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56356A - 一种节点发送顺序优化的竞争信道水声网络并行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点发送顺序优化的竞争信道水声网络并行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56356A
CN106656356A CN201611159045.9A CN201611159045A CN106656356A CN 106656356 A CN106656356 A CN 106656356A CN 201611159045 A CN201611159045 A CN 201611159045A CN 106656356 A CN106656356 A CN 1066563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path
node
data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590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56356B (zh
Inventor
张军
赖汉华
宁更新
冯义志
季飞
余华
陈芳炯
温淼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161115904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563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56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563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563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563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3/00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3/00 - H04B11/00
    • H04B13/02Transmission system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sists of the earth or a large mass of water thereon, e.g. earth telegraph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节点发送顺序优化的竞争信道水声网络并行通信方法。本发明的每个源节点采用相同的非随机算法,计算本节点在本传输周期中发送数据的顺序及时刻,计时至该时刻后,向相应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当所有源节点的数据发送完毕后,每个目的节点采用相同的非随机算法,计算本节点在本传输周期中发送ACK或NACK信令的顺序及时刻,计时至该时刻后,接收数据正确的目的节点向相应的源节点发送ACK信令,接收数据有错误的目的节点向相应的源节点发送NACK信令。该方法能在实现节点数据无冲突地并行传输的前提下,有效地减少一个传输周期所需的时间,提高信道利用效率,可以广泛用于各种基于竞争协议的水声通信网、水声传感网等场合。

Description

一种节点发送顺序优化的竞争信道水声网络并行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声通信领域,特别是一种节点发送顺序优化的竞争信道水声网络并行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水声通信网络在水下勘探、水下石油开采、战术监控、污染监测、海啸预警、辅助导航、生态监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随着海洋的探索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活动的增加,对高性能水声通信网络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按信道使用方式的不同,现有水声通信网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分配信道,即将整个通信的频谱资源划分为多个信道,固定分配给节点单独使用。这种信道的使用方式可以避免冲突的发生,但对于突发数据的传输效率不高。另一类是竞争使用信道,即用户通过竞争获取信道的使用权,并在一定时间内独占所有的带宽,可以较好地满足突发数据传输的要求,但在多个节点同时有数据要发送时,需要使用专门的技术来决定信道的使用权,以避免冲突的发生。
