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1928A - 短路保护装置及其短路保护方法、短路保护电路 - Google Patents

短路保护装置及其短路保护方法、短路保护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11928A
CN106711928A CN201710033874.0A CN201710033874A CN106711928A CN 106711928 A CN106711928 A CN 106711928A CN 201710033874 A CN201710033874 A CN 201710033874A CN 106711928 A CN106711928 A CN 1067119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voltage value
pin
short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338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文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ub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3387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1192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711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19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3/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 H02H3/08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current

Landscapes

  • Protection Of Stat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路保护装置及其短路保护方法、短路保护电路,应用于终端,其中,所述短路保护装置包括:电压监测模块,用于监测采样电压信号;电源开关模块,分别与终端电源输出端以及OTG设备连接;控制模块,用于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处于导通状态,使终端电源输出端与OTG设备保持连接;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等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处于截止状态,使终端电源输出端与OTG设备断开连接。采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能有效解决当异常OTG设备插入终端时而导致终端受损的问题,对终端起到保护作用,提升了终端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短路保护装置及其短路保护方法、短路保护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路保护装置及其短路保护方法、短路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支持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接口双面插入的连接器,如Type-C连接器,这类连接器由于具有支持从正反两面均可插入的“正反插”功能,为用户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在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其它可携带便携产品等越来越多的终端上,开始采用这类具有“正反插”功能的连接器,以实现适配器充电接口和数据传输端口等功能。
然而,正是由于这类连接器可插拔的特性,当采用这类连接器的终端外接OTG设备时,在OTG(On-The-Go)设备损坏的情况下、或者OTG设备插入终端时与这类连接器没有完全对位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这类连接器的+5V PIN管脚对地短路的情形,这种情形下会产生大电流,极有可能烧毁终端,给用户带来财产损失和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期望提供一种短路保护装置及其短路保护方法、短路保护电路,能有效解决当异常OTG设备插入终端时而导致终端受损的问题,对终端起到保护作用,提升了终端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短路保护装置,所述短路保护装置包括:
电压监测模块,用于监测采样电压信号;
电源开关模块,分别与终端电源输出端以及OTG设备连接;
控制模块,用于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处于导通状态,使终端电源输出端与OTG设备保持连接;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等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处于截止状态,使终端电源输出端与OTG设备断开连接。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连接的第一引脚输出高电平;
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等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连接的第一引脚输出低电平。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电压监测模块,包括:
第一分压单元,第一分压单元的第一端与终端为OTG设备供电的电源PIN脚连接,第一分压单元的第二端与第二分压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第二分压单元,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引脚连接。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将第二分压单元分得的电压作为采样电压。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包括:
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电源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端与终端为OTG设备供电的电源PIN脚连接;
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端分别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源输出端以及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短路保护方法,在终端电源输出端设置电源开关模块,所述终端电源输出端通过所述电源开关模块与OTG设备连接,所述短路保护方法包括:
监测采样电压信号;
若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值时,则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处于导通状态,使终端电源输出端与OTG设备保持连接;
若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等于预设电压值时,则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处于截止状态,使终端电源输出端与OTG设备断开连接。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处于导通状态,包括: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连接的第一引脚输出高电平;所述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处于截止状态,包括: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等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连接的第一引脚输出低电平。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短路保护电路,所述短路保护电路包括:
电源开关电路,所述电源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控制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与控制芯片的终端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电路的第三端与终端为OTG设备供电的电源PIN脚连接;
电压监测电路,所述电压监测电路的第一端与终端为OTG设备供电的电源PIN脚连接,所述电压监测电路的第二端与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电压监测电路的第三端接地;
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引脚与电压监测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与电压监测电路的第二端连接;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与所述电源开关电路连接的第一引脚输出高电平;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等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与所述电源开关电路连接的第一引脚输出低电平。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电压监测电路包括:
第一电阻,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终端为OTG设备供电的电源PIN脚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电源开关电路包括:
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G极与第二MOS管的D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S极与电源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D极与终端为OTG设备供电的电源PIN脚连接;
第二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G极与控制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S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D极分别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第一MOS管的G极连接;
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D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源输出端以及第一MOS管的S极连接。
本发明所提供的短路保护装置及其短路保护方法、短路保护电路,在终端电源输出端设置电源开关模块,所述终端电源输出端通过所述电源开关模块与OTG设备连接,所述短路保护方法包括:监测采样电压信号;若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值时,则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处于导通状态,使终端电源输出端与OTG设备保持连接;若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等于预设电压值时,则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处于截止状态,使终端电源输出端与OTG设备断开连接。如此,能有效解决当异常OTG设备插入终端时而导致终端受损的问题,对终端起到保护作用,提升了终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短路保护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短路保护电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短路保护电路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短路保护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采样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
现在将采样附图描述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终端。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平板电脑(PAD)、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Portable Media Player)、导航装置等等的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移动终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
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音频/视频(A/V)输入单元120、用户输入单元130、输出单元150、存储器160、接口单元170、控制器180和电源单元190等等。图1示出了具有各种组件的移动终端,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地实施更多或更少的组件。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移动终端的元件。
A/V输入单元120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A/V输入单元120可以包括相机121和麦克风1220,相机12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经相机12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或其它存储介质)中,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构造提供两个或更多相机1210。麦克风122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等等运行模式中经由麦克风接收声音(音频数据),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麦克风122可以实施各种类型的噪声消除(或抑制)算法以消除(或抑制)在接收和发送音频信号的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或者干扰。
用户输入单元130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命令生成键输入数据以控制移动终端的各种操作。用户输入单元130允许用户输入各种类型的信息,并且可以包括键盘、锅仔片、触摸板(例如,检测由于被接触而导致的电阻、压力、电容等等的变化的触敏组件)、滚轮、摇杆等等。特别地,当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叠加在显示单元151上时,可以形成触摸屏。
接口单元170用作至少一个外部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可以通过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识别模块可以是存储用于验证用户使用移动终端100的各种信息并且可以包括用户识别模块(UIM,User Identify Module)、客户识别模块(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通用客户识别模块(USIM,Universal 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等等。另外,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下面称为"识别装置")可以采取智能卡的形式,因此,识别装置可以经由端口或其它连接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接口单元170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移动终端1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移动终端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另外,当移动终端100与外部底座连接时,接口单元170可以用作允许通过其将电力从底座提供到移动终端100的路径或者可以用作允许从底座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通过其传输到移动终端的路径。从底座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或电力可以用作用于识别移动终端是否准确地安装在底座上的信号。输出单元150被构造为以视觉、音频和/或触觉方式提供输出信号(例如,音频信号、视频信号、警报信号、振动信号等等)。输出单元150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51、音频输出模块152、警报单元153等等。
