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85468A - 一种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85468A
CN106785468A CN201710019820.9A CN201710019820A CN106785468A CN 106785468 A CN106785468 A CN 106785468A CN 201710019820 A CN201710019820 A CN 201710019820A CN 106785468 A CN106785468 A CN 106785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race
edge
metal layer
meta materials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198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85468B (zh
Inventor
庞永强
沈杨
王甲富
屈绍波
马华
李勇峰
王军
杜洪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filed Critical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Priority to CN20171001982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854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85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854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854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854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0006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 H01Q15/0086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said selective devices having materials with a synthesized negative refractive index, e.g. metamaterials or left-handed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7/00Devices for absorbing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Combinations of such devices with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or systems
    • H01Q17/008Devices for absorbing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Combinations of such devices with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or system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涉及新型人工电磁材料技术领域,超材料包括多个吸波超材料单元和多个频率选择表面单元,多个频率选择表面单元按周期P呈矩阵式排列分布,每个吸波超材料单元设置在对应的频率选择表面单元上;吸波超材料单元包括第一棱台和第二棱台,第一棱台和第二棱台均由多个第一介质层和多个第一金属层在垂直于频率选择表面单元的方向交替叠加构成;频率选择表面单元包括第二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上的第二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的每个边的中部金属区域均被刻蚀掉形成凹槽。本发明中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实现了对反射波和透射波的综合调控,有效地兼容了超材料的高效吸波与透波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人工电磁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
背景技术
新型人工电磁材料,又称电磁超材料,由于具有亚波长的单元结构设计,使其对电磁波具有良好的调控特性,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将超材料结构单元按周期或非周期方式排布,可以有效地对反射波、透射波甚至是辐射场进行设计。这种调控方式,可以减少设计过程中对自然材料电磁属性的过度依赖,更易实现从微波波段到光频段的高效调控特性。
随着电磁超材料的不断发展和细分,调控电磁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应用。一方面,如果不考虑透射波,可以在某一频点或宽频带范围内实现对反射电磁波的强度、极化、反射方向甚至是辐射远场的高效调控。与之相对应的超材料常被称为超材料吸波体,极化旋转超表面,相位梯度超表面和数字超材料。与此同时,通过合理设计具有高效传输特性的超材料,对透射波电磁波的空间滤波特性、极化旋转特性和透射方向等方面的调控,也被称为频率选择表面、透射型极化旋转超表面和透射型相位梯度超表面。
由于具有高效的电磁调控特性,超材料在隐身领域、探测领域、电磁兼容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上述关于超材料调控电磁波的设计主要是单方面地调控反射波或透射波,并未实现对反射波和透射波的综合调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借助两款具有不同性能超材料的级联设计,使所构成的超材料能够同时对反射和透射电磁波进行综合调控,进电而实现高效可设计的电磁调控目标,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吸波超材料在宽吸波频带内实现任一频点处高效透波的吸波-透波一体化应用。
具体的,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包括多个吸波超材料单元和多个频率选择表面单元,多个频率选择表面单元按周期P呈矩阵式排列分布,每个吸波超材料单元设置在对应的频率选择表面单元上;
吸波超材料单元包括第一棱台和第二棱台,第二棱台设置在第一棱台的顶面上,第一棱台和第二棱台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棱台和第二棱台均由多个第一介质层和多个第一金属层在垂直于频率选择表面单元的方向交替叠加构成;
频率选择表面单元包括第二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上的第二金属层,第二金属层的每个边的中部金属区域均被刻蚀掉形成凹槽,任意相邻两个边的凹槽之间具有间隙,第一棱台的底面固定在第二金属层每个边的凹槽围成的金属区域上。
优选的,周期P的尺寸为19-22.5mm。
优选的,第一棱台和第二棱台均为正四棱台,第一棱台的底面边长为15mm,第一棱台的顶面边长为11.3mm,第一棱台的高度为4.4mm,第二棱台的底面边长为9.5mm,第二棱台的顶面边长为7.5mm,第二棱台的高度为4.4mm。
