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65502A - 利用水培蚕豆规模化扩繁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水培蚕豆规模化扩繁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65502A
CN106665502A CN201611271466.0A CN201611271466A CN106665502A CN 106665502 A CN106665502 A CN 106665502A CN 201611271466 A CN201611271466 A CN 201611271466A CN 106665502 A CN106665502 A CN 1066655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hid
viciae fabae
semen viciae
foot handle
honeyb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7146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爱萍
韩海斌
张礼生
孙程鹏
徐林波
高书晶
黄海广
郭俊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assl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Grassl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assl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Grassl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61127146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65502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65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55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水培蚕豆规模化扩繁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方法,包括1)寄主植物的筛选,选择蚕豆作为扩繁的寄主植物;2)培育蚕豆,寄主植物快繁,利用水培的方式实现规模化快速培育;3)接蚜繁蚜,将生长期为20天的蚕豆苗接入苜蓿蚜,并置于人工气候箱内继续培养至第5天,计数蚕豆植株上蚜虫量;4)接蜂繁蜂,在小花盆内培育蚕豆苗,在人工气候箱内培养蚕豆及后期接入的苜蓿蚜和茶足柄瘤蚜茧蜂,收集僵蚜。选择生长期为20天的蚕豆幼苗+每株蚕豆接种20~30头待产卵的苜蓿蚜成蚜培养5天+接蜂比为1∶100的待产卵的雌性茶足柄瘤蚜茧蜂成蜂,该组合大大节约繁蜂成本,促进茶足柄瘤蚜茧蜂的大规模繁殖乃至商品化生产。

Description

利用水培蚕豆规模化扩繁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利用水培蚕豆规模化扩繁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方法,具体涉及寄主植物筛选、寄主植物快繁、模块繁蜂和收集僵蚜等方法的组合。
背景技术
苜蓿蚜隶属于半翅目,蚜科,别名有豆蚜、花生蚜、槐蚜等,通常分布于甘肃、新疆、宁夏、内蒙古、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湖北、广西和广东等地。苜蓿蚜是一种爆发性害虫,为害的植物有苜蓿、紫云英、红豆草、三叶草和紫穗槐等豆科植物。该蚜虫除直接刺吸植株汁液,造成植株水分和营养失调而萎缩外,还通过刺吸的途径传播多种病毒病,是豆科植物上的一个重要害虫。苜蓿蚜的天敌昆虫种类很多,已定名的就有20余种,其中捕食性天敌约18种,寄生性天敌有3种。主要是瓢虫类、食蚜蝇类、寄生蜂类、草蛉类等,以七星瓢虫、蚜茧蜂、黑带食蚜蝇为优势种。
