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64109A - 一种通信装置、系统及处理信号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装置、系统及处理信号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64109A
CN106664109A CN201480079998.7A CN201480079998A CN106664109A CN 106664109 A CN106664109 A CN 106664109A CN 201480079998 A CN201480079998 A CN 201480079998A CN 106664109 A CN106664109 A CN 1066641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reflection
delay
communication link
crosstal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999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64109B (zh
Inventor
陈微
满江伟
曾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664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4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641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41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系统和处理信号的方法,利用通信链路中固定的反射延时以及相应的反射系数,消除了反射信号引起的反射串扰,提升了通信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装置、 系统及处理信号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通信装置、 系统及处理信号的 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速率的不断提升, 光通信变得越来越流行。
在光通信中, 信号承载于光波长上传输。 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在传输 介质中或者传输中间节点处发生反射。 这种反射现象产生的反射信号对于正 常信号来说是一种串扰, 会影响系统性能。
事实上, 光信号在传输介质中或传输中间节点处可能会经历多次反射。 多次反射产生的反射信号最终和正常的光信号一起进入到光接收机中, 从而 严重影响系统性能。 当传输中间节点受损, 或者传输中间节点较多的情况下, 光信号可以因为反射信号的串扰而急剧恶化。 同时, 通信速率的不断提高, 光信号的调制阶数也越来越高。 而随着光信号的调制阶数的提高, 反射信号 的影响也越加明显。
因此, 如何消除反射信号的串扰, 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 系统及处理信号的方法。 第一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 该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 端口, 用于接收来自通信链路的信号; 处理部件, 用于根据信号在所述通信 链路中的反射延时和与所述反射延时相对应的反射系数消除所述来自通信链 路的信号中的串扰, 所述反射延时为经过反射的信号与未经过反射的信号之 间的延时, 所述反射系数为所述经过反射的信号的幅度与所述未经过反射的 信号的幅度之间的比值。
第二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了第一方面所提供的通信装置 的通信系统。
第三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信号的方法, 可以应用于第一 方面、 第二方面所提供的通信装置或通信系统中。 该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通 信链路的信号; 根据信号在所述通信链路中的反射延时和与所述反射延时相 对应的反射系数消除所述来自通信链路的信号中的串扰, 所述反射延时为经 过反射的信号与未经过反射的信号之间的延时, 所述反射系数为所述经过反 射的信号的幅度与所述未经过反射的信号的幅度之间的比值。
一个静态的通信链路中, 只要相应的物理部件的属性不发生改变, 那么 从发射端到接收端的各个与反射信号相关的参数也是固定的。 比如, 发射端 的发射机的电光转化效率, 传输路径中光纤的衰减, 传输中间节点的反射率, 接收机的光电转化效率等等参数都是固定的。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信号在通信 链路中固定的反射延时以及相应的反射系数, 消除了反射信号引起的反射串 扰, 提升了通信的质量。 附图说明
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 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 附图。
