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58376A - 一种事件共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事件共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58376A
CN106658376A CN201611209484.6A CN201611209484A CN106658376A CN 106658376 A CN106658376 A CN 106658376A CN 201611209484 A CN201611209484 A CN 201611209484A CN 106658376 A CN106658376 A CN 106658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vent
shared
communication por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094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厚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0948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583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58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583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14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using selective forwar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24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providing notification on incoming messages, e.g. pushed notifications of received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事件共享方法及装置,建立第三终端与外部第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通道,同时确定共享事件,第三终端通过所述通信通道将共享事件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用户直接通过第一终端对所述共享事件进行查看回复,若用户在第一终端对所述共享事件进行了回复操作,第三终端还包括接收由第一终端基于用户回复操作所生成并发送的应答事件,并对所述应答事件进行应答处理。用户能够直接通过第一终端对所述共享事件进行查看回复,避免了用户错过第三终端上重要消息通知的问题,极大方便了用户使用,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事件共享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事件共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终端功能日益强大,例如,可以通过电脑进行办公、休闲娱乐(特别是进行大型游戏),通过手机聊天通信、上网购物等,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深深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当用户正在使用电脑办公娱乐,而手机出现消息通知,但手机又不在用户身边(例如放在其他房间进行充电),或者手机设置成静音,用户通常无法及时获知手机上的消息通知,以至于用户无法有效地对手机上的消息通知进行查看、回复,基于这种情况,很有可能使用户错过非常重要或者紧急的消息通知、例如重要客户的电话短信、日程安排提醒、银行紧急还款通知、QQ、微信消息等等。由此可能给用户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事件共享方法及装置,用于将用户在一个终端上面无法进行处理的事件转移到另外一个终端上进行处理,解决用户错过该终端上重要事件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事件共享方法,包括:
与外部第一终端建立通信通道,并确定共享事件;
基于所述通信通道,将所述共享事件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若基于所述通信通道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共享事件的应答事件,则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应答事件对所述共享事件进行应答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共享事件包括:本端生成的目标事件;或者接收到的外部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消息。
进一步地,若所述共享事件包括接收到的外部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消息,则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应答事件对所述共享事件进行应答处理包括:将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消息的应答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消息包括:即时消息、邮件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与外部第一终端建立通信通道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共享请求;
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验证请求;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密码信息;
将接收的所述密码信息与预设的标准密码信息进行比较;
若接收的所述密码信息与所述标准密码信息相匹配,则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所述通信通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事件共享方法,包括:
与外部第三终端建立通信通道;
基于所述通信通道,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共享事件;
生成并显示共享界面,所述共享界面中包括所述共享事件;
接收用户在所述共享界面对所述共享事件的应答操作;
根据所述应答操作生成应答事件;
基于所述通信通道,将所述应答事件发送给所述第三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与外部第三终端建立通信通道包括:
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共享请求;
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验证请求;
生成并显示验证界面;
接收用户在所述验证界面输入的密码信息;
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所述密码信息;
若所述第三终端对所述密码信息验证通过,则与所述第三终端建立所述通信通道。
进一步地,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共享请求之前,还包括:
检测接入到本地WIFI网络的电子设备;
若检测到所述第三终端接入到所述本地WIFI网络,则进入所述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共享请求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事件共享装置,包括:
第一通道建立模块,用于与外部第一终端建立通信通道;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共享事件;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通信通道,将所述共享事件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通信通道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共享事件的应答事件;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应答事件对所述共享事件进行应答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事件共享装置,还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目标事件;
和/或,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外部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消息;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事件和/或所述目标消息确定为所述共享事件。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若所述共享事件包括所述目标消息,则将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消息的应答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建立模块还包括:
