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86240B - 移动终端上获取事件信息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上获取事件信息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86240B
CN106686240B CN201611260769.2A CN201611260769A CN106686240B CN 106686240 B CN106686240 B CN 106686240B CN 201611260769 A CN201611260769 A CN 201611260769A CN 106686240 B CN106686240 B CN 1066862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mobile terminal
classification
classification attributes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607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86240A (zh
Inventor
叶敏
张景瑜
陈建
王提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6076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862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86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6240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99424 priority patent/WO2018120882A1/zh
Priority to US16/456,951 priority patent/US1082705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862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62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2Event management; Broadcasting; Multicasting; Not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6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user interface aspects of conference c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上获取事件信息的方法和移动终端,能够自动将事件通知消息中的多条可分类信息添加至应用,提高添加效率。该方法包括:移动终端接收第一应用的事件通知消息;移动终端根据预定义的类别模板,获取该事件通知消息中的n条可分类信息;该移动终端根据该n个分类属性,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第二应用;该移动终端将该事件通知消息中该m个分类属性分别对应的m条可分类信息添加到第二应用的m个分类属性下。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上获取事件信息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移动终端上的信息处理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上获取事件信息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内容识别主要包含移动终端对文字、图像及地理位置等信息的自动匹配及特征拾取。文字识别可应用于多种领域,如阅读、翻译、文献资料的检索、信件和包裹的分拣、稿件的编辑和校对、大量统计报表和卡片的汇总与分析、银行支票的处理、商品发票的统计汇总、商品编码的识别、商品仓库的管理,以及水、电、煤气、房租、人身保险等费用的征收业务中的大量信用卡片的自动处理和办公室打字员工作的局部自动化等。移动终端系统内的文字信息识别能够提升移动终端系统在获取并识别文字信息后进行进一步的智能场景功能的支撑。例如,移动终端系统在识别获取地址内容后,基于用户对所述地址内容的快捷操作,可以通过调用系统内相关联的地图应用,向用户推荐与所述地址文字内容相关联的内容,用户可以对移动终端推荐的内容进行查看、选择等操作。
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接收到的事件通知消息可能包括多类信息,如果用户希望将这多类信息添加至某一应用时,需要逐一地进行人工添加或系统识别加添等操作。例如,短信应用模块接收到包含地点、联系人、邮箱、联系电话等内容的通知消息后,用户希望将联系人、邮箱、联系添加至通信录时,首先对联系电话进行快捷操作,将该联系电话添加至通信录中,然后依次手动输入或者复制短信中的该联系人、邮箱至通讯录中的联系人和邮箱条目中。可见,这种手动将一条事件通知消息中的多条可分类信息逐一添加至某一应用的方法,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上获取事件信息的方法和移动终端,能够自动将事件通知消息中的多条可分类信息添加至应用,提高添加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上获取事件信息的方法,包括:移动终端接收第一应用的事件通知消息;
该移动终端根据预定义的类别模板,获取该事件通知消息中的n条可分类信息,该n条可分类信息分别对应n个分类属性,该类别模板包含可分类信息与分类属性的划分关系;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该移动终端根据该n个分类属性,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第二应用,其中该第二应用包含m个分类属性,该m个分类属性构成的集合属于该n个分类属性构成的集合的子集,其中,m为大于等于2且不大于n的整数;
该移动终端将该事件通知消息中该m个分类属性分别对应的m条可分类信息添加到第二应用的m个分类属性下。
根据本申请的移动终端上获取事件信息的方法,移动终端通过预定义的类别模板,可以获取事件通知消息中包括的多条可分类信息。并且,根据预设规则,可以获取包含该多条可分类信息中的至少两条可分类信息对应的分类属性的应用(即,第二应用)。进而,可以自动将该多条可分类信息中的少两条可分类信息添加至第二应用的对应分类属性中。从而,能够避免用户逐一添加每类分类信息时的操作复杂度,提高添加信息的效率,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移动终端根据该n个分类属性,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第二应用,包括:
移动终端根据该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该目标应用包括该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该目标应用为多个,则该移动终端将该目标应用中包括该n个分类属性中属性最多的应用确定为该第二应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移动终端根据该n个分类属性,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第二应用,包括:
移动终端根据该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该目标应用包括该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该目标应用为多个,则该移动终端将该目标应用中与该第一应用相关度最大的应用确定为该第二应用。
通过上述方式,移动终端可以自动将事件通知消息中的可分类信息添加至该第一应用相关度最大的应用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移动终端根据该n个分类属性,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第二应用,包括:
该移动终端根据该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该目标应用包括该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该目标应用为多个,则该移动终端将该目标应用中用户使用时间与该第一应用最接近的应用确定为该第二应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移动终端根据该n个分类属性,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第二应用,包括:
