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78353A - 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78353A
CN106778353A CN201710034328.9A CN201710034328A CN106778353A CN 106778353 A CN106778353 A CN 106778353A CN 201710034328 A CN201710034328 A CN 201710034328A CN 106778353 A CN106778353 A CN 106778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message
state
mentioned
message
preser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343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78353B (zh
Inventor
陈军宏
张培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Black Mirr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UANSH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UANSH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UANSH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3432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783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78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78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78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78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06F21/6245Protecting personal data, e.g. for financial or medical purposes
    • G06F21/6263Protecting personal data, e.g. for financial or medical purposes dur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e.g. revealing personal data from cook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检测用户是否对目标消息进行保存操作;响应于检测到用户对目标消息进行保存操作,向除检测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之外的接收到目标消息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对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响应于接收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中的任一接收终端用于指示保存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将目标消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该实施方式有效地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消息进行保存。

Description

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即时通信类社交软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终端进行私密信息的传送。同时,为了保证这些信息的安全性,通常会将这些信息在用户阅读后进行删除,起到信息的保密性的作用,然而,对于一些重要信息,用户也无法保存,导致不能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有用信息进行保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改进的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和装置,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检测用户是否对目标消息进行保存操作;响应于检测到用户对目标消息进行保存操作,向除检测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之外的接收到目标消息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对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响应于接收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中的任一接收终端用于指示保存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将目标消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向除检测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之外的接收到目标消息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对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用于指示不保存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将目标消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三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向除检测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之外的接收到目标消息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对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检测从发送对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时的时刻到当前时刻的时间长度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时间长度阈值;若是,则将目标消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三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向除检测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之外的接收到目标消息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对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检测从发送对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时的时刻到当前时刻的时间长度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间长度阈值,并检测加密数据库中的数据量是否大于预设的数据量阈值;响应于检测出时间长度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间长度阈值,且数据量大于预设的数据量阈值,则将目标消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三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接收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中的任一接收终端用于指示保存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将目标消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包括:确定发送用于指示保存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的接收终端的数量占接收到保存请求的接收终端的数量的比值;确定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比值阈值;若是,则将目标消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接收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中的任一接收终端用于指示保存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将目标消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包括:确定发送用于指示保存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的接收终端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的数量阈值;若是,则将目标消