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架构图;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结构图;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射系数分析结果示意图;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处理部件结构图;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处理部件中拍频项处理单元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发 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保护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 通信系统和处理信号的方法, 实施例中 提及的技术手段是可以互通的, 可以相互结合, 可以相互借鉴。
图 1给出了一种通信系统, 该通信系统包括一个通信装置、数模转换器、 发射机、 环形器、 光传输路径及传输中间节点等。 图 1 中, 光传输路径主要 位于两个环形器之间, 当然从发射机到环形器, 以及从环形器到接收机也是 光传输路径的一部分。 图 1 中, 传输中间节点用短竖条示意性表示。 传输中 间节点可以为连接器件或者光放大器件等, 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制。 为方便 阐述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图 1 中, 将两环形器之间的光传输路径左侧部分称 为本地, 光传输路径右侧部分称为对端。 对端的通信子系统未全部画出, 其 具体结构可参考图 1左侧的结构。 其中, 通信装置用于接收、 处理、 发送电 信号; 数模转换器用于将来自通信装置的数字电信号转换为模拟电信号; 发 射机用于将来自数模转换器的模拟电信号调制到光上形成光信号, 并把光信 号发往环形器; 环形器用于将来自本地发射机的光信号发往对端, 并将来自 对端的光信号发往本地接收机。
图 1 中通信系统可以为单纤双向的强度调制-直接检测 (Intensity modulation-Direct Detection , IM-DD )通信系统, 也可以为类似的其他通信系 统, 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制。 IM-DD, 是指发送端调制光载波强度, 接收机 对光载波进行包络检测来确定承载的信号, 可以通过光的有无或者光的强弱 来传输信号。 该通信系统中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可以承载于同一波长中, 也 可以承载于不同的波长中, 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制。
从图 1 中, 可以看出, 光传输路径中因为光散射、 反射等原因, 会产生 部分与正常光信号传输方向相反的光信号, 这部分信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称 为反射信号, 或者反射串扰信号, 或者反射串扰, 或者串扰信号, 或者串扰。
这种反射串扰信号可能是由对端发送的光信号在光传输路径中经过偶数 次反射或散射后引起的, 这种反射串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记为 ri(t)。 图 1 中 的 ri(t)仅为示意, 事实上 ri(t)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反射串扰。
每个反射串扰都有自己的传输路径以及与其传输路径相对应的时延。 这 里的时延, 也称为反射时延, 是指经过反射的信号与未经过反射的信号之间 的时延。 因为经过反射的信号比未经过反射的信号多传输了一段距离, 所以 经过反射的信号与未经过反射的信号之间存在一定的时延。 这个时延的值应 该等于多传输的距离除以光在相应的传输介质中的速度所得到的商。 比如, 一个串扰信号因为反射而在光传输路径中多传输了 L的距离, 而光信号在光 传输路径中的速度为 c, 那么该串扰信号所对应的反射时延应该等于 L/C。
同时, 每个反射串扰都有自己的反射系数。 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系数是 指经过反射的信号的幅度与所述未经过反射的信号的幅度之间的比值。 这里 的信号的幅度是指光信号经过光电转换后的电信号的幅度。 当然, 本领域公 知的, 在电光转换过程中, 电信号的幅度与光信号的强度是成正比的。 所以, 对于 0而言, 本发明实施例的反射系数也可以是经过反射的光信号的强度 与所述未经过反射的光信号的强度之间的比值。 这种反射系数与反射串扰每 次反射的反射率有密切的关系。 当每次反射的反射率都很小时, 反射系数可 以近似地认为是所有反射的反射率的乘积。
此外, 反射串扰还可能是由本地发射的光信号在光传输路径中经过奇数 次反射或散射引起的,这部分反射信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称为 r2(t)。同样, r2(t) 也可能包括多个反射串扰, 每个反射串扰对应相应的反射时延, 每个反射串 扰也对应相应的反射系数。 这里的反射系数同样是指经过反射的信号的幅度 与所述未经过反射的信号的幅度之间的比值。 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 r2(t)来说, 未经过反射的信号可以直接用本地所发送的电信号来表示。因此,在测定 r2(t) 中的反射串扰信号的反射系数时, 先将电信号 d2 ( t )转化为光信号 ¾ ( t ) , 然后检测 s2 ( t )在光传输路径中的反射串扰信号, 将反射串扰信号转化为电 信号 d2 ( t+T2 ) , 这里的 T2表示相应的反射时延, 那么该反射串扰信号的反 射系数即为 d2 ( t+T2 ) 的幅度与 d2 ( t ) 的幅度的比值。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原理进行阐述。 如图 1所示, 反射串扰主 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对端发送的信号在通信链路中经过多次反射形成的, 这部分反射串扰信号记为 ri(t), 另一部分为本地发送的信号在通信链路中经 过一次或多次反射形成的, 这部分反射串扰信号记为 r2(t)。 与此同时, 对端 发射的未经过反射的信号记为 s(t), s(t)也即是本地所需要的正常信号, 消除 反射串扰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消除除了 s(t)外的其他信号。
