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05828A - 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系统及标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系统及标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05828A
CN106705828A CN201611188084.1A CN201611188084A CN106705828A CN 106705828 A CN106705828 A CN 106705828A CN 201611188084 A CN201611188084 A CN 201611188084A CN 106705828 A CN106705828 A CN 1067058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be
voltage
blade
blade tip
t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880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05828B (zh
Inventor
于兵
申恩玉
袁培
王继强
胡忠志
舒文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Keweix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161118808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058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05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058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058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058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 G01B7/1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r clearance between spaced objects or spaced apertu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s Of Circuit Breakers, Generators, And Electric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系统,探针的尖端与机匣的内壁相平齐,探针的底端固定于滚珠丝杠的一侧,随滚珠丝杠一起移动;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探针从机匣内壁移动到与叶尖接触的位置,测量机匣与叶尖之间的距离;步骤2,向外部径直移动探针,调整探针与叶尖之间的径向距离di,测量探针与叶尖的放电起始电压Ui,从而完成单个叶片放电起始电压和叶尖间隙的关系标定。此种方案操作简单,可用于叶尖间隙的实际测量,可实现每个叶片的间隙标定,提高测量精度。

Description

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系统及标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叶片间隙测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系统及标定方法,可用于实际叶尖间隙的测量工作。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转子叶片尖端与机匣内壁之间的距离被称为叶尖间隙,是影响发动机性能和效率的一个重要参数。随着现代航空方法发展,对发动机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减小发动机叶尖间隙成为提高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减小发动机叶尖间隙可以降低工作介质泄漏,减小端壁损失,从而进一步提高发动机性能。但在减小叶尖间隙、提高效率的同时,过小的叶尖间隙配合在发动机工作状态变化时,很可能因为叶片受载变化、机匣变形、转子叶片与机匣热膨胀不一致等原因导致转静子的碰摩,影响飞行安全。因此,设计控制“最佳”间隙配合,对提高发动机性能和保证飞行安全非常重要。而合理的设计间隙或进行主动间隙控制,关键在于搞清间隙的实际变化情况,掌握其变化规律。在航空发动机实际使用过程中,影响发动机叶尖间隙的因素非常复杂,通过理论计算无法准确估算出间隙值,只能通过间隙实测给出叶尖间隙变化情况,从而进行优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系统及标定方法,其操作简单,可用于叶尖间隙的实际测量,实现每个叶片的间隙标定,提高测量精度。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系统,包括电压输出模块、探针、执行机构、电流测量转换模块和中央处理控制模块,其中,执行机构包括步进电机控制电路、步进电机和滚珠丝杠,步进电机与滚珠丝杠的驱动端连接,步进电机控制电路控制步进电机的旋转,从而推动滚珠丝杠移动;探针的尖端与机匣的内壁相平齐,且在探针插入机匣的部分包裹绝缘层,探针的底端固定于滚珠丝杠的一侧,随滚珠丝杠一起移动;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的高压端连接探针,而电压输出模块的低压端通过电流测量转换模块连接叶片的中心;电流测量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中央处理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而中央处理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压输出模块的控制端,用以控制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出电压大小和有无,所述中央处理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还连接步进电机控制电路,用以控制步进电机的旋转与否。