该移动终端根据该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该目标应用包括该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该目标应用为多个,则该移动终端将该目标应用中用户使用频率最大的应用确定为该第二应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移动终端根据该n个分类属性,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第二应用,包括:
该移动终端根据该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该目标应用包括该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该目标应用为多个,则该移动终端将从该目标应用中随机选择的一个应用确定为该第二应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移动终端根据该n个分类属性,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第二应用,包括:
该移动终端根据该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该目标应用包括该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该目标应用为一个,则该移动终端将该目标应用确定为该第二应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移动终端根据该n个分类属性,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第二应用,包括:
该移动终端根据该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该目标应用包括该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该目标应用为多个,则该移动终端将该目标应用中的任意一个确定为该第二应用。
可选地,移动终端可以将该目标应用中的部分或全部目标应用确定为该第二应用。
在确定出第二应用后,如果第二应用包括多个应用,移动终端可以按照包含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分类属性数量的大小顺序,顺序地向用户呈现所确定的第二应用的应用名称。另外,移动终端也可以按照包含与第一应用的相关度的大小顺序,顺序地向用户呈现所确定的第二应用的应用名称。此外,移动终端还可以按照用户使用时间距离当前时间的长短关系,或用户在最近一段时间内的使用频率,顺序地向用户呈现所确定的第二应用的应用名称。当然,移动终端也可以对第二应用进行随机排序,向用户呈现第二应用的应用名称。
用户可以选择上述第二应用中的任一应用,将n条可分类信息中的一条或多条可分类信息添加至所选择的应用的对应分类属性下。用户也可以不对呈现的第二应用作选择,而通过统一添加的方式,将n条可分类信息中的一条或多条可分类信息添加每个第二应用的对应分类属性下。
应理解,上述多种移动终端确定第二应用的方式,移动终端可以择一或结合使用,具体采用何种方式用户可以自己定义或选择,从而,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移动终端将该事件通知消息中的m条可分类信息添加到该第二应用的m个分类属性下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该移动终端在该第二应用中的该m个分类属性所对应的已经存在的内容中查找与该m条可分类信息相同的内容;
该移动终端基于用户对该相同的信息内容操作对该相同的内容执行第一处理,该第一处理包括删除处理。
通过对第二应用中与m条可分类信息相同的内容的删除处理,可以避免信息的重复存储,释放移动终端的存储空间。另一方面,可以方便用户阅读和查找相关内容,提高用户体验。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移动终端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该处理器、该存储器和该收发器通过总线系统相连,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该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使得该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上获取事件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A至图3B是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上获取事件信息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4A至4C是本申请又一具体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上获取事件信息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5A和图5B是本申请再一具体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上获取事件信息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6A和图6B是本申请又一具体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上获取事件信息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示意性框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在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包括可与用户通过键盘、触摸板、声控设备进行人机交互的电子产品,例如终端设备可以为计算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PortableAndroid Device,简称为“PAD”)等,在终端设备上运行的操作系统可以是移动版的安卓(Android)、乌班图(Ubuntu)移动版、泰泽(Tizen)等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以及Windows、Mac OS、Linux等桌面操作系统,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可以称为应用程序(Application,简称为“APP”),应用可以为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自带的应用,可以为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中安装的第三方应用,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应用场景,如图1中所示出的,当终端设备的一个应用,例如短信或微信等,接收到一条事件通知消息,该事件通知消息包括两类及两类以上的可分类信息,例如会议主题、时间、地点、人员、电话等可分类信息时,该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识别用户对该可分类信息的操作,对该可分类信息进行处理,例如,打开与可分类信息关联的应用等。
现有的相关技术中,移动系统端对关键的文字内容进行可点击的单一识别,多采用单击或长按的方式触发,单击时触发最常用的操作动作,长按时增加可针对该文字信息更多的操作,例如当前提示数字可点击,单击是触发用户呼叫操作,长按时出发更多操作选择,包含呼叫、发送信息、添加到通讯录及拷贝等。当用户需要将图1所示的会议主题、时间、地点、人员、电话添加至某一应用时,例如添加至日历时,用户需要逐一对会议主题、时间、地点、人员、电话进行操作,以将会议主题、时间、地点、人员、电话均添加至日历的相应分类属性中。这种通过逐一操作,将多类可分类信息添加至某一应用的相应分类属性中的方法,效率较低并且操作较繁琐。
基于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上获取事件信息的方法,在事件通知消息包括多条可分类信息时,能够自动将该多条可分类信息中的至少两条可分类信息添加至相应的应用中,不需要用户进行手动添加,从而能够提高添加效率,降低添加操作复杂度,提高用户体验。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上获取事件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S210,移动终端接收事件通知消息。
该事件通知消息为第一应用消息,例如该第一应用可以是短信、微信、QQ等,相应地,该事件通知消息例如可以是短信、微信消息、QQ消息等。例如,该事件通知消息可以是一条会议通知消息,该会议通知消息可以包括时间、地点、人员、联系电话(可以包括联系人)等。又如,该事件通知消息可以是一条航班通知消息,该航班通知消息可以包括时间(包括起飞时间、降落时间)、航班号、地点(包括始发地、目的地)等信息。
S220,移动终端根据预定义的类别模板,根据预设规则获取所述事件通知消息中的n条可分类信息。
