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3634B - 基于移动终端的电视背光调节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移动终端的电视背光调节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13634B
CN106713634B CN201611195204.0A CN201611195204A CN106713634B CN 106713634 B CN106713634 B CN 106713634B CN 201611195204 A CN201611195204 A CN 201611195204A CN 106713634 B CN106713634 B CN 1067136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levision
value
backlight
mobile terminal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952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13634A (zh
Inventor
张洋
曹芝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CL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CL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CL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CL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9520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136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13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3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136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36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5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for remote control of applia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04N5/57Control of contrast or brightness
    • H04N5/58Control of contrast or brightness in dependence upon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电视背光调节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移动终端获取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及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背光值,计算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与上次推送光线值的差,得到环境光线差值,将当前背光值及环境光线差值推送至电视;电视获取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比较电视的当前背光值和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调节电视的背光值;若需要调节电视的背光值,则电视根据电视的当前背光值、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环境光线差值调节电视的背光值。本发明解决了传统背光调节方式中用户通过主观判断来调节背光时,不能准确调节出最佳效果背光的问题,实现了电视背光的智能动态调节,方便、快捷,使产品更智能化。

Description

基于移动终端的电视背光调节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电视背光调节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视是目前最常用的视听设备之一,视觉效果是影响用户视听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最佳的背光效果可以给用户的视觉感受带来极致的体验。根据人眼的视觉特性,环境光的强弱直接影响人眼观看电视影像的效果。一般来说,环境光太亮,电视背光太暗时,人眼会看不清影像,十分影响观看体验;反之,环境光太暗,电视背光太亮时,人眼会明显感到刺眼,这种情况对人眼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
目前的电视大多都是通过遥控器来调节电视背光,这种方式调节背光的效果往往是由用户的主观判断决定,对于没有专业光学理论基础的用户来说,使用这种背光调节方式调节出来的背光效果往往并不科学健康合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电视背光调节方法及系统,旨在实现电视背光的有效调节,解决传统背光调节方式中用户通过主观判断来调节背光时不能准确调节出最佳效果背光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电视背光调节方法,所述移动终端与电视处于同一局域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获取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以及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背光值,计算所述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与上次推送光线值的差,得到环境光线差值,将所述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推送至所述电视;
所述电视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环境光线差值,并获取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比较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和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
若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则所述电视根据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的步骤包括:
若ΔBtn=|Btn-Ban*Btmax/Bamax|<δt,则判断无需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
若ΔBtn=|Btn-Ban*Btmax/Bamax|>δt,则判断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其中:
Ban为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Btn为电视的当前背光值,
Btmax:电视端背光的最大值;Bamax:手机端背光最大值;
ΔBtn为电视的当前背光值与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的差异值;δt为设定的背光阈值。
可选地,所述电视根据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的步骤包括:
若Ban*Btmax/Bamax>Btn,则根据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环境光线差值,以及设定的权重公式推导所述电视的目标背光值,以调亮所述电视的背光;
若Ban*Btmax/Bamax<Btn,则根据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环境光线差值,以及设定的权重公式推导所述电视的目标背光值,以调暗所述电视的背光。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获取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以及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背光值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在监测到与电视处于同一局域网络,且移动终端开启屏幕背光自动调节功能时,启动移动终端到电视的背光值推送功能;
所述得到环境光线差值,将所述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推送至所述电视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环境光线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光线阈值,则不推送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至所述电视;