上述电流测量转换模块包括检测电阻、电压传感器和模数转换器,电压输出模块的低压端连接检测电阻的一端,检测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叶片的中心;电压传感器连接在检测电阻的两端,所述电压传感器的输出端经模数转换器连接中央处理控制模块的输入端。
上述探针由金属材料制成。
上述标定系统还包括固定架,固定架设于执行机构的底部,并固定于机匣上,从而将执行机构稳定放置于机匣的外壁上。
一种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探针从机匣内壁移动到与叶尖接触的位置,测量机匣与叶尖之间的距离;
步骤2,向外部径直移动探针,调整探针与叶尖之间的径向距离di,测量探针与叶尖的放电起始电压Ui,从而完成单个叶片放电起始电压和叶尖间隙的关系标定。
上述步骤1的详细内容是:电压输出模块输出小电压,步进电机控制电路驱动步进电机旋转,进而推动与滚珠丝杠相连接的探针向叶片中心方向缓慢移动,当探针与叶尖发生接触形成闭合回路,中央处理控制模块接收到电流测量转换模块传送的数值时,控制步进电机停止运转,探针停止移动,此时探针移动的距离即为机匣与叶尖之间的距离。
上述步骤2中,测量放电起始电压Ui的具体过程是:将探针向外部移动距离d1,则探针与叶尖之间的径向距离为d1,电压输出模块逐渐增大输出电压,中央处理控制模块实时接收数值,当接收到的数值发生突变时,停止电压输出,同时记录此时的放电起始电压U1;接着控制探针移动,调整探针与叶尖之间的径向距离,重复以上步骤,得到相对应的dm和Um,m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上述步骤2中,测量放电起始电压Ui时,保持探针与叶尖之间的径向距离di不变,重复n次放电起始电压的采集过程,得到n组数据,处理得到均值作为对应径向距离di的放电起始电压Ui
上述对n组数据采用中值法进行处理,得到均值。
上述步骤2后,还包括步骤3:将其余叶片旋转至与探针正对的位置,重复步骤1-2,完成对所有叶片的标定。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放电探针体积小,安装使用方便;数控调压,操作简单,调压时间短且效率高;交流放电,降低击穿电压,延长系统使用寿命;探针位移可控,操控方便,位移精度高;可实现发动机内每个叶片的标定工作;可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机匣上安装执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圆形虚线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执行机构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标定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系统,包括电压输出模块1、探针6、执行机构2、电流测量转换模块和中央处理控制模块14,其中,执行机构2包括步进电机控制电路3、步进电机4和滚珠丝杠5,步进电机4与滚珠丝杠5的驱动端连接,步进电机控制电路3控制步进电机4的旋转,从而推动滚珠丝杠5移动;探针6的尖端由机匣9的外部插进机匣9,配合图1和图2所示,并使得探针6的尖端与机匣9的内壁相平齐,且在探针6插入机匣9的部分包裹绝缘层10,将探针6与机匣9完全隔离,同时防止探针6发生偏移,探针6的底端固定于滚珠丝杠5的一侧,可随滚珠丝杠5一起移动;所述电压输出模块1的高压端连接探针6,而电压输出模块1的低压端通过电流测量转换模块连接叶片8的中心;电流测量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中央处理控制模块14的输入端,而中央处理控制模块14的输出端连接电压输出模块1的控制端,用以控制电压输出模块1的输出电压大小和有无,所述中央处理控制模块14的输出端还连接步进电机控制电路3,用以控制步进电机4的旋转与否。其中,电流测量转换模块包括检测电阻11、电压传感器12和模数转换器13,电压输出模块1的低压端连接检测电阻11的一端,检测电阻11的另一端连接叶片8的中心,其中,检测电阻11可选用常见的50Ω电阻;电压传感器12连接在检测电阻11的两端,所述电压传感器12的输出端经模数转换器13连接中央处理控制模块14的输入端。
为了将执行机构2能够固定于机匣9,从而使探针6稳定,参考图2和图3所示,执行机构2的底部设有固定架7,在进行标定时,固定架7固定于机匣9上,从而将执行机构2稳定放置于机匣9的外壁上。
下面就其中的几个构成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1、电压输出模块
本发明使用交流数控可调激励作为电压输出模块,数控调压能够在探针与叶尖之间持续输出幅值可调的交流电压,实际操作起来简单方便,调压时间短且效率高,对于提高标定结果的精确性具有重要作用。采用交流激励进行放电是由于在交流电场作用下,与直流放电相比较,气体电离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击穿电压明显降低,同时在交流电场作用下探针不容易积聚灰尘,有效地延长了系统使用寿命。
2、探针
当输出频率为一设定恒值,交流数控可调激励输出的交流电压足够大时,高压端探针与转子叶尖之间的气体达到击穿状态产生放电,放电探针尖端温度会迅速升高,因此需要选择熔点高且导电性能好的金属材料制作放电探针。与放电探针直接接触的绝缘层同样需要使用耐高温的材料进行制作。包裹放电探针的绝缘层一方面能够防止发动机工作时金属探针发生偏移,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将金属探针与机匣隔开,避免对发动机造成危害。
3、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主要由步进电机控制电路、步进电机和滚珠丝杠组成。中央处理控制模块能够通过步进电机控制电路驱动步进电机旋转,进而推动与滚珠丝杠直接接触的探针进行移动。滚珠丝杠是工具机械和精密机械上最常使用的传动元件,其主要功能是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或将扭矩转换成轴向反复作用力,同时兼具高精度、可逆性和高效率的特点。中央处理控制模块通过步进电机控制电路驱动步进电机旋转,而滚珠丝杠能够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进而实现探针的前后移动,控制过程时间短且位移精度高,极大地提高了标定系统的精确性。
