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79739B - 一种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79739B
CN106779739B CN201611093103.2A CN201611093103A CN106779739B CN 106779739 B CN106779739 B CN 106779739B CN 201611093103 A CN201611093103 A CN 201611093103A CN 106779739 B CN106779739 B CN 1067797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ensional code
pattern
code segment
color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931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79739A (zh
Inventor
张建国
宋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stmob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ustmob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stmob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ustmob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4280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49982A/zh
Priority to CN202110242660.0A priority patent/CN112967070A/zh
Priority to CN201611093103.2A priority patent/CN1067797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79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797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797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797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 G06Q30/0185Product, service or business identity frau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consisting of a wireless interrogation device in combination with a device for optically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37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multi-dimensional co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46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8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 G06K7/1086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sensing of data fields affixed to objects or articles, e.g. coded lab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light without selection of wavelength, e.g. sensing reflected white light
    • G06K7/1404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 G06K7/1408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the method be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type of code
    • G06K7/14172D bar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Fina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系统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拆分二维码为至少两个二维码片段并将所述二维码片段有序分布在标志性图案中;将至少一个所述二维码片段转换为与所述标志性图案的相应位置颜色一致的彩色二维码片段;扫描所述标志性图案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彩色二维码片段并形成重组二维码;验证所述重组二维码。本发明通过将彩色二维码组合成标志性图案,使商品在设置防伪信息的同时又不影响美观。本发明节省了二维码在商品上的占用空间,并且消除了黑白二维码,更加美观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上存在许多不法人员从事知名商品的伪造行为,知名厂商为了让消费者更加方便的鉴别商品真伪,经常采取在商品上印刷或粘贴防伪码标签等形式,用户可以拨打厂商防伪电话进行真伪查询。有很多企业在自己的产品或产品包装盒上印制了二维码,消费者购买产品后,可以利用二维码扫描终端扫描商品上的二维码,再根据扫描的二维码信息,通过手机短信或互联网来验证所购产品的真伪。
