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55212A - 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55212A
CN106655212A CN201611207495.0A CN201611207495A CN106655212A CN 106655212 A CN106655212 A CN 106655212A CN 201611207495 A CN201611207495 A CN 201611207495A CN 106655212 A CN106655212 A CN 1066552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power
reactive
transformer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074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55212B (zh
Inventor
余加喜
谢磊
毛李帆
吴锋
黄汉昌
张俊
龚若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 Hao Software Inc Co
HAINAN STATE GRID Co Ltd
Haina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 Hao Software Inc Co
HAINAN STATE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 Hao Software Inc Co, HAINAN STATE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 Hao Software Inc Co
Priority to CN20161120749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552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55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552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55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552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8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 H02J3/1821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using shunt compens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方法和系统,通过获取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距离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比较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距离与预设距离因数指标之间的大小,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和预设的对应关系,选择以功率因数优先的控制方法和电压水平优先的控制方法中的一种,得到选择结果,根据所述选择结果和所述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对所述配电变压器进行自动投切,并输出自动投切控制结果。综合运用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距离与预设距离因数指标之间的关系和无功补偿控制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解决配电网低电压治理和区域无功平衡的问题,进而提高配电网的电压质量水平,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Description

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源配电网的低电压治理以及区域无功平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无功补偿,在电力供电系统中起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的作用,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所以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处在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位置。合理的选择补偿装置,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电网的损耗,使电网质量提高。反之,如选择或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供电系统,电压波动,谐波增大等诸多因素。无功补偿的具体实现方式:把具有容性功率负荷的装置与感性功率负荷并联接在同一电路,能量在两种负荷之间相互交换,这样,感性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可由容性负荷输出的无功功率补偿。
国网的低电压治理原则中提到“在线路功率因数低于0.9的超供电半径线路(10kV线路供电半径城市超过3km,农村超过15km)宜加装10kV并联无功补偿装置,其容量一般按线路上配变总容量的7%-10%配置(或经计算确定)”。传统的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只硬性地规划了城市和农村的超供电半径,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方法也不严谨,也没有提供相应的计算公式,而且对于城村混合型的供电线路,补偿配置原则里并没有明确的配置说明,造成配置不合理,导致配电网的电压质量水平低,损耗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有效提高配电网的电压质量水平的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方法和系统。
一种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距离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
比较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距离与预设距离因数指标之间的大小,得到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和预设的对应关系,选择以功率因数优先的控制方法和电压水平优先的控制方法中的一种,得到选择结果;
根据所述选择结果和所述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对所述配电变压器进行自动投切,并输出自动投切控制结果。
一种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距离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
比较模块,用于比较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距离与预设距离因数指标之间的大小,得到比较结果;
选择模块,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和预设的对应关系,选择以功率因数优先的控制方法和电压水平优先的控制方法中的一种,得到选择结果;
投切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选择结果和所述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对所述配电变压器进行自动投切,并输出自动投切控制结果。
