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82472B - 一种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及个人信息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及个人信息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82472B
CN106682472B CN201611138477.1A CN201611138477A CN106682472B CN 106682472 B CN106682472 B CN 106682472B CN 201611138477 A CN201611138477 A CN 201611138477A CN 106682472 B CN106682472 B CN 1066824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user equipment
identity
facial image
soc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384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82472A (zh
Inventor
周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orden centu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orden Centu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orden Centu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orden Centu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3847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824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82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24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82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24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72Classification, e.g. identification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互联网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及个人信息处理方法,系统包括用户设备A,用于拍摄并上传用户A的人脸图像,接收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上传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用户设备B,用于拍摄并上传用户B的人脸图像,上传对用户A的交互请求;社交身份识别模块,用于对用户A进行身份校对,在用户A身份校对成功后,接收并存储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接收到对用户A的交互请求时,利用用户B的人脸图像,对用户B进行身份校对,对用户B身份校对成功后,向用户设备B下发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本发明将用户的人脸图像作为该用户的身份信息,提高了真实性,同时扩展了社交模式,能打造一个真实身份的社交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及个人信息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及个人信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网络社交是指社交用户之间的关系网络化,在网上表现为社交系统。通过社交系统交好友,在社交系统交的好友之间完成信息的交流、分享与获取。社交系统已成为了社交用户之间维持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
然而,在现有的社交系统中,注册的ID作为用户的身份信息,用户之间是利用注册的ID交好友,好友之间,也是利用注册的ID完成信息交互,由于注册的ID只是一个虚拟的身份,不够真实,因此不利于陌生人最大化的了解对方信息,用户之间难以达成有效沟通。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社交系统提供的身份信息不够真实,不利于沟通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包括:
用户设备A,用于拍摄并上传用户A的人脸图像,接收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上传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
用户设备B,用于拍摄并上传用户B的人脸图像,上传对所述用户A的交互请求;
与所述用户设备A以及所述用户设备B连接通讯的社交身份识别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A进行身份校对,在所述用户A身份校对成功后,接收并存储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接收到对所述用户A的交互请求时,利用所述用户B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B进行身份校对,对所述用户B身份校对成功后,向所述用户设备B下发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
其中,所述用户A和所述用户B是不同的社交用户,所述用户设备A和所述用户设备B是不同的社交用户设备。
进一步地,在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中,所述社交身份识别模块包括身份识别模块和身份数据存储模块;所述身份识别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A进行身份校对,在所述用户A身份校对成功后,向所述身份数据存储模块转发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还用于利用所述用户B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B进行身份校对,对所述用户B身份校对成功后,向所述身份数据存储模块发送公布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的请求;
所述身份数据存储模块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接收公布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的请求,向所述用户设备B下发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
进一步地,在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中,所述用户设备B还用于接收并显示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
进一步地,在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中,所述用户设备A和所述用户设备B为佩戴式或头戴式的设备。
进一步地,在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中,所述用户设备A和所述用户设备B为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的头盔或眼镜。
进一步地,在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中,所述用户设备A、所述用户设备B和所述社交身份识别模块采用设定的网络模式相连接,所述设定的网络模式包括WIFI网络模式、2G网络模式、3G网络模式、4G网络模式、5G网络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在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中,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利用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以及视频认证机制,对所述用户A进行身份校对。
