,再将输入的eID与设置的专用eID进行匹配,若专用eID中包括输入的eID,确定输入的eID通过阅读门槛,终端界面自动播放接收到的消息内容。
综上可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接收到的每一条消息以消息标识的缩略形式显示在终端界面上,消息标识在终端界面上会显示消息本身的一些形式信息,并不显示消息本身的关键信息,例如消息的具体内容,这样起到了保护消息的作用,避免终端接收到的消息轻易地被其他用户甚至恶意用户获取。另外,还在终端中的消息上设置有与专用eID对应的阅读门槛,相当于在接收到的消息上添加一层防护,安全性高。由于eID具备权威性、合法性以及唯一性等特性,使得设置的阅读门槛也具有以上特性,只有输入的eID为合法eID,并且与专用eID匹配,才通过了消息阅读门槛,用户才能读取消息的具体内容。另外,eID还具有单独性,即eID的信息与其载体上的其他信息互不影响,并且eID与终端或者终端上运行的APP也没有直接联系,使得eID的信息不容易被其他用户获取,提高了设置的消息门槛的安全性,进一步保护了消息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若输入的eID未通过身份验证,或者,输入的eID与专用eID不匹配,则确定输入的eID未通过阅读门槛,拒绝播放接收的任何消息。例如,终端向验证服务器发送读取的eID的信息,请求验证核实终端读取的eID真实性,验证服务器在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中没有查找终端发送的eID,说明输入的eID未通过身份验证,确定输入的eID未通过阅读门槛,终端拒绝播放界面上的任何消息。再例如,输入的eID通过身份验证,再将输入的eID与设置的专用eID进行匹配,若专用eID中不包括输入的eID,确定输入的eID未通过阅读门槛,终端拒绝播放界面上的任何消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若输入的eID未通过身份验证之后,还包括:将输入的eID标识为非法eID,并存储至非法eID列表中。具体地,在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验证服务器和终端分别设置一个非法eID列表。验证服务器在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中没有查找终端发送的eID,将输入的eID视为非法eID,并将非法eID存储在终端和验证服务器的非法eID列表中,便于验证服务器和终端快速有效地确认eID的真实性。若其他终端向验证服务器发送该非法eID的验证请求,验证服务器可以在非法列表中快速地查找到该非法eID,将请求结果返回终端;若同一终端再次读取到该非法eID,不需要将该非法eID发送至验证服务器进行验证,终端设置的非法eID列表会快速地确认出输入的eID为非法eID,并对终端作出提示。
下面以聊天客户端消息的阅读方法作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消息的阅读方法的处理流程以及有益效果。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聊天客户端消息的阅读方法的处理流程图,参见图4,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S402至步骤S414。
本发明实施例中,小明采用手机登录的方式登录到聊天客户端。小明的聊天客户端中收到一条消息,首先执行步骤S402,将接收的消息以消息标识的缩略形式显示在聊天客户端界面上,其中,聊天客户端中的消息设置有与专用的eID对应的阅读门槛。其中,设置的专用的eID包括小明的eID、小明的爱人的eID。
聊天客户端接收到消息后,执行步骤S404,当接收到针对消息标识发起的阅读操作时,判断是否有eID输入。具体地,在聊天客户端界面上点击接收到的消息标识,聊天客户端会判断是否有eID输入。若有eID输入,执行步骤S406,输入的eID是否能通过身份验证。若没有eID输入,则聊天客户端拒绝播放界面上的任何消息。
具体地,将携带有eID的金融IC卡与手机通过贴卡的方式读取eID。聊天客户端首先连接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的验证服务器,将获取的小明的eID发送至验证服务器。验证服务器在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中查找到聊天客户端发送的小明的eID,说明小明的eID通过身份验证,然后执行步骤S408,判断小明的eID是否与专用的eID匹配。若小明的专用的eID包括在设置的专用的eID里面,确定小明的eID通过阅读门槛,执行步骤S410,在聊天客户端界面上播放接收到的消息的具体内容。
其中,若出现小明的手机被盗,盗取者利用小明的手机登录到他的聊天客户端,并且将携带有盗取者的金融IC卡与小明的手机贴卡,此时,聊天客户端读取了盗取者的eID,并将盗取者的eID发送至验证服务器。验证服务器在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中并没有查找到盗取者的eID,说明盗取者的eID为非法eID,确定盗取者的eID没有通过身份验证,执行步骤S412,聊天客户端拒绝播放界面上的任何消息,并且将盗取者的eID存储至非法eID列表中。
若验证服务器在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中查找到盗取者的eID,确定盗取者的eID通过身份验证。将盗取者的eID与专用的eID进行匹配,专用的eID中并不包括盗取者的eID,执行步骤S414,聊天客户端拒绝播放界面上的任何消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消息的阅读装置。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消息的阅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该装置至少包括:
设置模块510,与显示模块520耦合,适于为终端中的消息设置有与专用eID对应的阅读门槛;
显示模块520,适于将接收的至少一条消息以消息标识的缩略形式显示在终端界面上;
