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57480A - 一种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57480A
CN106657480A CN201710091608.3A CN201710091608A CN106657480A CN 106657480 A CN106657480 A CN 106657480A CN 201710091608 A CN201710091608 A CN 201710091608A CN 106657480 A CN106657480 A CN 1066574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touch panel
recognition modul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9160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57480B (zh
Inventor
缪崇明
何宗文
戢记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9160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574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57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57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574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574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触控式面板,所述触控式面板上设置有开孔;设置于所述触控式面板下表面的终端壳体,所述终端壳体对应于所述开孔的位置设置有一凹槽,指纹识别模组穿过所述开孔后固定于所述凹槽中。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终端壳体对应于触控式面板上开孔的位置设置一凹槽,将指纹识别模组安装于触控式面板上的开孔内后,并将指纹识别模组固定于上述凹槽内,从而实现指纹识别模组的固定,无需单独设计固定支架,降低了成本,且减少了装配公差,改善了装配效果。解决现有的指纹识别模组的装配结构,需要设计固定支架,造成成本高、装配公差叠加及外观间隙不易控制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消费者对于移动终端摄像头的要求日益提高,液晶显示器模组(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LCM)的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需要引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从而决定了LCM的尺寸B大于尺寸A(如图1所示,A、B为LCM外形至主动(Active Area,AA)区的距离),而摄像头的配置越高决定了摄像头的三维尺寸越大,为了把移动终端整机尺寸压缩到最小又要将高配置的摄像头放进终端的腔体,且要满足C尺寸尽可能与D尺寸相等(如图2所示,C、D为整机外形至AA区的距离),LCM IC区必须要避开摄像头,放置到整机的另一端。而对于有正面指纹的设计,指纹识别和LCM在厚度方向已经叠加在一起,因此,LCM IC区的存在对指纹识别模组的固定结构产生了新的挑战。
目前现有的解决办法是将指纹识别模组搭在触控式面板(Touch Panel,TP)上,并另外设计一个支架将指纹识别模组固定在终端前壳。但该固定方式要另外设计固定支架,成本高,并且通过单独的支架来固定指纹识别模组增加了装配公差(装配公差存在于:指纹识别模组与TP、TP与前壳、指纹识别模组与支架、支架与前壳),造成外观间隙不易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的指纹识别模组的装配结构,需要设计固定支架,造成成本高、装配公差叠加及外观间隙不易控制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触控式面板,所述触控式面板上设置有开孔;设置于所述触控式面板下表面的终端壳体,所述终端壳体对应于所述开孔的位置设置有一凹槽,指纹识别模组穿过所述开孔后固定于所述凹槽中。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在终端壳体对应于触控式面板上开孔的位置设置一凹槽,将指纹识别模组安装于触控式面板上的开孔内后,并将指纹识别模组固定于上述凹槽内,从而实现指纹识别模组的固定,无需单独设计固定支架,降低了成本,且减少了装配公差,改善了装配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的整机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一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
图4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4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4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方”、“下方”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移动终端第一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如图3所示,该移动终端包括:
触控式面板1,该触控式面板1上设置有开孔11。具体的,在触控式面板1的下方区域设置有上述开孔11,该开孔11的大小与指纹识别模组的大小相匹配,通过该开孔11将指纹识别模组3安装于触控式面板1上。
设置于上述触控式面板1下表面的终端壳体2,该终端壳体2对应于上述开孔11的位置设置有一凹槽21,该指纹识别模组3穿过上述开孔11后固定于上述凹槽21中。这里,终端壳体2具体为终端的前壳,在该前壳对应于上述开孔的位置设置上述凹槽,以实现固定指纹识别模组的目的。
进一步地,上述凹槽2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孔22,指纹识别模组3与该连接孔22连接。
当通过在凹槽21内开设连接孔,实现指纹识别模组与终端壳体的固定连接时,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还包括:紧固件4,上述指纹识别模组3与上述连接孔22通过该紧固件4连接。该紧固件4可具体为螺钉,如图5、图6及图7所示,螺钉穿过连接孔22进入指纹识别模组3上的安装孔内,将指纹识别模组3固定在凹槽21内。
其中,上述凹槽21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孔22。该连接孔的数量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这里,通过在凹槽21的底部设置连接孔的方式,实现指纹识别模组与终端壳体的固定,当然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实现指纹识别模组与终端壳体的固定,如粘结等。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还包括:
设置于上述触控式面板1和终端壳体2之间的液晶显示器模组5。
这里,该液晶显示器模组5分别与触控式面板1和终端壳体2贴合连接。具体的,该液晶显示器模组5分别与触控式面板1和终端壳体2粘结,进一步地,可通过贴合胶实现液晶显示器模组5分别与触控式面板1和终端壳体2的粘结。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上述液晶显示器模组5预设面积的区域位于上述指纹识别模组3的下表面。即,液晶显示器模组5与指纹识别模组3在厚度方向上存在重叠,以实现将终端整机尺寸压缩到最小,且又能将摄像头放进终端腔体内,同时满足整机外形的两端至主动(Active Area,AA)区的距离相等的目的。上述连接孔22在进行设计时,避开液晶显示器模组5与指纹识别模组3的重叠区域,以方便实现指纹识别模组与终端壳体的固定。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进行装配时,首先将触控式面板和液晶显示器模组贴合连接,形成第一组件;然后将终端壳体与上述第一组件贴合装配,组成第二组件;最后将指纹识别模组与第二组件装配,并通过螺钉固定。该装配方式无需单独设计固定支架,直接将指纹识别模组固定于终端壳体的凹槽内,减少了装配公差,改善了指纹识别模组和触控式面板支架的间隙,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
上述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播放器、MP4播放器、数码相机、膝上型便携计算机、车载电脑、台式计算机、机顶盒、智能电视机、可穿戴设备中的至少一项。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不仅可应用于手机产品,也可应用于其他超薄,超窄整机黑边、并有指纹识别配置要求的电子产品上,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电子书、智能手表、MP3等。