第一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共享请求;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验证请求;
第二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密码信息;
第一比较子模块,用于将接收的所述密码信息与预设的标准密码信息进行比较;
第一通道建立子模块,用于第一比较子模块比较接收的所述密码信息与所述标准密码信息相匹配时,则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所述通信通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事件共享装置,包括:
第二通道建立模块,用于与外部第三终端建立通信通道;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通信通道,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共享事件;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共享界面,所述共享界面中包括所述共享事件;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共享界面;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在所述共享界面对所述共享事件的应答操作;
第三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应答操作生成应答事件;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通信通道,将所述应答事件发送给所述第三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道建立模块还包括:
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共享请求;
第三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验证请求;
第一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验证界面;
第一显示子模块,用于显示所述验证界面;
第四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在所述验证界面输入的密码信息;
第三发送子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所述密码信息;
第二通道建立子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三终端对所述密码信息验证通过,则与所述第三终端建立所述通信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事件共享装置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接入到本地WIFI网络的电子设备;
所述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第三终端接入到所述本地WIFI网络时,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共享请求。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事件共享方法及装置,建立第三终端与外部第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通道,同时确定共享事件,第三终端通过所述通信通道将共享事件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用户直接通过第一终端对所述共享事件进行查看回复,若用户在第一终端对所述共享事件进行了回复操作,第三终端还包括接收由第一终端基于用户回复操作所生成并发送的应答事件,并对所述应答事件进行应答处理。用户能够直接通过第一终端对所述共享事件进行查看回复,避免了用户错过第三终端上重要消息通知的问题,极大方便了用户使用,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事件共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建立通信通道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三终端的事件共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一终端的事件共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事件共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手机处理应答事件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事件共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事件共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另一种事件共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事件共享方法适用于用户终端,尤其适用于手机、PAD、电脑等用户终端。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事件共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考图1,包括如下流程:
S11:第三终端与外部第一终端建立通信通道。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终端(也可以称之为本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PAD,所述第一终端包括但不限于电脑。通过本端与第一终端建立通信通道,实现两者之间的通信连接,以用于将本端上的共享事件推送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于是便将接收到的共享事件通知用户查看回复。从而可以避免用户错过本端产生的重要消息通知,带来不利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例如,当用户的手机电量较低需要充电时,用户便将手机拿到相应的地方进行充电,例如其他房间的插座旁边,用户将手机充上电后,便通过自己的电脑处理工作事务。此时若手机接收到重要的消息通知时,由于用户与自己的手机距离较远,或者由于用户佩戴着耳机,根本无法察觉手机的提示声音或者震动。由此可能使用户错过手机上的重要消息通知,给用户带来不利影响。
应当理解的是,第三终端与外部第一终端可以基于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蓝牙等建立通信通道,所述通信通道,也即是用于实现两者之间的共享连接。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针对第三终端与第一终端建立通信通道的具体过程进行如下详细说明,请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建立通信通道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S111:第一终端向第三终端发送共享请求;
应当理解的是,在第一终端向第三终端发送共享请求之前,还可以检测第三终端是否打开了相应的网络连接。例如可以检测第三终端是否连接了本地WIFI,或者也可以检测第三终端是否开启了蓝牙功能。
S112:第三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共享请求,并向第一终端发送验证请求;
S113:第一终端接收由第三终端发送的验证请求,生成并显示验证界面;
S114:第一终端接收用户在第一终端的所述验证界面上输入的密码信息;
S115:第一终端将所述密码信息发送给第三终端;
S116: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密码信息;
S117:第三终端判断所述密码信息与预设的标准密码信息是否匹配;如是,转至步骤S118;如否,转至步骤S119;
S118:第一终端与第三终端建立通信通道;
S119:第三终端拒绝与第一终端建立所述通信通道。
所述预设的标准密码可以是用户在第三终端上设置的用于验证建立通信通道的密码,当用户希望通过第三终端与第一终端建立通信通道用于事件共享时,需要在第一终端的验证界面上输入自己在第三终端上设置的密码,这样才能保证第三终端与第一终端成功建立通信通道。
毫无疑问的是,当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与预设的标准密码信息不匹配时,第三终端与第一终端肯定不能成功建立通信通道,也就不能将第三终端上的共享事件发送给第一终端。当然,用户可以通过第一终端再次发送共享连接请求,再次输入密码信息进行验证。
S12:确定共享事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共享事件包括目标事件和目标消息。所述目标事件可以是本端产生的任一事件,也可以是本端产生的用户指定的事件,例如,可以包括新闻客户端推送的新闻消息、影视客户端推送的影片消息、购物商城推送的商品消息、信用卡还款通知、闹钟、日程提醒等等。所述目标消息可以是第三终端接收到的来自第二终端发送的任一消息,也可以是用户指定类型的消息,例如QQ微信等产生的即时消息,或者邮件、短信等。
