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2921A - 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12921A
CN106712921A CN201710133033.7A CN201710133033A CN106712921A CN 106712921 A CN106712921 A CN 106712921A CN 201710133033 A CN201710133033 A CN 201710133033A CN 106712921 A CN106712921 A CN 106712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dcch
ofdm symbol
pdsch
epdcch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330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12921B (zh
Inventor
徐东延
安俊基
梁锡喆
其晗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1 Bridg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750675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6712921(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712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2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12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29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信道的方法和装置。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控制信道在时域中的起始位置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下行链路子帧的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接收关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间隔信息;以及将由PDCCH间隔信息指示的OFDM符号之后的第一OFDM符号设置为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的起始点。下行链路子帧在频域中包括多个子载波,在时域中包括12或14个OFDM符号。PDCCH包括下行链路子帧的前N个OFDM符号,N为从1至4的自然数。间隔信息指示N个OFDM符号。E‑PDCCH包括起始点到下行链路子帧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是原案申请号为201280034996.7的发明专利申请(国际申请号:PCT/KR2012/005625,申请日:2012年7月13日,发明名称: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方法和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更具体地讲,涉及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最重要的要求之一是能够支持高数据传输速率。为此,正在研究诸如多输入多输出(MIMO)、协作多点(CoMP)传输和中继的各种技术,但是最基本和稳定的解决方案是增加带宽。
然而,频率资源现在处于饱和状态,在宽频带范围内部分地使用各种技术。因此,作为用于确保较宽带宽以便满足更高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的方案,正在引入载波聚合(CA),载波聚合(CA)是这样的概念,其中各个分散的频带被设计为满足各个频带能够作为独立系统工作的基本要求,并且多个频带聚合为一个系统。这里,能够独立工作的频带或载波被定义为分量载波(CC)。
在近来的通信标准中,例如,在诸如3GPP LTE-A或802.16m的标准中,考虑高达20MHz或更大的连续频带扩展。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聚合一个或更多个CC来支持宽带。例如,如果一个CC对应于5MHz的带宽,则通过聚合4个载波来支持最大20MHz的带宽。支持如上所述的CA的系统称为载波聚合系统。
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考虑一个基站支持比现有系统所支持的终端更多的终端的系统。例如,由于应用诸如机器型通信(MTC)和增强型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技术,一个基站可支持更多终端。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难以仅利用传统控制信道或发送控制信息的无线电资源区域来向多个终端发送控制信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正在考虑向传统系统中的数据信道或发送数据的无线电资源区域指派新的控制信道。
如果在能够支持CA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指派新的控制信道,则将利用何种方法来如何向终端告知已经指派新的控制信道的位置是成问题的。另外,如果现有的数据信道中包括新的控制信道,则将利用何种方法来如何配置数据信道的位置是成问题的。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设备。
技术方案
在一方面中,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控制信道在时域中的起始位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下行链路子帧的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中接收指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持续时间的持续时间信息;以及将由所述持续时间信息指示的OFDM符号之后的第一OFDM符号设置为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的起始点,其中,下行链路子帧在频域中包括多个子载波,并且在时域中包括12或14个OFDM符号,所述PDCCH包括下行链路子帧的前N个OFDM符号,N为1至4中的任一个自然数,所述持续时间信息指示所述N个OFDM符号,并且所述E-PDCCH包括所述起始点到所述下行链路子帧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
所述E-PDCCH可被指派给所述E-PDCCH所在的小区中的在由所述持续时间信息指示的OFDM符号中已经配置了搜索空间的用户设备,并且所述搜索空间是用户设备搜索指派给所述用户设备的PDCCH的资源区域。
所述E-PDCCH可设置在用户设备对基站执行首次接入或重接入的主小区中。
在另一方面中,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控制信道在时域中的起始位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下行链路子帧的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中接收指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持续时间的持续时间信息;在下行链路子帧的第MOFDM符号中接收指示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的起始位置的起始位置信息;以及基于关于所述E-PDCCH的起始位置的所述起始位置信息来设置所述E-PDCCH的起始点,其中,所述下行链路子帧在频域中包括多个子载波,在时域中包括12或14个OFDM符号,并且所述第M OFDM符号是在紧接在能够指派有所述PDCCH的最多OFDM符号之后的位置处的OFDM符号。
指派有所述E-PDCCH的资源区域可包括小区内的所有用户设备搜索相应的控制信息的公共搜索空间。
所述E-PDCCH可设置在用户设备对基站执行首次接入或重接入的主小区中。
如果所述PDCCH能够被指派给最多3个OFDM符号,则所述第M OFDM符号可以是所述下行链路子帧的第四OFDM符号。
如果E-PDCCH被设置在第一小区中,并且由所述E-PDCCH调度的数据信道也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小区中,则所述数据信道的起始位置可与设置在所述第一小区中的E-PDCCH的起始位置相同。
如果E-PDCCH被设置在第一小区中,并且由所述E-PDCCH调度的数据信道被设置在第二小区中,则所述数据信道的起始位置可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小区中的E-PDCCH的起始位置相同。
在另一方面中,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控制信道在时域中的起始位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下行链路子帧的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中接收指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持续时间的持续时间信息;在由所述持续时间信息指示的OFDM符号中接收所述PDCCH;以及将指派有PDCCH的OFDM符号之后的预定OFDM符号设置为E-PDCCH的起始点,其中,所述下行链路子帧在频域中包括多个子载波,在时域中包括12或14个OFDM符号,并且所述预定OFDM符号是在紧接在能够指派有所述PDCCH的最多OFDM符号之后的位置处的OFDM符号。
所述E-PDCCH可设置在辅小区中,所述辅小区是除用户设备对基站执行首次接入或重接入的主小区之外的小区。
如果E-PDCCH被设置在第一小区中,并且由所述E-PDCCH调度的数据信道也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小区中,则所述数据信道的起始位置可与设置在所述第一小区中的E-PDCCH的起始位置相同。
如果E-PDCCH被设置在第一小区中,并且由所述E-PDCCH调度的数据信道被设置在第二小区中,则所述数据信道的起始位置可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小区中的E-PDCCH的起始位置相同。
在另一方面中,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数据信道在时域中的起始位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以及接收由所述E-PDCCH调度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其中,所述E-PDCCH是指派给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区域之后的资源区域的控制信道,所述PDCCH区域包括下行链路子帧中的前N个OFDM符号,N是1至4中的任一个自然数,所述下行链路子帧在频域中包括多个子载波,在时域中包括12或14个OFDM符号,并且根据所述PDSCH是否被设置在与设置有所述E-PDCCH的小区相同的小区中来确定所述PDSCH的起始位置。
