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55324A - 一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大粒重类型水稻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大粒重类型水稻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55324A
CN106755324A CN201611060314.6A CN201611060314A CN106755324A CN 106755324 A CN106755324 A CN 106755324A CN 201611060314 A CN201611060314 A CN 201611060314A CN 106755324 A CN106755324 A CN 1067553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otype
rice
qgw
trail
banding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603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宇翔
季芝娟
杨长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61106031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553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755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553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1/00Processes for modifying genotypes ;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associated natural traits
    • A01H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hybridisation; Artificial pollination ; Ferti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1/00Processes for modifying genotypes ;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associated natural traits
    • A01H1/04Processes of selection involving genotypic or phenotypic markers; Methods of using phenotypic markers for sele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68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nucleic acids
    • C12Q1/6876Nucleic acid products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nucleic acids, e.g. primers or probes
    • C12Q1/6888Nucleic acid products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nucleic acids, e.g. primers or probes for detection or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sms
    • C12Q1/6895Nucleic acid products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nucleic acids, e.g. primers or probes for detection or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sms for plants, fungi or alga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2600/00Oligonucleotid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use
    • C12Q2600/13Plant trai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otan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大粒重类型水稻的方法:将Lemont和扬稻4号杂交并构建分离群体,对分离群体内的单株利用D140A、D315、D456、D746、D1048等5个分子标记分别检测5个与粒重相关的QTL:qGW‑1LE、qGW‑3YD、qGW‑4YD、qGW‑7YD、qGW‑10YD。将标记D140A扩增出的与Lemont带型相同的分子标记基因型命名为A,将标记D315、D456、D746、D1048扩增出的与扬稻4号带型相同的分子标记基因型分别命名为B、C、D、E。根据育种需要选择聚合A、B、C、D、E五个分子标记基因型中不同数目的基因型的单株来获得不同粒重的水稻育种材料。本发明可大大提高针对粒重性状进行选择的育种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大粒重类型水稻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来选择聚合不同的使水稻粒重增加的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以选育不同的大粒重类型水稻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重要的口粮作物。我国从南到北均可种植水稻。水稻生产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提高水稻的谷粒重量(粒重)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因此粒重是我国水稻育种界非常关注的一个水稻性状。我国水稻育种人员选育大粒重类型水稻的传统方法均是通过表型鉴定进行的,即在水稻成熟后对粒重进行选择。通过分子标记对水稻粒重相关基因进行选择可以在水稻苗期即对粒重进行选择,可以大大提高育种效率。水稻的粒重是一个数量性状,受多个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控制。目前,尽管水稻科研界已经定位出大量与水稻粒重相关的QTL,也有大量与水稻粒重QTL连锁的分子标记,但是这些定位在水稻不同染色体上的与粒重有关的QTL如何组合起来使用,采用哪些分子标记对不同的QTL进行有效的聚合?在此背景下,为了有效的提高育种效率,加快育种进程,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来选择聚合5个使水稻粒重增加的QTL,以选育大粒重类型水稻的方法。本发明相比传统的表型选择方法可大大加快育种效率。例如,传统方法是在水稻成熟后对粒重进行选择,确定了候选单株之后,再利用候选单株在下一代进行杂交或作其他用途;而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可在水稻苗期即通过分子标记确定候选单株,在当代即可进行杂交或作其他用途,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的是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来有选择性的聚合多个使水稻粒重增加的QTL,以选育大粒重类型水稻的方法。本发明主要解决了(a)聚合哪几个使粒重增加的QTL?(b)采用哪些分子标记进行选择?这两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合qGW-1LE、qGW-3YD、qGW-4YD、qGW-7YD、qGW-10YD等5个使水稻粒重增加的QTL,并利用D140A、D315、D456、D746、D1048等5个分子标记分别对这5个QTL进行选择的方法。本发明有效的利用了D140A、D315、D456、D746、D1048等5个分子标记分别与qGW-1LE、qGW-3YD、qGW-4YD、qGW-7YD、qGW-10YD等5个QTL的连锁,并有效利用了D140A、D315、D456、D746、D1048等5个分子标记对这5个QTL的选择有效性,达到了准确聚合不同的粒重QTL,以达到选育大粒重类型水稻的目的。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水稻品种Lemont与水稻品种扬稻4号杂交并构建分离群体Fn(n≥2);
(2)用5个分子标记D140A、D315、D456、D746、D1048分别PCR扩增步骤(1)获得的分离群体内的不同单株的叶片DNA;
(3)利用步骤(2)所述的5个分子标记分别检测步骤(1)描述的分离群体内的不同单株,追踪5个与水稻粒重有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其中标记D140A定位于水稻第1染色体,用于追踪水稻第1染色体上与粒重有关的QTL:qGW-1LE;标记D315定位于水稻第3染色体,用于追踪水稻第3染色体上与粒重有关的QTL:qGW-3YD;标记D456定位于水稻第4染色体,用于追踪水稻第4染色体上与粒重有关的QTL:qGW-4YD;标记D746定位于水稻第7染色体,用于追踪水稻第7染色体上与粒重有关的QTL:qGW-7YD;标记D1048定位于水稻第10染色体,用于追踪水稻第10染色体上与粒重有关的QTL:qGW-10YD;将标记D140A扩增出的与Lemont带型相同的分子标记基因型命名为A,将标记D315扩增出的与扬稻4号带型相同的分子标记基因型命名为B,将标记D456扩增出的与扬稻4号带型相同的分子标记基因型命名为C,将标记D746扩增出的与扬稻4号带型相同的分子标记基因型命名为D,将标记D1048扩增出的与扬稻4号带型相同的分子标记基因型命名为E;