茶足柄瘤蚜茧蜂属膜翅目,蚜茧蜂科,以其生殖力强、自然寄生率高、世代周期短和适应性强并易于人工繁殖等优良性状成为蚜茧蜂科中利用价值很高的天敌昆虫之一。茶足柄瘤蚜茧蜂可寄生于苜蓿蚜、麦二叉蚜、棉蚜、豆蚜、酸模蚜、禾谷缢管蚜及玉米蚜等,对苜蓿蚜的防治效果尤其显著。在苜蓿田,茶足柄瘤蚜茧蜂对苜蓿蚜的寄生率通常为30%~60%。鉴于该寄生蜂的优良生物防治能力,总结筛选高效扩繁技术,大量生产天敌昆虫产品,对于防控农业、林业上的蚜类害虫具有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大大节约繁蜂成本、促进茶足柄瘤蚜茧蜂的大规模繁殖乃至商品化生产的利用水培蚕豆规模化扩繁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利用水培蚕豆规模化扩繁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方法,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寄主植物的筛选;
选择蚕豆、豌豆、苜蓿这3种寄主植物,比较苜蓿蚜在几种寄主植物上存活率和繁殖力的差异及不同寄主植物对于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扩繁效果,经过试验得出,蚕豆各个参数最好,选择蚕豆作为扩繁苜蓿蚜及茶足柄瘤蚜茧蜂的寄主植物;
2)培育寄主植物蚕豆;
寄主植物快繁,利用水培的方式实现规模化快速培育,具体培育方法为:
a、选取健康饱满的当年收蚕豆种子,清水冲洗;
b、将冲洗干净的种子置于塑料盆中,室温下用清水浸泡种子16h;
c、将泡胀的种子从水中捞出,以湿润的双层棉质纱布覆盖,置于温度25℃、相对湿度65~70%的人工气候箱中催芽,每日早晚用清水冲洗种子、打湿纱布各一次;
d、催芽5天后,在种子生根发芽且芽伸长至3cm左右时,将其摆放于30×22×5cm的塑料托盘中,密度100粒/盘;
e、向塑料托盘中加3cm深的清水,置于室温25℃、光照度22000lux的恒温光照培养箱中;
f、注意按需要向塑料托盘中补水,至蚕豆苗生长到合适大小即可用于饲养苜蓿蚜。
3)接蚜繁蚜;
在室温25±1℃条件下,以20%蜂蜜水为成蜂的营养来源,实验所用寄生蜂茶足柄瘤蚜茧蜂雌蜂已经交配过,在每个寄生盒内放入寄主数为50头,然后移入寄生蜂2头,让其寄生,观察寄生情况,以出现僵蚜为寄生成功的标准;
选择生长期为10~26天的不同阶段的蚕豆幼苗进行试验,分别向每盆内接入蚜虫20头蚜虫,再经7天连续培养,计数蚕豆植株上蚜虫量,并计算单叶载蚜量,实验共10次重复,结果取平均值;
将生长期为20天的蚕豆苗接入10头、30头、50头和70头苜蓿蚜用100目尼龙网袋笼罩,并置于人工气候箱内继续培养至第5天,计数蚕豆植株上蚜虫量,并计算接蚜扩繁效率,每处理5次重复,结果取平均值。
4)接蜂繁蜂;
模块繁蜂:在10cm×8cm的小花盆内培育蚕豆苗,每盆育蚕豆苗3株,在人工气候箱内培养蚕豆及后期接入的苜蓿蚜和茶足柄瘤蚜茧蜂,将生长期为20天的蚕豆苗,每株接入20头苜蓿蚜用100目尼龙网袋笼罩,再经7天连续培养,此时蚜虫种群数量达到500头/株,将初羽化的茶足柄瘤蚜茧蜂雌蜂置于混合种群,完成交尾后,再向网袋中接入茶足柄瘤蚜茧蜂雌蜂,即分别每盆蚕豆苗接入50头、30头、21头、15头、10头、8头和6头茶足柄瘤蚜茧蜂雌蜂,24h取出茶足柄瘤蚜茧蜂;
收集僵蚜:培养7天后计算茶足柄瘤蚜茧蜂僵蚜数量,用计数器随机测量1株蚕豆上的僵蚜量,估算总量,待茶足柄瘤蚜茧蜂出蜂后记录出蜂数,并计算单蜂贡献率,每处理10次重复。
需建立苜蓿蚜和茶足柄瘤蚜茧蜂的保种种群,保种环境条件为:温度25±1℃,相对湿度RH65%~70%,光周期L∶D=14h∶10h,定期从野外采集土著种群进行复壮。
扩繁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最佳参数组合为:选择生长期为20天带有7~8片真叶的蚕豆幼苗,每株蚕豆接种20~30头待产卵的苜蓿蚜成蚜培养5天,选择接蜂比为1∶100的待产卵的雌性茶足柄瘤蚜茧蜂成蜂进行繁蜂。人工气候箱内的温度25±1℃,相对湿度RH60~70%,光周期L∶D=14h∶10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综合本发明中各试验的结果,扩繁茶足柄瘤蚜茧蜂最佳组合为:生长期为20天的蚕豆幼苗(7~8片真叶)+每株蚕豆接种20~30头待产卵的苜蓿蚜成蚜培养5天+接蜂比为1∶100的待产卵的雌性茶足柄瘤蚜茧蜂成蜂。该组合可以大大节约繁蜂成本,能促进茶足柄瘤蚜茧蜂的大规模繁殖乃至商品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不同寄主植物上苜蓿蚜存活率曲线;
图2是不同寄主植物上苜蓿蚜繁殖力比较曲线;
图3是接种后苜蓿蚜在不同寄主植物上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曲线;
图4是不同寄主植物对茶足柄瘤蚜茧蜂的体重影响柱形图;