判断模块530,与显示模块520耦合,适于当接收到针对消息标识发起的阅读操作时,判断是否有eID输入;
验证模块540,与判断模块530耦合,适于若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是,则对输入的eID进行身份验证;
确定模块550,与验证模块540耦合,适于若输入的eID通过身份验证,且与专用eID匹配,则确定输入的eID通过阅读门槛;
显示模块520,还与确定模块550耦合,还适于在界面上播放接收的至少一条消息的具体内容,以供用户阅读。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专用eID包括至少一个eID。
优选地,终端接收的至少一条消息包括至少一个应用的消息。其中,至少一个应用包括下列至少之一:
短信;电子邮件;系统消息;即时通信应用的即时通信消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验证模块540还适于:
读取所输入的eID的信息;将eID的信息发送至存储有所有合法eID信息的验证服务器,由验证服务器对输入的eID进行身份验证。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确定模块550还适于若输入的eID未通过身份验证,或者,输入的eID与专用eID不匹配,则确定输入的eID未通过阅读门槛,拒绝播放接收的任何消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参见图6,消息的阅读装置还可以包括:
存储模块570,与验证模块540耦合,适于若输入的eID未通过身份验证之后,将输入的eID标识为非法eID,并存储至非法eID列表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eID通过卡片携带,且eID通过卡片与终端通过贴卡方式实现输入。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参见图6,消息的阅读装置还可以包括:
读取模块560,与显示模块520耦合,适于通过NFC技术使得终端读取卡片中携带的eID。
综上,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消息阅读方法及装置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接收到的每一条消息以消息标识的缩略形式显示在终端界面上,消息标识在终端界面上会显示消息本身的一些形式信息,并不显示消息本身的关键信息,例如消息的具体内容,这样起到了保护消息的作用,避免终端接收到的消息轻易地被其他用户甚至恶意用户获取。另外,还在终端中的消息上设置有与专用eID对应的阅读门槛,相当于在接收到的消息上添加一层防护,安全性高。由于eID具备权威性、合法性以及唯一性等特性,使得设置的阅读门槛也具有以上特性,只有输入的eID为合法eID,并且与专用eID匹配,才通过了消息阅读门槛,用户才能读取消息的具体内容。另外,eID还具有单独性,即eID的信息与其载体上的其他信息互不影响,并且eID与终端或者终端上运行的APP也没有直接联系,使得eID的信息不容易被其他用户获取,提高了设置的消息门槛的安全性,进一步保护了消息内容。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的阅读装置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A1、一种消息的阅读方法,包括:
将接收的至少一条消息以消息标识的缩略形式显示在终端界面上,其中,终端中的消息设置有与专用eID对应的阅读门槛;
当接收到针对所述消息标识发起的阅读操作时,判断是否有eID输入;
若是,则对输入的eID进行身份验证;
若所述输入的eID通过身份验证,且与所述专用eID匹配,则确定所述输入的eID通过所述阅读门槛,在所述界面上播放所述接收的至少一条消息的具体内容,以供用户阅读。
A2、根据A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输入的eID进行身份验证,包括:
读取所述输入的eID的信息;
将所述eID的信息发送至存储有所有合法eID信息的验证服务器,由所述验证服务器对所述输入的eID进行身份验证。
A3、根据A1或A2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若所述输入的eID未通过身份验证,或者,所述输入的eID与所述专用eID不匹配,则确定所述输入的eID未通过所述阅读门槛,拒绝播放接收的任何消息。
A4、根据A3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输入的eID未通过身份验证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输入的eID标识为非法eID,并存储至非法eID列表中。
A5、根据A1至A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eID通过卡片携带,且所述eID通过所述卡片与所述终端通过贴卡方式实现输入。
A6、根据A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eID通过所述卡片与所述终端通过贴卡方式实现输入,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NFC技术读取所述卡片中携带的所述eID。
A7、根据A1至A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专用eID包括至少一个eID。
A8、根据A1至A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接收的所述至少一条消息包括至少一个应用的消息。
A9、根据A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应用包括下列至少之一:
短信;
电子邮件;
系统消息;
即时通信应用的即时通信消息。
B10、一种消息的阅读装置,包括:
设置模块,适于为终端中的消息设置有与专用eID对应的阅读门槛;