(4)选择步骤(1)描述的分离群体内聚合步骤(3)描述的A、B、C、D、E全部5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最大的水稻材料;选择步骤(1)描述的分离群体内聚合步骤(3)描述的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4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次之的水稻材料;选择步骤(1)描述的分离群体内聚合步骤(3)描述的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3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较聚合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4个基因型的单株更轻的水稻材料;选择步骤(1)描述的分离群体内聚合步骤(3)描述的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2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较聚合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3个基因型的单株更轻的水稻材料;选择步骤(1)描述的分离群体内携带步骤(3)描述的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1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较聚合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2个基因型的单株更轻的水稻材料;
(5)将聚合步骤(4)描述的不同数目的基因型的单株自交多代,以获得不同千粒重的水稻纯合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将Lemont与扬稻4号进行杂交,可选择Lemont作为母本扬稻4号作为父本,也可以选择扬稻4号作为母本Lemont作为父本进行杂交。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利用5个分子标记D140A、D315、D456、D746、D1048PCR扩增检测的分离群体内的单株的数目,应根据育种实际需要确定;以F2群体为例,要想在步骤(4)筛选获得1株携带A、B、C、D、E全部五个基因型的单株,理论上应检测不少于1024个单株(计算方法为4×4×4×4×4=1024),又例如,要想在步骤(4)筛选获得1株携带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4个基因型的单株,理论上应检测不少于256个单株(计算方法为4×4×4×4=256);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推测,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应该根据需要确定检测的单株数目;总的来说,检测的单株数目越多,则获得步骤(4)描述的不同要求的单株的机会才越大。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分子标记基因型A的带型与利用标记D140A在Lemont上PCR扩增并通过8%浓度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到的带型相同,但A并不是qGW-1LE的基因型,由于D140A与qGW-1LE基因连锁,可间接通过选择A的基因型来选择qGW-1LE的基因型;同理可根据D315与qGW-3YD连锁而通过间接选择B基因型来选择qGW-3YD的基因型;根据D456与qGW-4YD连锁而通过间接选择C基因型来选择qGW-4YD的基因型;根据D746与qGW-7YD连锁而通过间接选择D基因型来选择qGW-7YD的基因型;根据D1048与qGW-10YD连锁而通过间接选择E基因型来选择qGW-10YD的基因型。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聚合不同数目的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按从大到小排序为:聚合A、B、C、D、E全部5个基因型>聚合A、B、C、D、E中的任意4个基因型>聚合A、B、C、D、E中的任意3个基因型>聚合A、B、C、D、E中的任意2个基因型>聚合A、B、C、D、E中的任意1个基因型;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排序大小仅适用于种植在同一个环境条件下对同一Fn(n≥2且n为固定数值)世代内的分离群体的单株进行比较。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自交代数应根据育种实际需要确定。
进一步地,大粒重类型水稻定义为种植在杭州或陵水的成熟收获后的未去壳谷粒晒干后千粒重大于25克的水稻。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选择携带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一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大于25.55克(平均千粒重介于25.55克和27.14克之间)的F2代水稻材料
1.将水稻品种Lemont作母本,与水稻品种扬稻4号作父本进行杂交并构建F2代分离群体(Lemont为来自美国的粳稻品种,扬稻4号为来自江苏的籼稻品种,Lemont和扬稻4号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种质资源中期库提供)。
2.用5个分子标记D140A、D315、D456、D746、D1048分别PCR扩增F2分离群体内的191个单株,这个包括191个单株在内的F2分离群体于2011年5月播种在杭州市富阳区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D140A、D315、D456、D746、D1048这5个分子标记的序列见Zeng Y.X.,etal.Development of 1047 insertion-deletion markers for rice genetic studiesand breeding.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2013年,12卷:5226-5235。
3.通过标记D140A追踪A基因型来追踪来自Lemont的qGW-1LE基因(A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140A标记扩增Lemont的带型);通过标记D315追踪B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3YD基因(B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315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456追踪C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4YD基因(C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456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746追踪D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7YD基因(D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746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1048追踪E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10YD基因(E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1048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
4.选择携带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一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大于25.55克(平均千粒重介于25.55克和27.14克之间)的水稻材料(表1)。
表1.在F2世代分别利用5个不同的分子标记进行选择得到的携带不同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该F2群体于2011年5月播种于杭州富阳中国水稻研究所
实施例2:选择携带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2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大于25.55克(平均千粒重介于25.55克和28.79克之间)的F2代水稻材料
1.将水稻品种Lemont作母本,与水稻品种扬稻4号作父本进行杂交并构建F2代分离群体(Lemont为来自美国的粳稻品种,扬稻4号为来自江苏的籼稻品种,Lemont和扬稻4号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种质资源中期库提供)。
2.用5个分子标记D140A、D315、D456、D746、D1048分别PCR扩增F2分离群体内的191个单株,这个包括191个单株在内的F2分离群体于2011年5月播种在杭州市富阳区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D140A、D315、D456、D746、D1048这5个分子标记的序列见Zeng Y.X.,etal.Development of 1047 insertion-deletion markers for rice genetic studiesand breeding.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2013年,12卷:5226-5235。
