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45712B - 竖向内外双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竖向内外双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45712B
CN106745712B CN201710208634.XA CN201710208634A CN106745712B CN 106745712 B CN106745712 B CN 106745712B CN 201710208634 A CN201710208634 A CN 201710208634A CN 106745712 B CN106745712 B CN 1067457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tion
vertical
external double
aeration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0863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45712A (zh
Inventor
田曦
边德军
李广柱
艾胜书
许开成
王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71020863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457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45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457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45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457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02F3/302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reat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竖向内外双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及方法,包括依次设置的城市生活污水水箱、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和竖流式沉淀池,所述城市生活污水水箱顶部出水口与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顶部一侧进水口通过水管连通,所述水管上设置有进水泵且插入至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底部,所述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另一侧顶部出水口与竖流式沉淀池顶部的进水口相连通。本发明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由于在内部存在不同溶解氧梯度的区域,因此创造了一定的全程硝化反硝化条件,强化了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的同步去除能力,与传统曝气池相比总氮去除率提高20%‑30%,同时无需硝化液回流过程。

Description

竖向内外双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竖向内外双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竖向内外双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据统计,仅2014年一季度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累计建成3622座,日处理污水能力1.53×108m3,运行负荷率达79.9%。而城市污水处理是一个高耗能产业,资料显示城市污水处理厂平均电耗值达到0.285kWh/m3,总电量消耗占据污水厂运行费用的60%,所以降低污水处理能耗可以有效减少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国内外的城市污水处理主要采用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中好氧反应池需要大量的曝气,以供好氧微生物降解水中的有机物。据统计,污水厂中核心生化处理单元耗电量占整个工艺的50%-70%,主要集中在鼓风机、搅拌器和内外回流泵上,此处的内外回流泵作用是回流硝化液和污泥。活性污泥法中,曝气能耗约占总能耗的55.6%。
传统工艺处理污水如图1所示,城市污水从原水水箱1通过恒流泵2.1把污水稳定送入有效容积为36L的传统反应器1中,其外连接空气压缩机2.3,转子流量计2.4;曝气池2出水依靠高度差进入竖流式沉淀池3,沉淀后出水经溢流堰3.1流出,沉淀池3内设有排泥口3.2,污泥经回流泵3.3回流至曝气池曝气管附近。
目前,已经公开的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大多数为综合处理装置,所涉及的处理装置均是独立分离式的结构,不仅主体设备体积过大,系统繁杂,而且制造成本也高,运行成本也高,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力低,容易造成曝气池底部积泥,利用率降低。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竖向内外双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力低、另设回流装置增加投资、氧气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竖向内外双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竖向内外双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城市生活污水水箱、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和竖流式沉淀池,所述城市生活污水水箱顶部出水口与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顶部一侧进水口通过水管连通,所述水管上设置有进水泵且插入至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底部,所述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另一侧顶部出水口与竖流式沉淀池顶部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内设置有横L型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竖板位于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进水口一侧且竖板尾端朝下,所述导流板的横板尾端位于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出水口一侧,所述横板和竖板与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两侧内壁之间具有空隙,所述导流板下部空间区域与上部空间区域比例约为7:1,所述导流板横板表面设置有内部中空的水平增流板,所述增流板表面设置有多个喷气嘴,所述增流板内部与空气泵连通,所述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进水口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穿孔曝气管,所述穿孔曝气管向外延与空气泵连接且穿孔曝气管上设置有气体流量计。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