若所述环境光线差值大于预设光线阈值,则推送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至所述电视,并保存当前光线值作为下次推送光线值。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自动调节屏幕背光的步骤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光线传感器监测外界环境光的强度变化,根据所述环境光的强度变化自动调整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背光值。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视背光调节系统,包括:电视和与所述电视处于同一局域网络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用于获取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以及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背光值,计算所述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与上次推送光线值的差,得到环境光线差值,将所述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推送至所述电视;
所述电视,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环境光线差值;获取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比较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和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若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则根据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
可选地,所述电视,还用于:
若ΔBtn=|Btn-Ban*Btmax/Bamax|<δt,则判断无需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
若ΔBtn=|Btn-Ban*Btmax/Bamax|>δt,则判断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其中:
Ban为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Btn为电视的当前背光值,
Btmax:电视端背光的最大值;Bamax:手机端背光最大值;
ΔBtn为电视的当前背光值与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的差异值;δt为设定的背光阈值。
可选地,所述电视,还用于:若Ban*Btmax/Bamax>Btn,则根据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环境光线差值,以及设定的权重公式推导所述电视的目标背光值,以调亮所述电视的背光;
若Ban*Btmax/Bamax<Btn,则根据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环境光线差值,以及设定的权重公式推导所述电视的目标背光值,以调暗所述电视的背光。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用于在监测到与电视处于同一局域网络,且移动终端开启屏幕背光自动调节功能时,启动移动终端到电视的背光值推送功能;
以及,若所述环境光线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光线阈值,则不推送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至所述电视;若所述环境光线差值大于预设光线阈值,则推送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至所述电视,并保存当前光线值作为下次推送光线值。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用于通过光线传感器监测外界环境光的强度变化,根据所述环境光的强度变化自动调整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背光值。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电视背光调节方法及系统,移动终端与电视处于同一局域网络,移动终端获取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以及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背光值,计算所述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与上次推送光线值的差,得到环境光线差值,将所述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推送至所述电视;电视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环境光线差值,并获取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比较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和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若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则所述电视根据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由此,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屏幕背光的自动调节机制并结合用户所处环境来调节电视背光,解决了传统背光调节方式中用户通过主观判断来调节背光时,不能准确调节出最佳效果背光的问题,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即可完成整个背光调节过程,实现了电视背光的智能动态调节,而且方便、快捷,提高产品竞争力,使产品更智能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的电视背光调节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的电视背光调节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手机侧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电视侧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电视背光调节系统较佳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解决方案主要是:移动终端与电视处于同一局域网络,移动终端获取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以及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背光值,计算所述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与上次推送光线值的差,得到环境光线差值,将所述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推送至所述电视;电视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环境光线差值,并获取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比较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和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若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则所述电视根据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由此,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屏幕背光的自动调节机制并结合用户所处环境来调节电视背光,解决了传统背光调节方式中用户通过主观判断来调节背光时,不能准确调节出最佳效果背光的问题,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即可完成整个背光调节过程,实现了电视背光的智能动态调节,而且方便、快捷,提高产品竞争力,使产品更智能化。
考虑到目前的电视大多都是通过遥控器来调节电视背光,这种方式调节背光的效果往往是由用户的主观判断决定,对于没有专业光学理论基础的用户来说,使用这种背光调节方式调节出来的背光效果往往并不科学健康合理。
而智能手机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移动设备,如果利用手机来作为电视背光调节的控制端,对于电视制造商来说,在无需增加额外硬件设备的情况下,结合人眼特性和光学理论可以做到科学的调节背光,零成本、易实现;而对于用户来说更是无需购置额外的电视设备,只需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一个应用软件即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背光调制最佳效果。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屏幕背光的自动调节机制并结合用户所处环境来调节电视背光,以解决传统背光调节方式中用户通过主观判断来调节背光时,不能准确调节出最佳效果背光的问题,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即可完成整个背光调节过程,实现电视背光的智能动态调节,而且方便、快捷,提高产品竞争力,使产品更智能化。
