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86700A - 一种通信方法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86700A
CN106686700A CN201710196754.2A CN201710196754A CN106686700A CN 106686700 A CN106686700 A CN 106686700A CN 201710196754 A CN201710196754 A CN 201710196754A CN 106686700 A CN106686700 A CN 1066867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base station
access stratum
terminal
protoc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967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徐焰
王燕燕
刘策
姚坤
王玉双
梅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Ba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Ba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Ba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Bail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9675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867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86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67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基站,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在基站侧完成终端网络接入。该方法包括:获取终端发送的非接入层信令;处理并传输所述非接入层信令,在本地建立起所述终端的网络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终端通信的过程中。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基站。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终端与基站通过无线信号连接,基站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核心网,从而使用户终端能够访问网络中的其它用户终端或网络设备。基站与核心网通常被分别部署在固定位置,用户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无线信号通常在固定的频谱上传输,基站通常由运营商部署(例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而运营商则根据自身需求向设备厂商提需求,生产所需的基站与核心网络设备。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目前的LTE无线通信系统,用户终端的网络接入需要跨越基站以及核心网(多网元处理)。而基站与核心网络分别部署,容易受到地形及位置限,系统比较冗杂,时延开销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基站,在基站侧集成核心网的功能,通过基站完成终端的网络接入(单一网元处理),通信系统轻量便捷,降低时延开销。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适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发送的非接入层信令;
处理并传输所述非接入层信令,在本地建立起所述终端的网络连接。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在本地建立起所述终端的网络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发送的数据;
处理并传输所述数据,在本地完成所述终端的数据传输。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接口;所述处理器、存储器及输入输出接口通过总线进行通信;所述存储器中被配置有计算机代码,所述处理器能够调用该代码以控制输入输出接口;
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输入输出接口获取终端发送的非接入层信令;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处理并传输所述非接入层信令,在本地建立起所述终端的网络连接。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输入输出接口获取所述终端发送的数据;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处理并传输所述数据,在本地完成所述终端的数据传输。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物理层模块、媒体访问控制模块、无线链路控制模块、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处理模块、无线资源控制模块、第一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传输控制协议模块、用户数据报协议模块、网络互连协议模块、网络交换模块、第二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以及非接入层模块。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物理层模块、媒体访问控制模块、无线链路控制模块、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处理模块、无线资源控制模块、第一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第一流量控制传输协议模块、第一用户面协议模块、第一用户数据报协议模块、第一网络互连协议模块、网络交换模块、第二网络互连协议模块、第二流量控制传输协议模块、第二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非接入层模块、第三网络互连协议模块、第二用户数据报协议模块以及第二用户面协议模块。