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56302A - 面向leo卫星网络的分布式节点自适应路由算法 - Google Patents
面向leo卫星网络的分布式节点自适应路由算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656302A CN106656302A CN201610843537.3A CN201610843537A CN106656302A CN 106656302 A CN106656302 A CN 106656302A CN 201610843537 A CN201610843537 A CN 201610843537A CN 106656302 A CN106656302 A CN 1066563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tellite
- node
- link
- datagram
- in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102 growth fa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814 silico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205 computa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5000008694 Humulus lupulus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1 iri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1
- GKOZUEZYRPOHIO-UHFFFAOYSA-N irid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Ir] GKOZUEZYRPOHIO-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514 concu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466 anti-cip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4 computer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4 data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72 for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0 matu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7—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for predicting network behaviou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44—Distributed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50—Queue schedu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LEO卫星网络的分布式节点自适应路由算法,其技术特点是:构造一个类铱星星座的网格状LEO卫星通信系统;根据沿经纬线方向的星间链路设计,利用卫星星座的网状拓扑结构,每个卫星节点独立负责转发队列中的数据报文;通过在数据报中增加和传递额外的网络状态信息,实现卫星节点对于不同路由方向上网络状态的感知与预测,进而指导数据报出向链路的选择。本发明设计合理,其确定的自适应多路径路由机制,通过负载均衡手段平衡流量避免拥塞,并应用于低轨道类铱星星座卫星网络系统,网络性能指数优于其他传统路由算法;尤其是在少量增加路由跳数的前提下,可以显著提高网络负载均衡程度,算法性能比传统算法表现优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卫星网络路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根据星间链路状态、网络节点的负载情况,面向LEO卫星网络的分布式节点自适应路由算法,每个卫星节点独立负责转发队列中的数据报文,通过在数据报中增加和传递额外的网络状态信息,实现单独节点对于不同路由方向上网络状态的感知与预测,进而指导数据报出向链路的选择,实现网络负载均衡、性能优化的自适应多路径路由算法。
背景技术
以Intelsat-1实用商业通信卫星为开端,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后,通信卫星已经成为目前在轨数量第一的太空航天器,各类通信卫星作为空间通信基础设施,广泛应用于军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单个卫星受到轨道的约束和载荷能力的限制,在通信范围、探测能力、运行时间、系统稳定性上,都无法突破时空束缚进行全球、全方位、全时服务。随着航天技术的成熟与应用需求的发展,各类太空卫星分布在不同的轨道面上,以星座的形式相互配合,进行功能协作和数据共享,形成全新的全球通信模式。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支撑下,不同轨道、种类、功能的卫星通过建立星间/星地数据链路和网络连接,实现数据传递中继、信息互联互通,形成一个可以满足“全球、全向、全时”需求的智能化综合网络,即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在这样一个网络中,每颗卫星可以被抽象为独立的具有数据收发和中继能力的网络节点,相邻节点间建立通信链路,数据以数据报或消息的形式从发送节点沿着一定的路径向前传送,直至到达目标接收节点,即卫星网络路由。卫星网络路由技术的研究,对于促进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优化空间信息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的TCP/IP网络体系中,路由是网络层的主要功能之一,而路由算法就是在网络中确定数据传递路径的决策机制。基于TCP/IP的地面互联网采用层级式的路由协议,通过选择不同的内部网关协议(例如RIP、OSPF)和外部网关协议(例如BGP)实现网络区域中所有节点的数据传输协作。然而,卫星网络拓扑的动态性和非对称性导致传统的TCP/IP协议无法在卫星网络上应用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性能。另一方面,卫星网络的动态拓扑和无线通信链路特性,使得已经得到充分研究的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MANET(Mobile Ad-hocNetwork)成为合适的卫星网络路由借鉴,众多研究者以OLSR、AODV等Mesh路由协议为参考,针对卫星网络的特点,提出了各种多路径、动态、负载均衡的路由算法。然而与Mesh中移动节点的全向无线通信能力不同的是,卫星间的数据链路不只决定于通信范围,更依赖于节点间的相互运动和角度。星间链路是基于定向波束的固定的点对点的无线链路。剧烈变化的星间通信延迟,也是那些依赖于额外路由发现、维护、数据验证的Mesh路由协议在星上运行所面临的难以克服的困难。