具体地,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电视背光调节方法,所述移动终端与电视处于同一局域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所述移动终端获取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以及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背光值,计算所述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与上次推送光线值的差,得到环境光线差值,将所述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推送至所述电视;
本实施例方法的运行环境涉及移动终端和电视,通过移动终端来控制电视的背光调节,其中主要是基于用户位置和环境光来实现电视的背光调节。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与电视必须处于同一局域网。以手机为例,由于手机是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手机所处环境很复杂,并不是任何环境光变化都要推送手机背光值至电视。在家庭网络环境中,只有当手机与电视处于同一局域网环境下推送手机端背光值才能准确的控制电视端背光,才是有意义的背光值推送。
其中,移动终端推送至电视的背光值为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环境下的背光值。具体实现如下:
首先,在移动终端侧,移动终端获取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以及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背光值;
然后,计算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与上次推送光线值的差,得到环境光线差值,将所述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推送至所述电视。
其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移动终端在监测到与电视处于同一局域网络,且移动终端开启屏幕背光自动调节功能时,启动移动终端到电视的背光值推送功能。
基于上述实施方案,可以定义移动终端与电视端之间的通讯数据格式如下表1所示:
同步头 背光值 光线差值 校验值
表1
其中,移动终端自动调节屏幕背光可以采用如下方案:移动终端通过光线传感器监测外界环境光的强度变化,根据所述环境光的强度变化自动调整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背光值。
步骤S102,所述电视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环境光线差值,并获取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比较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和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
在电视端侧,当电视接收到手机推送过来的背光值时,电视端需要校验手机端推送的背光值与当前电视端背光值的大小关系,这样做可避免手机端频繁推送背光引起电视屏幕闪烁。
具体地,电视在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环境光线差值后,获取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比较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和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
由于手机背光与电视背光调节区间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二者比较时应该进行相应转化。
其中,电视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可以采用如下方案:
若ΔBtn=|Btn-Ban*Btmax/Bamax|<δt,则说明手机端推送的背光值与当前电视端背光值相同,无需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
若ΔBtn=|Btn-Ban*Btmax/Bamax|>δt,则说明手机端推送的背光值与当前电视端背光值不同,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其中:
Ban为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Btn为电视的当前背光值,
Btmax:电视端背光的最大值;Bamax:手机端背光最大值;
ΔBtn为电视的当前背光值与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的差异值;δt为设定的背光阈值。
步骤S103,若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则所述电视根据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
若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则所述电视比较手机端推送背光值Ban与电视端背光值Btn的大小,判断应该调高还是调低电视背光。
若Ban*Btmax/Bamax>Btn,则根据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环境光线差值,以及设定的权重公式推导所述电视的目标背光值,以调亮所述电视的背光;
若Ban*Btmax/Bamax<Btn,则根据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环境光线差值,以及设定的权重公式推导所述电视的目标背光值,以调暗所述电视的背光。
具体地,电视根据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的方案可以如下(以手机为例):
(1)、若Ban*Btmax/Bamax>Btn,说明手机端推送过来的背光值更强,表示用户是在较亮的环境下观看较暗的图像,这种情况会影响用户的观看效果,因此需要将电视端背光调亮。结合手机端推送的环境光线差值,可由如下几个公式推算电视端背光值:
计算由环境光导出的电视端背光值:
Figure BDA0001187702640000091
计算由手机端背光导出的电视端背光值:
Boan=Ban*Btmax/Bamax
由于手机背光与电视背光存在一定的差异,最后由Boln和Boan按不同的权值导出电视端目标背光值:
Bon=αBoln+βBoan,其中α+β=1,α∈[0,1],β∈[0,1];
其中:
Bon:电视端目标背光值;
ΔLamax:手机端采样的最大光线值;
Btmax:电视端背光的最大值;
Bamax:手机端背光最大值。
(2)、若Ban*Btmax/Bamax<Btn,说明手机端推送过来的背光值更弱,表示用户是在较暗的环境下观看较亮的画面,人眼会有明显的刺眼感觉,这对人眼非常不健康,因此需要将电视端背光调暗。结合手机端推送的环境光线差值,可由如下几个公式推算电视端背光值:
计算由环境光导出的电视端背光值:
Figure BDA0001187702640000101
计算由手机端背光导出的电视端背光值:
Boan=Ban*Btmax/Bamax
同理,由Boln和Boan按不同的权值导出电视端目标背光值:
Bon=αBoln+βBoan,其中α+β=1,α∈[0,1],β∈[0,1];
其中:
Bon:电视端目标背光值;
ΔLamax:手机端采样的最大光线值;
Btmax:电视端背光的最大值;
Bamax:手机端背光最大值。
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案,与电视处于同一局域网络的移动终端获取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以及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背光值,计算所述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与上次推送光线值的差,得到环境光线差值,将所述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推送至所述电视;电视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环境光线差值,并获取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比较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和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若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则所述电视根据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由此,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屏幕背光的自动调节机制并结合用户所处环境来调节电视背光,解决了传统背光调节方式中用户通过主观判断来调节背光(比如:局限于人工手动通过遥控器操作来设置)时,不能准确调节出最佳效果背光、调节不合理不健康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现有的基于用户位置的电视背光调节方法中增加传感器造成电视成本增加的问题;用户手动操作即可完成整个背光调节过程,实现了电视背光的智能动态调节,而且方便、快捷,提高产品竞争力,使产品更智能化。