进一步地,在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中,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利用所述用户B的人脸图像以及视频认证机制,对所述用户B进行身份校对。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个人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A采集并上传用户A的人脸图像;
身份识别模块接收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进行身份校对;
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在身份校对成功后,将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转发给身份数据存储模块;
用户设备B向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发起对所述用户A的交互请求;
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对所述用户设备B的用户B进行身份校对成功后,向所述用户设备A发送所述交互请求;
所述用户设备A接收到所述交互请求的确认操作后,向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反馈并设定社交内容;
所述身份识别模块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后,向身份数据存储模块发送数据提取请求,所述数据提取请求为同意向所述用户设备B公布社交内容的请求;
所述身份数据存储模块向所述用户设备B传输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
其中,所述用户A和所述用户B是不同的社交用户,所述用户设备A和所述用户设备B是不同的社交用户设备。
在本发明中,利用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A进行身份校对,在所述用户A身份校对成功后,向所述身份数据存储模块转发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还用于利用所述用户B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B进行身份校对,对所述用户B身份校对成功后,向所述身份数据存储模块发送公布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的请求,解决现有的社交系统提供的身份信息不够真实,不利于沟通的问题。将用户的人脸图像作为该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对于注册的ID,提高了真实性,有益效果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提高了安全性,有利于沟通,另一方面扩展了社交模式,能打造一个真实身份的社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个人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个人信息处理方法步骤S202的实现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个人信息处理方法较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个人信息处理方法较佳的工作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个人信息处理方法较佳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的结构框图,详述如下:
用户设备A,用于拍摄并上传用户A的人脸图像,接收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上传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
用户设备B,用于拍摄并上传用户B的人脸图像,上传对所述用户A的交互请求;
与所述用户设备A以及所述用户设备B连接通讯的社交身份识别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A进行身份校对,在所述用户A身份校对成功后,接收并存储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接收到对所述用户A的交互请求时,利用所述用户B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B进行身份校对,对所述用户B身份校对成功后,向所述用户设备B下发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
其中,所述用户A和所述用户B是不同的社交用户,所述用户设备A和所述用户设备B是不同的社交用户设备。
其中,利用所述用户B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B进行身份校对,具体为:
根据所述用户B的人脸图像,获取所述用户B的脸部特征点;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B上传的连续的实时视频;
获取用户设备B上传的实时视频中人脸的脸部特征点;
通过检测用户设备B上传的实时视频中的脸部特征点与所述用户B的脸部特征点是否一致;
倘若用户设备B上传的实时视频中的脸部特征点与所述用户B的脸部特征点一致,则表示所述用户B身份校对成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解决了用户与陌生人之间信息无法快速互通的缺失,让用户可自定义隐藏或者公开的个人信息,让用户与陌生人之间快速达成有效沟通。有益效果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创造了从ID到人脸识别为基础的真实身份社交,提高了安全性,另一方面,减少社交用户之间的沟通成本,让用户最大化的了解对方信息,从而达成有效沟通,提升了社交用户之间信息互通的效率。
实施例二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个人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图,详述如下:
S201,用户设备A采集并上传用户A的人脸图像;
S202,身份识别模块接收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进行身份校对;
S203,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在身份校对成功后,将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转发给身份数据存储模块;
S204,用户设备B向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发起对所述用户A的交互请求;
S205,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对所述用户设备B的用户B进行身份校对成功后,向所述用户设备A发送所述交互请求;
S206,所述用户设备A接收到所述交互请求的确认操作后,向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反馈并设定社交内容;
S207,所述身份识别模块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后,向身份数据存储模块发送数据提取请求,所述数据提取请求为同意向所述用户设备B公布社交内容的请求;
S208,所述身份数据存储模块向所述用户设备B传输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
其中,所述用户A和所述用户B是不同的社交用户,所述用户设备A和所述用户设备B是不同的社交用户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了真实人脸图像识别及社交方案,减少了社交用户之间的沟通成本,让不能面对面交流的社交用户最大化的了解对方信息,从而达成有效沟通,有效提高社交用户之间信息互通及信任的建立。此外,通过逐步完善发展,将对社交用户进行详细人脸数据及信息收集,能打造一个真实身份的社交环境。
实施例三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个人信息处理方法步骤S202的实现流程图,详述如下:
S301,所述身份识别模块接收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
S302,接收所述用户设备A上传的连续的实时视频;
S303,根据用户设备A上传的实时视频中的人脸和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A进行身份校对。
