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86348B - 一种监控物体的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监控物体的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86348B
CN106686348B CN201611043822.3A CN201611043822A CN106686348B CN 106686348 B CN106686348 B CN 106686348B CN 201611043822 A CN201611043822 A CN 201611043822A CN 106686348 B CN106686348 B CN 1066863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signal
suspected
management server
signal sens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438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86348A (zh
Inventor
黄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4382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863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86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6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863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63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04N7/188Capturing isolated or intermittent images triggered by the occurrence of a predetermined event, e.g. an object reaching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50Context or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 G06V20/52Surveillance or monitoring of activities, e.g. for recognising suspicious obj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监控物体的识别方法,首先管理服务器接收电子信号感知设备上报的信号感知报文,并在管理服务器判断电子信号感知设备感知到的电子信号与预设的监控清单中的待监控电子信号一致时,判断电子信号是否与指定的活动物体关联,在判断结果为否时,管理服务器根据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获取与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疑似物体。可见,在不需要获取物体准确的外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就能够对监控物体的识别,从而降低了监控摄像机识别监控物体所需的硬件需求。并且由于电子信号受环境的影响较小,从而保证了监控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监控物体的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监控物体的识别方法,同时本申请还特别涉及一种管理服务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视频监控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目前,视频监控除了能够简单地完成对固定场景的监控以外,也正快速地朝着智能化监控的方向发展。例如,近年来在视频监控领域,监控摄像机能够实现对其监控范围内的物体(人、车等),进行智能的识别,并对识别出来的物体进行跟踪录像。
现有的监控物体的识别技术一般的技术流程为:首先需要监控摄像机(IPC)能够对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准确地识别(通过对跟踪物体的外形进行建模,提取跟踪物体的外形特征),在获取了物体的外形特征之后,再将其与待跟踪物体的外形待征进行对比,判断是否需要对该物体进行跟踪,在确认需要进行跟踪之后,进行跟踪录像。
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的上述方案,至少存在以下的问题:
1、若要准确地分析物体的外形特征需要监控摄像机或者分析服务器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进而需要给监控摄像机或分析服务器配置高性能的处理芯片,无疑增加了视频监控成本。
2、监控分析结果不准确。物体的外形特征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拍摄环境的变化、监控摄像机的分析能力、拍摄图像的质量、跟踪物体的姿态等都会影响到分析结果。
3、现有技术中,需要监控系统中所有的监控摄像机同时对待跟踪的物体进行搜寻,存在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的问题。
可见,如何降低监控摄像机识别监控物体所需的硬件需求,并且提高监控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监控物体的识别方法,用以降低监控摄像机识别监控物体所需的硬件需求,并且提高监控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该方法应用于信号监控系统中,所述信号监控系统包含电子信号感知设备、管理服务器以及与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所述方法至少包括:
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上报的信号感知报文,所述信号感知报文携带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感知到的电子信号的标识信息;
当所述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标识信息判断所述电子信号与预设的监控清单中的待监控电子信号一致时,所述管理服务器判断所述电子信号是否与指定的活动物体关联;
若判断结果为否,所述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获取与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疑似物体,并对所述第一疑似物体进行跟踪摄像。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获取与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疑似物体,具体为:
接收并解析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发送的信号强度报文,获取所述电子信号的强度的变化规律;