3.通过标记D140A追踪A基因型来追踪来自Lemont的qGW-1LE基因(A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140A标记扩增Lemont的带型);通过标记D315追踪B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3YD基因(B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315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456追踪C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4YD基因(C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456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746追踪D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7YD基因(D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746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1048追踪E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10YD基因(E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1048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
4.选择聚合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2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大于25.55克(平均千粒重介于25.55克和28.79克之间)的水稻材料(表2)。
表2.在F2世代利用5个分子标记分别选择聚合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2个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该F2群体于2011年5月播种于杭州富阳中国水稻研究所
实施例3:选择携带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3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大于26.70克(平均千粒重介于26.70克和30.81克之间)的F2代水稻材料
1.将水稻品种Lemont作母本,与水稻品种扬稻4号作父本进行杂交并构建F2代分离群体(Lemont为来自美国的粳稻品种,扬稻4号为来自江苏的籼稻品种,Lemont和扬稻4号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种质资源中期库提供)。
2.用5个分子标记D140A、D315、D456、D746、D1048分别PCR扩增F2分离群体内的191个单株,这个包括191个单株在内的F2分离群体于2011年5月播种在杭州市富阳区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D140A、D315、D456、D746、D1048这5个分子标记的序列见Zeng Y.X.,etal.Development of 1047 insertion-deletion markers for rice genetic studiesand breeding.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2013年,12卷:5226-5235。
3.通过标记D140A追踪A基因型来追踪来自Lemont的qGW-1LE基因(A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140A标记扩增Lemont的带型);通过标记D315追踪B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3YD基因(B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315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456追踪C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4YD基因(C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456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746追踪D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7YD基因(D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746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1048追踪E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10YD基因(E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1048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
4.选择聚合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3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大于26.70克(平均千粒重介于26.70克和30.81克之间)的水稻材料(表3)。
表3.在F2世代利用5个分子标记分别选择聚合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3个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该F2群体于2011年5月播种于杭州富阳中国水稻研究所
实施例4:选择携带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1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大于27.36克(平均千粒重介于27.36克和28.03克之间)的F7代水稻材料
1.将水稻品种Lemont作母本,与水稻品种扬稻4号作父本进行杂交并构建F7代分离群体(Lemont为来自美国的粳稻品种,扬稻4号为来自江苏的籼稻品种,Lemont和扬稻4号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种质资源中期库提供)。
2.用5个分子标记D140A、D315、D456、D746、D1048分别PCR扩增F7代分离群体内的221个单株,这个包括221个单株在内的F7代分离群体于2014年5月播种在杭州市富阳区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D140A、D315、D456、D746、D1048这5个分子标记的序列见Zeng Y.X.,et al.Development of 1047 insertion-deletion markers for rice genetic studiesand breeding.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2013年,12卷:5226-5235。
3.通过标记D140A追踪A基因型来追踪来自Lemont的qGW-1LE基因(A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140A标记扩增Lemont的带型);通过标记D315追踪B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3YD基因(B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315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456追踪C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4YD基因(C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456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746追踪D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7YD基因(D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746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1048追踪E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10YD基因(E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1048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
4.选择携带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1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大于27.36克(平均千粒重介于27.36克和28.03克之间)的水稻材料(表4)。
表4.在F7世代分别利用5个不同的分子标记进行选择得到的携带不同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该F7群体于2014年5月播种于杭州富阳中国水稻研究所
实施例5:选择携带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2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大于27.80克(平均千粒重介于27.80克和29.42克之间)的F7代水稻材料
1.将水稻品种Lemont作母本,与水稻品种扬稻4号作父本进行杂交并构建F7代分离群体(Lemont为来自美国的粳稻品种,扬稻4号为来自江苏的籼稻品种,Lemont和扬稻4号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种质资源中期库提供)。
2.用5个分子标记D140A、D315、D456、D746、D1048分别PCR扩增F7代分离群体内的221个单株,这个包括221个单株在内的F7代分离群体于2014年5月播种在杭州市富阳区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D140A、D315、D456、D746、D1048这5个分子标记的序列见Zeng Y.X.,et al.Development of 1047 insertion-deletion markers for rice genetic studiesand breeding.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2013年,12卷:5226-5235。