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向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消息和对消息的保存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存请求包括目标消息的消息标识;以及向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对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包括:向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消息标识,以供至少一个接收终端查询与消息标识关联的目标消息,并确定是否发送用于指示保存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保存消息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检测单元,配置用于检测用户是否对目标消息进行保存操作;第一发送单元,配置用于响应于检测到用户对目标消息进行保存操作,向除检测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之外的接收到目标消息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对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第一转换单元,配置用于响应于接收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中的任一接收终端用于指示保存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将目标消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换单元包括:第一确定模块,配置用于确定发送用于指示保存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的接收终端的数量占接收到保存请求的接收终端的数量的比值;第二确定模块,配置用于确定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比值阈值;转换模块,配置用于若是,则将目标消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
本申请提供的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和装置,通过当检测到用户对目标消息进行的保存操作,向除检测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之外的、接收到上述目标消息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对该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最后当接收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中的任意一个接收终端的用于指示保存上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时,则将上述目标消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从而有效地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消息进行保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图;
图3A是根据本申请的保存请求发送终端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3B是根据本申请的接收终端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用于保存消息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继续参考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100。该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检测用户是否对目标消息进行保存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运行于其上的电子设备可以检测用户是否对显示屏上显示的目标消息进行了保存操作。上述目标消息可以为文字、语音、动画、视频、图片、文档等等。上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检测用户是否对触摸屏或触摸板上显示的“保存”按钮进行了点击操作(例如,检测用户是否对触摸屏或触摸板上预设区域内的某一点的按压时间超过预设时间阈值和/或按压压力超过预设的压力阈值)来检测用户是否对目标消息进行了保存操作,也可以检测用户是否通过鼠标对显示屏上显示的“点击”按钮进行了点击操作来检测用户是否对目标消息进行了保存操作,还可以检测用户是否通过按压操作、滑动操作或其它预先设置的操作来确定是否对上述目标消息进行了保存操作,例如,上述用户可以预先将对消息的至少两次的点击操作设置为对上述消息的保存操作,当上述电子设备检测出上述用户对上述目标消息进行了三次点击操作时,则可以确定上述用户对上述目标消息进行了保存操作。若上述电子设备检测到上述用户对上述目标消息进行了保存操作,则执行步骤102。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终端在发送上述目标消息之后,可以将上述目标消息和上述目标消息对应的消息标识存储于服务器的加密数据库中,并将上述消息标识发送给聊天群组中的所有成员对应的终端(包括该发送终端),上述终端可以在上述服务器的加密数据库中查询与上述消息标识对应的目标消息,并将上述目标消息显示在上述终端的显示屏上,以供用户查阅以及决定是否对上述消息进行保存操作;上述发送终端也可以将上述目标消息和上述目标消息对应的消息标识都发送给聊天群组中的所有成员对应的终端,并存储于上述终端的本地加密数据库中。
上述消息标识是上述消息的唯一标识,且上述消息标识所占空间一般远小于上述消息所占的空间。
步骤102,响应于检测到用户对目标消息进行保存操作,向除检测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之外的接收到目标消息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对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当在步骤101中检测到上述用户对上述目标消息进行了保存操作,则可以向除检测到上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之外的、接收到上述目标消息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对上述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上述保存请求可以以弹窗的形式显示在接收终端的显示屏上,并在保存请求的下方显示“同意”按钮和“不同意”按钮,若上述接收终端检测到其对应的用户点击了“同意”按钮,则代表上述接收终端对应的用户同意上述用户对上述目标消息的保存操作;若上述接收终端检测到其对应的用户点击了“不同意”按钮,则代表上述接收终端对应的用户不同意上述用户对上述目标消息的保存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保存请求也可以以其他形式呈现;上述“同意”按钮和“不同意”按钮也可以以其他形式呈现,例如“笑脸”按钮和“哭脸”按钮;具体视业务需求而定。
作为示例,当聊天群组中有用户A、用户B、用户C和用户D四位成员时,若用户C的终端检测到用户C对聊天记录中的一条目标消息进行的保存操作时,则用户C的终端可以向接收到上述目标消息的用户A的终端、用户B的终端和用户D的终端中的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用户C对上述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例如,可以向用户A的终端、用户B的终端和用户D的终端中的任意一个终端发送对上述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也可以向用户A的终端、用户B的终端和用户D的终端中的任意两个终端发送对上述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还可以向用户A的终端、用户B的终端和用户D的终端均发送对上述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
步骤103,响应于接收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中的任一接收终端用于指示保存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将目标消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接收到上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中的任意一个接收终端或者所有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保存上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时,则上述电子设备可以将上述目标消息对应于上述电子设备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其中上述第一状态可以为加密状态,上述第二状态可以为非加密状态或者可读状态。
即上述电子设备可以在加密数据库中,将上述目标消息对应于上述电子设备的状态由加密状态转换到非加密状态。当加密数据库中存储的为加密状态的消息,非加密数据库或可读数据库中存储的为非加密状态的消息时,则上述电子设备也可以将上述目标消息从加密数据库中转移到本地非加密数据库中或本地可读数据库中。上述加密数据库可以为服务器中的加密数据库,也可以为上述电子设备的本地加密数据库。而对于其他没有对上述目标消息发送保存请求的终端,或者发送了保存请求但没有接收到同意保存的指示信息的终端,上述目标消息对应于这些终端的状态依然还是加密状态。