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的信息。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处于电话通话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与通话或其它通信(例如,文本消息收发、多媒体文件下载等等)相关的用户界面(UI,User Interface)或图形用户界面(GUI,Graphical UserInterface)。当移动终端100处于视频通话模式或者图像捕获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捕获的图像和/或接收的图像、示出视频或图像以及相关功能的UI或GUI等等。
同时,当显示单元151和触摸板以层的形式彼此叠加以形成触摸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用作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显示单元15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LCD(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器、柔性显示器、三维(3D)显示器等等中的至少一种。这些显示器中的一些可以被构造为透明状以允许用户从外部观看,这可以称为透明显示器,典型的透明显示器可以例如为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TOLED)显示器等等。根据特定想要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显示单元(或其它显示装置),例如,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外部显示单元(未示出)和内部显示单元(未示出)。触摸屏可用于检测触摸输入压力以及触摸输入位置和触摸输入面积。
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在移动终端处于呼叫信号接收模式、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等模式下时,将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160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提供与移动终端1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包括扬声器、蜂鸣器等等。
警报单元153可以提供输出以将事件的发生通知给移动终端100。典型的事件可以包括呼叫接收、消息接收、键信号输入、触摸输入等等。除了音频或视频输出之外,警报单元153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提供输出以通知事件的发生。例如,警报单元153可以以振动的形式提供输出,当接收到呼叫、消息或一些其它进入通信(incoming communication)时,警报单元153可以提供触觉输出(即,振动)以将其通知给用户。通过提供这样的触觉输出,即使在用户的移动电话处于用户的口袋中时,用户也能够识别出各种事件的发生。警报单元153也可以经由显示单元151或音频输出模块152提供通知事件的发生的输出。
存储器160可以存储由控制器180执行的处理和控制操作的软件程序等等,或者可以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将要输出的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静态图像、视频等等)。而且,存储器160可以存储关于当触摸施加到触摸屏时输出的各种方式的振动和音频信号的数据。
存储器160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 OnlyMemory)、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而且,移动终端100可以与通过网络连接执行存储器160的存储功能的网络存储装置协作。
控制器180通常控制移动终端的总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80执行与语音通话、数据通信、视频通话等等相关的控制和处理。另外,控制器180可以包括用于再现(或回放)多媒体数据的多媒体模块181,多媒体模块181可以构造在控制器180内,或者可以构造为与控制器180分离。控制器180可以执行模式识别处理,以将在触摸屏上执行的手写输入或者图片绘制输入识别为字符或图像。
电源单元190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接收外部电力或内部电力并且提供操作各元件和组件所需的适当的电力。
这里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以使用例如计算机软件、硬件或其任何组合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实施。对于硬件实施,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可编程逻辑装置(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被设计为执行这里描述的功能的电子单元中的至少一种来实施,在一些情况下,这样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控制器180中实施。对于软件实施,诸如过程或功能的实施方式可以与允许执行至少一种功能或操作的单独的软件模块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由以任何适当的编程语言编写的软件应用程序(或程序)来实施,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60中并且由控制器180执行。
至此,已经按照其功能描述了移动终端。下面,为了简要起见,将描述诸如折叠型、直板型、摆动型、滑动型移动终端等等的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中的滑动型移动终端作为示例。因此,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任何类型的移动终端,并且不限于滑动型移动终端。
如图1中所示的移动终端100可以被构造为利用经由帧或分组发送数据的诸如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基于卫星的通信系统来操作。
现在将采样图2描述其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能够操作的通信系统。
这样的通信系统可以使用不同的空中接口和/或物理层。例如,由通信系统使用的空中接口包括例如频分多址(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和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特别地,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等。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下面的描述涉及CDMA通信系统,但是这样的教导同样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系统。
采样图2,CDMA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移动终端100、多个基站(BS,BaseStation)270、基站控制器(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275和移动交换中心(MSC,Mobile Switching Center)280。MSC280被构造为与公共电话交换网络(PSTN,Public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290形成接口。MSC280还被构造为与可以经由回程线路耦接到基站270的BSC275形成接口。回程线路可以根据若干已知的接口中的任一种来构造,所述接口包括例如E1/T1、ATM,IP、PPP、帧中继、HDSL、ADSL或xDSL。将理解的是,如图2中所示的系统可以包括多个BSC275。
每个BS270可以服务一个或多个分区(或区域),由多向天线或指向特定方向的天线覆盖的每个分区放射状地远离BS270。或者,每个分区可以由用于分集接收的两个或更多天线覆盖。每个BS270可以被构造为支持多个频率分配,并且每个频率分配具有特定频谱(例如,1.25MHz,5MHz等等)。
