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73156B - 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773156B CN106773156B CN201611051784.6A CN201611051784A CN106773156B CN 106773156 B CN106773156 B CN 106773156B CN 201611051784 A CN201611051784 A CN 201611051784A CN 106773156 B CN106773156 B CN 10677315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 parallax barrier
- electronic device
- operator
-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2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a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82—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 G06F21/84—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output devices, e.g. displays or moni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组件前方设有视差屏障层,所述方法可以包括: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的显示模式;验证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预定义的私密显示模式,且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通过验证时,使能所述视差屏障层以形成位于预设区域处的视差屏障;调整所述显示组件的内容显示方式,使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位于所述显示组件上对应于所述视差屏障的可视区域内。通过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针对不同的操作者,控制电子设备调整相应的内容可视范围,从而提升电子设备的私密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厂商都偏向于扩大电子设备的屏幕可视角度,实现广视角的内容显示,便于多个用户分别从各个角度对电子设备的显示内容进行分享观看。
然而,当显示内容包含私密信息时,用户并不希望该私密信息被别人窥视,而电子设备的广视角显示效果显然有悖于此时的用户需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组件前方设有视差屏障层,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的显示模式;
验证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
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预定义的私密显示模式,且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通过验证时,使能所述视差屏障层以形成位于预设区域处的视差屏障;
调整所述显示组件的内容显示方式,使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位于所述显示组件上对应于所述视差屏障的可视区域内。
可选的,当所述显示组件的显示内容中包含预定义的私密内容时,所述电子设备被配置为所述私密显示模式。
可选的,所述验证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被配置为所述私密显示模式时,启动对所述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验证。
可选的,所述验证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包括:
当接收到针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模式配置指令时,启动对所述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验证,其中所述显示模式配置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电子设备配置为所述私密显示模式;
其中,当所述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通过验证时,所述电子设备被配置为所述私密显示模式。
可选的,所述验证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操作者的身份特征数据,所述身份特征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操作者输入的验证指令、所述操作者的特定生物特征信息;
当所述身份特征数据与预定义权限用户的身份特征数据相匹配时,确定所述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通过验证。
可选的,所述使能所述视差屏障层以形成位于预设区域处的视差屏障,包括:
对所述视差屏障层进行整体使能,其中所述预设区域为所述视差屏障层的覆盖区域;
或者,当所述视差屏障层包含若干视差屏障单元时,若所述显示内容中包含预定义的私密内容,则将所述私密内容的显示区域作为所述预设区域,并单独使能所述视差屏障层在所述预设区域处对应的视差屏障单元。
可选的,所述可视区域是根据所述视差屏障的第一结构规格,所述显示组件的第二结构规格,所述视差屏障、所述显示组件和所述操作者的观察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确定得到;其中,所述可视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观察区域之外的位置是非可视的。
可选的,
所述观察区域为预定义的区域;
或者,所述观察区域是根据捕捉到的所述操作者的动态视线而确定。
可选的,所述调整所述显示组件的内容显示方式,使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位于所述显示组件上对应于所述视差屏障的可视区域内,包括:
根据构成所述视差屏障的光学栅栏之间的间隔尺寸,对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进行拆分;其中,所述可视区域由相邻光学栅栏之间的间隔形成;
将拆分后的显示内容显示于所述可视区域内。
可选的,还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存在多个操作者且至少一个操作者未通过身份验证时,降低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的可辨识度。
可选的,所述降低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的可辨识度,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降低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亮度、减小所述显示内容中字符的字号、为所述显示内容添加干扰性背景元素。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组件前方设有视差屏障层,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的显示模式;
验证模块,验证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
使能模块,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预定义的私密显示模式,且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通过验证时,使能所述视差屏障层以形成位于预设区域处的视差屏障;
调整模块,调整所述显示组件的内容显示方式,使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位于所述显示组件上对应于所述视差屏障的可视区域内。
可选的,当所述显示组件的显示内容中包含预定义的私密内容时,所述电子设备被配置为所述私密显示模式。
可选的,所述验证模块包括:
第一启动子模块,当所述电子设备被配置为所述私密显示模式时,启动对所述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验证。
可选的,所述验证模块包括:
第二启动子模块,当接收到针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模式配置指令时,启动对所述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验证,其中所述显示模式配置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电子设备配置为所述私密显示模式;
其中,当所述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通过验证时,所述电子设备被配置为所述私密显示模式。
可选的,所述验证模块包括:
获取子模块,获取所述操作者的身份特征数据,所述身份特征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操作者输入的验证指令、所述操作者的特定生物特征信息;
确定子模块,当所述身份特征数据与预定义权限用户的身份特征数据相匹配时,确定所述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通过验证。
可选的,所述使能模块包括:整体使能子模块或单独使能子模块;其中:
所述整体使能子模块用于对所述视差屏障层进行整体使能,其中所述预设区域为所述视差屏障层的覆盖区域;