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物理层模块、媒体访问控制模块、无线链路控制模块、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处理模块、无线资源控制模块、网络交换模块以及模拟非接入层模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基站,在基站侧集成核心网络的功能,通过基站完成终端的网络接入,通信系统轻量便捷,用户终端的网络接入变为单一网元(基站)的处理,降低时延开销,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接入层信令的传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非接入层信令的传输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非接入层信令的传输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实体装置结构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组成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组成框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适用于基站,适用于基于LTE体制的终端通信过程中。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轻量化核心网络的软硬件实体,把核心网络的功能集成在基站中,可以轻量化通信系统。
其中,所述轻量化有两层意思,首先是体积、重量等硬件结构有所变化,减少了硬件设备的体积、重量,使设备易于部署与携带;再次是,轻量化在软件逻辑结构方面做了简化与优化,减少网元间软件结构层次划分,降低软件的处理复杂度,使其支持的用户容量、业务能力等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
如图1所示,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101、获取终端发送的非接入层信令。
其中,所述终端包括手机、Apple Watch、平板电脑、PC或者其它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包括个人数字助理、无线调制调解器、无线通信装置无绳电话、无线本地回路站、智能家电或其它不通过人的操作就能自发与通信网络通信的设备等。
在通信系统中传输着各种信号,其中一部分是我们直接需要的(例如打电话的语音,上网的数据包等),而另外一部分是我们不直接需要的,它用来专门控制电路的,这一类型的信号我们就称之为信令,信令实际上就是一种用于控制的信号。所述非接入层信令又称NAS(Non Access Stratum)信令,指的是用于完成终端网络接入的一类起点为非接入层的信令。
102、处理并传输所述非接入层信令,在本地建立起所述终端的网络连接。
所述基站在根据非接入信令在基站内各模块之间的传输顺序处理并传输所述非接入层信令,以在基站侧建立起所述终端的网络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基站,在基站侧集成核心网络的功能,通过基站完成终端的网络接入,通信系统轻量便捷,用户终端的网络接入变为单一网元(基站)的处理,降低时延开销,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来说,结合前述方法流程,在建立起所述终端的网络连接之后,为了实现通信功能还要通过基站进行数据传输,基于此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还提供了以下流程,执行在步骤102之后,如图2所示,包括:
103、获取所述终端发送的数据。
在通信系统中传输着各种信号,其中一部分是我们直接需要的,例如打电话的语音,上网的数据包等,这一类信号我们称之为数据。
104、处理并传输所述数据,在本地完成所述终端的数据传输。
所述基站在根据数据在基站内各模块之间的传输顺序处理并传输所述数据,以在基站侧完成所述终端的数据传输。
进一步来说,结合前述方法流程,为了更清晰的介绍基站如何进行终端网络接入和数据传输,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针对三种基站,提供了以下三种实现方法。
第一种,所述基站包括:物理层模块、媒体访问控制模块、无线链路控制模块、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处理模块、无线资源控制模块、第一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传输控制协议模块、用户数据报协议模块、网络互连协议模块、网络交换模块、第二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以及非接入层模块。
其中,所述物理层模块指的是根据物理层(PHY:Physical Layer)协议完成终端信令和数据处理及传输的软硬件实体。
所述媒体访问控制模块指的是根据媒体访问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协议完成终端信令和数据处理及传输的软硬件实体。
所述无线链路控制模块指的是根据无线链路控制(RLC:Radio Link Control)协议完成终端信令和数据处理及传输的软硬件实体。
所述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处理模块指的是根据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完成终端信令和数据处理及传输的软硬件实体。
所述无线资源控制模块指的是根据无线资源控制协议(RRC:Radio ResourceControl)完成终端信令和数据处理及传输的软硬件实体。
所述第一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指的是根据S1接口应用协议(S1AP:S1Application Protocol)完成终端信令和数据处理及传输的软硬件实体。
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模块指的是根据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完成终端信令和数据处理及传输的软硬件实体。
所述用户数据报协议模块指的是根据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Protocol)完成终端信令和数据处理及传输的软硬件实体。
所述网络互连协议模块指的是根据网络互连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完成终端信令和数据处理及传输的软硬件实体。
所述网络交换模块是一个硬件模块,用于实现终端信令和数据在不同模块间的传输交换。
所述第二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指的是根据S1接口应用协议(S1AP:S1Application Protocol)完成终端信令和数据处理及传输的软硬件实体,其与所述第一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的功能相互对应。