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强度的变化规律确定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运动规律;
根据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运动规律,在所述监控范围内获取所述第一疑似物体。
优选的,还包括:
通过所述与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特征;
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感知历史记录,获取具有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特征的其他第一疑似物体的数量,所述其他第一疑似物体是由感知到所述电子信号的其他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获取的。
优选的,还包括:
根据所述数量确定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关联度因子,所述关联度因子与所述数量正相关;
当所述关联度因子大于预设的阈值时,将所述第一疑似物体与所述电子信号关联。
优选的,还包括:
若判断结果为是,根据所述活动物体的特征,获取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第二疑似物体,并对所述第二疑似物体进行跟踪摄像。
相应的,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管理服务器,应用于信号监控系统中,所述信号监控系统包含电子信号感知设备、所述管理服务器以及与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所述管理服务器包含:
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上报的信号感知报文,所述信号感知报文携带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感知到的电子信号的标识信息;
判断模块,当所述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标识信息判断所述电子信号与预设的监控清单中的待监控电子信号一致时,判断所述电子信号是否与指定的活动物体关联;
第一识别模块,在判断结果为否时,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获取与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疑似物体,并对所述第一疑似物体进行跟踪摄像。
优选的,所述第一识别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并解析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发送的信号强度报文,获取所述电子信号的强度的变化规律;
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强度的变化规律确定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运动规律;
根据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运动规律,在所述监控范围内获取所述第一疑似物体。
优选的,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通过所述与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特征;
第二获取模块,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感知历史记录,获取具有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特征的其他第一疑似物体的数量,所述其他第一疑似物体是由感知到所述电子信号的其他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获取的。
优选的,还包括:
确定模块,根据所述数量确定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关联度因子,所述关联度因子与所述数量正相关;
关联模块,当所述关联度因子大于预设的阈值时,将所述第一疑似物体与所述电子信号关联。
优选的,还包括:
第二识别模块,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活动物体的特征,获取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第二疑似物体,并对所述第二疑似物体进行跟踪摄像。
通过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首先管理服务器接收电子信号感知设备上报的信号感知报文,并在管理服务器判断电子信号感知设备感知到的电子信号与预设的监控清单中的待监控电子信号一致时,判断电子信号是否与指定的活动物体关联,在判断结果为否时,管理服务器根据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获取与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疑似物体。可见,在不需要获取物体准确的外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就能够对监控物体的识别,从而降低了监控摄像机识别监控物体所需的硬件需求。并且由于电子信号受环境的影响较小,从而保证了监控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监控物体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具体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监控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具体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监控物体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具体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将监控物体相关联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出的一种管理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监控物体识别技术中,需要监控摄像机对其监控范围内的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准确地识别,为了完成上述外形特征的识别过程,需要给监控摄像机或者管理服务器配置高性能的处理芯片,无疑增加了用户的配置成本。此外物体的外形特征容易受各种环境因素以及拍摄因素的影响,因而使得监控分析的结果不准确。