4、电流测量转换模块
电流测量转换模块由检测电阻、电压传感器以及模数转换器三个部分组成。中央处理控制模块控制交流数控可调激励逐渐增大输出电压,当在高压端探针与叶尖之间施加的交流电压足够大时,探针与叶尖之间的气体最终被击穿产生放电。放电一旦产生,回路中的电流也会发生突变,电压传感器通过测量检测电阻上电压的突然变化,间接测量放电电流的变化,再经过模数转换器,将电压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以数值的形式传递给中央处理控制模块进行分析和处理。
5、中央处理控制模块
中央处理控制模块能够调节交流数控可调激励从零开始逐渐增大输出电压,在探针尖端处于与机匣内壁平齐的位置时,首先在探针与叶尖之间施加极小的电压,通过步进电机控制探针向内部缓慢移动,一旦探针与叶尖接触,回路中有电流产生,电压传感器测量检测电阻上的电压信号,间接测量电流变化,并通过数模转换器将电压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传送给中央处理控制模块。若检测到电流产生,则立即停止移动探针,记录下探针移动的距离,即机匣与叶尖的距离。控制探针向外部移动极短的距离d,逐渐增大输出电压,最终叶尖与探针之间气体被击穿发生放电,此时回路中的电流发生突变,若中央处理控制模块接收到的数值发生突变,此时调节交流数控可调激励,停止输出电压,记录下放电起始电压数值大小。在此电压值附近,测量n组放电起始电压,并通过中值法进行处理,此时记录下经过处理后的电压均值以及叶尖到放电探针的径向距离d。最后不断向外部移动放电探针,重复以上测量过程,最终完成叶片的标定工作。
基于以上标定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探针与叶尖之间施加一个较小的电压,通过步进电机控制电路驱动步进电机旋转,进而推动与滚珠丝杠相连接的探针向叶片中心方向缓慢移动,这里施加的电压不能太大,防止在探针与叶尖接触之前,过大的电压将二者之间的气体导通发生放电,进而影响测量结果,一般几十伏电压即可;
步骤2,一旦探针与叶尖接触,则回路中产生电流,通过电压传感器测量检测电阻上的电压,经过模数转换器将电压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以数值的形式传递给中央处理控制模块进行处理,因此,当中央处理控制模块接收到数值时,控制步进电机停止运转,探针停止移动,此时中央处理控制模块及时记录下探针移动的距离L,即机匣与叶尖之间的距离;
步骤3,控制探针向外部移动极短的距离d1,0<d1<L,再控制电压输出模块逐渐增大输出电压,当施加的电压足够大时,转子叶尖与探针之间的气体被击穿产生放电,回路中的电流随之发生突变,若中央处理控制模块接收到的数值发生突变,则说明间隙之间发生放电,记录下此时放电起始电压的大小,同时停止电压输出。
步骤4,保持探针位置不变,将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出电压从零逐渐增大,重复放电起始电压的采集过程,一共记录n组(n可取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在本实施例中取为10)放电起始电压,利用中值法(这里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不唯一,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对n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放电起始电压均值U1以及叶尖到探针的径向距离d1
步骤5,控制探针到叶尖的径向距离为d2,重复步骤3-4,记录n组放电起始电压,并得到放电起始电压均值U2
步骤6,通过重复步骤3-5,得到多组放电起始电压均值Ui与叶尖到探针的径向距离di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完成单个叶片放电起始电压和叶尖间隙的关系标定,其中,i=1,2,…,m;
步骤7,由于每个叶片的机械特性存在差异,可以将待测叶片旋转至与探针正对的位置,重复步骤1-6,完成对每个叶片的标定,提高间隙测量的准确性。
综合上述,本发明一种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系统及标定方法,首先测量叶尖与机匣的距离,然后在控制探针向外移动时,限制间隙范围在0到L之间,可以防止探针超出机匣内壁,从而控制探针尖端最终恰好返回到内壁的位置。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输出模块、探针、执行机构、电流测量转换模块和中央处理控制模块,其中,执行机构包括步进电机控制电路、步进电机和滚珠丝杠,步进电机与滚珠丝杠的驱动端连接,步进电机控制电路控制步进电机的旋转,从而推动滚珠丝杠移动;探针的尖端与机匣的内壁相平齐,且在探针插入机匣的部分包裹绝缘层,探针的底端固定于滚珠丝杠的一侧,随滚珠丝杠一起移动;所述电压输出模块的高压端连接探针,而电压输出模块的低压端通过电流测量转换模块连接叶片的中心;电流测量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中央处理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而中央处理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压输出模块的控制端,用以控制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出电压大小和有无,所述中央处理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还连接步进电机控制电路,用以控制步进电机的旋转与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测量转换模块包括检测电阻、电压传感器和模数转换器,电压输出模块的低压端连接检测电阻的一端,检测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叶片的中心;电压传感器连接在检测电阻的两端,所述电压传感器的输出端经模数转换器连接中央处理控制模块的输入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由金属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系统还包括固定架,固定架设于执行机构的底部,并固定于机匣上,从而将执行机构稳定放置于机匣的外壁上。