图5是不同寄主植物的上僵蚜重量柱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下述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其中所用的材料和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供试虫源:苜蓿蚜和茶足柄瘤蚜茧蜂公众可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获得。为满足扩繁的需求,需建立以上苜蓿蚜和茶足柄瘤蚜茧蜂的保种种群,保种环境条件为:温度25±1℃,相对湿度RH65%~70%,光周期L∶D=14h∶10h,定期从野外采集土著种群进行复壮。
(一)寄主植物筛选及适合性评价试验:
选择蚕豆、豌豆、苜蓿这3种寄主植物,探讨苜蓿蚜在其上的发育和繁殖等特性及茶足柄瘤蚜茧蜂的个体发育情况,比较苜蓿蚜在几种寄主植物上存活率和繁殖力的差异及不同寄主植物对于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扩繁效果。
供试寄主植物为蚕豆、豌豆和苜蓿,精选各供试种类无病、饱满的种子,在温室育苗盘内培育幼苗,待蚕豆、豌豆和苜蓿长至2~3片真叶时,移栽至直径9cm、高10cm的营养钵内,每种植物20盆,每盆一株,蚕豆为常年水培繁殖。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沙尔沁基地苜蓿大棚中采集无翅成蚜,在温室内饲养苜蓿蚜数代后,将足量均一化的苜蓿蚜转接到三种寄主植物上连续繁殖5代以上作为供试虫源。茶足柄瘤蚜茧蜂采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沙尔沁基地,供试时在温室内以苜蓿蚜作为寄主连续饲养5代以上。
不同寄主植物对苜蓿蚜的发育历期和繁殖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头饲养法,用供试植株苗期的幼嫩叶片饲养单头成蚜,24h后除去成蚜。将叶片背面朝上放入底层覆盖有湿润滤纸片的直径9cm、高1cm的培养皿中,用软毛笔将1龄若蚜转移到叶片上,每皿1头,每种寄主植物30个重复。将各处理置于25±1℃、光周期14L:10天、相对湿度65%~70%的光照培养箱中进行饲养。每天隔12h观察苜蓿蚜的蜕皮、产仔、死亡情况,直至所有试虫死亡为止,记载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存活率、产蚜量、成蚜寿命等。每次观察均剔除蜕皮和新产若蚜,隔天加水并换新鲜叶片。
不同寄主植物对苜蓿蚜扩繁速度的影响试验:分别取3种寄主植物上的5头苜蓿蚜成蚜接在同类寄主植物上,为了便于计数蚜量,去除心叶,只留一片叶,并用100目尼龙网袋罩严,每天观察1次,连续观察10天。统计每株苗上蚜虫数,每处理调查10株。
不同寄主植物对茶足柄瘤蚜茧蜂发育的影响试验:塑料花盆种植苜蓿、蚕豆、豌豆3种植物,选取长势一致的幼苗若干株,每株接原寄主植物上2~3龄苜蓿蚜100头,用100目尼龙网袋笼罩,待蚜虫定居植物24h后,接入5头供试寄生蜂,寄生24h后移除寄生蜂,每种处理10次重复。待7~8天后,开始每天观察是否有僵蚜出现,记录僵蚜数。将每天收集的僵蚜放入按植株编号的培养皿中。每天观察僵蚜的羽化情况,记录羽化时间、羽化数、性别;随机抽取羽化的雄性、雌性后代寄生蜂各30头,在4℃低温储藏柜放置40min,用超微量天平测量其体重。
茶足柄瘤蚜茧蜂按1∶1雌雄配对,按照1∶100的蜂蚜比,释放在装有3种寄主植物的100目尼龙网袋内。从植株上出现僵蚜开始,逐日将其挑下,装入指形管内。取不同寄主植物上产生的24h后的茶足柄瘤蚜茧蜂僵蚜,称量百头重量。羽化后的成蜂继续配对,接在有苜蓿蚜寄生的寄主植物上,置于温室内扩繁。从沙尔沁基地试验田的苜蓿上采集若干茶足柄瘤蚜茧蜂的僵蚜带回实验室,作为对照。
表1:不同寄主植物上苜蓿蚜的发育历期
苜蓿蚜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各虫态历期及成虫寿命见表1。在3种寄主植物上苜蓿蚜均能完成生长发育,但不同寄主植物对苜蓿蚜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1龄若虫在蚕豆上的发育历期最短,为1.72天,与豌豆和苜蓿上的发育历期有显著性差异,发育历期在豌豆与苜蓿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龄若虫发育历期显著短于苜蓿和豌豆上的发育历期;3龄若虫的发育历期在蚕豆和豌豆无显著差异,在苜蓿上最短,为1.38天;4龄若虫的发育历期在蚕豆和苜蓿无显著差异,在苜蓿上最短,为1.85天。3种寄主植物上的成虫寿命差异显著,苜蓿上苜蓿蚜成虫的寿命显著短于比其他2种植物上的成虫寿命,成虫寿命在蚕豆和豌豆上分别为17.60天和14.29天,在苜蓿上的成虫寿命最短,仅10.11天。
综上,苜蓿蚜在3种寄主植物上的世代历期差异显著,苜蓿上最短为10.11天,豌豆为14.29天,蚕豆为17.60天。