由于第三终端上的消息通知多种多样,有的消息通知可能用户并不想浏览查看,例如拦截垃圾短信提醒、应用更新提醒等。通过用户指定自己希望看到的事件,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应当理解的是,用户指定相应事件才需要第三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时,第三终端只会将用户指定的事件发送给第一终端,对其他事件则不作处理或者按照现有方式进行处理。
用户指定共享事件的过程可以在第三终端上进行设置,也可以在第三终端与第一终端建立通信通道后,在第一终端上进行设置。例如用户在第一终端上指定共享事件,具体的可以通过在第一终端上生成一设置共享事件的显示界面,该界面上显示第三终端上安装的所有应用的应用名称和/或应用图标,用户可以在该显示界面点击相关应用,对于用户选中的应用,其产生的消息通知,也即是用户指定的事件,第三终端会将该事件发送给第一终端。对于用户未选中的应用所产生的消息通知,第三终端并不会将该消息通知发送给第一终端。
例如,在确定共享事件时用户选中了“生日管家”(第三终端应当是安装了该应用软件),在第三终端与第一终端成功建立通信通道后,“生日管家”所产生的生日提醒消息通知即成为共享事件,第三终端会将生日提醒消息通知发送给第一终端,用户在第一终端上办公或者休闲娱乐时便可以浏览查看该消息,提醒用户某某将在某一天即将过生日,给用户足够的时间准备生日礼物等。
应当理解的是,当用户未指定相应的共享事件时,第三终端可以按照预设的共享事件设定规则自动确定共享事件,例如所述预设的共享事件设定规则可以是将第三终端上所有的事件都向第一终端进行发送。
S13:第三终端基于通信通道将共享事件发送给第一终端。
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述的共享事件应当是用户指定的事件或者当用户没有指定相应的事件时,由第三终端自动确定的事件。
在第三终端与第一终端成功建立通信通道之后,当第三终端上产生共享事件时,应当将共享事件实时发送给第一终端。通过实时发送所述共享事件,有利于第三终端与第一终端消息的同步共享。
当然,用户也可以自己设置第三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共享事件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实时发送、定时发送。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定时发送共享事件,也即通过用户设定一个定时时间,在定时时间达到后,第三终端才将共享事件发送给第一终端并通知用户浏览查看,或者第三终端实时将共享事件发送给第一终端,在设定的定时时间到达后,第一终端再通知用户浏览查看。避免在定时时间到达之前第一终端将共享事件通知用户,影响用户处理重要事情。用户设定定时时间的对象可以是第三终端,也可以是第一终端,也即是用户可以在第一终端上设定定时时间,也可以在第三终端上设定定时时间。
通过上述步骤,即可将第三终端上的共享事件通过通信通道发送给第一终端,用户便可直接在第一终端上进行浏览查看。从而可以有效解决用户错过第三终端上的重要消息通知的问题。
S14:第一终端接收第三终端发送的共享事件,生成并显示共享界面。
第一终端实时接收第三终端基于所述通信通道发送的共享事件,并根据该共享事件,生成并显示包含该共享事件的共享界面,并通知用户浏览查看,用户能够根据该共享界面浏览查看第三终端发送的共享事件。
S15:第一终端接收用户在所述共享界面对所述共享事件的应答操作,并生成应答事件。
当用户查看到的共享事件属于目标消息时,例如是第二终端发送的微信消息,用户还可以直接在第一终端生成的显示界面上进行回复操作。具体的回复的过程,可以是通过第一终端生成一消息界面显示窗口,用户直接在该显示窗口下进行输入相关内容进行回复,或者也可以通过第三终端的外部话筒设备,发送语音信息进行回复。第一终端接收用户在所述共享界面对所述共享事件的应答操作,并生成应答事件。同时,针对用户基于所述目标消息进行回复,第一终端可以基于用户的回复内容生成与所述目标消息对应的应答消息,并将该应答消息通过通信通道发送给第三终端。
应当理解的是,当用户通过第一终端接收到共享事件是,用户也可以不做回复处理,此时,第一终端也不存在接收用户对该共享事件的应答操作,因此也不会生成应答事件,也不存在发送应答事件给第三终端的过程,当然,第三终端也不会对该共享事件进行应答处理,也即不存在步骤S15和步骤S16。
S16:第三终端若接收到第一终端对共享事件的应答事件,则根据所述应答事件对所述共享事件进行应答处理。
第三终端若接收到来自第一终端对所述共享事件的应答事件,可以根据该应答事件对所述共享事件进行应答处理。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应答处理可以是将该应答事件发送给第二终端,具体的,可以是将用户回复的具体内容发送给的第二终端。相当于用户不必通过第三终端,便可以直接通过第一终端对第三终端接收到的目标消息进行回复,极大方便了用户使用,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毫无疑问的是,若第三终端没有接收由第一终端发送的应答事件时,则可以不做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事件共享方法,通过建立第三终端与第一终端的通信通道,确定共享事件,并将三终端上的共享事件发送到第一终端上,实现第三终端与第一终端的共享连接,用户便可以直接在第一终端上对第三终端上的共享事件进行浏览查看。同时,当用户接收到来自第三终端发送的目标消息时,还可以直接在第一终端上进行回复,第一终端还可以根据用户回复的内容生成应答消息,并将该应答消息发送给第三终端,第三终端接收到该应答消息时,可以将该应答消息发送给第二终端进行应答处理。用户不必非要通过第三终端才能实现对该共享事件的查看回复,可以直接通过第一终端进行查看回复,有效解决了可能由于用户与第三终端距离较远或者第三终端处于静音状态,用户无法及时获得知第三终端上共享事件的问题,避免了用户可能错过重要消息通知的情况发生,极大方便了用户使用,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事件共享方法,具体应用于第三终端,请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三终端的事件共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S31:与外部第一终端建立通信通道。
具体的,可以通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共享请求;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验证请求;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密码信息;将接收的所述密码信息与预设的标准密码信息进行比较;若接收的所述密码信息与所述标准密码信息相匹配,则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所述通信通道。应当理解的是,与所述外部第一终端建立通信通道,可以基于WIFI、蓝牙等方式与外部第一终端建立通信通道,从而实现与第一终端的共享连接。
S32:确定共享事件。
所述共享事件包括本端生成的目标事件以及本端接收到的来自外部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消息。当然,所述共享事件也可以是用户指定的事件。
S33:基于所述通信通道,将所述共享事件发送给第一终端。
当与外部第一终端成功建立通信通道之后,可以检测本端是否存在共享事件,当监测到共享事件时,可以基于建立的通信通道,将所述监测到的共享事件发送给第一终端,而此时用户在第一终端上进行办公、学习或者娱乐,因此用户能够直接通过第一终端查看到本端上的共享事件,避免用户错过了本端上的重要的共享事件。
当所述共享事件时目标消息时,例如微信消息,QQ消息等时,用户还可以直接在第一终端上进行回复
S34:若接收到第一终端对所述共享事件的应答事件,根据该应答事件对所述共享事件进行应答处理。
应当理解的是,当所述共享事件为本端生成的目标事件时,例如闹钟、日程安排等,用户只需在第一终端上浏览查看到所述目标事件即可,不必进行回复,因此可能不存在接收到由第一终端反馈的应答事件,也即不存在步骤S34。当所述共享事件是外部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消息时,所述目标消息包括即时消息、邮件等,用户可能在第一终端上对该目标消息进行回复,因此本端可能接收到针对该目标消息由第一终端反馈的包含用户回复内容的应答事件,此时,则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应答事件对该共享事件进行应答处理。具体的,可以是将包含用户回复内容的应答事件发送给第二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事件共享方法,应用于第三终端,通过与外部第一终端的通信通道,确定共享事件,基于所述通信通道,将共享事件发送给第一终端,若接收来自第一终端发送的基于该共享事件的应答事件,则根据所述应答事件对该共享事件进行应答处理,例如将接收到的目标消息的应答消息发送给第二终端。当用户在第一终端旁,而不在本端旁边时,本端直接将共享事件发送给第一终端,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第一终端便可以浏览查看本端上的共享事件,有效避免用户错过本端上的重要共享事件的问题,且对于需要回复的目标消息,用户还可以直接在第一终端上进行回复,本端基于接收到的应答事件对所述共享事件进行应答处理,极大方便用户使用,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事件共享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请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一终端的事件共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S41:与外部第三终端建立通信通道。