卫星路由策略目前并没有一个具有普遍适应性的标准化协议体系或技术框架。现有的各类解决方案适应性不强,未充分考虑网络应用场景和流量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对于卫星系统的运算性能、存储能力、发射接收能力要求苛刻,对于卫星节点可靠性、网络抗毁性进行了过于过度简化忽略或乐观的场景假设。路由问题是以卫星为骨干节点的空间信息网络中的基本问题,对提高网络数据传输性能、服务质量、系统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网络性能指数优且能够显著提高网络负载均衡程度的面向LEO卫星网络的分布式节点自适应路由算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面向LEO卫星网络的分布式节点自适应路由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造一个类铱星星座的网格状LEO卫星通信系统;
步骤2:根据沿经纬线方向的星间链路设计,利用卫星星座的网状拓扑结构,每个卫星节点独立负责转发队列中的数据报文;
步骤3:通过在数据报中增加和传递额外的网络状态信息,实现卫星节点对于不同路由方向上网络状态的感知与预测,进而指导数据报出向链路的选择。
所述步骤1构造一个类铱星星座的网格状LEO卫星通信系统的方法为:
(1)将轨道高度设定为680公里,轨道倾角为86°,每颗卫星上有四条星间链路并与相邻四颗卫星相连接,相邻四颗卫星包含两条同轨星间链路和两条轨间星间链路。
(2)同轨卫星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角度基本保持不变,星间链路是可以稳定建立并长久保持的;不同轨道平面上的卫星由于在轨运动,相对角度、速度、距离都在时刻变化,因此星间链路需要特别的检测和维护过程,尤其是极轨道卫星运行到高纬度地区时,轨间星间链路会临时中断;当相邻两个轨道的卫星运行方向相反时,会形成轨间缝隙(seam),建立并维护跨缝链路的系统开销极其昂贵,而跨缝链路对于网络性能影响较小,因此本发明中不考虑跨缝链路。
在构建类铱星星座的网格状LEO卫星通信系统过程中,满足以下说明条件:
(1)卫星节点有能力与相邻的同轨或异轨节点间建立可靠的数字链路,或者能够感知已经存在的链路的通断状态;每个卫星节点具有基本的数据处理、队列缓存能力;每个卫星节点知道星座中自己所处轨道内的节点个数、轨道面数量、运行参数。
(2)每条星间链路的数据传输能力必须是双向的,虽然其传输速率可以是非对称的。也就是说,两个卫星节点间的链路一旦建立起来后,数据可以从任何一个节点发送到对应节点上。星间链路的连通持续时间必须远远大于数据在该链路的传输延迟时间。
(3)卫星节点和星间链路可以失效。一个失效的星间链路将无法实现两端卫星节点间的数据传输,一个失效的卫星节点将同时失效所有包含该节点的星间链路。
(4)数据在卫星网络中以报文(datagram)的形式进行传递。每个数据报具有固定的大小和结构,其内容由数据的发送者和接收者通过协议的方式进行规定。网络中的转发节点可以对数据报文进行重新打包,通过在报文封包头中添加和解析额外的信息(datagram piggyback info),进行路由辅助信息的更新与传递。数据报中具有明确的目标节点及其所处轨道面信息。数据报的传输是类似于UDP datagram的无连接、非可靠的传输过程,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投递确认、流量控制依赖于收发双方应用层的实现。
所述步骤2每个卫星节点独立负责转发队列中的数据报文的方法为:
(1)如果数据报的目标节点为当前节点,则结束转发并接受该数据报。
(2)如果数据报的目的轨道面为当前轨道面,则转发的下一跳为轨道内相邻节点。
(3)如果数据报的目标轨道面不同于当前轨道面,则转发的下一跳可以是轨道内或轨道间的相邻节点。
所述步骤3的具体处理方法为:
每个卫星节点Si对于相邻卫星的每一条可能的星间链路进行数据报流量统计,维护两个统计量分别记录从该链路流入和流出的累计数据报个数,其中j∈{left,right,up,down}。统计量在相应链路收发新的数据报时线性增加如下:
这里N为数据报的个数,c作为增长系数的非负常量,与数据报的类型、大小、上层协议有关。由于L是随时间而累计增加的,每个单位时间内需要对过往流量进行指数衰减(aging),衰减速率aging_ratio为一个小于1的正数,正相关于卫星网络的规模以及端到端的传输延迟。
每个数据报P可以携带一些额外的路由辅助信息(piggyback),该信息由数据报生成卫星节点进行插入,转发节点负责读取和更新,接收节点负责读取和删除。其中一项信息为该数据报在当前轨道面上经过的所有卫星节点的累计负载,或者是当前轨道面中数据报流量的预期负载。假设卫星Si为当前负责处理数据报P的节点,它选择了链路j作为P的转发出口链路,计算为
这里的为节点i上的流量负载,计算为
hopaging为流量沿着轨道内传输,随着跳数的增加的衰减速度。在一个没有环路的卫星轨道内路由路径中,如果每个轨道内的卫星个数为M,则应该选择合适的衰减速率以使得
如果卫星节点Si的链路j所连接的另一端节点为卫星Sk,则在Sk收到数据报P后,修改Sk对应的链路流入统计为
这里可以将理解为数据报P在离开Si到达下一跳卫星节点时所经过的所有同轨卫星节点上的流量积累,也就是下一跳卫星节点在P的进入方向上对于自己所处轨道面上网络流量的预期。如果下一跳节点与当前卫星Si处于不同的轨道平面上,则表示对于在P进入前所在轨道的流量负载预期。
最终的效果为,当数据报P到达当前卫星节点Si后,该节点需要对数据报的转发方向进行决策,并选择相应的星间链路端口,将P转发出去。并且遵循步骤2中描述的转发规则,如果当前卫星节点对于数据报P的转发有一个以上的星间链路选择时,通过比较不同链路间的Lin+Lout值作为当前负载状态,选择方向上负载较小的链路进行转发。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
(1)路由系统的分布式:路由决策的制定在网络的各个卫星节点中分布完成,无需路由信息甚至摒弃了路由算法的中心性,路由系统中的节点功能扁平化、分布式并行化,避免了节点间主动的路由发现、协同、维护工作,真正实现整个系统及其节点的“功能独立、路由分布、数据连通”。