图1是不同寄主植物上苜蓿蚜存活率曲线,苜蓿蚜取食苜蓿、豌豆、蚕豆3种寄主植物时死亡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个体上,在豌豆上苜蓿蚜若虫期死亡率比在苜蓿和蚕豆上高,表明豌豆对苜蓿蚜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表2:不同寄主植物上苜蓿蚜的种群生命表参数
由表2可知,苜蓿蚜在3种寄主植物上的实验种群生命参数不同。在蚕豆上苜蓿蚜的净增值率R0和周限增长率最大,分别为42.48和1.28,表明苜蓿蚜在以蚕豆为寄主植物时每雌经历一个世代可产生的雌性后代数和单位时间里种群的理论增长倍数最大。周限增长率均大于1,表明苜蓿蚜的种群呈几何型增长,按其值大小排序为蚕豆>苜蓿>豌豆。种群内禀增长率rm表示苜蓿蚜对寄主植物的适宜度和嗜食性,其与周限增长率的趋势一致,表明相同条件下,苜蓿蚜更易于取食蚕豆、苜蓿、豌豆。苜蓿蚜在豌豆上的平均世代周期最长(19.05),在蚕豆上的平均世代周期最短(15.46),苜蓿蚜在蚕豆上的种群加倍时间最短(2.84),在豌豆上的种群加倍时间最长(4.03)。综合评价,蚕豆各个参数最好,可作为扩繁苜蓿蚜及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最优寄主植物。
不同寄主植物对苜蓿蚜繁殖力的影响:
如图2所示,苜蓿蚜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生殖力曲线基本相似。但产蚜高峰出现的早晚以及峰值的高低有一定差异,以蚕豆饲养的苜蓿蚜产蚜高峰出现最早(12天)、豌豆则为最晚(第20天),高峰产蚜量以在蚕豆上饲养的为最高(8.5头/雌),豌豆为最低(7.8头/雌)。苜蓿蚜在以苜蓿、蚕豆、豌豆为寄主植物时每雌产蚜数总体上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都有一个最大值,在这3种寄主植物上,最高值出现时间和幅度有一定的差异,在蚕豆上时第12天和第20天出现两个繁殖高峰,第12天时,蚕豆上的苜蓿蚜单雌产蚜数最大,为8.5头,第15天时,苜蓿上的苜蓿蚜单雌产蚜数最大,为8.2头,第20天时,豌豆上的苜蓿蚜单雌产蚜数最大,为7.8头,。苜蓿蚜在取食3种寄主植物时进入繁殖期的时间有差异,在以蚕豆为食料时,进入繁殖期的时间比豌豆和苜蓿为食料的时间早1~2天,综合比较产蚜高峰期出现的时间早晚和产蚜高峰期内平均产蚜量发现,苜蓿蚜在以蚕豆为寄主时适应性较好。
不同寄主植物对苜蓿蚜扩繁速度的影响:
如图3所示,在3种寄主植物上苜蓿蚜数量都随接种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其中蚕豆上苜蓿蚜增长速率最快,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苜蓿蚜的数量均保持较高水平。豌豆和苜蓿上苜蓿蚜数量的增长速率次之。苜蓿蚜在3种寄主植物上前5天增长速率并不快,接种7天后,蚕豆上苜蓿蚜平均数量最多达240头/株,显著高于其他2种寄主植物上苜蓿蚜的数量。因此,从繁蚜数量上看,蚕豆均可作为苜蓿蚜理想的寄主植物。
不同寄主植物对茶足柄瘤蚜茧蜂寄生率、羽化率的影响:茶足柄瘤蚜茧蜂在3种寄主植物上的寄生率和羽化率均表现为蚕豆>苜蓿>豌豆,且寄主植物间差异显著。在蚕豆和苜蓿上,茶足柄瘤蚜茧蜂的羽化率均高于80%,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茶足柄瘤蚜茧蜂在豌豆上的羽化率。
不同寄主植物对茶足柄瘤蚜茧蜂体重的影响:如图4所示,不同寄主植物对茶足柄瘤蚜茧蜂的体重有显著影响。当苜蓿蚜寄生蚕豆时,茶足柄瘤蚜茧蜂体重显著大于寄生在苜蓿和豌豆苜蓿蚜时。在蚕豆、苜蓿、豌豆上寄生时,茶足病例蚜茧蜂的体重分别为0.203mg、0.1342mg、0.0968mg,且三者有显著差异。茶足柄瘤蚜茧蜂寄生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苜蓿蚜后,形成的僵蚜体重对比如图5所示,蚕豆上所采集的僵蚜体重值最高,为0.0357g/100头,其次分别为豌豆0.0247g/头、苜蓿0.03159g/头,3种寄主植物上僵蚜具有显著性差异。
(二)寄主植物培育技术:
利用水培方式可以实现寄主植物蚕豆的规模化快速培育。
相关简便培育方法为:1)选取健康饱满的当年收蚕豆种子,清水冲洗;2)将冲洗干净的种子置于塑料盆中,室温下用清水浸泡种子16h;3)将泡胀的种子从水中捞出,以湿润的双层棉质纱布覆盖,置于25℃、相对湿度65~70%的人工气候箱中催芽;每日早晚用清水冲洗种子、打湿纱布各一次;4)催芽5天后,在种子生根发芽且芽伸长至3cm左右时,将其摆放于30×22×5cm的塑料托盘中,密度100粒/盘;5)向塑料托盘中加3cm深的清水,置于室温25℃、光照度22000lux的恒温光照培养箱中;6)注意按需要向塑料托盘中补水,至蚕豆苗生长到合适大小即可用于饲养苜蓿蚜。