显示模块,适于将接收的至少一条消息以消息标识的缩略形式显示在终端界面上;
判断模块,适于当接收到针对所述消息标识发起的阅读操作时,判断是否有eID输入;
验证模块,适于若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是,则对输入的eID进行身份验证;
确定模块,适于若所述输入的eID通过身份验证,且与所述专用eID匹配,则确定所述输入的eID通过所述阅读门槛;
所述显示模块,还适于在所述界面上播放所述接收的至少一条消息的具体内容,以供用户阅读。
B11、根据B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验证模块还适于:
读取所述输入的eID的信息;
将所述eID的信息发送至存储有所有合法eID信息的验证服务器,由所述验证服务器对所述输入的eID进行身份验证。
B12、根据B10或B11所述的装置,其中,还包括:
所述确定模块还适于若所述输入的eID未通过身份验证,或者,所述输入的eID与所述专用eID不匹配,则确定所述输入的eID未通过所述阅读门槛,拒绝播放接收的任何消息。
B13、根据B12所述的装置,其中,还包括:
存储模块,适于若所述输入的eID未通过身份验证之后,将所述输入的eID标识为非法eID,并存储至非法eID列表中。
B14、根据B10至B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eID通过卡片携带,且所述eID通过所述卡片与所述终端通过贴卡方式实现输入。
B15、根据B14所述的装置,其中,还包括:
读取模块,适于通过NFC技术使得所述终端读取所述卡片中携带的所述eID。
B16、根据B10至B1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专用eID包括至少一个eID。
B17、根据B10至B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终端接收的所述至少一条消息包括至少一个应用的消息。
B18、根据B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应用包括下列至少之一:
短信;
电子邮件;
系统消息;
即时通信应用的即时通信消息。

Claims (10)

1.一种消息的阅读方法,包括:
将接收的至少一条消息以消息标识的缩略形式显示在终端界面上,其中,终端中的消息设置有与专用eID对应的阅读门槛;
当接收到针对所述消息标识发起的阅读操作时,判断是否有eID输入;
若是,则对输入的eID进行身份验证;
若所述输入的eID通过身份验证,且与所述专用eID匹配,则确定所述输入的eID通过所述阅读门槛,在所述界面上播放所述接收的至少一条消息的具体内容,以供用户阅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输入的eID进行身份验证,包括:
读取所述输入的eID的信息;
将所述eID的信息发送至存储有所有合法eID信息的验证服务器,由所述验证服务器对所述输入的eID进行身份验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若所述输入的eID未通过身份验证,或者,所述输入的eID与所述专用eID不匹配,则确定所述输入的eID未通过所述阅读门槛,拒绝播放接收的任何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输入的eID未通过身份验证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输入的eID标识为非法eID,并存储至非法eID列表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eID通过卡片携带,且所述eID通过所述卡片与所述终端通过贴卡方式实现输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eID通过所述卡片与所述终端通过贴卡方式实现输入,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NFC技术读取所述卡片中携带的所述eID。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专用eID包括至少一个eID。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接收的所述至少一条消息包括至少一个应用的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应用包括下列至少之一:
短信;
电子邮件;
系统消息;
即时通信应用的即时通信消息。
10.一种消息的阅读装置,包括:
设置模块,适于为终端中的消息设置有与专用eID对应的阅读门槛;
显示模块,适于将接收的至少一条消息以消息标识的缩略形式显示在终端界面上;
判断模块,适于当接收到针对所述消息标识发起的阅读操作时,判断是否有eID输入;
验证模块,适于若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是,则对输入的eID进行身份验证;
确定模块,适于若所述输入的eID通过身份验证,且与所述专用eID匹配,则确定所述输入的eID通过所述阅读门槛;
所述显示模块,还适于在所述界面上播放所述接收的至少一条消息的具体内容,以供用户阅读。
CN201510812598.9A 2015-11-20 2015-11-20 消息的阅读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67909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2598.9A CN106790961A (zh) 2015-11-20 2015-11-20 消息的阅读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2598.9A CN106790961A (zh) 2015-11-20 2015-11-20 消息的阅读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0961A true CN106790961A (zh) 2017-05-31

Family