进一步地,所述竖流式沉淀池顶部设置有溢流堰,所述竖流式沉淀池底部外接有排泥管,所述竖流式沉淀池底部设置有回流口与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进水口一侧的底部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管道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竖板与垂直方向角度为345°-355°,所述导流板横板与水平方向成5°-15°倾角。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出水口一侧设置有温度和溶解氧探头,所述温度和溶解氧探头插入至导流板横板与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内壁间的空隙。
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竖向内外双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配置污泥
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内污泥来源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曝气池,配制污泥浓度在3000-4000mg/L的污泥进行接种,闷曝1-2天后开始进水,进水量每天逐次增加使微生物逐渐适用,至达到设计水量后继续运行1天,启动阶段结束,试验启动运行时间在1周左右;
步骤二,曝气准备
系统运行:连续流运行控制参数,反应器内污泥浓度为3000-4000mg/L,同时开始连续曝气,溶解氧浓度控制在2.0-3.0mg/L,水力停留时间为8h,污泥回流比为100%;
步骤三,曝气过程
空气进入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后,被穿孔曝气管分割成小气泡并沿着导流板竖板进入池体,接着气泡上升到导流板横板,受其阻挡,水平运动至导流板横板边缘,一部分气泡从池体的自由液面溢出;另有一部分气泡在水流的作用下没有溢出水面,而是随水流运动,其中部分气泡在导流板以下区域,受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内壁的阻挡向下运动,而后随着曝气的上升流动,形成顺时针的涡流;另一部分随导流板上部液体回流到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底部并随着曝气再次上升,形成逆时针的循环流动,即内外双循环运动形式;
在导流板横板以下混合液中滞留的气体,在曝气的作用下,中心部分流速缓慢,越向外流速越大,使导流板横板以下的池内空间中心区域为低氧区,向外为中氧区,边缘为高氧区,三个区域的范围随曝气量大小而改变;曝气量增大时,高氧区域范围大,缺氧和中氧区域的范围依次减小,曝气量减小时,高氧区域范围小,缺氧和中氧区域的范围依次增大;还有一部分小气泡随水流在导流板横板以上混合液中滞留,在增流板喷气嘴的助力下,随水流沿着导流板逆向运动,最后回到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底部,随着曝气的进行再次上升,进而形成循环运动;
在导流板横板与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底板之间溶解氧浓度自中心向外围逐渐升高,有机物降解主要发生在高氧区域,对于小分子有机物可以直接在此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对于分子结构复杂、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可以在中氧或低氧区域完成酸化水解后被输送至此,继续完成氧化过程;缺氧和中氧区域的存在,为微生物反硝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可以在缺氧和中氧区域被反硝化去除,提高了曝气池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城市污水通过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底部导流板竖板内侧曝气,气泡受导流板横板的阻挡形成水流循环,使低氧区、中氧区和高氧区同时存在于同一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中,与传统工艺相比提高了反应池去除效率,减少了反应池的数量,减小反应池占地面积,同时减少了中氧和低氧区搅拌的电能消耗,依靠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内水流流动进行搅拌,大大缩减了基建费用和运行费用。同时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底部污泥受水流循环流动的冲击,不能沉积到底部形成死区,而是参与到整个反应过程中,提高了曝气池有效利用率,相应的减少了基建投资。
(2)一部分气泡在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内循环流动,一部分气泡沿着导流板竖板和导流板横板流动,最后才从自由液面溢出,所以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的结构使气泡在污水中的滞留时间变长,行程增长,这使好氧微生物得到了更多的氧量,与传统曝气池相比提高曝气效率10%-15%,降低了曝气能耗。
(3)普通的活性污泥法在曝气池内全程硝化反硝化较低,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由于在内部存在不同溶解氧梯度的区域,因此创造了一定的全程硝化反硝化条件,强化了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的同步去除能力,与传统曝气池相比总氮去除率提高20%-30%,同时无需硝化液回流过程,减少了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传统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竖向内外双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竖向内外双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方法的推流式竖向双循环曝气池反应示意图。
图中,1.城市生活污水水箱,2.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3.竖流式沉淀池;
21.进水泵,22.温度和溶解氧探头,23.导流板,24.穿孔曝气管,25.空气泵,26.气体流量计,27.增流板;