目前市场上的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方法具有以下缺陷:现有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方法中,可以无限次的反复查询商品上印制的二维码,为了避免造假者在假冒商品上也印制相同的二维码,现有的二维码标签都是采用防伪油墨、易碎纸等特殊材料或工艺制作,这使得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的成本攀升,验证真伪后会妨碍产品在市场上的再次流通,而且这种技术虽然加大了仿照者的造假成本,但依然存在着造假的可能。由此可见,现有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方法的防伪效果还有待提高。
中国专利(CN103530781A)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商品防伪方法,涉及防伪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是提高防伪效果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在每个商品上印制一个唯一的二维码,并将各个商品的二维码存储在一台验证服务器的防伪数据库中;商品购买者利用终端扫描商品上的二维码,并发送给验证服务器来验证商品真伪,在验证服务器的防伪数据库中,为每个二维码设置一个验证次数阈值,一个商品的二维码每验证成功一次,验证服务器即将该商品的二维码的验证次数阈值减1,并向用户返回验证成功信息,一个商品的二维码验证成功次数超过验证次数阈值的初始值后,该商品的二维码即告失效。但是该专利的二维码生成方法比较简单,容易被不法分子通过技术手段伪造。二维码的验证不能够溯源。而且,目前市场上产品的溯源信息主要以文字或者图片形式展现给用户终端,追溯形式单一,信息量小,不利于消费者对产品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了解,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追溯体验差。而且,文字或图片信息容易被篡改和伪造,导致消费者无法得到关于购买产品的真实、准确的溯源信息,不能达到获取产品溯源信息的同时对产品进行防伪查询的目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拆分二维码为至少两个二维码片段并将所述二维码片段有序分布在标志性图案中;
将至少一个所述二维码片段转换为与所述标志性图案的相应位置颜色一致的彩色二维码片段;
扫描所述标志性图案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彩色二维码片段并形成重组二维码;
验证所述重组二维码。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二维码片段基于所述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与所述二维码的定位点存在映射关系的定位点映射表有序分布在所述标志性图案中,其中,
所述二维码片段中的与第一定位点对应的第一字符经过混沌加密算法形成组合为不规则形状的加密二维码片段的第二字符,所述加密二维码片段基于所述第二字符对应的第二定位点与所述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之间的定位点映射表有序分布在所述标志性图案中。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二维码片段基于所述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与所述二维码的定位点存在映射关系的定位点映射表有序分布在与所述标志性图案匹配的隐形的水印图案中。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标志性图案设置有与所述二维码的定位点不具有映射关系的位置盲点,所述位置盲点与所述彩色二维码片段以相应的颜色组合形成所述标志性图案。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重组二维码由所述彩色二维码片段基于所述定位点映射表得到的至少一个二维码片段组合形成。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彩色二维码片段的颜色基于所述标志性图案的对应位置的颜色进行预设形成,所述彩色二维码片段的颜色与对应的所述二维码片段基于颜色映射列表进行转换。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验证所述重组二维码的方式包括:
以将所述重组二维码与原始二维码匹配的方式进行初始验证,将经过初始验证的所述原始二维码的公钥签名进行运算校验。
一种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系统包括二维码生成模块、分布模块、转换模块、重组模块、验证模块、云服务器和移动端,
所述二维码生成模块生成原始二维码并存储在所述云服务器中,
所述分布模块拆分二维码为至少一个二维码片段并将所述二维码片段有序分布在标志性图案中;
所述转换模块将至少一个所述二维码片段转换为与所述标志性图案的相应位置颜色一致的彩色二维码片段;
所述移动端扫描所述标志性图案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彩色二维码片段并发送至所重组模块以形成重组二维码;
所述验证模块基于所述云服务器的存储信息对所述重组二维码进行验证。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分布模块将所述二维码片段基于所述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与所述二维码的定位点存在映射关系的定位点映射表有序分布在标志性图案中,其中,
所述分布模块将所述二维码片段中的与第一定位点对应的第一字符经过混沌加密算法形成组合为不规则形状的加密二维码片段的第二字符,并且将所述加密二维码片段基于所述第二字符对应的第二定位点与所述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之间的定位点映射表有序分布在所述标志性图案中。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分布模块将所述二维码片段基于所述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与所述二维码的定位点存在映射关系的定位点映射表有序分布在与所述标志性图案匹配的隐形的水印图案中。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将传统的二维码拆分并组合成为标志性图案,使标志性图案具有防伪和标识的双重作用。美观的标志性图案节省了传统二维码在商品包装上的占用空间,消除了黑白二维码与商品包装的不统一性,使得商品包装既美观又具有防伪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方法的逻辑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3是二维码拆分并分布在标志性图案中的逻辑示意图;和