举例来说,用户经常需要在通讯录中添加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多类信息,那么移动终端可以根据通讯录中呈现的联系人、联系电话、地址、邮箱等这些分类属性,定义类别模板。比如,移动终端可以定义类别模板包括联系人、地址、邮箱这三个分类属性。再如,移动终端可以定义类别模板包括联系人、地址、联系电话、邮箱这四个分类属性。然后,移动终端根据预定义的类别模板,根据预设规则获取事件通知消息中的n条可分类信息。其中,该n条可分类信息分别对应n个分类属性,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比如,该事件通知消息是S210中所描述的会议通知消息时,该事件通知消息包括的n个分类属性包括:时间、地点、人员、联系电话。当类别模板包括这四个分类属性时,移动终端可以获取该事件通知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员、联系电话信息。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系统定义类别模板时,可以根据一个或多个应用定义。例如,系统可以只根据通讯录、日历等应用定义类别模板,也可以结合通讯录、日历等多个应用定义类别模板,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获取到该事件通知消息中的n条可分类信息后,可以向用户呈现第一操作页面,该第一操作页面包括该n条可分类信息中的至少两条。用户根据第一操作页面呈现的信息,可以知道S220中终端设备所获取到的可分类信息。另外,为了提高可读性,该第一操作页面还可以呈现用于标识每类可分类信息的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可以是系统根据类别模板预定义的,例如标识信息可以是标识类别模板中定义的分类属性的文字、图像等。比如,时间信息可以通过文字“时间”、具有闹钟图样的图像等进行标识;地点信息可以通过文字“地点”、具有地图图样的图像等进行标识。本申请对标识信息的具体形式不作特殊限定。
S230,移动终端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第二应用。
其中,该第二应用包含m个分类属性,该m个分类属性构成的集合属于该n个分类属性构成的集合的子集,其中,m为大于等于2且不大于n的整数。例如,该n个分类属性包括:时间、地点、人员、联系电话时,该m个分类属性可以包括:时间、地点、人员,或者,可以包括:地点、人员、联系电话。
在移动终端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第二应用时,可以首先根据该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该目标应用包括该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也就是说,只要应用中包括n个分类属性中的其中一个分类属性,移动终端就可以将该应用确定为目标应用。如果该目标应用只有一个,那么移动终端将该目标应用确定为第二应用。如果该目标应用包括多个应用,那么移动终端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确定出第二应用。
方式一
该移动终端将该目标应用中包括该n个分类属性中属性最多的应用确定为该第二应用。
具体地,移动终端在确定出目标应用后,移动终端再从目标应用中选择包括n个分类属性中属性最多的应用,将该应用确定为第二应用。比如,n个分类属性包括:时间、地点、人员、联系电话,而通讯录中包括人员、联系电话两个分类属性,便签中包括时间、地点、人员、联系电话四个分类属性,日历中包括时间分类属性,那么,移动终端确定出的目标应用包括通讯录、便签和日历。目标应用中便签包括的分类属性最多,那么移动终端可以将上述包括四个分类属性的便签确定为第二应用。
方式二
该移动终端将该目标应用中与该第一应用相关度最大的应用确定为该第二应用。
举例来说,第一应用可以为短信应用,与第一应用相关的应用可以是微信、QQ、通讯录等。移动终端可以预先定义与第一应用相关的应用,并且可以定义每个与第一应用相关的应用与第一应用的相关度。移动终端定义与第一应用相关的应用时,可以将最近一段时间用户频繁使用的应用定义为与第一应用相关的应用,还可以将与第一应用存在快捷方式调用的应用定义为与第一应用相关的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首先获取包括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的目标应
用,然后再根据这些应用与第一应用的相关度,找出与第一应用相关度最大的应用作为第二应用。
方式三
该移动终端将该目标应用中用户使用时间与该第一应用最接近的应用确定为该第二应用。
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首先确定出包括该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的目标应用。如果目标应用有多个,那么移动终端可以根据用户使用这些应用的时间,确定出最近一次使用时间与当前时刻最接近的应用,将该应用确定为第二应用。
举例来说,移动终端确定出的目标应用包括通讯录、日历、便签,如果用户最近一次使用这三个应用的时间分别是一天前、两天前和五天前,那么移动终端将通讯录确定为第二应用。
方式四
该移动终端将该目标应用中用户使用频率最大的应用确定为该第二应用。
在移动终端确定出目标应用后,再根据用户在最近一段时间使用目标应用中的每个应用的频率,获取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将该应用确定为第二应用。
举例来说,移动终端确定出的目标应用包括通讯录、日历、便签,若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比如最近半年,或最近三个月使用这三个应用的频率分别是200次、20次、10次,那么移动终端将通讯录确定为第二应用。
方式五
该移动终端将从该目标应用中随机选择的一个应用确定为该第二应用。
这里,移动终端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随机算法确定第二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对移动终端随机选择时所采用的算法或方法不作限定。
方式六
该移动终端将该目标应用中的任意一个确定为该第二应用。
也就是说,移动终端可以将所有包括该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的一个或多个应用确定为第二应用。
如果将目标应用中多个应用确定为第二应用,移动终端可以按照包含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分类属性数量的大小顺序,顺序地向用户呈现所确定的第二应用的应用名称。比如,移动终端可以按照从显示屏的上方至下方的顺序,第一行呈现包含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分类属性数量的最多的应用的名称,第二行呈现包含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分类属性数量的次多的应用的名称,以此类推,最后一行呈现包含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分类属性数量的最少的应用的名称。另外,移动终端也可以按照包含与第一应用的相关度的大小顺序,顺序地向用户呈现所确定的第二应用的应用名称。比如,移动终端可以按照从显示屏的上方至下方的顺序,第一行呈现与第一应用的相关度最大的应用的名称,第二行呈现与第一应用的相关度次大的应用的名称,以此类推,最后一行呈现与第一应用的相关度最小且大于预设门限的应用的名称。此外,移动终端还可以按照用户使用时间距离当前时间的长短关系,或用户在最近一段时间内的使用频率,顺序地向用户呈现所确定的第二应用的应用名称。当然,移动终端也可以对第二应用进行随机排序,向用户呈现第二应用的应用名称。
用户可以选择上述第二应用中的任一应用,将n条可分类信息中的一条或多条可分类信息添加至所选择的应用的对应分类属性下。用户也可以不对呈现的第二应用作选择,而通过统一添加的方式,将n条可分类信息中的一条或多条可分类信息添加每个第二应用的对应分类属性下。
应理解,上述多种移动终端确定第二应用的方式,移动终端可以择一或结合使用,具体采用何种方式用户可以自己定义或选择,从而,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应理解,移动终端在确定第二应用时,是基于移动终端对多个应用进行选择确定出的。以下,为了描述方便,称这多个应用为第三应用。也就是说,移动终端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从第三应用中将包括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的应用确定出第二应用。这里,第三应用可以是用户自己定义的。例如,用户可以定义移动终端系统自带的部分或全部应用为该第三应用。又如,用户也可以定义移动终端安装的部分或全部第三方应用为该第三应用。再如,用户还可以定义移动终端系统自带全部应用和移动终端安装全部第三方应用为该第三应用。本申请对于该第三应用的数量和来源不作限定。所述第三应用也可以是系统自己定义的。也就是说,用户不能更改对第三应用的定义。