记总的反射串扰为 r(t), 其中 r(t)= ri(t)+ r2(t), 那么有最终在接收机中产 生的电信号可以表示为: l(t) = A\s(t) + r(tf = = I, + I2 + I3 上式中, ll = , 为需要的信号项; Ι2 = 2Α · + Αφ))2, 为信号与反射的拍频项, 为信号与反射的频率差, Δ^为信号与反射的相 位差; /3 = 4^)|2 , 为反射项。 其中, Α为光信号 s(t)+r(t)转换为光信号 I ( t )过 程中的电光转换系数, 对于既定的接收机来说, 这是个常数。 对于信号 I来说, 12、 13均为串扰项。 值得说明的是, 当通信系统中的主 要的反射串扰是「^)时, 而 r2(t)相对来说很微弱, 可以只消除 (t)引起的串扰, 而忽略 r2(t)的串扰, 即令 r(t)= (t); 同理, 当通信系统中的主要的反射串扰是 r2(t)时, 而「^)相对来说很微弱, 可以只消除 r2(t)引起的串扰, 而忽略 (t)的串 扰, 即令 r(t)= r2(t); 当然, 也可以同时消除「^)和 r2(t)的串扰。 此外, 可以只 消除反射项的串扰而忽略拍频项的串扰, 或者只消除拍频项而忽略反射项的 串扰。 以上几种方式, 均能一定程度上消除反射串扰, 提高通信质量。 如图 2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 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接 收端口, 用于接收来自通信链路的信号; 处理部件, 用于根据信号在所述通 信链路中的反射延时和与所述反射延时相对应的反射系数消除所述来自通信 链路的信号中的串扰, 所述反射延时为经过反射的信号与未经过反射的信号 之间的延时, 所述反射系数为所述经过反射的信号的幅度与所述未经过反射 的信号的幅度之间的比值。
所述处理部件具体用于: 将所述反射延时作为滤波处理的滤波延时, 将 与所述反射延时相对应的反射系数的负值作为滤波处理的滤波系数, 根据所 述滤波延时及滤波系数对所述来自通信链路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以消除所述 来自通信链路的信号中的串扰。
因为每个反射串扰都有固定的反射延时和反射系数, 而这些反射延时和 反射系数是可以测定的。 处理部件可以根据已知的反射延时和反射系数消除 相应的反射串扰。
比如, 对于对端发送的信号所引起的反射项串扰, 处理部件可以被配置 为根据反射延时 Ί\和反射系数 进行滤波处理以消除 (^(t+T †的串扰信号 Rj · d!(t), 其中, (!^+^为 t+T †刻接收到的来自所述通信链路的未经过滤 波处理的信号, 为 t时刻接收到的来自所述通信链路并已经过滤波处理的 信号, 所述反射延时 Ί\为由所述通信链路对端发送的经过反射的信号与由所 述通信链路对端发送的未经过反射的信号之间的延时, 所述反射系数 为由 所述通信链路对端发送的经过反射的信号的幅度与由所述通信链路对端发送 的未经过反射的信号的幅度之间的比值。
4(0为经过滤波处理的电信号, 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准确的信号。 可选的, (0还可以经过判决处理的信号, 经过判决处理的信号更为接近真实的信号。
与 (0对应的光信号所引起的反射串扰将延后于 4(0到达处理部件, 延 后的时间为相应的反射延时 Ί\。 也就是说, 处理部件在 (0后经过 Ί\时所接 收到的信号 c^t+TO中混有 4(0所引起的反射串扰信号。这个反射串扰信号为 经过滤波处理后的 4(0乘以相应的反射系数 。 具体的消除串扰的方法在 c^t+T 信号中减去 · 4(0。 所谓的减去 d!(t), 可以通过配置处理部 件中的滤波系数实现, 例如可以将滤波系数配置为反射系数的负值 - 。比如, 可以在 t+ T †刻做如下滤波处理, 令 (1^+^)= d +T - · d!(t), 或者令 d1(t+T1)= d^t+T · ( ΐ- Ri - d ty c^t+T ) 。
对于本地发送的信号所引起的反射项串扰, 处理部件可以被配置为根据 反射延时 Τ2和反射系数 R2进行滤波处理以消除 (1^+ T2)中的串扰信号 R2 . d2(t), 其中, (^(t+Ts)为 t+T2时刻接收到的来自所述通信链路的未经过滤 波处理的信号, (12(¾为本地向所述通信链路发送的信号, 所述反射延时 为 由本地发送的经过反射的信号与本地未经过反射的信号之间的延时, 所述反 射系数 R2为由本地发送的经过反射的信号的幅度与本地未经过反射的信号的 幅度之间的比值。 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 d2(t)是本地发送的, 所以可以直接 在本地复制一份即可, 理论上说应该是准确的。 此外, 这里的反射延时 T2是 本地获得 d2(t)与本地获得 d2(t)的反射信号之间的时间差。 因为消除本地发送 的信号所引起的反射项串扰的方法与消除对端发送的信号所引起的反射项串 扰的方法类似, 这里不再赘述。
本地发送的信号所引起的反射项串扰, 以及对端发送的信号所引起的反 射项串扰中, 可以只消除其中一项 (如另一项比较微弱可忽略不计时) , 也 可以同时消除两项, 均能一定程度上消除反射串扰, 提高通信质量。 同时消 除两项的方法也是类似, 可用通过将未经过滤波的信号减去相应的总的反射 串扰信号即可。
以上的阐述说的是消除一个反射串扰的方法, 事实上, 通信链路中的反 射串扰具有多个, 并且每个反射串扰都有自己的反射延时和反射系数。 当然, 原理是一样的, 区别只在于滤波处理时需要减去的串扰为所有的串扰的总和。 比如当存在 n个反射串扰时, n个反射串扰对应的反射时延为 (Ί\ , Τ2, ... Τη ) , 对应的反射系数为 ( , R2, ...Rn ) , 那么相应的滤波处理应该为令 d!(t)- R! · dx(t- T - R2 · (t- T2)... - Rn · dx(t- Tn)。 其中 x等于 1或 2, 当 x等于 1时表示该信号为对端发送的经过滤波的信号, 当 X等于 2时表示该 信号为本地复制的信号。