图4是混沌加密系统的逻辑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二维码生成模块 20:分布模块 30:转换模块
40:重组模块 50:移动端 60:验证模块
70:云服务器 21:第一二维码片段 22:第二二维码片段
23:第三二维码片段 24:第四二维码片段 25:第五二维码片段
26:第六二维码片段 27:第七二维码片段 28:第八二维码片段
29:第九二维码片段 80:位置盲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拆分二维码为至少一个二维码片段并将所述二维码片段有序分布在标志性图案中;将至少一个所述二维码片段转换为与所述标志性图案的相应位置颜色一致的彩色二维码片段;扫描所述标志性图案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彩色二维码片段并形成重组二维码;验证所述重组二维码。
本发明所述的二维码是指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二维条码。二维码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本发明的二维码包括堆叠式/行排式二维条码和矩阵式二维条码。本发明的二维码片段是二维码的一部分。
本发明所述的彩色二维码既具有普通黑白二维码的所有功能,又能呈现出彩色的外观。本发明的彩色二维码片段是指通过黑白的二维码片段转换成的具有彩色外观的彩色的二维码片段。
本发明所述的标志性图案是指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用于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声音、颜色组合,或上述要素的组合,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标志性图案包括商标、消费者能够用于区分产品的普通图案或者含有产品名称的图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方法的步骤包括:
S1:拆分二维码为至少一个二维码片段并将二维码片段有序分布在标志性图案中;
S2:将至少一个二维码片段转换为与标志性图案的相应位置颜色一致的彩色二维码片段;
S3:扫描标志性图案中的至少一个彩色二维码片段并形成重组二维码;
S4:验证重组二维码。
本实施例对上述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S1:拆分二维码为至少两个二维码片段并将二维码片段有序分布在标志性图案中。
二维码生成模块针对每一个产品生成唯一的黑白色二维码。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黑白色二维码包含产品信息、服务信息和/或验证信息。
二维码包含有若干个定位点,每一个定位点对应一个二维码字符。将标志性图案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格,每一个单元格是一个位置点。每一个位置点对应一个定位点,即每一个位置点对应一个二维码字符。基于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和二维码的定位点存在的映射关系建立定位点映射表。
优选的,二维码片段基于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与二维码的定位点存在映射关系的定位点映射表有序分布在标志性图案中。
将二维码拆分为至少两个部分,每一个部分为一个二维码片段。根据定位点映射表的映射关系,每一个二维码片段对应标志性图案中的一部分。因此,二维码片段基于定位点映射表有序分布在标志性图案中的相应位置。
如图3所示,二维码被拆分为九个部分的二维码片段:第一二维码片段21,第二二维码片段22,第三二维码片段23,第四二维码片段24、第五二维码片段25、第六二维码片段26、第七二维码片段27、第八二维码片段28和第九二维码片段29。产品包装上的标志性图案为字母“Hi”。标志性图案中的九个部分的位置点与二维码的定位点一一对应,存在映射关系并建立了定位点映射表。根据定位点映射表中的映射关系将九个部分的二维码片有序分布在标志性图案“Hi”的相应位置。其中,第一二维码片段21、第二二维码片段22和第三二维码片段23分布在字母“H”的左竖直部分,第四二维码片段24、第五二维码片段25和第六二维码片段26分布在字母“H”的右竖直部分。第七二维码片段27分布在字母“i”的点部分。第八二维码片段28和第九二维码片段29分布在字母“i”的竖直部分。标志性图案中的二维码片段和标志性图案中的其他部分结合在一起形成标志性图案。
优选的,二维码片段可以拆分为规则区域的二维码片段和不规则区域的二维码片段。二维码片段可以根据定位点映射表分布为不规则标志性图案的不规则区域的部分。
优选的,二维码片段基于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与二维码的定位点存在映射关系的定位点映射表有序分布在与标志性图案匹配的隐形的水印图案中。
标志性图案的表面设置有隐形的水印。二维码片段基于定位点映射表分布在标志性图案的对应分布位置的表面的隐形水印上。隐形水印可由移动端的扫描设备进行识别,人眼不可识别。因此消费者只能看到标志性图案而看不到二维码片段。
优选的,二维码片段基于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与二维码的定位点存在映射关系的定位点映射表有序分布在标志性图案中,其中,二维码片段中的与第一定位点对应的第一字符经过混沌加密算法形成组合为不规则形状的加密二维码片段的第二字符,加密二维码片段基于第二字符对应的第二定位点与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之间的定位点映射表有序分布在标志性图案中。
二维码片段中的第一定位点对应的第一字符经过混沌加密算法形成加密的第二字符。由混沌加密算法生成的第二字符重新组合形成的加密二维码片段为不规则形状的加密二维码片段。第二字符对应的第二定位点与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之间存在定位点映射表。加密二维码片段中的第二字符根据定位点映射表的映射关系转化并分布在对应的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上。
优选的,标志性图案的表面设置有可视的水印二维码片段。可视的二维码片段与标志性图案的底图案互相匹配形成美观的标志性图案。