分区与频率分配的交叉可以被称为CDMA信道。BS270也可以被称为基站收发器子系统(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或者其它等效术语。在这样的情况下,术语“基站”可以用于笼统地表示单个BSC275和至少一个BS270。基站也可以被称为“蜂窝站”。或者,特定BS270的各分区可以被称为多个蜂窝站。
如图2中所示,广播发射器(BT,Broadcast Transmitter)295将广播信号发送给在系统内操作的移动终端100。如图1中所示的广播接收模块111被设置在移动终端100处以接收由BT295发送的广播信号。在图2中,示出了几个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300。卫星300帮助定位多个移动终端100中的至少一个。
在图2中,描绘了多个卫星300,但是理解的是,可以利用任何数目的卫星获得有用的定位信息。如图1中所示的GPS模块115通常被构造为与卫星300配合以获得想要的定位信息。替代GPS跟踪技术或者在GPS跟踪技术之外,可以使用可以跟踪移动终端的位置的其它技术。另外,至少一个GPS卫星300可以选择性地或者额外地处理卫星DMB传输。
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典型操作,BS270接收来自各种移动终端100的反向链路信号。移动终端100通常参与通话、消息收发和其它类型的通信。特定基站270接收的每个反向链路信号被在特定BS270内进行处理。获得的数据被转发给相关的BSC275。BSC提供通话资源分配和包括BS270之间的软切换过程的协调的移动管理功能。BSC275还将接收到的数据路由到MSC280,其提供用于与PSTN290形成接口的额外的路由服务。类似地,PSTN290与MSC280形成接口,MSC与BSC275形成接口,并且BSC275相应地控制BS270以将正向链路信号发送到移动终端100。
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硬件结构以及通信系统,若上述移动终端采用具有“正反插”功能的连接器,为了更好地确保移动终端的安全性,提出本发明方法各个实施例。
实施例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短路保护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所述短路保护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如图3所示,所述短路保护装置包括:
电压监测模块10,用于监测采样电压信号;
电源开关模块20,分别与终端电源输出端以及OTG设备连接;
控制模块30,用于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处于导通状态,使终端电源输出端与OTG设备保持连接;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等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处于截止状态,使终端电源输出端与OTG设备断开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控制模块30,具体用于:
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连接的第一引脚输出高电平;
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等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连接的第一引脚输出低电平。
这里,所述第一引脚是指使能(EN)引脚,可用EN PIN表示。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压监测模块10,包括:
第一分压单元11,第一分压单元11的第一端与终端为OTG设备供电的电源PIN脚连接,第一分压单元11的第二端与第二分压单元12的第一端连接;
第二分压单元12,所述第二分压单元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11连接,所述第二分压单元12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分压单元12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30的第二引脚连接。
这里,所述第二引脚是指用于检测采样电压信号的引脚,可记为DETCET引脚。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引脚又称之为管脚。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控制模块30,具体用于:
将第二分压单元12分得的电压作为采样电压。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源开关模块20,包括:
第一开关单元21,所述第一开关单元21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单元22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21的第二端与电源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三电阻2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21的第三端与终端为OTG设备供电的电源PIN脚连接;
第二开关单元22,所述第二开关单元21的第一端与控制模块30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2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单元22的第三端分别与第三电阻23的第一端以及第一开关单元21的第一端连接;
第三电阻23,所述第三电阻2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22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23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源输出端以及第一开关单元21的第二端连接。
本实施例所述短路保护装置可设置于终端中。
以上各实施例所述的短路保护装置中的电压监测模块10、电源开关模块20、控制模块30,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结构均可对应于处理器或者电路。所述处理器具体的结构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MCU,Micro Controller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或可编程逻辑器件(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等具有处理功能的电子元器件或电子元器件的集合。其中,所述处理器包括可执行代码,所述可执行代码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所述处理器可以通过总线等通信接口与所述存储介质中相连,在执行具体的各单元的对应功能时,从所述存储介质中读取并运行所述可执行代码。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所述可执行代码的部分优选为非瞬间存储介质。
本实施例所述短路保护装置,能有效解决当异常OTG设备插入终端时而导致终端受损的问题,对终端起到保护作用,提升了终端的安全性。
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例一所述短路保护装置,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短路保护电路,如图4所示,所述短路保护电路包括:
电源开关电路40,所述电源开关电路40的第一端与控制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电路40的第二端与控制芯片的终端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电路40的第三端与终端为OTG设备供电的电源PIN脚连接;
电压监测电路50,所述电压监测电路50的第一端与终端为OTG设备供电的电源PIN脚连接,所述电压监测电路50的第二端与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电压监测电路50的第三端接地;
控制芯片60,所述控制芯片60的第一引脚与电源开关电路4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与电压监测电路50的第二端连接;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与所述电源开关电路40连接的第一引脚输出高电平;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等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与所述电源开关电路40连接的第一引脚输出低电平。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电压监测电路50包括:
第一电阻,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终端为OTG设备供电的电源PIN脚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电源开关电路40包括:
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G极与第二MOS管的D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S极与电源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D极与终端为OTG设备供电的电源PIN脚连接;
第二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G极与控制芯片60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S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D极分别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第一MOS管的G极连接;
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D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源输出端以及第一MOS管的S极连接。
这里,所述第一MOS管为P型的MOS管;所述第二MOS管为N型的MOS管。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短路保护电路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芯片60的第一引脚(EN引脚)与第二MOS管(Q2)的G极连接,所述控制芯片60的第二引脚(DETCET引脚)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MOS管(Q1)的G极与第二MOS管(Q2)的D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S极与电源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D极与终端为OTG设备供电的电源PIN脚连接;第二MOS管(Q2)的G极与控制芯片60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S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Q2)的D极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以及第一MOS管(Q1)的G极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MOS管(Q2)的D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源输出端以及第一MOS管(Q1)的S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终端为OTG设备供电的电源PIN脚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60的第二引脚(DETCET引脚)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芯片60通过第二引脚(DETCET引脚)接收采样电压信号,并根据所述采样电压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引脚(EN引脚)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具体地,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引脚(EN引脚)输出高电平;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等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引脚(EN引脚)输出低电平。
其中,当所述第一引脚(EN引脚)输出高电平时,Q1处于导通状态,使终端电源输出端与OTG设备保持连接,此情景下,终端能够为OTG设备供电。
具体地,当所述第一引脚(EN引脚)输出高电平时,Q2MOS管的G极(PIN1)电压大于S极(PIN2)电压,D极(PIN3)和S极(PIN2)导通。Q1的G极(PIN1)电压为0V,小于S极(PIN2)电压,Q1导通。
其中,当所述第一引脚(EN引脚)输出低电平时,Q1处于截止状态,使终端电源输出端与OTG设备断开连接,此情景下,终端不能够为OTG设备供电,也不能向OTG设备传输数据。
具体地,当所述第一引脚(EN引脚)输出低电平时,Q2MOS管的G极(PIN1)电压等于S极(PIN2)电压,D极(PIN3)和S极(PIN2)不导通。
上述方案中,Q1是一个P型的MOS管,工作原理是:在G极(PIN1)电压小于S极(PIN2)电压到一定幅值时,D极(PIN3)和S极(PIN2)两端就会导通;在G极(PIN1)电压大于或等于S极(PIN2)电压时,D极(PIN3)和S极(PIN2)两端就会不导通。
本实施例中,终端输出给OTG连接器的电压是5V,控制芯片的输入信号高电平一般不容许有5V高电压,所以不能把+5V_OTG直接接到控制芯片上,需要经过R1和R2分压后在R2的第1PIN接出采样电压信号到控制芯片上,采样电压V=R2*VBATA_DOCK/(R1+R2),其中,VBATA_DOCK表示+5V_OTG电源。
本实施例中,短路保护电路的工作过程,包括:在短路OTG设备插入终端中的TYPE-C连接器的端口时,或者OTG设备插入终端时与TYPE-C连接器没有完全对位时,该短路保护电路检测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为0V,将EN信号拉低,Q1MOS管就处于截止状态,终端就不会输出电压给OTG设备,终端为OTG设备供电的电源PIN脚处的电压变为0V。这样就不会出现电源PIN脚对地短路的情形,防止烧毁终端的情况发生,为用户提供人生安全和财产保护。
实施例三
基于实施例一所述短路保护装置以及实施例二所述短路保护电路,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短路保护方法,如图6所示,本示例中的短路保护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如图6所示,所述短路保护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监测采样电压信号。
本实施例中,在终端电源输出端设置电源开关模块,所述终端电源输出端通过所述电源开关模块与OTG设备连接。
步骤602:若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值时,则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处于导通状态,使终端电源输出端与OTG设备保持连接;若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等于预设电压值时,则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处于截止状态,使终端电源输出端与OTG设备断开连接。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处于导通状态,包括:
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连接的第一引脚输出高电平。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处于截止状态,包括:
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等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连接的第一引脚输出低电平。
进一步地,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等于预设电压值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输出所述第一提示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提示消息用于提醒用户OTG设备有问题或者OTG设备与终端中TYPE-C连接器没有完全对位。