在竞争使用信道的水声网络中,握手是最常用的一种冲突避免技术,例如,CSMA、MACA和FAMA等常用的水声网络媒体接入控制协议中均采用了握手机制,但由于水声信道的时延很长,现有技术存在着以下的不足:(1)信道利用率低。现有基于握手的水声网络媒体接入控制协议中每个传输周期只允许一对节点通信,由于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低,握手阶段中节点间的信息交互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使得握手阶段耗时在整个传输周期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有效数据传输时间所占比例小,降低了信道的利用率。(2)多节点通信时平均时延长。在现有基于握手的水声媒体接入控制协议中,由于每个传输周期只允许一对节点通信,因此多对节点需要轮流进入各自的传输周期才能完成传输,通信时间长。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中国发明专利CN201410714302中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竞争信道水声网络的多节点快速通信方法,可以让水声网络中的多个节点在同一个传输周期内并行批量传输数据而不发生冲突,能有效地提高信道的利用效率,减少通信的平均时延。但在该方法中,节点发送信息的顺序未做优化处理。由于该方法是利用水下节点间信息传输存在较大时延的特点,采用让节点提前发送信息的方法来实现互不干扰的并行传输,以达到提高传输效率、减少时间的目的,因此不同的节点发送顺序将会显著影响节点发送数据的时间,从而影响到整个传输的效率,而中国发明专利CN201410714302中仅提供了一种按预定优先级来安排节点发送数据顺序的方法,未能对节点的发送顺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限制了其性能的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点发送顺序优化的竞争信道水声网络并行通信方法,该方法通过优化一个传输周期中多个节点的发送顺序及发送时间,能在实现节点数据无冲突地并行传输的前提下,有效地减少一个传输周期所需的时间,提高信道利用效率,可以广泛用于各种基于竞争协议的水声通信网、水声传感网等场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节点发送顺序优化的竞争信道水声网络并行通信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当信道空闲且有至少1个节点需要发送数据时,需要发起通信的源节点广播RTS信令,相应的目的节点若同意通信,则广播回复CTS信令,直至在预设的时间内再无新的RTS和CTS信令发出,握手阶段结束。每个节点侦听并记录本次传输周期中所有成功握手的通信请求。
步骤2:每个源节点采用相同的非随机算法,计算本节点在本传输周期中发送数据的顺序及时刻,计时至该时刻后,向相应目的节点发送数据。
步骤3:当所有源节点的数据发送完毕后,每个目的节点采用相同的非随机算法,计算本节点在本传输周期中发送ACK或NACK信令的顺序及时刻,计时至该时刻后,接收数据正确的目的节点向相应的源节点发送ACK(表示发来的数据已确认接收无误)信令,接收数据有错误的目的节点向相应的源节点发送NACK(表示发来的数据接收有误)信令。
上述步骤2和3中,需要发送数据的源节点或需要发送ACK/NACK的目的节点,采用以下方法计算本节点在传输周期中发送信息的顺序:
步骤A:设置一个具有N+2个状态的状态机,其中N为需要发送信息(数据或ACK/NACK信令)的节点的数目。上述N+2个状态包括与N个需要发送信息的节点一一对应的状态ST1~STN、起始状态和结束状态,状态ST1~STN之间可以相互转移,起始状态可以转移至状态ST1~STN,状态ST1~STN可以转移至结束状态。
步骤B:创建从起始状态转移至状态ST1~STN的N条转移路径,初始化上述N条路径的累积权重为0,设置迭代次数r=0。
步骤C:对当前的每条幸存路径(幸存路径为待进入状态STi(i=1~N)的路径中,累计权重最小的路径。刚开始迭代(r=0)时,为从起始状态到状态STi(i=1~N)的路径),在状态集合Q={ST1,ST2,…,STN}中删除该路径中已包含的状态,得到状态集合Qk,r,其中k为幸存路径的序号,计算该路径从当前状态转移至Qk,r中所有状态的累积权重。
步骤D:对有路径转入的状态STi(i=1~N),选择路径累积权重最小的m路径为幸存路径,并将所述的m幸存路径的当前状态设置为状态STi,删除其他进入该状态的路径,其中1≤m≤Mi,Mi为转入状态STi的路径数目。