3.通过标记D140A追踪A基因型来追踪来自Lemont的qGW-1LE基因(A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140A标记扩增Lemont的带型);通过标记D315追踪B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3YD基因(B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315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456追踪C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4YD基因(C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456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746追踪D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7YD基因(D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746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1048追踪E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10YD基因(E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1048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
4.选择携带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2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大于27.80克(平均千粒重介于27.80克和29.42克之间)的水稻材料(表5)。
表5.在F7世代利用5个分子标记分别选择聚合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2个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该F7群体于2014年5月播种于杭州富阳中国水稻研究所
实施例6:选择携带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3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大于28.53克(平均千粒重介于28.53克和30.37克之间)的F7代水稻材料
1.将水稻品种Lemont作母本,与水稻品种扬稻4号作父本进行杂交并构建F7代分离群体(Lemont为来自美国的粳稻品种,扬稻4号为来自江苏的籼稻品种,Lemont和扬稻4号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种质资源中期库提供)。
2.用5个分子标记D140A、D315、D456、D746、D1048分别PCR扩增F7代分离群体内的221个单株,这个包括221个单株在内的F7代分离群体于2014年5月播种在杭州市富阳区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D140A、D315、D456、D746、D1048这5个分子标记的序列见Zeng Y.X.,et al.Development of 1047 insertion-deletion markers for rice genetic studiesand breeding.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2013年,12卷:5226-5235。
3.通过标记D140A追踪A基因型来追踪来自Lemont的qGW-1LE基因(A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140A标记扩增Lemont的带型);通过标记D315追踪B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3YD基因(B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315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456追踪C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4YD基因(C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456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746追踪D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7YD基因(D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746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1048追踪E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10YD基因(E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1048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
4.选择携带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3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大于28.53克(平均千粒重介于28.53克和30.37克之间)的水稻材料(表6)。
表6.在F7世代利用5个分子标记分别选择聚合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3个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该F7群体于2014年5月播种于杭州富阳中国水稻研究所
实施例7:选择携带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4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大于30.09克(平均千粒重介于30.09克和31.17克之间)的F7代水稻材料
1.将水稻品种Lemont作母本,与水稻品种扬稻4号作父本进行杂交并构建F7代分离群体(Lemont为来自美国的粳稻品种,扬稻4号为来自江苏的籼稻品种,Lemont和扬稻4号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种质资源中期库提供)。
2.用5个分子标记D140A、D315、D456、D746、D1048分别PCR扩增F7代分离群体内的221个单株,这个包括221个单株在内的F7代分离群体于2014年5月播种在杭州市富阳区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D140A、D315、D456、D746、D1048这5个分子标记的序列见Zeng Y.X.,et al.Development of 1047 insertion-deletion markers for rice genetic studiesand breeding.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2013年,12卷:5226-5235。
3.通过标记D140A追踪A基因型来追踪来自Lemont的qGW-1LE基因(A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140A标记扩增Lemont的带型);通过标记D315追踪B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3YD基因(B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315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456追踪C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4YD基因(C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456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746追踪D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7YD基因(D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746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1048追踪E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10YD基因(E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1048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
4.选择携带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4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大于30.09克(平均千粒重介于30.09克和31.17克之间)的水稻材料(表7)。
表7.在F7世代利用5个分子标记分别选择聚合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4个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该F7群体于2014年5月播种于杭州富阳中国水稻研究所
实施例8:选择聚合A、B、C、D、E全部五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为32.22克的F7代水稻材料
1.将水稻品种Lemont作母本,与水稻品种扬稻4号作父本进行杂交并构建F7代分离群体(Lemont为来自美国的粳稻品种,扬稻4号为来自江苏的籼稻品种,Lemont和扬稻4号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种质资源中期库提供)。