如果E-PDCCH被设置在第一小区中,并且所述PDSCH也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小区中,则所述PDSCH的起始位置可与设置在所述第一小区中的E-PDCCH的起始位置相同。
如果E-PDCCH被设置在第一小区中,并且所述PDSCH被设置在第二小区中,则所述PDSCH的起始位置可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小区中的E-PDCCH的起始位置相同。
在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包括:射频(RF)单元,其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以及处理器,其连接到所述RF单元,其中,所述处理器在下行链路子帧的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中接收指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持续时间的持续时间信息,在下行链路子帧的第M OFDM符号中接收指示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的起始位置的起始位置信息,并且基于所述起始位置信息设置所述E-PDCCH的起始点,所述下行链路子帧在频域中包括多个子载波,在时域中包括12或14个OFDM符号,并且所述第M OFDM符号是在紧接在能够指派有所述PDCCH的最多OFDM符号之后的位置处的OFDM符号。
如果所述PDCCH能够被指派给最多3个OFDM符号,则所述第M OFDM符号可以是所述下行链路子帧的第四OFDM符号。
如果E-PDCCH被设置在第一小区中,并且由所述E-PDCCH调度的数据信道也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小区中,则所述数据信道的起始位置可与设置在所述第一小区中的E-PDCCH的起始位置相同。
如果E-PDCCH被设置在第一小区中,并且由所述E-PDCCH调度的数据信道被设置在第二小区中,则所述数据信道的起始位置可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小区中的E-PDCCH的起始位置相同。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除了现有的控制信道之外配置附加控制信道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了能够设置附加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在时域中的起始位置的方法。通过根据系统条件选择适当的正确方法并使用所选择的方法,可提高系统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无线电帧的结构。
图2示出一个下行链路时隙的资源网格的示例。
图3示出传统下行链路子帧的结构的示例。
图4示出上行链路子帧的结构。
图5是现有的单载波系统与载波聚合系统之间的比较的示例。
图6示出载波聚合系统中的跨载波调度。
图7示出在载波聚合系统中配置了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的调度的示例。
图8示出配置了E-PDCCH区域的示例。
图9示出配置了E-PDCCH的起始符号的第一示例。
图10示出根据第一示例的DL子帧的配置的示例。
图11示出配置了E-PDCCH的起始符号的第二示例。
图12示出根据第二示例的DL子帧的配置的示例。
图13示出配置了E-PDCCH的起始符号的第三示例。
图14示出配置了E-PDCCH的起始符号的第四示例。
图15示出设置通过E-PDCCH调度的PDSCH的起始位置的方法的示例。
图16示出设置通过E-PDCCH调度的PDSCH的起始位置的方法的另一示例。
图1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BS和UE的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标准化组织的长期演进(LTE)是使用演进型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的演进型UMTS(E-UMTS)的一部分,LTE在下行链路中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在上行链路中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LTE-高级(A)是LTE的演进。下面为了使描述清晰,简要描述3GPP LTE/LTE-A,但是本发明的技术精神不限于此。
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基站(BS)。各个BS为特定地理区域提供通信服务。所述地理区域可划分成多个子区域。通常,BS是指与用户设备通信的固定站,BS也可称为另一术语,例如演进NodeB(eNB)、基站收发器系统(BTS)、接入点或接入网络(AN)。
用户设备(UE)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并且也可称为另一术语,例如移动台(MS)、用户终端(UT)、订户台(SS)、无线装置、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手持装置或接入终端(AT)。
以下,下行链路(DL)是指从BS到UE的通信,上行链路(UL)是指从UE到BS的通信。
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支持双向通信的系统。可利用时分双工(TDD)模式、频分双工(FDD)模式等来执行双向通信。在TDD模式下,在UL传输和DL传输中使用不同的时间资源。在FDD模式下,在UL传输和DL传输中使用不同的频率资源。BS和UE可利用称为无线电帧的无线电资源来彼此通信。
图1示出无线电帧的结构。
参照图1,无线电帧(也可缩写为帧)在时域中包括10个子帧,一个子帧包括两个时隙。一个子帧的长度可为1ms,一个时隙的长度可为0.5ms。发送一个子帧所花费的时间称为传输时间间隔(TTI)。TTI可以是调度的最小单位。
一个时隙在时域中可包括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由于在3GPP LTE中在下行链路中使用OFDMA,所以通过OFDM符号来表示一个符号周期。OFDMA符号可根据多址方案称为另一术语。例如,如果SC-FDMA用作上行链路多址方案,则对应的符号可称为SC-FDMA符号。已示出一个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但是一个时隙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量可根据循环前缀(CP)的长度而改变。根据3GPP TS 36.211V8.5.0(2008-12),在正常CP中1个子帧包括7个OFDM符号,在扩展CP中1个子帧包括6个OFDM符号。无线电帧的结构仅是示例,包括在无线电帧中的子帧的数量以及包括在子帧中的时隙的数量可按照各种方式改变。
图2示出一个下行链路时隙的资源网格的示例。
参照图2,下行链路时隙在时域中包括多个OFDM符号,在频域中包括NRB个资源块(RB)。RB是资源指派单元,RB在时域中包括一个时隙,在频域中包括多个连续的子载波。包括在下行链路时隙中的RB的数量NRB取决于小区中配置的下行链路传输带宽。例如,在LTE系统中,NRB可为6至110中的任一个。上行链路时隙可具有与下行链路时隙相同的结构。
资源网格上的各个元素称为资源元素(RE)。在时隙内,资源网格上的RE可通过索引对(k,l)来标识。这里,k(k=0,…,NRB×12-1)指示频域中的子载波索引,l(l=0,…,6)指示时域中的OFDM符号索引。
在图2中,一个RB被示出为包括7×12个RE,在时域中包括7个OFDM符号,在频域中包括12个子载波,但是RB内的OFDM符号的数量和子载波的数量不限于此。OFDM符号的数量和子载波的数量可根据CP的长度、频率间隔等来按照各种方式改变。例如,可选择128、256、512、1024、1536和2048中的一个并用作一个OFDM符号中的子载波的数量。
图3示出传统的下行链路子帧的结构的示例。
子帧包括两个连续时隙。下行链路子帧内的第一时隙中的最多前3个OFDM符号是指派有控制信道的控制区域,剩余OFDM符号是指派有数据信道的数据区域。这里,控制区域被示出为包括3个OFDM符号,但这仅是示意性的。
诸如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和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ICH)的控制信道可被指派给控制区域。UE可通过对经由PDCCH发送的控制信息进行解码来读取经由数据信道发送的数据。PDCCH稍后详细描述。可通过PCFICH来获知子帧内的控制区域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量。PHICH承载响应于UL传输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ACK)/否定确认(NACK)信号。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可被指派给数据区域。以下,为了方便起见,控制区域可称为PDCCH区域,数据区域可称为PDSCH区域。
[PDCCH的结构]
控制区域包括多个控制信道元素(CCE),其为逻辑CCE列。CCE对应于多个资源元素组(REG)。例如,CCE可对应于9个REG。REG用于限定控制信道映射到RE。例如,一个REG可由4个RE组成。CCE列是形成一个子帧内的控制区域的CCE的总集合。
控制区域内可发送多个PDCCH。PDCCH在一个CCE或多个连续CCE的聚合上发送。由形成CCE聚合的CCE的数量来确定PDCCH的格式和PDCCH的可能比特数。用于发送PDCCH的CCE的数量以下称为CCE聚合级别L。另外,CCE聚合级别是用于搜索PDCCH的CCE单位。由邻接CCE的数量来限定CCE聚合级别的大小。例如,CCE聚合级别可由诸如{1,2,4,8}的数量的CCE限定。
下表示出根据CCE聚合级别的PDCCH的格式和PDCCH的可能比特数的示例。
[表1]
PDCCH格式 CCE聚合级别 REG数 PDCCH的比特数
0 1 9 72
1 2 18 144
2 4 36 288
3 8 72 576
通过PDCCH发送的控制信息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在DCI上发送UL调度信息(这称为UL许可)、DL调度信息(这称为DL许可)、UL功率控制命令、用于寻呼的控制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响应(RACH响应)的控制信息等。
DCI可以按照特定格式来发送,可根据各个DCI格式来确定DCI的用途。例如,DCI格式的用途可如下表中一样分类。
[表2]
DCI格式 内容
DCI格式0 用于PUSCH调度
DCI格式1 用于一个PDSCH码字的调度
DCI格式1A 用于一个PDSCH码字的紧凑调度和随机接入处理
DCI格式1B 用于具有预编码信息的一个PDSCH码字的紧凑调度