步骤E:若r<N,则r=r+1,并转至步骤C,否则所有幸存路径从当前状态转移至结束状态,记录下累积权重最小的幸存路径所经过状态的顺序,即为网络中节点发送数据的顺序。
上述步骤C中,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具有相同的长度,对于发送数据的源节点,路径的累积权重及路径中所包含的状态对应的源节点的数据发送时刻采用以下方法计算:
以最后一个CTS信令中的时间标签为0时刻,第k条幸存路径中包含的状态所对应的节点的发送数据时刻为
其中skl和dkl分别为第k条幸存路径中发送顺序为l的源节点和相应的目的节点,为第k条幸存路径中发送顺序为l的源节点发送数据的时刻,为数据从ski传输到dkj的时延,为第k条幸存路径中发送顺序为j的源节点发送数据的时刻,为数据从skj传输到dkl的时延,为数据从skl传输到dkl的时延,为数据从skj传输到dkj的时延,为数据从skl传输到dkj的时延,Pdata为发送数据包的持续时间,C为预设的保护时间,D为大于水声网络任意两节点间数据传播最大延时的常数;
在第r步的累积权重为
上述步骤C中,目的节点发送的ACK/NACK信令具有相同的长度,对于发送ACK/NACK信令的目的节点,路径的累积权重及路径中所包含的状态对应的目的节点的ACK/NACK信令发送时刻采用以下方法计算:
以最后一个数据包中的时间标签为0时刻,第k条幸存路径中所包含的状态所对应的目的节点的发送ACK/NACK信令时刻为
其中dkl和skl分别为第k条幸存路径中发送顺序为l的目的节点和相应的源节点,为第k条幸存路径中发送顺序为l的目的节点发送ACK/NACK信令的时刻,,为第k条幸存路径中发送顺序为j的目的节点发送ACK/NACK的时刻,为数据从dkj传输到skl的时延,为数据从dkl传输到skl的时延,为数据从dkj传输到skj的时延,为数据从dkl传输到skj的时延,Pack为发送ACK/NACK信令的持续时间,C为预设的保护时间,D为大于水声网络任意两节点间数据传播最大延时的常数;
在第r步的累积权重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之处有:
1、减少了一个传输周期所需的时间。本发明以一个传输周期从开始到结束所需的总时间为优化目标,优化源节点的发送顺序及发送时间,与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01410714302相比,能有效地减少一个传输周期所需的时间。
2、提高了信道的利用效率。与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01410714302相比,本发明能在更短的时间内传输相同数量的数据,有效地提高了信道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例中的主流程图。
图2为实例中计算节点发送信息顺序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最优源节点发送顺序路径选取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最优目的节点发送顺序路径选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步骤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需指出的是,以下若有未特别详细说明之过程或者符号,均是本领域的常规表达或者根据本申请已经写出的内容可以毫无疑义得出的,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为一个具有8个节点的水声通信网络,以节点的水平位置和深度为X、Y、Z轴建立坐标系,三个坐标轴均以米为单位,节点1~8的坐标分别为(50,60,70)、(200,60,80)、(150,150,150)、(100,100,100)、(500,500,500)、(0,0,0)、(1000,1000,1000)、(210,220,400)。每个节点均能监听到其他节点的信号,各个节点的通信方式为全方向、半双工,声速为1500m/s。所有节点的采用相同长度的数据包和相同长度的ACK/NACK信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以下步骤来实现多节点的通信,其流程如图1所示:
步骤1:当信道空闲且有至少1个节点需要发送数据时,需要发起通信的源节点广播RTS信令,相应的目的节点若同意通信,则广播回复CTS信令,直至在预设的时间内再无新的RTS和CTS信令发出,握手阶段结束。每个节点侦听并记录本次传输周期中所有成功握手的通信请求。
上述实施例中,节点1、2、3、4分别需要向节点5、6、7、8发送数据,则在检测到信道空闲时,节点1、2、3、4分别广播RTS信令,节点5、6、7、8接收相应的RTS信令后,分别向节点1、2、3、4广播回复CTS信令。每个节点侦听并记录下本次传输周期中成功握手的通信请求(1,5)、(2,6)、(3,7)、(4,8)。