应当理解的是,与外部第三终端建立通信通道可以基于蓝牙、WiFi等方式建立通信通道,具体的,可以是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共享请求;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验证请求;生成并显示验证界面;接收用户在所述验证界面输入的密码信息;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所述密码信息进行验证;若所述第三终端对所述密码信息验证通过,则与所述第三终端建立所述通信通道。从而实现与所述第三终端之间的共享连接,接收来自第三终端发送的共享事件,方便用户查看浏览。
当通过WiFi建立通信通道时,在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共享请求之前,还可以检测接入到本地WIFI网络的电子设备,若检测到所述第三终端接入到本地WIFI网络,则进入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共享请求的步骤。同样,当通过蓝牙建立与第三终端的通信通道时,在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共享请求之前,还可以检测第三终端的蓝牙信号,若检测到所述第三终端的蓝牙信号,则进入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共享请求的步骤。
S42:基于所述通信通道,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共享事件。
在与第三终端成功建立通信通道之后,可以接收来自第三终端通过所述通信通道发送来的共享事件,例如来电提醒、短信提醒、日程安排、微信消息等。
S43:生成并显示共享界面。
接收到由第三终端发送来的共享事件时,生成并显示共享界面,共享界面上应当包括所述共享事件。
S44:接收用户在所述共享界面对所述共享事件的应答操作。
当接收到共享事件时,用户可能会对该共享事件进行回复操作,例如接收到的是由外部第二终端发送给第三终端的微信消息,此时可以接收用户在所述共享界面对该微信消息进行回复的内容,也即接收用户在所述共享界面对所述共享事件的应答操作。
S45:根据所述应答操作生成应答事件。
根据用户的应答操作生成应答事件,例如根据用户对该微信消息进行回复的内容生成应答消息。
S46:基于所述通信通道,将所述应答事件发送给所述第三终端。
根据用户回复操作生成应答事件,然后基于与第三终端建立的通信通道,将所述应答事件发送给第三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事件共享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通过与外部第三终端建立通信通道,基于所述通信通道,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共享事件,生成并显示共享界面,所述共享界面中包括所述共享事件,接收用户在所述共享界面对所述共享事件的应答操作,根据所述应答操作生成应答事件,基于所述通信通道,将所述应答事件发送给所述第三终端。从而可以将第三终端上的共享事件发送给第一终端,当用户通过第一终端进行办公、学习或者娱乐,而又不在第三终端旁边时,可以直接通过第一终端而不必通过第三终端即可对第三终端上的所述共享事件进行查看回复,有效避免用户错过第三终端上共享事件的问题,不仅避免给用户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极大方便了用户使用,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具体的事件共享方法,请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事件共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如下步骤:
S501:手机接入本地WiFi网络。
手机接入本地WiFi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用户在自己的手机上打开相应的设置界面,打开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无线局域网络)功能,然后选择本地WiFi进行连接。
S502:电脑检测接入到本地WiFi网络的电子设备,并向手机发送共享请求。
应当理解的是,电脑与手机应当处于同一WiFi网络下,然后检测接入到本地WiFi网络的电子设备。例如,可以通过相应的路由管理软件实现对接入本地WiFi网络的电子设备的检测,同时用户还可以在该路由管理软件的显示界面上查看到接入本地WiFi的所有的电子设备的信息列表,例如包括电子设备名称、Mac地址等信息。当电脑检测到手机接入本地WiFi网络时,则可以基于检测到的手机的Mac地址自动向手机发送共享请求,或者通过用户主动向手机发送共享请求。
S503:手机接收由电脑发送的共享请求,并向电脑发送验证请求。
手机可以向电脑发送验证请求,是为了验证电脑身份的合法性,验证该共享请求是否是经过用户本人同意的,因为验证过程需要有效的密码信息,以防止被他人进行恶意的共享,给该手机用户带来严重的损失。
S504:电脑接收验证请求,生成并显示验证界面。
所述验证界面可以包括待共享手机名称、待用户输入验证密码信息的输入框。用户可以在电脑的该验证界面上输入密码信息,用于手机进行验证。
S505:电脑接收用户在该验证界面输入的密码信息,并将所述密码信息发送给手机。
电脑可以检测用户输入,判断用户是否输入完成,若判断用户输入完成,则将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发送给手机,用于手机验证。例如,验证界面还可以包括“完成”,当用户输入密码信息完成后,可以点击“完成”,电脑即可判断用户用户输入密码信息已经完成,此时,电脑即可将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发送给手机。
S506:手机接收电脑发送的密码信息,并判断接收的所述密码信息与预设的标准密码信息是否匹配,如是,转至步骤S507,应当理解的是,当判断接收到的所述密码信息与预设的标准密码信息不匹配时,则手机拒绝与电脑建立共享连接(也即拒绝与电脑建立通信通道),当然也不存在后续的步骤S508-S512。
应当理解的是,用户可以事先在手机设置预设的标准密码信息,用于验证其他终端与本手机进行共享连接的合法性。如果其他终端不能发送有效的与预设的标准密码信息相匹配的密码信息,则不能与本手机建立共享连接。所以,在电脑与手机进行共享连接验证时,需要用户输入与预设的标准密码信息相匹配的密码信息。
S507:手机接受与所述电脑的共享请求,成功与电脑建立共享连接。
S508:手机基于所述成功建立的共享连接,向电脑发送共享事件。
本实施中,所述共享事件可以是手机上的任一事件,也可以是用户指定的事件。例如当用户没有指定事件时,手机可以自动根据预设的共享事件设定规则自动确定共享事件,所述预设的共享事件设定规则可以是将手机上任一的事件都向电脑进行发送;例如当用户指定了事件作为共享事件时,则手机将用户指定的事件实时发送给电脑。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用户体验。
S509:电脑接收由手机发送的共享事件,生成并显示共享界面。
所述共享界面具体可以是共享软件的界面,通过该共享软件来生成、显示该共享界面。应当理解的是,该共享界面应当包括所述共享事件,该共享界面可以通过用户触发弹出,也可以直接以弹窗形式弹出。例如,用户通过点击电脑生成的提示消息,来触发电脑弹出共享界面,用户通过所述共享界面查看共享事件。应当理解的是,用户也可以对共享事件设置重要等级,对于高等级的共享事件,则可以在电脑上直接以弹窗形式通知用户,达到快速查看浏览的目的,避免用户错过重要共享事件。
S510:接收用户在共享界面对所述共享事件的应答操作,并生成应答事件。
当电脑接收到的共享事件属于目标消息时,也即是手机接收到的其他终端(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消息,例如可以是手机接收到的QQ消息、微信消息等。当手机将所述目标消息发送给电脑时,用户可以在电脑的显示界面上进行回复操作。
S511:电脑将生成的应答事件发送给手机。
基于手机与电脑成功建立的共享连接,电脑将生成的应答事件发送给手机。
S512:手机接收应答事件,并将该应答事件发送给相应的其他终端(第二终端),实现应答处理。
所述应答事件中包括用户针对所述目标消息进行回复的内容,也即是应答消息。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针对手机接收到电脑发送的应答事件时的处理流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手机处理应答事件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如下流程:
S601:手机监测应答消息;。
手机可以通过开启一监听线程,用于监测手机是否收到由电脑发送的应答消息。
S602:判断是否收到应答消息;如是,转至步骤S603,如否,转至步骤S601。
S603:开辟消息回复线程。
S604:根据所述应答消息对所述目标消息进行应答处理。
通过开辟的消息回复线程,打开相应的应用软件或者直接通过手机后台运行的相应应用软件,将接收到的应答消息并根据相应的共享事件发送出去。
S605:开辟定时器进行计时。
在成功发送了所述应答事件后,手机还可以开辟一定时器线程,用于设定消息回复线程的保留时间。用于用户多次连续对所述共享事件进行回复,避免多次重新开辟新的线程,增加手机的处理负担。
S606:判断定时时间是否结束;如是,转至步骤S607,如否,转至步骤S608;
S607:关闭消息回复线程;
当定时时间已经结束,且没有没有收到新的应答事件时,则关闭消息回复线程。避免该线程长时间占用手机处理资源。
S608:判断是否收到新的应答事件;如是,转至步骤S604,如否,转至步骤S606;
如果在定时时间结束之前,收到新的应答事件,则转至步骤S604,将接收到的应答消息并根据原始的共享事件发送出去,重置定时时间。
应当理解的是,在手机断开WiFi连接后,电脑也可以通过检测接入本地WiFi的电子设备列表信息,来判断手机处于掉线状态。