移动终端第二实施例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一结构框图。图8所示的移动终端800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810、存储器820、输入单元830、显示单元840、处理器860、音频电路870、WiFi(Wireless Fidelity)模块880和电源890、终端壳体811及指纹识别模组812。
其中,输入单元830可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8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输入单元830可以包括触控式面板831。触控式面板8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式面板831上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式面板8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该处理器860,并能接收处理器86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式面板831。除了触控式面板831,输入单元8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832,其他输入设备8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显示单元8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移动终端800的各种菜单界面。显示单元840可包括显示面板841,可选的,可以采用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841。
应注意,触控式面板831可以覆盖显示面板841,形成触摸显示屏,当该触摸显示屏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86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86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触摸显示屏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
触摸显示屏包括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及常用控件显示区。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及该常用控件显示区的排列方式并不限定,可以为上下排列、左右排列等可以区分两个显示区的排列方式。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可以用于显示应用程序的界面。每一个界面可以包含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图标和/或widget桌面控件等界面元素。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也可以为不包含任何内容的空界面。该常用控件显示区用于显示使用率较高的控件,例如,设置按钮、界面编号、滚动条、电话本图标等应用程序图标等。
其中处理器860是移动终端8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第一存储器821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第二存储器822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8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800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86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
其中,触控式面板831上设置有开孔;终端壳体811设置于所述触控式面板831的下表面,所述终端壳体811对应于所述开孔的位置设置有一凹槽,指纹识别模组812穿过所述开孔后固定于所述凹槽中。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812与所述连接孔连接。
可选的,该移动终端还包括紧固件,所述指纹识别模组812与所述连接孔通过所述紧固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紧固件为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连接孔进入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上的安装孔内,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812固定在所述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孔。
可选的,该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触控式面板831和所述终端壳体811之间的液晶显示器模组。
可选的,所述液晶显示器模组预设面积的区域位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下表面。
可选的,所述液晶显示器模组分别与所述触控式面板831和所述终端壳体811贴合连接。
可选的,所述液晶显示器模组分别与所述触控式面板831和所述终端壳体811粘接。
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或车载电脑等等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800,在终端壳体对应于触控式面板上开孔的位置设置一凹槽,将指纹识别模组安装于触控式面板上的开孔内后,并将指纹识别模组固定于上述凹槽内,从而实现指纹识别模组的固定,无需单独设计固定支架,降低了成本,且减少了装配公差,改善了装配效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控制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式面板(1),所述触控式面板(1)上设置有开孔(11);设置于所述触控式面板(1)下表面的终端壳体(2),所述终端壳体(2)对应于所述开孔(11)的位置设置有一凹槽(21),指纹识别模组(3)穿过所述开孔(11)后固定于所述凹槽(2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孔(22),所述指纹识别模组(3)与所述连接孔(2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紧固件(4),所述指纹识别模组(3)与所述连接孔(22)通过所述紧固件(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4)为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连接孔(22)进入所述指纹识别模组(3)上的安装孔内,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3)固定在所述凹槽(21)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1)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孔(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触控式面板(1)和所述终端壳体(2)之间的液晶显示器模组(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器模组(5)预设面积的区域位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3)的下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器模组(5)分别与所述触控式面板(1)和所述终端壳体(2)贴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器模组(5)分别与所述触控式面板(1)和所述终端壳体(2)粘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播放器、MP4播放器、数码相机、膝上型便携计算机、车载电脑、台式计算机、机顶盒、智能电视机、可穿戴设备中的至少一项。
CN201710091608.3A 2017-02-20 2017-02-20 一种移动终端 Active CN1066574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91608.3A CN106657480B (zh) 2017-02-20 2017-02-20 一种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91608.3A CN106657480B (zh) 2017-02-20 2017-02-20 一种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7480A true CN106657480A (zh) 2017-05-10
CN106657480B CN106657480B (zh) 2019-03-05