DCI格式1C 用于一个PDSCH码字的甚紧凑调度
DCI格式1D 用于具有功率偏移信息的一个PDSCH码字的预编码和紧凑调度
DCI格式2 用于设置在闭环空间复用模式的UE的PDSCH调度
DCI格式2A 用于设置在开环空间复用模式的PDSCH调度
DCI格式3 用于发送具有2比特功率调节的PUCCH和PUSCH的TPC命令
DCI格式3A 用于发送具有1比特功率调节的PUCCH和PUSCH的TPC命令
DCI格式3B 用于在多天线传输模式下在一个UL小区中调度PUSCH
PDCCH可通过以下处理生成。BS将用于错误检测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添加到要发送给UE的DCI。根据PDCCH的所有者或用途,用标识符(这称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对CRC进行掩码处理。在特定UE的PDCCH的情况下,可以用由BS指派的UE独有的标识符(例如,小区-RNTI(C-RNTI))对CRC进行掩码处理。在用于通过寻呼信道(PCH)发送的寻呼消息的PDCCH的情况下,可用寻呼标识符(例如,寻呼-RNTI(P-RNTI))对CRC进行掩码处理。在用于系统信息的PDCCH的情况下,可用系统信息标识符(例如,系统信息-RNTI(SI-RNTI))对CRC进行掩码处理。在用于指示随机接入响应(即,对UE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的响应)的PDCCH的情况下,可用随机接入-RNTI(RA-RNTI)对CRC进行掩码处理。如果使用C-RNTI,则PDCCH承载用于对应的特定UE的控制信息。如果使用RNTI,则PDCCH承载由小区内的所有UE接收的公共控制信息。
此后,通过对已添加了CRC的控制信息执行信道编码来生成编码数据。接下来,执行根据已被指派给PDCCH格式的CCE聚合级别的速率匹配。接下来,通过对编码数据进行调制来生成调制符号。形成一个CCE的调制符号的数量可根据CCE聚合级别(1、2、4和8之一)而变化。调制符号被映射(CCE至RE映射)到物理RE。
在3GPP LTE中,UE使用盲解码以便检测PDCCH。盲解码是通过将期望的标识符从接收到的PDCCH(这称为PDCCH候选)的循环冗余校验(CRC)解掩码来检查CRC错误,从而检查对应PDCCH是否用于其控制信道的方法。UE执行盲解码的原因在于,UE不知道使用何种CCE聚合级别或DCI格式在控制区域内的什么位置发送其自己的PDCCH。
如上所述,可在一个子帧内发送多个PDCCH,UE每一子帧监测多个PDCCH。这里,“监测”表示UE尝试根据PDCCH格式对PDCCH进行解码。
在3GPPLTE中,使用搜索空间(SS)以便减小归因于盲解码的开销。搜索空间可被称作用于PDCCH的CCE的监测集合。UE监测对应的搜索空间内的PDCCH。
搜索空间被划分成公共搜索空间(CSS)和UE特定搜索空间(USS)。CSS是搜索具有公共控制信息的PDCCH的空间。CSS可包括具有CCE索引0~15的16个CCE,并支持具有CCE聚合级别{4,8}的PDCCH。向小区内的所有UE告知CSS,UE在CSS中搜索DCI格式1A、1C、3和3A。可在CSS中发送承载UE特定信息的PDCCH。
针对各个UE配置USS,USS支持具有CCE聚合级别{1,2,4,8}的PDCCH。UE无需同时搜索所有定义的DCI格式。这是为了减小尝试盲解码的次数。UE总是在USS中搜索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通过1比特标志分类的DCI格式0和1A。UE根据传输模式另外搜索DCI格式1、1B和2。传输模式稍后描述。
在CSS和USS中不同地限定搜索空间的大小。CSS的起始点独立于子帧固定,而USS的起始点可根据UE标识符(例如,C-RNTI)、CCE聚合级别和/或无线电帧内的时隙数每子帧变化。如果USS的起始点在CSS内,则USS和CSS可彼此交叠。
在CCE聚合级别L∈{1,2,3,4}中,可由候选PDCCH的集合限定搜索空间S(L) k。与搜索空间S(L) k的候选PDCCH m对应的CCE如下给出。
[式1]
在式1中,i=0,1,…,L-1,m=0,…,M(L)-1,NCCE,k是子帧k的控制区域内可用于发送PDCCH的CCE的总数。控制区域包括从0至NCCE,k-1编号的CCE集合。M(L)是给定搜索空间中的CCE聚合级别L的候选PDCCH的数量。在CSS中,与2个聚合级别(即,L=4和L=8)有关,Yk被设置为0。在CCE聚合级别L的USS中,参数Yk如下定义。
[式2]
Yk=(A·Yk-1)mod D
在式2中,Y-1=nRNTI≠0,A=39827,D=65537,k=floor(ns/2),nS是无线电帧内的时隙数。
下表指示搜索空间中的候选PDCCH的数量。
[表3]
PDCCH格式 CCE数 CSS中的候选PDCCH数 USS中的候选PDCCH数
0 1 - 6
1 2 - 6
2 4 4 2
3 8 2 2
此外,在BS与UE之间,DL的传输模式可分为以下9种类型。各个子帧内的PDSCH中包括的码字或传输块的数量可根据DL的传输模式而变化。
传输模式1:不执行预编码的模式(单天线端口传输模式),
传输模式2:利用空间频率块编码(SFBC)可在2或4个天线端口中使用的传输模式(传输分集)。
传输模式3:允许基于秩指示(RI)反馈的秩自适应的开环模式(开环空间复用)。如果秩为1,则可应用传输分集。如果秩大于1,则可使用大延迟的循环延迟分集(CDD)。
传输模式4:应用支持动态秩自适应的预编码反馈的模式(闭合空间复用)。
传输模式5:多用户MIMO
传输模式6:闭环秩1预编码
传输模式7:使用UE特定参考信号的传输模式。
传输模式8:使用天线端口7和8的双层传输或者使用天线端口7或天线端口8的单天线端口传输(双层传输)。
传输模式9:使用天线端口7至14的最大8层传输。
图4示出上行链路子帧的结构。
参照图4,上行链路子帧在频域可划分成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被指派给控制区域。发送数据(根据情况也可发送控制信息)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被指派给数据区域。UE可同时发送PUCCH和PUSCH,或者可根据配置仅发送PUCCH和PUSCH中的一个。
在子帧中以RB对(RB对)的形式指派用于UE的PUCCH。属于RB对的资源块在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中占据不同的子载波。属于指派有PUCCH的RB对的RB所占据的频率基于时隙边界而改变。这就是说,指派给PUCCH的RB对在时隙边界处经受跳频。可通过随时间过去经由不同的子载波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来获得频率分集增益。
可在PUCCH上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ACK)/否定确认(NACK)以及指示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信道状态信息(CSI)(例如,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索引(PMI)、预编码类型指示符(PTI)和秩指示(RI))。可通过PUCCH发送周期性CSI。
PUSCH被映射到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即,传输信道。在PUSCH上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可以是在TTI期间发送的用于UL-SCH的传输块,即,数据块。传输块可包括用户数据。或者,上行链路数据可以是复用数据。复用数据可以是用于UL-SCH的传输块与CSI的复用。例如,复用到数据中的CSI可以是CQI、PMI或RI。或者,上行链路数据可仅包括CSI。可通过PUSCH发送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CSI。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UE执行接收调度信息(例如,DL许可和UL许可),并且通过PDCCH基于调度信息接收PDSCH并发送PUSCH的操作。通常,在相同的子帧内接收DL许可和PDSCH。另外,在FDD的情况下,UE在自已经接收UL许可的子帧的4个子帧之后发送PUSCH。除了这种动态调度,LTE还提供半静态调度(SPS)。
DL或UL SPS可通过高层信号(例如,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告知UE哪些子帧中是否执行半静态发送(PUSCH)/接收(PDSCH)。作为高层信号给出的参数可以是例如子帧的周期和偏移值。
如果UE在通过RRC信令识别半静态发送/接收之后通过PDCCH接收到SPS发送的启用或释放信号,则UE执行或释放SPS发送/接收。即,尽管通过RRC信令指派SPS,但是UE不立即执行SPS发送/接收,而是在通过PDCCH接收到启用或释放信号之后,UE通过应用根据PDCCH所指定的资源块的频率资源(即,资源块)、根据MCS信息的调制和编码速率,来在通过RRC信令指派的子帧周期以及与偏移值对应的子帧中执行SPS发送/接收。如果通过PDCCH接收到释放信号,则UE停止SPS发送/接收。当接收到包括启用信号的PDCCH时,UE利用对应的PDCCH所指定的频率资源、MCS等重新开始停止的SPS发送/接收。
用于SPS配置/释放的PDCCH可称为SPS指派PDCCH,用于公共PUSCH/PDSCH的PDCCH可称为动态PDCCH。如果满足以下所有条件,则UE可验证PDCCH是否为SPS指派PDCCH。1.从PDCCH有效载荷获得的CRC奇偶校验比特必须加扰到SPS C-RNTI;以及2.新数据指示符字段的值必须为“0”。另外,如果类似下表的字段值与各个DCI格式有关地设置PDCCH的各个字段值,则UE将对应PDCCH的DCI信息视作SPS启用或释放。
[表4]
表4示出用于验证SPS启用的SPS指派PDCCH的字段值。
[表5]
表5示出用于验证SPS释放的SPS指派PDCCH的字段值。
下面描述载波聚合系统。
[载波聚合系统]
图5是现有的单载波系统与载波聚合系统之间的比较的示例。
参照图5,在单载波系统中,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针对UE仅支持一个载波。载波的带宽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但是指派给UE的载波的数量为一个。相比之下,在载波聚合(CA)系统中,可向UE指派多个CC,DL CC A至C以及UL CC A至C。分量载波(CC)表示CA系统中使用的载波,CC可缩写为载波。例如,为了向UE指派60MHz的带宽,可向UE指派各自具有20MHz的3个CC。
CA系统可划分成:邻接CA系统,其中聚合的载波彼此邻接;以及非邻接CA系统,其中聚合的载波彼此间隔开。应该理解,当简称时,CA系统包括CC彼此邻接的情况和CC彼此不邻接的情况这二者。
为了与现有的系统的向后兼容,CC(即,聚合一个或更多个CC时的目标)可使用现有的系统中使用的带宽。例如,3GPP LTE系统支持1.4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的带宽。3GPP LTE-A系统可仅利用3GPP LTE系统的带宽来配置20MHz或更高的宽带。或者,3GPP LTE-A系统可通过在不使用现有系统的带宽的情况下定义新的带宽来配置宽带。
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频带分为多个载波频率。这里,载波频率表示小区的中心频率。以下,小区可表示下行链路频率资源和上行链路频率资源。或者,小区可表示下行链路频率资源和可选的上行链路频率资源的组合。另外,通常,如果不考虑CA,则一个小区可以总是包括形成一对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频率资源。