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监控物体的识别方法,用以降低监控摄像机识别监控物体所需的硬件需求,并且提高监控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首先管理服务器接收电子信号感知设备上报的信号感知报文,并在管理服务器判断电子信号感知设备感知到的电子信号与预设的监控清单中的待监控电子信号一致时,判断电子信号是否与指定的活动物体关联,在判断结果为否时,管理服务器根据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获取与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疑似物体。可见,在不需要获取物体准确的外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就能够对监控物体的识别,从而降低了监控摄像机识别监控物体所需的硬件需求。并且由于电子信号受环境的影响较小,从而保证了监控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提出的一种监控物体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应用于信号监控系统中,所述信号监控系统包含电子信号感知设备、管理服务器以及与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本申请中提出的前端设备是指具备监控摄像能力的设备,如监控摄像机等。电子信号感知设备是指具备电子信号感知能力的设备。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和与自身关联的前端设备相邻,可以位于同一大的设备上,也可以为独立的设备。具体的,本申请包括以下步骤:
S101,管理服务器接收电子信号感知设备上报的信号感知报文。
其中,信号感知报文携带电子信号感知设备感知到的电子信号的标识信息。
现有的监控物体识别方法,通过物体的外形特征来对物体进行识别,此方法需要前端设备或者管理服务器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因而需要给其配置高性能处理芯片,增加用户的配置成本。并且,物体的外形特征容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以及拍摄质量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分析结果的不准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利用监控物体的电子信号变化规律来对监控物体进行识别的方法。首先给每个前端设备配置一个与其相关联的电子信号感知设备,根据电子信号感知设备感知到的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在前端设备的监控范围内寻找与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相符的活动物体,并将该活动物体与电子信号相关联。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服务器实时接收电子信号感知设备上报的信号感知报文。在信号感知报文中携带有电子信号感知设备感知到的电子信号的标识信息。服务器通过对信号感知报文进行解析,获取电子信号感知设备感知到的电子信号的标识信息。
相应的,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则实时的对其周围的电子信号进行感知,当检测到电子信号进入、离开,分别上报检测到电子信号进入、离开报文;可选地,定期(比如每5S)上报电子信号存在报文;同时,携带信号的强度,从而可以感知到电子信号和自身的距离变化。为便于分析信号的变化规律,当电子信号感知设备感知到电子信号,可以增加信号变化强度的报文,增加上报频率。
S102,当管理服务器根据电子信号的标识信息判断该电子信号与预设的监控清单中的待监控电子信号一致时,管理服务器判断电子信号是否与指定的活动物体关联。
在本申请中,在管理服务器中预先储存有监控清单,监控清单中存在待监控电子信号的信息。待监控的电子信号可以与已知特征的指定物体相关联,也可以未与已知特征的物体相关联。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管理服务器根据电子信号的标识信息判断该电子信号与预设的监控清单中的待监控电子信号一致时,管理服务器判断电子信号是否与指定的活动物体关联,即判断监控清单中与电子信号具备相同特征的待监控电子信号是否与已知特征的指定物体相关联。
当电子信号感知设备感知到的电子信号与监控清单中的待监控电子信号一致时,则说明待监控物体已经进入了前端设备的监控范围,此时需要前端设备对其监控范围内的活动物体进行识别。
通过以上的方法,前端设备只需在电子信号感知设备感知到的电子信号与监控清单中的待监控电子信号一致时,才需要对其监控范围内的活动物体进行识别,从而降低了前端设备的监控负载。
并且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如果判断结果为电子信号与指定的活动物体关联,管理服务器根据活动物体的特征,获取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第二疑似物体,并对第二疑似物体进行跟踪摄像。
在电子信号与指定的活动物体关联时,此时说明管理服务器已经知道了电子信号关联物体的特征,因此可以根据活动物体的特征在前端设备的覆盖范围内查找与活动物体的特征相符的活动物体,并对其进行跟踪摄像,从而完成了监控识别的过程。
S103,如果判断结果为电子信号未与指定的活动物体关联,若是,管理服务器根据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获取与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疑似物体,并对第一疑似物体进行跟踪摄像。
电子信号未与指定的活动物体关联,说明管理服务器还未知道电子信号关联物体的特征,因此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管理服务器根据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在与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的覆盖范围内获取与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相符活动物体,并对其进行跟踪摄像从而完成了监控识别的过程。
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获取与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疑似物体,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接收并解析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发送的信号强度报文,获取电子信号的强度的变化规律。
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电子信号感知设备还向管理服务器发送信号强度报文,信号强度报文用于指出电子信号的强度的变化规律。
管理服务器在接收到信号强度报文时,将对其进行解析,获取电子信号的强度的变化规律。
(2)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强度的变化规律确定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运动规律。
电子信号感知设备与电子信号之间的距离变化与电子信号的强度变化有关。具体的,如果电子信号的强度变化为由弱到强,则说明电子信号与电子信号感知设备之间的距离在由远到近的变化;如果电子信号的强度变化为由强到弱,则说明电子信号与电子信号感知设备之间的距离在由近到远的变化;如果电子信号的强度保持不变,则说明电子信号与电子信号感知设备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3)根据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运动规律,在所述监控范围内获取所述第一疑似物体。