以上说明的是反射项 13所引起的串扰的消除方法。 进一步, 可选的, 还 可以消除拍频项所引起的串扰, 进一步提升通信质量。 对于拍频项的串扰, 处理部件被配置为: 根据反射延时和与所述反射延时相对应的反射系数获得 反射信号; 对经过滤波处理的信号进行判决处理; 将所述反射信号和经过判 决处理的信号相乘, 对相乘的结果取共轭; 对所述经过滤波处理的信号和取 共轭后的信号进行自相关检测; 对自相关检测的结果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 FFT, 得到 FFT后的频域信号; 根据所述频域信号的峰值点的位置和峰值点 的强度计算所述反射信号所引起的拍频项串扰, 并消除所述经过滤波处理的 信号中的拍频项串扰。
根据以上叙述可知,消除串扰需要获得反射延时和反射系数这两个参数。 这两个参数可以是本地配置的, 可以是系统初始化的时候测定的, 可以是网 管提供的, 还可以是周期性测定的, 具体获得这两个参数的方法本发明实施 例不做限制。
下面将举例介绍具体如何测定反射延时和反射系数。
对于本地发送的信号, 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端口; 所述发送端口, 用于发送第一训练序列信号; 所述接收端口,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训练序列 信号在所述通信链路中反射的信号; 所述处理部件还用于: 将所述第一训练 序列信号和所述第一训练序列信号的反射信号进行自相关检测获得反射延时 和反射系数。 第一训练序列信号可以间插在业务信号中发送, 也可以单独发送, 还可 以在业务信号中进行低深度低频率的调顶的方式发送。 优选的, 在测定反射 延时和反射系数的过程中, 对端的发射机不发送信号。 处理部件在接收到反 射回来的第一训练序列信号, 对本地复制的第一训练序列信号和第一训练序 列信号的反射信号进行自相关检测。 自相关是指信号在 1个时刻的瞬时值与 另 1个时刻的瞬时值之间的依赖关系, 是对 1个随机信号的时域描述。 对于 发送的训练序列, 可以看成是一组随机数, 每个序列只和自身相关, 序列之 间不存在相关性。
具体的获取反射延时和反射系数的方法如下: 对所述第一训练序列信号 和所述第一训练序列信号的反射信号进行自相关得到自相关曲线, 以及对第 一训练序列信号与自身进行自相关得到一个自相关值。 再将自相关曲线除以 得到的自相关值。 具体的, 自相关曲线除以自相关值可以表示为:
c。rre!ati。«Tr、, r( + Τ ) correlatio n、d(、,R ά(τ + Τ)) _ Rcotrektti。η(ά(τ ά(τ + Τ ) correlationid (τ), d (τ)) correlatio n{d (τ), d (τ)) correlation{d (τ), d (τ)) 因为反射的信号与发出的信号时一样的, 只是时间上有所不同, 所以有 ά(τ + Τ) = ά(τ) 0 所以上式可以表示为:
,d
可见, 自相关曲线除以得到的自相关值的结果是反射系数 R。 两者相除 的结果如图 3所示。 图 3中, Ί\、 Τ2、 Τ3、 Τ4即为相应的反射延时, 而 Ί\、 τ2、 τ3、 τ4对应的竖轴即为反射系数。 在获得相应的反射延时和反射系数后, 处理部件即可按照上述的方式对反射串扰进行消除。
对于对端发射的信号所引起的反射串扰, 反射延时和反射系数的测定方 法类似, 也即处理部件, 还用于利用本地已知的第二训练序列信号与所述对 端发送的第二训练序列进行自相关检测获得反射延时和反射系数。 在一种情 况下, 对端发射的第二训练序列, 本地是知道的或者是双端约定好的, 这种 情况下可以直接用已知的训练序列进行自相关检测。 如果对端发射的第二训 练序号对于本地是未知的, 那么可以用经过滤波处理和判决处理后的信号当 做已知的第二训练序列, 并用其与后接手到的训练序列进行自相关检测。
上述的处理部件可以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存储器中存储有相应的指令 或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或程序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介绍 的处理部件的一系列功能。 此外, 处理部件的功能也可以固化在相应的硬件 中,如处理部件可以具体是可利用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 ) , 也可以是体现为相应逻辑数组, 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 器(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 ),还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 ASIC)等, 以上仅为举例, 具体用什么样的器件实现本发明 实施例的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制。
处理部件的内部结构可以如图 4所示, 当然图 4仅为示例, 不作为对处 理部件内部结构的限制。
如图 4所示, 处理部件内部可以包括发送信号处理单元、 反射项处理单 元、 滤波单元和拍频项处理单元。
其中, 发送信号处理单元, 用于生成信号并进行编码, 并将编码后的数 据发送出去, 还可以用于接收业务信号, 对业务信号进行处理并发送出去, 还可以用于将预定的训练序列信号间插到相应的业务信号中发送出去。 在测 定反射延时和反射系数时, 发送信号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把发送的训练序列信 号发送给反射项处理单元, 供其进行自相关检测。 在需要消除本地发送的信 号所引起的反射串扰时, 发送信号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把发送的业务信号复制 一份发送给单元, 供其滤波时使用, 同时复制一份信号给反射项处理单元, 供其在需要消除拍频项串扰时生成反射信号。