为了通过特定小区发送和接收分组数据,UE首先必须完成针对特定小区的配置。这里,所述配置表示已完成向特定小区发送数据和从特定小区接收数据所需的系统信息的接收的状态。例如,所述配置可包括接收数据的发送/接收所需的公共物理层参数、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参数、或RRC层中的特定操作所需的参数的总体处理。完成配置的小区处于该小区仅需要接收关于可发送分组数据的信息,就可立即发送和接收分组数据的状态。
处于完成配置的状态的小区可处于启用或禁用状态。这里,启用是指正发送或接收数据的状态或者准备好发送或接收数据的状态。UE可监测并接收启用的小区的控制信道(PDCCH)和数据信道(PDSCH),以便检查所指派的资源(可以是频率、时间等)。
禁用是指无法发送或接收业务数据,但可进行测量或最少信息的发送/接收的状态。UE可从禁用的小区接收必要的系统信息(SI)以便接收分组。相比之下,UE不监测或接收禁用的小区的控制信道(PDCCH)和数据信道(PDSCH),以便检查所指派的资源(可以是频率、时间等)。
小区可分为主小区、辅小区和服务小区。
主小区表示在主频率下工作的小区、UE与BS执行初始连接建立过程或连接重新建立过程的小区、或者在移交处理中被指示为主小区的小区。
辅小区表示在辅频率下工作的小区。一旦RRC建立被设置,就配置辅小区,辅小区用于提供附加无线电资源。
在还未配置载波聚合(CA)或者无法向其提供CA的UE的情况下,服务小区由主小区形成。如果已经为UE配置CA,则术语“服务小区”指示为UE配置的小区,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为多个。一个服务小区可包括一个DL CC或一对{DL CC,UL CC}。多个服务小区可包括主小区以及所有辅小区或多个辅小区的集合中的一个。
主分量载波(PCC)表示与主小区对应的分量载波(CC)。PCC是一些CC当中的UE用来在早期与BS形成连接或RRC连接的CC。PCC是特殊CC,其负责用于有关多个CC的信令的连接或RRC连接,并管理UE上下文(即,与UE有关的连接信息)。另外,在PCC与UE形成连接或RRC连接之后处于RRC连接模式时,PCC总是处于启用状态。与主小区对应的DL CC称为DL主分量载波(DL PCC),与主小区对应的UL CC称为UL主分量载波(UL PCC)。
辅分量载波(SCC)表示与辅小区对应的CC。即,SCC是除了PCC之外指派给UE的CC,并且是除了PCC之外为UE的附加资源指派等而扩展的载波。SCC可划分为启用或禁用状态。与辅小区对应的DL CC称为DL辅分量载波(DL SCC)。与辅小区对应的UL CC称为UL辅分量载波(UL SCC)。
主小区和辅小区具有以下特性。
首先,主小区用于发送PUCCH。其次,主小区总是启用,而辅小区是根据特定条件启用或禁用的载波。第三,当主小区经历无线电链路故障(以下称作RLF)时,触发RRC重新建立。第四,可通过安全密钥的改变或通过伴随随机接入信道(RACH)过程的移交过程来改变主小区。第五,通过主小区接收非接入层(NAS)信息。第六,在FDD系统的情况下,主小区总是由一对DL PCC和UL PCC形成。第七,在各个UE中,可将不同的CC配置为主小区。第八,可仅通过移交处理或小区选择/小区重新选择处理来更换主小区。在添加新的辅小区时,可使用RRC信令来发送关于专用辅小区的系统信息。
与形成服务小区的CC有关,DL CC可形成一个服务小区,或者DL CC和UL CC可通过连接建立形成一个服务小区。然而,服务小区不能仅由一个UL CC形成。
CC的启用/禁用具有与服务小区的启用/禁用相同的概念。例如,假设服务小区1由DL CC1形成,则服务小区1的启用表示DL CC1的启用。假设服务小区2通过DL CC2和UL CC2的连接建立来配置,则服务小区2的启用表示DL CC2和UL CC2的启用。在这种情况下,各个CC可对应于小区。
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之间聚合的CC的数量可不同地设置。聚合的DL CC的数量与聚合的UL CC的数量相同的情况称为对称聚合,聚合的DL CC的数量与聚合的UL CC的数量不同的情况称为不对称聚合。另外,CC可具有不同的大小(即,带宽)。例如,假设5个CC用于形成70MHz频带,则可类似5MHz CC(载波#0)+20MHz CC(载波#1)+20MHz CC(载波#2)+20MHzCC(载波#3)+5MHz CC(载波#4)来配置70MHz频带。
如上所述,与单载波系统不同,CA系统可支持多个CC,即,多个服务小区。
这种CA系统可支持跨载波调度。跨载波调度是这样一种调度方法,其能够执行通过另一CC发送PDSCH的资源指派和/或通过除与特定CC(PDCCH通过所述特定CC发送)链接的CC之外的CC发送PUSCH的资源指派。即,可通过不同的DL CC来发送PDCCH和PDSCH,并且可通过除与发送包括UL许可的PDCCH的DL CC链接的UL CC之外的另一UL CC来发送PUSCH。如上所述,在支持跨载波调度的系统中,对于PDCCH而言告知通过哪一DL CC/UL CC发送提供控制信息的PDSCH/PUSCH的载波指示符是必要的。包括这种载波指示符的字段以下称为载波指示字段(CIF)。
支持跨载波调度的CA系统可包括传统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的CIF。在支持跨载波调度的系统中,例如,在LTE-A系统中,由于将CIF添加到现有的DCI格式(即,LTE中使用的DCI格式),所以可扩展3比特。在PDCCH的结构中,可以重新利用现有的编码方法和资源指派方法(即,基于CCE的资源映射)。
图6示出载波聚合系统中的跨载波调度。
参照图6,BS可配置PDCCH监测DL CC集合。PDCCH监测DL CC集合包括所有聚合的DLCC中的一些。当配置跨载波调度时,UE仅对PDCCH监测DL CC集合中所包括的DL CC执行PDCCH监测/解码。换言之,BS针对要仅通过包括在PDCCH监测DL CC集合中的DL CC调度的PDSCH/PUSCH发送PDCCH。PDCCH监测DL CC集合可按照UE特定方式、UE组特定方式或小区特定方式来配置。PDCCH监测DL CC以下可缩写为监测小区。
图6示出3个DL CC(DL CC A、DL CC B和DL CC C)聚合并且DL CC A被配置为PDCCH监测DL CC的示例。UE可通过DL CC A的PDCCH接收针对DL CC A、DL CC B和DL CC C的PDSCH的DL许可。通过DL CC A的PDCCH发送的DCI包括CIF,因此它可指示该DCI用于哪一DL CC。
图7示出在载波聚合系统中配置了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的调度的示例。
参照图7,DL CC 0、DL CC 2和DL CC 4是PDCCH监测DL CC集合。UE在DL CC 0的CSS内搜索针对DL CC 0和UL CC 0(通过SIB 2与DL CC 0链接的UL CC)的DL许可/UL许可。另外,UE在DL CC 0的SS 1内搜索针对DL CC 1和UL CC 1的DL许可/UL许可。SS 1是USS的示例。即,DL CC 0的SS 1是搜索执行跨载波调度的DL许可/UL许可的搜索空间。
现在描述本发明。在LTE发布版本10之后的改进系统中,由于诸如机器型通信(MTC)和改进的增强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的技术,与现有的系统相比,多个UE可接入一个BS。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难以仅利用传统下行链路子帧内的控制区域(即,仅利用PDCCH区域)将控制信息传送给多个UE。即,控制区域可能不足。另外,由于小区内设置多个RRH,所以控制区域中的干扰可能成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改进系统中,考虑通过配置增强-PDCCH(E-PDCCH)区域来指派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附加资源。E-PDCCH区域表示可以指派有E-PDCCH的无线电资源区域,E-PDCCH表示利用UE特定参考信号对控制信息执行解码的控制信道。与在整个DL子帧区域中发送并能够被小区内的所有多个UE接收的公共参考信号(CRS)不同,UE特定参考信号在数据区域内发送并用于解调对应PDSCH。UE特定参考信号也称为专用参考信号(DRS)或解调参考信号(DM-RS)。
图8示出配置E-PDCCH区域的示例。
参照图8,E-PDCCH区域可配置在指派有PDSCH(即,现有数据信道)的PDSCH区域的一部分中。在时域中,可对E-PDCCH区域与PDCCH区域一起执行时分复用(TDM),E-PDCCH区域可设置在子帧的第一时隙、第二时隙或者这两个时隙中。另外,在频域中,可对E-PDCCH区域与PDSCH区域一起执行频分复用(FDM)。如果如上所述将E-PDCCH区域指派给现有的PDSCH区域的一部分,则由于可指派频率选择性资源,所以可解决现有的PDCCH区域中的干扰问题。另外,存在可仅利用PDCCH区域来扩展不足的控制区域的优点。
图9示出配置E-PDCCH的起始符号的第一示例。
参照图9,UE通过DL子帧的第一OFDM符号的PCFICH来接收控制格式指示符(CFI)的值(S101)。
UE将由CFI值指示的PDCCH区域的下一OFDM符号设置为E-PDCCH区域的起始符号(S102)。即,UE通过现有的PCFICH来接收CFI值,在时域中检查PDCCH的大小,并将紧接在PDCCH之后的第一OFDM符号设置为E-PDCCH的起始符号。换言之,第一示例是利用现有的PCFICH(或CFI)设置E-PDCCH的起始符号的方法。根据第一示例,具有这样的优点:即使没有除了现有LTE系统中的信令之外的附加信令,UE也可获知E-PDCCH区域的起始符号。
在主小区Pcell中,由于通过PDCCH的CSS接收DCI以便接收系统信息并接收寻呼信息,CFI可以是可靠的。因此,第一示例适合于识别主小区Pcell中配置的E-PDCCH区域的方法。
或者,在主小区Pcell中,如果存在与指定搜索E-PDCCH区域的CSS的子帧不同的子帧,则第一示例可用作识别指定搜索E-PDCCH区域的CSS的子帧中配置的E-PDCCH区域的方法。
图10示出根据第一示例的DL子帧的配置的示例。其中,E-PDCCH起始位置由PCFICH确定。
参照图10,通过预定的固定资源在DL子帧的第一OFDM符号中发送PCFICH。UE通过PCFICH接收CFI值,并从CFI值所指示的PDCCH区域的下一OFDM符号到DL子帧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接收E-PDCCH。
图11示出配置E-PDCCH的起始符号的第二示例。
参照图11,UE接收关于E-PCFICH区域的位置的信息(S201)。关于E-PCFICH区域的位置的信息可以是指示时域中发送E-PCFICH的无线电资源的起始符号以及指示频带的信息。UE可通过RRC信令或广播的系统信息来接收关于E-PCFICH区域的位置的信息。
E-PCFICH区域可被配置在可指派有PDCCH的最多OFDM符号之后的OFDM符号中。在异构网络的情况下,优选的是,E-PCFICH区域被配置为不与PDCCH区域交叠,因为E-PCFICH区域可能经历与邻近小区的PDCCH区域的严重干扰。为此,E-PCFICH区域可被配置在PDSCH区域(更具体地讲,可指派有PDCCH的最多OFDM符号之后的OFDM符号)内。如果E-PCFICH区域是预定的,则BS的与关于E-PCFICH区域的位置的信息有关的信令可能是不必要的。