在一种改进型的存储机制中,可以将所有目标消息都保存在加密数据库中,以保证用户无法采取非正常的访问方式获取这些数据。上述加密数据库会将已阅读的消息、已阅读且发送保存请求的消息、已阅读且同意保存请求的消息和已阅读但不同意保存请求的消息分别用不同的标识区分开。存储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标识选择如何处理标识所对应的消息。例如,存储系统可以读取所有具有“已阅读且同意保存请求”标识对应的消息,并可以以列表的形式将这些消息显示在界面中,但无法读取其他标识的消息。需要说明的是,在改进型的存储机制中,目标消息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后仍处于加密数据库中,因此该目标消息依然有加密性,只不过同时带有了特定的标识,处于可读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当接收到上述接收终端中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用于指示不保存上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时,则上述电子设备可以将上述目标消息对应于上述电子设备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三状态,其中,上述第三状态可以为删除状态或者销毁状态。即上述电子设备可以在加密数据库中,将上述目标消息对应于上述电子设备的状态由加密状态转换到删除状态。如此设置,只要接收到保存请求的接收终端中的任一个接收终端不同意上述用户对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则在上述加密数据库中,将对应于上述电子设备的目标消息做删除处理,从而,可以较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提高信息的保密性。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述电子设备未接收到上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中的任一个发送的用于指示保存上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或者未接收到上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中的任一个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不保存上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之前,上述电子设备可以首先确定向上述接收终端发送对上述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时的时刻到当前时刻的时间长度;之后,可以检测上述时间长度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时间长度阈值,若是,则可以在上述加密数据库中,将上述目标消息的状态由上述第一状态转换到上述第三状态,即若上述时间长度大于预设的第一时间长度阈值,则将上述目标消息的状态由加密状态转换到删除状态。例如,当预设的第一时间长度阈值为十分钟,当检测出上述时间长度超过十分钟时,则可以在上述加密数据库中,将上述目标消息的状态由加密状态转换到删除状态。这种长时间未回复的情况,代表接收终端有不同意保存目标消息的意向,当等待接收终端的指示信息的时间超过预设的时间长度阈值时,则直接将目标消息做删除处理,这种实现方式可以节约信息处理的时间。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述电子设备未接收到上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中的任一个发送的用于指示保存上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或者未接收到上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中的任一个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不保存上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之前,上述电子设备可以首先确定向上述接收终端发送对上述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时的时刻到当前时刻的时间长度,并确定上述加密数据库中的数据量;之后,可以检测上述时间长度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间长度阈值,并检测上述数据量是否大于预设的数据量阈值,若检测出上述时间长度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间长度阈值,并且检测出上述数据量大于预设的数据量阈值,则可以在上述加密数据库中,将上述目标消息的状态由上述第一状态转换到上述第三状态,即若上述时间长度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间长度阈值,且上述数据量大于预设的数据量阈值,则将上述目标消息的状态由加密状态转换到删除状态。例如,当预设的第二时间长度阈值为五分钟,预设的数据量阈值为100兆字节(MByte)时,当检测出上述时间长度超过五分钟时,且上述数据量超过100兆字节时,则可以在上述加密数据库中,将上述目标消息的状态由加密状态转换到删除状态。这种有较多信息等待回复的情况,代表接收终端有不同意保存目标消息的意向,当等待接收终端的指示信息的时间超过预设的时间长度阈值、且加密数据库中的数据量超过预设的数据量阈值时,则直接将目标消息做删除处理,这种实现方式可以在考虑到用户意愿的同时不造成存储空间的浪费。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电子设备可以在向上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消息的同时,发送对上述消息的保存请求,以供上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在显示上述消息的同时,显示上述消息的保存请求。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保存请求中可以包括上述目标消息的消息标识,上述电子设备可以向上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上述消息标识,以供上述接收终端在上述加密数据库中查询与上述消息标识关联的目标消息,并在上述接收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上述目标消息,并确定是否发送用于指示保存上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当上述加密数据库是服务器中的加密数据库时,作为示例性的系统架构图如图2所示。图2中,系统架构200可以包括保存请求发送终端2011、2012、2013,网络2021、2022、2023,接收终端2031、2032、2033和服务器204。其中,网络2021用以在保存请求发送终端2011、2012、2013和服务器204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2022用以在保存请求发送终端2011、2012、2013和接收终端2031、2032、2033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2023用以在接收终端2031、2032、2033和服务器204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2021、2022、2023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保存请求发送终端2011、2012、2013通过网络2021与服务器204交互,以将服务器204中的加密数据库中的目标消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或者将服务器204中的加密数据库中的目标消息转移到保存请求发送终端2011、2012、2013的本地可读数据库中等;用户也可以使用保存请求发送终端2011、2012、2013通过网络2022与接收终端2031、2032、2033交互,以接收接收终端2031、2032、2033发送的指示信息等;用户还可以使用接收终端2031、2032、2033与服务器204交互,以利用消息标识从服务器204的加密数据库中查询与上述消息标识关联的目标消息。保存请求发送终端2011、2012、2013和接收终端2031、2032、203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通讯客户端应用,例如即时通信软件、直播类应用等。
保存请求发送终端2011、2012、2013和接收终端2031、2032、2033可以是具有显示屏并且支持信息处理、消息发送与接收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
服务器204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保存请求发送终端2011、2012、2013上保存的目标消息提供支持的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可以存储保存请求所对应的目标消息,以供上述保存请求发送终端2011、2012、2013将上述目标消息由服务器204中的加密数据库转移到本地可读数据库中,或者将上述保存请求发送终端2011、2012、2013对应的目标消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