所述单独使能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视差屏障层包含若干视差屏障单元时,若所述显示内容中包含预定义的私密内容,则将所述私密内容的显示区域作为所述预设区域,并单独使能所述视差屏障层在所述预设区域处对应的视差屏障单元。
可选的,所述可视区域是根据所述视差屏障的第一结构规格,所述显示组件的第二结构规格,所述视差屏障、所述显示组件和所述操作者的观察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确定得到;其中,所述可视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观察区域之外的位置是非可视的。
可选的,
所述观察区域为预定义的区域;
或者,所述观察区域是根据捕捉到的所述操作者的动态视线而确定。
可选的,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拆分子模块,根据构成所述视差屏障的光学栅栏之间的间隔尺寸,对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进行拆分;其中,所述可视区域由相邻光学栅栏之间的间隔形成;
显示子模块,将拆分后的显示内容显示于所述可视区域内。
可选的,还包括:
辨识度调节模块,当所述电子设备存在多个操作者且至少一个操作者未通过身份验证时,降低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的可辨识度。
可选的,所述辨识度调节模块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亮度调节子模块、字号调节子模块、背景添加子模块;其中:
所述亮度调节子模块用于降低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亮度;
所述字号调节子模块用于减小所述显示内容中字符的字号;
所述背景添加子模块用于为所述显示内容添加干扰性背景元素。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组件前方设有视差屏障层,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的显示模式;
验证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
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预定义的私密显示模式,且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通过验证时,使能所述视差屏障层以形成位于预设区域处的视差屏障;
调整所述显示组件的内容显示方式,使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位于所述显示组件上对应于所述视差屏障的可视区域内。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通过在电子设备的显示组件前方设置视差屏障层,并对显示组件的内容显示方式进行合理调整,使得显示内容的可视范围能够被视差屏障层所限制,从而确保显示内容无法被随意查看到,有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私密性。同时,通过对电子设备的操作者进行身份验证,使得只有通过身份验证的操作者才能够基于视差屏障层来调整显示内容的可视范围,有助于提升视差屏障层的可控性,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用户需求。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LCD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私密显示的原理示意图之一。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视差屏障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私密显示的原理示意图之二。
图7A-7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私密显示的界面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私密显示的界面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私密显示的界面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对部分区域进行私密显示的界面示意图。
图12-1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框图。
图2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显示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图1是LCD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LCD显示模组可以包括:背光源、下偏光片、阵列玻璃基板、液晶层、彩色滤光片和上偏光片等层次结构;其中,在彩色滤光片上形成红(R,red)、绿(G,green)、蓝(B,blue)等子像素。相邻的红、绿、蓝等子像素可以组成一个像素,并通过对液晶层的电压调节来控制每个子像素对应的透光情况,以使得每个像素呈现出相应的颜色,从而由若干像素最终组成该LCD显示模组上呈现出的文字、图片等各种显示内容。
可见,用户从电子设备的显示组件上看到显示内容,实际上可以理解为该用户看到了该显示组件上呈现出的若干像素的组合。当然,以上仅以LCD显示模组进行举例说明,实际上诸如OLED等各种类型的显示组件,均采用类似的“像素”组合原理来实现内容显示,此处不再赘述。
所以,背景技术部分所描述的相关技术中的“广视角”可以理解为:用户在很大角度上观看电子设备的显示组件时,仍然能够看到该显示组件上呈现出的像素(这些像素构成了显示内容),这确保了多名用户可以分别在不同角度上对电子设备的显示内容进行观看,并且观看效果不会由于角度变化而受到影响。
然而,虽然“广视角”优化了电子设备对显示内容的展示和分享效果,但同时意味着每个用户的电子设备上的显示内容都更加容易被其他用户查看到,从而造成私密内容被窥视和泄露的风险增加。
因此,本公开通过限制显示组件上的像素的可视角度,以降低私密内容被窥视的风险;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用于电子设备中,该电子设备的显示组件前方设有视差屏障层,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202A中,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的显示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手机、平板、PC等任意类型的包含显示屏幕的设备,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预定义多种显示模式,例如本公开中的私密显示模式,以及其他类型的非私密显示模式等,从而通过对电子设备所处的显示模式进行检测,可以确定用户对电子设备的操控意图;其中,当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私密显示模式时,可以判定为用户希望通过调整内容遮挡区域的透光率,以控制对相应的显示内容的遮挡程度。其中,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提供预定义的模式切换页面,使得用户基于该模式切换页面执行模式切换操作;或者,用户还可以通过对电子设备上的模拟或物理按键进行触发,以实现模式切换操作,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另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执行对显示组件的显示内容的自动检测,并当显示内容中包含预定义的私密内容时,将自身配置为私密显示模式,而无需用户手动执行对显示模式的配置操作。实际上,在私密显示模式下可能给用户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使用障碍,比如视角受限等,因而用户难以在日常情况下长期使用私密显示模式;同时,当用户对显示内容中的私密内容进行识别时,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几乎无法对所有的显示内容进行私密内容识别,并且很容易造成完全无视显示内容的私密性的情况,造成视差屏障层被弃用,甚至私密内容被其他用户轻易地窥视。因此,通过由电子设备主动对显示内容中的私密内容进行识别,并进一步在识别到私密内容时自动切换至私密显示模式,不仅可以极大地简化用户操作,还能够确保私密内容只在私密显示模式下进行显示,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对私密内容的保护程度。