UE通过E-PCFICH接收增强-控制格式指示符(E-CFI)(S202)。E-CFI可以是将E-PDCCH的起始符号告知给UE的信息。例如,E-CFI可直接告知有关在DL子帧的OFDM符号中E-PDCCH从什么地方开始的符号索引。或者,可定义E-PDCCH的起始符号的多个候选以及E-PDCCH在时域中的大小,可通过索引来告知实际将使用哪一候选。或者,如果E-PDCCH的起始位置取决于PDCCH,则可告知PDCCH在时域中的大小。
E-CFI可具有独立于CFI值的值。例如,在使用相同频带的小区#1和小区#2彼此相邻,并且小区#2对小区#1形成干扰的情况下,如果关于小区#1的PDCCH区域,CFI值为2,关于小区#2的PDCCH区域,CFI值为3,则关于小区#1的E-PDCCH区域,E-CFI值可为4。即,可考虑产生干扰的邻近小区的PDCCH区域来设置经受干扰的小区的E-PDCCH区域的E-CFI值。根据第二示例,与第一示例中不同,PDCCH区域和E-PDCCH区域可能在相同的DL子帧中时间上彼此不相邻。
或者,E-CFI值可具有与CFI值相同的值。由于CFI指示被PDCCH占据的OFDM符号的区域,也使E-CFI指示被PDCCH占据的OFDM符号的区域,使得E-CFI+1的值指示E-PDCCH的起始点。这里,E-PCFICH和PCFICH可经受联合编码/解码以便于有效解码。即,E-CFI和CFI可经受联合编码,使得通过相同的无线电资源发送E-PCFICH和PCFICH。可通过RRC信令预先设置E-CFI是否与CFI相同。
与现有的PCFICH中不同,BS可通过将CRC添加到E-PCFICH中的E-CFI来发送E-CFI。在传统PCFICH中,由于在未向CFI添加CRC的情况下发送CFI,所以难以检查错误的出现。根据本发明,UE可通过CRC来检测是否存在E-CIF值的错误。
另外,BS可对被指派为包括发送E-PCFICH的资源元素的PDSCH应用速率匹配或打孔(puncturing)。速率匹配是通过在从一开始就不将信号加载到特定资源元素上的情况下将所述信号加载到剩余资源元素,来设置传送速率的方法,打孔是首先将信号加载到包括特定资源元素的所有资源元素上,然后对所述特定资源元素进行打孔。在PDSCH被指派给能够识别E-PCFICH的改进UE的情况下可使用速率匹配,在PDSCH被指派给不能够识别E-PCFICH的现有UE的情况下可使用打孔。
UE将E-CFI值所指示的OFDM符号设置为E-PDCCH区域的起始符号(S203)。即,第二示例是通过新的控制信道(即,E-PCFICH(或E-CFI))来设置E-PDCCH的起始符号的示例。
图12示出根据第二示例的DL子帧的配置的示例。其中,E-PDCCH起始位置由E-PCFICH确定。
参照图12,通过RRC信令等配置的E-PCFICH区域可在可发送PDCCH的最多OFDM符号(例如,4个OFDM符号)之后的OFDM符号中。UE可通过经由E-PCFICH接收E-CFI来检查E-PDCCH的起始符号。
图13示出配置E-PDCCH的起始符号的第三示例。其中,E-PDCCH起始位置由RRC确定。
第二示例的优点在于可通过在各个DL子帧中包括E-PCFICH来动态地设置E-PDCCH的起始位置,但是其缺点在于需要用于E-PCFICH的资源,并且需要对E-PCFICH进行解码。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BS可通过RRC消息半静态地告知E-PDCCH的起始位置。例如,RRC消息可包括诸如DL子帧内E-PDCCH起始处的OFDM符号、E-PDCCH所在的DL子帧的间隔以及载波索引的信息。由于使用诸如RRC消息的高层信号,所以可能没有动态地告知E-PDCCH的起始位置,但是优点在于由于无需在各个DL子帧中对E-PCFICH进行解码以便获知E-PDCCH的起始位置,所以解码错误可减少。
如果载波聚合应用于UE,并且E-PDCCH被设置在辅小区中,则E-PDCCH的起始位置可具有与现有的LTE-A系统中经受跨载波调度的辅小区有关的通过RRC设置的PDSCH的起始位置相同的值,或者可具有独立的值。
首先,描述使用相同的值的情况。在现有的LTE-A中,在非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所有小区利用各个小区中发送的PCFICH来设置PDSCH的起始位置。相比之下,在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监测小区利用PCFICH设置PDSCH的起始位置,但是剩余小区通过RRC消息来设置PDSCH的起始位置。可利用这种传统方法来将除监测小区之外的各个小区中的E-PDCCH的起始位置设置为与PDSCH的起始位置相同。因此,也可通过经由RRC消息设置PDSCH的起始位置来设置E-PDCCH的起始位置。即,在除监测小区之外的小区中,可将E-PDCCH的起始位置设置为与通过RRC消息设置的PDSCH的起始位置相同。
此外,如果E-PDCCH被设置在辅小区中,则可独立于辅小区的PDSCH的起始位置,基于通过RRC消息附加发送的关于E-PDCCH的起始位置的信息(起始位置信息)来设置E-PDCCH的起始位置。
即,第三示例示出通过诸如RRC消息的高层信号半静态地或静态地设置E-PDCCH的起始位置的方法。
与主小区Pcell中不同,在辅小区Scell中,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由于没有通过PDCCH的CSS接收DCI,所以CFI不可靠。因此,第三示例适合于识别辅小区Scell中配置的E-PDCCH区域的方法。
或者,如果在主小区Pcell中存在与指定搜索PDCCH区域的CSS的子帧不同的子帧,则第三示例可用作识别指定不搜索CSS的子帧中配置的E-PDCCH区域的方法。
图14示出配置E-PDCCH的起始符号的第四示例。其中,E-PDCCH起始位置是固定位置(根据最大PDCCH区域(例如,第四OFDM符号))。
可通过考虑可指派有PDCCH的OFDM符号的最大数量来将E-PDCCH的起始位置预先确定为总是从最多OFDM符号之后的OFDM符号开始。例如,如果PDCCH区域可跨越的OFDM符号的最大数量为3,则将E-PDCCH区域预先确定为总是从第四OFDM符号开始。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在利用E-PDCCH的资源时可能产生损失,但是优点在于此方法可在没有E-PCFICH和附加信令(例如RRC消息)的情况下共作。
具体地讲,在多播广播单频网络(MBSFN)子帧中,与其它公共子帧中不同,CRS仅在最多至第二OFDM符号中发送,而不在随后的OFDM符号中发送。如果在配置为MBSFN子帧的子帧中应用响应于UE特定参考信号(或UE特定DM RS)驱动的传输模式9,则在MBSFN子帧中的最多前2个OFDM符号中发送PDCCH。这里,例如,在前2个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CP)配置和随后的OFDM符号的CP配置中,物理结构可改变。因此,如果应用第四示例,则可将E-PDCCH配置为总是从第三OFDM符号开始。另外,在未配置PDCCH区域的新载波类型(NCT)的情况下,可从第一OFDM符号设置E-PDCCH的起始点。
上面描述了有关E-PDCCH的起始符号的配置的第一示例至第四示例。
第一示例和第二示例是动态地设置E-PDCCH的起始位置的方法,第三示例和第四示例是半静态或静态地设置E-PDCCH的起始位置的方法。这些示例可单独地使用,并且可组合并使用。即,在适合于检测PCFICH或E-PCFICH的信道条件下,可使用动态地设置E-PDCCH的起始位置的方法。在不适合检测PCFICH或E-PCFICH的信道条件下,可组合并使用半静态或静态地设置E-PDCCH的起始位置的方法。
此外,设置E-PDCCH的起始位置的方法可根据在E-PDCCH中配置CSS还是在E-PDCCH中配置USS来不同地应用。即,如果在E-PDCCH中配置CSS,则设置E-PDCCH的起始符号的方法可不同于在E-PDCCH中配置USS的情况。这是因为E-PDCCH中配置的CSS由所有多个UE或者属于特定组的多个UE使用,因此通过RRC消息设置E-PDCCH的起始符号以使得在各个UE中改变设置E-PDCCH的起始符号的方法不是优选的。因此,如果在E-PDCCH区域中配置USS,则第一示例至第三示例优选地用作设置E-PDCCH的起始符号的方法。如果在E-PDCCH区域中配置CSS,则第四示例优选地用作设置E-PDCCH的起始符号的方法。
另外,可根据PDCCH区域中是否为UE配置搜索空间来在E-PDCCH所在的小区中不同地应用设置E-PDCCH的起始位置的方法。即,如果PDCCH区域中配置了搜索PDCCH的搜索空间(SS),则由于通过CFI检测PDCCH区域,可认为CFI是可靠的。因此,如果PDCCH区域中配置了搜索空间,则第一示例至第三示例优选地用作设置E-PDCCH的起始符号的方法。如果PDCCH区域中未配置搜索空间,则第四示例优选地用作设置E-PDCCH的起始符号的方法。
下面描述配置通过E-PDCCH调度的PDSCH的起始位置的方法。
图15示出设置通过E-PDCCH调度的PDSCH的起始位置的方法的示例。在非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调度的PDSCH所在的小区中的E-PDCCH的起始位置与PDSCH的起始位置相同。在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调度的PDSCH所在的小区中的E-PDCCH的起始位置与PDSCH的起始位置相同。
参照图15,通过E-PDCCH调度的PDSCH可被配置为具有与E-PDCCH相同的起始位置。
更具体地讲,在非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通过E-PDCCH调度的PDSCH具有与相同小区内的E-PDCCH相同的起始位置。因此,如果在各个小区中E-PDCCH的起始位置不同,则PDSCH的起始位置可改变。
在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即,如果调度E-PDCCH所在的小区不同于被调度PDSCH所在的小区,则PDSCH可跟随设置在相同小区中的E-PDCCH的起始位置。
例如,假设在第一小区中指派E-PDCCH#1 161,在第二小区中指派E-PDCCH#2 162和PDSCH#2 163。如果E-PDCCH#1 161调度PDSCH#2 163,则这是跨载波调度。这里,PDSCH#2163的起始位置跟随E-PDCCH#2 162的起始位置。
因此,PDSCH#2 163的起始位置在设置E-PDCCH#2 162的起始位置的方法是第一示例的情况下通过PCFICH来确定,在设置E-PDCCH#2 162的起始位置的方法是第二示例的情况下通过E-PCFICH来确定,在设置E-PDCCH#2 162的起始位置的方法是第三示例的情况下通过经由RRC设置的值来确定,并且在设置E-PDCCH#2 162的起始位置的方法是第四示例的情况下通过PDCCH的OFDM符号的最大数量来确定。
图16示出设置通过E-PDCCH调度的PDSCH的起始位置的方法的另一示例。在非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PDSCH的起始位置:1)紧接在PDCCH之后;2)由PCFICH确定;3)由E-PDCCH确定。在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PDSCH的起始位置:1)紧接在PDCCH之后;2)由PDSCH所在的小区中的PCFICH确定;3)由调度E-PDCCH确定。
参照图16,在非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PDSCH从对应小区中的紧接在PDCCH区域之后的OFDM符号开始。如果对应小区中不存在PDCCH区域,则PDSCH从DL子帧的第一OFDM符号开始。
在跨载波调度的情况下,即,如果调度E-PDCCH所在的小区不同于被调度PDSCH所在的小区,则PDSCH可跟随设置在相同小区中的E-PDCCH的起始位置。