(三)饱和式接蚜、繁蜂技术:
利用水培蚕豆扩繁茶足柄瘤蚜茧蜂:
1、寄主遴选:选择茶足柄瘤蚜茧蜂优势寄生的寄主-苜蓿蚜。
室温(25±1℃)条件下,以20%蜂蜜水为成蜂的营养来源,实验所用寄生蜂茶足柄瘤蚜茧蜂雌蜂已经交配过。在每个寄生盒内放入寄主数为50头,然后移入寄生蜂2头,让其寄生,观察寄生情况,以出现僵蚜为寄生成功的标准。实验共设4种寄主苜蓿蚜、玉米蚜、麦长管蚜和桃蚜,8组分配方式,3次重复。如下:
1)单独提供苜蓿蚜2龄若蚜为寄主;
2)单独提供玉米蚜2龄若蚜为寄主;
3)单独提供麦长管蚜2龄若蚜为寄主;
4)单独提供桃蚜2龄若蚜为寄主;
5)同时提供苜蓿蚜2龄若蚜和麦长管蚜2龄若蚜作为寄主,各50头;
6)同时提供苜蓿蚜2龄若蚜和桃蚜2龄若蚜作为寄主,各50头;
7)同时提供玉米蚜2龄若蚜和麦长管蚜2龄若蚜作为寄主,各50头;
8)同时提供玉米蚜2龄若蚜和桃蚜2龄若蚜作为寄主,各50头。
实验结果表明,茶足柄瘤蚜茧蜂对寄主有一定的选择性,在提供苜蓿蚜和玉米蚜时能被茶足柄瘤蚜茧蜂雌蜂所寄生,不能在供试的寄主麦长管蚜和桃蚜上产卵。当提供苜蓿蚜和麦长管蚜为寄主时,茶足柄瘤蚜茧蜂只集中在苜蓿蚜上表现产卵行为,对麦长管蚜无趋性;当提供苜蓿蚜和桃蚜为寄主时,茶足柄瘤蚜茧蜂只集中在苜蓿蚜上表现产卵行为,对桃蚜无趋性;当提供玉米蚜和麦长管蚜为寄主时,茶足柄瘤蚜茧蜂只集中在玉米蚜上表现产卵行为,对麦长管蚜无趋性;当提供玉米蚜和桃蚜为寄主时,茶足柄瘤蚜茧蜂只集中在玉米蚜上表现产卵行为,对桃蚜无趋性。
表3:茶足柄瘤蚜茧蜂对寄主的选择
2、保种维持:保种种群的建立与维持:为满足扩繁的需求,需建立苜蓿蚜的保种种群,保种环境条件为:温度25±1℃,相对湿度RH65%~70%,光周期L∶天=14h∶10h。定期从野外采集土著种群进行复壮。
3、接种:在10cm×8cm的小花盆内栽培蚕豆,每盆育蚕豆苗3株。于人工气候箱(温度25±1℃、相对湿度RH60~70%、光周期L∶天=14h∶10h)内培养蚕豆及后期接入的苜蓿蚜。选择生长期为10~26天的不同阶段的蚕豆幼苗进行试验,分别向每盆内接入蚜虫20头蚜虫,再经7天连续培养,计数蚕豆植株上蚜虫量,并计算单叶载蚜量。比较苜蓿蚜对不同生长期蚕豆的嗜食性。实验共10次重复,结果取平均值。
表4:苜蓿蚜对不同生长期蚕豆苗的选择性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士标准差,表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
如表4所示,随着生长天数的延长,蚕豆幼苗真叶片数增多,蚕豆全株载蚜总量呈上升趋势,先期蚜量升高趋势显著,后期则稳定保持在扩繁效率为450~560头/株左右,生长期为20天的蚕豆苗蚜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已达到蚜虫最大增长率,即便有多余叶片提供营养,也不能促进蚜虫种群数量增加。在平均单叶载蚜量方面,呈现了明显的先增加再下降的趋势,蚕豆苗生长第18~20天接蚜,可获得最大的单叶载蚜量。考虑到生产成本、提高效率,生产上可以采纳在蚕豆生长的第20天(第6片真叶完全展开时),接入蚜虫,经7天连续培养,蚜虫总量达500~560头/株、单叶载蚜量在70~90头左右,是最佳接种时间。
接寄主量的选择:将生长期为20天的蚕豆苗(每盆3株),接入10头、30头、50头、70头苜蓿蚜用100目尼龙网袋笼罩,并置于人工气候箱(温度25±1℃,相对湿度RH60~70%,光周期L∶D=14h∶10h)内继续培养至第5天,计数蚕豆植株上蚜虫量,并计算接蚜扩繁效率(接蚜扩繁效率=最初接虫数/蚜虫总数)。每处理5次重复,结果取平均值。
表5:苜蓿蚜最适接虫数量
结果如表5所示,蚜虫总数随着接蚜数量的增加而上升,但后期升幅不显著,当接蚜数为30头时,5天连续培养后,单株蚜虫数可达490头,扩繁效率为1∶17;当接蚜数为50头,单株蚜虫数可达610头,扩繁效率为1∶12;当接蚜数为70头,单株蚜虫数可达720头,扩繁效率为1∶11;此后,随着接蚜数量的增加,单株载蚜量维持在较高水平,蚕豆寄主的营养供应不足,有翅蚜虫数量增加,迁飞外逃现象出现,扩繁效率降低。综合考虑生产成本、扩繁效率等因素,生产上接蚜数以20~30头/株为宜,既能避免种内竞争,又可以获得大量健康的2~3龄苜蓿蚜幼虫存在于蚕豆苗上。
4、繁蜂:
在上述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在10cm×8cm的小花盆内培育蚕豆苗,每盆育蚕豆苗3株,在人工气候箱内温度25±1℃,相对湿度RH60~70,光周期L∶天=14h∶10h条件下,培养蚕豆及后期接入的苜蓿蚜和茶足柄瘤蚜茧蜂。将生长期为20天的蚕豆苗,每株接入20头苜蓿蚜用100目尼龙网袋笼罩,再经7天连续培养,此时蚜虫种群数量达到500头/株,将初羽化的茶足柄瘤蚜茧蜂雌蜂置于混合种群,完成交尾后,再分别按1∶30、1∶50、1∶70、1∶100、1∶150、1∶200、1∶250的蜂蚜比例向网袋中接入茶足柄瘤蚜茧蜂雌蜂,已完成交配、健壮且待产卵,即分别每盆蚕豆苗接入50头、30头、21头、15头、10头、8头、6头茶足柄瘤蚜茧蜂雌蜂,已完成交配、健壮且待产卵,24h取出茶足柄瘤蚜茧蜂。培养7天后计算茶足柄瘤蚜茧蜂僵蚜数量。用计数器随机测量1株蚕豆上的僵蚜量,估算总量,待茶足柄瘤蚜茧蜂出蜂后记录出蜂数,并计算单蜂贡献率(单蜂贡献率=僵蚜总数/接蜂数)。每处理10次重复。