优选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均为正方形,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均由铜制成,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厚度均为0.02mm。
优选的,第二介质层为正方形,第二介质层和第二金属层的边长均与周期P的尺寸相同。
优选的,第一介质层选用FR4板,第一介质层的厚底为0.2mm,介电常数为4.3(1-j0.025)。
优选的,第二介质层的厚底为0.6mm,介电常数为2.65(1-j0.001)。
优选的,第一棱台和第二棱台中包含的第一介质层和第一金属层的层数均为10层。
优选的,凹槽的长度为15.5-17mm。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实现了对反射波和透射波的综合调控,而不是单方面的对反射波或透射波进行调控。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有效地兼容了超材料的高效吸波与透波性能,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2.本发明关于吸波超材料的工作带宽、透射波频点的位置、透射效率都具有可灵活设计的特点,并且能够将吸波与透波性能有机地结合一起,实现高效的电磁调控特性。
3.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制备。在本发明中采用的吸波超材料和频率选择表面成本低,加工工艺简单,有效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中吸波超材料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中吸波超材料随单元周期变化的吸收率曲线;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中频率选择表面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中频率选择表面随凹槽的长度变化的透射率曲线;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的反射、透射和吸收率曲线。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介质层,2-第一金属层,3-第二介质层,4-第二金属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3和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由吸波超材料单元和频率选择表面单元按周期P呈矩阵式排列分布,周期P为22.5mm,每个吸波超材料单元设置在对应的频率选择表面单元上。
吸波超材料单元包括第一棱台和第二棱台,第二棱台设置在第一棱台的顶面上,第一棱台和第二棱台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棱台和第二棱台均由多个第一介质层1和多个第一金属层2在垂直于频率选择表面单元的方向交替叠加构成,第一棱台中第一介质层1和第一金属层2的交替叠加顺序和第二棱台中第一介质层1和第一金属层2的交替叠加顺序相同,第一棱台和第二棱台中包含的第一介质层1和第一金属层2的层数均为10层;其中,第一棱台和第二棱台均为正四棱台,第一棱台的底面边长a1为15mm,第一棱台的顶面边长a2为11.3mm,第一棱台的高度d2为4.4mm,第二棱台的底面边长a3为9.5mm,第二棱台的顶面边长a4为7.5mm,第二棱台的高度d1为4.4mm。
频率选择表面单元包括第二介质层3和第二介质层上3的第二金属层4,第二金属层4的每个边的中部金属区域均被刻蚀掉形成凹槽,任意相邻两个边的凹槽之间具有间隙,第一棱台的底面固定在第二金属层4每个边的凹槽围成的金属区域上,其中,凹槽的长度l为16.65mm,凹槽的宽度s为1.75mm。
其中,第一金属层2和第二金属层4均为正方形,第一金属层2和第二金属层4均由为铜制成,第一金属层2和第二金属层4金属层的厚度均为0.02mm,电导率为5.8×107S/m;第一介质层1选用FR4板,第一介质层1的厚底为0.2mm,介电常数为4.3(1-j0.025);第二介质层3选用F4B3板,第二介质层3的厚底为0.6mm,介电常数为2.65(1-j0.001);第二介质层2也为正方形,第二介质层2和第二金属层4的边长均与周期P的尺寸相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吸波超材料单元随周期变化的吸收率曲线,从图中可得,在一定范围内,其宽带吸性能并不随排布周期发生明显变化,在5.0-6.3GHz和7.9-9.4GHz频段内一直保持90%以上的宽带高效吸波特性;图4为频率选择表面随凹槽的长度变化的透射率曲线,随着被刻蚀凹槽长度l的变化,频率选择表面的透波频点位置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被调控;图6为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的反射、透射和吸收率曲线,从图中可得,该超材料能够在5.0-9.8GHz宽频带范围内,实现f=7.1GHz处的90%以上的透波效果,同时保证两侧5.0-6.4GHz和7.9-9.8GHz频段内80%以上的宽带电磁吸波效果。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一种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由吸波超材料单元和频率选择表面单元按周期P呈矩阵式排列分布,周期P为19mm,每个吸波超材料单元设置在对应的频率选择表面单元上。
吸波超材料单元包括第一棱台和第二棱台,第二棱台设置在第一棱台的顶面上,第一棱台和第二棱台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棱台和第二棱台均由多个第一介质层1和多个第一金属层2在垂直于频率选择表面单元的方向交替叠加构成,第一棱台中第一介质层1和第一金属层2的交替叠加顺序和第二棱台中第一介质层1和第一金属层2的交替叠加顺序相同,第一棱台和第二棱台中包含的第一介质层1和第一金属层2的层数均为10层;其中,第一棱台和第二棱台均为正四棱台,第一棱台的底面边长a1为15mm,第一棱台的顶面边长a2为11.3mm,第一棱台的高度d2为4.4mm,第二棱台的底面边长a3为9.5mm,第二棱台的顶面边长a4为7.5mm,第二棱台的高度d1为4.4mm。
频率选择表面单元包括第二介质层3和第二介质层上3的第二金属层4,第二金属层4的每个边的中部金属区域均被刻蚀掉形成凹槽,任意相邻两个边的凹槽之间具有间隙,第一棱台的底面固定在第二金属层4每个边的凹槽围成的金属区域上,其中,凹槽的长度l为15.5mm,凹槽的宽度s为1.55mm。
其中,第一金属层2和第二金属层4均为正方形,第一金属层2和第二金属层4均由为铜制成,第一金属层2和第二金属层4金属层的厚度均为0.02mm,电导率为5.8×107S/m;第一介质层1选用FR4板,第一介质层1的厚底为0.2mm,介电常数为4.3(1-j0.025);第二介质层3选用F4B3板,第二介质层3的厚底为0.6mm,介电常数为2.65(1-j0.001);第二介质层2也为正方形,第二介质层2和第二金属层4的边长均与周期P的尺寸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一种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由吸波超材料单元和频率选择表面单元按周期P呈矩阵式排列分布,周期P为21mm,每个吸波超材料单元设置在对应的频率选择表面单元上。