如此,通过第一提示消息,便于用户根据提示信息做出调整,如更换OTG设备,或者将OTG设备从终端中的TYPE-C连接器的端口拔出,并重新向终端中的TYPE-C连接器的端口插入该OTG设备,以使得OTG设备与TYPE-C连接器完全对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终端电源输出端设置电源开关模块,所述终端电源输出端通过所述电源开关模块与OTG设备连接;监测采样电压信号;若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值时,则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处于导通状态,使终端电源输出端与OTG设备保持连接;若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等于预设电压值时,则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处于截止状态,使终端电源输出端与OTG设备断开连接。如此,能有效解决当异常OTG设备插入终端时而导致终端受损的问题,对终端起到保护作用,提升了终端的安全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智能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第二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短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保护装置包括:
电压监测模块,用于监测采样电压信号;
电源开关模块,分别与终端电源输出端以及OTG设备连接;
控制模块,用于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处于导通状态,使终端电源输出端与OTG设备保持连接;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等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处于截止状态,使终端电源输出端与OTG设备断开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连接的第一引脚输出高电平;
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等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连接的第一引脚输出低电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监测模块,包括:
第一分压单元,第一分压单元的第一端与终端为OTG设备供电的电源PIN脚连接,第一分压单元的第二端与第二分压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第二分压单元,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分压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引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将第二分压单元分得的电压作为采样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包括:
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电源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端与终端为OTG设备供电的电源PIN脚连接;
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控制模块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端分别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源输出端以及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
6.一种短路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终端电源输出端设置电源开关模块,所述终端电源输出端通过所述电源开关模块与OTG设备连接,所述短路保护方法包括:
监测采样电压信号;
若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值时,则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处于导通状态,使终端电源输出端与OTG设备保持连接;
若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等于预设电压值时,则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处于截止状态,使终端电源输出端与OTG设备断开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短路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处于导通状态,包括:
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连接的第一引脚输出高电平;
所述控制所述电源开关模块处于截止状态,包括:
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等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与所述电源开关模块连接的第一引脚输出低电平。
8.一种短路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保护电路包括:
电源开关电路,所述电源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控制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电路的第二端与控制芯片的终端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电路的第三端与终端为OTG设备供电的电源PIN脚连接;
电压监测电路,所述电压监测电路的第一端与终端为OTG设备供电的电源PIN脚连接,所述电压监测电路的第二端与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电压监测电路的第三端接地;
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引脚与电压监测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与电压监测电路的第二端连接;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与所述电源开关电路连接的第一引脚输出高电平;当判定所述采样电压信号对应的采样电压值等于预设电压值时,控制与所述电源开关电路连接的第一引脚输出低电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短路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监测电路包括:
第一电阻,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终端为OTG设备供电的电源PIN脚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短路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开关电路包括:
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G极与第二MOS管的D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S极与电源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D极与终端为OTG设备供电的电源PIN脚连接;
第二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G极与控制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S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D极分别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第一MOS管的G极连接;
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D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电源输出端以及第一MOS管的S极连接。
CN201710033874.0A 2017-01-16 2017-01-16 短路保护装置及其短路保护方法、短路保护电路 Pending CN1067119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33874.0A CN106711928A (zh) 2017-01-16 2017-01-16 短路保护装置及其短路保护方法、短路保护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33874.0A CN106711928A (zh) 2017-01-16 2017-01-16 短路保护装置及其短路保护方法、短路保护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1928A true CN106711928A (zh) 2017-05-24