上述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方法和系统,通过获取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距离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比较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距离与预设距离因数指标之间的大小,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比较结果和预设的对应关系,选择以功率因数优先的控制方法和电压水平优先的控制方法中的一种,得到选择结果,根据选择结果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对配电变压器进行自动投切,并输出自动投切控制结果。综合运用变电站到配电变压器的对应距离与预设距离因数指标之间的关系和无功补偿控制方法相结合,有利于解决配电网低电压治理和区域无功平衡的问题,进而提高配电网的电压质量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无源配电线路模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获取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距离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
具体地,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距离是指电力从变电站10kV母线流出送到对应配电变压器所经过的10kV配电线路的长度。无功补偿是电网保持良好运营状态的重要手段,它能有效地改善电能质量,降低电力损失及提高电网设备的利用率。
步骤S120:比较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距离与预设距离因数指标之间的大小,得到比较结果。
具体地,距离因数指标是指10kV配电线路上用于区分选择无功设备控制方法的某一合适节点到对应供电变电站的线路长度,通常取全线路最远的一台配电变压器与变电站的距离的一半或参考取值区间为[2.5km,5km]。
步骤S130:根据比较结果和预设的对应关系,选择以功率因数优先的控制方法和电压水平优先的控制方法中的一种,得到选择结果。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30包括步骤132和步骤134。
具体地,针对10kV单辐射型长供电线路,目前从整体上可将无功补偿设备的控制原则分为:以配变台区低压侧的电压优先或者功率因数优先。当线路处于重载状态且线路末端配变电压水平相对较低时,若选择以配变台区低压侧功率因数优先的控制原则(功率因数控制在0.90~0.95),由于负荷需要无功功率较多,功率因数区间上升值较小,所以仍需变电站提供较多的无功功率,导致线路上的无功损耗居高不下,线路末端甚至仍可能存在低电压问题,此时若多投无功补偿,此时配变的无功负荷及相邻线路的无功损耗基本可由其自身电容器进行补偿,降低变电站下送的无功功率,从而减少线损;若选择以配电台区低压侧电压优先的控制原则,由于靠近线路首端的配变台区电压水平一般相对线路末端较高,以配变电压优先的控制很难启动,那么部分配变台区可能会存在以低功率因数运行的问题,从节能降损的角度来看,此时应多投无功补偿以减少变电站下送的无功功率。
步骤132:当比较结果为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对应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因数指标时,选择以功率因数优先的控制方法作为选择结果;
具体地,功率因数优先的控制方法,指的是在配电变压器台区与对应供电变电站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因数指标时,优先考虑将功率因数补偿至区间[0.90,0.95],对变压器低压侧安装的并联无功补偿设备进行自动投切控制;不排除功率因数合格时,使用电压质量控制、无功功率控制或者无功电流控制的无功补偿设备控制方法。
步骤134:当比较结果为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对应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因数指标时,选择以电压优先的控制方法作为选择结果。
具体地,电压优先的控制方法,指的是在配电变压器台区与对应供电变电站距离达到甚至超过预设距离因数指标时,优先考虑将电压质量补偿至电压[0.93U*,1.07U*],对变压器低压侧安装的并联无功补偿设备进行自动投切控制;不排除电压质量合格时,使用功率因数控制、无功功率控制或者无功电流控制的无功补偿设备控制方法。
步骤S140:根据选择结果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对配电变压器进行自动投切,并输出自动投切控制结果。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40包括步骤142至步骤148。
步骤142:当选择结果为以功率因数优先的控制方法时,获取配电变压器的功率因数。
具体地,配电变压器功率因数,指的是配电变压器台区内所有用电设备经计算得出的平均功率因数,由下式得出:
其中,COSφ为功率因数,P为配电变压器低压侧总的有功功率,Q为配电变压器低压侧总的无功功率。
步骤144:根据配电变压器的功率因数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对配电变压器的功率因数进行自动投切。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44包括步骤1442和步骤1444。
步骤1442:自动投入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
具体地,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是预先配置好的,具体的配置方法并不唯一,通常是根据配变容量、负荷性质和容量通过计算来确认。例如,在《城市电网设计规划》对中低压无功补偿,建议按配电变压器容量的10%~30%配置,在《中国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Q/CSG〃10012-2005)对中低压无功补偿,建议按容量的20%~40%进行配置。在配电网中,无功补偿分为高压补偿和低压补偿。其中,高压补偿通常是指无功补偿设备配置在变电站高压侧,从无功功率就地平衡的角度来看,其对于补偿点前端的无功功率,补偿效果比较明显,而对补偿点后的供电线路和负载的补偿效果不明显;低压补偿用于补偿点相对靠近负载端,避免无功穿越变压器,因此补偿效果更佳。位于线路末端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设备,可适当过补偿,此时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负荷及相邻线路的无功损耗基本可由其自身电容器进行补偿,降低变电站下送的无功功率,从而减少线损和电压降落。
步骤1444:在配电变压器的功率因数达到预设合格功率因数范围,或将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全部投入后自动退出。
具体地,投入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在配电变压器的功率因数达到预设合格功率因数范围后,自动退出,但在很多情况下,全部投入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配电变压器的功率因数达不到预设合格功率因数范围,此时则将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全部投入后自动退出。
步骤146:当选择结果为以电压优先的控制方法时,获取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幅值。
步骤148:根据配电变压器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对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幅值进行自动投切。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48包括步骤1482和步骤1484。