吸波超材料单元包括第一棱台和第二棱台,第二棱台设置在第一棱台的顶面上,第一棱台和第二棱台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棱台和第二棱台均由多个第一介质层1和多个第一金属层2在垂直于频率选择表面单元的方向交替叠加构成,第一棱台中第一介质层1和第一金属层2的交替叠加顺序和第二棱台中第一介质层1和第一金属层2的交替叠加顺序相同,第一棱台和第二棱台中包含的第一介质层1和第一金属层2的层数均为10层;其中,第一棱台和第二棱台均为正四棱台,第一棱台的底面边长a1为15mm,第一棱台的顶面边长a2为11.3mm,第一棱台的高度d2为4.4mm,第二棱台的底面边长a3为9.5mm,第二棱台的顶面边长a4为7.5mm,第二棱台的高度d1为4.4mm。
频率选择表面单元包括第二介质层3和第二介质层上3的第二金属层4,第二金属层4的每个边的中部金属区域均被刻蚀掉形成凹槽,任意相邻两个边的凹槽之间具有间隙,第一棱台的底面固定在第二金属层4每个边的凹槽围成的金属区域上,其中,凹槽的长度l为17mm,凹槽的宽度s为1.95mm。
其中,第一金属层2和第二金属层4均为正方形,第一金属层2和第二金属层4均由为铜制成,第一金属层2和第二金属层4金属层的厚度均为0.02mm,电导率为5.8×107S/m;第一介质层1选用FR4板,第一介质层1的厚底为0.2mm,介电常数为4.3(1-j0.025);第二介质层3选用F4B3板,第二介质层3的厚底为0.6mm,介电常数为2.65(1-j0.001);第二介质层2也为正方形,第二介质层2和第二金属层4的边长均与周期P的尺寸相同。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吸波超材料单元和多个频率选择表面单元,多个所述频率选择表面单元按周期P呈矩阵式排列分布,每个所述吸波超材料单元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频率选择表面单元上;
所述吸波超材料单元包括第一棱台和第二棱台,所述第二棱台设置在所述第一棱台的顶面上,所述第一棱台和第二棱台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棱台和所述第二棱台均由多个第一介质层(1)和多个第一金属层(2)在垂直于所述频率选择表面单元的方向交替叠加构成;
所述频率选择表面单元包括第二介质层(3)和第二介质层上(3)的第二金属层(4),所述第二金属层(4)的每个边的中部金属区域均被刻蚀掉形成凹槽,任意相邻两个边的凹槽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棱台的底面固定在第二金属层(4)每个边的凹槽围成的金属区域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P的尺寸为19-2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台和所述第二棱台均为正四棱台,所述第一棱台的底面边长为15mm,所述第一棱台的顶面边长为11.3mm,所述第一棱台的高度为4.4mm,所述第二棱台的底面边长为9.5mm,所述第二棱台的顶面边长为7.5mm,所述第二棱台的高度为4.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2)和所述第二金属层(4)均为正方形,所述第一金属层(2)和所述第二金属层(4)均由铜制成,所述第一金属层(2)和所述第二金属层(4)的厚度均为0.0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层(2)为正方形,所述第二介质层(2)和所述第二金属层(4)的边长均与周期P的尺寸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层选用FR4板,所述第一介质层的厚底为0.2mm,介电常数为4.3(1-j0.0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层的厚底为0.6mm,介电常数为2.65(1-j0.00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台和所述第二棱台中包含的所述第一介质层(1)和第一金属层(2)的层数均为10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长度为15.5-17mm。
CN201710019820.9A 2017-01-11 2017-01-11 一种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7854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9820.9A CN106785468B (zh) 2017-01-11 2017-01-11 一种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9820.9A CN106785468B (zh) 2017-01-11 2017-01-11 一种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85468A true CN106785468A (zh) 2017-05-31
CN106785468B CN106785468B (zh) 2019-10-18

Family

ID=58949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1982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785468B (zh) 2017-01-11 2017-01-11 一种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85468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2302A (zh) * 2018-05-03 2018-11-1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双频率双辐射方向的相位梯度超表面系统
CN108957613A (zh) * 2018-07-26 2018-12-07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可调中心波长超材料窄带滤色片的结构
CN109713457A (zh) * 2019-01-23 2019-05-03 西北大学 基于氮化钽材料的吸波/透波超表面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CN110290690A (zh) * 2019-07-01 2019-09-27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一种吸波结构
CN113194700A (zh) * 2021-03-10 2021-07-30 南京微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弹性材料进行可重构曲面的吸波器
CN114614266A (zh) * 2022-05-11 2022-06-10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x波段带通的吸透一体频率选择表面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4694A (zh) * 2008-09-30 2010-05-2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反射阵列
US20120212375A1 (en) * 2011-02-22 2012-08-23 Depree Iv William Frederick Quantum broadband antenna
CN102985857A (zh) * 2010-07-15 2013-03-20 旭硝子株式会社 超材料的制造方法及超材料