2.用5个分子标记D140A、D315、D456、D746、D1048分别PCR扩增F7代分离群体内的221个单株,这个包括221个单株在内的F7代分离群体于2014年5月播种在杭州市富阳区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D140A、D315、D456、D746、D1048这5个分子标记的序列见Zeng Y.X.,et al.Development of 1047 insertion-deletion markers for rice genetic studiesand breeding.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2013年,12卷:5226-5235。
3.通过标记D140A追踪A基因型来追踪来自Lemont的qGW-1LE基因(A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140A标记扩增Lemont的带型);通过标记D315追踪B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3YD基因(B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315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456追踪C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4YD基因(C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456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746追踪D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7YD基因(D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746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1048追踪E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10YD基因(E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1048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
4.选择聚合A、B、C、D、E全部五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为32.22克的F7代水稻材料(表8)。
表8.在F7世代利用5个分子标记选择聚合A、B、C、D、E全部五个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该F7群体于2014年5月播种于杭州富阳中国水稻研究所
实施例9:选择携带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1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大于26.78克(平均千粒重介于26.78克和27.53克之间)的F10代水稻材料
1.将水稻品种Lemont作母本,与水稻品种扬稻4号作父本进行杂交并构建F10代分离群体(Lemont为来自美国的粳稻品种,扬稻4号为来自江苏的籼稻品种,Lemont和扬稻4号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种质资源中期库提供)。
2.用5个分子标记D140A、D315、D456、D746、D1048分别PCR扩增F10代分离群体内的221个单株,这个包括221个单株在内的F10代分离群体于2015年11月播种在海南陵水县中国水稻研究所南繁试验中心;D140A、D315、D456、D746、D1048这5个分子标记的序列见ZengY.X.,et al.Development of 1047 insertion-deletion markers for rice geneticstudies and breeding.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2013年,12卷:5226-5235。
3.通过标记D140A追踪A基因型来追踪来自Lemont的qGW-1LE基因(A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140A标记扩增Lemont的带型);通过标记D315追踪B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3YD基因(B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315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456追踪C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4YD基因(C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456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746追踪D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7YD基因(D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746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1048追踪E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10YD基因(E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1048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
4.选择携带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1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大于26.78克(平均千粒重介于26.78克和27.53克之间)的水稻材料(表9)。
表9.在F10世代分别利用5个不同的分子标记进行选择得到的携带不同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该F10群体于2015年11月播种于海南陵水中国水稻研究所南繁试验中心
实施例10:选择聚合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2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大于27.09克(平均千粒重介于27.09克和28.68克之间)的F10代水稻材料
1.将水稻品种Lemont作母本,与水稻品种扬稻4号作父本进行杂交并构建F10代分离群体(Lemont为来自美国的粳稻品种,扬稻4号为来自江苏的籼稻品种,Lemont和扬稻4号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种质资源中期库提供)。
2.用5个分子标记D140A、D315、D456、D746、D1048分别PCR扩增F10代分离群体内的221个单株,这个包括221个单株在内的F10代分离群体于2015年11月播种在海南陵水县中国水稻研究所南繁试验中心;D140A、D315、D456、D746、D1048这5个分子标记的序列见ZengY.X.,et al.Development of 1047 insertion-deletion markers for rice geneticstudies and breeding.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2013年,12卷:5226-5235。
3.通过标记D140A追踪A基因型来追踪来自Lemont的qGW-1LE基因(A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140A标记扩增Lemont的带型);通过标记D315追踪B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3YD基因(B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315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456追踪C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4YD基因(C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456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746追踪D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7YD基因(D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746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1048追踪E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10YD基因(E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1048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
4.选择聚合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2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大于27.09克(平均千粒重介于27.09克和28.68克之间)的水稻材料(表10)。
表10.在F10世代利用5个分子标记分别选择聚合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2个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该F10群体于2015年11月播种于海南陵水中国水稻研究所南繁试验中心