所述非接入层模块指的是根据非接入层(NAS:Non Access Stratum)协议完成终端信令和数据处理及传输的软硬件实体,相比于传统基站单元中的非接入层模块,优化了用户的管理、会话管理、移动性管理及安全管理功能,裁剪了计费等功能。
则步骤101和步骤102中基站建立终端的网络连接过程,如图3所示,用以下步骤表述:
201、获取终端发送的非接入层信令,并按照物理层模块、媒体访问控制模块、无线链路控制模块、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处理模块、无线资源控制模块、第一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传输控制协议模块、网络互连协议模块的顺序处理并传输所述非接入层信令至网络交换模块。
其中,所述网络交换模块由交换芯片组成,完成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基站中完成传统基站单元功能的模块与完成传统核心网络单元功能的模块之间的信令和数据传输交换。
202、所述网络交换模块获取所述非接入层信令,并将所述非接入层信令传输至第二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
203、所述第二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获取所述非接入层信令,并基于所述第一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对所述非接入层信令进行的处理,对所述非接入层信令进行对应的修改和释放处理,并传输所述非接入层信令至所述非接入层模块,在本地建立起所述终端的网络连接。
其中,当所述非接入层信令传输至非接入层模块后,所述非接入层模块对所述非接入层信令进行传输控制,并按照步骤201、步骤202、步骤203的信令传输路径原路返回所述非接入层信令至所述终端,完成所述非接入层信令的传输,以建立起所述终端的网络连接,如图4所示,为所述非接入层信令传输示意图。
则步骤103和步骤104中基站完成终端的数据传输过程,如图5所示,用以下步骤表述:
204、获取终端发送的数据,并按照所述物理层模块、媒体访问控制模块、无线链路控制模块、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处理模块、用户数据报协议模块、网络互连协议模块的顺序在本地完成所述数据的处理和传输。
其中,当所述数据传输至网络互连协议模块后,按照步骤204的数据传输路径原路返回所述数据至所述终端,以完成所述终端的数据传输,如图6所示,为所述数据传输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传统LTE通信系统中,传统基站单元和核心网络单元中,命名一致的模块完成相对的功能,比如传统基站单元中的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和传统核心网络单元中的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分别完成数据压缩和释放的功能。故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完成传统基站中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的功能,第二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完成传统核心网络单元中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的功能。
第一种实现方式相对于传统LTE通信方法,剪去了流量控制传输协议(SCTP: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模块的对非接入层信令处理,直接通过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传输非接入层信令。
第二种,所述基站包括:物理层模块、媒体访问控制模块、无线链路控制模块、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处理模块、无线资源控制模块、第一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第一流量控制传输协议模块、第一用户面协议模块、第一用户数据报协议模块、第一网络互连协议模块、网络交换模块、第二网络互连协议模块、第二流量控制传输协议模块、第二接口应用协议模块、非接入层模块、第三网络互连协议模块、第二用户数据报协议模块以及第二用户面协议模块。
所述第一流量控制传输协议模块指的是根据流量控制传输协议(SCTP:Stream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完成终端信令和数据处理及传输的软硬件实体。
所述第一用户面协议模块指的是根据用户面协议(GTPU:GPRS TurningProtocol-User Plan)完成终端信令和数据处理及传输的软硬件实体。
所述第一用户数据报协议模块指的是根据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Protocol)完成终端信令和数据处理及传输的软硬件实体。
所述第一网络互连协议模块指的是根据网络互连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完成终端信令和数据处理及传输的软硬件实体。
所述第二网络互连协议模块指的是根据网络互连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完成终端信令和数据处理及传输的软硬件实体,其与所述第一网络互连协议模块的功能相互对应。
所述第二流量控制传输协议模块指的是根据流量控制传输协议(SCTP:Stream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完成终端信令和数据处理及传输的软硬件实体,其与所述第一流量控制传输协议模块的功能相互对应。
所述第三网络互连协议模块指的是根据网络互连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完成终端信令和数据处理及传输的软硬件实体,其与所述第一网络互连协议模块的功能相互对应。
所述第二用户数据报协议模块指的是根据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Protocol)完成终端信令和数据处理及传输的软硬件实体,其与所述第一用户数据报协议模块的功能相互对应。
所述第二用户面协议模块指的是根据用户面协议(GTPU:GPRS TurningProtocol-User Plan)完成终端信令和数据处理及传输的软硬件实体,其与所述第一用户面协议模块的功能相互对应。
则步骤101和步骤102中基站建立终端的网络连接过程,如图7所示,用以下步骤表述:
301、获取终端发送的非接入层信令,并按照物理层模块、媒体访问控制模块、无线链路控制模块、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处理模块、无线资源控制模块、第一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第一流量控制传输协议模块、第一网络互连协议模块的顺序处理并传输所述非接入层信令至网络交换模块。