步骤2:每个源节点采用相同的非随机算法,计算本节点在本传输周期中发送数据的顺序及时刻,计时至该时刻后,向相应目的节点发送数据。上述实施案例中,计算源节点发送数据的步骤如下:
步骤2.1:设置一个具有N+2个状态的状态机,其中N为需要发送数据的节点数目。上述N+2个状态包括与N个需要发送信息的节点一一对应的状态ST1~STN、起始状态和结束状态,状态ST1~STN之间可以相互转移,起始状态可以转移至状态ST1~STN,状态ST1~STN可以转移至结束状态。
上述实施例中,设置一个具有6个状态的状态机,其中包括起始状态、结束状态以及与4个需要发送信息的节点1、2、3、4一一对应的状态:状态1、状态2、状态3、状态4。其中状态1~4之间可以相互转移,起始状态可以转移至状态1~4,状态1~4可以转移至结束状态。
步骤2.2:创建从起始状态转移至状态ST1~STN的N条转移路径,初始化上述N条路径的累积权重为0,设置迭代次数r=0。上述实施例中,创建从起始状态转移至状态1~4的4条转移路径并初始化其权值为0。
步骤2.3:对当前的每条幸存路径,在状态集合Q={ST1,ST2,…,STN}中删除该路径中已包含的状态,得到状态集合Qk,r,其中k为幸存路径的序号,计算该路径从当前状态转移至Qk,r中所有状态的累积权重。
上述实施例中,对当前的每条幸存路径,在状态集合Q={1,2,3,4}中删除该路径中已包含的状态,得到状态集合Qk,r,其中k为幸存路径序号。
上述实施例中,源节点1、2、3、4发送的数据具有相同的长度,对于发送数据的源节点,路径的累积权重及路径中所包含的状态对应的源节点的数据发送时刻采用以下方法计算:
以最后一个CTS信令中的时间标签为0时刻,第k条幸存路径中包含的状态所对应的节点的发送数据时刻为
其中skl和dkl(l=1~r)分别为第k条幸存路径中发送顺序为l的源节点和相应的目的节点,为第k条幸存路径中发送顺序为l的源节点发送数据的时刻,为第k条幸存路径中发送顺序为j的源节点发送数据的时刻,为数据从skj传输到dkl的时延,为数据从skl传输到dkl的时延,为数据从skj传输到dkj的时延,为数据从skl传输到dkj的时延,Pdata为发送数据包的持续时间,C为预设的保护时间,D为大于水声网络任意两节点间数据传播最大延时的常数;
在第r步的累积权重为
步骤2.4:对有路径转入的状态STi(i=1~4),选择路径累积权重最小的m路径为幸存路径,并将所述的m幸存路径的当前状态设置为状态STi,删除其他进入该状态的路径,其中1≤m≤Mi,Mi为转入状态STi的路径数目。
上述实施例中,对有路径转入的状态i(i=1~4),选择路径累积权重最小的一条路径为幸存路径,并将该幸存路径的当前状态设置为状态i,删除其他进入该状态的路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选择路径累积权重最小的m(1<m≤Mi)路径为幸存路径,并将所述的m幸存路径的当前状态设置为状态i,删除其他进入该状态的路径,其中Mi为转入状态i的路径数目。
步骤2.5:若r<N,则r=r+1,并转至步骤2.3,否则所有幸存路径从当前状态转移至结束状态,记录下累积权重最小的幸存路径所经过状态的顺序,即为网络中节点发送数据的顺序。上述实施例中,N=4。
上述实施例中,最优源节点发送顺序的路径选择过程如图3所示,其中预设的保护时间C为1S,常数D为2S,数据包的长度Pdata为1S,每步迭代的计算结果如下:
迭代初始化(r=0):
创建从起始状态转移至状态1~4的4条路径,分别为路径1,2,3,4,每条路径的累积权值均为0。
第一次迭代(r=1):
对于状态i(i=1~4),均有从起始状态进入该状态的路径i,每条路径对应的状态集合为Qi,1={1,2,3,4},累积权重为:
第二次迭代(r=2):
第一次迭代的幸存路径为路径1~4,对应的状态集合分别为Q1,2={2,3,4},Q2,2={1,3,4},Q3,2={1,2,4},Q4,2={1,2,3}。
对于状态1,有路径2,3,4可以进入该状态,每条路径的累积权重为:
路径2:
路径3:
路径4:
其中路径3-1的权重最小,幸存路径记为:3-1。
对于状态2,有路径1,3,4可以进入该状态,每条路径的累积权重为:
路径1:
路径3:
路径4:
其中路径4-2的权重最小,幸存路径记为:4-2。
对于状态3,有路径1,2,4可以进入该状态,每条路径的累积权重为:
路径1:
路径2:
路径4:
其中路径2-3的权重最小,幸存路径记为:2-3。
对于状态4,有路径1,2,3可以进入该状态,每条路径的累积权重为:
路径1:
路径2:
路径3:
其中路径3-4的权重最小,幸存路径记为:3-4。
第三次迭代(r=3):
第二次迭代后,幸存路径为3-1,4-2,2-3,3-4,对应的状态集为Q3-1,3={2,4},Q4-2,3={1,3},Q2-3,3={1,4},Q3-4,3={1,2}。
对于状态1,有路径4-2,2-3,3-4可以进入该状态,每条路径的累积权重为:
路径4-2:
路径2-3:
路径3-4:
其中路径3-4-1的权重最小,幸存路径记为:3-4-1。