5.一种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探针从机匣内壁移动到与叶尖接触的位置,测量机匣与叶尖之间的距离;
步骤2,向外部径直移动探针,调整探针与叶尖之间的径向距离di,测量探针与叶尖的放电起始电压Ui,从而完成单个叶片放电起始电压和叶尖间隙的关系标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详细内容是:电压输出模块输出小电压,步进电机控制电路驱动步进电机旋转,进而推动与滚珠丝杠相连接的探针向叶片中心方向缓慢移动,当探针与叶尖发生接触形成闭合回路,中央处理控制模块接收到电流测量转换模块传送的数值时,控制步进电机停止运转,探针停止移动,此时探针移动的距离即为机匣与叶尖之间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测量放电起始电压Ui的具体过程是:将探针向外部移动距离d1,则探针与叶尖之间的径向距离为d1,电压输出模块逐渐增大输出电压,中央处理控制模块实时接收数值,当接收到的数值发生突变时,停止电压输出,同时记录此时的放电起始电压U1;接着控制探针移动,调整探针与叶尖之间的径向距离,重复以上步骤,得到相对应的dm和Um,m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测量放电起始电压Ui时,保持探针与叶尖之间的径向距离di不变,重复n次放电起始电压的采集过程,得到n组数据,处理得到均值作为对应径向距离di的放电起始电压Ui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n组数据采用中值法进行处理,得到均值。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后,还包括步骤3:将其余叶片旋转至与探针正对的位置,重复步骤1-2,完成对所有叶片的标定。
CN201611188084.1A 2016-12-20 2016-12-20 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系统及标定方法 Active CN1067058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88084.1A CN106705828B (zh) 2016-12-20 2016-12-20 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系统及标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88084.1A CN106705828B (zh) 2016-12-20 2016-12-20 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系统及标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05828A true CN106705828A (zh) 2017-05-24
CN106705828B CN106705828B (zh) 2019-02-19

Family

ID=58939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88084.1A Active CN106705828B (zh) 2016-12-20 2016-12-20 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系统及标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0582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3942A (zh) * 2018-10-12 2019-02-2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Vivado HLS的叶尖间隙测量系统中的相位获取方法
CN109556556A (zh) * 2018-12-18 2019-04-02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冷态装配过程中的高压涡轮转静子叶尖间隙测量方法
CN112254631A (zh) * 2020-09-15 2021-01-22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具有导电属性工件平面度的检测方法和仪器
CN114061408A (zh) * 2021-11-11 2022-02-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叶尖间隙试验的间隙控制试验机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8948A (en) * 1986-08-05 1989-04-04 Pratt & Whitney Canada Inc. Capacitive bridge-type probe for measuring blade tip clearance
JPH06140126A (ja) * 1992-10-22 1994-05-20 Maruwa Denki Kk 翼端隙間測定装置
CN1963387A (zh) * 2006-11-10 2007-05-1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煤胶质层全自动智能测量仪及测量方法
CN106091914A (zh) * 2016-05-31 2016-11-0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8948A (en) * 1986-08-05 1989-04-04 Pratt & Whitney Canada Inc. Capacitive bridge-type probe for measuring blade tip clearance
JPH06140126A (ja) * 1992-10-22 1994-05-20 Maruwa Denki Kk 翼端隙間測定装置