(2)卫星节点的自治性:每颗卫星对当前承载的数据报传输任务负责,独立计算路由路径,动态适应网络状态变化,实现卫星节点的路由功能封闭性、自治性。
(3)路由策略的自适应性:根据应用场景、不同服务需求甚至不同卫星节点的服务侧重点的差异,通过感知网络状态和选择不同的网络性能度量指标,实现设计的路由策略的动态适应能力和全局性能收敛。
(4)网络结构的可伸缩性:提出的卫星网络系统模型,可以在卫星节点加入网络、断开连接、功能恶化的时候,仍然可以引导整个网络路由功能的收敛和动态稳定,提高系统的网络抗毁性、路由鲁棒性、服务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卫星星座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卫星节点上数据报转发的决策过程。
图3是卫星网络中的星间链路示例。
图4是星间数据流的路由路径长度。
图5是数据流量负载在网络节点中的分布情况。
实施方法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
一种面向LEO卫星网络的分布式节点自适应路由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造一个类铱星星座的网格状LEO卫星通信系统。
轨道高度设定为680公里,轨道倾角为86°。同一轨道内相邻卫星之间可以构成轨内链路,相邻轨道间的卫星构成轨间链路。将整个卫星网络的拓扑结构二维展开后,每颗卫星与其它同一和相邻轨道平面上的卫星,通过跨界通道建立快速分组交换网和通信链路。单一卫星节点可以建立四条星间链路ISL(Inter-Satellite Link),例如在图1中所示,S22分别建立了与上下同轨卫星S21,S23的星间链路(up_link,down_link),以及与左右跨轨卫星S12,S32的星间链路(left_link,right_link)。同轨卫星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角度基本保持不变,星间链路是可以稳定建立并长久保持的,也就是说同轨星间链路在整个卫星运行周期内是一直有效的。不同轨道平面上的卫星由于在轨运动,相对角度、速度、距离都在时刻变化,因此星间链路需要特别的检测和维护过程,尤其是极轨道卫星运行到高纬度地区,轨间星间链路会临时中断,这个纬度阈值在此处设为67.7°。当相邻两个轨道的卫星运行方向相反时,会形成轨间缝隙(seam),例如在轨道1与轨道4之间。建立并维护跨缝链路的系统开销极其昂贵,并且会使得图1中的二维拓扑复杂化为三维结构,而跨缝链路对于网络性能影响较小,因此本发明中不考虑跨缝链路。
同一轨道上两相邻卫星之间的相对距离是固定的,即同轨星间链路的长度是固定的,而轨间星间链路的长度是和卫星所在位置相关,纬度越高轨间星间链路越短。
每一个卫星节点对其建立的每一条星间链路记录其运行状态,例如链路的流量统计(inbound/outbound traffic)、传输延迟、建立时间及稳定性等。选择不同的节点及链路性能,在路由策略和网络流量均衡过程中,可以达到不同的性能改进和QoS优化目标。本发明中选择网络流量作为性能度量指标,路由策略围绕着数据报流量感知和节点间负载均衡进行改善。每一个卫星节点Si针对其每一条链路j维护链路状态指标记录该链路的出向和入向的流量统计。
通讯中继卫星的主要功能是为终端设备提供接入和数据转发的功能,这里的终端设备作为网络流量的发送源头和接收终点,可以是其它航天器、网关、地面固定或移动设备。每一个网络数据流(traffic flow)Fi都通过卫星网络中的一个接入节点进入网络,通过一系列中继转发操作后,从流出节点离开卫星网络。本发明将卫星网络与网络流量终端分离出来,每一个网络数据流都是由接入卫星节点产生,在卫星网络中传递后由流出节点接收并消耗。即和分别为网络中的不同卫星节点。
卫星节点有能力与相邻的同轨或异轨节点间建立可靠的数字链路,或者能够感知已经存在的链路的通断状态;每个卫星节点具有基本的数据处理、队列缓存能力;每个卫星节点知道星座中自己所处轨道内的节点个数、轨道面数量、运行参数。
每条星间链路的数据传输能力必须是双向的,虽然其传输速率可以是非对称的。也就是说,两个卫星节点间的链路一旦建立起来后,数据可以从任何一个节点发送到对应节点上。星间链路的连通持续时间必须远远大于数据在该链路的传输延迟时间。
卫星节点和星间链路可以失效。一个失效的星间链路将无法实现两端卫星节点间的数据传输,一个失效的卫星节点将同时失效所有包含该节点的星间链路。
数据在卫星网络中以报文(datagram)的形式进行传递。每个数据报具有固定的大小和结构,其内容由数据的发送者和接收者通过协议的方式进行规定。网络中的转发节点可以对数据报文进行重新打包,通过在报文封包头中添加和解析额外的信息(datagrampiggyback info),进行路由辅助信息的更新与传递。数据报中具有明确的目标节点及其所处轨道面信息。数据报的传输是类似于UDP datagram的无连接、非可靠的传输过程,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投递确认、流量控制依赖于收发双方应用层的实现。
步骤2:根据沿经纬线方向的星间链路设计,利用卫星星座的网状拓扑结构,每个卫星节点独立负责转发队列中的数据报文;
当数据报P到达当前卫星节点Si后,该节点需要对数据报的转发方向进行决策,并选择相应的星间链路端口,将P转发出去。图2描述了路由决策的整个过程,遵循的规则具体如下:
(1)如果数据报的目标节点为当前节点,则结束转发并接受该数据报。
(2)如果数据报的目的轨道面为当前轨道面,则转发的下一跳为轨道内相邻节点。
(3)如果数据报的目标轨道面不同于当前轨道面,则转发的下一跳可以是轨道内或轨道间的相邻节点。
如果当前卫星节点对于数据报P的转发有一个以上的星间链路选择时,通过比较不同链路间的Lin+Lout值作为当前负载状态,选择方向上负载较小的链路进行转发。
步骤3:通过在数据报中增加和传递额外的网络状态信息,实现卫星节点对于不同路由方向上网络状态的感知与预测,进而指导数据报出向链路的选择。
每个卫星节点Si对于相邻卫星的每一条可能的星间链路进行数据报流量统计,维护两个统计量分别记录从该链路流入和流出的累计数据报个数,其中j∈{left,right,up,down}。统计量在相应链路收发新的数据报时线性增加如下:
这里N为数据报的个数,c作为增长系数的非负常量,与数据报的类型、大小、上层协议有关。由于L是随时间而累计增加的,每个单位时间内需要对过往流量进行指数衰减(aging),衰减速率aging_ratio为一个小于1的正数,正相关于卫星网络的规模以及端到端的传输延迟。
每个数据报P可以携带一些额外的路由辅助信息(piggyback),该信息由数据报生成卫星节点进行插入,转发节点负责读取和更新,接收节点负责读取和删除。其中一项信息为该数据报在当前轨道面上经过的所有卫星节点的累计负载,或者是当前轨道面中数据报流量的预期负载。假设卫星Si为当前负责处理数据报P的节点,它选择了链路j作为P的转发出口链路,计算为
这里的为节点i上的流量负载,计算为