例如,假设在第一小区中指派E-PDCCH#1 171,在第二小区中指派PDCCH#2 174、E-PDCCH#2 172和PDSCH#2 173。如果E-PDCCH#1 171调度PDSCH#2 173,则这是跨载波调度。这里,PDSCH#2 173从紧接在设置在相同小区中的PDCCH#2 174之后的OFDM符号开始。
根据参照图15所述的方法,可能存在尽管E-PDCCH的起始位置被设置在PDCCH区域之外,但是不存在用作PDSCH的OFDM符号(例如,在第三示例和第四示例中)。由于资源被浪费,所以紧接在PDCCH区域之后的OFDM符号被用作PDSCH区域。
为了支持这种方法,PDSCH#2 173起始的符号可由PDCCH#2(174)区域内的PCFICH或E-PCFICH指示。
或者,关于PDSCH#2 173的起始位置的信息可包括在调度PDSCH#2 173的E-PDCCH#1 171的DCI中并用信号通知。在这种方法中,PDSCH的起始位置优选地通过紧接在PDCCH区域之后的OFDM符号来用信号通知,但是可根据系统条件自由设置。
参照图15所述的方法以及参照图16所述的方法可以混合。在这种情况下,BS可通过RRC消息预先设置将使用哪一个方法。
例如,如果使用动态地设置E-PDCCH的起始位置的方法(即,第一示例或第二示例),则BS可通过RRC消息来配置使用参照图15所述的方法,如果使用半静态或静态地设置E-PDCCH的起始位置的方法(即,第三示例或第四示例),则通过RRC消息配置使用参照图16所述的方法。
描述设置通过E-PDCCH调度的PDSCH的起始位置的方法的另一示例。
可独立于调度PDSCH的E-PDCCH来通过RRC用信号通知通过E-PDCCH调度的PDSCH的起始位置。例如,假设在第一小区中指派E-PDCCH#1,在第二小区中指派PDSCH#2 173。如果E-PDCCH#1调度PDSCH#2,则这是跨载波调度。这里,独立于E-PDCCH#1来基于通过RRC消息接收的位置信息确定PDSCH#2的起始位置。根据这种方法,可通过可变地控制E-PDCCH或PDSCH的起始位置来降低在异构网络情况下来自使用相同频率的邻近小区的干扰,除了主小区或新载波类型(NCT)之外,此方法可用在辅小区中。
此外,在UE尝试检测PDCCH的小区中以及在UE不尝试检测PDCCH的小区中可不同地应用E-PDCCH的起始位置。例如,尝试检测PDCCH的小区可以是跨载波调度时的监测小区以及非跨载波调度时的所有小区。不尝试检测PDCCH的小区是不包括PDCCH搜索空间的小区,并且可以是(例如)跨载波调度时除了监测小区、NCT等之外的小区。
BS可将第一示例应用于UE尝试检测PDCCH的小区,将第三示例和第四示例应用于UE不尝试检测PDCCH的小区。
另外,BS通过诸如RRC消息的高层信号来告知是否将基于PCFICH导出辅小区中的E-PDCCH的起始位置。
另外,可从子帧的第一OFDM符号设置不包括PDCCH区域的小区中的E-PDCCH的起始位置或者通过E-PDCCH调度的PDSCH的起始位置。
图1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BS和UE的构造。
BS 100包括处理器110、存储器120和射频(RF)单元130。处理器110实现本发明所提出的功能、处理和/或方法。例如,处理器110将E-PDCCH的起始位置告知给UE。详细方法已参照图9至图14结合第一示例至第四示例进行了描述。另外,处理器110通过由E-PDCCH调度的PDSCH来将数据发送给UE。依赖于或独立于E-PDCCH的起始位置来设置由E-PDCCH调度的PDSCH的起始位置,这已参照图15至图16进行了描述。存储器120连接到处理器110,并且存储用于驱动处理器110的各种信息。RF单元130连接到处理器110,并且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
UE 200包括处理器210、存储器220和RF单元230。处理器210实现本发明所提出的功能、处理和/或方法。例如,处理器210通过信令动态地或半静态地接收关于E-PDCCH的起始位置的信息。另外,处理器210解调E-PDCCH,接收关于由E-PDCCH调度的PDSCH的调度的信息,并接收/解调对应PDSCH。这里,可依赖于或独立于E-PDCCH的起始位置来确定PDSCH的起始位置。存储器220连接到处理器210,并且存储用于驱动处理器210的各种信息。RF单元230连接到处理器210,并且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
处理器110、210可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其它芯片组、逻辑电路、数据处理装置和/或相互转换基带信号和无线电信号的转换器。存储器120、220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存储卡、存储介质和/或其它存储装置。RF单元130、230可包括用于发送和/或接收无线电信号的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当实施方式以软件实现时,上述方案可实现为用于执行上述功能的模块(进程、函数等)。所述模块可存储在存储器120、220中并由处理器110、210执行。存储器120、220可设置在处理器110、210的内部或外部,并利用各种公知手段连接到处理器110、210。
尽管上文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各种方式来修改和改变本发明。因此,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可以认为,本发明包括落在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基站BS执行的配置信道在时域中的起始位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用户设备UE发送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以及
向所述UE发送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和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其中,如果经由所述RRC消息发送告知所述EPDCCH的起始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位置信息,则从所述RRC消息内的所述位置信息中确定所述EPDCCH的起始OFDM符号,并且
其中,如果在相同服务小区中由所述EPDCCH分配所述PDSCH,则由告知所述EPDCCH的起始OFDM符号的所述RRC消息内的所述位置信息给出所述PDSCH的起始OFDM符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不经由所述RRC消息发送所述位置信息,则所述EPDCCH的起始OFDM符号是紧接在通过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检查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区域之后的OFDM符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位置信息指示包括多个OFDM符号的子帧中的OFDM符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EPDCCH通过解调参考信号DM RS来解调。
5.一种基站BS,所述BS包括:
射频RF单元,所述RF单元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以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连接至所述RF单元,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向用户设备UE发送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以及
向所述UE发送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和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其中,如果经由所述RRC消息发送告知所述EPDCCH的起始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位置信息,则从所述RRC消息内的所述位置信息中确定所述EPDCCH的起始OFDM符号,并且
其中,如果在相同服务小区中由所述EPDCCH分配所述PDSCH,则由告知所述EPDCCH的起始OFDM符号的所述RRC消息内的所述位置信息给出所述PDSCH的起始OFDM符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BS,其中,如果不经由所述RRC消息发送所述位置信息,则所述EPDCCH的起始OFDM符号是紧接在通过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检查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区域之后的OFDM符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BS,其中,所述位置信息指示包括多个OFDM符号的子帧中的OFDM符号。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BS,其中,所述EPDCCH通过解调参考信号DM RS来解调。
CN201710133033.7A 2011-07-14 2012-07-13 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67129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08019P 2011-07-14 2011-07-14
US61/508,019 2011-07-14
US201161538119P 2011-09-22 2011-09-22
US61/538,119 2011-09-22
US201161554965P 2011-11-02 2011-11-02
US61/554,965 2011-11-02
CN201280034996.7A CN103688480B (zh) 2011-07-14 2012-07-13 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4996.7A Division CN103688480B (zh) 2011-07-14 2012-07-13 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2921A true CN106712921A (zh) 2017-05-24
CN106712921B CN106712921B (zh) 2020-06-30

Family

ID=4750675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33033.7A Active CN106712921B (zh) 2011-07-14 2012-07-13 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201280034996.7A Active CN103688480B (zh) 2011-07-14 2012-07-13 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4996.7A Active CN103688480B (zh) 2011-07-14 2012-07-13 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9490951B2 (zh)