应该理解,图2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继续参见图3A,图3A是根据本实施例的保存请求发送终端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图3A为用户B的终端的显示界面,在图3A中,用户B想要保存聊天记录中用户A发送的目标消息301时,则点击目标消息301上方的“保存”按钮302;之后,保存请求发送终端检测到上述用户B对目标消息301的“保存”按钮302的按压操作,向用户A发送对上述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
继续参见图3B,图3B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接收终端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图3B为用户A的终端的显示界面,在图3B中,用户A接收到用户B对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303时,则可以通过点击保存请求下方的“同意”按钮304来指示同意用户B对上述目标消息进行的保存操作,当保存请求发送终端接收到上述用于指示保存上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时,则可以将上述目标消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保存请求发送终端发送保存请求的方式以及接受终端指示“保存”和/或“不保存”的方式可以根据具体业务情况而定,上述实施例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参考图4,其示出了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400。该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的流程40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检测用户是否对目标消息进行保存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运行于其上的电子设备可以检测用户是否对显示屏上显示的目标消息进行了保存操作。上述目标消息可以为文字、语音、动画、视频、图片、文档等等。上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检测用户是否对触摸屏或触摸板上显示的“保存”按钮进行了点击操作来检测用户是否对目标消息进行了保存操作,也可以检测用户是否通过鼠标对显示屏上显示的“点击”按钮进行了点击操作来检测用户是否对目标消息进行了保存操作,还可以检测用户是否通过按压操作、滑动操作或其它预先设置的操作来确定是否对上述目标消息进行了保存操作,例如,上述用户可以预先将对消息显示区域进行按压的时间超过预设的时间阈值的按压操作设置为对上述消息的保存操作,当上述电子设备检测出上述用户对上述目标消息的显示区域的按压时间超过了预设的时间阈值时,则可以确定上述用户对上述目标消息进行了保存操作。若上述电子设备检测到上述用户对上述目标消息进行了保存操作,则执行步骤402。
步骤402,响应于检测到用户对目标消息进行保存操作,向除检测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之外的接收到目标消息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对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当在步骤401中检测到上述用户对上述目标消息进行了保存操作,则可以向除检测到上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之外的、接收到上述目标消息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对上述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上述接收终端对应的用户可以通过预先设置的操作来指示是否同意上述用户对上述目标消息的保存操作,例如,接收终端对应的用户可以将手指从保存请求的请求框的左侧滑动到请求框的右侧的操作设置为同意保存的操作,可以将手指从保存请求的请求框的右侧滑动到请求框的左侧的操作设置为不同意保存的操作。若上述接收终端检测到其对应的用户同意上述用户对上述目标消息进行的保存操作,则向上述电子设备发送用于指示保存上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之后,执行步骤403或者步骤405。
步骤403,确定发送用于指示保存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的接收终端的数量占接收到保存请求的接收终端的数量的比值。
在本实施例中,在向除检测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之外的接收到上述目标消息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对上述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之后,上述电子设备可以首先确定发送用于指示保存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的接收终端的数量和接收到上述保存请求的接收终端的数量;之后,可以利用发送用于指示保存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的接收终端的数量除以接收到保存请求的接收终端的数量,得到发送用于指示保存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的接收终端的数量占接收到保存请求的接收终端的数量的比值,之后执行步骤404。例如,当接收到上述保存请求的接收终端为4个,发送用于指示保存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的接收终端为3个,则确定出比值为0.75。
步骤404,确定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比值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403中确定出比值之后,上述电子设备可以确定上述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比值阈值,若确定出上述比值大于预设的比值阈值,则执行步骤406。例如,当预设的比例阈值为0.5,确定出比值为0.75时,则可以确定上述比值大于预设的比值阈值。
步骤405,确定发送用于指示保存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的接收终端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的数量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在向除检测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之外的接收到上述目标消息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对上述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之后,上述电子设备可以首先确定发送用于指示保存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的接收终端的数量;之后,可以确定上述数量是否大于预设的数量阈值,若确定出上述数量大于预设的数量阈值,则执行步骤406。例如,当发送用于指示保存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的接收终端为3个,预设的数量阈值为2个,则可以确定出上述数量大于预设的数量阈值。
步骤406,若是,则将目标消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在步骤404中确定出上述比值大于预设的比值阈值时,或者当在步骤405中确定出上述数量大于预设的数量阈值时,则可以将上述目标消息对应于上述电子设备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其中上述第一状态可以为加密状态,上述第二状态可以为非加密状态或者可读状态。即上述电子设备可以在加密数据库中,将上述目标消息对应于上述电子设备的状态由加密状态转换到非加密状态。当加密数据库中存储的为加密状态的消息,非加密数据库或可读数据库中存储的为非加密状态的消息时,则上述电子设备也可以将上述目标消息从加密数据库中转移到本地非加密数据库中或本地可读数据库中。如此设置,只要同意该用户的保存请求的接收终端的比例超过一定的比例阈值,或者只要同意该用户的保存请求的接收终端的数量超过一定的数量阈值,就可以将上述目标消息进行保存,从而可以更加灵活地设置保存条件,使得保存条件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或者,上述电子设备可以在加密数据库中,将上述目标消息对应于上述电子设备的状态由加密状态转换到可读状态。此时,加密数据库会将已阅读的消息、已阅读且发送保存请求的消息、已阅读且同意保存请求的消息和已阅读但不同意保存请求的消息分别用不同的标识区分开。存储系统可以随意读取所有具有“已阅读且同意保存请求”对应标识的消息,并可以以列表的形式将这些消息显示在界面中,但无法读取其他类标识的信息。
从图4中可以看出,与图1对应的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的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的流程400突出了基于接收到的指示信息的数量,确定是否对目标消息进行保存的步骤。由此,本实施例描述的方案在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消息进行保存的同时,也使得保存条件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