hopaging为流量沿着轨道内传输,随着跳数的增加的衰减速度。在一个没有环路的卫星轨道内路由路径中,如果每个轨道内的卫星个数为M,则应该选择合适的衰减速率以使得
如果卫星节点Si的链路j所连接的另一端节点为卫星Sk,则在Sk收到数据报P后,修改Sk对应的链路流入统计为
这里可以将理解为数据报P在离开Si到达下一跳卫星节点时所经过的所有同轨卫星节点上的流量积累,也就是下一跳卫星节点在P的进入方向上对于自己所处轨道面上网络流量的预期。如果下一跳节点与当前卫星Si处于不同的轨道平面上,则表示对于在P进入前所在轨道的流量负载预期。
由于卫星星座的特殊设计,卫星网络中同轨卫星以及不同轨道面之间的相邻卫星的星间链路,都可以构成众多的路由回路。图3中展示了一个120/10/1星座中的所有可能的逻辑链路,不但轨道内的卫星组成环路,所有卫星不同轨道间也具有闭环路径。因此在设计卫星网络中路由算法,转发数据报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防止数据报进入环状回路,避免数据报在网络中往复转发。
避免数据报在网络中无限循环和收发的典型方法是设置存活时间(Time ToLive,TTL)。本文中也借鉴这一方法,在每个数据报的附加信息中设置TTLoverall和TTLplane两个非负整数作为存活时间。其中TTLoverall是数据报在卫星网络中能够经历的总的节点跳数,也就是从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之间能够经历的最多的中继节点个数,可以根据网络规模、节点资源、应用服务类型来设置。TTLplane是在当前卫星轨道内的最大转发次数,为避免环路一般应设置不超过单轨道内卫星节点的最大数目。每个卫星节点在进行转发操作的同时,需要将数据报内的这两个值分别减1。当数据报转发到不同轨道时,TTLplane值应该被重置为初始值。当一个卫星节点对数据报进行转发决策时,如果既能够选择轨内链路又能够进行轨间转发,则选择转发给轨内相邻卫星节点的概率与TTLplane的值成正比,当TTLplane为零时,除非没有可用的跨轨卫星链路,否则必须选择进行轨道间的转发操作。当TTLoverall为零时,相应数据报将被就地丢弃,不再继续进一步的路由转发。
除了避免卫星网络中数据报的环路转发以外,还需要防止数据报在相邻若干卫星节点中进行震荡转发。例如在图1中,假设卫星节点S22决定将一个数据报P通过down链路转发到下一跳S23上,而S23又通过计算网络负载决定将其通过up链路转发到S22上,这就形成了数据报在路由转发中继过程中的链路震荡。虽然经过若干次震荡后,随着S22与S23星间链路状态的改变,通过考虑链路负载重新计算,可能决定该数据报文会脱离这两个节点向下一跳不同的卫星转发,但这种震荡转发会造成不必要的数据报的转发延迟、网络资源浪费和TTL消耗。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每个数据报中增加了一个额外的参数用来标明该数据报在当前轨道面内的转发方向。该参数取值为1(或-1)时,数据报在当前轨道面内只能通过轨内卫星节点的down(或up)链路进行轨道内转发。当取值为0时,说明方向未定。当前卫星节点如果要对这个数据报P进行轨内转发,可以自由决定转发方向,并在P中加以设定。当数据报P被创建或进行跨轨转发时,的值被重置为0。对于轨间数据报转发的方向,同时规定数据报只能向着距离目标节点更近的轨道转发。
为了对本发明效果进行说明,下面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式对面向LEO卫星网络的分布式节点自适应路由算法进行建模,并通过赋值实现了对真实场景的模拟。具体过程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实验参数设置
采用STK软件设计了一个Walker Star星座,共有6个圆形轨道面,总计54颗卫星,卫星轨道高度为680公里,倾角84°,基本可以实现近似全球覆盖。对于路由过程中的数据报存活时间,分别设置TTLplane和TTLoverall为8和32。节点流量衰减速率aging_ratio为0.98,流量跳数衰减速率hopaging设置为0.5。
(2)网络流量场景设计
为了展示本文中提出的自适应星间路由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在仿真的卫星网络中通过配置不同的网络流量flow来模拟卫星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情况。整个仿真过程持续100秒钟,共随机生成了1000个网络数据流。每个数据流的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在所有54个卫星中随机选择,使得流量分布符合lognormal分布,即少量的卫星节点收发了大量的数据报,而绝大多数卫星节点只是作为中继节点参与数据报转发。流量速率定义为流量源节点每秒发送的数据报个数,符合均值为100的正态分布。每个数据流的发送持续时间为10-20秒。
(3)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过程中度量两个性能指标。首先度量每个数据报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经过的转发路径长度,以卫星节点的跳数计算。路由跳数可以反映数据报路由过程中的路由开销,较小的跳数意味着较少的传输延迟,可能减少数据报传输过程中端到端的时间延迟(实际上端到端延迟取决于节点发送延迟、链路传输延迟、路由排队延迟、路由器处理延迟等)。本文提出的基于单个节点状态感知的自适应路由算法,由于需要针对网络中流量负载进行动态平衡,有可能对同一数据流的不同数据报采用不同的路由路径,因此可能增加最终的路由跳数。采用这个度量指标,可以体现提出的路由算法在数据报转发过程中的系统开销,即额外需要经过的网络节点(跳数)。其次度量数据报流量在网络中的分布情况,以同一时间不同卫星节点上队列缓存和处理转发的数据报个数的差异度来度量,具体的计算方法为数据报个数的方差。在计算过程中,只考虑在过去1秒钟内具有入向流量(inbound traffic)的节点。
作为比较,同时仿真了基于最短路径(最少节点跳数)的路由算法。图4和图5分别从两个度量指标,比较了不同路由策略的性能差异。最少跳数路由自始至终平均需要经过7个路由中继节点,而经过优化的状态感知自适应路由在开始阶段具有类似的跳数需求,经过运行一段时间,网络中的流量不断聚集,网络状态为更多中继节点所感知后,中继节点倾向于选择更加空闲的相邻节点和轨道方向进行数据报转发,因此数据流的路由平均跳数略有增加,后期基本维持在平均9-10跳之间,比原来仅仅增加了2-3跳。需要注意的是,在真实LEO卫星网络中,相邻节点星间链路的传输延迟大概在几十毫秒范围,而由于卫星节点并不优异的计算和处理能力,数据报在星上的队列延迟和处理延迟,往往可达数百毫秒,繁忙时更甚。因此路由跳数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端到端延迟的增长,选择合适的更加空闲的中继节点,反而可能降低端到端延迟。