参照图2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电视背光调节方法,基于上述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在上述步骤S101,移动终端获取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以及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背光值之前还包括:
步骤S100,所述移动终端在监测到与电视处于同一局域网络,且移动终端开启屏幕背光自动调节功能时,启动移动终端到电视的背光值推送功能;
上述步骤S101:移动终端获取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以及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背光值,计算所述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与上次推送光线值的差,得到环境光线差值,将所述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推送至所述电视包括:
步骤S1021,移动终端获取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以及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背光值,计算所述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与上次推送光线值的差,得到环境光线差值;
步骤S1022,若所述环境光线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光线阈值,则不推送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至所述电视;
步骤S1023,若所述环境光线差值大于预设光线阈值,则推送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至所述电视,并保存当前光线值作为下次推送光线值。
如前所述,只有当手机与电视处于同一局域网环境下推送手机端背光值才能准确的控制电视端背光,才是有意义的背光值推送。
因此,手机需要监测与电视是否处于同一局域网络,在监测到与电视处于同一局域网络,且手机开启屏幕背光自动调节功能时,启动手机到电视的背光值推送功能。
通常智能手机都设有光线传感器,用户可以设置手机根据环境光的改变自动设置屏幕背光。
当环境光驱动屏幕背光改变时,启动手机端到电视端的背光值推送。因此,启动手机端推送背光值的必要条件是手机开启屏幕背光自动调节功能。
在手机背光值改变时,手机端可以向电视端进行背光值推送。具体判断如下:
手机获取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计算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与上次推送光线值的差,得到环境光线差值。
若所述环境光线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光线阈值,则不推送手机的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至所述电视;
若所述环境光线差值大于预设光线阈值,则推送手机的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至所述电视,并保存当前光线值作为下次推送光线值。
具体地,若ΔLan=|Lan-La(n-1)|<δL,则表明手机端所处环境光与上一次推送时手机端所处环境光相同,不推送本次手机屏幕背光,结束;若ΔLan=|Lan-La(n-1)|>δL,则表明手机端所处环境光与上一次推送时手机端所处环境光不同,推送本次手机背光值。每次推送成功则保存当次光线值Lan,用于计算下一次背光值的推送。
其中:Lan为手机端当前所处环境光的光线值;La(n-1)为手机端上次推送环境光的光线值,δL为环境光线差值。
本实施例上述方案中,手机端侧的流程可以如图3所示,电视侧的流程可以如图4所示。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基于移动终端的电视背光调节方法是一种智能动态调节方法,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即可完成整个背光调节过程,是一种智能、方便、快捷的背光调节方法;同时它也是一种通过判断用户所处环境光来控制电视背光的方法,这样无论用户在什么位置观看电视,都能体验符合人眼视觉特性的背光效果。此外,智能手机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移动设备,利用手机来作为电视背光调节的控制端,对于电视制造商来说,在无需增加额外硬件设备的情况下,结合人眼特性和光学理论可以做到科学的调节背光,零成本、易实现;而对于用户来说更是无需购置额外的电视设备,只需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一个应用软件即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背光调制最佳效果。
如图5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出一种电视背光调节系统,包括:电视和与所述电视处于同一局域网络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用于获取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以及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背光值,计算所述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与上次推送光线值的差,得到环境光线差值,将所述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推送至所述电视;
所述电视,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环境光线差值;获取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比较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和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若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则根据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
具体地,本实施例方案是通过移动终端来控制电视的背光调节,其中主要是基于用户位置和环境光来实现电视的背光调节。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与电视必须处于同一局域网。以手机为例,由于手机是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手机所处环境很复杂,并不是任何环境光变化都要推送手机背光值至电视。在家庭网络环境中,只有当手机与电视处于同一局域网环境下推送手机端背光值才能准确的控制电视端背光,才是有意义的背光值推送。
其中,移动终端推送至电视的背光值为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环境下的背光值。具体实现如下:
首先,在移动终端侧,移动终端获取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以及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背光值;
然后,计算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与上次推送光线值的差,得到环境光线差值,将所述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推送至所述电视。
其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移动终端在监测到与电视处于同一局域网络,且移动终端开启屏幕背光自动调节功能时,启动移动终端到电视的背光值推送功能。
基于上述实施方案,可以定义移动终端与电视端之间的通讯数据格式如下表1所示:
同步头 背光值 光线差值 校验值
表1
其中,移动终端自动调节屏幕背光可以采用如下方案:移动终端通过光线传感器监测外界环境光的强度变化,根据所述环境光的强度变化自动调整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背光值。
在电视端侧,当电视接收到手机推送过来的背光值时,电视端需要校验手机端推送的背光值与当前电视端背光值的大小关系,这样做可避免手机端频繁推送背光引起电视屏幕闪烁。
具体地,电视在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环境光线差值后,获取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比较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和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
由于手机背光与电视背光调节区间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二者比较时应该进行相应转化。