手机与电脑成功建立一次共享连接之后,当手机再次打开WLAN接入本地WiFi网络时,也可以自动实现手机与电脑的共享连接,避免需要用户再次输入密码信息进行验证的过程。例如,电脑可以存储用户输入的验证密码信息,待下次与该手机进行共享连接时,即可调用该密码信息进行验证,避免用户再次输入。而且,对于共享事件的确定同样可以采用第一次的设置规则进行,除非用户需要进行另外的指定,如果用户指定了新的共享事件,则手机按照用户新指定的共享事件进行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事件共享方法,通过上述步骤,基本可以实现用户将手机上的共享事件发送到电脑进行共享,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电脑便可方便快速地查看手机上的共享事件。特别是当用户将手机设置成静音模式或者用户将手机放到房间进行充电,而用户正在通过电脑办公或者进行娱乐游戏时,本实施提供的事件共享方法尤其适用。有效避免用户错过手机重要消息通知的问题,将手机上的共享事件及时发送给电脑进行通知提示,在用户通过电脑进行办公或者娱乐游戏时,也不会给用户造成较大分心,便能够有效的提醒用户,用户也可以在电脑生成的显示界面上直接进行回复目标消息,十分方便快捷,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事件共享装置,用于实现上述第三终端的事件共享方法。请参照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事件共享装置70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第一通道建立模块71,用于与外部第一终端建立通信通道;具体的,所述第一通道建立模块71包括:第一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共享请求;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验证请求;第二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密码信息;第一比较子模块用于将接收的所述密码信息与预设的标准密码信息进行比较;第一通道建立子模块用于第一比较子模块比较接收的所述密码信息与所述标准密码信息相匹配时,则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所述通信通道。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建立模块71可以基于WIFI、蓝牙等方式与外部第一终端建立通信通道,从而实现事件共享装置70与第一终端的共享连接。
所述事件共享装置70还包括确定模块72,用于确定共享事件;所述共享事件包括由事件共享装置70生成的目标事件以及接收到的来自外部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消息。因此,所述事件共享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生成模块76和/或第二接收模块77,其中,第一生成模块76用于生成目标事件,第二接收模块77用于接收外部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消息;所述确定模块72可以用于将所述目标事件和/或所述目标消息确定为共享事件。当然,所述共享事件也可以是用户通过确定模块72指定的事件。
第一发送模块73,用于基于所述通信通道,将所述共享事件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事件共享装置70与外部第一终端建立通信通道后,可以监测自身是否存在共享事件,当监测到存在共享事件时,通过第一发送模块73将所述共享事件发送给第一终端,使用户能够直接通过第一终端查看事件共享装置70上的共享事件。
第一接收模块74,用于基于所述通信通道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共享事件的应答事件。当通过第一终端接收到由第一发送模块53发送的共享事件时,例如接收到由第一发送模块73发送的目标事件时,具体的可以是闹钟、日程安排提醒、信用卡还款提醒等,用户可以直接浏览查看。当接收到的是目标消息时,也即是第二终端发送给事件共享装置70的事件,例如微信消息、QQ消息、短信等,用户还可以在第一终端上直接进行回复,此时,第一接收模块74可以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包含用户回复内容的应答事件。极大方便了用户使用,用户不必非要通过事件共享装置70才能进行进行回复,也可以直接通过第一终端进行回复,同时,也不必用户在第一终端上安装相应的应用(例如微信、QQ、短信等应用软件),便可实现对事件共享装置70上共享事件的查看浏览回复等功能,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所述事件共享装置70还包括处理模块75,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模块74接收到的所述应答事件对所述共享事件进行应答处理。所述应答处理可以是将接收到的应答事件,并根据所述共享事件发送给相应的第二终端。例如,事件共享装置70接收到来自第二终端A的短信消息,且所述短信消息为目标消息,则第一发送模块73可以将该短信消息发送给第一终端,并接收来自第一终端发送的包含用户回复内容的应答消息,此时,处理模块75可以将所述包含用户回复内容的应答消息发送给第二终端A。
所以,处理模块75还可以包括:第二发送模块751,用于将所述第一接收模块73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消息的应答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事件共享装置70,包括第一通道建立模块71、确定模块72、第一发送模块73、第一接收模块74以及处理模块75,其中第一通道建立模块71还包括第一接收子模块、第一发送子模块、第二接收子模块、第一比较子模块以及第一通道建立子模块,处理模块75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751。通过第一接收子模块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共享请求,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向第一终端发送验证请求,第二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密码信息,第一比较子模块用于将接收的密码信息与预设的标准密码信息进行比较,第一通道建立子模块用于第一比较子模块比较接收的密码信息与预设的标准密码信息相匹配时,与第一终端建立所述通信通道,,确定模块72用于确定共享事件;基于所述通信通道,第一发送模块73将事件共享装置70上的共享事件发送给第一终端;第一接收模块74还可以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发送的基于该共享事件的应答事件,处理模块75根据所述应答事件,通过第二发送模块751将所述应答事件发送给相应的第二终端。从而将事件共享装置70上的共享事件发送给第一终端,用户直接通过第一终端实现对所述共享事件的查看回复处理,极大方便了用户使用,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事件共享装置,用于实现上述第一终端的事件共享方法。请参照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事件共享装置80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第二通道建立模块81,用于与外部第三终端建立通信通道;具体的,所述第二通道建立模块81包括: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共享请求;第三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验证请求;第一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验证界面;第一显示子模块用于显示所述验证界面;第四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在所述验证界面输入的密码信息;第三发送子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所述密码信息;第二通道建立子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三终端对所述密码信息验证通过,则与所述第三终端建立所述通信通道。从而实现与所述第三终端之间的共享连接,接收来自第三终端发送的共享事件,方便用户查看浏览。
所述事件共享装置80还包括第三接收模块82,用于基于所述通信通道,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共享事件。
第二生成模块83,用于生成共享界面,所述共享界面中包括所述共享事件。显示模块84,用于显示所述共享界面;用户可以通过所述共享界面查看回复所述共享事件。
第四接收模块85,用于接收用户在所述共享界面对所述共享事件的应答操作;第三生成模块86,用于根据所述应答操作生成应答事件。