图5中给出了改进前后数据流量在网络中的分布差异情况。基于最少跳数的路由策略,例如Dijkstra's Shortest Path(DSP),在网络流量的源端和目的端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更容易造成一些卫星节点和链路,尤其是跨轨道星间链路成为拥塞的热点[8]。卫星节点间无法达到相对的流量负载均衡,负载方差在0-120范围内变化剧烈。采用了本文提出的网络状态感知的自适应路由策略后,流量得以均衡分布在不同网络节点和路由路径上,节点间的负载差异缩小到0-50之间并相对平稳的变化,负载差异程度降低了50%以上。
Claims (6)
1.一种面向LEO卫星网络的分布式节点自适应路由算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造一个类铱星星座的网格状LEO卫星通信系统;
步骤2:根据沿经纬线方向的星间链路设计,利用卫星星座的网状拓扑结构,每个卫星节点独立负责转发队列中的数据报文;
步骤3:通过在数据报中增加和传递额外的网络状态信息,实现卫星节点对于不同路由方向上网络状态的感知与预测,进而计算出数据报的出向链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LEO卫星网络的分布式节点自适应路由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构造一个类铱星星座的网格状LEO卫星通信系统的方法为:首先设定卫星的轨道高度、轨道倾角参数,然后为每颗卫星建立与相邻卫星相连接的星间链路,包括同轨星间链路和轨间星间链路;同轨卫星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角度保持不变,星间链路是稳定建立并长久保持的;极轨道卫星运行到高纬度地区时,轨间星间链路会临时中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LEO卫星网络的分布式节点自适应路由算法,其特征在于:
(1)卫星节点有能力与相邻的同轨或异轨节点间建立可靠的数字链路,或者能够感知已经存在的链路的通断状态;每个卫星节点具有基本的数据处理、队列缓存能力;每个卫星节点知道星座中自己所处轨道内的节点个数、轨道面数量、运行参数;
(2)每条星间链路的数据传输能力是双向的,即两个卫星节点间的链路一旦建立起来,数据能够从任何一个节点发送到对应节点上;星间链路的连通持续时间大于数据在该链路的传输延迟时间;
(3)卫星节点和星间链路允许失效;一个失效的星间链路将无法实现两端卫星节点间的数据传输,一个失效的卫星节点将同时失效所有包含该节点的星间链路;
(4)数据在卫星网络中以报文datagram的形式进行传递;每个数据报具有固定的大小和结构,其内容由数据的发送者和接收者通过协议的方式进行规定;网络中的转发节点对数据报文进行重新打包,通过在报文封包头中添加和解析额外的信息datagrampiggybackinfo进行路由辅助信息的更新与传递;数据报中具有明确的目标节点及其所处轨道面信息。数据报的传输是类似于UDP datagram的无连接、非可靠的传输过程,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投递确认、流量控制依赖于收发双方应用层的实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LEO卫星网络的分布式节点自适应路由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每个卫星节点独立负责转发队列中的数据报文的方法为:如果数据报的目标节点为当前节点,则结束转发并接受该数据报;如果数据报的目的轨道面为当前轨道面,则转发的下一跳为轨道内相邻节点;如果数据报的目标轨道面不同于当前轨道面,则转发的下一跳为任意相邻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LEO卫星网络的分布式节点自适应路由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具体处理方法为:
每个卫星节点Si对于相邻卫星的每一条可能的星间链路进行数据报流量统计,维护两个统计量分别记录从星间链路j流入到卫星节点Si和从卫星节点Si流出到星间链路j的累计数据报个数,其中j∈{left,right,up,down}分别表示卫星节点Si与其左、右、上、下四个相邻卫星节点构成的星间链路;统计量在相应链路收发新的数据报时线性增加如下:
N为数据报的个数,c作为增长系数的非负常量;由于L是随时间而累计增加的,每个单位时间内需要对过往流量进行指数衰减aging,衰减速率aging_ratio为一个小于1的正数;
每个数据报P携带额外的路由辅助信息piggyback,该信息由数据报生成卫星节点进行插入,转发节点负责读取和更新,接收节点负责读取和删除;其中信息为该数据报在当前轨道面上经过的所有卫星节点的累计负载,或者是当前轨道面中数据报流量的预期负载;假设卫星Si为当前负责处理数据报P的节点,它选择了链路j作为数据报P的转发出口链路,计算为
这里的为节点i上的流量负载,计算方法为
hopaging为流量沿着轨道内传输,随着跳数的增加的衰减速度;在一个没有环路的卫星轨道内路由路径中,如果每个轨道内的卫星个数为M,则需要选择合适的衰减速率以使得
如果卫星节点Si的链路j所连接的另一端节点为卫星Sk,则在Sk收到数据报P后,修改Sk对应的链路流入统计量为
这里的为数据报P在离开卫星节点Si到达下一跳卫星节点时所经过的所有同轨卫星节点上的流量积累,也就是下一跳卫星节点在P的进入方向上对于自己所处轨道面上网络流量的预期;如果下一跳节点与当前卫星Si处于不同的轨道平面上,则 表示对于在P进入前所在轨道的流量负载预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向LEO卫星网络的分布式节点自适应路由算法,其特征在于:当数据报P到达当前卫星节点Si后,该节点需要对数据报的转发方向进行决策,并选择相应的星间链路端口,将P转发出去;如果当前卫星节点对于数据报P的转发有一个以上的星间链路选择时,通过比较不同链路间的Lin+Lout值作为当前负载状态,其中Lin为当前卫星节点某条星间链路的输入流量统计量,Lout为与之对应的同一星间链路的输出流量统计量,选择方向上负载较小的链路进行转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843537.3A CN106656302B (zh) | 2016-09-22 | 2016-09-22 | 面向leo卫星网络的分布式节点自适应路由算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843537.3A CN106656302B (zh) | 2016-09-22 | 2016-09-22 | 面向leo卫星网络的分布式节点自适应路由算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56302A true CN106656302A (zh) | 2017-05-10 |