获取用户设备A上传的实时视频中人脸的脸部特征点;
通过检测用户设备A上传的实时视频中的脸部特征点与所述用户A的脸部特征点是否一致;
倘若用户设备A上传的实时视频中的脸部特征点与所述用户A的脸部特征点一致,则表示所述用户A身份校对成功。
实施例四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个人信息处理方法较佳的结构示意图,详述如下:
图4包括用户设备A、用户设备B、身份识别模块、身份数据存储模块。
用户设备A的使用者,简称用户A;
用户设备B的使用者,简称用户B;
身份识别模块的使用者,简称身份识别机构Y1;
身份数据存储模块的使用者,简称身份数据存储Y2。
所述用户设备A用于对自己进行人脸识别及信息录入,并向用户设备B的交互请求进行选择性处理,另外,用户设备A与身份识别模块进行身份校对后编辑个人信息,上传至身份数据存储模块;
所述用户设备B用于对用户设备A人脸进行识别并提出交互请求。其中用户设备B也需要佩戴头戴式设备,对用户设备A进行人脸识别并提出交互需求后,在用户设备A同意后,用户设备B的头戴式设备将显示用户设备A信息。
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具有人脸图像识别功能,可基于图像特征点信息进行识别及校准。用于对用户设备A进行身份识别校对,校对成功后,将用户设备A的人脸图像、用户唯一ID转发给身份数据存储模块,进行数据录入工作;另外对用户设备B进行身份识别校对,校对成功后,向用户设备A提出用户设备B的交互请求。
所述身份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用户设备A及用户设备B人脸图像、用户ID及用户提交的相关资料,并在用户设备A同意用户设备B的交互请求时,向用户设备B传输用户设备A设定的显示内容。
实施例五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个人信息处理方法较佳的工作原理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个人信息处理方法较佳的工作流程图,详述如下:
S1,用户A佩戴用户设备A与身份识别模块进行身份校对;
S2,身份识别模块校对无误后用户A编辑个人信息,上传至身份数据存储模块;
S3,用户B对身份识别模块发起对用户A的交互请求;
S4,身份识别模块对用户B身份进行校对后,向用户A发送请求内容;
S5,用户A同意请求后,向身份识别模块反馈并确认公布社交内容;
S6,身份识别模块对身份数据存储模块发送数据提取申请,同意向用户B公布社交内容;
S7,身份数据存储模块向用户B发出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如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A,用于拍摄并上传用户A的人脸图像,接收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上传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
用户设备B,用于拍摄并上传用户B的人脸图像,上传对所述用户A的交互请求;
与所述用户设备A以及所述用户设备B连接通讯的社交身份识别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的脸部特征点,对所述用户A进行身份校对,具体为,接收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接收所述用户设备A上传的连续的实时视频;根据所述实时视频中人脸和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A进行身份校对;在所述用户A身份校对成功后,接收并存储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接收到对所述用户A的交互请求时,利用所述用户B的人脸图像的脸部特征点,对所述用户B进行身份校对,具体为,接收所述用户B的人脸图像;接收所述用户设备B上传的连续的实时视频;根据所述实时视频中人脸和所述用户B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B进行身份校对;对所述用户B身份校对成功后,向所述用户设备B下发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
其中,所述用户A和所述用户B是不同的社交用户,所述用户设备A和所述用户设备B是不同的社交用户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社交身份识别模块包括身份识别模块和身份数据存储模块;
所述身份识别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A进行身份校对,在所述用户A身份校对成功后,向所述身份数据存储模块转发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还用于利用所述用户B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B进行身份校对,对所述用户B身份校对成功后,向所述身份数据存储模块发送公布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的请求;
所述身份数据存储模块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接收公布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的请求,向所述用户设备B下发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B还用于接收并显示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A和所述用户设备B为佩戴式或头戴式的设备。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A和所述用户设备B为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的头盔或眼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A、所述用户设备B和所述社交身份识别模块采用设定的网络模式相连接,所述设定的网络模式包括WIFI网络模式、2G网络模式、3G网络模式、4G网络模式、5G网络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利用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以及视频认证机制,对所述用户A进行身份校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利用所述用户B的人脸图像以及视频认证机制,对所述用户B进行身份校对。
9.一种个人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A采集并上传用户A的人脸图像;
身份识别模块接收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的脸部特征点进行身份校对,具体为,接收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接收所述用户设备A上传的连续的实时视频;根据所述实时视频中人脸和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A进行身份校对;
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在身份校对成功后,将所述用户A的人脸图像转发给身份数据存储模块;
用户设备B向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发起对所述用户A的交互请求;
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对所述用户设备B的用户B的脸部特征点进行身份校对成功后,向所述用户设备A发送所述交互请求;所述对所述用户设备B的用户B的脸部特征点进行身份校对具体为,接收所述用户B的人脸图像;接收所述用户设备B上传的连续的实时视频;根据所述实时视频中人脸和所述用户B的人脸图像,对所述用户B进行身份校对;
所述用户设备A接收到所述交互请求的确认操作后,向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反馈并设定社交内容;
所述身份识别模块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后,向身份数据存储模块发送数据提取请求,所述数据提取请求为同意向所述用户设备B公布社交内容的请求;
所述身份数据存储模块向所述用户设备B传输所述用户A设定的社交内容;
其中,所述用户A和所述用户B是不同的社交用户,所述用户设备A和所述用户设备B是不同的社交用户设备。
