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53109A - 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研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研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53109A
CN106653109A CN201611265331.3A CN201611265331A CN106653109A CN 106653109 A CN106653109 A CN 106653109A CN 201611265331 A CN201611265331 A CN 201611265331A CN 106653109 A CN106653109 A CN 1066531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alogue body
valve
water
steam
supply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653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圆
张明兴
吴其方
刘力
孙都成
郗昭
李勇
黄晓景
仇苏辰
陈昌贻
郝禄禄
谢文雄
郑静
李建立
王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NNC Fujian Nuclear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NNC Fujian Nuclear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NNC Fujian Nuclear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NNC Fujian Nuclear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6533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5310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53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531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5/00Cooling arrangements within the pressure vessel containing the core; Selection of specific coolants
    • G21C15/18Emergency cooling arrangements; Removing shut-down heat
    • G21C15/182Emergency cooling arrangements; Removing shut-down heat comprising powered means, e.g. pump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23/00Models for scientific, medical, or mathematical purposes,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 G09B23/06Models for scientific, medical, or mathematical purposes,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for physics
    • G09B23/20Models for scientific, medical, or mathematical purposes,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for physics for atomic physics or neucleonic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7/00Monitoring; Testing ; Maintaining
    • G21C17/001Mechanical simulator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7/00Monitoring; Testing ; Maintaining
    • G21C17/02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coolant or moderator
    • G21C17/022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coolant or moderator for monitoring liquid coolants or mode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压水堆核电研究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试验研究装置。该装置包括蒸发器模拟体,冷却器模拟体,第一补水箱模拟体,第二补水箱模拟体,应急冷却水箱模拟体,第一节流件,第二节流件,U形电热元件,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入口快关快开阀,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冷却器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大气释放阀,蒸发器模拟体排水阀,回路排气阀。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研究装置可通过等高模拟PRS系统运行过程,验证PRS系统非能动循环可以自动建立以及满足事故后72小时持续带出堆芯热量的要求;可以为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设计验证和改进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研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压水堆核电研究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试验研究装置。
背景技术
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是在具有长期运行经验的二代加反应堆基础上,为满足三代反应堆技术要求而创造性地增设了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简称“PRS系统”)。华龙一号三代反应堆审评要求对新增最主要内容之一的PRS系统的运行特性和可靠性进行实验验证。
PRS系统用于在发生全厂断电事故且辅助给水系统汽动泵系列失效工况下,系统投入运行,在不超过冷却剂压力边界设计条件的前提下,通过蒸发器导出堆芯余热及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各设备的储热,在72小时内将反应堆维持在安全状态。在完全丧失给水的工况下,PRS系统投入运行,降低一回路的温度和压力。
PRS系统通过应急余热排出冷却器内流体温度差建立自然循环,利用应急冷却器及相连接管道内水的流动,连续不断的将蒸发器内的热量带到安全壳外,在安全壳外设置换热水箱,通过换热水箱中冷却水导出冷却器中从蒸发器带出的热量,最终通过换热水箱中冷却水的蒸发将热量排至大气环境。反应堆每个环路的对应一个非能动余热排出系列,包括一台应急余热排出冷却器,应急补水箱一、应急补水箱二,一个换热水箱以及必要的阀门、管道和仪表。蒸汽管线首先贯穿安全壳,在安全壳外分成两个支路,一个支路连接应急余热排出冷却器入口,另一个支路与两台应急补水箱入口相连,冷却器布置在换热水箱底部的冷凝器隔间,冷凝水管道连接应急余热排出冷却器下封头,凝水管出口与应急补水箱的注入管线合并后通过贯穿件返回到安全壳内,与蒸发器5的给水管道相连。