第三发送模块87,用于基于所述通信通道,将所述应答事件发送给所述第三终端。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请参照图9,所述事件共享装置80还可以包括检测模块88,用于检测接入到本地WIFI网络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二通道建立模块81用于所述检测模块88检测到所述第三终端接入到所述本地WIFI网络时,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共享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事件共享装置80,包括第二通道建立模块81、第三接收模块82、第二生成模块83、显示模块84、第四接收模块85、第三生成模块86、第三发送模块87以及检测模块88,其中第二通道建立模块81包括第二发送子模块、第三接收子模块、第一生成子模块、第一显示子模块、第四接收子模块、第三发送子模块以及第二通道建立子模块。检测模块88检测到所述第三终端接入到本地WIFI网络时,通过第二发送子模块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共享请求,第三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第三终端发送的验证请求,第一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验证界面,第一显示子模块用于显示验证界面,第四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在验证界面输入的密码信息,第三发送子模块用于向第三终端发送所述密码信息,第二通道建立子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三终端对所述密码信息验证通过,则与第三终端建立通信通道,基于所述通信通道,第三接收模块82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共享事件,第二生成模块83生成共享界面,并通过显示模块84显示所述共享界面,使用户能够在该共享界面上查看回复所述共享事件,第四接收模块85接收用户在所述共享界面对所述共享事件的应答操作,并通过第三生成模块86根据所述应答操作生成应答事件,第三发送模块87将所述应答事件发送给第三终端。从而可以将第三终端上的共享事件发送给事件共享装置80,用户直接通过事件共享装置80对所述共享事件进行查看回复,用户不必通过第三终端即可对第三终端上的共享事件进行查看回复,有效避免用户错过第三终端上共享事件的问题,直接通过事件共享装置80进行查看回复,不仅避免给用户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极大方便了用户使用,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实施例七: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所述终端1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1、以及存储装置102。其中,
处理器1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存储装置102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硬盘和固态硬盘。
存储装置102内存储有多个指令以实现本发明的事件共享方法。处理器101执行多个指令实现以下操作:
建立与外部第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通道,并确定共享事件;
基于所述通信通道,将所述共享事件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若基于所述通信通道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共享事件的应答事件,则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应答事件对所述共享事件进行应答处理。
所述建立与外部第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通道,具体的,处理器101还可以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共享请求;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验证请求;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密码信息;将接收的所述密码信息与预设的标准密码信息进行比较;若接收的所述密码信息与所述标准密码信息相匹配,则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所述通信通道。
应当理解的是,处理器101根据应答事件对所述共享事件进行应答处理,包括将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消息的应答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与终端10相对应的终端11(也即上述的第一终端),请参照图11,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1、以及存储装置112。其中,
处理器11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存储装置112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硬盘和固态硬盘。
存储装置112内存储有多个指令以实现本发明的事件共享方法。处理器111执行多个指令实现以下操作:
建立与外部第三终端(也即上述终端10)之间的通信通道;基于所述通信通道,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共享事件;生成并显示共享界面,所述共享界面中包括所述共享事件;接收用户在所述共享界面对所述共享事件的应答操作;根据所述应答操作生成应答事件;基于所述通信通道,将所述应答事件发送给所述第三终端。
所述处理器111建立与外部第三终端之间的通信通道,具体可以包括,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共享请求;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验证请求;生成并显示验证界面;接收用户在所述验证界面输入的密码信息;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所述密码信息;若所述第三终端对所述密码信息验证通过,则与所述第三终端建立所述通信通道。
应当理解的是,处理器111在建立与外部第三终端之间的通信通道之前,还可以包括检测接入到本地WIFI网络的电子设备;若检测到所述第三终端接入到所述本地WIFI网络,则进入所述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共享请求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其中终端1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1、以及存储装置102,存储装置102中存储有实现本发明的事件共享方法的指令,处理器101根据所述指令,建立与外部第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通道,并确定共享事件;基于所述通信通道,将所述共享事件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若基于所述通信通道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共享事件的应答事件,则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应答事件对所述共享事件进行应答处理;与终端10相对应的终端11,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1、以及存储装置112,存储装置112中存储有实现本发明的事件共享方法的指令,处理器111根据所述指令,建立与外部第三终端(也即上述终端10)之间的通信通道;基于所述通信通道,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共享事件;生成并显示共享界面,所述共享界面中包括所述共享事件;接收用户在所述共享界面对所述共享事件的应答操作;根据所述应答操作生成应答事件;基于所述通信通道,将所述应答事件发送给所述第三终端。能够将终端10上的共享事件发送给终端11,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终端11查看回复所述共享事件,有效避免用户错过终端10上的共享事件,极大方便了用户使用,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事件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外部第一终端建立通信通道,并确定共享事件;
基于所述通信通道,将所述共享事件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若基于所述通信通道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共享事件的应答事件,则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应答事件对所述共享事件进行应答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事件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事件包括:本端生成的目标事件;或者接收到的外部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消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事件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共享事件包括接收到的外部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消息,则所述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应答事件对所述共享事件进行应答处理包括:将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消息的应答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事件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消息包括:即时消息、邮件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事件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外部第一终端建立通信通道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共享请求;