优选的,标志性图案设置有与二维码的定位点不具有映射关系的位置盲点,位置盲点与彩色二维码片段以相应的颜色组合形成标志性图案。
如图3所示,标志性图案包括位置盲点80。位置盲点80可以是一个单元格,也可以是由若干个单元格组成的盲点。位置盲点80与二维码定位点不具有映射关系。扫描具有位置盲点80的标志性图案不会影响对重组二维码的识别。位置盲点80的图案与彩色二维码片段的图案结合显示为标志性图案。
S2:将至少一个二维码片段转换为与标志性图案的相应位置颜色一致的彩色二维码片段。
优选的,彩色二维码片段的颜色基于标志性图案的对应位置的颜色进行预设形成,彩色二维码片段的颜色与对应的二维码片段基于颜色映射列表进行转换。
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与颜色之间设置建立有颜色映射列表。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对应的颜色预设在颜色映射列表中。将标志性图案中对应位置的二维码片段按照颜色映射列表映射的颜色进行转换,使二维码片段形成彩色二维码片段。彩色二维码片段的颜色与标志性图案的颜色一致从而不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标志性图案的识别。
S3:扫描标志性图案中的至少一个彩色二维码片段并形成重组二维码。
优选的,重组二维码由彩色二维码片段基于定位点映射表得到的至少一个二维码片段组合形成。
移动端设置有对应的彩色二维码扫描设备。彩色二维码扫描设备对标志性图案进行扫描,识别标志性图案中的彩色二维码片段。根据彩色二维码与位置点存在映射关系的颜色映射列表得到相应位置的二维码片段的黑白分布位置点。对二维码片段的黑白分布位置点的坐标进行识别,并且根据定位点映射表将黑白分布位置点的坐标与二维码定位点进行计算转换,使二维码片段在同一个二维码定位点坐标上形成完整的二维码,最终得到由至少一个二维码片段重新组合形成的黑白重组二维码。
S4:验证重组二维码。
优选的,验证重组二维码的方式包括:以将重组二维码与原始二维码匹配的方式进行初始验证,将经过初始验证的原始二维码进行运算校验。
以将重组二维码与原始二维码匹配的方式进行初始验证。具体地,原始二维码存储在云服务器中。将重组后的重组二维码与原始二维码进行匹配,若重组二维码与原始二维码匹配一致,则重组二维码通过初始验证。若重组二维码与原始二维码匹配不一致,则重组二维码验证失败。
在重组二维码初始验证成功后,将重组二维码转换为可运算校验的防伪信息,并且将防伪信息传送至云服务器进行防伪验证,验证防伪信息是否由指定的公钥/私钥运算所产生。若是,则防伪信息是真实信息,防伪验证成功。若不是,则防伪信息是伪造信息,防伪验证失败。
公钥体系算法允许软件以“钥匙对”的形式创建加密或解密数据。签名及验证签名功能也是程序的一部分。每一个“钥匙对”包含一个公钥(Public Key)和一个私钥(PrivateKey)。“钥匙对”将被用于加密,解密,签名及验证签名。顾名思义,私钥自然是要被保护的,而公钥是要被公开的。
例如,生产厂商对产品的一个唯一不重复串号进行数据计算处理。数据计算处理方法包括哈希算法。然后使用厂商的私钥对数据计算处理后得到的结果进行加密作为签名,并与产品的串号合并后生成二维码信息,最后公布出去。例如打印在产品的包装上。大众消费者使用应用工具对标志性图案进行扫描,得到重组二维码。对重组二维码进行扫描、转换、拆分,并在应用工具中从生产厂商的网站获取公开公钥,再使用公钥密码函数对签名信息进行解密,如果解密成功,并且解密出来的哈希值确实和原始二维码中包含的产品串号的哈希结果一致,那么就证明了两点:这个产品标志性图案确实是该生产厂商发布的,而且内容是完整的。
在防伪验证成功后,根据重组二维码包含的产品标识查询信息记录判断产品标识信息被查询的次数。若产品标识信息为第一次查询,则将产品标识信息和/或其真实性反馈至移动端,并且标识为首次查询。若产品标识信息不是第一次查询,则将产品标识信息和./或其真实性反馈至移动端,并且标识为非首次查询。优选的,若产品标识信息不是第一次查询,则将产品标识信息、产品信息的真实性和标识查询的次数信息反馈至移动端。
优选的,二维码的定位点与标识性图案的位置点的映射关系包含映射加密算法。二维码的定位点与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不是简单的映射关系,二维码的定位点经过加密计算后对应标志性图案中的各个位置点。例如,利用混沌映射的信息加密算法对二维码的定位点信息进行加密,并且将加密后的加密定位点与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建立映射关系。混沌映射的信息加密算法包括Logistic映射、Cubic映射和Arnold Cat映射。
混沌加密系统如图4所示。混沌加密系统包括混沌级联子系统a和b、Arnold Cat映射和加密函数
Figure GDA0002823642630000092
构成。混沌级联子系统a和b都是由两级离散混沌映射联接构成:混沌级联子系统a的第一级和第二级依次是Logistic映射和Cubic映射;混沌级联子系统b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则依次是Cubic映射和Logistic映射。在对第i个明文mi加密时,混沌级联子系统a和b各迭代ηi次和βi次后,分别输出ui和wi。ui、wi及明文mi经加密函数
Figure GDA0002823642630000091
处理后,产生密文ei。同时利用ei的值改变Arnold Cat映射下次迭代运算的初值。进行若干次迭代后,根据所得结果相应地改变混沌级联子系统a和b下一轮的迭代次数,为第i+1个明文mi+1的加密做准备。
加密系统中各混沌映射的初值和初始迭代次数均与密钥有关。密钥K分为K1、K2和K3三部分,其中实数K1,K2∈[3⊕2,4],K3是由n(n≥16)个字符构成的字符串(K3=k1k2…kn)。
将混沌级联子系统a和b中Cubic映射的参数r分别设置为K1、K2。其余混沌映射的初值和和初始迭代次数根据K3确定。
加密函数f(u,w,m)=(1000ui+1000wi+m)mod256。
移动端的扫描设备对彩色二维码片段扫描后,根据定位点映射表确定经过加密的加密二维码图片。对加密二维码图片进行二维混沌解密后还原得到二维码。再将二维码与初始二维码进行验证,确定产品的真伪。由于密钥只有生产厂商的验证系统拥有,普通商家不具有密钥从而不能对加密后的二维码进行解密,进而不能伪造产品和产品信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与实施例1重复的部分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系统,防伪系统包括二维码生成模块10、分布模块20、转换模块30、重组模块40、验证模块60、云服务器70和移动端50。
二维码生成模块10用于生成与产品信息相关的唯一的黑白的二维码。