31.溢流堰,32.排泥口,33.污泥回流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竖向内外双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依次设置的城市生活污水水箱1、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和竖流式沉淀池3,所述城市生活污水水箱1顶部出水口与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顶部一侧进水口通过水管连通,所述水管上设置有进水泵21且插入至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底部,所述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另一侧顶部出水口与竖流式沉淀池3顶部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内设置有横L型的导流板23,所述导流板23的竖板位于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进水口一侧且竖板尾端朝下,所述导流板23的横板尾端位于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出水口一侧,所述横板和竖板与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两侧内壁之间具有空隙,所述导流板23下部空间区域与上部空间区域比例约为7:1,所述导流板23横板表面设置有内部中空的水平增流板27,所述增流板27表面设置有多个喷气嘴,所述增流板27内部与空气泵25连通,所述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进水口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穿孔曝气管24,所述穿孔曝气管24向外延与空气泵25连接,且穿孔曝气管24上设置有气体流量计26。
所述竖流式沉淀池3顶部设置有溢流堰31,所述竖流式沉淀池3底部外接有排泥管32,所述竖流式沉淀池3底部设置有回流口与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进水口一侧的底部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管道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33。
所述导流板23竖板与垂直方向角度为345-355°,所述导流板23横板与水平方向有5-15°倾角。
所述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出水口一侧设置有温度和溶解氧探头22,所述温度和溶解氧探头22插入至导流板23横板与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内壁间的空隙。
本发明竖向内外双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方法,如图3所示,具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配置污泥
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内污泥来源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曝气池,配制污泥浓度在3000-4000mg/L的污泥进行接种,闷曝1-2天后开始进水,进水量每天逐次增加使微生物逐渐适用,至达到设计水量后继续运行1天,启动阶段结束,试验启动运行时间在1周左右;
步骤二,曝气准备
系统运行:连续流运行控制参数,反应器内污泥浓度为3000-4000mg/L,同时开始连续曝气,溶解氧浓度控制在2.0-3.0mg/L,水力停留时间为8h,污泥回流比为100%;
步骤三,曝气过程
空气进入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后,被穿孔曝气管24分割成小气泡并沿着导流板23竖板进入池体,接着气泡上升到导流板23横板,受其阻挡,水平运动至导流板23横板边缘,一部分气泡从池体的自由液面溢出;另有一部分气泡在水流的作用下没有溢出水面,而是随水流运动,其中部分气泡在导流板23以下区域,受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内壁的阻挡向下运动,而后随着曝气的上升流动,形成顺时针的涡流;另一部分随导流板23上部液体回流到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底部并随着曝气再次上升,形成逆时针的循环流动,即内外双循环运动形式;
在导流板23横板以下混合液中滞留的气体,在曝气的作用下,中心部分流速缓慢,越向外流速越大,使导流板23横板以下的池内空间中心区域为低氧区,向外为中氧区,边缘为高氧区,三个区域的范围随曝气量大小而改变;曝气量增大时,高氧区域范围大,缺氧和中氧区域的范围依次减小,曝气量减小时,高氧区域范围小,缺氧和中氧区域的范围依次增大;还有一部分小气泡随水流在导流板23横板以上混合液中滞留,在增流板27喷气嘴的助力下,随水流沿着导流板逆向运动,最后回到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底部,随着曝气的进行再次上升,进而形成循环运动;
在导流板23横板与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底板之间溶解氧浓度自中心向外围逐渐升高,有机物降解主要发生在高氧区域,对于小分子有机物可以直接在此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对于分子结构复杂、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可以在中氧或低氧区域完成酸化水解后被输送至此,继续完成氧化过程;缺氧和中氧区域的存在,为微生物反硝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可以在缺氧和中氧区域被反硝化去除,提高了曝气池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
本发明竖向内外双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方法,城市污水从城市生活污水水箱1通过进水泵21把污水稳定送入有效容积为36L的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中,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其内的导流板23的竖板和横板分别与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成15度角相交,通过温度和溶解氧探头22在线监测变化,同时导流板23竖板内侧有穿孔曝气管24,其外连接空气泵25和气体流量计2.6;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出水依靠高度差进入竖流式沉淀池3,沉淀后出水经溢流堰31流出,竖流式沉淀池3内设有排泥口32,污泥经回流泵3.3回流至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曝气管24附近。
导流板23呈L型设计,这种L型导流板23可有效地将气泡收集,保证气泡上升后,能够完全被导流板23阻挡,沿着导流板23运动形成循环结构,收集后的气体能够具有足够动力继续带动上部循环。同时导流板23的距离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侧壁的空隙保证上部循环回流至底部,5°-15°倾角有利于污泥回到底部,增流板27的喷气嘴喷出气体,提供辅助的动力,在导流板23上部不产生大量集泥现象,且不影响上部整体的循环过程。
实施例
实验采用城市生活污水为原水,具体水质如下:COD浓度为250~320mg/L、NH4-N浓度为10~15mg/L、TN浓度为10~20mg/L、TP浓度为2~6mg/L。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由有机玻璃板制成,长0.3m、宽0.3m、高0.5m,有效水深为0.4m,有效容积为36L。
具体运行如下:
1)两对比反应池污泥均来源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曝气池,配成污泥浓度为4000mg/L,试验正式运行前,把污泥培养1周,恢复其活性。
2)正常运行阶段:
两对比反应池按相同运行模式控制:
①水力停留时间为8h,污泥龄为18d;
②采用连续进水模式,进水流量为4.5L/h,污泥回流量比为100%,进水曝气同时进行,溶解氧控制在2.0mg/L,采用定期瞬时排泥控制反应池内污泥浓度。