CN106656302B CN106656302B (zh) | 2019-09-27 |
Family
ID=58852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84353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56302B (zh) | 2016-09-22 | 2016-09-22 | 面向leo卫星网络的分布式节点自适应路由算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656302B (zh) |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33518A (zh) * | 2017-09-30 | 2018-02-23 | 南京理工大学 | 基于合作博弈的leo卫星网络最优收益路由方法 |
CN107979409A (zh) * | 2017-12-21 | 2018-05-01 | 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轨道间卫星通信路由方法及装置 |
CN108989223A (zh) * | 2018-06-13 | 2018-12-11 | 昆宇蓝程(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强链路约束条件下的卫星路由算法 |
CN109525304A (zh) * | 2018-12-06 | 2019-03-26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感知计算存储一体化的空间智能网络架构 |
CN109617593A (zh) * | 2018-11-29 | 2019-04-12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ibn的物联网卫星系统及其路由方法 |
CN109714270A (zh) * | 2019-03-07 | 2019-05-03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事件触发的卫星路由负载均衡方法 |
CN110391983A (zh) * | 2019-07-05 | 2019-10-29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面向星地一体化网络的分布式拥塞避免路由算法 |
CN111464225A (zh) * | 2020-02-26 | 2020-07-28 | 重庆邮电大学 | 基于源路由的卫星路由负载均衡算法 |
CN112020117A (zh) * | 2020-07-31 | 2020-12-01 | 西安交通大学 | 低轨卫星通信网络中基于传输速度与节点容量的路由选择方法 |
CN113329466A (zh) * | 2021-05-24 | 2021-08-31 | 上海交通大学 | 卫星组网交叉信息融合通信路由方法 |
CN113676242A (zh) * | 2021-08-06 | 2021-11-19 | 成都天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星座星载网络设备管控方法 |
CN113765575A (zh) * | 2021-08-17 | 2021-12-07 | 航天科工海鹰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星间链路的遥感星座路由算法 |
CN115333602A (zh) * | 2022-07-14 | 2022-11-11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适用于网真应用的基于可重构巨型星座的路由方法 |
CN115361049A (zh) * | 2022-07-04 | 2022-11-18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方向约束的路由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5426025A (zh) * | 2022-07-06 | 2022-12-02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面向低轨卫星网络的分布式计算数据流调度与路由方法 |
CN115473561A (zh) * | 2021-06-11 | 2022-12-13 | 北京邮电大学 | 基于协作q学习的分布式卫星网络智能负载均衡方法 |
CN115776329A (zh) * | 2022-11-17 | 2023-03-10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星间链路构建方法及系统 |
CN117767996A (zh) * | 2023-10-18 | 2024-03-26 | 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高通量卫星的油气输送管线环境感知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094856B1 (en) * | 2014-02-25 | 2015-07-28 | Intelligent Fusion Technology, Inc. | Routing method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04902515A (zh) * | 2015-06-08 | 2015-09-09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负载感知的多层卫星网络路由方法 |
CN105227483A (zh) * | 2015-08-21 | 2016-01-06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基于leo卫星网络的低复杂度负载均衡路由算法 |
CN105933227A (zh) * | 2016-06-29 | 2016-09-07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软件定义卫星网络中的路由决策及流表一致性优化的方法 |
-
2016