还应理解,上述的类别模板也可以根据第三应用定义。当第三应用是用户自己定义的应用时,类别模板可以随着用户对第三应用的更改而改变。当第三应用是系统自己定义时,所述类别模板对于用户来说是不变的,只随着系统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需要说明的是,一般地,移动终端在接收到事件通知消息后,会对事件通知消息进行识别。在识别成功后,通过对该事件通知消息中的一些内容进行特殊标记,例如,通过将一些内容下面加下划线的方式,提示用户可以对该内容进行快捷操作。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S220中根据预定义的类别模板,获取的可分类信息中可能只包括上述经过特殊标记的内容,也可能只包括未经特殊标记的内容,也可能包括上述经过特殊标记的内容和未经特殊标记的内容。
S240,移动终端将所述事件通知消息中m个分类属性分别对应的m条可分类信息添加到第二应用的m个分类属性下。具体地,移动终端在获得事件通知消息中的n条可分类信息以及第二应用后,可以将这n条可分类信息中的m条可分类信息自动添加到第二应用m个分类属性下。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对第一操作页面进行操作,例如,通过长按第一操作页面,将该m条可分类信息添加至第二应用的m个分类属性下。
因此,根据本申请的移动终端上获取事件信息的方法,移动终端通过预定义的类别模板,可以获取事件通知消息中包括的多条可分类信息。并且,根据预设规则,可以获取包含该多条可分类信息中的至少两条可分类信息对应的分类属性的应用(即,第二应用)。进而,可以自动将该多条可分类信息中的至少两条可分类信息添加至第二应用的对应分类属性中。从而,能够避免用户逐一添加每类分类信息时的操作复杂度,提高添加信息的效率,提高用户体验。
下面,以类别模板包括联系人、联系电话、时间、地点四个分类属性,结合如图1所示的会议通知消息举例,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上获取事件信息的方法。
当移动终端接收到如图1所示的会议通知消息后,移动终端通过类别模板和该会议通知消息,可以获得该会议通知消息中的联系人为叶敏、联系电话为13800000000、事件为明天上午十点、地点为A路18号四类信息。这时,移动终端向用户呈现如图3A所示的第一操作页面。然后或向用户呈现第一操作页面的同时,移动终端可以采用S230中的任一方式,确定第二应用。例如,移动终端可以采用方式三确定出第二应用为通讯录。接着,用户通过对如图3A所示第一操作页面进行操作,例如,用户长按如图3A所示第一操作页面后,移动终端可以分别将第一操作页面上的联系人叶敏和其联系电话添加至通讯录的联系人和联系电话栏目中。添加完成后,通讯录生成的快捷操作页面如图3B所示,用户可以在该页面上进行快捷操作,例如拨打电话、发短信等。
可选地,在移动终端接收到事件通知消息后,可以向用户呈现第二操作页面。其中,第二操作页面中包括该事件通知消息和用于提示用户对事件通知消息进行操作的第二页面元素;移动终端可以基于用户对第二页面元素的操作,根据预定义的类别模板,获取事件通知消息中的n条可分类信息。
具体地,以移动终端接收到主题为关于部门年中活动主题策划讨论的通知消息举例来说,移动终端接收到该通知消息后,呈现如图4A所示的第二操作页面。用户需要获取该通知消息中的n条可分类信息时,通过对第二页面元素进行操作,例如通过点击第二页面元素,可以得到如图3A或图4B所示的第一操作页面。在获取到第一操作页面后,用户通过对移动终端呈现的第一操作页面进行操作,可以使得移动终端将n条可分类信息中的至少两条可分类信息添加至第二应用。
第一操作页面还可以包括第一页面元素。移动终端可以基于用户对第一页面元素的操作将n条可分类信息中的至少两条可分类信息添加至第二应
用。第一页面元素可以是一个图形标识,例如,第一页面元素可以是如图4B所示的图形标识,用户可以通过点击该图形标识,将n条可分类信息中的至少两条可分类信息添加至第二应用。第一页面元素可以是文字等具有提示用户对该第一操作页面进行添加操作的标识,本申请对第一页面元素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如果移动终端确定的第二应用包括多个应用,在移动终端基于用户对第一操作页面的操作将n条可分类信息中的至少两条可分类信息添加至第二应用时,移动终端可以首先基于用户对第一操作页面的操作,呈现第一操作提示项。其中,第一操作提示项可以指示n条可分类信息中的至少两条可分类信息添加至的目标应用,也就是说,第一操作提示项用于向用户指示用户可以将n条可分类信息中的至少两条可分类信息添加至哪些应用。如果用户希望将第一操作页面呈现的分类信息添加至所呈现的所有应用,用户可以长按第一操作页面,将对应可分类信息添加至这些应用的对应分类属性下。此外,用户也可以选择所呈现的应用,移动终端可以基于用户的选择,将n条可分类信息中的至少两条可分类信息添加至第一用户所选择的第二应用的对应分类属性下。
举例来说,在用户对第一操作页面进行操作后,比如用户点击如图4B所示的第一操作页面上的第一页面元素后,移动终端可以对图4B所示的第一操作页面呈现的可分类信息执行添加处理。当第一操作页面呈现的可分类信息可以被添加到多个应用时,可以呈现如图4C所示的第一操作提示项。如图4C所示,第一操作提示项包括“添加事件至待办事项”提示项和“添加事件至通讯录”提示项。当用户触发第一操作提示项后,移动终端可以将第一操作页面呈现的可分类信息添加至相应地应用的对应分类属性下。例如,用户触发“添加事件至通讯录”提示项后,移动终端可以将如图4B所示联系人和联系电话添加至通讯录中;用户触发“添加事件至待办事项”提示项后,移动终端可以将如图4B中所示的四类信息全部添加至待办事项中。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在该移动终端将该事件通知消息中的m条可分类信息添加到该第二应用的m个分类属性下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该移动终端在该第二应用中的该m个分类属性所对应的已经存在的内容中查找与该m条可分类信息相同的内容;
该移动终端基于用户对该相同的信息内容操作对该相同的内容执行第一处理,该第一处理包括删除处理。
通过对第二应用中与m条可分类信息相同的内容的删除处理,可以避免信息的重复存储,释放移动终端的存储空间。另一方面,可以方便用户阅读和查找相关内容,提高用户体验。
具体地,第二应用可能存在与n条可分类信息相关的内容,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在第二应用的m个分类属性所对应的m类内容中查找与该n条可分类信息相同的内容。例如,该第二应用包括待办事项应用、通讯录时,移动终端可以将n条可分类信息与待办事项应用中用户记录的时间、地址、名称、人名等关键文字的信息内容,通讯录中的联系人、联系电话、邮箱等关键文字的信息内容进行匹配。通过上述匹配操作,可以获得第二应用中与n条可分类信息相关的内容。例如,事件通知消息是短信时,当该短信包含与待办事项、通讯录中的内容出现2字符或2字符以上的相同文本字符时,则匹配成功。移动终端获得的匹配结果为待办事项、通讯录中的内容中与每条可分类信息出现2字符或2字符以上的相同文本。移动终端在获得与该n条可分类信息相同的内容,可以在第一操作页面上以第二操作提示项的形式向用户指示第二应用中存在与该n条可分类信息相同的内容。用户通过对该第二操作提示项进行操作,可以对该第二应用的内容中与n条可分类信息相关的内容进场相应处理,例如删除等处理
另外,在上述匹配过程中,移动终端同时也可以触发相应的互联网资源与服务及系统的其他传感器模块,例如加速度、湿度、脉搏等模块进行匹配。例如,事件通知消息中包括地址时,移动终端可触发相应的互联网资源与服务选项,例如打开地图、线路规划及识别当前的情境状态,如传感器的速度获取,检测用户当前处于驾驶模式,默认推送线路导航中的驾驶模式,禁止状态推送打车应用服务等。
因此,本申请的移动终端上获取事件信息的方法,移动终端在识别获取可分类信息的同时,通过查找第二应用中与该可分类信息相同的内容,能够使得用户将事件通知消息中的可分类信息添加至第二应用前,对第二应用中与该可分类信息相同的内容进行删除处理,从而能够提高实现第二应用中的内容的可读性,提高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移动终端查找到与该n条可分类信息相同的内容时,移动终端可以在第一操作页面上呈现已有内容查阅提示项(即,第二操作提示项的一例)。
结合图1举例来说,移动终端接收到主题为关于部门年中活动主题策划讨论的通知消息后,根据预定义的类别模板获取n条可分类信息,例如可以获得如图3A和4B所示的第一操作页面中的内容。移动终端在确定第二应用后,该第二应用,例如待办事项和通讯录中,查找与n条可分类信息中的至少一条可分类信息相同的内容。当查找到与至少一条可分类信息相同的内容时,移动终端向用户呈现如图5A所示的第一操作页面。
移动终端呈现包括第二操作提示项的第一操作页面后,用户可以对第二操作提示项进行操作,例如可以通过点击第二操作提示项对所述m类内容中与所述n条可分类信息中的至少一条可分类信息相同的内容进行查阅。如果有第二应用中存在与n条可分类信息中的至少一条可分类信息相同的内容,用户触发第二操作提示项后,移动系统呈现第二子操作提示项。其中,第二子操作提示项指示与n条可分类信息中的至少一条可分类信息的内容所在的第二应用。用户通过对第二子操作提示项进行操作,可以在所期望的应用中查阅与n条可分类信息中的至少一条可分类信息相同的内容。