反射项处理单元用于在测定反射延时和反射系数时, 接收来自发送信号 处理单元和 /或来自接收端口的信号, 进行自相关检测。 反射项处理单元还用 于根据反射延时和反射系数对滤波单元进行配置。在需要消除拍频项串扰时, 利用获得的反射系数, 以及相应的来自发送信号处理单元和来自滤波单元的 信号生成反射信号。
滤波单元用于根据反射项处理单元配置的反射延时和反射系数对接收到 的信号进行滤波。 图 4中, 示意性地将判决单元和发送信号处理单元反馈的 信号统一进行滤波处理, 事实上两者的滤波过程可能是分开的。 对于本地发 射的信号所引起的反射串扰, 则利用发送信号处理单元发送过来的信号, 以 及对应于这些信号的反射信号的反射延时和反射系数进行滤波处理。 而对于 对端发送的信号所引起的反射串扰, 则利用经过判决单元反馈的信号, 以及 相应的反射延时和反射系数进行滤波处理。 滤波单元还提供经过滤波处理的 信号和经过判决处理的信号给拍频项处理单元。 同时, 滤波单元中的判决单 元还反馈信号给反射项处理单元, 供其后续生成反射信号。
拍频项处理单元具体结构如图 5所示, 数学运算单元将反射信号和经过 判决处理的信号相乘, 对相乘的结果取共轭。 这里的反射信号由反射项处理 单元提供, 反射项处理单元将判决单元提供的经过判决处理的信号和相应的 反射系数相乘可得对端发送的信号所引起的反射信号 ri(t), 将发送信号处理 单元提供的信号和相应的反射系数相乘可得本地发送的信号所引起的反射信 号 r2(t), 将两者相加即为总的反射信号。 自相关单元, 用于对所述经过滤波 处理的信号和取共轭后的信号进行自相关检测。 傅里叶变换单元用于对自相 关检测的结果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 FFT, 得到 FFT后的频域信号。 参数处理 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频域信号的峰值点的位置和峰值点的强度计算所述反射信 号所引起的拍频项串扰, 并消除所述经过滤波处理的信号中的拍频项串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处理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 通信链路的信号; 根据信号在所述通信链路中的反射延时和与所述反射延时 相对应的反射系数消除所述来自通信链路的信号中的串扰, 所述反射延时为 经过反射的信号与未经过反射的信号之间的延时, 所述反射系数为所述经过 反射的信号的幅度与所述未经过反射的信号的幅度之间的比值。
具体的, 所述根据信号在所述通信链路中的反射延时和与所述反射延时 相对应的反射系数消除所述来自通信链路的信号中的串扰, 包括: 将所述反 射延时作为滤波处理的滤波延时, 将与所述反射延时相对应的反射系数的负 值作为滤波处理的滤波系数, 根据所述滤波延时及滤波系数对所述来自通信 链路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以消除所述来自通信链路的信号中的串扰。
具体的, 所述根据信号在所述通信链路中的反射延时和与所述反射延时 相对应的反射系数消除所述来自通信链路的信号中的串扰, 包括:
根据反射延时 Ί\和反射系数 进行滤波处理以消除 d^t+T 中的串扰信 号 d!(t), 其中, (!^+^为 t+ 时刻接收到的来自所述通信链路的未经 过滤波处理的信号, 4(0为 t时刻接收到的来自所述通信链路并已经过滤波处 理的信号, 所述反射延时 Ί\为由所述通信链路对端发送的经过反射的信号与 由所述通信链路对端发送的未经过反射的信号之间的延时, 所述反射系数 为由所述通信链路对端发送的经过反射的信号的幅度与由所述通信链路对端 发送的未经过反射的信号的幅度之间的比值; 和 /或,
根据反射延时 T2和反射系数 R2进行滤波处理以消除 (1^+ T2)中的串扰信 号 R2 . d2(t), 其中, d^t+T 为 t+T2时刻接收到的来自所述通信链路的未经 过滤波处理的信号, d2(t)为本地向所述通信链路发送的信号, 所述反射延时 T2为由本地发送的经过反射的信号与本地未经过反射的信号之间的延时, 所 述反射系数 R2为由本地发送的经过反射的信号的幅度与本地未经过反射的信 号的幅度之间的比值。
进一步的, 所述根据信号在所述通信链路中的反射延时和与所述反射延 时相对应的反射系数消除所述来自通信链路的信号中的串扰, 还包括: 根据 反射延时和与所述反射延时相对应的反射系数获得反射信号; 对经过滤波处 理的信号进行判决处理; 将所述反射信号和经过判决处理的信号相乘, 对相 乘的结果取共轭; 对所述经过滤波处理的信号和取共轭后的信号进行自相关 检测; 对自相关检测的结果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 FFT, 得到 FFT后的频域信 号; 根据所述频域信号的峰值点的位置和峰值点的强度计算所述反射信号所 引起的拍频项串扰, 并消除所述经过滤波处理的信号中的拍频项串扰。
可选的, 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一训练序列信号; 接收所述第一训练 序列信号在所述通信链路中反射的信号; 将所述第一训练序列信号和所述第 一训练序列信号的反射信号进行自相关检测获得反射延时和反射系数; 和 / 或, 接收对端发送的第二训练序列信号; 利用本地已知的第二训练序列信号 与所述对端发送的第二训练序列进行自相关检测获得反射延时和反射系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 系统和处理信号的方法, 利用通信链路 中固定的反射延时以及相应的反射系数, 消除了反射信号引起的反射串扰, 提升了通信的质量。