实施例11:选择携带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3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大于27.40克(平均千粒重介于27.40克和29.52克之间)的F10代水稻材料
1.将水稻品种Lemont作母本,与水稻品种扬稻4号作父本进行杂交并构建F10代分离群体(Lemont为来自美国的粳稻品种,扬稻4号为来自江苏的籼稻品种,Lemont和扬稻4号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种质资源中期库提供)。
2.用5个分子标记D140A、D315、D456、D746、D1048分别PCR扩增F10代分离群体内的221个单株,这个包括221个单株在内的F10代分离群体于2015年11月播种在海南陵水县中国水稻研究所南繁试验中心;D140A、D315、D456、D746、D1048这5个分子标记的序列见ZengY.X.,et al.Development of 1047 insertion-deletion markers for rice geneticstudies and breeding.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2013年,12卷:5226-5235。
3.通过标记D140A追踪A基因型来追踪来自Lemont的qGW-1LE基因(A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140A标记扩增Lemont的带型);通过标记D315追踪B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3YD基因(B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315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456追踪C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4YD基因(C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456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746追踪D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7YD基因(D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746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1048追踪E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10YD基因(E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1048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
4.选择携带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3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大于27.40克(平均千粒重介于27.40克和29.52克之间)的水稻材料(表11)。
表11.在F10世代利用5个分子标记分别选择聚合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3个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该F10群体于2015年11月播种于海南陵水中国水稻研究所南繁试验中心
实施例12:选择携带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4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大于28.37克(平均千粒重介于28.37克和29.94克之间)的F10代水稻材料
1.将水稻品种Lemont作母本,与水稻品种扬稻4号作父本进行杂交并构建F10代分离群体(Lemont为来自美国的粳稻品种,扬稻4号为来自江苏的籼稻品种,Lemont和扬稻4号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种质资源中期库提供)。
2.用5个分子标记D140A、D315、D456、D746、D1048分别PCR扩增F10代分离群体内的221个单株,这个包括221个单株在内的F10代分离群体于2015年11月播种在海南县陵水中国水稻研究所南繁试验中心;D140A、D315、D456、D746、D1048这5个分子标记的序列见ZengY.X.,et al.Development of 1047 insertion-deletion markers for rice geneticstudies and breeding.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2013年,12卷:5226-5235。
3.通过标记D140A追踪A基因型来追踪来自Lemont的qGW-1LE基因(A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140A标记扩增Lemont的带型);通过标记D315追踪B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3YD基因(B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315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456追踪C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4YD基因(C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456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746追踪D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7YD基因(D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746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1048追踪E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10YD基因(E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1048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
4.选择携带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4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大于28.37克(平均千粒重介于28.37克和29.94克之间)的水稻材料(表12)。
表12.在F10世代利用5个分子标记分别选择聚合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4个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该F10群体于2015年11月播种于海南陵水中国水稻研究所南繁试验中心
实施例13:选择聚合A、B、C、D、E全部五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为30.25克的F10代水稻材料
1.将水稻品种Lemont作母本,与水稻品种扬稻4号作父本进行杂交并构建F10代分离群体(Lemont为来自美国的粳稻品种,扬稻4号为来自江苏的籼稻品种,Lemont和扬稻4号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种质资源中期库提供)。
2.用5个分子标记D140A、D315、D456、D746、D1048分别PCR扩增F10代分离群体内的221个单株,这个包括221个单株在内的F10代分离群体于2015年11月播种在海南陵水县中国水稻研究所南繁试验中心;D140A、D315、D456、D746、D1048这5个分子标记的序列见ZengY.X.,et al.Development of 1047 insertion-deletion markers for rice geneticstudies and breeding.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2013年,12卷:5226-5235。
3.通过标记D140A追踪A基因型来追踪来自Lemont的qGW-1LE基因(A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140A标记扩增Lemont的带型);通过标记D315追踪B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3YD基因(B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315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456追踪C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4YD基因(C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456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746追踪D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7YD基因(D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746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通过标记D1048追踪E基因型来追踪来自扬稻4号的qGW-10YD基因(E基因型的分子标记带型为D1048标记扩增扬稻4号的带型)。
4.选择聚合A、B、C、D、E全部五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为30.25克的水稻材料(表13)。
表13.在F10世代利用5个分子标记选择聚合A、B、C、D、E全部五个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该F10群体于2015年11月播种于海南陵水中国水稻研究所南繁试验中心