③实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
运行稳定后,传统反应器出水COD浓度为20-50mg/L,平均去除率为88%;竖向双循环反应池出水COD浓度为15.0~30.0mg/L、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两反应池对比NH4-N去除率分别为82.54%和95.80%,TN为去除率分别为87.14%和91.24%、TP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竖向双循环反应池2污染物去除效率均在90%以上,且高于传统反应池。溶解氧监测结果显示:达到出水溶解氧为2.0mg/l时,竖向双循环反应池曝气量为0.12L/min,传统反应器曝气量为0.15L/min,竖向双循环反应池节约了曝气能耗。
表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

1.竖向内外双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竖向内外双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城市生活污水水箱(1)、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和竖流式沉淀池(3),所述城市生活污水水箱(1)顶部出水口与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顶部一侧进水口通过水管连通,所述水管上设置有进水泵(21)且插入至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底部,所述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另一侧顶部出水口与竖流式沉淀池(3)顶部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内设置有横L型的导流板(23),所述导流板(23)的竖板位于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进水口一侧且竖板尾端朝下,所述导流板(23)的横板尾端位于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出水口一侧,所述横板和竖板与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两侧内壁之间具有空隙,所述空隙用于上部循环回流至底部,所述导流板(23)以下空间区域与导流板上部空间区域体积比为7:1,所述导流板(23)横板表面设置有内部中空的水平增流板(27),所述增流板(27)表面设置有多个喷气嘴,所述增流板(27)内部与空气泵(25)连通,所述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进水口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穿孔曝气管(24),且所述穿孔曝气管(24)设于导流板(23)竖板内侧,所述穿孔曝气管(24)向外延与空气泵(25)连接,且穿孔曝气管(24)上设置有气体流量计(26);
所述竖流式沉淀池(3)顶部设置有溢流堰(31),所述竖流式沉淀池(3)底部外接有排泥管(32),所述竖流式沉淀池(3)底部设置有回流口与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进水口一侧的底部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管道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33);
所述导流板(23)竖板与垂直方向角度为15°,所述导流板(23)横板与水平方向角度为15°;
所述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出水口一侧设置有温度和溶解氧探头(22),所述温度和溶解氧探头(22)插入至导流板(23)横板与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内壁间的空隙;
具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配置污泥
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内污泥来源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曝气池,配制污泥浓度在3000-4000mg/L的污泥进行接种,闷曝1-2天后开始进水,进水量每天逐次增加使微生物逐渐适用,至达到设计水量后继续运行1天,启动阶段结束,试验启动运行时间在1周;
步骤二,曝气准备
系统运行:连续流运行控制参数,反应器内污泥浓度为3000-4000mg/L,同时开始连续曝气,溶解氧浓度控制在2.0-3.0mg/L,水力停留时间为8h,污泥回流比为100%;
步骤三,曝气过程
空气进入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后,被穿孔曝气管(24)分割成小气泡并沿着导流板(23)竖板进入池体,接着气泡上升到导流板(23)横板,受其阻挡,水平运动至导流板(23)横板边缘,一部分气泡从池体的自由液面溢出;另有一部分气泡在水流的作用下没有溢出水面,而是随水流运动,其中部分气泡在导流板(23)以下区域,受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内壁的阻挡向下运动,而后随着曝气的上升流动,形成顺时针的涡流;另一部分随导流板(23)上部液体回流到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底部并随着曝气再次上升,形成逆时针的循环流动,即内外双循环运动形式;
在导流板(23)横板以下混合液中滞留的气体,在曝气的作用下,中心部分流速缓慢,越向外流速越大,使导流板(23)横板以下的池内空间中心区域为低氧区,向外为中氧区,边缘为高氧区,低氧区、中氧区和高氧区同时存在于导流板(23)的横板内侧区域,三个区域的范围随曝气量大小而改变;曝气量增大时,高氧区域范围大,缺氧和中氧区域的范围依次减小,曝气量减小时,高氧区域范围小,缺氧和中氧区域的范围依次增大;还有一部分小气泡随水流在导流板(23)横板以上混合液中滞留,在增流板(27)喷气嘴的助力下,随水流沿着导流板逆向运动,最后回到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底部,随着曝气的进行再次上升,进而形成循环运动;
在导流板(23)横板与竖向内外双循环曝气池(2)底板之间溶解氧浓度自中心向外围逐渐升高,有机物降解主要发生在高氧区域,对于小分子有机物直接在此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对于分子结构复杂、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在中氧或低氧区域完成酸化水解后被输送至此,继续完成氧化过程;缺氧和中氧区域的存在,为微生物反硝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在缺氧和中氧区域被反硝化去除,提高了曝气池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
CN201710208634.XA 2017-03-31 2017-03-31 竖向内外双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67457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08634.XA CN106745712B (zh) 2017-03-31 2017-03-31 竖向内外双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08634.XA CN106745712B (zh) 2017-03-31 2017-03-31 竖向内外双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45712A CN106745712A (zh) 2017-05-31