由于PRS系统是创新的、先进的非能动换热系统,且从未在核电厂中有实际工程应用,因此在设计阶段需进行必要模拟试验验证工作,以充分确定设计方案合理可行,保证PRS系统可在发生完全丧失给水事故时能够实现预期的安全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试验研究装置,确定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设备设计和系统设计合理可行,能够实现预期安全功能。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研究装置,该装置包括蒸发器模拟体,冷却器模拟体,第一补水箱模拟体,第二补水箱模拟体,应急冷却水箱模拟体,第一节流件,第二节流件,U形电热元件,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入口快关快开阀,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冷却器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大气释放阀,蒸发器模拟体排水阀,回路排气阀;
所述蒸发器模拟体包括给水入口和蒸汽出口,蒸发器模拟体的蒸汽出口连接蒸汽管道,给水入口连接进水管道;
冷却器模拟体包括蒸汽入口和凝水出口,凝水出口连接凝水管道;
蒸发器模拟体的蒸汽出口和冷却器模拟体的蒸汽入口通过蒸汽管道联通;
第一补水箱模拟体、第二补水箱模拟体之间为并联连接,并联之后上端通过蒸汽管道与蒸发器模拟体连通;
第一补水箱模拟体、第二补水箱模拟体并联连接的上端与蒸汽管道之间的管道上设置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入口快关快开阀;
在第一补水箱模拟体、第二补水箱模拟体和冷却器模拟体并联连接的上端与蒸发器模拟体的蒸汽出口之间的蒸汽管道中设置第一节流件;
第一补水箱模拟体、第二补水箱模拟体并联的下端通过补水管道与凝水管道汇合后,通过进水管道与蒸发器模拟体的给水入口连通;在进水管道中设置第二节流件;
分别在补水管道、凝水管道上设置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冷却器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
在蒸发器模拟体底部设置蒸发器模拟体排水阀,在蒸汽管道高点设置回路排气阀。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研究装置,所述蒸汽管道、凝水管道、补水管道及进水管道上均设置有流量计。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研究装置,通过控制U形电热元件的输入电功率,使蒸汽-水自然循环系统升温,升温速率不大于50℃/h。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研究装置,大气释放阀设置为自动开启和关闭,开启压力为7.85MPa,关闭压力为7.5MPa。
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研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建立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热工水力特性实验模拟装置;
b)完成试验模拟装置的冷、热态调试工作;
c)根据试验工况,建立实验回路初始条件,包括应急冷却水箱模拟体水位,第一补水箱模拟体、第二补水箱模拟体水位,回路等效阻力系数,蒸汽发生器模拟体水位和蒸汽出口处的蒸汽压力;
d)待蒸汽出口处的蒸汽压力达到预先设定的系统启动压力值时,按照需要模拟的蒸汽发生器加热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开始对蒸发器模拟体进行加热;同时开启凝水管道、补水管道上的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10,冷却器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自然循环逐步建立;
e)当第一补水箱模拟体、第二补水箱模拟体水位降为0时,关闭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入口快关快开阀、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
f)根据试验工况确定试验持续时间,待试验结束后,停止加热,使回路系统继续通过自然循环冷却;
g)试验过程中测控系统将自动记录包括各测点的压力、温度、流量、水位、电流、电压等数据,作为试验数据用作分析;
h)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得出试验研究的结论。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研究装置可通过等高模拟PRS系统运行过程,验证PRS系统非能动循环可以自动建立以及满足事故后72小时持续带出堆芯热量的要求;可以为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设计验证和改进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蒸发器模拟体1,冷却器模拟体2,第一补水箱模拟体3,第二补水箱模拟体4,应急冷却水箱模拟体5,第一节流件6,第二节流件7,U形电热元件8,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入口快关快开阀9,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10,冷却器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11,大气释放阀12,蒸发器模拟体排水阀13,回路排气阀14。
具体实施方式
非能动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采用非能动技术,发生完全丧失给水事故时,在没有操纵员干预的情况下,系统自动投入运行,利用自然循环实现蒸发器二次侧长期排热。因此模拟试验要验证PRS系统可通过自然循环的方式实现蒸发器二次侧的长期排热功能。PRS系统首次应用于工程实践,需充分验证其系统设计和主要设备设计的合理性和可用性。为真实模拟PRS,本发明提出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研究装置,该装置包括蒸发器模拟体1,冷却器模拟体2,第一补水箱模拟体3,第二补水箱模拟体4,应急冷却水箱模拟体5,第一节流件6,第二节流件7,U形电热元件8,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入口快关快开阀9,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10,冷却器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11,大气释放阀12,蒸发器模拟体排水阀13,回路排气阀14;
所述蒸发器模拟体1包括给水入口和蒸汽出口,蒸发器模拟体1的蒸汽出口连接蒸汽管道,给水入口连接进水管道;
冷却器模拟体2包括蒸汽入口和凝水出口,凝水出口连接凝水管道;
蒸发器模拟体1的蒸汽出口和冷却器模拟体2的蒸汽入口通过蒸汽管道联通;
第一补水箱模拟体3、第二补水箱模拟体4之间为并联连接,并联之后上端通过蒸汽管道与蒸发器模拟体1连通;
第一补水箱模拟体3、第二补水箱模拟体4并联连接的上端与蒸汽管道之间的管道上设置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入口快关快开阀9;
在第一补水箱模拟体3、第二补水箱模拟体4和冷却器模拟体2并联连接的上端与蒸发器模拟体1的蒸汽出口之间的蒸汽管道中设置第一节流件6;
第一补水箱模拟体3、第二补水箱模拟体4并联的下端通过补水管道与凝水管道汇合后,通过进水管道与蒸发器模拟体1的给水入口连通;在进水管道中设置第二节流件7;