结合图5A所示的第一操作页面举例来说,用户触发“已有内容查阅”提示项后,移动终端呈现如图5B所示的第二子操作提示项。第二子操作提示项包括“通讯录中相匹配内容查阅”提示项和“待办中相匹配内容查阅”提示项。用户通过触发第二子操作提示项,例如用户触发“通讯录中相匹配内容查阅”后,移动系统拉起通讯录应用,用户可以在通讯录中查阅与n条可分类信息中的至少一条可分类信息相同的内容。
可选地,在用户对第一操作页面操作后,移动终端基于用户对第一操作页面的操作,可以呈现第三操作提示项。第三操作提示项提示用户对第二应用中与第二应用中与n条可分类信息中的至少一条可分类信息相同的内容进行第一处理。用户通过对第三操作提示项进行操作,可以使得移动终端对第二应用中与第二应用中与n条可分类信息中的至少一条可分类信息相同的内容执行第一处理。
可选地,第一处理操作包括取消事件提醒操作和删除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举例来说,图6A所示,在用户对第一操作页面中的第一页面元素操作后,移动终端可以向用户呈现如图6B所示的第三操作提示项。如图6B所示,第三操作提示项包括“是否取消相同待办的事件提醒”提示项和“删除待办内的原待办记录”提示项。用户触发如图6B所示的提示项后,移动终端执行与用户触发的提示项对应的处理。例如,用户触发“是否取消相同待办的事件提醒”提示项后,移动终端系统将取消与A路18号、明天上午十点或叶敏相关的事件提醒。
通过对第二应用中与m条可分类信息相同的内容的删除处理,可以避免信息的重复存储,释放移动终端的存储空间。另一方面,可以方便用户阅读和查找相关内容,提高用户体验。
以上结合图2至图6B详细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展示候选项的方法,下面将结合图7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2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7所示,该移动终端20包括:接收单元21、获取单元22、确定单元23和添加单元24。
接收单元21,用于接收第一应用的事件通知消息。
获取单元22,用于根据预定义的类别模板,获取所述事件通知消息中的n条可分类信息,所述n条可分类信息分别对应n个分类属性,所述类别模板包含可分类信息与分类属性的划分关系,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确定单元23,用于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第二应用,其中所述第二应用包含m个分类属性,所述m个分类属性构成的集合属于所述n个分类属性构成的集合的子集,其中,m为大于等于2且不大于n的整数。
添加单元24,用于将所述事件通知消息中所述m个分类属性分别对应的m条可分类信息添加到所述第二应用的m个分类属性下。
根据本申请的移动终端通过预定义的类别模板,可以获取事件通知消息中包括的多条可分类信息。并且,根据预设规则,可以获取包含该多条可分类信息中的至少两条可分类信息对应的分类属性的应用(即,第二应用)。进而,可以自动将该多条可分类信息中的至少两条可分类信息添加至第二应用的对应分类属性中。从而,能够避免用户逐一添加每类分类信息时的操作复杂度,提高添加信息的效率,提高用户体验。
应理解,移动终端20可以用于执行图2所示的方法中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这里的移动终端20以功能模块的形式体现。这里的术语“单元”可以指应用特有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40,如图8所示,移动终端40具体可以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为“RF”)电路41、存储器42、输入单元43、显示单元44、音频单元45、处理器46、电源47及接口48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移动终端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的限定,移动终端具体可以包括比图8所示的部件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分布的位置不同。
其中,射频电路41,用于接收第一应用事件通知消息;处理器46,用于根据预定义的类别模板,获取所述事件通知消息中的n条可分类信息,所述n条可分类信息分别对应n个分类属性,所述类别模板包含可分类信息与分类属性的划分关系,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第二应用,其中所述第二应用包含m个分类属性,所述m个分类属性构成的集合属于所述n个分类属性构成的集合的子集,其中,m为大于等于2且不大于n的整数;将所述事件通知消息中所述m个分类属性分别对应的m条可分类信息添加到所述第二应用的m个分类属性下。
因此,根据本申请的移动终端通过预定义的类别模板,可以获取事件通知消息中包括的多条可分类信息。并且,根据预设规则,可以获取包含该多条可分类信息中的一类或多类可分类信息对应的分类属性的应用(即,第二应用)。进而,可以自动将该多条可分类信息中的一类或多类信息添加至第二应用的对应分类属性中。从而,能够避免用户逐一添加每类分类信息时的操作复杂度,提高添加信息的效率,提高用户体验。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RF电路41可用于在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接收到下行信号后,给处理器46处理;另外,将上行信号发送出去。通常,RF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器、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Amplifier,简称为“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4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为“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Radio Service,简称为“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Service,简称为“SMS”)等。
存储器4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46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2中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信号处理。存储器4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比如输入信息功能所需的应用,即输入法应用、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智能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用户使用输入法的过程中创建的词库、音频数据、图像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4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43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按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43可包括触摸屏4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432。触摸屏431,也称为触控面板,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摸屏431上或在触摸屏43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摸屏4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46,并能接收处理器46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摸屏431。其他输入设备4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键、电源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44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移动终端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44可包括显示面板441,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简称为“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为“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441。