具体地,若电子信号的强度由大到小变化,则确认监控范围内的第一特征物体为第一疑似物体,其中,第一特征物体与电子信号感知设备的距离由小到大变化。
若电子信号的强度由大到小变化,则说明电子信号在远离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因此确认监控范围内与电子信号感知设备的距离由小到大变化的物体为第一疑似物体。
若电子信号的强度由小到大变化,则确认监控范围内的第二特征物体为第一疑似物体,其中,第二特征物体与电子信号感知设备的距离由大到小变化。
若电子信号的强度由小到大变化,则说明电子信号在远离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因此确认监控范围内与电子信号感知设备的距离由大到小变化的物体为第一疑似物体。
若所述电子信号的强度保持不变,则确认监控范围内的第三特征物体为第一疑似物体,其中,第三特征物体与电子信号感知设备的距离保持不变。
若电子信号的强度保持不变,则说明电子信号与信号感知设备的距离不变,因此确认监控范围内与电子信号感知设备的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为第一疑似物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出通过电子信号的强度变化规律确定第一疑似物体的方法,只是本申请提出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基于本申请的核心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取其他确定第一疑似物体的方法,这并不会影响到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的优选步骤:
(1)通过与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获取第一疑似物体的特征。
(2)根据电子信号的感知历史记录,获取具有第一疑似物体的特征的其他第一疑似物体的数量,其中,其他第一疑似物体是由感知到该电子信号的其他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根据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获取的。
在电子信号的感知历史记录中,储存有所有感知到该电子信号的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获取的第一疑似物体的记录。
需要说明的,电子信号可能会在多个前端设备的监控范围内出现,在电子信号出现时,均会在前端设备的监控范围中获取与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相符合的第一疑似物体,并将其记录在电子信号的感知历史记录中。
具有第一疑似物体的特征的其他第一疑似物体的数量越多,则说明该电子信号越有可能归属于该第一疑似物体。
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在获取了具有第一疑似物体的特征的其他第一疑似物体的数量之后,本申请的方法还包括以下的优选步骤:
(1)根据具有第一疑似物体的特征的其他第一疑似物体的数量确定第一疑似物体的关联度因子。其中,关联度因子与上述数量正相关。
关联度因子用于指出电子信号归属于第一疑似物体的可能性,并且关联度因子越大,电子信号越有可能归属于第一疑似物体。
(2)当关联度因子大于预设的阈值时,将第一疑似物体与电子信号关联。
其中,预设的阈值可以根据经验值确定。
在将电子信号与第一疑似物体关联之后,可以根据第一疑似物体的特征,在电子信号的历史记录中找出所有具有第一疑似物体特征的物体的记录,并将根据各记录的时间先后关系,将各记录整理为电子信号的行踪轨迹(证据链)。
通过以上实施例的描述可知,首先管理服务器接收电子信号感知设备上报的信号感知报文,并在管理服务器判断电子信号感知设备感知到的电子信号与预设的监控清单中的待监控电子信号一致时,判断电子信号是否与指定的活动物体关联,在判断结果为否时,管理服务器根据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获取与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疑似物体。可见,在不需要获取物体准确的外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就能够对监控物体的识别,从而降低了监控摄像机识别监控物体所需的硬件需求。并且由于电子信号受环境的影响较小,从而保证了监控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现结合具体的实施流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提出的一种监控系统的示意图,下面对监控系统进行说明。
图2中,IPC为视频监控摄像机(前端设备);Device为电子痕迹感知设备。并且IPC和具有电子痕迹(或者电子信号)感知的设备有关联,既可以是IPC内置电子痕迹感知能力,也可以是IPC连接了外置的电子痕迹感知设备。电子痕迹感知设备可以感知移动设备的MAC地址、RFID、手机的串号等。
各设备的关系和作用具体如下:
(1)IPC1和Device11形成一个逻辑组,Device11位于IPC1附近,两个设备可以位于同一大设备上,也可以是独立的设备;
(2)IPC2和Device21、Device22形成一个逻辑组,Device21、Device22位于IPC2附近;其中一个Device可以关联一个或者多个IPC;也可以一个IPC关联一个或者多个Device;
(3)Device用于检测电子信号,并实时上报到管理服务器;
(4)管理服务器将接收的电子信号标识和布控清单实时比对。
基于以上描述的系统,具体识别监控物体的流程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的步骤:
F1、管理服务器将接收的电子信号标识和布控清单实时比对,判定电子信号标识1是否命中;如果命中,则进行下一步处理,否则流程处理结束;
F2、查找电子信号标识1上报设备关联的IPC列表IPCList;其中IPCList可以仅包含一个IPC,也可以包含多个IPC;
F3、判断IPCLis是否存在云台摄像机,如果没有,流程结束;否则进一步处理;
F4、判断电子信号标识1是否关联了活动物体X,如果是,则进入F5,否则进入F6;
F5、根据活动物体X特征控制云台,如果搜索到,则跟踪摄像该活动物体;针对该活动物体,增加关联度因子,在摄像机出现一次,关联度因子值加1。在越多的摄像机出现,则关联度因子值越高。
F6、控制云台摄像机,搜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物体,或疑似活动物体。活动物体可以是车辆、行人、自行车、摩托车等;
F7、进一步,选择符合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的活动物体,锁定并跟踪该活动物体。比如电子信号由弱变强,表示活动物体正靠近Device,所有远离Device的活动物体,或者距离和Device没有变化的活动物体,均可以排除。
当摄像机覆盖范围内仅存在一个活动物体,则该电子信号可能归属该活动物体;当存在多个活动物体,无法鉴定电子信号归属的活动物体;通过分析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筛选符合规律的活动物体,选择最有可能的活动物体。
此外,当电子信号标识1在多个地方感知,基于视频分析,可以查找存在相同特征的活动物体,将两者关联起来。具体的流程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G1、查找电子信号标识1的历史记录SignalList,寻找关联的活动物体特征;
G2、针对SignalList中的每一个记录,提取对应时段、位置的活动物体,筛选符合对应电子信号变化规律的活动物体。比如电子信号由弱变强,表示活动物体正靠近Device,所有远离Device的活动物体,或者距离和Device没有变化的活动物体,均可以排除。