302、所述网络交换模块获取所述非接入层信令,并将所述非接入层信令传输至第二网络互连协议模块。
303、所述第二网络互连协议模块获取所述非接入层信令,并基于所述第一网络互连协议模块对所述非接入层信令进行的处理,对所述非接入层信令进行对应的集合组装处理,并传输所述非接入层信令至第二流量控制传输协议模块。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基站的第一网络互连协议模块完成传统基站中网络互连协议模块对所述非接入层信令处理的功能,第二网络互连协议模块完成传统核心网络单元中网络互连协议模块对所述非接入层信令处理的功能。
304、所述第二流量控制传输协议模块获取所述非接入层信令,并基于所述第一流量控制传输协议模块对所述非接入层信令进行的处理,对所述非接入层信令进行对应的解析处理,并传输所述非接入层信令至第二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基站的第一流量控制传输协议模块完成传统基站中流量控制传输协议模块的功能,第二流量控制传输协议模块完成传统核心网络单元中流量控制传输协议模块的功能。
305、所述第二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获取所述非接入层信令,并基于所述第一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对所述非接入层信令进行的处理,对所述非接入层信令进行对应的修改和释放处理,并传输所述非接入层信令至非接入层模块,在本地建立起所述终端的网络连接。
其中,当所述非接入层信令传输至非接入层模块后,所述非接入层模块对所述非接入层信令进行传输控制,并按照步骤301、步骤302、步骤303、步骤304、步骤305的信令传输路径原路返回所述非接入层信令至所述终端,完成所述非接入层信令的传输,以建立起所述终端的网络连接,如图8所示,为所述非接入层信令传输示意图。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基站的第一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完成传统基站中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的功能,第二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完成传统核心网络单元中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的功能。
则步骤103和步骤104中基站完成终端的数据传输过程,如图9所示,用以下步骤表述:
306、获取终端发送的数据,并按照物理层模块、媒体访问控制模块、无线链路控制模块、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处理模块、第一用户面协议模块、第一用户数据报协议模块以及第一用户面协议模块、第一网络互连协议模块的顺序处理并传输所述数据至网络交换模块。
307、所述网络交换模块获取所述数据,并将所述数据传输至第三网络互连协议模块。
308、所述第三网络互连协议模块获取所述数据,并基于所述第一网络互连协议模块对所述数据进行的处理,对所述数据进行对应的集合组装处理,并传输所述数据至第二用户数据报协议模块。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基站的第一网络互连协议模块完成传统基站中网络互连协议模块对所述数据处理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基站的第三网络互连协议模块完成传统核心网络单元中网络互连协议模块对所述数据处理的功能。
309、所述第二用户数据报协议模块获取所述数据,并基于所述第一用户数据报协议模块对所述数据进行的处理,对所述数据进行对应的释放处理,并传输所述数据至第二用户面协议模块。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基站的第一用户数据报协议模块完成传统基站中用户数据报协议模块的功能,第二用户数据报协议模块完成传统核心网络单元中用户数据报协议模块的功能。
310、所述第二用户面协议模块获取所述数据,并基于所述第一用户面模块对所述数据进行的处理,对所述数据进行对应的隧道修改处理,在本地完成所述数据的处理和传输。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基站的第一用户面协议模块完成传统基站中用户面协议模块的功能,第二用户面协议模块完成传统核心网络单元中用户面协议模块的功能。
其中,当所述数据传输至第二用户面协议模块后,按照步骤306、步骤307、步骤308、步骤309、步骤310的数据传输路径原路返回所述数据至所述终端,完成所述终端的数据传输,如图10所示,为所述数据传输示意图。
第三种实现方式,基站包括:物理层模块、媒体访问控制模块、无线链路控制模块、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处理模块、无线资源控制模块、网络交换模块以及模拟非接入层模块。
所述模拟非接入层模块指的是根据非接入层(NAS:Non Access Stratum)协议完成终端信令和数据处理及传输的一个模拟的非接入层模块,可以简单完成传统非接入层的部分功能。相比于非接入层模块,裁剪掉了会话管理、安全管理功能、计费等功能,优化了用户管理、移动性管理等功能。
则步骤101和步骤102中基站建立终端的网络连接过程,如图11所示,用以下步骤表述:
401、获取终端发送的特定非接入层信令,并按照物理层模块、媒体访问控制模块、无线链路控制模块、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处理模块、无线资源控制模块的顺序处理并传输所述特定非接入层信令至网络交换模块。
所述特定非接入层信令指的是特定行业需要进行通信时传输的一种特定的简单的非接入层信令,相比于非接入层信令来说,其对通信系统的要求更低。
402、所述网络交换模块获取所述特定非接入层信令,并将所述特定非接入层信令传输至模拟非接入层模块。
403、所述模拟非接入层模块获取所述特定非接入层信令,并对所述特定非接入层信令进行处理,在本地完成所述终端的连接。
其中,当所述特定非接入层信令传输至模拟非接入层模块后,所述模拟非接入层模块对所述非接入层信令进行传输控制,并按照步骤401、步骤402、步骤403的特定信令传输路径原路返回所述特定非接入层信令至所述终端,完成所述非接入层信令的传输,以建立起所述终端的网络连接,如图12所示,为所述特定非接入层信令传输示意图。
第三种实现方式提供的通信方法只能对特定非接入层信令进行处理,完成特定行业的通信业务,比如抗震救灾过程的用户定位等。
需要说明的是,传统LTE通信系统中用于完成接入网络用户身份认证的是归属位置寄存器(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是一个硬件实体。本发明实施例三种实现方式提供的轻量化通信系统用查询配置文件代替了归属位置寄存器的硬件实体,以进一步轻量化通信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法前述实施例中的提供的轻量化通信系统,因其构成简单、轻量便捷、功耗小造价低的优势,可以支持LTE多模化,即可以支持时分双工长期演进,也可以支持上下行在同一频段上按照时间分配交叉进行的长期演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适用于上述方法流程,如图13所示,所述基站包括处理器51、存储器52以及输入输出接口53;所述处理器51、存储器52及输入输出接口53通过总线进行通信;所述存储器52中被配置有计算机代码,所述处理器51能够调用该代码以控制输入输出接口53;