分别在补水管道、凝水管道上设置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10,冷却器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11;
在蒸发器模拟体1底部设置蒸发器模拟体排水阀13,在蒸汽管道高点设置回路排气阀14。
所述蒸汽管道、凝水管道、补水管道及进水管道上均设置有流量计;通过控制U形电热元件8的输入电功率,使蒸汽-水自然循环系统升温,升温速率不大于50℃/h;大气释放阀12设置为自动开启和关闭,开启压力为7.85MPa,关闭压力为7.5MPa。
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研究方法,基于上述的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研究装置,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建立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热工水力特性实验模拟装置;
b)完成试验模拟装置的冷、热态调试工作;
c)根据试验工况,建立实验回路初始条件,包括应急冷却水箱模拟体5水位,第一补水箱模拟体3、第二补水箱模拟体4水位,回路等效阻力系数,蒸汽发生器模拟体1水位和蒸汽出口处的蒸汽压力;
d)待蒸汽出口处的蒸汽压力达到预先设定的系统启动压力值时,按照需要模拟的蒸汽发生器加热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开始对蒸汽发生器模拟体1进行加热;同时开启凝水管道、补水管道上的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10,冷却器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11,自然循环逐步建立;
e)当第一补水箱模拟体3、第二补水箱模拟体4水位降为0时,关闭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入口快关快开阀9、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10;
f)根据试验工况确定试验持续时间,待试验结束后,停止加热,使回路系统继续通过自然循环冷却;
g)试验过程中测控系统将自动记录包括各测点的压力、温度、流量、水位、电流、电压等数据,作为试验数据用作分析;
h)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得出试验研究的结论。
试验装置调试完成后,可根据试验工况的选取开展不同的验证试验,基于这些要求,本发明通过以下实施例加以说明。
实施例1(原型工况72h瞬态试验)
a)配置试验装置阻力,试验回路阻力系数在原型PRS系统阻力系数±5%范围内;
b)将大气释放阀12置为自动开启和关闭开启压力7.85MPa,关闭压力7.5MPa;
c)在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10,冷却器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11关闭状态下,通过蒸发器模拟体排水阀13,回路排气阀14对蒸发器模拟体1水位进行调节,并逐渐建立起压力和水位分别为7.85MPa和8.3m的试验初始工况,在此过程在中保持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入口快关快开阀9处于开启状态;
d)投入基础功率曲线,同时开启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10,冷却器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11,开始瞬态试验,试验过程中监测并记录运行过程中系统压力、温度、流量、水位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
e)当第一补水箱模拟体3,第二补水箱模拟体4水位均为零时,关闭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入口快关快开阀9,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10;
f)待实验持续72小时,完成给水汽动泵不可用、PRS 60.2s投入、基础功率72小时瞬态特性实验。
实施例2(系统启动方式研究试验)
a)针对该项内容设置两个工况点,一个是针对PRS系统注水启动方式启动,即试验启动的同时应急补水箱对SG模拟体实施应急补水;另一个工况点是PRS系统不注水方式启动,启动过程中应急补水箱对蒸发器模拟体1不实施注水。在这两个工况点持续时间为0.5小时,试验过程中蒸发器加热功率功率将自动跟随给定曲线变化;
b)具体实施流程参照实施例1中,在实施例1步骤d)中分别进行打开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10和不打开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10的试验,试验持续时间为0.5小时;
c)通过测控系统记录系统压力、温度、液位等变化情况,分析补水箱是否注水对自然循环的影响。
实施例3(系统参数影响因素研究试验)
a)主要研究系统阻力、应急冷却器模拟体传热面积及SG水装量对PRS系统的影响;
b)在系统阻力对系统自然循环流动影响的实验中,针对系统阻力额定值的150%和50%两个阻力,开展给定功功率条件下的实验;
c)针对冷却器传热面积敏感性,可开展传热面积为传热面积理论值一定比例(如160%、80%等)在给定功率条件下对系统自然循环流动特性实验研究;
d)针对SG水装量的影响研究,可开展水装量分别为额定水装量150%和50%等工况在给定功功率条件下自然循环流动特性实验研究;
e)试验具体操作参照实例1,根据具体的试验变量修改相应的试验条件即可;
根据各个试验结果,分析系统主要参数对自然循环的影响分析。

Claims (6)

1.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包括蒸发器模拟体(1),冷却器模拟体(2),第一补水箱模拟体(3),第二补水箱模拟体(4),应急冷却水箱模拟体(5),第一节流件(6),第二节流件(7),U形电热元件(8),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入口快关快开阀(9),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10),冷却器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11),大气释放阀(12),蒸发器模拟体排水阀(13),回路排气阀(14);
所述蒸发器模拟体(1)包括给水入口和蒸汽出口,蒸发器模拟体(1)的蒸汽出口连接蒸汽管道,给水入口连接进水管道;
冷却器模拟体(2)包括蒸汽入口和凝水出口,凝水出口连接凝水管道;
蒸发器模拟体(1)的蒸汽出口和冷却器模拟体(2)的蒸汽入口通过蒸汽管道联通;
第一补水箱模拟体(3)、第二补水箱模拟体(4)之间为并联连接,并联之后上端通过蒸汽管道与蒸发器模拟体(1)连通;
第一补水箱模拟体(3)、第二补水箱模拟体(4)并联连接的上端与蒸汽管道之间的管道上设置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入口快关快开阀(9);
在第一补水箱模拟体(3)、第二补水箱模拟体(4)和冷却器模拟体(2)并联连接的上端与蒸发器模拟体(1)的蒸汽出口之间的蒸汽管道中设置第一节流件(6);
第一补水箱模拟体(3)、第二补水箱模拟体(4)并联的下端通过补水管道与凝水管道汇合后,通过进水管道与蒸发器模拟体(1)的给水入口连通;在进水管道中设置第二节流件(7);
分别在补水管道、凝水管道上设置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10),冷却器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11);