表6:接峰数量对僵蚜及茶足柄瘤蚜茧蜂羽化的影响
接蜂数量试验结果如表6所示,接蜂比对僵蚜数量影响显著,对后代羽化率影响不显著。随接蜂数量的增加,僵蚜数量呈上升趋势并逐渐趋于平稳,单蜂贡献率则是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当接蜂数量过高时,僵蚜数并未呈现显著增加。这主要是由于茶足柄瘤蚜茧蜂在寄生蚜虫的行为中,存在鳌刺试探过程,一般要经反复多次的对蚜虫鳌刺挑选,判定该蚜虫符合子代营养需求后,才在蚜虫体内产卵,如果茶足柄瘤蚜茧蜂密度过高,对蚜虫反复鳌刺频繁,形成的机械损伤将致使更多的苜蓿蚜死亡,已在该蚜虫体内产卵的茶足柄瘤蚜茧蜂也不能完成发育过程,影响了僵蚜的形成。从僵蚜数量指标来看,蜂蚜比例为1∶30~1∶100之间,僵蚜数量维持在1000头的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从单蜂贡献率的角度看,蜂蚜比例为1∶100~1∶250的区间,单蜂贡献率维持在63头僵蚜/蜂的水平,蜂蚜比例为1∶100时,单蜂贡献率最高。综合生产实际,蜂蚜比例为1∶100时,既发挥了寄生蜂最佳的寄生效能,形成的僵蚜数量也最多,适于大规模扩繁需要。
表7:茶足柄瘤蚜茧蜂生产周期
生产流程 时间(天)
培育蚕豆苗 1~24
接种苜蓿蚜 25
管理已接种苜蓿蚜的蚕豆苗 26~31
接种茶足柄瘤蚜茧蜂 32
茶足病例蚜茧蜂的发育 33~40
收集茶足柄瘤蚜茧蜂成蜂 41
繁殖周期的确定:在室内繁殖茶足柄瘤蚜茧蜂时,从种植寄主植物蚕豆、接种寄主苜蓿蚜、接种茶足柄瘤蚜茧蜂到成蜂羽化,共需要40天左右,详见表7。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茶足柄瘤蚜茧蜂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周期缩短,因此,繁殖周期也会相应地缩短。
综合以上各试验的结果,扩繁茶足柄瘤蚜茧蜂最佳组合为:生长期为20天的蚕豆幼苗(7~8片真叶)+每株蚕豆接种20~30头待产卵的苜蓿蚜成蚜培养5天+接蜂比为1∶100的待产卵的雌性茶足柄瘤蚜茧蜂成蜂。该组合可以大大节约繁蜂成本,能促进茶足柄瘤蚜茧蜂的大规模繁殖乃至商品化生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4)

1.一种利用水培蚕豆规模化扩繁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水培蚕豆规模化扩繁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寄主植物的筛选;
选择蚕豆、豌豆、苜蓿这3种寄主植物,比较苜蓿蚜在几种寄主植物上存活率和繁殖力的差异及不同寄主植物对于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扩繁效果,经过试验得出,蚕豆各个参数最好,选择蚕豆作为扩繁苜蓿蚜及茶足柄瘤蚜茧蜂的寄主植物;
2)培育寄主植物蚕豆;
寄主植物快繁,利用水培的方式实现规模化快速培育,具体培育方法为:
a、选取健康饱满的当年收蚕豆种子,清水冲洗;
b、将冲洗干净的种子置于塑料盆中,室温下用清水浸泡种子16h;
c、将泡胀的种子从水中捞出,以湿润的双层棉质纱布覆盖,置于温度25℃、相对湿度65~70%的人工气候箱中催芽,每日早晚用清水冲洗种子、打湿纱布各一次;
d、催芽5天后,在种子生根发芽且芽伸长至3cm时,将其摆放于30×22×5cm的塑料托盘中,密度100粒/盘;
e、向塑料托盘中加3cm深的清水,置于室温25℃、光照度22000lux的恒温光照培养箱中;
f、注意按需要向塑料托盘中补水,至蚕豆苗生长到合适大小即可用于饲养苜蓿蚜。
3)接蚜繁蚜;
在室温25±1℃条件下,以20%蜂蜜水为成蜂的营养来源,实验所用寄生蜂茶足柄瘤蚜茧蜂雌蜂已经交配过,在每个寄生盒内放入寄主数为50头,然后移入寄生蜂2头,让其寄生,观察寄生情况,以出现僵蚜为寄生成功的标准;
选择生长期为10~26天的不同阶段的蚕豆幼苗进行试验,分别向每盆内接入蚜虫20头蚜虫,再经7天连续培养,计数蚕豆植株上蚜虫量,并计算单叶载蚜量,实验共10次重复,结果取平均值;
将生长期为20天的蚕豆苗接入10头、30头、50头和70头苜蓿蚜用100目尼龙网袋笼罩,并置于人工气候箱内继续培养至第5天,计数蚕豆植株上蚜虫量,并计算接蚜扩繁效率,每处理5次重复,结果取平均值。