G3、判断是否存在有相同特征的活动物体?如果存在,则将电子信号标识1关联该活动物体1;否则进入G4;
G5、遍历SignalList,查找仅包含一个活动物体的记录,标识电子信号可能归属这些活动物体。
进一步地,根据对电子信号的监控记录可以生成监控物体的证据链,具体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指定的时间段、电子信号标识,查到电子信号的历史记录ListHistory;
2、遍历ListHistory,逐个取出其中的记录,具体的,可以包括以下的步骤:
a)基于电子信号进入、离开时刻,圈定待提取录像的时间段;
b)查找电子信号对应设备关联的摄像机;其中一个Device可以关联一个或者多个IPC;也可以一个IPC关联一个或者多个Device;
c)查找电子信号关联的活动物体特征;如果存在多个活动物体,则根据关联度因子排序,取出关联度因子超过阈值1的活动物体;
d)根据关联设备Device感知到的进入、离开时刻,提取各摄像机存在该活动物体特征的录像段,
3、录像段、电子信号历史记录、活动物体的关联度因子一起构成证据链。
进一步地,在未知电子信号标识的情况下,无法实现事前的布控。事后查找电子信号标识的历史记录,查看周边摄像机的活动物体,寻找共同特征,将具有共同特征的录像收集,构成证据链。具体的流程可以包括以下的步骤:
1、根据电子信号标识X,查找电子信号标识X的历史记录ListHistoryX;
2、遍历ListHistoryX,逐个取出其中的记录:
a)基于电子信号进入、离开时刻,圈定待提取录像的时间段;
b)查找电子信号对应设备关联的摄像机;其中一个Device可以关联一个或者多个IPC;也可以一个IPC关联一个或者多个Device;
c)查找录像中的活动物体特征;如果存在多个活动物体,则根据关联度因子排序,取出关联度因子超过阈值1的活动物体;
寻找各录像中具有相同特征的活动物体;如果存在多个具有相同特征的活动物体,进一步,选择符合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的活动物体,对剩下来的活动物体,按照出现频率排序,分别生成各活动物体的证据链:
d)根据关联设备Device感知到的进入、离开时刻,提取各摄像机存在该活动物体特征的录像段,
e)录像段、电子信号历史记录一起构成证据链。
通过以上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可知,首先管理服务器接收电子信号感知设备上报的信号感知报文,并在管理服务器判断电子信号感知设备感知到的电子信号与预设的监控清单中的待监控电子信号一致时,判断电子信号是否与指定的活动物体关联,在判断结果为否时,管理服务器根据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获取与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疑似物体。可见,在不需要获取物体准确的外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就能够对监控物体的识别,从而降低了监控摄像机识别监控物体所需的硬件需求。并且由于电子信号受环境的影响较小,从而保证了监控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为了达到以上的技术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管理服务器,应用于应用于信号监控系统中,所述信号监控系统包含电子信号感知设备、管理服务器以及与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所述管理服务器包含:
接收模块501,接收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上报的信号感知报文,所述信号感知报文携带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感知到的电子信号的标识信息;
判断模块502,当所述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标识信息判断所述电子信号与预设的监控清单中的待监控电子信号一致时,判断所述电子信号是否与指定的活动物体关联;
第一识别模块503,在判断结果为否时,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获取与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疑似物体,并对所述第一疑似物体进行跟踪摄像。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所述第一识别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并解析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发送的信号强度报文,获取所述电子信号的强度的变化规律;
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强度的变化规律确定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运动规律;
根据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运动规律,在所述监控范围内获取所述第一疑似物体。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通过所述与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特征;
第二获取模块,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感知历史记录,获取具有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特征的其他第一疑似物体的数量,所述其他第一疑似物体是由感知到所述电子信号的其他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获取的。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还包括:
确定模块,根据所述数量确定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关联度因子,所述关联度因子与所述数量正相关;
关联模块,当所述关联度因子大于预设的阈值时,将所述第一疑似物体与所述电子信号关联。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还包括:
第二识别模块,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活动物体的特征,获取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第二疑似物体,并对所述第二疑似物体进行跟踪摄像。
通过以上具体设备的描述可知,首先管理服务器接收电子信号感知设备上报的信号感知报文,并在管理服务器判断电子信号感知设备感知到的电子信号与预设的监控清单中的待监控电子信号一致时,判断电子信号是否与指定的活动物体关联,在判断结果为否时,管理服务器根据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获取与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疑似物体。可见,在不需要获取物体准确的外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就能够对监控物体的识别,从而降低了监控摄像机识别监控物体所需的硬件需求。并且由于电子信号受环境的影响较小,从而保证了监控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场景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监控物体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信号监控系统中,所述信号监控系统包含电子信号感知设备、管理服务器以及与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所述方法至少包括:
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上报的信号感知报文,所述信号感知报文携带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感知到的电子信号的标识信息;
当所述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标识信息判断所述电子信号与预设的监控清单中的待监控电子信号一致时,所述管理服务器判断所述电子信号是否与指定的活动物体关联,所述指定的活动物体为已知特征的指定物体;
若判断结果为否,所述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获取与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的监控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疑似物体,并对所述第一疑似物体进行跟踪摄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获取与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疑似物体,具体为:
接收并解析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发送的信号强度报文,获取所述电子信号的强度的变化规律;
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强度的变化规律确定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运动规律;
根据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运动规律,在所述监控范围内获取所述第一疑似物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所述与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特征;
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感知历史记录,获取具有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特征的其他第一疑似物体的数量,所述其他第一疑似物体是由感知到所述电子信号的其他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获取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数量确定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关联度因子,所述关联度因子与所述数量正相关;
当所述关联度因子大于预设的阈值时,将所述第一疑似物体与所述电子信号关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判断结果为是,根据所述活动物体的特征,获取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的监控覆盖范围内的第二疑似物体,并对所述第二疑似物体进行跟踪摄像。
6.一种管理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信号监控系统中,所述信号监控系统包含电子信号感知设备、所述管理服务器以及与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所述管理服务器包含:
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上报的信号感知报文,所述信号感知报文携带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感知到的电子信号的标识信息;
判断模块,当所述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标识信息判断所述电子信号与预设的监控清单中的待监控电子信号一致时,判断所述电子信号是否与指定的活动物体关联,所述指定的活动物体为已知特征的指定物体;
第一识别模块,在判断结果为否时,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获取与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第一疑似物体,并对所述第一疑似物体进行跟踪摄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理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识别模块,具体用于:
接收并解析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发送的信号强度报文,获取所述电子信号的强度的变化规律;
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强度的变化规律确定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运动规律;
根据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运动规律,在所述监控范围内获取所述第一疑似物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理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通过所述与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特征;
第二获取模块,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感知历史记录,获取具有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特征的其他第一疑似物体的数量,所述其他第一疑似物体是由感知到所述电子信号的其他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根据所述电子信号的变化规律获取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理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模块,根据所述数量确定所述第一疑似物体的关联度因子,所述关联度因子与所述数量正相关;
关联模块,当所述关联度因子大于预设的阈值时,将所述第一疑似物体与所述电子信号关联。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理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识别模块,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活动物体的特征,获取所述电子信号感知设备关联的前端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第二疑似物体,并对所述第二疑似物体进行跟踪摄像。