本领保护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 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 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 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该程序在执行时, 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而 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 ROM, RAM, 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 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 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保护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 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 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通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端口, 用于接收来自通信链路的信号;
    处理部件, 用于根据信号在所述通信链路中的反射延时和与所述反射延 时相对应的反射系数消除所述来自通信链路的信号中的串扰, 所述反射延时 为经过反射的信号与未经过反射的信号之间的延时, 所述反射系数为所述经 过反射的信号的幅度与所述未经过反射的信号的幅度之间的比值。
  2.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件具体 用于:
    将所述反射延时作为滤波处理的滤波延时, 将与所述反射延时相对应的 反射系数的负值作为滤波处理的滤波系数, 根据所述滤波延时及滤波系数对 所述来自通信链路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以消除所述来自通信链路的信号中的 串扰。
  3. 3、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件 具体用于:
    根据反射延时 Ί\和反射系数 进行滤波处理以消除 d^t+T 中的串扰信 号 di(t), 其中, (!^+^为 t+T\时刻接收到的来自所述通信链路的未经 过滤波处理的信号, 为 t时刻接收到的来自所述通信链路并已经过滤波处 理的信号, 所述反射延时 Ί\为由所述通信链路对端发送的经过反射的信号与 由所述通信链路对端发送的未经过反射的信号之间的延时, 所述反射系数 为由所述通信链路对端发送的经过反射的信号的幅度与由所述通信链路对端 发送的未经过反射的信号的幅度之间的比值; 和 /或,
    根据反射延时 Τ2和反射系数 R2进行滤波处理以消除 (1^+ T2)中的串扰信 号 R2 . d2(t), 其中, d^t+T 为 t+T2时刻接收到的来自所述通信链路的未经 过滤波处理的信号, d2(t)为本地向所述通信链路发送的信号, 所述反射延时 T2为由本地发送的经过反射的信号与本地未经过反射的信号之间的延时, 所 述反射系数 R2为由本地发送的经过反射的信号的幅度与本地未经过反射的信 号的幅度之间的比值。 4、 根据权利要求 2或 3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件 具体还用于:
    根据反射延时和与所述反射延时相对应的反射系数获得反射信号; 对经过滤波处理的信号进行判决处理;
    将所述反射信号和经过判决处理的信号相乘, 对相乘的结果取共轭; 对所述经过滤波处理的信号和取共轭后的信号进行自相关检测; 对自相关检测的结果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 FFT,得到 FFT后的频域信号; 根据所述频域信号的峰值点的位置和峰值点的强度计算所述反射信号所 引起的拍频项串扰, 并消除所述经过滤波处理的信号中的拍频项串扰。
  4. 5、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4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端口;
    所述发送端口, 用于发送第一训练序列信号;
    所述接收端口,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训练序列信号在所述通信链路中反 射的信号;
    所述处理部件还用于: 将所述第一训练序列信号和所述第一训练序列信 号的反射信号进行自相关检测获得反射延时和反射系数。 6、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4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端口, 还用于接收对端发送的第二训练序列信号;
    所述处理部件, 还用于利用本地已知的第二训练序列信号与所述对端发 送的第二训练序列进行自相关检测获得反射延时和反射系数。 7、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6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 装置应用于单纤双向的强度调制 -直接检测通信系统中。
  5. 8、 一种通信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系统包括权利要求 1至 7任一 所述的通信装置。 9、 一种处理信号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通信链路的信号;
    根据信号在所述通信链路中的反射延时和与所述反射延时相对应的反射 系数消除所述来自通信链路的信号中的串扰, 所述反射延时为经过反射的信 号与未经过反射的信号之间的延时, 所述反射系数为所述经过反射的信号的 幅度与所述未经过反射的信号的幅度之间的比值。