在步骤202B中,验证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电子设备的显示模式的配置操作与对操作者的身份信息的验证操作之间相互独立,并不存在固定的先后顺序或依托关系,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当然,为了简化用户操作或处理流程,也可以在两者之间赋予一定的执行关系,例如: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电子设备被配置为所述私密显示模式时,电子设备可以自动启动对所述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验证。尤其是,当电子设备在检测到显示内容中的私密内容后自动配置为私密显示模式时,配合于自动启动对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验证,可以确保私密内容只能够被通过身份验证的操作者查看,避免被未通过身份验证的操作者查看,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对私密信息的保护程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模式配置指令时,启动对所述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验证,而无需用户手动启动对该身份信息的验证操作。那么,由于该显示模式配置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电子设备配置为所述私密显示模式,使得当所述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通过验证时,电子设备可以自动将自身配置为私密显示模式。举例而言,假定电子设备向用户提供针对显示模式的模式配置页面,则用户只需要针对该模式配置页面执行配置操作,即可发出上述的显示模式配置指令,并由电子设备自动完成后续的模式切换和身份验证操作,从而有助于简化用户操作、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获取所述操作者的身份特征数据,并当所述身份特征数据与预定义权限用户的身份特征数据相匹配时,确定所述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通过验证。其中,该身份特征数据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操作者输入的验证指令(例如该验证指令中可以包含预定义的密码信息)、所述操作者的特定生物特征信息(例如指纹、掌纹、声纹、人脸、虹膜等中至少之一)。
在步骤204中,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预定义的私密显示模式,且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通过验证时,使能所述视差屏障层以形成位于预设区域处的视差屏障。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对所述视差屏障层进行整体使能,其中所述预设区域为所述视差屏障层的覆盖区域;例如,该覆盖区域可以覆盖电子设备的整个显示屏幕,或者该覆盖区域也可以仅覆盖电子设备的部分显示屏幕,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视差屏障层包含若干视差屏障单元时,若所述显示内容中包含预定义的私密内容,则电子设备可以将所述私密内容的显示区域作为所述预设区域,并单独使能所述视差屏障层在所述预设区域处对应的视差屏障单元,而无需使能其他区域的视差屏障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视区域可以是根据所述视差屏障的第一结构规格,所述显示组件的第二结构规格,所述视差屏障、所述显示组件和所述操作者的观察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确定得到;其中,所述可视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观察区域之外的位置是非可视的,从而确保只有处于该可视区域内的用户能够查看到视差屏障覆盖的显示内容,而位于该可视区域之外的其他用户则无法查看到视差屏障覆盖的显示内容,确保私密内容不会被操作者之外的其他用户窥视。
其中,观察区域可以为预定义的区域;例如当短信、密码等总是出现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的特定区域时(例如短信的预览框、密码的输入框等的显示位置相对固定),可以将该特定区域配置为上述的观察区域,使得视差屏障层对该特定区域实现覆盖。或者,观察区域可以是由电子设备根据动态捕捉到的操作者的眼球位置而确定,使得该观察区域可以基于操作者的视线而动态变化,从而更加符合用户的实际操作和需求。
在步骤206中,调整所述显示组件的内容显示方式,使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位于所述显示组件上对应于所述视差屏障的可视区域内。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构成所述视差屏障的光学栅栏之间的间隔尺寸,对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进行拆分;其中,所述可视区域由相邻光学栅栏之间的间隔形成;将拆分后的显示内容显示于所述可视区域内,以使得该可视区域内的用户可以对拆分后的显示内容进行查看。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电子设备存在多个操作者且至少一个操作者未通过身份验证时,电子设备可以降低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的可辨识度,使得只有距离较近的操作者(通常为机主)可以清晰地查看到显示内容,而距离较远的其他用户(通常为非机主)则无法清晰地查看到显示内容,以提升显示内容的私密性。实际上,即便具有操作权限的操作者与电子设备的距离较远,导致降低可辨识度后无法直接看清显示内容,该操作者也可以通过靠近电子设备或将电子设备移至身边后再进行观看,而没有操作权限的用户则无法轻松地缩小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因而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信息私密性和安全性。
其中,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下述方式中至少之一来降低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的可辨识度:降低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亮度、减小所述显示内容中字符的字号、为所述显示内容添加干扰性背景元素等,当然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通过在电子设备的显示组件前方设置视差屏障层,并对显示组件的内容显示方式进行合理调整,使得显示内容的可视范围能够被视差屏障层所限制,从而确保显示内容无法被随意查看到,有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私密性。同时,通过对电子设备的操作者进行身份验证,使得只有通过身份验证的操作者才能够基于视差屏障层来调整显示内容的可视范围,有助于提升视差屏障层的可控性,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用户需求。
下面以移动设备的屏幕显示为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用于电子设备中,该电子设备的显示组件前方设有视差屏障层,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302中,电子设备接收到显示模式配置指令,并根据该显示模式配置指令将自身配置为私密显示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在屏幕上示出针对显示模式的配置选项(例如位于电子设备示出的模式配置页面中),并根据用户对该配置选项的触发,确定是否接收到显示模式配置指令,以执行相应的模式配置操作。
在另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上可以装配一机械结构,例如该机械结构可以为按键、拨动开关等任意形式,则可以根据用户对该机械结构的调整操作,确定是否接收到显示模式配置指令,以执行相应的模式配置操作。例如,当该机械结构被调整为预设姿态时,比如按键被按下或拨动开关被拨至预设位置,可以确定接收到显示模式配置指令。
在步骤304中,电子设备在确定处于私密显示模式时,启动对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验证。
在本实施例中,当处于私密显示模式时,电子设备可以自动启动对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验证;其中,该身份验证操作可以在电子设备检测到由非私密显示模式切换至私密显示模式时触发,也可以由电子设备在处于私密显示模式时定期触发,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的任意身份验证手段,对操作者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举例而言,当电子设备采用人脸或虹膜等验证手段时,可以开启电子设备的前置摄像头,并将该前置摄像头采集到的人脸或虹膜信息作为操作者的人脸或虹膜信息,该过程可以静默执行,即对于操作者而言该过程不可见;或者,当电子设备采用指纹或密码输入等验证手段时,可以通过在屏幕上显示相应的提示信息,引导用户执行相应的指纹或密码输入,从而完成身份信息的验证。
在步骤306中,当操作者通过身份信息的验证时,转入步骤308,否则电子设备对显示内容进行正常显示。
在步骤308中,电子设备使能视差屏障层,并调整显示组件的内容显示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当操作者通过身份信息的验证时,表明该操作者为该电子设备的机主(或其他授权用户),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使能视差屏障层,并调整显示组件的内容显示方式,使得显示组件上的显示内容只能够被该操作者完整地查看,而对于其他用户则不可见或不具有可读性,以确保操作者的信息私密性。
例如图4所示,假定电子设备的操作者位于C1处、另一用户位于C2处,那么视差屏障层位于显示组件的“前方”,即朝向操作者的一方(即图4中的上方);其中,视差屏障层上形成若干视差屏障(图4中标示为视差屏障层中的黑色区域),而用户只能够通过相邻视差屏障之间的间隙查看到显示组件上的相应像素(图4中标示为显示组件上的黑色区域)。那么,通过对视差屏障层的合理配置,以及对显示组件上的显示内容的合理调整,如图4所示,位于C1处的操作者恰好能够透过视差屏障之间的间隙并完整地查看到显示组件上的所有显示内容,而位于C2处的用户则无法查看或无法完整地查看相应的显示内容,所以这些显示内容对于C2处的用户是不可见或不具有可读性的,从而确保操作者的信息私密性。