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验证请求;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密码信息;
将接收的所述密码信息与预设的标准密码信息进行比较;
若接收的所述密码信息与所述标准密码信息相匹配,则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所述通信通道。
6.一种事件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外部第三终端建立通信通道;
基于所述通信通道,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共享事件;
生成并显示共享界面,所述共享界面中包括所述共享事件;
接收用户在所述共享界面对所述共享事件的应答操作;
根据所述应答操作生成应答事件;
基于所述通信通道,将所述应答事件发送给所述第三终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事件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外部第三终端建立通信通道包括:
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共享请求;
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验证请求;
生成并显示验证界面;
接收用户在所述验证界面输入的密码信息;
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所述密码信息;
若所述第三终端对所述密码信息验证通过,则与所述第三终端建立所述通信通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事件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共享请求之前,还包括:
检测接入到本地WIFI网络的电子设备;
若检测到所述第三终端接入到所述本地WIFI网络,则进入所述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共享请求的步骤。
9.一种事件共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道建立模块,用于与外部第一终端建立通信通道;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共享事件;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通信通道,将所述共享事件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通信通道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共享事件的应答事件;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应答事件对所述共享事件进行应答处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事件共享装置,还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目标事件;
和/或,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外部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消息;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事件和/或所述目标消息确定为所述共享事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事件共享装置,所述处理模块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若所述共享事件包括所述目标消息,则将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消息的应答消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12.如权利要求9至11任一项所述的事件共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建立模块包括:
第一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共享请求;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验证请求;
第二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密码信息;
第一比较子模块,用于将接收的所述密码信息与预设的标准密码信息进行比较;
第一通道建立子模块,用于第一比较子模块比较接收的所述密码信息与预设的标准密码信息相匹配时,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所述通信通道。
13.一种事件共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通道建立模块,用于与外部第三终端建立通信通道;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通信通道,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共享事件;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共享界面,所述共享界面中包括所述共享事件;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共享界面;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在所述共享界面对所述共享事件的应答操作;
第三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应答操作生成应答事件;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通信通道,将所述应答事件发送给所述第三终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事件共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建立模块包括:
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共享请求;
第三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验证请求;
第一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验证界面;
第一显示子模块,用于显示所述验证界面;
第四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在所述验证界面输入的密码信息;
第三发送子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所述密码信息;
第二通道建立子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三终端对所述密码信息验证通过,则与所述第三终端建立所述通信通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事件共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接入到本地WIFI网络的电子设备;
所述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第三终端接入到所述本地WIFI网络时,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共享请求。
CN201611209484.6A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事件共享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66583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9484.6A CN106658376A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事件共享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9484.6A CN106658376A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事件共享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8376A true CN106658376A (zh) 2017-05-10

Family