EP (2) EP2733875B1 (zh)
CN (2) CN106712921B (zh)
WO (1) WO2013009145A2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63338A (zh) * 2017-12-25 2019-07-02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特殊的lte-fdd小区中上行载波的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10913494A (zh) * 2018-09-17 2020-03-24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语音业务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87436A (zh) * 2018-01-12 2021-0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信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2291527A (zh) * 2020-10-30 2021-01-29 北京贝耀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智能安防信息的提供方法及系统
CN112788589A (zh) * 2019-11-01 2021-05-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基于已处理信道数量确定ue能力的方法和装置
CN113287279A (zh) * 2019-01-11 2021-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高可靠性无线通信
CN112788589B (zh) * 2019-11-01 2024-05-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基于已处理信道数量确定ue能力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2921B (zh) 2011-07-14 2020-06-30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04776B (zh) 2011-09-30 2021-02-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接收器和发送器
WO2013055078A2 (ko) * 2011-10-09 2013-04-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채널의 시작 위치 설정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장치
WO2013056138A1 (en) * 2011-10-13 2013-04-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channe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US9113463B2 (en) * 2011-11-04 2015-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enhanced PDCCH
US20140056244A1 (en) * 2012-05-11 2014-0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Node and Method for Downlink Communications Scheduling
US10033504B2 (en) 2012-09-06 2018-07-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n asymmetric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environment
WO2014047927A1 (zh) * 2012-09-29 2014-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设备
CN104717748A (zh) * 2013-12-11 2015-06-1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JP6906956B2 (ja) 2014-06-12 2021-07-21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ブラインド探知を行う方法及び装置
CN105515726B (zh) * 2014-09-26 2020-01-17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为覆盖增强的mtc设备降低盲解码复杂度的方法和设备
CN104301083B (zh) * 2014-09-30 2017-10-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tm9的载波聚合方法和设备
EP3210424B1 (en) * 2014-10-21 2020-08-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ndling handover of an ue in case cell 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 interfer with a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EP3210327B1 (en) 2014-10-21 2021-05-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creasing robustness of handover singalling by increasing the aggregation level of control channel elements
US10143005B2 (en) 2014-11-07 2018-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ynamic time-division duplex systems
WO2016123393A1 (en) * 2015-01-28 2016-08-0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ownlink control signaling
CN105992353A (zh) * 2015-02-03 2016-10-05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tc上行数据传输方法
CN113765630B (zh) * 2015-04-02 2024-02-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和基站及其执行的方法
KR102316775B1 (ko) * 2015-04-02 2021-10-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시간구간 감소를 위한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0582481B2 (en) * 2015-05-15 2020-03-0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420138B2 (en) 2015-07-24 2019-09-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470083B2 (en) * 2015-09-29 2019-11-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WO2017066967A1 (zh) * 2015-10-22 2017-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85872B (zh) * 2015-11-05 2020-07-14 夏普株式会社 物理信道的配置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US10182427B2 (en) * 2015-11-06 2019-01-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grant and downlink data
WO2017111988A1 (en) * 2015-12-22 2017-06-29 Intel IP Corporation Multiplexing of control signaling and data transmission in enhanced frame structures
US9924431B2 (en) * 2016-02-08 2018-03-20 Smartsky Networks LLC Seamless relocation of a mobile terminal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7295672B (zh) * 2016-03-30 2023-04-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cca检测方法及装置、终端
RU2018138186A (ru) 2016-04-01 2020-05-12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Способ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я ресурсов устройству радиосвязи
KR102168141B1 (ko) 2016-05-20 2020-10-20 텔레호낙티에볼라게트 엘엠 에릭슨(피유비엘) 비면허 스펙트럼에서의 다수의 서브프레임들의 스케줄링
KR102516290B1 (ko) * 2016-05-20 2023-03-3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의 경로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EP3934357B1 (en) * 2016-08-11 2024-05-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data transmission in next generation cellular networks
MX2019003426A (es) * 2016-09-26 2019-08-16 Fraunhofer Ges Forschung Canales separados fisicamente para receptores de baja complejidad, de banda estrecha.