所述处理器51,用于通过所述输入输出接口53获取终端发送的非接入层信令。
所述处理器51,还用于通过所述输入输出接口53处理并传输所述非接入层信令,在本地建立起所述终端的网络连接。
可选的是,所述处理器51,用于通过所述输入输出接口53获取所述终端发送的数据;所述处理器51,还用于通过所述输入输出接口53处理并传输所述数据,在本地完成所述终端的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在基站侧集成核心网络的功能,通过基站完成终端的网络接入,通信系统轻量便捷,用户终端的网络接入变为单一网元(基站)的处理,降低时延开销,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适用于步骤201至步骤204所述的方法流程,如图14所示,所述基站包括:
物理层模块61、媒体访问控制模块62、无线链路控制模块63、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处理模块64、无线资源控制模块65、第一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66、传输控制协议模块67、用户数据报协议模块68、网络互连协议模块69、网络交换模块610、第二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611以及非接入层模块61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在基站侧集成核心网络的功能,通过基站完成终端的网络接入,通信系统轻量便捷,用户终端的网络接入变为单一网元(基站)的处理,降低时延开销,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适用于步骤301至步骤310所述的方法流程,如图15所示,所述基站包括:
物理层模块71、媒体访问控制模块72、无线链路控制模块73、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处理模块74、无线资源控制模块75、第一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76、第一流量控制传输协议模块77、第一用户面协议模块78、第一用户数据报协议模块79、第一网络互连协议模块710、网络交换模块711、第二网络互连协议模块712、第二流量控制传输协议模块713、第二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714、非接入层模块715、第三网络互连协议模块716、第二用户数据报协议模块717以及第二用户面协议模块71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在基站侧集成核心网络的功能,通过基站完成终端的网络接入,通信系统轻量便捷,用户终端的网络接入变为单一网元(基站)的处理,降低时延开销,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适用于步骤401至步骤403所述的方法流程,如图16所示,所述基站包括:
物理层模块81、媒体访问控制模块82、无线链路控制模块83、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处理模块84、无线资源控制模块85、网络交换模块86以及模拟非接入层模块8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在基站侧集成核心网络的功能,通过基站完成终端的网络接入,通信系统轻量便捷,用户终端的网络接入变为单一网元(基站)的处理,降低时延开销,提升用户体验。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装置(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装置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通信方法,适用于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发送的非接入层信令;
处理并传输所述非接入层信令,在本地建立起所述终端的网络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本地建立起所述终端的网络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发送的数据;
处理并传输所述数据,在本地完成所述终端的数据传输。
3.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接口;所述处理器、存储器及输入输出接口通过总线进行通信;所述存储器中被配置有计算机代码,所述处理器能够调用该代码以控制输入输出接口;
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输入输出接口获取终端发送的非接入层信令;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处理并传输所述非接入层信令,在本地建立起所述终端的网络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输入输出接口获取所述终端发送的数据;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处理并传输所述数据,在本地完成所述终端的数据传输。
5.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物理层模块、媒体访问控制模块、无线链路控制模块、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处理模块、无线资源控制模块、第一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传输控制协议模块、用户数据报协议模块、网络互连协议模块、网络交换模块、第二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以及非接入层模块。
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物理层模块、媒体访问控制模块、无线链路控制模块、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处理模块、无线资源控制模块、第一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第一流量控制传输协议模块、第一用户面协议模块、第一用户数据报协议模块、第一网络互连协议模块、网络交换模块、第二网络互连协议模块、第二流量控制传输协议模块、第二S1接口应用协议模块、非接入层模块、第三网络互连协议模块、第二用户数据报协议模块以及第二用户面协议模块。