步骤1482:自动投入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
具体地,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是预先配置好的,具体的配置方法并不唯一,通常是根据配变容量、负荷性质和容量通过计算来确认。例如,在《城市电网设计规划》对中低压无功补偿,建议按配电变压器容量的10%~30%配置,在《中国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Q/CSG〃10012-2005)对中低压无功补偿,建议按容量的20%~40%进行配置。
步骤1484: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幅值达到预设合格电压幅值范围,或将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全部投入后自动退出。
具体地,投入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幅值达到预设合格电压幅值范围后,自动退出,但在很多情况下,全部投入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幅值达不到预设合格电压幅值范围,此时则将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全部投入后自动退出。
上述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方法,通过获取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距离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比较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距离与预设距离因数指标之间的大小,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比较结果和预设的对应关系,选择以功率因数优先的控制方法和电压水平优先的控制方法中的一种,得到选择结果,根据选择结果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对配电变压器进行自动投切,并输出自动投切控制结果。通过引入变电站到配电变压器的对应距离与预设距离因数指标,兼顾配电变压器电压幅值以及功率因数对配电网无功调节的影响,有利于解决配电网低电压治理和区域无功平衡的问题,进而提高配电网的电压质量水平,节能损耗,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一种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系统,包括获取模块110、比较模块120、选择模块130和投切控制模块140,获取模块110连接比较模块120,比较模块120连接选择模块130,选择模块130连接投切控制模块140。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模块110用于获取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距离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
具体地,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距离是指电力从变电站10kV母线流出送到对应配电变压器所经过的10kV配电线路的长度。无功补偿是电网保持良好运营状态的重要手段,它能有效地改善电能质量,降低电力损失及提高电网设备的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比较模块120用于比较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距离与预设距离因数指标之间的大小,得到比较结果。
具体地,距离因数指标是指10kV配电线路上用于区分选择无功设备控制方法的某一合适节点到对应供电变电站的线路长度,通常取全线路最远的一台配电变压器与变电站的距离的一半或参考取值区间为[2.5km,5km]。
在一个实施例中,选择模块130用于根据比较结果和预设的对应关系,选择以功率因数优先的控制方法和电压水平优先的控制方法中的一种,得到选择结果。在本实施例中,选择模块130包括第一比较选择单元和第二比较选择单元。
具体地,针对10kV单辐射型长供电线路,目前从整体上可将无功补偿设备的控制原则分为:以配变台区低压侧的电压优先或者功率因数优先。当线路处于重载状态且线路末端配变电压水平相对较低时,若选择以配变台区低压侧功率因数优先的控制原则(功率因数控制在0.90~0.95),由于负荷需要无功功率较多,功率因数区间上升值较小,所以仍需变电站提供较多的无功功率,导致线路上的无功损耗居高不下,线路末端甚至仍可能存在低电压问题,此时若多投无功补偿,此时配变的无功负荷及相邻线路的无功损耗基本可由其自身电容器进行补偿,降低变电站下送的无功功率,从而减少线损;若选择以配电台区低压侧电压优先的控制原则,由于靠近线路首端的配变台区电压水平一般相对线路末端较高,以配变电压优先的控制很难启动,那么部分配变台区可能会存在以低功率因数运行的问题,从节能降损的角度来看,此时应多投无功补偿以减少变电站下送的无功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比较选择单元用于当选择结果为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对应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因数指标时,选择以功率因数优先的控制方法作为选择结果。
具体地,功率因数优先的控制方法,指的是在配电变压器台区与对应供电变电站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因数指标时,优先考虑将功率因数补偿至区间[0.90,0.95],对变压器低压侧安装的并联无功补偿设备进行自动投切控制;不排除功率因数合格时,使用电压质量控制、无功功率控制或者无功电流控制的无功补偿设备控制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比较选择单元用于当选择结果为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对应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因数指标时,选择以电压优先的控制方法作为选择结果。
具体地,电压优先的控制方法,指的是在配电变压器台区与对应供电变电站距离达到甚至超过预设距离因数指标时,优先考虑将电压质量补偿至电压[0.93U*,1.07U*],对变压器低压侧安装的并联无功补偿设备进行自动投切控制;不排除电压质量合格时,使用功率因数控制、无功功率控制或者无功电流控制的无功补偿设备控制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投切控制模块140用于根据选择结果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对配电变压器进行自动投切,并输出自动投切控制结果。在本实施例中,投切控制模块140包括第一获取单元、功率因数优先投切控制单元、第二获取单元和电压优先投切控制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当选择结果为以功率因数优先的控制方法时,获取配电变压器的功率因数。
具体地,配电变压器功率因数,指的是配电变压器台区内所有用电设备经计算得出的平均功率因数,由下式得出:
其中,COSφ为功率因数,P为配电变压器低压侧总的有功功率,Q为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总的无功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功率因数优先投切控制单元用于根据配电变压器的功率因数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对配电变压器的功率因数进行自动投切。在本实施例中,功率因数优先投切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投入单元和第一退出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投入单元用于自动投入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