Family

ID=58906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33874.0A Pending CN106711928A (zh) 2017-01-16 2017-01-16 短路保护装置及其短路保护方法、短路保护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1192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7755A (zh) * 2017-08-29 2018-01-0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Usb接口保护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645151A (zh) * 2017-09-29 2018-01-3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过流保护电路、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
CN111885874A (zh) * 2020-07-21 2020-11-03 安徽嘉乐斯乐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的保护控制装置及空调机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6492A (zh) * 2010-11-08 201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短路保护电路及短路保护方法
CN202309017U (zh) * 2011-11-16 2012-07-04 成都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gps有源天线过流保护系统
CN102801137A (zh) * 2011-05-25 2012-11-28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短路保护电路及灯具
CN203086339U (zh) * 2012-12-28 2013-07-24 深圳市高斯宝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oe供电器端口电路和poe供电器
CN104410036A (zh) * 2014-11-14 2015-03-11 深圳市九洲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hdmi接口电源保护电路及音视频设备
CN205489434U (zh) * 2016-03-23 2016-08-17 成都锐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车载usb电源短路保护电路
CN205545180U (zh) * 2016-03-31 2016-08-31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短路保护电路及供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6492A (zh) * 2010-11-08 201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短路保护电路及短路保护方法
CN102801137A (zh) * 2011-05-25 2012-11-28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短路保护电路及灯具
CN202309017U (zh) * 2011-11-16 2012-07-04 成都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gps有源天线过流保护系统
CN203086339U (zh) * 2012-12-28 2013-07-24 深圳市高斯宝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oe供电器端口电路和poe供电器
CN104410036A (zh) * 2014-11-14 2015-03-11 深圳市九洲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hdmi接口电源保护电路及音视频设备
CN205489434U (zh) * 2016-03-23 2016-08-17 成都锐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车载usb电源短路保护电路
CN205545180U (zh) * 2016-03-31 2016-08-31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短路保护电路及供电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7755A (zh) * 2017-08-29 2018-01-0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Usb接口保护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47755B (zh) * 2017-08-29 2020-08-25 托普朗宁(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Usb接口保护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645151A (zh) * 2017-09-29 2018-01-3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过流保护电路、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
CN111885874A (zh) * 2020-07-21 2020-11-03 安徽嘉乐斯乐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的保护控制装置及空调机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12179B (zh) 一种实现反向充电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81216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2948082B (zh) 移动通信终端中的收信模式变更方法及利用其的移动通信终端
CN103518311A (zh) 无线充电的方法和装置
CN105553036A (zh) 一种快速充电的装置和方法
CN107147757B (zh) 一种终端和控制方法
CN106060708A (zh) 播放音频的终端及方法
CN105100477B (zh) 终端提示装置及方法
CN106711928A (zh) 短路保护装置及其短路保护方法、短路保护电路
CN106775372A (zh) 一种悬浮操作盘的显示调整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577927A (zh) 一种终端、分屏显示方法
US20160241066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battery charging method therefor
CN106778176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295140A (zh) 一种耳机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4735254B (zh) 终端锁屏方法和系统
KR20150120101A (ko)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전원 공급 방법
CN110120662A (zh) 线路保护电路
CN106488035A (zh) 一种移动终端和控制方法
CN106356934B (zh)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255142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异常信息上报方法
CN106445825A (zh) 一种调试方法及装置
CN105791564A (zh) 一种控制移动终端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KR20100050326A (ko) 이동 단말기용 충전 장치 및 그 충전 방법
KR20130017441A (ko) 이어폰 및 이어폰이 적용된 이동 단말 시스템
CN106211286B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