  6.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信号在所述通 信链路中的反射延时和与所述反射延时相对应的反射系数消除所述来自通信 链路的信号中的串扰, 包括:
    将所述反射延时作为滤波处理的滤波延时, 将与所述反射延时相对应的 反射系数的负值作为滤波处理的滤波系数, 根据所述滤波延时及滤波系数对 所述来自通信链路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以消除所述来自通信链路的信号中的 串扰。
  7. 11、 根据权利要求 9或 10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信号在所 述通信链路中的反射延时和与所述反射延时相对应的反射系数消除所述来自 通信链路的信号中的串扰, 包括:
    根据反射延时 Ί\和反射系数 进行滤波处理以消除 d^t+T 中的串扰信 号 d!(t), 其中, (!^+^为 t+ 时刻接收到的来自所述通信链路的未经 过滤波处理的信号, (0为 t时刻接收到的来自所述通信链路并已经过滤波处 理的信号, 所述反射延时 Ί\为由所述通信链路对端发送的经过反射的信号与 由所述通信链路对端发送的未经过反射的信号之间的延时, 所述反射系数 为由所述通信链路对端发送的经过反射的信号的幅度与由所述通信链路对端 发送的未经过反射的信号的幅度之间的比值; 和 /或,
    根据反射延时 Τ2和反射系数 R2进行滤波处理以消除 (1^+ T2)中的串扰信 号 R2 . d2(t), 其中, d^t+T 为 t+T2时刻接收到的来自所述通信链路的未经 过滤波处理的信号, d2(t)为本地向所述通信链路发送的信号, 所述反射延时 T2为由本地发送的经过反射的信号与本地未经过反射的信号之间的延时, 所 述反射系数 R2为由本地发送的经过反射的信号的幅度与本地未经过反射的信 号的幅度之间的比值。
  8. 12、 根据权利要求 10或 1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信号在 所述通信链路中的反射延时和与所述反射延时相对应的反射系数消除所述来 自通信链路的信号中的串扰, 还包括:
    根据反射延时和与所述反射延时相对应的反射系数获得反射信号; 对经过滤波处理的信号进行判决处理;
    将所述反射信号和经过判决处理的信号相乘, 对相乘的结果取共轭; 对所述经过滤波处理的信号和取共轭后的信号进行自相关检测; 对自相关检测的结果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 FFT,得到 FFT后的频域信号; 根据所述频域信号的峰值点的位置和峰值点的强度计算所述反射信号所 引起的拍频项串扰, 并消除所述经过滤波处理的信号中的拍频项串扰。
  9. 13、 根据权利要求 9至 12任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 括:
    发送第一训练序列信号; 接收所述第一训练序列信号在所述通信链路中 反射的信号; 将所述第一训练序列信号和所述第一训练序列信号的反射信号 进行自相关检测获得反射延时和反射系数; 和 /或,
    接收对端发送的第二训练序列信号; 利用本地已知的第二训练序列信号 与所述对端发送的第二训练序列进行自相关检测获得反射延时和反射系数。
  10. 14、 根据权利要求 9至 13任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应用于单纤双向的强度调制-直接检测通信系统中。
CN201480079998.7A 2014-07-18 2014-07-18 一种通信装置、系统及处理信号的方法 Active CN1066641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82525 WO2016008159A1 (zh) 2014-07-18 2014-07-18 一种通信装置、系统及处理信号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64109A true CN106664109A (zh) 2017-05-10
CN106664109B CN106664109B (zh) 2019-04-23

Family

ID=55077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9998.7A Active CN106664109B (zh) 2014-07-18 2014-07-18 一种通信装置、系统及处理信号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64109B (zh)
WO (1) WO20160081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5812A (zh) * 2021-03-10 2022-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接收方法、接收装置以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61240A1 (en) * 2003-02-19 2004-08-19 Andreas Weber Module having two bi-directional optical transceivers
CN1837850A (zh) * 2005-03-25 2006-09-27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光接收器消除同轴内面反射信号的方法及其光电系统
CN103245938A (zh) * 2012-02-14 2013-08-14 英特赛尔美国有限公司 使用回波消除技术来检测一个或多个物体的光学接近度传感器
