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51638A - 一种圈闭有利区带评价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圈闭有利区带评价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51638A
CN106651638A CN201610889139.5A CN201610889139A CN106651638A CN 106651638 A CN106651638 A CN 106651638A CN 201610889139 A CN201610889139 A CN 201610889139A CN 106651638 A CN106651638 A CN 106651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position parameter
deposition
favorable
trap
overlap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891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51638B (zh
Inventor
李胜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161088913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516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51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516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516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516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评价区域的多种沉积微相的沉积参数等值线;将多种所述沉积参等值线套合成图,形成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将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断层分布图以及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进行多层次的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将所述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以及预先获取的坡折带分布图进行叠合成图,形成岩性圈闭有利区带图;将所述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以及预先获取的不整合分布图进行叠合成图,形成地层圈闭有利区带图。该方法通过叠合以及套合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岩性圈闭和地层圈闭的评价,准确性更高,能够得到较为精确的评价结果。

Description

一种圈闭有利区带评价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圈闭有利区带评价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称为圈闭。一个圈闭由三部分组成:①储存油气的储集岩;②储集岩之上有防止油气散失的盖岩;③有阻止油气继续运移的遮挡物。这种遮挡物可由地层的变形如背斜、断层等造成,也可以是因储集层沿上倾方向被非渗透地层不整合覆盖,以及因储集层沿上倾方向发生尖灭或物性变差而造成。但是圈闭中不一定都有油气,只有油气进入圈闭才可能发生聚集并形成油气藏。一旦有足够数量的油气进入圈闭,便可形成油气藏。
地层圈闭是是指由于不整合作用导致的储集层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岩性圈闭是指储集层的岩性或物性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圈闭。在油气田勘探阶段需要评价有利勘探区带或者圈闭的含油气前景。但由于岩性圈闭以及地层圈闭的地质控制因素都较多,烃源岩、储集层、盖层以及油气运聚史等很多控制因素共同控制了圈闭的成藏潜力,因此在对岩性地层圈闭的有利区带进行评价的时候,通常需要进行这些控制因素的综合考虑。
现有的圈闭有利区带评价方法没有针对地层圈闭与岩性圈闭在成藏特征方面的差异性,导致评价误差较大,无法得到较为精确的评价结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圈闭有利区带评价方法和装置,能够减小对岩性圈闭以及地层圈闭进行有利区带评价时的误差,获得更加准确的评价结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方法,包括:
获取评价区域的多种沉积微相的沉积参数等值线;
将多种所述沉积参等值线套合成图,形成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
将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断层分布图以及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进行多层次的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
将所述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以及预先获取的坡折带分布图进行叠合成图,形成岩性圈闭有利区带图;
将所述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以及预先获取的不整合分布图进行叠合成图,形成地层圈闭有利区带图。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获取多种沉积相的沉积参数等值线,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获取的评价区域的岩心资料、测井资料以及区域地质资料,获取评价区域的单井岩性解释以及地质分层信息;
根据所述单井岩性解释以及地质分层信息,对所述评价区域进行沉积物源分析、沉积微相分析以及单井的沉积参数的提取,获取物源沉积方向、沉积微相以及与每种所述沉积微相对应的沉积参数数值;
按照不同的沉积微相将沉积参数数值分区;
按照物源沉积方向,根据所述沉积参数数值,计算每个分区的变差函数,并针对每个分区,将所述变差函数进行克里金插值;
根据克里金插值的结果绘制每个所述沉积微相的沉积参数等值线图。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根据不同的沉积微相所对应的分区的沉积参数,计算每个分区的变差函数,并针对每个分区,将所述变差函数进行克里金插值具体包括:
按照下述公式计算每个分区的变差函数γ(h):
其中,Z(u)为随机函数;函数值Z(u+h)-Z(u)的一阶矩和二阶矩取决于u+h和u两点之差h;
根据所述变差函数,计算每个分区的沉积参数的最大变程、最小变程、非均质椭圆短轴长轴的比例以及最大变程方位角;
按照所述非均质椭圆短轴长轴的比例以及最大变程方位角,进行克里金插值。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将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断层分布图以及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进行多层次的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具体包括:
将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以及所述断层分布图进行一次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集区带图;