进一步的,触摸屏431可覆盖显示面板441,当触摸屏43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46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46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4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8中,触摸屏431与显示面板4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智能手机的输入和输出功能的,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摸屏431与显示面板441集成而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音频单元45包括音频电路451、扬声器452以及麦克风453。音频单元45可提供用户与移动终端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451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452,由扬声器452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麦克风453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451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41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移动终端,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42以便进一步处理。
处理器46是移动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42内的软件程序和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42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完成移动终端的相应功能。可选的,处理器46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46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46中。
移动终端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47(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46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接口48,可用于与其他设备连接,并传输移动终端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
可选的,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图8中未示出的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简称为“WiFi”)模块、蓝牙模块等,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40可对应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20,并可以对应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方法步骤和单元,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实施例的步骤及组成。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程序,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程序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电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EP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致密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Read-Only Memory,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申请的涵盖范围内。

Claims (27)

1.一种移动终端上获取事件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终端接收第一应用的事件通知消息;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预定义的类别模板,获取所述事件通知消息中的n条可分类信息,所述n条可分类信息分别对应n个分类属性,所述类别模板包含可分类信息与分类属性的划分关系,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第二应用,其中所述第二应用包含m个分类属性,所述m个分类属性构成的集合属于所述n个分类属性构成的集合的子集,其中,m为大于等于2且不大于n的整数;
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事件通知消息中所述m个分类属性分别对应的m条可分类信息添加到所述第二应用的m个分类属性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第二应用,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所述目标应用为多个,则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目标应用中包括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属性最多的应用确定为所述第二应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第二应用,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所述目标应用为多个,则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目标应用中与所述第一应用相关度最大的应用确定为所述第二应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第二应用,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所述目标应用为多个,则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目标应用中用户使用时间与所述第一应用最接近的应用确定为所述第二应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第二应用,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所述目标应用为多个,则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目标应用中用户使用频率最大的应用确定为所述第二应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第二应用,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所述目标应用为多个,则所述移动终端将从所述目标应用中随机选择的一个应用确定为所述第二应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第二应用,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所述目标应用为一个,则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目标应用确定为所述第二应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第二应用,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所述目标应用为多个,则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目标应用中的任意一个确定为所述第二应用。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事件通知消息中的m条可分类信息添加到所述第二应用的m个分类属性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二应用中的所述m个分类属性所对应的已经存在的内容中查找与所述m条可分类信息相同的内容;