Family

ID=58845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91608.3A Active CN106657480B (zh) 2017-02-20 2017-02-20 一种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5748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8215A (zh) * 2017-05-16 2017-08-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8196626A (zh) * 2018-01-17 2018-06-22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组件及具有该屏幕组件的智能终端
WO2018227832A1 (zh) * 2017-06-12 2018-12-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壳体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6968A (zh) * 2015-09-16 2015-12-02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电子设备
CN105376365A (zh) * 2015-11-24 2016-03-0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
US20160148031A1 (en) * 2014-11-20 2016-05-26 Chih-Chung Lin Touch panel with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function
CN105657094A (zh) * 2016-01-28 2016-06-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5959449A (zh) * 2016-06-24 2016-09-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连接装置和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48031A1 (en) * 2014-11-20 2016-05-26 Chih-Chung Lin Touch panel with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function
CN105116968A (zh) * 2015-09-16 2015-12-02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电子设备
CN105376365A (zh) * 2015-11-24 2016-03-0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
CN105657094A (zh) * 2016-01-28 2016-06-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5959449A (zh) * 2016-06-24 2016-09-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连接装置和移动终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8215A (zh) * 2017-05-16 2017-08-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7018215B (zh) * 2017-05-16 2020-06-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WO2018227832A1 (zh) * 2017-06-12 2018-12-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壳体
CN108196626A (zh) * 2018-01-17 2018-06-22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组件及具有该屏幕组件的智能终端
CN108196626B (zh) * 2018-01-17 2023-08-29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组件及具有该屏幕组件的智能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7480B (zh) 201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66523B2 (en) Device having integrated interface system
CN101498979B (zh) 利用电容式触摸屏实现虚拟键盘的方法
CN106383645A (zh) 一种音乐播放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764288B (zh) 一种摄像头支架及移动终端
US20170192563A1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750400A (zh) 终端界面的优化操作方法和装置
CN105243345A (zh) 一种电子设备防误触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127003A (zh) 一种指纹识别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9047744A1 (zh) 液晶屏模组及显示终端
CN106657480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4345998A (zh) 单层多点互电容式触摸屏的驱动感应方法
CN107277201A (zh) 一种摄像头的固定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6095185A (zh) 一种单手操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824459A (zh) 一种文本的复制及粘贴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7018215B (zh) 一种触摸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6022065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6502614A (zh) 一种字体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026920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组装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371748A (zh) 一种触控参数的设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445264A (zh) 一种触控操作的校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206628591U (zh) 一种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KR101310744B1 (ko) 터치스크린 패널의 터치신호 검출 시스템
CN107026668A (zh) 一种卡托组件、卡托及移动终端
CN106527935A (zh) 一种截图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790782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部件装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07

Address after: 283 No. 523860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Changan town usha BBK Avenue

Applicant after: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Applicant after: Wew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Beijing branch

Address before: 283 No. 523860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Changan town usha BBK Avenue

Applicant befor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28

Address after: 283 No. 523860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Changan town usha BBK Avenue

Patentee after: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283 No. 523860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Changan town usha BBK Avenue

Co-patentee before: Wew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Beijing branch

Patentee befor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