对于状态2,有路径3-1,3-4可以进入该状态,每条路径的累积权重为:
路径3-1:
路径3-4:
其中路径3-4-2的权重最小,幸存路径记为:3-4-2。
对于状态3,有路径4-2可以进入该状态,每条路径的累积权重为:
路径4-2:
其中路径4-2-3的权重最小,幸存路径记为:4-2-3。
对于状态4,有路径2-3,3-1可以进入该状态,每条路径的累积权重为:
路径2-3:
路径3-1:
其中路径3-1-4的权重最小,幸存路径记为:3-1-4。
第四次迭代(r=4):
第三次迭代后,幸存路径为3-1-4,4-2-3,3-4-1,3-4-2,对应的状态集为Q3-1-4,4={2},Q4-2-3,4={1},Q3-4-1,4={2},Q3-4-2,4={1}。
对于状态1,有路径4-2-3,3-4-2可以进入该状态,每条路径的累积权重为:
路径4-2-3:
路径3-4-2:
其中路径4-2-3-1的权重最小,幸存路径记为:4-2-3-1。
对于状态2,有路径3-4-1,3-1-4可以进入该状态,每条路径的累积权重为:
路径3-4-1:
路径3-1-4:
其中路径3-1-4-2的权重最小,幸存路径记为:3-1-4-2。
对于状态3,无路径可以进入该状态。
对于状态4,无路径可以进入该状态。
迭代结束:
第四次迭代过后,幸存路径为4-2-3-1以及3-1-4-2,所有幸存路径从当前状态转移至结束状态,比较幸存路径4-2-3-1,3-1-4-2权重,可选得最优路径为4-2-3-1。
迭代次数r从0~4时状态1~4对应的幸存路径如下表:
迭代次数r 状态1 状态2 状态3 状态4
0 1 2 3 4
1 3-1 4-2 2-3 3-4
2 3-4-1 3-4-2 4-2-3 3-1-4
3 4-2-3-1 3-1-4-2
4 4-2-3-1
上述实施例中,最后的幸存路径为4-2-3-1,因此节点发送数据包的顺序为4、2、3、1。令(s1,d1)、(s2,d2)、(s3,d3)、(s4,d4)分别表示节点(1,5)、(2,6)、(3,7)、(4,8),以最后一个CTS信令中的时间标签为0时刻,则路径4-2-3-1中每个源节点发送数据的时刻采用以下方法计算:
源节点4发送数据的时刻为
源节点2发送数据的时刻为
源节点3发送数据的时刻为:
源节点1发送数据的时刻为:
步骤3:当所有源节点的数据发送完毕后,每个目的节点采用相同的非随机算法,计算本节点在本传输周期中发送ACK或NACK信令的顺序及时刻,计时至该时刻后,接收数据正确的目的节点向相应的源节点发送ACK信令,接收数据有错误的目的节点向相应的源节点发送NACK信令。
步骤3.1:设置一个具有N+2个状态的状态机,其中N为需要发送ACK/NACK信令的节点数目。上述N+2个状态包括与N个需要发送信息的节点一一对应的状态ST1~STN、起始状态和结束状态,状态ST1~STN之间可以相互转移,起始状态可以转移至状态ST1~STN,状态ST1~STN可以转移至结束状态。
上述实施例中,设置一个具有6个状态的状态机,其中包括起始状态、结束状态以及与4个需要发送信息的节点5、6、7、8一一对应的状态:状态5、状态6、状态7、状态8。其中状态5~8之间可以相互转移,起始状态可以转移至状态5~8,状态5~8可以转移至结束状态。
步骤3.2:创建从起始状态转移至状态ST1~STN的N条转移路径,初始化上述N条路径的累积权重为0,设置迭代次数r=0。上述实施例中,创建从起始状态转移至状态5~8的4条转移路径并初始化其权值为0。
步骤3.3:对当前的每条幸存路径,在状态集合Q={ST1,ST2,…,STN}中删除该路径中已包含的状态,得到状态集合Qk,r,其中k为幸存路径的序号,计算该路径从当前状态转移至Qk,r中所有状态的累积权重。
上述实施例中,对当前的每条幸存路径,在状态集合Q={5,6,7,8}中删除该路径中已包含的状态,得到状态集合Qk,r,其中k为幸存路径序号。
上述实施例中,目的节点5、6、7、8发送的ACK/NACK信令具有相同的长度,对于发送ACK/NACK信令的目的节点,路径的累积权重及路径中所包含的状态对应的目的节点的ACK/NACK信令发送时刻采用以下方法计算:
以最后一个数据包中的时间标签为0时刻,第k条幸存路径中所包含的状态所对应的目的节点的发送ACK/NACK信令时刻为
其中dkl和skl(l=1~r)分别为第k条幸存路径中发送顺序为l的目的节点和相应的源节点,为第k条幸存路径中发送顺序为l的目的节点发送ACK/NACK信令的时刻,为第k条幸存路径中发送顺序为j的目的节点发送ACK/NACK的时刻,为数据从dkj传输到skl的时延,为数据从dkl传输到skl的时延,为数据从dkj传输到skj的时延,为数据从dkl传输到skj的时延,Pack为发送ACK/NACK信令的持续时间,C为预设的保护时间,D为大于水声网络任意两节点间数据传播最大延时的常数;
在第r步的累积权重为
步骤3.4:对有路径转入的状态STi,选择路径累积权重最小的m路径为幸存路径,并将所述的m幸存路径的当前状态设置为状态STi,删除其他进入该状态的路径,其中1≤m≤Mi,Mi为转入状态STi的路径数目。