所述移动终端基于用户对所述相同的信息内容操作对所述相同的内容执行第一处理,所述第一处理包括删除处理。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应用的事件通知消息;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预定义的类别模板,获取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事件通知消息中的n条可分类信息,所述n条可分类信息分别对应n个分类属性,所述类别模板包含可分类信息与分类属性的划分关系;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第二应用,其中所述第二应用包含m个分类属性,所述m个分类属性构成的集合属于所述n个分类属性构成的集合的子集,其中,m为大于等于2且不大于n的整数;
添加单元,用于将所述事件通知消息中所述m个分类属性分别对应的m条可分类信息添加到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二应用的m个分类属性下。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所述目标应用为多个,则将所述目标应用中包括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属性最多的应用确定为所述第二应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所述目标应用为多个,则将所述目标应用中与所述第一应用相关度最大的应用确定为所述第二应用。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所述目标应用为多个,则将所述目标应用中用户使用时间与所述第一应用最接近的应用确定为所述第二应用。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所述目标应用为多个,则将所述目标应用中用户使用频率最大的应用确定为所述第二应用。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所述目标应用为多个,则将从所述目标应用中随机选择的一个应用确定为所述第二应用。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所述目标应用为一个,则将所述目标应用确定为所述第二应用。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所述目标应用为多个,则将所述目标应用中的任意一个确定为所述第二应用。
18.如权利要求10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查找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应用中的所述m个分类属性所对应的已经存在的内容中查找与所述m条可分类信息相同的内容;
处理单元,基于用户对所述相同的信息内容操作对所述相同的内容执行第一处理,所述第一处理包括删除处理。
1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指令执行以下处理:
指示所述收发器接收第一应用的事件通知消息;
根据预定义的类别模板,获取所述事件通知消息中的n条可分类信息,所述n条可分类信息分别对应n个分类属性,所述类别模板包含可分类信息与分类属性的划分关系;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按照预设规则确定第二应用,其中所述第二应用包含m个分类属性,所述m个分类属性构成的集合属于所述n个分类属性构成的集合的子集,其中,m为大于等于2且不大于n的整数;
将所述事件通知消息中所述m个分类属性分别对应的m条可分类信息添加到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二应用的m个分类属性下。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所述目标应用为多个,则将所述目标应用中包括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属性最多的应用确定为所述第二应用。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所述目标应用为多个,则将所述目标应用中与所述第一应用相关度最大的应用确定为所述第二应用。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所述目标应用为多个,则将所述目标应用中用户使用时间与所述第一应用最接近的应用确定为所述第二应用。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所述目标应用为多个,则将所述目标应用中用户使用频率最大的应用确定为所述第二应用。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所述目标应用为多个,则将从所述目标应用中随机选择的一个应用确定为所述第二应用。
25.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所述目标应用为一个,则将所述目标应用确定为所述第二应用。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n个分类属性,确定出目标应用,所述目标应用包括所述n个分类属性中的至少一个分类属性;
若所述目标应用为多个,则将所述目标应用中的任意一个确定为所述第二应用。
27.如权利要求19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应用中的所述m个分类属性所对应的已经存在的内容中查找与所述m条可分类信息相同的内容;
基于用户对所述相同的信息内容操作对所述相同的内容执行第一处理,所述第一处理包括删除处理。
CN201611260769.2A 2016-12-30 2016-12-30 移动终端上获取事件信息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Active CN1066862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60769.2A CN106686240B (zh) 2016-12-30 2016-12-30 移动终端上获取事件信息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PCT/CN2017/099424 WO2018120882A1 (zh) 2016-12-30 2017-08-29 移动终端上获取事件信息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US16/456,951 US10827055B2 (en) 2016-12-30 2019-06-28 Method for obtaining event information on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60769.2A CN106686240B (zh) 2016-12-30 2016-12-30 移动终端上获取事件信息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6240A CN106686240A (zh) 2017-05-17
CN106686240B true CN106686240B (zh) 2020-02-14

Family

ID=58848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60769.2A Active CN106686240B (zh) 2016-12-30 2016-12-30 移动终端上获取事件信息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27055B2 (zh)
CN (1) CN106686240B (zh)
WO (1) WO20181208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6240B (zh) * 2016-12-30 2020-02-14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上获取事件信息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8021397A (zh) * 2017-11-14 2018-05-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日程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2926947A (zh) * 2021-03-22 2021-06-08 上海仙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待办事项的提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5031A (zh) * 2012-03-19 2013-09-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日程提醒方法及终端