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视差屏障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此处结合图5进行举例说明,但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如图5所示,假定电子设备中的显示组件为LCD显示组件,则视差屏障层可以包括:设置于LCD显示组件前方(屏幕光线的出射方向,即图11中的上方)的若干显示屏障,而每一显示屏幕分别包括依次叠加于LCD显示组件前方的液晶结构层和偏光片,且该偏光片的偏振方向区别于LCD显示组件的出射光线的偏振方向;其中,液晶结构层可以进一步包括玻璃电极1、玻璃电极2以及之间的一层液晶。
那么,当任一视差屏障被使能时,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调节施加于该视差屏障中的液晶结构层的电压值,即施加于玻璃电极1与玻璃电极2之间的电压值,以改变玻璃电极1与玻璃电极2之间的液晶的旋转方向,从而使得该液晶可以改变LCD显示模组的出射光线的偏振方向;其中,当出射光线的偏振方向与该视差屏障中的偏光片的偏振方向垂直时,偏光片可以对出射光线造成遮挡,从而形成对出射光线的“屏障”。
当电子设备对整个视差屏障层中的所有视差屏障进行整体使能控制时,所有视差屏障可以通过统一的控制线路连接,则电子设备通过该统一的控制线路向所有视差屏障输出预设电压值时,即可同时对所有视差屏障进行使能控制。当然,视差屏障层中的视差屏障可以划分为若干组,每一组中包含至少一个视差屏障,则每一组视差屏障可以采用单独的控制线路,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分别对每一组的视差屏障进行单独使能控制,实现更为精细化的使能控制,这在下文中将结合图10进行详细说明。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C1点处于电子设备的可视区域,使得位于该C1点处的操作者可以完整地查看电子设备上的显示内容,而C2点位于可视区域之外,使得位于该C2点处的用户无法或无法完整地查看到电子设备上的显示内容。而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视差屏障层形成的视差屏障的第一结构规格,显示组件的第二结构规格,视差屏障、显示组件和用户观察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确定得到显示组件上对应于视差屏障的可视区域。
举例而言,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私密显示的原理示意图,如图6所示,视差屏障的第一结构规格可以包括:视差屏障层的整体规格(图中未标示),每个视差屏障b1、b2、b3等的单独规格,以及相邻的视差屏障b1、b2、b3等之间的间隙规格等;显示组件的第二结构规格可以包括:显示组件的整体规格等;视差屏障、显示组件和用户观察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包括:视差屏障层与显示组件之间的间隔d1、视差屏障层与用户观察区域之间的间隔d2、用户观察区域自身的规格d3等。
那么,由于视差屏障层和显示组件均为电子设备上的物理部件,因而在电子设备的硬件规格确定后,视差屏障的第一结构规格、显示组件的第二结构规格、视差屏障与显示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均可以确定;比如图6所示,可以确定视差屏障层与显示组件之间的间隔为d1,可以确定视差屏障层上的视差屏障处于b1、b2、b3等处。
而对于用户观察区域,包括该用户观察区域自身的规格d3,以及该用户观察区域与视差屏障层之间的间隔d2等,与用户的实际情况相关,无法根据电子设备的硬件规格来确定。那么,基于对用户观察区域相关的信息确定方式,本公开提供了下述显示方案:
1)静态显示
作为一示例性实施例,用户观察区域可以为预定义的预设区域;换言之,可以事先假定用户所处的用户观察区域与视差屏障层之间形成间隔d2、用户观察区域的宽度为d3,即d2和d3均为预定义的数值,从而根据上述参数,即可确定出显示组件上对应的可视区域,包括图6所示的区域A1、A2、A3等。
举例而言,如图6所示,由于视差屏障层位于用户观察区域与显示组件之间,且视差屏障呈栅栏状,因而形成的可视区域为相互分离的多个间隔区域,其中每个间隔区域的位置可以通过下述方式确定:由用户观察区域上的第一侧端点和任一视差屏障间隔(即相邻视差屏障之间的间隔)的第二侧端点构成第一直线(比如图6中,由用户观察区域上的左侧端点与b1、b2对应间隔的右侧端点构成的直线),由用户观察区域上的第二侧端点和任一视差屏障间隔的第一侧端点构成第二直线(比如图6中,由用户观察区域上的右侧端点与b1、b2对应间隔的左侧端点构成的直线),那么该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分别在显示组件上对应的两个点之间的区域,即该任一视差屏障间隔对应的可视区域(比如图6中,b1、b2对应间隔形成的可视区域为区域A1)。
那么,由于显示组件上形成的各个可视区域之间相互分离,因而可以根据构成视差屏障的光学栅栏之间的间隔尺寸,对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进行拆分;其中,该可视区域由相邻光学栅栏之间的间隔形成;然后,将拆分后的显示内容显示于可视区域内。如图6所示,可以将原本连续显示的显示内容拆分至区域A1、A2、A3等可视区域处,以便于用户观察区域处的用户查看,并且由于可视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用户观察区域之外的位置是非可视的,从而可以避免用户观察区域之外的用户对显示内容进行窥视。
以图7A-7B为例。如图7A所示,假定显示内容为一圆形,那么当用户将显示模式切换至私密显示模式时,电子设备上呈纵向的视差屏障层被使能,形成图7B所示的呈纵向、相互分离的多个视差屏障和可视区域(图7B仅用于示意,并不对具体的规格和比例等进行限制);那么,通过将作为显示内容的圆形切分为相应规格的图案,即可使其被展示于相应的可视区域内。
其中,由于相邻可视区域之间存在间隔,因而可能使得显示内容被显示于可视区域时,会存在沿可视区域的排列方向(即图7B所示的左右方向)扩展的情况,导致显示内容沿该排列方向“溢出”电子设备的屏幕区域,因而可以将原本仅为一屏的显示内容扩展至多屏(比如图7B中包括左、右两屏),使用户通过滑动页面而查看到所有显示内容。
2)动态显示
作为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由于不同用户的瞳距、臂长、使用习惯等均存在差异,因而预定义的用户观察区域可能并不能够适用于所有用户,除非所有用户均对该预定义的用户观察区域进行使用习惯上的配合,但这将增加用户的学习成本。
因此,为了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本公开提出了私密显示模式下的动态显示方案。其中,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如前置摄像头等捕捉当前用户的动态视线,然后根据该动态视线,确定相应的用户观察区域。在确定了动态的用户观察区域后,可以据此确定显示组件上的可视区域,从而对显示内容进行拆分显示,该过程与1)静态显示的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基于不同的显示需求,视差屏障层可以采用多种设置形式,下面针对几种情况进行举例说明。在一实施例中,如果希望在电子设备的左右方向上限制用户的可视范围,如图7B所示,可以采用沿纵向的视差屏障,使显示内容沿左右方向划分显示在显示组件上的可视区域内。在另一实施例中,如果希望在电子设备的上下方向上限制用户的可视范围,如图8所示,可以采用沿横向的视差屏障,使显示内容沿上下方向划分显示在显示组件上的可视区域内。在又一实施例中,如果希望同时在电子设备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限制用户的可视范围,如图9所示,可以采用点块状的视差屏障,则各组沿纵向排列的视差屏障之间,即图9中每列视差屏障之间,可以实现左右方向上的可视范围限制;而各组沿横向排列的视差屏障之间,即图9中每排视差屏障之间,可以实现上下方向上的可视范围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处于私密显示模式且操作者通过身份信息的验证时,通过使能视差屏障层并调整显示组件的内容显示方式,使得只有位于可使区域内的该操作者可以对显示组件上的显示内容进行完整查看;而如果该操作者并未处于可视区域内(对应于上述的1)静态显示方案),由于该操作者为电子设备的授权用户,因而能够轻易地调整自身与该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调整至可视区域内即可。而对于未授权的其他用户,由于其本身不处于可视区域,且由于未授权所以难以通过改变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调整至该可视区域内,因而始终无法清晰地查看显示组件上的显示内容,从而保障了操作者的私密性。
同时,当操作者没有通过身份验证时,例如电子设备的机主(或其他授权用户)将电子设备借给操作者进行暂时使用,那么如果电子设备使能视差屏障层并调整显示组件的内容显示方式,使得电子设备的显示组件将丧失“广视角”特性,甚至造成只有操作者能够查看到显示内容、而机主无法查看到显示内容,从而导致电子设备脱离机主的掌控,无法及时发现显示内容中包含的私密内容,也无法进一步及时取回电子设备;换言之,通过在操作者未通过身份信息验证的情况下,使得机主能够利用电子设备的“广视角”特性而及时发现显示内容中的私密信息,从而通过及时取回电子设备等方式,有助于对电子设备的私密管理,提升电子设备的信息安全性。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显示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该方法用于电子设备中,该电子设备的显示组件前方设有视差屏障层,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1002中,电子设备识别显示内容中的私密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根据默认或用户自定义的识别规则,对显示内容中的私密内容进行自动识别。例如,该识别规则可以将符合下述条件的内容识别为私密内容:包含特定的私密特征字、包含特定类型的文件、来源于特定用户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步骤1004中,当识别出私密内容时,电子设备将自身配置为私密显示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在识别出私密内容后,自动配置为私密显示模式,而无需操作者单独执行显示模式的配置操作。实际上,操作者很难全面地查看电子设备上的显示内容是否包含私密内容,因为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操作者往往只能够发现极为明显的私密内容,而对于其他私密内容则选择忽视,使得操作者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及时的将电子设备配置为私密显示模式,从而无法进一步通过对视差屏障层的使能和对显示组件的内容显示方式进行调整来控制对私密内容的显示,因而很容易造成这些私密内容的泄露;换言之,通过电子设备对私密内容的自动识别,并结合对私密显示模式的自动配置,使得只要预先对上述的识别规则进行精准定义,即可确保电子设备及时、准确地识别出显示内容中的私密内容,以便于进一步通过对视差屏障层的使能和对显示组件的内容显示方式进行调整来控制对私密内容的显示,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对私密内容的保护,避免私密内容被轻易泄露。