分布模块20用于将二维码拆分为至少两个二维码片段并据定位点映射表将二维码片段分布在标志性图案的至少两个位置。拆分二维码片段的方式可以是规则的拆分,也可以是不规则的拆分。
转换模块30用于根据颜色映射列表将二维码片段转换为颜色与标志性图案的颜色匹配的彩色二维码片段。
重组模块40用于根据颜色映射列表将扫描的彩色的二维码片段转换为黑白二维码片段,并且根据定位点映射表将二维码片段重组为完整的重组二维码。
验证模块60用于对重组二维码进行验证,从而验证产品的真伪。
云服务器70用于存储与二维码相关的产品信息、原始二维码信息和防伪验证信息,或者对重组二维码进行防伪验证。
移动端50用于扫描设置在标志性图案中的彩色二维码片段。
具体地,二维码生成模块10生成原始二维码并存储在云服务器70中。分布模块20拆分二维码为至少一个二维码片段并将二维码片段有序分布在标志性图案中。转换模块30将至少一个二维码片段转换为与标志性图案的相应位置颜色一致的彩色二维码片段。移动端50扫描标志性图案中的至少一个彩色二维码片段并发送至重组模块40以形成重组二维码。验证模块60基于云服务器70的存储信息对重组二维码进行验证。
优选的,分布模块20将二维码片段基于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与二维码的定位点存在映射关系的定位点映射表有序分布在标志性图案中。
优选的,二维码片段基于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与二维码的定位点存在映射关系的定位点映射表有序分布在标志性图案中。
分布模块20将二维码拆分为至少两个部分,每一个部分为一个二维码片段。分布模块20存储有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与二维码的定位点存在映射关系的定位点映射表。一个二维码定位点的坐标与一个标志性图案位置点的坐标一一对应。分布模块20根据定位点映射表的映射关系,每一个二维码片段对应标志性图案中的一部分。因此,二维码片段基于定位点映射表有序分布在标志性图案中的相应位置。
如图3所示,二维码被分布模块20拆分为九个部分的二维码片段:第一二维码片段21,第二二维码片段22,第三二维码片段23,第四二维码片段24、第五二维码片段25、第六二维码片段26、第七二维码片段27、第八二维码片段28和第九二维码片段29。产品包装上的标志性图案为字母“Hi”。标志性图案中的九个部分的位置点与二维码的定位点一一对应,存在映射关系并建立了定位点映射表。分布模块20根据定位点映射表中的映射关系将九个部分的二维码片有序分布在标志性图案“Hi”的相应位置。其中,第一二维码片段21、第二二维码片段22和第三二维码片段23分布在字母“H”的左竖直部分,第四二维码片段24、第五二维码片段25和第六二维码片段26分布在字母“H”的右竖直部分。第七二维码片段27分布在字母“i”的点部分。第八二维码片段28和第九二维码片段29分布在字母“i”的竖直部分。标志性图案中的二维码片段和标志性图案中的其他部分结合在一起形成标志性图案。
优选的,分布模块20可以将二维码片段拆分为规则区域的二维码片段和不规则区域的二维码片段。二维码片段可以根据定位点映射表分布为不规则标志性图案的不规则区域的部分。
优选的,分布模块20将二维码片段中的与第一定位点对应的第一字符经过混沌加密算法形成组合为不规则形状的加密二维码片段的第二字符,并且将加密二维码片段基于第二字符对应的第二定位点与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之间的定位点映射表有序分布在标志性图案中。
二维码片段中的第一定位点对应的第一字符经过混沌加密算法形成加密的第二字符。由混沌加密算法生成的第二字符重新组合形成的加密二维码片段为不规则形状的加密二维码片段。第二字符对应的第二定位点与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之间存在定位点映射表。分布模块20加密二维码片段中的第二字符根据定位点映射表的映射关系转化并分布在对应的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上。
优选的,分布模块20将二维码片段基于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与二维码的定位点存在映射关系的定位点映射表有序分布在与标志性图案匹配的隐形的水印图案中。
标志性图案的表面设置有隐形的水印。分布模块20将二维码片段基于定位点映射表分布模块20分布在标志性图案的分布位置表面的隐形水印上。即隐形水印上含有二维码片段。隐形水印可由移动端的扫描设备进行识别,人眼不可识别。因此消费者只能看到标志性图案而看不到二维码片段。
优选的,分布模块20将二维码片段分布在标志性图案的表面的可视水印上。可视的二维码片段与标志性图案的底图案互相匹配形成美观的标志性图案。
优选的,标志性图案设置有与二维码的定位点不具有映射关系的位置盲点,位置盲点与彩色二维码片段以相应的颜色组合形成标志性图案。
如图3所示,标志性图案包括位置盲点80。位置盲点80可以是一个单元格,也可以是由若干个单元格组成的盲点。位置盲点80与二维码定位点不具有映射关系。扫描具有位置盲点80的标志性图案不会影响对重组二维码的识别。位置盲点80的图案与彩色二维码片段的图案结合显示为标志性图案。
优选的,转换模块30建立并存储有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与颜色对应的颜色映射列表。颜色映射列表的颜色基于标志性图案的对应位置的颜色进行预设形成。转换模块30基于颜色映射列表将与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坐标对应的二维码定位点的颜色进行转换,形成彩色二维码片段。彩色二维码片段的颜色与标志性图案的颜色一致从而不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标志性图案的识别。
优选的,重组模块40将移动端50扫描的彩色二维码重组为重组二维码。即重组二维码由彩色二维码片段基于定位点映射表得到的至少一个二维码片段组合形成。
移动端50设置有对应的彩色二维码扫描设备。移动端50扫描设备对标志性图案进行扫描,识别标志性图案中的彩色二维码片段。重组模块40根据彩色二维码与位置点存在映射关系的颜色映射列表得到相应位置的二维码片段的黑白分布位置点。重组模块40对二维码片段的黑白分布位置点的坐标进行识别,并且根据定位点映射表将黑白分布位置点的坐标与二维码定位点进行计算转换,使二维码片段在同一个二维码定位点坐标上形成完整的二维码,最终得到由至少一个二维码片段重新组合形成的黑白重组二维码。
优选的,验证模块60验证重组二维码的方式包括:以将重组二维码与原始二维码匹配的方式进行初始验证,将经过初始验证的原始二维码进行运算校验。