CN104750357A (zh) * 2015-03-05 2015-07-0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备忘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980549A (zh) * 2015-06-12 2015-10-1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657158A (zh) * 2015-12-18 2016-06-0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信息的提示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5898721A (zh) * 2015-10-27 2016-08-24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短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05845B1 (ko) * 2002-09-16 2006-07-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문 메시지 서비스를 이용한 스케줄 전송 및 등록 방법
TW200744357A (en) 2006-05-22 2007-12-01 Chien-Chiang Peng Fast opening system for application function
CN100512556C (zh) * 2007-03-01 2009-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短消息的方法及通信终端
GB2452789A (en) * 2007-09-05 2009-03-18 Cvon Innovations Ltd Selecting information content for transmission by identifying a keyword in a previous message
KR20090025936A (ko) * 2007-09-07 2009-03-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말기 및 그의 일정 관리방법
CN103221948A (zh) 2010-08-16 2013-07-24 诺基亚公司 用于基于情境感知来执行设备动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55538A (zh) * 2011-03-04 2012-09-05 北京网秦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创建日程的方法和系统
KR20120126843A (ko) * 2011-05-13 2012-1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의 일정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WO2014088539A1 (en) * 2012-12-03 2014-06-12 Thomson Licensing Dynamic user interface
CN105227572B (zh) 2015-10-19 2018-04-20 武汉大学 一种移动平台上基于情景感知的访问控制系统及方法
US9756005B2 (en) * 2015-11-04 2017-09-05 Google Inc. Notification bundles for affinities between notification data
CN106686240B (zh) * 2016-12-30 2020-02-14 华为机器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上获取事件信息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5031A (zh) * 2012-03-19 2013-09-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日程提醒方法及终端
CN104750357A (zh) * 2015-03-05 2015-07-0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备忘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980549A (zh) * 2015-06-12 2015-10-1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898721A (zh) * 2015-10-27 2016-08-24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短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657158A (zh) * 2015-12-18 2016-06-0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信息的提示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27356A1 (en) 2019-10-24
CN106686240A (zh) 2017-05-17
US10827055B2 (en) 2020-11-03
WO2018120882A1 (zh) 2018-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14274B1 (ko) 컨텐츠 처리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08541310B (zh) 一种显示候选词的方法、装置及图形用户界面
CN110472941B (zh) 基于通知消息的日程创建方法和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CN109074354B (zh) 展示候选项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KR101838971B1 (ko) 잠금 컴퓨팅 디바이스에 대한 입력
US990042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call information thereof
CN105453612B (zh) 消息服务提供装置以及经由其提供内容的方法
US984367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color ring back tone and determining color ring back tone music
CN107102746A (zh) 候选词生成方法、装置以及用于候选词生成的装置
US11182593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computer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8156508B (zh) 弹幕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US10827055B2 (en) Method for obtaining event information on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US8705707B1 (en) Labeling communcation device call logs
CN108427761B (zh) 一种新闻事件处理的方法、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6332020A (zh) 短信合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8737618B (zh)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598583A (zh) 移动终端和文件夹命名的方法及装置
CN108605009B (zh) 邮件分组方法及装置
CN105302857A (zh) 一种提供联系人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CN107332972B (zh) 一种自动关联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616637B (zh)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981006B (zh) 电子装置和用于提取和使用电子装置的文本消息中的语义实体的方法
CN110785987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72212B (zh) 日程创建方法和装置、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34152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