CN103487067A (zh) * 2013-10-12 2014-01-01 复旦大学 利用波分复用技术消减干涉路径散、反射光干扰的方法与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38720B2 (ja) * 2005-08-17 2010-03-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エコーキャンセラ及びマイ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61240A1 (en) * 2003-02-19 2004-08-19 Andreas Weber Module having two bi-directional optical transceivers
CN1837850A (zh) * 2005-03-25 2006-09-27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光接收器消除同轴内面反射信号的方法及其光电系统
CN103245938A (zh) * 2012-02-14 2013-08-14 英特赛尔美国有限公司 使用回波消除技术来检测一个或多个物体的光学接近度传感器
CN103487067A (zh) * 2013-10-12 2014-01-01 复旦大学 利用波分复用技术消减干涉路径散、反射光干扰的方法与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冯纪春,梅增荣,区惟煦: "光器件隔离度对单光纤双向传输的影响", 《北京邮电学院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08159A1 (zh) 2016-01-21
CN106664109B (zh) 2019-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95513B2 (en) Channel estimation sequence and method of estimating a transmission channel which uses such a channel estimation sequence
CN105547453B (zh) 一种时分复用光纤水听器阵列的光路结构
WO2018017963A1 (en) Phased-array coherent transceiver
CN105450295A (zh) 监测光信噪比的装置、发射机和通信系统
CN106664109A (zh) 一种通信装置、系统及处理信号的方法
CN110620653B (zh) 一种mdi-qkd网络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EP3355610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liminating co-channel interference
CN101764649A (zh) 基于ica信号分离算法的mgdm多模光纤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7517086B (zh) 一种损伤补偿方法及装置
CN106033996A (zh) 光信噪比的监测装置、信号发送装置以及接收机
CN105372644A (zh) 一种基于动态重修正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及系统
EP1299962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associated system
Ardelt et al. A flexible and modular platform for development of short-range underwater communication
US20230179307A1 (en) Method for nonlinear compensation of coherent high-capacity high-order qam system
ES2351564B1 (es) Metodo y aparato para la obtencion de inmunidad a la diferencia de fase y el efecto doppler en sistemas de deteccion y comunicaciones.
CN106797249B (zh) 一种光时域反射计及其对光纤进行检测的方法
CN104199013A (zh) 一种能在有限水域内降低测试频率的方法
CN210464657U (zh) 基于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系统的振动传感系统
Barbosa et al. On a scalable path for multimode MIMO-DSP
CN104836629B (zh) 一种金属信道模型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02472943A (zh) 光学式声相关器
CN102281104A (zh) 一种光纤在线测试装置及方法
RU154283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позволяющее вести одновременную передачу и прием информации в одной полосе частот
RU2267230C1 (ru) Цифро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демодуляции дискретных сигналов в многолучевом канале связи
TW200415383A (en) An optical filter and a method for filtering an optical sig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