CN106745712B true CN106745712B (zh) 2024-04-26

Family

ID=58965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08634.XA Active CN106745712B (zh) 2017-03-31 2017-03-31 竖向内外双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457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8305B (zh) * 2018-02-11 2023-10-27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一种生物多元化处理高浓度化工废水的工艺及装置
CN112897746B (zh) * 2021-01-21 2022-05-24 杭州楠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解有机垃圾的生物处理装置
CN114751518B (zh) * 2022-05-05 2023-10-27 长春工程学院 一种交替好氧-厌氧一体化生物处理装置、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0885A (en) * 1977-12-22 1981-09-22 Dochan Kwak Aeration device
CN1807276A (zh) * 2006-02-08 2006-07-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污泥外循环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脱氮回收磷污水处理方法
CN102101721A (zh) * 2011-01-17 2011-06-22 江苏中超环保有限公司 一体化生物脱氮污水处理装置
CN102180560A (zh) * 2010-08-30 2011-09-14 长春工程学院 一种城市污水连续生物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03435156A (zh) * 2013-06-04 2013-12-11 深圳市地大东江环境研究院 低能耗、智能化立体生态外循环硝化方法及装置
CN206654773U (zh) * 2017-03-31 2017-11-21 长春工程学院 竖向内外双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0885A (en) * 1977-12-22 1981-09-22 Dochan Kwak Aeration device
CN1807276A (zh) * 2006-02-08 2006-07-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污泥外循环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脱氮回收磷污水处理方法
CN102180560A (zh) * 2010-08-30 2011-09-14 长春工程学院 一种城市污水连续生物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02101721A (zh) * 2011-01-17 2011-06-22 江苏中超环保有限公司 一体化生物脱氮污水处理装置
CN103435156A (zh) * 2013-06-04 2013-12-11 深圳市地大东江环境研究院 低能耗、智能化立体生态外循环硝化方法及装置
CN206654773U (zh) * 2017-03-31 2017-11-21 长春工程学院 竖向内外双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45712A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28934B (zh) 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膜生物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工艺
CN106746385B (zh) 推流式竖向三循环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CN101293705B (zh) 一种脉冲射流型膜生物反应器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6745757B (zh) 竖向内外四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CN103613195B (zh) 一体化mbr膜生物反应器
CN107055781B (zh) 竖向内外三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CN106745712B (zh) 竖向内外双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CN106315853A (zh) 一种氧化沟膜生物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工艺和应用
CN105036332A (zh) 一种交替内循环生物滤池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5293701B (zh) 一种碳源储备式ibr生物反应器
CN106830332B (zh) 逆气流连续进水三循环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CN212151779U (zh) 一种aao-ambr污水处理装置
CN210945013U (zh) 低曝气上流式生物床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CN109775936B (zh) 一种低能耗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6746384A (zh) 推流式竖向多循环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CN101538085A (zh) 旋流曝气沉淀污水处理池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CN206970401U (zh) 推流式竖向三循环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
CN206654778U (zh) 竖向内外三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
CN208762233U (zh) 一种城市污水高效硝化及脱氮系统
CN206751510U (zh) 逆气流连续进水三循环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
CN207391096U (zh) 完全混合型氧化沟状微孔曝气生化反应器
CN207313241U (zh) 一种防气蚀微氧脱氮反应器
CN106865771B (zh) 推流式竖向双循环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及方法
CN203212428U (zh) 用于难降解工业废水深度处理的一体化装置
CN206654773U (zh) 竖向内外双循环连续流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