进一步参考图5,其示出了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500。该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的流程50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检测用户是否对目标消息进行保存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运行于其上的电子设备可以检测用户是否对显示屏上显示的目标消息进行了保存操作。上述目标消息可以为文字、语音、动画、视频、图片、文档等等。上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检测用户是否对触摸屏或触摸板上显示的“保存”按钮进行了点击操作来检测用户是否对目标消息进行了保存操作,也可以检测用户是否通过鼠标对显示屏上显示的“点击”按钮进行了点击操作来检测用户是否对目标消息进行了保存操作,还可以检测用户是否通过按压操作、滑动操作或其它预先设置的操作来确定是否对上述目标消息进行了保存操作,例如,上述用户可以预先将对消息的至少两次的点击操作设置为对上述消息的保存操作,当上述电子设备检测出上述用户对上述目标消息进行了三次点击操作时,则可以确定上述用户对上述目标消息进行了保存操作。若上述电子设备检测到上述用户对上述目标消息进行了保存操作,则执行步骤502。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终端在发送上述目标消息之后,可以将上述目标消息和上述目标消息对应的消息标识存储于服务器的加密数据库中,并将上述消息标识发送给聊天群组中的所有成员对应的终端,上述终端可以在上述服务器的加密数据库中查询与上述消息标识对应的目标消息,并将上述目标消息显示在上述终端的显示屏上,以供用户查阅以及决定是否对上述消息进行保存操作;上述发送终端也可以将上述目标消息和上述目标消息对应的消息标识都发送给聊天群组中的所有成员对应的终端,并存储于上述终端的本地加密数据库中。
上述消息标识是上述消息的唯一标识,且上述消息标识所占空间一般远小于上述消息所占的空间。
步骤502,响应于检测到用户对目标消息进行保存操作,向除检测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之外的接收到目标消息的所有接收终端发送对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当在步骤501中检测到上述用户对上述目标消息进行了保存操作,则可以向除检测到上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之外的、接收到上述目标消息的所有接收终端发送对上述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上述保存请求可以以弹窗的形式显示在接收终端的显示屏上,并在保存请求的下方显示“同意”按钮和“不同意”按钮,若上述接收终端检测到其对应的用户点击了“同意”按钮,则代表上述接收终端对应的用户同意上述用户对上述目标消息的保存操作;若上述接收终端检测到其对应的用户点击了“不同意”按钮,则代表上述接收终端对应的用户不同意上述用户对上述目标消息的保存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保存请求也可以以其他形式呈现;上述“同意”按钮和“不同意”按钮也可以以其他形式呈现,例如“笑脸”按钮和“哭脸”按钮;具体视业务需求而定。
步骤503,响应于接收到所有接收终端用于指示保存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将目标消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接收到所有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保存上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时,则上述电子设备可以将上述目标消息对应于上述电子设备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其中上述第一状态可以为加密状态,上述第二状态可以为非加密状态或者可读状态。即上述电子设备可以在加密数据库中,将上述目标消息对应于上述电子设备的状态由加密状态转换到非加密状态。当加密数据库中存储的为加密状态的消息,非加密数据库或可读数据库中存储的为非加密状态的消息时,则上述电子设备也可以将上述目标消息从加密数据库中转移到本地非加密数据库中或本地可读数据库中。上述加密数据库可以为服务器中的加密数据库,也可以为上述电子设备的本地加密数据库。或者,上述电子设备可以在加密数据库中,将上述目标消息对应于上述电子设备的状态由加密状态转换到可读状态。此时,加密数据库会将已阅读的消息、已阅读且发送保存请求的消息、已阅读且同意保存请求的消息和已阅读但不同意保存请求的消息分别用不同的标识区分开。存储系统可以随意读取所有具有“已阅读且同意保存请求”对应标识的消息,并可以以列表的形式将这些消息显示在界面中,但无法读取其他类标识的信息。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向所有接收终端发送保存请求,并且要接收到所有接收终端的同意保存的指示信息时,才将目标消息进行保存,这种方式必须征得通讯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同意才将消息进行保存,从而考虑到所有通讯者的感受,并且进一步提高消息的保密性。
进一步参考图6,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保存消息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装置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具有与上述方法相类似的有益效果,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保存消息的装置600包括:第一检测单元601、第一发送单元602和第一转换单元603。其中,第一检测单元601配置用于检测用户是否对目标消息进行保存操作;第一发送单元602配置用于响应于检测到用户对目标消息进行保存操作,向除检测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之外的接收到目标消息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对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第一转换单元603配置用于响应于接收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中的任一接收终端用于指示保存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将目标消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保存消息的装置600的第一检测单元601可以检测用户是否对显示屏上显示的目标消息进行了保存操作。上述目标消息可以为文字、语音、动画、视频、图片、文档等等。上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检测用户是否对触摸屏或触摸板上显示的“保存”按钮进行了点击操作来检测用户是否对目标消息进行了保存操作,也可以检测用户是否通过鼠标对显示屏上显示的“点击”按钮进行了点击操作来检测用户是否对目标消息进行了保存操作,还可以检测用户是否通过按压操作、滑动操作或其它预先设置的操作来确定是否对上述目标消息进行了保存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当上述第一检测单元601检测到上述用户对上述目标消息进行了保存操作,则上述第一发送单元602可以向除检测到上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之外的、接收到上述目标消息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对上述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上述保存请求可以以弹窗的形式显示在接收终端的显示屏上,并在保存请求的下方显示“同意”按钮和“不同意”按钮,若上述接收终端检测到其对应的用户点击了“同意”按钮,则代表上述接收终端对应的用户同意上述用户对上述目标消息的保存操作;若上述接收终端检测到其对应的用户点击了“不同意”按钮,则代表上述接收终端对应的用户不同意上述用户对上述目标消息的保存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保存请求也可以以其他形式呈现;上述“同意”按钮和“不同意”按钮也可以以其他形式呈现,例如“笑脸”按钮和“哭脸”按钮;具体视业务需求而定。
在本实施例中,当接收到上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中的任意一个接收终端或者所有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保存上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时,则上述第一转换单元603可以将上述目标消息对应于上述检测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其中上述第一状态可以为加密状态,上述第二状态可以为非加密状态或者可读状态。即上述第一转换单元603可以在加密数据库中,将上述目标消息对应于上述检测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的状态由加密状态转换到非加密状态。当加密数据库中存储的为加密状态的消息,非加密数据库或可读数据库中存储的为非加密状态的消息时,则上述第一转换单元603也可以将上述目标消息从加密数据库中转移到本地非加密数据库中或本地可读数据库中。上述加密数据库可以为服务器中的加密数据库,也可以为上述电子设备的本地加密数据库。或者,上述第一转换单元603可以在加密数据库中,将上述目标消息对应于上述电子设备的状态由加密状态转换到可读状态。此时,加密数据库会将已阅读的消息、已阅读且发送保存请求的消息、已阅读且同意保存请求的消息和已阅读但不同意保存请求的消息分别用不同的标识区分开。