具体地,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是预先配置好的,具体的配置方法并不唯一,通常是根据配变容量、负荷性质和容量通过计算来确认。例如,在《城市电网设计规划》对中低压无功补偿,建议按配电变压器容量的10%~30%配置,在《中国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Q/CSG〃10012-2005)对中低压无功补偿,建议按容量的20%~40%进行配置。在配电网中,无功补偿分为高压补偿和低压补偿。其中,高压补偿通常是指无功补偿设备配置在变电站高压侧,从无功功率就地平衡的角度来看,其对于补偿点前端的无功功率,补偿效果比较明显,而对补偿点后的供电线路和负载的补偿效果不明显;低压补偿用于补偿点相对靠近负载端,避免无功穿越变压器,因此补偿效果更佳。位于线路末端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设备,可适当过补偿,此时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负荷及相邻线路的无功损耗基本可由其自身电容器进行补偿,降低变电站下送的无功功率,从而减少线损和电压降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退出单元用于在配电变压器的功率因数达到预设合格功率因数范围,或将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全部投入后自动退出。
具体地,投入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在配电变压器的功率因数达到预设合格功率因数范围后,自动退出,但在很多情况下,全部投入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配电变压器的功率因数达不到预设合格功率因数范围,此时则将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全部投入后自动退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当选择结果为以电压优先的控制方法时,获取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幅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压优先投切控制单元用于根据配电变压器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对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幅值进行自动投切。在本实施例中,电压优先投切控制单元包括第二投入单元和第二退出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投入单元用于自动投入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
具体地,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是预先配置好的,具体的配置方法并不唯一,通常是根据配变容量、负荷性质和容量通过计算来确认。例如,在《城市电网设计规划》对中低压无功补偿,建议按配电变压器容量的10%~30%配置,在《中国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Q/CSG〃10012-2005)对中低压无功补偿,建议按容量的20%~40%进行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退出单元用于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幅值达到预设合格电压幅值范围,或将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全部投入后自动退出。
具体地,投入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幅值达到预设合格电压幅值范围后,自动退出,但在很多情况下,全部投入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幅值达不到预设合格电压幅值范围,此时则将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全部投入后自动退出。
上述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系统,获取单元通过获取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距离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比较单元用于比较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距离与预设距离因数指标之间的大小,得到比较结果,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比较结果和预设的对应关系,选择以功率因数优先的控制方法和电压水平优先的控制方法中的一种,得到选择结果,投切控制单元用于根据选择结果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对配电变压器进行自动投切,并输出自动投切控制结果。通过引入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距离与预设距离因数指标,兼顾配电变压器电压幅值以及功率因数对配电网无功调节的影响,有利于解决配电网低电压治理和区域无功平衡的问题,进而提高配电网的电压质量水平,节能损耗,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在一个实施例中,以电网某地区10kV无源配电线路为例,对比传统的控制方法与办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
如表1所示,10kV配电线路各配电变压器的电压幅值、无功补偿容量以及功率因数等参数信息,n=3,k=1,距离因数指标取值为3km,无源配电线路模型如图3所示:
表1 10kV配电线路变压器参数信息表
本发明的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方法与电压、功率因数优先的无功补偿控制方法控制结果对比如表2所示:
表2不同控制方法的结果汇总
由上表知,选择以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电压优先的控制方法,对于线路前端的配电变压器1,无投入运行无功补偿电容器组,配电变压器1台区存在低功率运行的状况;选择以功率优先的控制方法,当无功补偿容量使得配电变压器的功率因数达0.9时,就停止无功补偿设备的继续投入,而靠近线路末段配电变压器2、配电变压器3低压侧电压仍处于较低水平;选择以考虑距离因数综合控制的控制方法,调节控制后总体电压水平和配电变压器的功率因数水平较高,对于与变电站距离小于距离因数指标的配电变压器1采用功率因数优先的控制方法,适当地投运无功补偿电容器组,提升配电变压器1的功率因数,对于与变电站距离大于距离因数指标的配电变压器2、配电变压器3采用电压优先的控制方法,使得无功适当地过补偿,降低变电站无功功率的下送,低压侧电压水平较高,电压质量水平高,节能损耗,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距离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
比较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距离与预设距离因数指标之间的大小,得到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和预设的对应关系,选择以功率因数优先的控制方法和电压水平优先的控制方法中的一种,得到选择结果;