上述实施例中,对有路径转入的状态i(i=5~8),选择路径累积权重最小的一条路径为幸存路径,并将该幸存路径的当前状态设置为状态i,删除其他进入该状态的路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选择路径累积权重最小的m(1<m<Mi)条路径为幸存路径,并将所述的m条幸存路径的当前状态设置为状态i,删除其他进入该状态的路径,其中Mi为转入状态i的路径数目。
步骤3.5:若r<N,则r=r+1,并转至步骤2.3,否则所有幸存路径从当前状态转移至结束状态,记录下累积权重最小的幸存路径所经过状态的顺序,即为网络中节点发送数据的顺序。上述实施例中,N=4。
上述实施例中,路径的选择过程如图4所示,其中预设的保护时间C为1S,常数D为2S,数据包的长度Pack为0.01S,每步迭代的计算结果如下:
迭代初始化(r=0):
创建从起始状态转移至状态5~8的4条路径,分别为路径5,6,7,8,每条路径的累积权值均为2。
第一次迭代(r=1):
对于状态i(i=5~8),均有从起始状态进入该状态的路径i,每条路径对应的状态集合均为Qi,1={5,6,7,8},累积权重为:
第二次迭代(r=2):
第一次迭代的幸存路径为路径5~8,对应的状态集合分别为:Q5,2={6,7,8},Q6,2={5,7,8},Q7,2={5,6,8},Q8,2={5,6,7}。
对于状态5,有路径6,7,8可以进入该状态,每条路径的累积权重为:
路径6:
路径7:
路径8:
其中路径6-5的权重最小,幸存路径记为:6-5。
对于状态6,有路径5,7,8可以进入该状态,每条路径的累积权重为:
路径5:
路径7:
路径8:
其中路径8-6的权重最小,幸存路径记为:8-6。
对于状态7,有路径5,6,8可以进入该状态,每条路径的累积权重为:
路径5:
路径6:
路径8:
其中路径6-7的权重最小,幸存路径记为:6-7。
对于状态8,有路径5,6,7可以进入该状态,每条路径的累积权重为:
路径5:
路径6:
路径7:
其中路径6-8的权重最小,幸存路径记为:6-8。
第三次迭代(r=3):
第二次迭代过后,幸存路径为6-5,8-6,6-7,6-8,对应的状态集为Q6-5,3={7,8},Q8-6,3={5,7},Q6-7,3={5,8},Q6-8,3={5,7}。
对于状态5,有路径8-6,6-7,6-8可以进入该状态,每条路径的累积权重为:
路径8-6:
路径6-7:
路径6-8:
其中路径6-8-5的权重最小,幸存路径记为:6-8-5。
对于状态6,无路径可以进入该状态。
对于状态7,有路径6-5,8-6,6-8可以进入该状态,每条路径的累积权重为:
路径6-5:
路径8-6:
路径6-8:
其中路径6-5-7的权重最小,幸存路径记为:6-5-7。
对于状态8,有路径6-5,6-7可以进入该状态,每条路径的累积权重为:
路径6-5:
路径6-7:
其中路径6-5-8的权重最小,幸存路径记为:6-5-8。
第四次迭代r=4:
第三次迭代过后,幸存路径为6-8-5,6-5-7,6-5-8,对应的状态集为Q6-8-5,4={7},Q6-5-7,3={8},Q6-5-8,3={7}。
对于状态5,无路径进入该状态。
对于状态6,无路径进入该状态。
对于状态7,有路径6-5-8,6-8-5可以进入该状态,每条路径的累积权重为:
路径6-5-8:
路径6-8-5:
其中路径6-8-5-7的权重最小,幸存路径记为:6-8-5-7。
对于状态8,有路径6-5-7可以进入该状态,路径的累积权重为:
路径6-5-7:
迭代结束:
第4次迭代过后,幸存路径为6-8-7-5以及6-8-5-7,所有幸存路径从当前状态转移至结束状态,比较幸存路径6-8-7-5以及6-8-5-7权重,可选得最优路径为6-8-5-7。
迭代次数r从0~4时状态5~8对应的幸存路径如表1.
表1
迭代次数r 状态5 状态6 状态7 状态8
0 5 6 7 8
1 6-5 8-6 6-7 6-8
2 6-8-5 6-5-7 6-5-8
3 6-8-5-7 6-5-7-8
4 6-8-5-7
上述实施例中,最后的幸存路径为6-8-5-7,因此节点发送数据包的顺序为6、8、5、7。令(s1,d1)、(s2,d2)、(s3,d3)、(s4,d4)分别表示节点(1,5)、(2,6)、(3,7)、(4,8),以最后一个数据包中的时间标签为0时刻,则路径6-8-5-7中每个源节点发送数据的时刻采用以下方法计算:
目的节点6发送ACK/NACK信令的时刻为
目的节点8发送ACK/NACK信令的时刻为
目的节点5发送ACK/NACK信令的时刻为
目的节点7发送ACK/NACK信令的时刻为

Claims (4)

1.一种节点发送顺序优化的竞争信道水声网络并行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当信道空闲且有至少1个节点需要发送数据时,需要发起通信的源节点广播RTS信令,相应的目的节点若同意通信,则广播回复CTS信令,直至在预设的时间内再无新的RTS和CTS信令发出,握手阶段结束;每个节点侦听并记录本传输周期中所有成功握手的通信请求;