4)接蜂繁蜂;
模块繁蜂:在10cm×8cm的小花盆内培育蚕豆苗,每盆育蚕豆苗3株,在人工气候箱内培养蚕豆及后期接入的苜蓿蚜和茶足柄瘤蚜茧蜂,将生长期为20天的蚕豆苗,每株接入20头苜蓿蚜用100目尼龙网袋笼罩,再经7天连续培养,此时蚜虫种群数量达到500头/株,将初羽化的茶足柄瘤蚜茧蜂雌蜂置于混合种群,完成交尾后,再向网袋中接入茶足柄瘤蚜茧蜂雌蜂,即分别每盆蚕豆苗接入50头、30头、21头、15头、10头、8头和6头茶足柄瘤蚜茧蜂雌蜂,24h取出茶足柄瘤蚜茧蜂;
收集僵蚜:培养7天后计算茶足柄瘤蚜茧蜂僵蚜数量,用计数器随机测量1株蚕豆上的僵蚜量,估算总量,待茶足柄瘤蚜茧蜂出蜂后记录出蜂数,并计算单蜂贡献率,每处理10次重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培蚕豆规模化扩繁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需建立苜蓿蚜和茶足柄瘤蚜茧蜂的保种种群,保种环境条件为:温度25±1℃,相对湿度RH65%~70%,光周期L∶D=14h∶10h,定期从野外采集土著种群进行复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水培蚕豆规模化扩繁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繁茶足柄瘤蚜茧蜂的参数组合为:选择生长期为20天带有7~8片真叶的蚕豆幼苗,每株蚕豆接种20~30头待产卵的苜蓿蚜成蚜培养5天,选择接蜂比为1∶100的待产卵的雌性茶足柄瘤蚜茧蜂成蜂进行繁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水培蚕豆规模化扩繁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气候箱内的温度25±1℃,相对湿度RH60~70%,光周期L∶D=14h∶10h。
CN201611271466.0A 2016-12-24 2016-12-24 利用水培蚕豆规模化扩繁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方法 Pending CN1066655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71466.0A CN106665502A (zh) 2016-12-24 2016-12-24 利用水培蚕豆规模化扩繁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71466.0A CN106665502A (zh) 2016-12-24 2016-12-24 利用水培蚕豆规模化扩繁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65502A true CN106665502A (zh) 2017-05-17

Family

ID=58850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71466.0A Pending CN106665502A (zh) 2016-12-24 2016-12-24 利用水培蚕豆规模化扩繁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6550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07822A (zh) * 2018-03-12 2018-06-29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一种褐带蚜小蜂的人工大量快速繁育技术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02700A1 (ja) * 2007-02-22 2008-08-28 Mitsui Chemicals Agro, Inc 病害虫防除組成物及び病害虫被害予防方法
CN102301982A (zh) * 2011-07-19 2012-01-04 云南省烟草公司曲靖市公司 豌豆蚜繁殖烟蚜茧蜂的方法
CN103907568A (zh) * 2013-01-05 2014-07-09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一种大规模人工繁殖豆柄瘤蚜茧蜂的方法
CN105104311A (zh) * 2015-09-25 2015-12-02 黔南州烟草公司瓮安县分公司 一种用空心莲子草繁育烟蚜茧蜂的方法