在蒸发器模拟体(1)底部设置蒸发器模拟体排水阀(13),在蒸汽管道高点设置回路排气阀(1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道、凝水管道、补水管道及进水管道上均设置有流量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U形电热元件(8)的输入电功率,使蒸汽-水自然循环系统升温,升温速率不大于50℃/h。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大气释放阀(12)设置为自动开启和关闭,开启压力为7.85MPa,关闭压力为7.5MPa。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道、凝水管道、补水管道及进水管道上均设置有流量计;通过控制U形电热元件(8)的输入电功率,使蒸汽-水自然循环系统升温,升温速率不大于50℃/h;大气释放阀(12)设置为自动开启和关闭,开启压力为7.85MPa,关闭压力为7.5MPa。
6.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研究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建立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热工水力特性实验模拟装置;
b)完成试验模拟装置的冷、热态调试工作;
c)根据试验工况,建立实验回路初始条件,包括应急冷却水箱模拟体(5)水位,第一补水箱模拟体(3)、第二补水箱模拟体(4)水位,回路等效阻力系数,蒸发器模拟体(1)水位和蒸汽出口处的蒸汽压力;
d)待蒸汽出口处的蒸汽压力达到预先设定的系统启动压力值时,按照需要模拟的蒸汽发生器加热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开始对蒸汽发生器模拟体1进行加热;同时开启凝水管道、补水管道上的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10),冷却器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11),自然循环逐步建立;
e)当第一补水箱模拟体(3)、第二补水箱模拟体(4)水位降为0时,关闭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入口快关快开阀(9)、应急补水箱模拟体出口快关快开阀(10);
f)根据试验工况确定试验持续时间,待试验结束后,停止加热,使回路系统继续通过自然循环冷却;
g)试验过程中测控系统将自动记录包括各测点的压力、温度、流量、水位、电流、电压等数据,作为试验数据用作分析;
h)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得出试验研究的结论。
CN201611265331.3A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研究装置 Pending CN1066531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65331.3A CN106653109A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研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65331.3A CN106653109A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研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3109A true CN106653109A (zh) 2017-05-10

Family

ID=58837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65331.3A Pending CN106653109A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研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53109A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7918A (zh) * 2017-06-16 2017-08-18 西南石油大学 聚变反应堆的氦气实验回路装置
CN107358982A (zh) * 2017-06-12 2017-11-17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活动壳体的安全壳热工水力实验系统
CN107644693A (zh) * 2017-08-01 2018-01-30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船用反应堆及直流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CN107665742A (zh) * 2017-08-21 2018-02-06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船用反应堆应急余热排出系统
CN107799193A (zh) * 2017-10-25 2018-03-13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多环路耦合导热的非能动余排排出系统试验模拟装置
CN108538413A (zh) * 2018-03-06 2018-09-14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研究冷凝水箱热工水力特性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CN108831574A (zh) * 2018-06-21 2018-11-16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非能动cap1400安全系统的热态试验方法
CN110534214A (zh) * 2019-09-19 2019-12-03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非能动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紧急注水系统及核电站
CN110838375A (zh) * 2019-11-20 2020-02-25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水池模拟体及其试验系统及其内工质恒定常温控制方法
CN111180094A (zh) * 2019-12-24 2020-05-19 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厂乏燃料水池冷却剂丧失事故下温升计算方法
CN113421671A (zh) * 2021-06-23 2021-09-2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热态下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排热能力调试试验方法
CN113436760A (zh) * 2021-06-23 2021-09-2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热态下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排热能力调试试验方法
CN113689966A (zh) * 2021-08-30 2021-11-2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小型氟盐冷却高温堆非能动余排系统综合实验装置
CN113793705A (zh) * 2021-08-16 2021-12-1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铅铋快堆非能动应急余热排出系统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14333545A (zh) * 2021-12-08 2022-04-1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组合式立式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的试验模拟体