根据所述选择结果和所述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对所述配电变压器进行自动投切,并输出自动投切控制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和预设的对应关系,选择以功率因数优先的控制方法和电压水平优先的控制方法中的一种,得到选择结果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比较结果为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对应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因数指标时,选择以功率因数优先的控制方法作为所述选择结果;
当所述比较结果为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对应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因数指标时,选择以电压优先的控制方法作为所述选择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选择结果和所述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对所述配电变压器进行自动投切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选择结果为以功率因数优先的控制方法时,获取配电变压器的功率因数;
根据所述配电变压器的功率因数和所述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对所述配电变压器的功率因数进行自动投切;
当所述选择结果为以电压优先的控制方法时,获取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幅值;
根据所述配电变压器和所述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对所述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幅值进行自动投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配电变压器的功率因数和所述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对所述配电变压器的功率因数进行自动投切的步骤,包括:
自动投入所述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
在所述配电变压器的功率因数达到预设合格功率因数范围,或将所述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全部投入后自动退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幅值和所述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对所述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幅值进行自动投切的步骤,包括:
自动投入所述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
在所述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幅值达到预设合格电压幅值范围,或将所述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全部投入后自动退出。
6.一种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距离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
比较模块,用于比较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距离与预设距离因数指标之间的大小,得到比较结果;
选择模块,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和预设的对应关系,选择以功率因数优先的控制方法和电压水平优先的控制方法中的一种,得到选择结果;
投切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选择结果和所述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对所述配电变压器进行自动投切,并输出自动投切控制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选择模块包括:
第一比较选择单元,用于当所述比较结果为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对应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因数指标时,选择以功率因数优先的控制方法作为所述选择结果;
第二比较选择单元,当所述比较结果为变电站到对应配电变压器的对应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因数指标时,选择以电压优先的控制方法作为所述选择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切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选择结果为以功率因数优先的控制方法时,获取配电变压器的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优先投切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配电变压器的功率因数和所述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对所述配电变压器的功率因数进行自动投切;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选择结果为以电压优先的控制方法时,获取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幅值;
电压优先投切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配电变压器和所述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对所述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幅值进行自动投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因数优先投切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投入单元,用于自动投入所述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
第一退出单元,用于在所述配电变压器的功率因数达到预设合格功率因数范围,或将所述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全部投入后自动退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优先投切控制单元包括:
第二投入单元,用于自动投入所述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
第二退出单元,在所述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幅值达到预设合格电压幅值范围,或将所述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容量全部投入后自动退出。
CN201611207495.0A 2016-12-23 2016-12-23 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66552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7495.0A CN106655212B (zh) 2016-12-23 2016-12-23 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7495.0A CN106655212B (zh) 2016-12-23 2016-12-23 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5212A true CN106655212A (zh) 2017-05-10