验证模块60以将重组二维码与原始二维码匹配的方式进行初始验证。具体地,二维码生成模块10生成二维码的同时将原始二维码发生并存储在云服务器中。验证模块60将重组后的重组二维码与原始二维码进行匹配,若重组二维码与原始二维码匹配一致,则重组二维码通过初始验证。若重组二维码与原始二维码匹配不一致,则重组二维码验证失败。
验证模块60在重组二维码初始验证成功后,将重组二维码转换为可运算校验的防伪信息,并且将防伪信息传送至云服务器70进行防伪验证,验证防伪信息是否由指定的公钥/私钥运算所产生。若是,则防伪信息是真实信息,防伪验证成功。若不是,则防伪信息是伪造信息,防伪验证失败。
在防伪验证成功后,云服务器70根据重组二维码包含的产品标识查询信息记录判断产品标识信息被查询的次数。若产品标识信息为第一次查询,则云服务器70将产品标识信息和./或其真实性反馈至移动端50,并且标识为首次查询。若产品标识信息不是第一次查询,则云服务器70将产品标识信息和./或其真实性反馈至移动端50,并且标识为非首次查询。优选的,若产品标识信息不是第一次查询,则云服务器70将产品标识信息、产品信息的真实性和标识查询的次数信息反馈至移动端。
优选的,本发明的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系统还包括加密模块和解密模块。加密模块对二维码生成模块10生成的二维码进行加密后形成加密二维码。加密二维码由分布模块20拆分为至少两个加密二维码片段并有序分布在标志性图案中。
加密模块的加密方法包括使用公钥体系算法对标识信息进行签名或加密的方法、和使用混沌加密系统对二维码进行混沌映射加密的方法。
优选的,二维码的定位点与标识性图案的位置点的映射关系包含映射加密算法。二维码的定位点与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不是简单的映射关系,二维码的定位点经过加密计算后对应标志性图案中的各个位置点。例如,加密模块利用混沌映射的信息加密算法对二维码的定位点信息进行加密,并且将加密后的加密定位点与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建立映射关系。混沌映射的信息加密算法包括Logistic映射、Cubic映射和Arnold Cat映射。
移动端50设置有对应的彩色二维码扫描设备。移动端50扫描设备对标志性图案进行扫描,识别标志性图案中的彩色二维码片段。重组模块40根据彩色二维码与位置点存在映射关系的颜色映射列表得到相应位置的加密二维码片段的黑白分布位置点。重组模块40对加密二维码片段的黑白分布位置点的坐标进行识别,并且根据定位点映射表将黑白分布位置点的坐标与加密二维码定位点进行计算转换,使加密二维码片段在同一个二维码定位点坐标上形成完整的加密二维码,最终得到由至少一个加密二维码片段重新组合形成的黑白重组加密二维码。
解密模块设置在验证模块60中。验证模块60接收到重组模块40发送的重组加密二维码并进行解密,将重组加密二维码还原为重组二维码。验证模块60以将重组二维码与原始二维码匹配的方式进行初始验证。验证模块60在重组二维码初始验证成功后,将重组二维码转换为可运算校验的防伪信息,并且将防伪信息传送至云服务器70进行防伪验证,验证防伪信息是否由指定的公钥/私钥运算所产生。若是,则防伪信息是真实信息,防伪验证成功。若不是,则防伪信息是伪造信息,防伪验证失败。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拆分二维码为至少两个二维码片段并将所述二维码片段有序分布在标志性图案中;
将至少一个所述二维码片段转换为与所述标志性图案的相应位置颜色一致的彩色二维码片段;
扫描所述标志性图案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彩色二维码片段并形成重组二维码;
验证所述重组二维码;
所述二维码片段基于所述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与所述二维码的定位点存在映射关系的定位点映射表有序分布在所述标志性图案中,其中,
所述二维码片段中的与第一定位点对应的第一字符经过混沌加密算法形成组合为不规则形状的加密二维码片段的第二字符,所述加密二维码片段基于所述第二字符对应的第二定位点与所述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之间的定位点映射表有序分布在所述标志性图案中;
所述二维码片段能够拆分为规则区域的二维码片段和不规则区域的二维码片段,所述二维码片段能够根据定位点映射表分布为不规则标志性图案的不规则区域的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码片段基于所述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与所述二维码的定位点存在映射关系的定位点映射表有序分布在与所述标志性图案匹配的隐形的水印图案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志性图案设置有与所述二维码的定位点不具有映射关系的位置盲点,所述位置盲点与所述彩色二维码片段以相应的颜色组合形成所述标志性图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二维码由所述彩色二维码片段基于所述定位点映射表得到的至少一个二维码片段组合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二维码片段的颜色基于所述标志性图案的对应位置的颜色进行预设形成,所述彩色二维码片段的颜色与对应的所述二维码片段基于颜色映射列表进行转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所述重组二维码的方式包括:
以将所述重组二维码与原始二维码匹配的方式进行初始验证,将经过初始验证的所述原始二维码的公钥签名进行运算校验。
7.一种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系统包括二维码生成模块、分布模块、转换模块、重组模块、验证模块、云服务器和移动端,
所述二维码生成模块生成原始二维码并存储在所述云服务器中,
所述分布模块拆分二维码为至少两个二维码片段并将所述二维码片段有序分布在标志性图案中;
所述转换模块将至少一个所述二维码片段转换为与所述标志性图案的相应位置颜色一致的彩色二维码片段;
所述移动端扫描所述标志性图案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彩色二维码片段并发送至所重组模块以形成重组二维码;
所述验证模块基于所述云服务器的存储信息对所述重组二维码进行验证;
其中,所述二维码片段基于所述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与所述二维码的定位点存在映射关系的定位点映射表有序分布在所述标志性图案中,其中,