ID=58885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12598.9A Pending CN106790961A (zh) 2015-11-20 2015-11-20 消息的阅读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9096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5058A (zh) * 2018-09-30 2018-12-21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语音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951604A (zh) * 2019-02-27 2019-06-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用户身份识别模块
CN113986092A (zh) * 2021-09-13 2022-01-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消息显示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5058A (zh) * 2018-09-30 2018-12-21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语音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873661B2 (en) 2018-09-30 2020-12-22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Vo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voic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vo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065058B (zh) * 2018-09-30 2024-03-15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语音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951604A (zh) * 2019-02-27 2019-06-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用户身份识别模块
CN113986092A (zh) * 2021-09-13 2022-01-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消息显示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1258074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ypersecure last mile communication
US10063547B2 (en) Authorization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25598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mail communication
US846751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henticating telephone callers and avoiding unwanted calls
CN105229985B (zh) 标识令牌
CN104822146B (zh) 管理网络中不期望的服务请求
CN103944737A (zh) 用户身份认证方法、第三方认证平台、运营商认证平台
CN102739708A (zh) 一种基于云平台访问第三方应用的系统及方法
CN106304074A (zh) 面向移动用户的身份验证方法和系统
TWI632798B (zh) 伺服器、行動終端機、網路實名認證系統及方法
CN206212040U (zh) 一种用于快递行业的实名认证系统
CN108228211B (zh) 智能卡、智能卡数据安全更新的方法及系统
US9078134B2 (en) Security recommendations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145769A (zh) 一种数字版权管理drm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657702A (zh) 认证方法、认证系统、移动终端的认证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8712435A (zh) 一种登录应用程序的验证系统和方法
CN106790961A (zh) 消息的阅读方法及装置
GB2456742A (en) Determining trust levels for data sources
CN112929339A (zh) 一种保护隐私的消息传送方法
KR20120092857A (ko) 메시지 인증 방법
CN103107881B (zh) 智能卡的访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429225A (zh) 消息接收、发送方法及装置、终端、网络功能实体
CN116389140A (zh)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718368B1 (ko) 생체 인식을 통한 보안 통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5743859A (zh) 一种轻应用认证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