在步骤1006中,电子设备启动对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验证。
在步骤1008中,当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通过验证时,转入步骤1010;否则,电子设备对显示内容进行正常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006-1008可以参考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304-306,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1010中,电子设备根据私密内容在显示组件上的显示区域,确定该显示区域对应的视差屏障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采用静态方案,即私密内容固定显示在电子设备上的预设区域,即私密内容对应的显示区域在显示组件上的位置固定。例如,可以通过预先对电子设备上可能显示的私密内容进行分析,比如这些私密内容可以包括密码输入区域、对话显示区域等,并直接将这些分析出的区域作为私密内容的显示区域。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动态方案,即电子设备可以动态识别出显示内容中的私密内容,以及动态确定出该私密内容在显示组件上的显示区域。举例而言,电子设备上可以预先划分出图11所示的区域S1~S12共12个区域,则当电子设备识别出任一私密内容时,例如该私密内容为图11所示的消息框中的消息内容,则电子设备可以确定出该消息框所处的区域并将其作为私密内容的显示区域,譬如图11中的消息框处于区域S2~S3,则可以将该区域S2~S3作为私密内容的显示区域。
在步骤1012中,电子设备使能视差屏障单元,并调整显示组件的内容显示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确定出的私密内容的显示区域,电子设备可以进一步确定视差屏障层中被设置于该显示区域处的视差屏障,并通过对这些视差屏障进行使能控制,以实现缩小私密内容的查看视角,确保该私密内容仅对可视区域内的操作者可见。
其中,对于图11所示的实施例,可以将每一区域内的视差屏障划分为一组,且每一组的视差屏障采用单独的控制线路;那么,当确定私密内容的显示区域为区域S2~S3时,电子设备通过使能该区域S2~S3内的视差屏障,并调整显示组件对区域S2~S3内的显示内容的内容显示方式,即可缩小对该私密内容的查看视角,而不影响其他区域内的显示内容的“广视角”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当电子设备基于人脸、虹膜等方式执行身份信息验证时,可能同时检测到多个操作者;那么,当电子设备存在多个操作者且至少一个操作者未通过身份验证时,电子设备可以在通过预设区域处的视差屏障缩小对显示内容的视角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该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的可辨识度。例如,电子设备可以采用以下手段中至少之一:降低预设区域处的显示亮度、减小显示内容中字符的字号、为显示内容添加干扰性背景元素(包括静态显示元素、动态显示元素等)等,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通过降低显示内容的可辨识度,使得原本与已授权操作者靠近(甚至位于可视区域的边缘)的其他未授权操作者无法清晰地查看到显示内容,而已授权操作者由于出于可视区域内,因而通常能够清晰地查看到显示内容;当然,可辨识度的降低可能造成已授权操作者暂时无法辨识显示内容,但由于已授权操作者可以轻易地变动自身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因而已授权操作者可以通过更改该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在更近距离或其他条件下,实现对显示内容的仔细辨识,从而在提升了信息安全性的同时,不会影响已授权操作者对于显示内容的正常查看。
与前述的显示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公开还提供了显示装置的实施例。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装置框图。参照图12,该装置的显示组件前方设有视差屏障层,该装置可以包括:确定模块1201、验证模块1202、使能模块1203和调整模块1204。其中:
确定模块1201,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的显示模式;
验证模块1202,被配置为验证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
使能模块1203,被配置为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预定义的私密显示模式,且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通过验证时,使能所述视差屏障层以形成位于预设区域处的视差屏障;
调整模块1204,被配置为调整所述显示组件的内容显示方式,使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位于所述显示组件上对应于所述视差屏障的可视区域内。
可选的,当所述显示组件的显示内容中包含预定义的私密内容时,所述电子设备被配置为所述私密显示模式。
可选的,所述可视区域是根据所述视差屏障的第一结构规格,所述显示组件的第二结构规格,所述视差屏障、所述显示组件和所述操作者的观察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确定得到;其中,所述可视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观察区域之外的位置是非可视的。
可选的,
所述观察区域为预定义的区域;
或者,所述观察区域是根据捕捉到的所述操作者的动态视线而确定。
如图13所示,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1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验证模块1202可以包括:第一启动子模块1202A。其中:
第一启动子模块1202A,被配置为当所述电子设备被配置为所述私密显示模式时,启动对所述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验证。
如图14所示,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1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验证模块1202可以包括:第二启动子模块1202B。其中:
第二启动子模块1202B,被配置为当接收到针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模式配置指令时,启动对所述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验证,其中所述显示模式配置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电子设备配置为所述私密显示模式;
其中,当所述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通过验证时,所述电子设备被配置为所述私密显示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14所示的装置实施例中的第二启动子模块1202B的结构也可以包含在前述图13所示的装置实施例中,对此本公开不进行限制。
如图15所示,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1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验证模块1202包括:获取子模块1202C和确定子模块1202D。其中:
获取子模块1202C,被配置为获取所述操作者的身份特征数据,所述身份特征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操作者输入的验证指令、所述操作者的特定生物特征信息;
确定子模块1202D,被配置为当所述身份特征数据与预定义权限用户的身份特征数据相匹配时,确定所述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通过验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15所示的装置实施例中的获取子模块1202C和确定子模块1202D的结构也可以包含在前述图13或图14所示的装置实施例中,对此本公开不进行限制。
如图16所示,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1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使能模块1203可以包括:整体使能子模块1203A或单独使能子模块1203B;其中:
所述整体使能子模块1203A被配置为对所述视差屏障层进行整体使能,其中所述预设区域为所述视差屏障层的覆盖区域;
所述单独使能子模块1203B被配置为在所述视差屏障层包含若干视差屏障单元时,若所述显示内容中包含预定义的私密内容,则将所述私密内容的显示区域作为所述预设区域,并单独使能所述视差屏障层在所述预设区域处对应的视差屏障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16所示的装置实施例中的整体使能子模块1203A或单独使能子模块1203B的结构也可以包含在前述图13-15中任一所示的装置实施例中,对此本公开不进行限制。
如图17所示,图1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1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调整模块1204可以包括:拆分子模块1204A和显示子模块1204B。其中:
拆分子模块1204A,被配置为根据构成所述视差屏障的光学栅栏之间的间隔尺寸,对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进行拆分;其中,所述可视区域由相邻光学栅栏之间的间隔形成;
显示子模块1204B,被配置为将拆分后的显示内容显示于所述可视区域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17所示的装置实施例中的拆分子模块1204A和显示子模块1204B的结构也可以包含在前述图13-16中任一所示的装置实施例中,对此本公开不进行限制。
如图18所示,图1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1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该装置还可以包括:辨识度调节模块1205。其中:
辨识度调节模块1205,被配置为当所述电子设备存在多个操作者且至少一个操作者未通过身份验证时,降低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的可辨识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18所示的装置实施例中的辨识度调节模块1205的结构也可以包含在前述图13-17中任一所示的装置实施例中,对此本公开不进行限制。
如图19所示,图1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1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辨识度调节模块1205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亮度调节子模块1205A、字号调节子模块1205B、背景添加子模块1205C;其中:
所述亮度调节子模块1205A被配置为降低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亮度;
所述字号调节子模块1205B被配置为减小所述显示内容中字符的字号;
所述背景添加子模块1205C被配置为向所述显示内容添加干扰性背景元素。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公开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相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组件前方设有视差屏障层,该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的显示模式;验证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预定义的私密显示模式,且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通过验证时,使能所述视差屏障层以形成位于预设区域处的视差屏障;调整所述显示组件的内容显示方式,使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位于所述显示组件上对应于所述视差屏障的可视区域内。
相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的显示组件前方设有视差屏障层,所述终端包括有存储器,以及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包含用于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的显示模式;验证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预定义的私密显示模式,且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通过验证时,使能所述视差屏障层以形成位于预设区域处的视差屏障;调整所述显示组件的内容显示方式,使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位于所述显示组件上对应于所述视差屏障的可视区域内。
图2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显示的装置2000的框图。例如,装置20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20,装置20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2002,存储器2004,电源组件2006,多媒体组件2008,音频组件20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2012,传感器组件2014,以及通信组件2016。
处理组件2002通常控制装置20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20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0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20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20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20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2008和处理组件20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20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20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20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20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2006为装置20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20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20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2008包括在所述装置20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20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20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20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20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20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2004或经由通信组件20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20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2012为处理组件20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20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20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2014可以检测到装置20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20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2014还可以检测装置2000或装置20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20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20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20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20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20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20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20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20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20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20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20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20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20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2000的处理器20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22)