从以上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可以看出,在2011年5月播种于杭州的同一个F2群体内,聚合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3个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介于26.70克和30.81克之间)>聚合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2个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介于25.55克和28.79克之间)>携带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1个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介于25.55克和27.14克之间)。
从以上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8可以看出,在2014年5月播种于杭州的同一个F7群体内,聚合A、B、C、D、E全部五个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32.22克)>聚合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4个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介于30.09克和31.17克之间)>聚合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3个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介于28.53克和30.37克之间)>聚合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2个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介于27.80克和29.42克之间)>携带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1个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介于27.36克和28.03克之间)。
从以上实施例9、实施例10、实施例11、实施例12、实施例13可以看出,在2015年11月播种于海南的同一个F10群体内,聚合A、B、C、D、E全部五个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30.25克)>聚合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4个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介于28.37克和29.94克之间)>聚合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3个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介于27.40克和29.52克之间)>聚合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2个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介于27.09克和28.68克之间)>携带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1个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介于26.78克和27.53克之间)。
总的来说,对播种在同一个地点的同一个Fn(n≥2且n为固定数值)分离群体内的单株来说,聚合A、B、C、D、E不同基因型的数目越多的单株,则这些单株的平均千粒重越大;携带A、B、C、D、E不同基因型的数目越少的单株,则这些单株的平均千粒重越小。需要注意的是,该法则只适用于种植在同一地点的同一个Fn(n≥2且n为固定数值)分离群体内的单株,如果将不同的Fn(n≥2且n为固定数值)群体内单株进行比较,例如将F2群体的单株与F7群体的单株进行比较,则不是本发明的讨论范围。
本发明所提到实验方法汇总如下:PCR扩增所用到的叶片DNA的提取方法采用通用的CTAB方法;5个分子标记的PCR扩增程序为94℃5分钟,35个循环的94℃30秒、55℃30秒、72℃1分钟,及最后的72℃7分钟;PCR扩增产物采用通用的8%浓度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硝酸银染色法进行检测。由于本发明所提到的这些方法都是通用的常规实验方法,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的实施例子,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本发明公开内容直接推导或联想到的所有变通情况,均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大粒重类型水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水稻品种Lemont与水稻品种扬稻4号杂交并构建分离群体Fn(n≥2);
(2)用5个分子标记D140A、D315、D456、D746、D1048分别PCR扩增步骤(1)获得的分离群体内的不同单株的叶片DNA;
(3)利用步骤(2)所述的5个分子标记分别检测步骤(1)描述的分离群体内的不同单株,追踪5个与水稻粒重有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其中标记D140A定位于水稻第1染色体,用于追踪水稻第1染色体上与粒重有关的QTL:qGW-1LE;标记D315定位于水稻第3染色体,用于追踪水稻第3染色体上与粒重有关的QTL:qGW-3YD;标记D456定位于水稻第4染色体,用于追踪水稻第4染色体上与粒重有关的QTL:qGW-4YD;标记D746定位于水稻第7染色体,用于追踪水稻第7染色体上与粒重有关的QTL:qGW-7YD;标记D1048定位于水稻第10染色体,用于追踪水稻第10染色体上与粒重有关的QTL:qGW-10YD;将标记D140A通过PCR扩增并通过8%浓度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出的与Lemont带型相同的分子标记基因型命名为A,将标记D315通过PCR扩增并通过8%浓度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出的与扬稻4号带型相同的分子标记基因型命名为B,将标记D456通过PCR扩增并通过8%浓度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出的与扬稻4号带型相同的分子标记基因型命名为C,将标记D746通过PCR扩增并通过8%浓度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出的与扬稻4号带型相同的分子标记基因型命名为D,将标记D1048通过PCR扩增并通过8%浓度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出的与扬稻4号带型相同的分子标记基因型命名为E;
(4)选择步骤(1)描述的分离群体内聚合步骤(3)描述的A、B、C、D、E全部5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最大的水稻材料;选择步骤(1)描述的分离群体内聚合步骤(3)描述的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4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次之的水稻材料;选择步骤(1)描述的分离群体内聚合步骤(3)描述的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3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较聚合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4个基因型的单株更轻的水稻材料;选择步骤(1)描述的分离群体内聚合步骤(3)描述的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2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较聚合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3个基因型的单株更轻的水稻材料;选择步骤(1)描述的分离群体内携带步骤(3)描述的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1个基因型的单株以获得平均千粒重较聚合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2个基因型的单株更轻的水稻材料;