其中,电视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可以采用如下方案:
若ΔBtn=|Btn-Ban*Btmax/Bamax|<δt,则说明手机端推送的背光值与当前电视端背光值相同,无需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
若ΔBtn=|Btn-Ban*Btmax/Bamax|>δt,则说明手机端推送的背光值与当前电视端背光值不同,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其中:
Ban为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Btn为电视的当前背光值,
Btmax:电视端背光的最大值;Bamax:手机端背光最大值;
ΔBtn为电视的当前背光值与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的差异值;δt为设定的背光阈值。
若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则所述电视比较手机端推送背光值Ban与电视端背光值Btn的大小,判断应该调高还是调低电视背光。
若Ban*Btmax/Bamax>Btn,则根据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环境光线差值,以及设定的权重公式推导所述电视的目标背光值,以调亮所述电视的背光;
若Ban*Btmax/Bamax<Btn,则根据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环境光线差值,以及设定的权重公式推导所述电视的目标背光值,以调暗所述电视的背光。
具体地,电视根据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的方案可以如下(以手机为例):
(1)、若Ban*Btmax/Bamax>Btn,说明手机端推送过来的背光值更强,表示用户是在较亮的环境下观看较暗的图像,这种情况会影响用户的观看效果,因此需要将电视端背光调亮。结合手机端推送的环境光线差值,可由如下几个公式推算电视端背光值:
计算由环境光导出的电视端背光值:
Figure BDA0001187702640000151
计算由手机端背光导出的电视端背光值:
Boan=Ban*Btmax/Bamax
由于手机背光与电视背光存在一定的差异,最后由Boln和Boan按不同的权值导出电视端目标背光值:
Bon=αBoln+βBoan,其中α+β=1,α∈[0,1],β∈[0,1];
其中:
Bon:电视端目标背光值;
ΔLamax:手机端采样的最大光线值;
Btmax:电视端背光的最大值;
Bamax:手机端背光最大值。
(2)、若Ban*Btmax/Bamax<Btn,说明手机端推送过来的背光值更弱,表示用户是在较暗的环境下观看较亮的画面,人眼会有明显的刺眼感觉,这对人眼非常不健康,因此需要将电视端背光调暗。结合手机端推送的环境光线差值,可由如下几个公式推算电视端背光值:
计算由环境光导出的电视端背光值:
计算由手机端背光导出的电视端背光值:
Boan=Ban*Btmax/Bamax
同理,由Boln和Boan按不同的权值导出电视端目标背光值:
Bon=αBoln+βBoan,其中α+β=1,α∈[0,1],β∈[0,1];
其中:
Bon:电视端目标背光值;
ΔLamax:手机端采样的最大光线值;
Btmax:电视端背光的最大值;
Bamax:手机端背光最大值。
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案,与电视处于同一局域网络的移动终端获取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以及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背光值,计算所述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与上次推送光线值的差,得到环境光线差值,将所述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推送至所述电视;电视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环境光线差值,并获取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比较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和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若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则所述电视根据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由此,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屏幕背光的自动调节机制并结合用户所处环境来调节电视背光,解决了传统背光调节方式中用户通过主观判断来调节背光(比如:局限于人工手动通过遥控器操作来设置)时,不能准确调节出最佳效果背光、调节不合理不健康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现有的基于用户位置的电视背光调节方法中增加传感器造成电视成本增加的问题;用户手动操作即可完成整个背光调节过程,实现了电视背光的智能动态调节,而且方便、快捷,提高产品竞争力,使产品更智能化。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还用于在监测到与电视处于同一局域网络,且移动终端开启屏幕背光自动调节功能时,启动移动终端到电视的背光值推送功能;
以及,移动终端获取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以及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背光值,计算所述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与上次推送光线值的差,得到环境光线差值;若所述环境光线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光线阈值,则不推送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至所述电视;若所述环境光线差值大于预设光线阈值,则推送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至所述电视,并保存当前光线值作为下次推送光线值。
具体地,如前所述,只有当手机与电视处于同一局域网环境下推送手机端背光值才能准确的控制电视端背光,才是有意义的背光值推送。
因此,手机需要监测与电视是否处于同一局域网络,在监测到与电视处于同一局域网络,且手机开启屏幕背光自动调节功能时,启动手机到电视的背光值推送功能。
通常智能手机都设有光线传感器,用户可以设置手机根据环境光的改变自动设置屏幕背光。
当环境光驱动屏幕背光改变时,启动手机端到电视端的背光值推送。因此,启动手机端推送背光值的必要条件是手机开启屏幕背光自动调节功能。
在手机背光值改变时,手机端可以向电视端进行背光值推送。具体判断如下:
手机获取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计算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与上次推送光线值的差,得到环境光线差值。
若所述环境光线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光线阈值,则不推送手机的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至所述电视;
若所述环境光线差值大于预设光线阈值,则推送手机的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至所述电视,并保存当前光线值作为下次推送光线值。
具体地,若ΔLan=|Lan-La(n-1)|<δL,则表明手机端所处环境光与上一次推送时手机端所处环境光相同,不推送本次手机屏幕背光,结束;若ΔLan=|Lan-La(n-1)|>δL,则表明手机端所处环境光与上一次推送时手机端所处环境光不同,推送本次手机背光值。每次推送成功则保存当次光线值Lan,用于计算下一次背光值的推送。
其中:Lan为手机端当前所处环境光的光线值;La(n-1)为手机端上次推送环境光的光线值,δL为环境光线差值。
本实施例上述方案中,手机端侧的流程可以如图3所示,电视侧的流程可以如图4所示。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基于移动终端的电视背光调节方法是一种智能动态调节方法,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即可完成整个背光调节过程,是一种智能、方便、快捷的背光调节方法;同时它也是一种通过判断用户所处环境光来控制电视背光的方法,这样无论用户在什么位置观看电视,都能体验符合人眼视觉特性的背光效果。此外,智能手机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移动设备,利用手机来作为电视背光调节的控制端,对于电视制造商来说,在无需增加额外硬件设备的情况下,结合人眼特性和光学理论可以做到科学的调节背光,零成本、易实现;而对于用户来说更是无需购置额外的电视设备,只需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一个应用软件即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背光调制最佳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电视背光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与电视处于同一局域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获取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以及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背光值,计算所述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与上次推送光线值的差,得到环境光线差值,将所述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推送至所述电视;