步骤2:每个源节点采用相同的非随机算法,计算本节点在本传输周期中发送数据的顺序及时刻,计时至该时刻后,向相应目的节点发送数据;
步骤3:当所有源节点的数据发送完毕后,每个目的节点采用相同的非随机算法,计算本节点在传输周期中发送ACK或NACK信令的顺序及时刻,计时至该时刻后,接收数据正确的目的节点向相应的源节点发送ACK信令,接收数据有错误的目的节点向相应的源节点发送NACK信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点发送顺序优化的竞争信道水声网络并行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步骤3中,需要发送数据的源节点或需要发送ACK/NACK的目的节点,采用以下方法计算本节点在传输周期中发送信息的顺序:
步骤A:设置一个具有N+2个状态的状态机,其中N为需要发送信息的节点的数目;上述N+2个状态包括与N个需要发送信息的节点一一对应的状态ST1~STN、起始状态和结束状态,状态ST1~STN之间能相互转移,起始状态能转移至状态ST1~STN,状态ST1~STN能转移至结束状态;
步骤B:创建从起始状态转移至状态ST1~STN的N条转移路径,初始化上述N条路径的累积权重为0,设置迭代次数r=0;
步骤C:对当前的每条幸存路径,在状态集合Q={ST1,ST2,…,STN}中删除该路径中已包含的状态,得到状态集合Qk,r,其中k为幸存路径的序号,计算该路径从当前状态转移至Qk,r中所有状态的累积权重;所述幸存路径为待进入状态STi的路径中,累计权重最小的路径,刚开始迭代即r=0时,幸存路径为从起始状态到状态STi的路径,i=1~N;
步骤D:对有路径转入的状态STi选择路径累积权重最小的m路径为幸存路径,并将所述的m幸存路径的当前状态设置为状态STi,删除其他进入该状态的路径,其中1≤m≤Mi,Mi为转入状态STi的路径数目;
步骤E:若r<N,则使r增加1,并转至步骤C,否则所有幸存路径从当前状态转移至结束状态,记录下累积权重最小的幸存路径所经过状态的顺序,即为网络中节点发送数据的顺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点发送顺序优化的竞争信道水声网络并行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具有相同的长度,对于发送数据的源节点,路径的累积权重及路径中所包含的状态对应的源节点的数据发送时刻采用以下方法计算:
以最后一个CTS信令中的时间标签为0时刻,第k条幸存路径中包含的状态所对应的节点的发送数据时刻为
T k , 1 d a t a = D T k , 1 d a t a = max { T k , 1 d a t a + P d a t a + max { D s k j d k l - D s k l d k l , D s k j d k j - D s k l d k j } | j = 1 ~ l - 1 } + C , l = 2 ~ r
其中skl和dkl分别为第k条幸存路径中发送顺序为l的源节点和相应的目的节点,为第k条幸存路径中发送顺序为l的源节点发送数据的时刻,为数据从ski传输到dkj的时延,为第k条幸存路径中发送顺序为j的源节点发送数据的时刻,为数据从skj传输到dkl的时延,为数据从skl传输到dkl的时延,为数据从skj传输到dkj的时延,为数据从skl传输到dkj的时延,Pdata为发送数据包的持续时间,C为预设的保护时间,D为大于水声网络任意两节点间数据传播最大延时的常数;
在第r步的累积权重为
W k , r d a t a = m a x { T k , l d a t a + P d a t a + D + C | l = 1 ~ r }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点发送顺序优化的竞争信道水声网络并行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目的节点发送的ACK/NACK信令具有相同的长度,对于发送ACK/NACK信令的目的节点,路径的累积权重及路径中所包含的状态对应的目的节点的ACK/NACK信令发送时刻采用以下方法计算:
以最后一个数据包中的时间标签为0时刻,第k条幸存路径中所包含的状态所对应的目的节点的发送ACK/NACK信令时刻为
其中dkl和skl分别为第k条幸存路径中发送顺序为l的目的节点和相应的源节点,为第k条幸存路径中发送顺序为l的目的节点发送ACK/NACK信令的时刻,,为第k条幸存路径中发送顺序为j的目的节点发送ACK/NACK的时刻,为数据从dkj传输到skl的时延,为数据从dkl传输到skl的时延,为数据从dkj传输到skj的时延,为数据从dkl传输到skj的时延,Pack为发送ACK/NACK信令的持续时间,C为预设的保护时间,D为大于水声网络任意两节点间数据传播最大延时的常数;
在第r步的累积权重为
W k , r a c k = m a x { T k , l a c k + P a c k + D + C | l = 1 ~ r } .