CN103296484A (zh) * 2012-02-29 2013-09-11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宽频吸波的人工电磁材料
CN104070731A (zh) * 2014-06-26 2014-10-01 浙江大学 一种宽带高性能人工太赫兹吸波材料及其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4694A (zh) * 2008-09-30 2010-05-2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反射阵列
CN102985857A (zh) * 2010-07-15 2013-03-20 旭硝子株式会社 超材料的制造方法及超材料
US20120212375A1 (en) * 2011-02-22 2012-08-23 Depree Iv William Frederick Quantum broadband antenna
CN103296484A (zh) * 2012-02-29 2013-09-11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宽频吸波的人工电磁材料
CN104070731A (zh) * 2014-06-26 2014-10-01 浙江大学 一种宽带高性能人工太赫兹吸波材料及其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EI DING: ""Ultra-Broadband Microwave Metamaterial Absorber"",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2302A (zh) * 2018-05-03 2018-11-1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双频率双辐射方向的相位梯度超表面系统
CN108957613A (zh) * 2018-07-26 2018-12-07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可调中心波长超材料窄带滤色片的结构
CN108957613B (zh) * 2018-07-26 2022-06-10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可调中心波长超材料窄带滤色片的结构
CN109713457A (zh) * 2019-01-23 2019-05-03 西北大学 基于氮化钽材料的吸波/透波超表面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CN110290690A (zh) * 2019-07-01 2019-09-27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一种吸波结构
CN110290690B (zh) * 2019-07-01 2021-03-16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一种吸波结构
CN113194700A (zh) * 2021-03-10 2021-07-30 南京微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弹性材料进行可重构曲面的吸波器
CN114614266A (zh) * 2022-05-11 2022-06-10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x波段带通的吸透一体频率选择表面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85468B (zh) 2019-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85468A (zh) 一种吸波‑透波一体化超材料
CN107037517B (zh) 一种双层金属光栅导模共振带通滤波器
Li et al. Achieving all-dielectric metamaterial band-pass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via high-permittivity ceramics
CN103647152B (zh) 一种宽带极化不敏感的超材料吸波体
CN103633446B (zh) 基于表面渐变结构的宽带极化不敏感的超材料吸波体
CN206834308U (zh) 超材料滤波结构、天线罩和天线系统
CN111665588B (zh) 基于二氧化钒和狄拉克半金属复合超表面的双功能偏振器
CN107834209A (zh) 一种宽角度极化不敏感太赫兹三带吸收器
CN105244619B (zh) 双频带宽带频率选择表面
Zhang et al. Modeling for multi-resonant behavior of broadband metamaterial absorber with geometrical substrate
CN105098374A (zh) 一种超宽带的电磁吸波结构
CN106654567A (zh) 容性、感性表面耦合机制小型化高性能高频段通信天线罩
CN109687157A (zh) 基于电场触发的可操控吸波与极化转换功能的超表面
Li et al. Observation of wide-angle impedance matching in terahertz photonic crystals
CN109546352A (zh) 一种由次波长谐振结构构成的双波段超匹配吸波材料
CN110137691A (zh) 基于周期性磁性材料的超宽带吸波器
Fu et al. Coherent perfect absorption and laser modes in a cylindrical structure of conjugate metamaterials
Kim et al. Ultrathin microwave absorber based on metamaterial
Zhu et al. Left-handed metamaterials based on a leaf-shaped configuration
CN207052731U (zh) 提高角度稳定性的超宽通带频率选择表面
Huang et al. Systematical analysis for the mixed couplings of two adjacent modified split ring resonators and the application to compact microstrip bandpass filters
Ding et al. Theoretical study on a broadband, high cross-polarization conversion efficiency metalens based on phase discontinuity
Wu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multichannel transmission filter based on the single-negative photonic crystal
Zhang et al. Dual-band quasi-zero refraction and negative refraction in coin-shaped metamaterial
Anjali et al. Miniaturized metamaterial absorber based on a high permittivity substra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8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