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物理层模块、媒体访问控制模块、无线链路控制模块、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处理模块、无线资源控制模块、网络交换模块以及模拟非接入层模块。
CN201710196754.2A 2017-03-29 2017-03-29 一种通信方法及基站 Pending CN1066867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96754.2A CN106686700A (zh) 2017-03-29 2017-03-29 一种通信方法及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96754.2A CN106686700A (zh) 2017-03-29 2017-03-29 一种通信方法及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6700A true CN106686700A (zh) 2017-05-17

Family

ID=58829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96754.2A Pending CN106686700A (zh) 2017-03-29 2017-03-29 一种通信方法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86700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8544A (zh) * 2006-06-28 2008-01-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与固网的融合系统和方法
CN102917476A (zh) * 2012-10-15 2013-02-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基站系统
US20130034358A1 (en) * 2011-08-02 2013-02-07 Dan Keun Sung Integrated base station for managing multiple simplified radio access points
CN103476150A (zh) * 2013-08-23 2013-12-25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化基站
CN103501508A (zh) * 2013-09-06 2014-01-08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te一体化基站的业务处理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8544A (zh) * 2006-06-28 2008-01-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与固网的融合系统和方法
US20130034358A1 (en) * 2011-08-02 2013-02-07 Dan Keun Sung Integrated base station for managing multiple simplified radio access points
CN102917476A (zh) * 2012-10-15 2013-02-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基站系统
CN103476150A (zh) * 2013-08-23 2013-12-25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化基站
CN103501508A (zh) * 2013-09-06 2014-01-08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te一体化基站的业务处理系统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1988B (zh) 可配合的短距离移动终端和中继器
CN109964498A (zh) 经由独立不可信非3gpp接入网络将远程单元附连到移动核心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09792595A (zh) 用于使用中继接入网络的系统和方法
CN105592439A (zh) 一种终端及通信方法
CN11013932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07465999B (zh) 一种动态无线联网数字转信系统
CN108432338A (zh)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方法和装置
WO2014089833A1 (zh) 子母基站簇、集中单元、拉远单元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3327030A (zh) 一种利用Wi-Fi报文长度进行信息传输的方法
CN101510793A (zh) 一种通过蓝牙服务器实现多个蓝牙设备组网的方法、软件程序及服务器
CN106716920A (zh) 基于代理验证对核心网络的混合式接入的方法及设备
CN100479443C (zh) 蓝牙ZigBee网关
CN109906596A (zh) 可佩戴装置的消息交换
CN109428694A (zh) 一种媒体接入控制层复用的方法及设备
CN110061820B (zh) 地址发送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5493527A (zh)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4320812B (zh) 一种联合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301106B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认证方法
CN108810889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851198A (zh) 网络摄像机运行方法及网络摄像机
CN101188494A (zh) 无线通信系统信令无线电载体的配置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CN103260219B (zh)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系统和方法
Chen et al. Cellular based machine to machine communication with un-peer2peer protocol stack
CN106921425B (zh)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3546873B (zh) 一键通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