所述二维码片段中的与第一定位点对应的第一字符经过混沌加密算法形成组合为不规则形状的加密二维码片段的第二字符,所述加密二维码片段基于所述第二字符对应的第二定位点与所述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之间的定位点映射表有序分布在所述标志性图案中;
所述二维码片段能够拆分为规则区域的二维码片段和不规则区域的二维码片段,所述二维码片段能够根据定位点映射表分布为不规则标志性图案的不规则区域的部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模块将所述二维码片段基于所述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与所述二维码的定位点存在映射关系的定位点映射表有序分布在标志性图案中,其中,
所述分布模块用于将二维码拆分为至少两个二维码片段并据定位点映射表将所述二维码片段分布在标志性图案的至少两个位置,
所述分布模块将所述二维码片段中的与第一定位点对应的第一字符经过混沌加密算法形成组合为不规则形状的加密二维码片段的第二字符,并且将所述加密二维码片段基于所述第二字符对应的第二定位点与所述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之间的定位点映射表有序分布在所述标志性图案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模块将所述二维码片段基于所述标志性图案的位置点与所述二维码的定位点存在映射关系的定位点映射表有序分布在与所述标志性图案匹配的隐形的水印图案中。
CN201611093103.2A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67797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2801.9A CN112749982A (zh)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防伪系统和方法
CN202110242660.0A CN112967070A (zh)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防伪标识系统和方法
CN201611093103.2A CN106779739B (zh)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93103.2A CN106779739B (zh)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系统和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42660.0A Division CN112967070A (zh)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防伪标识系统和方法
CN202110242801.9A Division CN112749982A (zh)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防伪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79739A CN106779739A (zh) 2017-05-31
CN106779739B true CN106779739B (zh) 2021-02-09

Family

ID=5891377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42660.0A Pending CN112967070A (zh)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防伪标识系统和方法
CN202110242801.9A Pending CN112749982A (zh)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防伪系统和方法
CN201611093103.2A Active CN106779739B (zh)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系统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42660.0A Pending CN112967070A (zh)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防伪标识系统和方法
CN202110242801.9A Pending CN112749982A (zh) 2016-12-01 2016-12-01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防伪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1296707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9621B (zh) * 2017-08-21 2020-04-10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基于混沌加密的点阵防伪码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系统
CN107808184B (zh) * 2017-12-01 2023-11-03 湖南建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试件植入式防调换标签及混凝土试件的防调换方法
CN110390635A (zh) * 2018-04-19 2019-10-29 张佳炜 基于图像处理的二维码信息加密方法、解码方法及装置
CN109829524B (zh) * 2019-01-17 2023-03-28 柳州康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型图像特征码及其制作方法
CN113326907A (zh) * 2021-05-29 2021-08-31 海盐前方印刷有限公司 彩色可变条码制作生产方法
CN113793141A (zh) * 2021-09-01 2021-12-14 深圳市互联在线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硬件钱包的交易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745299A (zh) * 2023-10-31 2024-03-22 北京国立信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维码防伪的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9497A (zh) * 2015-07-27 2015-11-18 南京风力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美化的二维码的方法