(5)将聚合步骤(4)描述的不同数目的基因型的单株自交多代,以获得不同千粒重的水稻纯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大粒重类型水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将Lemont与扬稻4号进行杂交,可选择Lemont作为母本扬稻4号作为父本,也可以选择扬稻4号作为母本Lemont作为父本进行杂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大粒重类型水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利用5个分子标记D140A、D315、D456、D746、D1048 PCR扩增检测的分离群体内的单株的数目,应根据育种实际需要确定;以F2群体为例,要想在步骤(4)筛选获得1株携带A、B、C、D、E全部五个基因型的单株,理论上应检测不少于1024个单株(计算方法为4×4×4×4×4=1024),又例如,要想在步骤(4)筛选获得1株携带A、B、C、D、E五个基因型中的任意4个基因型的单株,理论上应检测不少于256个单株(计算方法为4×4×4×4=256);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推测,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应该根据需要确定检测的单株数目;总的来说,检测的单株数目越多,则获得步骤(4)描述的不同要求的单株的机会才越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大粒重类型水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分子标记基因型A的带型与利用标记D140A在Lemont上PCR扩增并通过浓度为8%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到的带型相同,但A并不是qGW-1LE的基因型,由于D140A与qGW-1LE基因连锁,可间接通过选择A的基因型来选择qGW-1LE的基因型;同理可根据D315与qGW-3YD连锁而通过间接选择B基因型来选择qGW-3YD的基因型;根据D456与qGW-4YD连锁而通过间接选择C基因型来选择qGW-4YD的基因型;根据D746与qGW-7YD连锁而通过间接选择D基因型来选择qGW-7YD的基因型;根据D1048与qGW-10YD连锁而通过间接选择E基因型来选择qGW-10YD的基因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大粒重类型水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聚合不同数目的基因型的单株的平均千粒重按从大到小排序为:聚合A、B、C、D、E全部5个基因型>聚合A、B、C、D、E中的任意4个基因型>聚合A、B、C、D、E中的任意3个基因型>聚合A、B、C、D、E中的任意2个基因型>聚合A、B、C、D、E中的任意1个基因型;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排序大小仅适用于种植在同一个环境条件下对同一Fn(n≥2且n为固定数值)世代内的分离群体的单株进行比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大粒重类型水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自交代数应根据育种实际需要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大粒重类型水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大粒重类型水稻定义为种植在杭州或陵水的成熟收获后的未去壳谷粒晒干后千粒重大于25克的水稻。
CN201611060314.6A 2016-11-23 2016-11-23 一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大粒重类型水稻的方法 Pending CN1067553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60314.6A CN106755324A (zh) 2016-11-23 2016-11-23 一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大粒重类型水稻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60314.6A CN106755324A (zh) 2016-11-23 2016-11-23 一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大粒重类型水稻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55324A true CN106755324A (zh) 2017-05-31

Family

ID=58913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60314.6A Pending CN106755324A (zh) 2016-11-23 2016-11-23 一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大粒重类型水稻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5532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03230A (zh) * 2018-01-24 2018-06-01 中国水稻研究所 检测水稻粒形QTLqGL35.1上细长粒等位基因的特异性PCR分子标记
CN108179221A (zh) * 2018-02-28 2018-06-19 中国水稻研究所 检测水稻千粒重QTL qTGW10.2a上高千粒重等位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
CN108277292A (zh) * 2018-02-28 2018-07-13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一种聚合5个qtl培育大株高水稻的方法
CN114990247A (zh) * 2022-05-09 2022-09-02 中国水稻研究所 筛选水稻粒重QTL qTGW10-21.9上高粒重等位基因的DNA标记及应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03230A (zh) * 2018-01-24 2018-06-01 中国水稻研究所 检测水稻粒形QTLqGL35.1上细长粒等位基因的特异性PCR分子标记
CN108103230B (zh) * 2018-01-24 2021-03-23 中国水稻研究所 检测水稻粒形QTLqGL35.1上细长粒等位基因的特异性PCR分子标记
CN108179221A (zh) * 2018-02-28 2018-06-19 中国水稻研究所 检测水稻千粒重QTL qTGW10.2a上高千粒重等位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
CN108277292A (zh) * 2018-02-28 2018-07-13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一种聚合5个qtl培育大株高水稻的方法
CN114990247A (zh) * 2022-05-09 2022-09-02 中国水稻研究所 筛选水稻粒重QTL qTGW10-21.9上高粒重等位基因的DNA标记及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ongjaimun et al. The genetics of domestication of yardlong bean, Vigna unguiculata (L.) Walp. ssp. unguiculata cv.-gr. sesquipedalis
CN106755324A (zh) 一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大粒重类型水稻的方法
Amorim et al. Banana breeding at Embrapa cassava and fruits
CN104694625B (zh) 一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长粒型水稻的方法
Papan et al. Valid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linked to cercospora leaf spot disease resistance in mungbean (Vigna radiata [L.] wilczek).
Pyngrope et al.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blackgram [Vigna mungo (L.) Hepper] using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markers
Sulistyo et al. Genetic diversity of Indonesian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ill) germplasm based on morphological and microsatellite markers
CN105177020B (zh) 小麦颖壳绒毛基因Hg连锁的SSR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CN106755325B (zh) 一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中等粒重类型水稻的方法
CN109486996B (zh) 重组核苷酸片段Rec78801和Rec78802及其检测引物与应用
CN104694626A (zh) 一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中短粒型水稻的方法
CN107099615A (zh) 一个辅助选择水稻粒长基因qGL7LEYD的分子标记GL7F
CN108277292B (zh) 一种聚合5个qtl培育大株高水稻的方法
CN107245522A (zh) 一个辅助选择水稻粒长基因qGL32LEYD的分子标记GL32G
CN107287335A (zh) 一个辅助选择水稻粒重基因qGW7LEYD的分子标记GL7B
CN107287336A (zh) 一个辅助选择水稻粒重基因qGW4LEYD的分子标记GL4F
CN108004341A (zh) 一个辅助选择水稻粒重基因qGW1LEYD的分子标记GW1C
CN108004342A (zh) 一个辅助选择水稻粒重基因qGW10LEYD的分子标记GW10i
CN107287334A (zh) 一个辅助选择水稻粒重基因qGW31LEYD的分子标记GL31F
CN109355416A (zh) 一种培育松散型水稻的方法
CN108004343A (zh) 一个辅助选择水稻粒重基因qGW32LEYD的分子标记GW32F
CN101691603A (zh) 高粱抗蚜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及其应用
CN109355415A (zh) 一种培育紧凑型水稻的方法
THARAPREUKSAPONG et al. VALID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LINKED TO CERCOSPORA LEAF SPOT DISEASE RESISTANCE IN MUNGBEAN (Vigna radiata [L.] WILCZEK) P. PAPAN1, W. CHUEAKHUNTHOD1, O. POOLSAWAT1, K. ARSAKIT1
CN108179218A (zh) 一种聚合利用扬稻4号的四个纹枯病抗性基因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