存储系统可以随意读取所有具有“已阅读且同意保存请求”对应标识的消息,并可以以列表的形式将这些消息显示在界面中,但无法读取其他类标识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用于保存消息的装置600还可以包括第二转换单元(图中未示出),当接收到上述接收终端中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用于指示不保存上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时,则上述第二转换单元可以将上述目标消息对应于上述检测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三状态,其中,上述第三状态可以为删除状态或者销毁状态。即上述第二转换单元可以在加密数据库中,将上述目标消息对应于上述检测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的状态由加密状态转换到删除状态。如此设置,只要接收到保存请求的接收终端中的任一个接收终端不同意上述用户对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则在上述加密数据库中,将对应于上述检测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的目标消息做删除处理,从而,可以较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提高信息的保密性。可读状态与前述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用于保存消息的装置600还可以包括第二检测单元(图中未示出)和第一删除单元(图中未示出)。在未接收到上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中的任一个发送的用于指示保存上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或者未接收到上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中的任一个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不保存上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之前,上述第二检测单元可以首先确定向上述接收终端发送对上述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时的时刻到当前时刻的时间长度;之后,可以检测上述时间长度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时间长度阈值,若是,则上述第一删除单元可以在上述加密数据库中,将上述目标消息的状态由上述第一状态转换到上述第三状态,即若上述时间长度大于预设的第一时间长度阈值,则将上述目标消息的状态由加密状态转换到删除状态。这种长时间未回复的情况,代表接收终端有不同意保存目标消息的意向,当等待接收终端的指示信息的时间超过预设的时间长度阈值时,则直接将目标消息做删除处理,这种实现方式可以节约信息处理的时间。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用于保存消息的装置600还可以包括第三检测单元(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删除单元(图中未示出)。在未接收到上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中的任一个发送的用于指示保存上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或者未接收到上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中的任一个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不保存上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之前,上述第三检测单元可以首先确定向上述接收终端发送对上述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时的时刻到当前时刻的时间长度,并确定上述加密数据库中的数据量;之后,可以检测上述时间长度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间长度阈值,并检测上述数据量是否大于预设的数据量阈值,若检测出上述时间长度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间长度阈值,并且检测出上述数据量大于预设的数据量阈值,则上述第二删除单元可以在上述加密数据库中,将上述目标消息的状态由上述第一状态转换到上述第三状态,即若上述时间长度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间长度阈值,且上述数据量大于预设的数据量阈值,则将上述目标消息的状态由加密状态转换到删除状态。这种有较多信息等待回复的情况,代表接收终端有不同意保存目标消息的意向,当等待接收终端的指示信息的时间超过预设的时间长度阈值、且加密数据库中的数据量超过预设的数据量阈值时,则直接将目标消息做删除处理,这种实现方式可以在考虑到用户意愿的同时不造成存储空间的浪费。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转换单元603可以包括第一确定模块(图中未示出)、第二确定模块(图中未示出)和转换模块(图中未示出)。在向除检测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之外的接收到上述目标消息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对上述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之后,上述第一确定模块可以首先确定发送用于指示保存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的接收终端的数量和接收到上述保存请求的接收终端的数量;之后,可以利用发送用于指示保存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的接收终端的数量除以接收到保存请求的接收终端的数量,得到发送用于指示保存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的接收终端的数量占接收到保存请求的接收终端的数量的比值;在上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出比值之后,上述第二确定模块可以确定上述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比值阈值,若确定出上述比值大于预设的比值阈值,则上述转换模块可以将上述目标消息对应于上述检测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其中上述第一状态可以为加密状态,上述第二状态可以为非加密状态或者可读状态。即上述转换模块可以在加密数据库中,将上述目标消息对应于上述检测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的状态由加密状态转换到非加密状态。当加密数据库中存储的为加密状态的消息,非加密数据库或可读数据库中存储的为非加密状态的消息时,则上述转换模块也可以将上述目标消息从加密数据库中转移到本地非加密数据库中或本地可读数据库中。可读状态与前述实施例类似,再此不再赘述。如此设置,只要同意该用户的保存请求的接收终端的比例超过一定的比例阈值,就可以将上述目标消息进行保存,从而可以更加灵活地设置保存条件,使得保存条件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转换单元603还可以包括第三确定模块(图中未示出)。在向除检测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之外的接收到上述目标消息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对上述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之后,上述第三确定模块可以首先确定发送用于指示保存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的接收终端的数量;之后,可以确定上述数量是否大于预设的数量阈值,若确定出上述数量大于预设的数量阈值,则上述转换模块可以将上述目标消息对应于上述检测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其中上述第一状态可以为加密状态,上述第二状态可以为非加密状态或者可读状态。如此设置,只要同意该用户的保存请求的接收终端的数量超过一定的数量阈值,就可以将上述目标消息进行保存,从而可以更加灵活地设置保存条件,使得保存条件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用于保存消息的装置600还可以包括第二发送单元(图中未示出)。上述第二发送单元可以在向上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消息的同时,发送对上述消息的保存请求,以供上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在显示上述消息的同时,显示上述消息的保存请求。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保存请求中可以包括上述目标消息的消息标识。上述第一发送单元可以向上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上述消息标识,以供上述接收终端在上述加密数据库中查询与上述消息标识关联的目标消息,并在上述接收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上述目标消息,并确定是否发送用于指示保存上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