CN201611043822.3A 2016-11-24 2016-11-24 一种监控物体的识别方法 Active CN1066863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43822.3A CN106686348B (zh) 2016-11-24 2016-11-24 一种监控物体的识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43822.3A CN106686348B (zh) 2016-11-24 2016-11-24 一种监控物体的识别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6348A CN106686348A (zh) 2017-05-17
CN106686348B true CN106686348B (zh) 2020-01-14

Family

ID=58867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43822.3A Active CN106686348B (zh) 2016-11-24 2016-11-24 一种监控物体的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8634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0928A (zh) * 2011-10-09 2012-10-03 苏州元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融合rfid识别的地铁闭路电视监控方法
CN102956091A (zh) * 2011-08-31 2013-03-06 北京天一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监控终端及其业务处理方法与业务处理系统
CN103744054A (zh) * 2013-12-27 2014-04-23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射频设备唯一标识符记录移动轨迹的方法及系统
CN105869364A (zh) * 2016-06-17 2016-08-17 北京汉唐自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监控终端
CN105913037A (zh) * 2016-04-26 2016-08-31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基于人脸识别与射频识别的监控跟踪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6091A (zh) * 2011-08-31 2013-03-06 北京天一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监控终端及其业务处理方法与业务处理系统
CN102710928A (zh) * 2011-10-09 2012-10-03 苏州元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融合rfid识别的地铁闭路电视监控方法
CN103744054A (zh) * 2013-12-27 2014-04-23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射频设备唯一标识符记录移动轨迹的方法及系统
CN105913037A (zh) * 2016-04-26 2016-08-31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基于人脸识别与射频识别的监控跟踪系统
CN105869364A (zh) * 2016-06-17 2016-08-17 北京汉唐自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监控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6348A (zh)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25429B (zh) 一种关联特征数据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1860318A (zh) 一种建筑工地行人徘徊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27508B (zh) 一种基于视频的目标跟踪方法及装置
CN111010547A (zh) 目标对象的追踪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0795595A (zh) 基于边缘计算的视频结构化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465866B (zh) 多目标轨迹获取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8768695B (zh) Kqi的问题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5208528A (zh) 一种用于识别同行人员的系统及方法
CN105279496A (zh) 一种人脸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69215A (zh) 聚类处理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2307868A (zh) 图像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770265B (zh) 一种行人身份信息获取方法、系统、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1277788A (zh) 一种基于mac地址的监控方法和监控系统
CN111896941A (zh) 一种雷达数据的目标轨迹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3871247A (zh) 一种自动获得各相机拍摄点间最小时间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86348B (zh) 一种监控物体的识别方法
CN104980695A (zh) 协同对象位置数据与视频数据
CN111428589A (zh) 一种渐变转场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1935637A (zh) 一种人流量分析方法、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3158953B (zh) 一种人员查找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KR101829274B1 (ko) 비콘을 이용한 영상 보안 시스템 및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객체 관리 장치
CN114648056A (zh) 关联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66786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87884A (zh) 一种高空抛物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74935B (zh) 识别车辆车牌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