CN201611159045.9A 2016-12-14 2016-12-14 一种节点发送顺序优化的竞争信道水声网络并行通信方法 Active CN1066563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59045.9A CN106656356B (zh) 2016-12-14 2016-12-14 一种节点发送顺序优化的竞争信道水声网络并行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59045.9A CN106656356B (zh) 2016-12-14 2016-12-14 一种节点发送顺序优化的竞争信道水声网络并行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6356A true CN106656356A (zh) 2017-05-10
CN106656356B CN106656356B (zh) 2020-10-27

Family

ID=58823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59045.9A Active CN106656356B (zh) 2016-12-14 2016-12-14 一种节点发送顺序优化的竞争信道水声网络并行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5635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1371A (zh) * 2019-09-10 2020-01-1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网状水声网络的mac调度方法
CN110769519A (zh) * 2019-10-11 2020-02-0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分布式多信道水声网络通信方法
CN111404617A (zh) * 2020-03-19 2020-07-10 云南保利天同仪器有限公司 应用于水下声通信网络的通信方法
CN114301542A (zh) * 2021-12-31 2022-04-08 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 一种水声网络的并行通信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4499804A (zh) * 2021-12-31 2022-05-13 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 一种多信道水声网络的并行通信方法、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5850A (zh) * 2009-09-25 2010-02-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转发路径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2612077A (zh) * 2012-03-19 2012-07-25 东南大学 一种用于分布式多跳水声通信网络的媒介访问控制方法
KR20120139000A (ko) * 2011-06-16 2012-12-27 목포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직접수열 대역확산 방식을 이용한 수중 음향 통신 방법
CN104486005A (zh) * 2014-11-30 2015-04-0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适用于竞争信道水声网络的多节点快速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5850A (zh) * 2009-09-25 2010-02-1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转发路径确定方法和设备
KR20120139000A (ko) * 2011-06-16 2012-12-27 목포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직접수열 대역확산 방식을 이용한 수중 음향 통신 방법
CN102612077A (zh) * 2012-03-19 2012-07-25 东南大学 一种用于分布式多跳水声通信网络的媒介访问控制方法
CN104486005A (zh) * 2014-11-30 2015-04-0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适用于竞争信道水声网络的多节点快速通信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1371A (zh) * 2019-09-10 2020-01-1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网状水声网络的mac调度方法
CN110769519A (zh) * 2019-10-11 2020-02-0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分布式多信道水声网络通信方法
CN111404617A (zh) * 2020-03-19 2020-07-10 云南保利天同仪器有限公司 应用于水下声通信网络的通信方法
CN114301542A (zh) * 2021-12-31 2022-04-08 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 一种水声网络的并行通信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4499804A (zh) * 2021-12-31 2022-05-13 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 一种多信道水声网络的并行通信方法、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6356B (zh) 202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86005B (zh) 一种适用于竞争信道水声网络的多节点快速通信方法
CN106656356A (zh) 一种节点发送顺序优化的竞争信道水声网络并行通信方法
CN110943861B (zh) 一种适用于水声传感器网络的多链路并发传输方法
CN106332299B (zh) 包含运动节点的竞争信道水声网络多节点并行通信方法
RU2007105499A (ru) Термин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и способ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передачи
CN106060873B (zh) 基于主动时间反转的水声网络预约多址接入方法
CN102647805B (zh) 一种基于媒介接入控制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方法
CN102098113B (zh) 基于aloha和tdma的水声传感器网络mac层协议的实现方法
CN101982944B (zh) 一种应用于水声传感器网络Aloha协议方法
CN107919950A (zh) 一种无冲突的竞争信道水声网络并行通信方法
CN106899981B (zh) 一种节点发送时间和功率联合优化的水声网络通信方法
CN110691371B (zh) 一种网状水声网络的mac调度方法
CN102164008B (zh) 一种无控制信道的水下动态频谱接入方法
CN111800200A (zh) 一种水声网络并行通信的发送时间规划方法
CN106034121A (zh) 一种选择性重传、握手和时隙的水下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CN104735722B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方法
Diamant et al. Joint time and spatial reuse handshake protocol for underwater acoustic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4619005B (zh) 一种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媒体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CN110769519B (zh) 一种分布式多信道水声网络通信方法
CN108347788A (zh) 基于Slotted-FAMA协议利用传播时延的数据并发传输方法
CN103582136A (zh) 在使用多信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高效分配信道的方法
Wang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P-CSMA for underwater acoustic sensor networks
CN108934053A (zh) 一种不对称通信链路条件下的网络自组织方法
CN106961740B (zh) 一种基于预调度流水线方式的水声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方法
CN102195763A (zh) 水声传感器网络长延迟情况下的mac协议实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