下面参考图7,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计算机系统7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计算机系统7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7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7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7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7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703中,还存储有系统7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701、ROM 702以及RAM 703通过总线7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705也连接至总线7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705:包括键盘、鼠标、液晶显示器(LCD)等的输入部分706;包括诸如液晶显示器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7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7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709。通信部分7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7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705。可拆卸介质7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7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708。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有形地包含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7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711被安装。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第一检测单元、第一发送单元和第一转换单元。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第一检测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检测用户是否对目标消息进行保存操作的单元”。
作为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该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上述装置中所包含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单独存在,未装配入终端中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上述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设备执行时,使得上述设备:检测用户是否对目标消息进行保存操作;响应于检测到用户对目标消息进行保存操作,向除检测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之外的接收到目标消息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对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响应于接收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中的任一接收终端用于指示保存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将目标消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
以上描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发明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用户是否对目标消息进行保存操作;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用户对所述目标消息进行保存操作,向除检测到所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之外的接收到所述目标消息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对所述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中的任一接收终端用于指示保存所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将所述目标消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除检测到所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之外的接收到所述目标消息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对所述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用于指示不保存所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将所述目标消息的状态由所述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三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除检测到所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之外的接收到所述目标消息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对所述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从所述发送对所述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时的时刻到当前时刻的时间长度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时间长度阈值;
若是,将所述目标消息的状态由所述第一状态转换到所述第三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除检测到所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之外的接收到所述目标消息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对所述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从所述发送对所述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时的时刻到当前时刻的时间长度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间长度阈值,并检测加密数据库中的数据量是否大于预设的数据量阈值;
响应于检测出所述时间长度大于预设的第二时间长度阈值,且所述数据量大于预设的数据量阈值,则将所述目标消息的状态由所述第一状态转换到所述第三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中的任一接收终端用于指示保存所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将所述目标消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包括:
确定发送所述用于指示保存所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的接收终端的数量占接收到所述保存请求的接收终端的数量的比值;
确定所述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比值阈值;
若是,则将所述目标消息的状态由所述第一状态转换到所述第二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中的任一接收终端用于指示保存所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将所述目标消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包括:
确定发送所述用于指示保存所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的接收终端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的数量阈值;
若是,则将所述目标消息的状态由所述第一状态转换到所述第二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消息和对所述消息的保存请求。
8.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存请求包括所述目标消息的消息标识;
以及所述向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对所述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包括:
向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所述消息标识,以供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查询与所述消息标识关联的目标消息,并确定是否发送用于指示保存所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