所述电视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环境光线差值,并获取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比较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和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
若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则所述电视根据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
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的步骤包括:
若ΔBtn=|Btn-Ban*Btmax/Bamax|>δt,则判断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其中,
Ban为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Btn为电视的当前背光值;
Btmax为电视端背光的最大值;Bamax为手机端背光最大值;
ΔBtn为电视的当前背光值与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的差异值;δt为设定的背光阈值;
所述电视根据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的步骤包括:
若Ban*Btmax/Bamax>Btn,则根据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环境光线差值,以及设定的权重公式推导所述电视的目标背光值,以调亮所述电视的背光;
若Ban*Btmax/Bamax<Btn,则根据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环境光线差值,以及设定的权重公式推导所述电视的目标背光值,以调暗所述电视的背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电视背光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的步骤还包括:
若ΔBtn=|Btn-Ban*Btmax/Bamax|<δt,则判断无需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电视背光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获取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以及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背光值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在监测到与电视处于同一局域网络,且移动终端开启屏幕背光自动调节功能时,启动移动终端到电视的背光值推送功能;
所述得到环境光线差值,将所述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推送至所述电视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环境光线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光线阈值,则不推送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至所述电视;
若所述环境光线差值大于预设光线阈值,则推送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至所述电视,并保存当前光线值作为下次推送光线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电视背光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自动调节屏幕背光的步骤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光线传感器监测外界环境光的强度变化,根据所述环境光的强度变化自动调整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背光值。
5.一种电视背光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视和与所述电视处于同一局域网络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用于获取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以及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背光值,计算所述当前环境下的光线值与上次推送光线值的差,得到环境光线差值,将所述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推送至所述电视;
所述电视,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环境光线差值;获取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比较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和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若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则根据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以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
所述电视,还用于:
若ΔBtn=|Btn-Ban*Btmax/Bamax|>δt,则判断需要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其中,
Ban为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Btn为电视的当前背光值;
Btmax为电视端背光的最大值;Bamax为手机端背光最大值;
ΔBtn为电视的当前背光值与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的差异值;δt为设定的背光阈值;
所述电视,还用于:
若Ban*Btmax/Bamax>Btn,则根据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环境光线差值,以及设定的权重公式推导所述电视的目标背光值,以调亮所述电视的背光;
若Ban*Btmax/Bamax<Btn,则根据所述电视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所述环境光线差值,以及设定的权重公式推导所述电视的目标背光值,以调暗所述电视的背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视背光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视,还用于:
若ΔBtn=|Btn-Ban*Btmax/Bamax|<δt,则判断无需调节所述电视的背光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视背光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还用于在监测到与电视处于同一局域网络,且移动终端开启屏幕背光自动调节功能时,启动移动终端到电视的背光值推送功能;
以及,若所述环境光线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光线阈值,则不推送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至所述电视;若所述环境光线差值大于预设光线阈值,则推送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背光值及所述环境光线差值至所述电视,并保存当前光线值作为下次推送光线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视背光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还用于通过光线传感器监测外界环境光的强度变化,根据所述环境光的强度变化自动调整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背光值。
CN201611195204.0A 2016-12-21 2016-12-21 基于移动终端的电视背光调节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67136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95204.0A CN106713634B (zh) 2016-12-21 2016-12-21 基于移动终端的电视背光调节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95204.0A CN106713634B (zh) 2016-12-21 2016-12-21 基于移动终端的电视背光调节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3634A CN106713634A (zh) 2017-05-24