JP2016004393A (ja) * 2014-06-16 2016-01-12 A・T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提供システム、コンテンツ提供方法、通信端末、コンテンツ取得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930892A (zh) * 2016-04-22 2016-09-07 深圳活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logo二维码防伪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9106B (zh) * 2012-09-11 2016-09-21 上海新大陆翼码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维码切割与拼接鉴权方法及系统
CN104239838A (zh) * 2013-06-19 2014-12-24 广州市人民印刷厂股份有限公司 设有数字水印的彩色二维码的防伪验证方法
CN103489026B (zh) * 2013-09-24 2017-02-15 深圳市中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二维码及其生成方法、生成系统和一种印刷物
DE102015207032A1 (de) * 2015-04-17 2016-10-20 Crewpharm Gmbh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Kennzeichnung eines Produkt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04393A (ja) * 2014-06-16 2016-01-12 A・T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提供システム、コンテンツ提供方法、通信端末、コンテンツ取得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069497A (zh) * 2015-07-27 2015-11-18 南京风力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美化的二维码的方法
CN105930892A (zh) * 2016-04-22 2016-09-07 深圳活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logo二维码防伪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formation hiding in subcells of a two-dimensional code;Nobuyuki Teraura;《The 1st IEEE Glob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2012》;20121213;第652-656页 *
二维码在水利信息识别中的应用探讨;朱松挺;《江西水利科技》;20160630;第42卷(第3期);第218-22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79739A (zh) 2017-05-31
CN112749982A (zh) 2021-05-04
CN112967070A (zh) 2021-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79739B (zh) 一种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实现的防伪系统和方法
CN109345264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酒类产品溯源防伪系统和方法
AU201336382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rking manufactured items using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US10235618B2 (en) Authentication feature in a barcode
US10068237B2 (en) Transmit an authentication mark
US20080130876A1 (en) Method for Private-Key Encryption of Messages, and Application to an Installation
CN111639734A (zh) 一种嵌入qr码的新型二维码编码及防伪应用方法
US20150294242A1 (en) Adapting an Incremental Information Object
CN104794514A (zh) 基于同一个id的组合式防伪标识、及生成方法与装置
CN108960387A (zh) 一种防伪造二维码及其生成和识别方法
CN106022797A (zh) 智能设备app图像识别方法
US9477853B2 (en) Generating an incremental information object
CN109635905B (zh) 二维码生成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116866A (zh) 一种结合二维码和数字防伪码的防伪瓶盖
US8915450B2 (en) Dual deterent incremental information object
CN105488359A (zh) 打印文件原件的保护和验证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14937B (zh) 一种防伪标签生成及打印方法
CA3038397A1 (en) Cloud based authentication system
CN114881670A (zh) 一种纹理rsa加密防伪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