CN1963387A (zh) * 2006-11-10 2007-05-1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煤胶质层全自动智能测量仪及测量方法
CN106091914A (zh) * 2016-05-31 2016-11-0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3942A (zh) * 2018-10-12 2019-02-2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Vivado HLS的叶尖间隙测量系统中的相位获取方法
CN109556556A (zh) * 2018-12-18 2019-04-02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冷态装配过程中的高压涡轮转静子叶尖间隙测量方法
CN112254631A (zh) * 2020-09-15 2021-01-22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具有导电属性工件平面度的检测方法和仪器
CN112254631B (zh) * 2020-09-15 2022-04-12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具有导电属性工件平面度的检测方法和仪器
CN114061408A (zh) * 2021-11-11 2022-02-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叶尖间隙试验的间隙控制试验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05828B (zh) 2019-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05828A (zh) 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标定系统及标定方法
CN106091914B (zh) 一种基于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CN106403803B (zh) 一种基于恒压式交流放电的叶尖间隙实时测量系统及方法
CN203203812U (zh) 一种提供交流永磁同步无齿电梯曳引机的试验装置
EP1591798A1 (en) Health monitor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permanent magnet device
CN108267649A (zh) 压缩机相序检测方法和装置及其启动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05103417B (zh) 测试旋转电机的转子的棒形绕组的方法
CN103352800A (zh) 一种风电机组的独立变桨方法与独立变桨控制装置
CN102969970A (zh) 电机效率跟踪驱动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CN101394147B (zh) 直流电机速度控制装置和方法
CN205156845U (zh) 一种用于水泵电动机的电容式气隙传感器
CN110687446A (zh) 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电刷和滑环早期故障诊断方法
CN104198937B (zh) 旋转变压器随机安装无刷直流电机电气零位测试方法
CN104965174A (zh) 交流电机能效及运行性能综合测试系统
EP3745149B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rotating machine system using same, and diagnosis method for same
CN110285748B (zh) 基于带冠叶片耦合特征的叶尖间隙标定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4295404B (zh) 一种直线电机性能测试方法
CN106597281A (zh) 直流电机的空载参数检测装置
CN104310190B (zh) 扶梯控制系统及扶梯运行控制方法
CN114112405B (zh) 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多模态力学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AMADA et al. Study on VI characteristic in natural graphite brush vs steel slip ring system
CN206876318U (zh) 一种变桨电机转矩输出能力测试系统
FR2962541A1 (fr) Dispositif pour tester l&#39;influence de courants de fuite sur la duree de vie de roulements de moteurs electriques
CN212432493U (zh) 回转测试装置
CN104218861B (zh) 马达控制装置以及具备该马达控制装置的建筑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9

Address after: 210000 floor 6, building B4, Jiulong lake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headquarters park, No. 19, Suyuan Avenue,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Jiangning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after: Nanjing keweix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9, Qinhuai District, Qinhuai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