CN114999682A (zh) * 2022-06-13 2022-09-02 西安交通大学 极地环境核动力装置非能动余排热工水力试验装置与方法
WO2022198826A1 (zh) * 2021-03-26 2022-09-29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核电厂应急余热排出和补水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7548A (zh) * 2012-09-27 2013-01-09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
CN203311741U (zh) * 2013-07-12 2013-11-27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蒸汽发生器下降通道的模拟结构
CN103810930A (zh) * 2014-02-18 2014-05-2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热工水力特性实验模拟装置
CN103871509A (zh) * 2012-12-14 2014-06-18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压水堆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
GB2520455A (en) * 2012-08-20 2015-05-20 Nuclear Power Inst China Secondary-side passive residual heat discharge system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steam generator
CN104952497A (zh) * 2015-06-29 2015-09-3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试验装置
CN105608979A (zh) * 2016-02-23 2016-05-25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模拟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20455A (en) * 2012-08-20 2015-05-20 Nuclear Power Inst China Secondary-side passive residual heat discharge system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steam generator
CN102867548A (zh) * 2012-09-27 2013-01-09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二次侧堆芯热量导出装置
CN103871509A (zh) * 2012-12-14 2014-06-18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压水堆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
CN203311741U (zh) * 2013-07-12 2013-11-27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蒸汽发生器下降通道的模拟结构
CN103810930A (zh) * 2014-02-18 2014-05-2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热工水力特性实验模拟装置
CN104952497A (zh) * 2015-06-29 2015-09-3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试验装置
CN105608979A (zh) * 2016-02-23 2016-05-25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模拟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肖泽军 陈炳德 等: "AC600二次侧非能动应急堆芯余热排出系统实验装置调试及其经验", 《核动力工程》 *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8982B (zh) * 2017-06-12 2020-12-18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活动壳体的安全壳热工水力实验系统
CN107358982A (zh) * 2017-06-12 2017-11-17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活动壳体的安全壳热工水力实验系统
CN107067918B (zh) * 2017-06-16 2019-02-19 西南石油大学 聚变反应堆的氦气实验回路装置
CN107067918A (zh) * 2017-06-16 2017-08-18 西南石油大学 聚变反应堆的氦气实验回路装置
CN107644693A (zh) * 2017-08-01 2018-01-30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船用反应堆及直流蒸汽发生器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CN107665742A (zh) * 2017-08-21 2018-02-06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船用反应堆应急余热排出系统
CN107665742B (zh) * 2017-08-21 2019-11-15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船用反应堆应急余热排出系统
CN107799193A (zh) * 2017-10-25 2018-03-13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多环路耦合导热的非能动余排排出系统试验模拟装置
CN107799193B (zh) * 2017-10-25 2019-11-05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多环路耦合导热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模拟装置
CN108538413A (zh) * 2018-03-06 2018-09-14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研究冷凝水箱热工水力特性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CN108831574A (zh) * 2018-06-21 2018-11-16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非能动cap1400安全系统的热态试验方法
CN110534214A (zh) * 2019-09-19 2019-12-03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 一种非能动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紧急注水系统及核电站
CN110838375A (zh) * 2019-11-20 2020-02-25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水池模拟体及其试验系统及其内工质恒定常温控制方法
CN111180094A (zh) * 2019-12-24 2020-05-19 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厂乏燃料水池冷却剂丧失事故下温升计算方法