1.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组件前方设有视差屏障层,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的显示模式;
验证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
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预定义的私密显示模式,且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通过验证时,使能所述视差屏障层以形成位于预设区域处的视差屏障;
调整所述显示组件的内容显示方式,使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位于所述显示组件上对应于所述视差屏障的可视区域内,包括:根据构成所述视差屏障的光学栅栏之间的间隔尺寸,对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进行拆分;其中,所述可视区域由根据相邻光学栅栏之间的间隔和所述操作者的观察区域对所述预设区域进行拆分形成,所述可视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观察区域之外的位置是非可视的;将拆分后的显示内容显示于所述可视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组件的显示内容中包含预定义的私密内容时,所述电子设备被配置为所述私密显示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被配置为所述私密显示模式时,启动对所述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验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包括:
当接收到针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模式配置指令时,启动对所述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验证,其中所述显示模式配置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电子设备配置为所述私密显示模式;
其中,当所述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通过验证时,所述电子设备被配置为所述私密显示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操作者的身份特征数据,所述身份特征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操作者输入的验证指令、所述操作者的特定生物特征信息;
当所述身份特征数据与预定义权限用户的身份特征数据相匹配时,确定所述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通过验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能所述视差屏障层以形成位于预设区域处的视差屏障,包括:
对所述视差屏障层进行整体使能,其中所述预设区域为所述视差屏障层的覆盖区域;
或者,当所述视差屏障层包含若干视差屏障单元时,若所述显示内容中包含预定义的私密内容,则将所述私密内容的显示区域作为所述预设区域,并单独使能所述视差屏障层在所述预设区域处对应的视差屏障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区域是根据所述视差屏障的第一结构规格,所述显示组件的第二结构规格,所述视差屏障、所述显示组件和所述操作者的观察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确定得到;
其中,所述第一结构规格包括:所述视差屏障层的整体规格、每个视差屏障的单独规格、相邻视差屏障之间的间隙规格;所述第二结构规格包括所述显示组件的整体规格;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包括:所述视差屏障层与所述显示组件之间的间隔、所述视差屏障层与所述观察区域之间的间隔、所述观察区域自身的规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观察区域为预定义的区域;
或者,所述观察区域是根据捕捉到的所述操作者的动态视线而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存在多个操作者且至少一个操作者未通过身份验证时,降低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的可辨识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低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的可辨识度,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降低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亮度、减小所述显示内容中字符的字号、为所述显示内容添加干扰性背景元素。
11.一种显示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组件前方设有视差屏障层,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的显示模式;
验证模块,验证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
使能模块,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预定义的私密显示模式,且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通过验证时,使能所述视差屏障层以形成位于预设区域处的视差屏障;
调整模块,调整所述显示组件的内容显示方式,使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位于所述显示组件上对应于所述视差屏障的可视区域内;所述调整模块包括:拆分子模块,根据构成所述视差屏障的光学栅栏之间的间隔尺寸,对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进行拆分;其中,所述可视区域由根据相邻光学栅栏之间的间隔和所述操作者的观察区域对所述预设区域进行拆分形成,所述可视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观察区域之外的位置是非可视的;显示子模块,将拆分后的显示内容显示于所述可视区域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组件的显示内容中包含预定义的私密内容时,所述电子设备被配置为所述私密显示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模块包括:
第一启动子模块,当所述电子设备被配置为所述私密显示模式时,启动对所述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验证。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模块包括:
第二启动子模块,当接收到针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模式配置指令时,启动对所述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验证,其中所述显示模式配置指令用于指示将所述电子设备配置为所述私密显示模式;
其中,当所述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通过验证时,所述电子设备被配置为所述私密显示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模块包括:
获取子模块,获取所述操作者的身份特征数据,所述身份特征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操作者输入的验证指令、所述操作者的特定生物特征信息;
确定子模块,当所述身份特征数据与预定义权限用户的身份特征数据相匹配时,确定所述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通过验证。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使能模块包括:整体使能子模块或单独使能子模块;其中:
所述整体使能子模块用于对所述视差屏障层进行整体使能,其中所述预设区域为所述视差屏障层的覆盖区域;
所述单独使能子模块用于在所述视差屏障层包含若干视差屏障单元时,若所述显示内容中包含预定义的私密内容,则将所述私密内容的显示区域作为所述预设区域,并单独使能所述视差屏障层在所述预设区域处对应的视差屏障单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区域是根据所述视差屏障的第一结构规格,所述显示组件的第二结构规格,所述视差屏障、所述显示组件和所述操作者的观察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确定得到;