CN201611138477.1A 2016-12-12 2016-12-12 一种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及个人信息处理方法 Active CN1066824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38477.1A CN106682472B (zh) 2016-12-12 2016-12-12 一种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及个人信息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38477.1A CN106682472B (zh) 2016-12-12 2016-12-12 一种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及个人信息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2472A CN106682472A (zh) 2017-05-17
CN106682472B true CN106682472B (zh) 2019-09-27

Family

ID=58869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38477.1A Active CN106682472B (zh) 2016-12-12 2016-12-12 一种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及个人信息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824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8523A (zh) * 2017-09-11 2019-03-22 金德奎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社交方法
CN109151785A (zh) * 2018-08-21 2019-01-04 李林 一种近距离交友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9790A (zh) * 2007-02-13 2007-11-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娱乐平台中添加好友的方法和系统
CN103365922A (zh) * 2012-03-30 2013-10-23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关联图像和个人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3428069B (zh) * 2012-05-15 2015-07-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社交网络中加好友的方法和装置
CN103870502A (zh) * 2012-12-17 2014-06-18 镇江京江软件园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识别的企业移动社交网络系统
CN103970804B (zh) * 2013-02-06 2018-10-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查询方法及装置
CN104518875B (zh) * 2013-09-27 2018-12-11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验证及账号获取的方法、移动终端
CN105635401A (zh) * 2015-12-29 2016-06-01 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识别身份的对讲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721468B (zh) * 2016-02-17 2021-11-1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通讯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2472A (zh)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22165U (ja) 相互認証構成によるユーザ認証に対する汎用分散型ソリューションを実現するシステム
US10003582B2 (en) Technologies for synchronizing and restoring reference templates
US20220050999A1 (en) Facial recogni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US20140013100A1 (en) Establish bidirectio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s using visual codes
US10929849B2 (en)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performing 3D-based identity verification of individuals with mobile devices
CN103595703A (zh) 一种基于OpenSSL的Linux安全文件传输系统及方法
WO2020107232A1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硬件钱包、交易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06682472B (zh) 一种基于脸部识别的个人信息系统及个人信息处理方法
CN102800017A (zh) 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核查系统
CN107948592B (zh) 一种共享摄像头的方法、装置和智能终端
RU2015136777A (ru) Органы эмиссии жетонов транзакции
KR20190063796A (ko) 블록체인 시스템을 위한 생체 정보 기반의 인증 장치 및 방법
ES2648117T3 (es) Sistema y método para comunicar credenciales
CN104902465B (zh) 实名制开户远程写卡方法以及系统
CN108769230A (zh) 交易数据存储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20160381011A1 (en) Network security method and network security system
CN103167146A (zh) 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实现数据传输匹配的系统及方法
TW202024975A (zh) 資訊處理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電腦可讀儲存媒體
CN108122107A (zh) 一种基于社会保障卡虚拟化的移动支付系统及实施方法
CN105187357A (zh) 二维码认证方法和系统
CN204557528U (zh) 一种多功能人员识别一体机
JP6265456B1 (ja) 仮想通貨取引システム、仮想通貨取引装置、及び仮想通貨取引プログラム
TW201717125A (zh) 具有動態權杖otp功能的智慧卡及其工作方法
CN113127829A (zh) 业务处理方法和系统、可穿戴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35305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病历系统及应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13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Nantou Street Nanshan Road 1088 South Garden maple leaf building 10L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morden centu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Shenzhen, Guangdong Nanshan District Nanshan Stree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1, Fu Fa Zhen building, 7 floor 702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bean Technology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