WO2018062890A1 (ko) * 2016-09-29 2018-04-05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2647621B1 (ko) 2016-09-30 2024-03-13 노키아 테크놀로지스 오와이 서브프레임 배열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7233366B2 (ja) 2016-11-30 2023-03-06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情報伝送方法、端末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DK3547772T3 (da) * 2016-12-23 2021-09-2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atatransmissionsfremgangsmåde og - apparat
CN108282883B (zh) * 2017-01-06 2020-03-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633038B (zh) 2017-03-24 2020-05-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下行资源集合的确定、资源位置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设备
RU2731743C1 (ru) * 2017-03-24 2020-09-08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Определение начальных позиций для передач по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KR102367722B1 (ko) * 2017-03-24 2022-02-24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슬롯 애그리게이션을 위한 자원 할당 시그널링
US10897753B2 (en) * 2017-05-04 2021-01-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allocations in UL/DL grant for a 5G NR UE and gNB
CN113489581A (zh) * 2017-05-04 2021-10-08 夏普株式会社 用户设备、基站和方法
CN117856996A (zh) 2017-05-04 2024-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585736B (zh) * 2017-05-08 2022-04-19 极光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站、用户设备中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EP3622651A1 (en) 2017-05-12 2020-03-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arch space monitoring
CN109428697B (zh) * 2017-08-25 2021-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DK3556042T3 (da) * 2017-11-17 2020-04-2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Udvalg af allokeringstabeller til tidsdomæneressourcer
GB2570145B (en) * 2018-01-12 2020-05-20 Tcl Communication Ltd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R112020013916A2 (pt) * 2018-01-12 2020-12-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ispositivo terminal, estação base e método para mapeamento de elemento de canal de controle de conjunto de recursos de controle para grupo de elementos de recurso
US11050546B2 (en) 2018-04-30 2021-06-2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time domai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US11051331B2 (en) 2018-05-11 2021-06-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paired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and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scheduling
US10951383B2 (en) * 2018-05-11 2021-03-16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slot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436101A (zh) * 2019-01-11 2020-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974279B2 (en) * 2019-02-14 2024-04-30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CN111585692B (zh) * 2019-02-15 2021-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初始信号检测方法、装置
WO2021066499A1 (en) * 2019-10-04 2021-04-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1425751B2 (en) 2020-07-09 2022-08-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lision handling with cross carrier scheduli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72486A1 (en) * 2004-09-30 2006-04-06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generating better than root raised cosine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BTRRC OFDM)
CN101682489A (zh) * 2008-02-19 2010-03-24 Lg电子株式会社 映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的方法
CN101860396A (zh) * 2010-06-12 2010-10-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格式指示值的传输方法
US7924755B2 (en) * 2007-09-14 2011-04-12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stricting the locat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physical layer signaling
CN102342035A (zh) * 2009-03-03 2012-02-01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站的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83269A (ko) * 2008-01-29 2009-08-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pdcch 검색 방법
CA2742801C (en) 2008-11-04 2016-07-2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Providing a downlink control structure in a first carrier to indicate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second, different carrier
US8005039B2 (en) 2008-12-30 2011-08-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bust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1670747B1 (ko) * 2009-06-30 2016-10-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신호 자원의 유연한 할당
WO2011000440A1 (en) * 2009-07-03 2011-01-0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Extension of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coverage
KR20110020708A (ko) * 2009-08-24 2011-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Ofdm 시스템에서 셀간 간섭 조정을 위한 제어 채널 구성과 다중화 방법 및 장치
CN102026393A (zh) * 2009-09-10 201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链路的资源分配指示方法、获知分配信息方法及装置
US8804586B2 (en) * 2010-01-11 2014-08-12 Blackberry Limited Control channel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 extended PDCCH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
CN102036297B (zh) * 2010-12-24 2013-08-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及检测方法、系统和设备
US8369280B2 (en) * 2011-07-01 2013-02-05 Ofinno Techologies, LLC Control channels in multicarrier OFDM transmission
CN106712921B (zh) 2011-07-14 2020-06-30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72486A1 (en) * 2004-09-30 2006-04-06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generating better than root raised cosine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BTRRC OFDM)
US7924755B2 (en) * 2007-09-14 2011-04-12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stricting the locat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physical layer signaling
CN101682489A (zh) * 2008-02-19 2010-03-24 Lg电子株式会社 映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的方法
CN102342035A (zh) * 2009-03-03 2012-02-01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站的数据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1860396A (zh) * 2010-06-12 2010-10-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格式指示值的传输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G ELECTRONICS INC: "PDSCH Starting Symbol Indication in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TSG-RAN WG1 MEETING #60BIS BEIJING CHINA》 *
ZTE: "Aspects on DL control signaling enhancements", 《TSG-RAN WG1 #65,R1-111521,BARCELONA,SPAIN》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63338A (zh) * 2017-12-25 2019-07-02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特殊的lte-fdd小区中上行载波的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12187436A (zh) * 2018-01-12 2021-0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信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2187436B (zh) * 2018-01-12 2022-08-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信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570794B2 (en) 2018-01-12 2023-01-3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s
CN110913494A (zh) * 2018-09-17 2020-03-24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语音业务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287279A (zh) * 2019-01-11 2021-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高可靠性无线通信
CN112788589A (zh) * 2019-11-01 2021-05-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基于已处理信道数量确定ue能力的方法和装置
CN112788589B (zh) * 2019-11-01 2024-05-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基于已处理信道数量确定ue能力的方法和装置
CN112291527A (zh) * 2020-10-30 2021-01-29 北京贝耀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智能安防信息的提供方法及系统
CN112291527B (zh) * 2020-10-30 2023-12-01 广东民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智能安防信息的提供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07525A1 (en) 2018-11-28
CN103688480A (zh) 2014-03-26
EP2733875B1 (en) 2018-09-05
WO2013009145A2 (ko) 2013-01-17
EP2733875A2 (en) 2014-05-21
US10477531B2 (en) 2019-11-12
US9490951B2 (en) 2016-11-08
US9769820B2 (en) 2017-09-19
US20170041907A1 (en) 2017-02-09
US20170347343A1 (en) 2017-11-30
EP2733875A4 (en) 2015-03-11
EP3407525B1 (en) 2019-11-06
US20140153539A1 (en) 2014-06-05
CN103688480B (zh) 2017-04-05
WO2013009145A3 (ko) 2013-03-14
CN106712921B (zh) 202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88480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3875202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数据信道的起始位置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CN107925499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窄带ue指示中心频率偏移的方法和设备
KR101753550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6537999B (zh) 用于在支持无线资源的使用的改变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468580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
CN10679724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5981316B (zh) 在支持机器型通信的无线接入系统中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4937866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3891182B (zh) 无线接入系统中的捆绑调度方法及其设备
CN105229952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的通信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CN103098398B (zh) 在多载波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WO2015122629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6047994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534019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获取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9644480A (zh) 在支持窄带物联网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设备
WO2015142066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5122630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7431888A (zh) 用于在支持机器类型通信的无线接入系统中控制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CN110140408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副链路发送的方法及其装置
US2013011457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CN107852299A (zh) 在支持免授权频带和载波聚合的无线接入系统中发送数据突发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05355A (zh) 用于在支持未授权频带的无线接入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以及支持该方法的设备
CN106716908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执行该方法的设备
CN107534460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用于mtc ue的帧结构和频率跳变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5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No.1 Bridg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ddress before: Han Guoshouer

Patentee before: LG ELECTRONICS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