CN106713634B true CN106713634B (zh) 2020-07-14

Family

ID=58938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95204.0A Active CN106713634B (zh) 2016-12-21 2016-12-21 基于移动终端的电视背光调节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136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9285B (zh) * 2017-08-04 2019-07-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亮度调节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电子终端、系统
CN109029720B (zh) * 2018-06-29 2021-09-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光照强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9830218A (zh) * 2019-03-24 2019-05-31 刘兴丹 一种调节屏幕亮度的方法、装置
CN111459983A (zh) * 2020-03-27 2020-07-28 Tcl移动通信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光线值上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75215A (ko) * 2008-01-03 2009-07-08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텔레비전의 밝기 조절장치
CN202121699U (zh) * 2011-06-30 2012-01-18 苏州冠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光亮度检测遥控器
CN204652537U (zh) * 2015-05-25 2015-09-16 广州达俊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自动调节亮度的液晶电视
CN105741787A (zh) * 2016-04-18 2016-07-06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终端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电视机
CN105810152A (zh) * 2014-12-29 2016-07-27 Tcl海外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显示终端的背光控制方法及装置、电视机
CN105979400A (zh) * 2016-06-28 2016-09-28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6396B (zh) * 2011-09-19 2014-07-0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2427516A (zh) * 2011-09-23 2012-04-25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对数字电视显示器进行亮度调节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75215A (ko) * 2008-01-03 2009-07-08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텔레비전의 밝기 조절장치
CN202121699U (zh) * 2011-06-30 2012-01-18 苏州冠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境光亮度检测遥控器
CN105810152A (zh) * 2014-12-29 2016-07-27 Tcl海外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显示终端的背光控制方法及装置、电视机
CN204652537U (zh) * 2015-05-25 2015-09-16 广州达俊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自动调节亮度的液晶电视
CN105741787A (zh) * 2016-04-18 2016-07-06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终端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电视机
CN105979400A (zh) * 2016-06-28 2016-09-28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3634A (zh) 2017-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13634B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电视背光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01404148B (zh) 一种调整终端屏幕显示效果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KR100457534B1 (ko) 휘도 및 색 온도 조정 장치 및 방법
CN105244008B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其亮度调节方法
EP3731221B1 (en) Image brightness adjustment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750508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recognition performance for dark region of image
US8553103B1 (en) Compensation of ambient illumination
CN108156533B (zh) 智能电视背光调节方法、智能电视以及存储介质
EP2200333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moving image color appearance model for video quality ratings prediction
EP3808068B1 (en) Image capture methods and systems
EP2667621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ntrol program of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video display apparatus
CN103176339A (zh) 一种投影亮度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09243383B (zh) 一种显示屏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及显示屏装置
CN104470128A (zh) 一种亮度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EP3454565B1 (en) Backlight self-adaptive reg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6548763B (zh)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和装置、以及终端
CN111163305A (zh) 屏幕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3763537A (zh) 动态调节显示画质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183887A1 (zh) 一种背光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5812694A (zh) 投影系统及其投影方法
US20030156073A1 (en)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proximate video monitors to output substantially identical video images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therefor
US9024855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CN111128082A (zh) 背光调节方法、显示器及存储介质
CN113781968A (zh) 背光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056078B2 (en) Multi-screen color correc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