ID=58828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09484.6A Pending CN106658376A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事件共享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5837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1605A (zh) * 2018-11-14 2019-03-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131607A (zh) * 2019-12-13 2020-05-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共享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70295A (zh) * 2020-08-25 2020-11-20 浙江同花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多终端的通话事务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4679511A (zh) * 2020-12-24 2022-06-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操作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9423A (zh) * 2014-12-24 2015-05-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4836897A (zh) * 2015-03-31 2015-08-1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通过可穿戴设备控制终端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04918223A (zh) * 2015-05-28 2015-09-1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智能穿戴设备的信息互动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150341901A1 (en) * 2014-05-23 2015-11-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notif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41901A1 (en) * 2014-05-23 2015-11-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notification
CN104639423A (zh) * 2014-12-24 2015-05-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4836897A (zh) * 2015-03-31 2015-08-1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通过可穿戴设备控制终端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04918223A (zh) * 2015-05-28 2015-09-1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智能穿戴设备的信息互动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1605A (zh) * 2018-11-14 2019-03-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131607A (zh) * 2019-12-13 2020-05-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共享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115220A1 (zh) * 2019-12-13 2021-06-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共享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70295A (zh) * 2020-08-25 2020-11-20 浙江同花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多终端的通话事务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4679511A (zh) * 2020-12-24 2022-06-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操作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55084B2 (en) Inbound calls to intelligent controlled-environment facility resident media and/or communications devices
US20210377192A1 (en) Presence-based communications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CN106658376A (zh) 一种事件共享方法及装置
WO2016000636A1 (zh)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和系统
US8494142B2 (en) Methods to improve fraud detection on conference calling systems based on observation of participants' call time durations
US8243904B2 (en) Methods to improve security of conference calls by observation of attendees' order and time of joining the call
US10609606B2 (en) Controlling a delivery of voice communications over a cellular data network or a wireless network based on user's profile
CN107743086A (zh)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及系统、消息发送及接收装置
CN105590043A (zh)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860228B2 (en) Pre-delivery authentication
US10178225B1 (en) Contra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identification in controlled-environment facilities
US20110135073A1 (en) Methods to improve fraud detection on conference calling systems by detection of conference moderator password utilization from a non-authorized device
KR101270434B1 (ko) 스마트 단말의 발신자 정보 제공 시스템
CN102611746A (zh) 一种联系人信息共享方法和系统
CN104917905B (zh) 陌生来电的处理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US20170201623A1 (en) Inbound Calls to Intelligent Controlled-Environment Facility Resident Media and/or Communications Devices
US8831192B1 (en) Telemarketer identity verification
US20220377172A1 (en) Parallel path caller verification controller
CN107404580A (zh) 一种截取骚扰电话号码和短信的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US20110135080A1 (en) Method to improve fraud detection on conference calling systems by detecting re-use of conference moderator passwords
US10205826B1 (en) Inbound calls to intelligent controlled-environment facility resident media and/or communications devices
CN105228156A (zh) 一种通讯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61623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inmates and non-inmates
CN106685796B (zh) 一种信息识别方法、装置和系统
KR101531828B1 (ko) 실시간 문자 송수신 및 사서함 기능을 가지는 전용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