- 2016-09-22 CN CN201610843537.3A patent/CN10665630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094856B1 (en) * | 2014-02-25 | 2015-07-28 | Intelligent Fusion Technology, Inc. | Routing method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04902515A (zh) * | 2015-06-08 | 2015-09-09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负载感知的多层卫星网络路由方法 |
CN105227483A (zh) * | 2015-08-21 | 2016-01-06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基于leo卫星网络的低复杂度负载均衡路由算法 |
CN105933227A (zh) * | 2016-06-29 | 2016-09-07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软件定义卫星网络中的路由决策及流表一致性优化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EYLEM EKICI,ETC.: "A Distributed Routing Algorithm for Datagram Traffic in LEO Satellite Networks", 《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 |
Cited By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33518A (zh) * | 2017-09-30 | 2018-02-23 | 南京理工大学 | 基于合作博弈的leo卫星网络最优收益路由方法 |
CN107979409A (zh) * | 2017-12-21 | 2018-05-01 | 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轨道间卫星通信路由方法及装置 |
CN107979409B (zh) * | 2017-12-21 | 2020-11-20 | 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轨道间卫星通信路由方法及装置 |
CN108989223A (zh) * | 2018-06-13 | 2018-12-11 | 昆宇蓝程(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强链路约束条件下的卫星路由算法 |
CN108989223B (zh) * | 2018-06-13 | 2021-09-03 | 昆宇蓝程(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强链路约束条件下的卫星路由方法 |
CN109617593A (zh) * | 2018-11-29 | 2019-04-12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ibn的物联网卫星系统及其路由方法 |
CN109617593B (zh) * | 2018-11-29 | 2020-05-05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ibn的物联网卫星系统及其路由方法 |
CN109525304B (zh) * | 2018-12-06 | 2020-10-27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感知计算存储一体化的空间智能网络架构 |
CN109525304A (zh) * | 2018-12-06 | 2019-03-26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感知计算存储一体化的空间智能网络架构 |
CN109714270B (zh) * | 2019-03-07 | 2021-04-02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事件触发的卫星路由负载均衡方法 |
CN109714270A (zh) * | 2019-03-07 | 2019-05-03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事件触发的卫星路由负载均衡方法 |
CN110391983B (zh) * | 2019-07-05 | 2021-08-03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面向星地一体化网络的分布式拥塞避免路由算法 |
CN110391983A (zh) * | 2019-07-05 | 2019-10-29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面向星地一体化网络的分布式拥塞避免路由算法 |
CN111464225A (zh) * | 2020-02-26 | 2020-07-28 | 重庆邮电大学 | 基于源路由的卫星路由负载均衡算法 |
CN111464225B (zh) * | 2020-02-26 | 2021-11-12 | 重庆邮电大学 | 基于源路由的卫星路由负载均衡算法 |
CN112020117A (zh) * | 2020-07-31 | 2020-12-01 | 西安交通大学 | 低轨卫星通信网络中基于传输速度与节点容量的路由选择方法 |
CN112020117B (zh) * | 2020-07-31 | 2022-02-22 | 西安交通大学 | 低轨卫星通信网络中基于传输速度与节点容量的路由选择方法 |
CN113329466A (zh) * | 2021-05-24 | 2021-08-31 | 上海交通大学 | 卫星组网交叉信息融合通信路由方法 |
CN115473561A (zh) * | 2021-06-11 | 2022-12-13 | 北京邮电大学 | 基于协作q学习的分布式卫星网络智能负载均衡方法 |
CN115473561B (zh) * | 2021-06-11 | 2023-06-30 | 北京邮电大学 | 基于协作q学习的分布式卫星网络智能负载均衡方法 |
CN113676242A (zh) * | 2021-08-06 | 2021-11-19 | 成都天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星座星载网络设备管控方法 |
CN113765575A (zh) * | 2021-08-17 | 2021-12-07 | 航天科工海鹰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星间链路的遥感星座路由算法 |