CN106135135A (zh) * 2016-06-24 2016-11-23 江西省烟草公司吉安市公司 一种利用蕹菜扩繁烟蚜茧蜂僵蚜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02700A1 (ja) * 2007-02-22 2008-08-28 Mitsui Chemicals Agro, Inc 病害虫防除組成物及び病害虫被害予防方法
CN102301982A (zh) * 2011-07-19 2012-01-04 云南省烟草公司曲靖市公司 豌豆蚜繁殖烟蚜茧蜂的方法
CN103907568A (zh) * 2013-01-05 2014-07-09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一种大规模人工繁殖豆柄瘤蚜茧蜂的方法
CN105104311A (zh) * 2015-09-25 2015-12-02 黔南州烟草公司瓮安县分公司 一种用空心莲子草繁育烟蚜茧蜂的方法
CN106135135A (zh) * 2016-06-24 2016-11-23 江西省烟草公司吉安市公司 一种利用蕹菜扩繁烟蚜茧蜂僵蚜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宏光等: "漂浮烟苗饲养烟蚜及烟蚜茧蜂研究(Ⅱ)——烟苗生长时期与接蚜量对繁蚜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黄海广: "茶足柄瘤蚜茧蜂扩繁技术的基础性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农业科技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07822A (zh) * 2018-03-12 2018-06-29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一种褐带蚜小蜂的人工大量快速繁育技术方法
CN108207822B (zh) * 2018-03-12 2020-10-02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一种褐带蚜小蜂的人工大量快速繁育技术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0505B (zh) 浅黄恩蚜小蜂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Way et al. Intra‐specific mechanisms in relation to the natural regulation of numbers of Aphis fabae Scop
CN101455190B (zh) 烟蚜茧蜂规模繁殖工艺
CN103168751B (zh) 一种扩繁烟蚜茧蜂的方法
CN105360021B (zh) 一种小龙虾温室育苗装置及稻田种养循环方法
CN103478117B (zh) 一种异色瓢虫防治烟蚜的扩散繁殖释放方法
CN103141247B (zh) 一种中熟夏大豆品种种植方法
CN108476826B (zh) 一种释放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的方法
CN103155906A (zh) 食蚜瘿蚊批量繁殖工艺及应用技术
CN105918200B (zh) 一种蟹稻共生种养池及其综合调温方法
CN102308738B (zh) 甘蓝蚜替代烟蚜繁殖烟蚜茧蜂防治烟草虫害的方法
CN103141443B (zh) 一种调控草地螟阿格姬蜂滞育的方法
CN102334468A (zh) 漂浮苗高效繁殖烟蚜茧蜂方法
CN104396881A (zh) 一种龟纹瓢虫人工饲养、保种和繁殖生产方法
CN102524193A (zh) 斑潜蝇优势寄生蜂的规模化饲养方法
CN103392674A (zh) 利用烤烟育苗棚繁育蚜茧蜂的方法
CN111374095A (zh) 一种捕食性瓢虫的培养方法
CN105165726B (zh) 一种利用扦插植物立体扩繁烟蚜茧蜂的方法
CN107278741A (zh) 利用红彩真猎蝽防治褐飞虱的方法
CN102550492A (zh) 一种莲草直胸跳甲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
CN103125451A (zh) 一种扩繁伞群追寄蝇的方法
CN106665502A (zh) 利用水培蚕豆规模化扩繁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方法
CN102771446B (zh) 利用豌豆彩潜蝇扩繁豌豆潜蝇姬小蜂的方法
CN103168752B (zh) 利用麦二叉蚜扩繁烟蚜茧蜂的方法
CN111066732B (zh) 一种繁育东亚小花蝽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