CN106655212B CN106655212B (zh) 2019-03-22

Family

ID=58828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07495.0A Active CN106655212B (zh) 2016-12-23 2016-12-23 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5521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4618A (zh) * 2017-06-29 2019-01-15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农村电网局部无功补偿调配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600312A (zh) * 2020-05-09 2020-08-28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功补偿的供电台区末端低电压分布式治理方法
CN112054519A (zh) * 2020-09-07 2020-12-0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一种配电网低电压优化治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1693A (zh) * 2014-09-03 2014-12-10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功率因数区间动态整定的配电线路无功优化控制方法
CN104319783A (zh) * 2014-09-25 2015-01-28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负荷预测的配电网二级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130027A (zh) * 2016-06-30 2016-11-16 广州市奔流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低压配变台区电压二维综合治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1693A (zh) * 2014-09-03 2014-12-10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功率因数区间动态整定的配电线路无功优化控制方法
CN104319783A (zh) * 2014-09-25 2015-01-28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负荷预测的配电网二级协调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130027A (zh) * 2016-06-30 2016-11-16 广州市奔流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低压配变台区电压二维综合治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UN-XUE ZHANG ET AL.: "Voltage and reactive power control method for distribution grid", 《2013 IEEE PES ASIA-PACIFIC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CONFERENCE (APPEEC)》 *
孙建东等: "低压配电系统中的无功补偿控制策略", 《低压电器》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4618A (zh) * 2017-06-29 2019-01-15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农村电网局部无功补偿调配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214618B (zh) * 2017-06-29 2023-08-22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农村电网局部无功补偿调配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600312A (zh) * 2020-05-09 2020-08-28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功补偿的供电台区末端低电压分布式治理方法
CN112054519A (zh) * 2020-09-07 2020-12-0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一种配电网低电压优化治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5212B (zh) 2019-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72505A (zh) 统一电能质量治理的混合型电力电子变压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1692579B (zh) 基于全控型变流器件的发电机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CN106159982B (zh) 统一能量存储与变换控制系统
CN203071836U (zh) 一种混合微电网系统及其交直流耦合器
CN107863777B (zh) 一种考虑低抗的送端换流站高功率波动时无功控制方法
CN101615772B (zh) 一种线路末端注入无功电流的输电线路融冰方法
CN106451487B (zh) 一种220kV城市电网无功功率补偿方法
CN103094913B (zh) 配电网10kV并联电抗器的优化配置及其补偿方法
CN101420126A (zh) 配电网电能质量复合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540509A (zh) 一种变电站的电压无功控制方法
CN106655212A (zh) 无源配电网无功补偿综合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3647291A (zh) 配电网无功补偿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493952A (zh) 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补偿的交流微电网无功均分控制方法
CN104333019B (zh) 10kv架空线路无功补偿装置电压优化选点方法
CN207010241U (zh) 一种统一电能质量治理的混合型电力电子变压器
CN105262104B (zh) 含分布式电源的10kV配电线路无功分段平衡控制方法
CN108418223A (zh) 主动配电网无功电压协调运行优化方法和系统
CN206673592U (zh) 一种综合补偿型交流稳压电源
CN211018279U (zh) 一种低压配电网电能质量综合优化控制装置
CN201556949U (zh) 基于全控型变流器件的发电机组次同步振荡抑制装置
CN110739701A (zh) 一种低压配电网线路低电压治理系统及治理方法
CN206049416U (zh) 单相供电装置、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
CN202142980U (zh) 交直流变换节能滤波低噪音集成系统
CN206611182U (zh) 一种用于配电网的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
CN110011320A (zh) 一种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无功电压优化控制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