CN115361049A (zh) * | 2022-07-04 | 2022-11-18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方向约束的路由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5361049B (zh) * | 2022-07-04 | 2024-05-17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方向约束的路由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5426025A (zh) * | 2022-07-06 | 2022-12-02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面向低轨卫星网络的分布式计算数据流调度与路由方法 |
CN115426025B (zh) * | 2022-07-06 | 2023-10-20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面向低轨卫星网络的分布式计算数据流调度与路由方法 |
CN115333602A (zh) * | 2022-07-14 | 2022-11-11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适用于网真应用的基于可重构巨型星座的路由方法 |
CN115333602B (zh) * | 2022-07-14 | 2023-09-12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适用于网真应用的基于可重构巨型星座的路由方法 |
CN115776329A (zh) * | 2022-11-17 | 2023-03-10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星间链路构建方法及系统 |
CN117767996A (zh) * | 2023-10-18 | 2024-03-26 | 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高通量卫星的油气输送管线环境感知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56302B (zh) | 2019-09-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56302B (zh) | 面向leo卫星网络的分布式节点自适应路由算法 | |
Li et al. | Adaptive quality-of-service-based routing for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 with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 |
Song et al. | TLR: A traffic-light-based intelligent routing strategy for NGEO satellite IP networks | |
Chen et al. | A routing protocol for hierarchical LEO/MEO satellite IP networks | |
Chen et al. | Satellite grouping and routing protocol for LEO/MEO satellite IP networks | |
Rao et al. | Agent-based load balancing routing for LEO satellite networks | |
Al-Turjman | Energy-aware data delivery framework for safety-oriented mobile IoT | |
Dong et al. | Load balancing routing algorithm based on extended link states in LEO constellation network | |
CN108989223A (zh) | 一种强链路约束条件下的卫星路由算法 | |
CN107453801A (zh) | 一种面向卫星网络的分层多路径路由方法 | |
CN111294108B (zh) | 一种面向正交圆轨道构型卫星星座的高效路由方法 | |
CN107733518A (zh) | 基于合作博弈的leo卫星网络最优收益路由方法 | |
CN106921523B (zh) | 一种基于geo/leo卫星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 | |
CN111416655A (zh) | 一种基于虚拟拓扑的低轨卫星路由改进方法 | |
CN102231896B (zh) | 基于负载均衡的卫星网络按需路由方法 | |
CN113507314A (zh) | 星间数据传输方法 | |
Wen et al. | Delay‐Constrained Routing Based on Stochastic Model for Flying Ad Hoc Networks | |
Vafaei et al. | QoS-aware multi-path video streaming for urban VANETs using ACO algorithm | |
Li et al. | Queue state based dynamical routing for non-geostationary satellite networks | |
Yang et al. | Routing protocol design for drone-cel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
Al-Ani et al. | QoS-aware routing for video streaming in multi-rate Ad hoc Networks | |
Rao et al. | An integrated cross layer approach for throughput improvement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 |
Jiang et al. | An optimized layered routing algorithm for GEO/LEO hybrid satellite networks | |
Peng et al. | An Anti-Interference On-Demand Routing Algorithm for LEO Satellite Networks | |
CN108011661A (zh) | 一种卫星网络路由震荡抑制方法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2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