WO2022198826A1 (zh) * 2021-03-26 2022-09-29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核电厂应急余热排出和补水系统
CN113421671A (zh) * 2021-06-23 2021-09-2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热态下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排热能力调试试验方法
CN113436760A (zh) * 2021-06-23 2021-09-2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热态下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排热能力调试试验方法
CN113793705A (zh) * 2021-08-16 2021-12-14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铅铋快堆非能动应急余热排出系统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13793705B (zh) * 2021-08-16 2023-03-0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铅铋快堆非能动应急余热排出系统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13689966A (zh) * 2021-08-30 2021-11-2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小型氟盐冷却高温堆非能动余排系统综合实验装置
CN114333545A (zh) * 2021-12-08 2022-04-1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组合式立式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的试验模拟体
CN114999682A (zh) * 2022-06-13 2022-09-02 西安交通大学 极地环境核动力装置非能动余排热工水力试验装置与方法
CN114999682B (zh) * 2022-06-13 2023-06-20 西安交通大学 极地环境核动力装置非能动余排热工水力试验装置与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53109A (zh) 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试验研究装置
US3936885A (en) Training simulator and method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heater and non-linear modeling
Li et al. Analyses of operation performance of advanced secondary passive residual heat removal system in PWR
Morozov et al. An experimental substantiation of the design functions imposed on the additional system for passively flooding the core of a VVER reactor
Li et al. Design, experiment, and commissioning of the passive residual heat removal system of China’s generation III nuclear power HPR1000
Gaikwad et al. Transient analysis following tripping of a primary circulating pump for 500-MWe PHWR power plant
Chang et al. SOPHT–A Computer Model for CANDU-PHWR Heat Transport Networks and Their Control
Ruiz-Zapatero et al. FLEX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for LOCA Sequences in PWR-Westinghouse
Lee et al. Simulation of Station Black Out accident scenario (PKL H2. 2) in PKL test facility
Polach et al. Nodalization of NEK in APROS and Steady State Simulation
CN115762824A (zh) 反应堆事故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4255890A (zh) 一种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试验装置
Jiang et al. Schoo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sunpeiwei@ mail. xjtu. edu. cn
Tanaka et al. A 10% cold leg break test at ROSA-IV large scale test facility
Zhao et al. Simulation on The Boundary Control of Steam Test Based on Jtopmeret
Türkal et al. Effect of modelling cross-flow on the simulation of SBLOCA experiments of PSB-VVER test facility
PAVLOVA et al. VALIDATION OF A RELAP5 COMPUTER MODEL FOR A VVER440/230V
Zhiyun et al. Simulation Analysis on the Pressurizer Degassing Sub-System of Module Small Reactor (ACP100)
Park et al. A Discussion of Similar Tests for a CLOF Scenario using VISTA-ITL and SMART-ITL
Park et al. Post-Test Analysis of an Integral Effect Reflood Test for an APR1400 Large-Break LOCA Scenario
Lee et al. A Study on Degree of Conservatism of PZR Inventory during Event Analysis
Park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afety Injection Pump (SIP) Failure Accompanied by the Steam Generator Tube Rupture (SGTR)
Cebull et al. Simulation of the SPE-4 small-break loss-of-coolant accident using RELAP5/MOD3. 1
D'auria et al. Addressing the scaling issue by thermalhydraulic system codes: recent results
Park et al. System Model Initialization for Non-LOCA Analysis Using SPACE Co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