其中,所述第一结构规格包括:所述视差屏障层的整体规格、每个视差屏障的单独规格、相邻视差屏障之间的间隙规格;所述第二结构规格包括所述显示组件的整体规格;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包括:所述视差屏障层与所述显示组件之间的间隔、所述视差屏障层与所述观察区域之间的间隔、所述观察区域自身的规格。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观察区域为预定义的区域;
或者,所述观察区域是根据捕捉到的所述操作者的动态视线而确定。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辨识度调节模块,当所述电子设备存在多个操作者且至少一个操作者未通过身份验证时,降低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的可辨识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辨识度调节模块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亮度调节子模块、字号调节子模块、背景添加子模块;其中:
所述亮度调节子模块用于降低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亮度;
所述字号调节子模块用于减小所述显示内容中字符的字号;
所述背景添加子模块用于为所述显示内容添加干扰性背景元素。
2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组件前方设有视差屏障层,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的显示模式;
验证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
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预定义的私密显示模式,且所述电子设备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通过验证时,使能所述视差屏障层以形成位于预设区域处的视差屏障;
调整所述显示组件的内容显示方式,使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位于所述显示组件上对应于所述视差屏障的可视区域内,包括:根据构成所述视差屏障的光学栅栏之间的间隔尺寸,对所述预设区域处的显示内容进行拆分;其中,所述可视区域由根据相邻光学栅栏之间的间隔和所述操作者的观察区域对所述预设区域进行拆分形成,所述可视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观察区域之外的位置是非可视的;将拆分后的显示内容显示于所述可视区域内。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051784.6A CN106773156B (zh) | 2016-11-23 | 2016-11-23 | 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051784.6A CN106773156B (zh) | 2016-11-23 | 2016-11-23 | 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73156A CN106773156A (zh) | 2017-05-31 |
CN106773156B true CN106773156B (zh) | 2020-03-17 |
Family
ID=58910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051784.6A Active CN106773156B (zh) | 2016-11-23 | 2016-11-23 | 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77315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74618B (zh) * | 2020-01-13 | 2022-10-2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15858401B (zh) * | 2023-02-27 | 2023-05-16 | 成都光合信号科技有限公司 | 页面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32168A (zh) * | 2015-03-20 | 2015-06-2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系统、控制方法 |
CN105093580A (zh) * | 2015-08-06 | 2015-11-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窥结构、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05954901A (zh) * | 2016-07-12 | 2016-09-2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制作方法和显示方法 |
-
2016
- 2016-11-23 CN CN201611051784.6A patent/CN10677315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32168A (zh) * | 2015-03-20 | 2015-06-2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系统、控制方法 |
CN105093580A (zh) * | 2015-08-06 | 2015-11-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窥结构、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05954901A (zh) * | 2016-07-12 | 2016-09-2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制作方法和显示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73156A (zh) | 2017-05-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78122B (zh) | 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
US9916816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senting information | |
EP3154270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and displaying an image | |
CN110662095B (zh) | 投屏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
EP3130986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quiring fingerprint | |
CN106815508B (zh) | 移动设备及其屏幕模组、指纹认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10650502B2 (en) |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07886037B (zh) |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06503599B (zh) | 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
CN105487857A (zh) | 一种提示图像拍摄部件开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6773156B (zh) | 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
CN107797662B (zh) | 视场角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1383582B (zh) |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291600A (zh) | 指纹采集方法及装置 | |
US10467393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iggering application | |
CN112905135A (zh) | 屏幕亮度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6462696A (zh) | 权限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6980454B (zh) | 解锁方法及装置 | |
CN107229884B (zh) | 显示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
CN110381213B (zh) | 屏幕显示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 |
EP3809401A1 (en) | Display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08073836B (zh) | 显示界面的调整方法及终端 | |
CN108538261B (zh) | 控制显示的方法及装置、显示设备 | |
EP4398076A1 (en) | Notification display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CN106919852B (zh) | 对象处理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