9.一种用于保存消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配置用于检测用户是否对目标消息进行保存操作;
第一发送单元,配置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用户对所述目标消息进行保存操作,向除检测到所述用户的保存操作的终端之外的接收到所述目标消息的至少一个接收终端发送对所述目标消息的保存请求;
第一转换单元,配置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至少一个接收终端中的任一接收终端用于指示保存所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将所述目标消息的状态由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换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配置用于确定发送所述用于指示保存所述目标消息的指示信息的接收终端的数量占接收到所述保存请求的接收终端的数量的比值;
第二确定模块,配置用于确定所述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的比值阈值;
转换模块,配置用于若是,则将所述目标消息的状态由所述第一状态转换到所述第二状态。
CN201710034328.9A 2017-01-18 2017-01-18 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67783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34328.9A CN106778353B (zh) 2017-01-18 2017-01-18 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34328.9A CN106778353B (zh) 2017-01-18 2017-01-18 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78353A true CN106778353A (zh) 2017-05-31
CN106778353B CN106778353B (zh) 2020-04-14

Family

ID=58947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34328.9A Active CN106778353B (zh) 2017-01-18 2017-01-18 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7835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0307A (zh) * 2021-08-03 2021-11-09 京东城市(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消息提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56996U (zh) * 2010-05-28 2010-11-24 陈勇 一种信息加密设备
CN104518953A (zh) * 2013-09-30 2015-04-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删除消息的方法、即时通信终端及系统
CN105407032A (zh) * 2014-09-10 2016-03-16 友米因有限公司 用于社交网络中安全传送消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5429846A (zh) * 2014-09-18 2016-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即时聊天工具聊天记录同步方法及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56996U (zh) * 2010-05-28 2010-11-24 陈勇 一种信息加密设备
CN104518953A (zh) * 2013-09-30 2015-04-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删除消息的方法、即时通信终端及系统
CN105407032A (zh) * 2014-09-10 2016-03-16 友米因有限公司 用于社交网络中安全传送消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5429846A (zh) * 2014-09-18 2016-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即时聊天工具聊天记录同步方法及终端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0307A (zh) * 2021-08-03 2021-11-09 京东城市(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消息提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30307B (zh) * 2021-08-03 2023-09-05 京东城市(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消息提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78353B (zh) 2020-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37066B2 (ja) 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サーバ、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CN107294908B (zh) 即时通信应用中的账号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090254616A1 (en) Simultaneous Instant Messaging In Single Window
CN104283975B (zh) 文件分发方法和装置
CN105868231A (zh) 缓存数据的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06104498B (zh) 信息处理系统、数据处理控制方法、程序和记录介质
JP2019503533A5 (zh)
JP6612532B2 (ja) メッセージ処理システム、メッセージ処理装置、メッセージ処理方法およびメッセージ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6302445A (zh) 用于处理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US11637795B1 (en) Techniques for templated messages
CN106789353A (zh) 在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定位问题的方法和系统
CN108243219A (zh) 信息推送的方法和装置
CN107391277A (zh)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132991A (zh) 一种h5页面加载方法及系统
CN108549586B (zh)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172061A (zh) 一种实现共享的方法和系统
CN104427285B (zh) 一种提示信息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8880992B (zh) 数据传输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880923A (zh) 应用于应用服务器的监控操作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CN109150844B (zh) 确定数字证书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078782A (zh) 一种好友备注的推荐备注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6778353A (zh) 用于保存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8076110A (zh)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和包含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装置
CN109918168A (zh) 显示图形码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213955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05

Address after: 361000 Fujian Xiamen Torch High-tech Zone Software Park Innovation Building Area C 3F-A193

Applicant after: Xiamen Black Mirro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61000 South Building 203-59, Torch Square, No. 56-58 Torch Road, Torch Garden, Xiamen High-tech Zone,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XIAMEN HUANSH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