将所述有利储集区带图以及所述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进行二次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将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以及所述断层分布图进行一次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集区带图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中沉积参数等值线,确定沉积相分布图;
使用所述沉积参数对应的有利沉积参数,对所述沉积相分布图进行约束,确定有利相带分布图;
将所述有利相带分布图与所述断层分布图进行一次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集区带图。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中沉积参数等值线,确定沉积相分布图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获取物源沉积方向以及沉积展布范围;
针对物源方向、沉积展布范围以及沉积参数等值线,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确定所述物源沉积范围内的沉积相分布图。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按照下述方法获取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
根据含油井点统计的单层泥岩厚度,确定不同层位的有效泥岩厚度值;
将各层位的有效泥岩厚度值进行累加,得到优势泥岩厚度;
根据所述优势泥岩厚度以及泥岩总厚度,计算优势泥岩系数,进而根据优势泥岩系数,绘制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
将所述有利储集区带图以及所述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进行二次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装置,包括:
沉积参数等值线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评价区域的多种沉积微相的沉积参数等值线;
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模块,用于将多种所述沉积参等值线套合成图,形成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
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叠合模块,用于将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断层分布图以及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进行多层次的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
岩性圈闭有利区带图形成模块,用于将所述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以及预先获取的坡折带分布图进行叠合成图,形成岩性圈闭有利区带图;
地层圈闭有利区带图形成模块,用于将所述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以及预先获取的不整合分布图进行叠合成图,形成地层圈闭有利区带图。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获取模块具体包括:
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获取的评价区域的岩心资料、测井资料以及区域地质资料,获取评价区域的单井岩性解释以及地质分层信息;
分析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单井岩性解释以及地质分层信息,对所述评价区域进行沉积物源分析、沉积微相分析以及单井的沉积参数的提取,获取物源沉积方向、沉积微相以及与每种所述沉积微相对应的沉积参数数值;
分区子模块,用于按照不同的沉积微相将沉积参数数值分区;
计算子模块,用于按照物源沉积方向,根据所述沉积参数数值,计算每个分区的变差函数,并针对每个分区,将所述变差函数进行克里金插值;
沉积参数等值线图绘制子模块,用于根据克里金插值的结果绘制每个所述沉积微相的沉积参数等值线图。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叠合模块具体包括:
有利储集区带图形成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以及所述断层分布图进行一次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集区带图;
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形成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有利储集区带图以及所述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进行二次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圈闭有利区带评价方法和装置,先获取评价区域的多种沉积微相的沉积参数等值线,并将多种所述沉积参等值线套合成图,形成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然后再利用套合成图所形成的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以及预先获取的断层分布图以及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进行多层次的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然后再将所述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以及预先获取的坡折带分布图进行叠合成图,形成岩性圈闭有利区带图,并将所述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以及预先获取的不整合分布图进行叠合成图,形成地层圈闭有利区带图,最终通过先叠合以及套合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岩性圈闭和地层圈闭的评价,准确性更高,能够得到较为精确的评价结果。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方法中,获取评价区域的多种沉积微相的沉积参数等值线的具体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方法中,确定沉积参数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方法中,最大变程、最小变程、各分区非均质椭圆以及最大变程方位角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方法中,沉积参数等值线图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方法中,多层次叠合成图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方法中,将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以及所述断层分布图进行一次叠合成图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方法中,某区域SQ1层序沉积相分布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方法中,某区域SQ1层序断层分布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方法中,某区域SQ1层序有利相带分布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方法中,某区域SQ1层序有利储集区带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方法中,某区域SQ1层序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方法中,某区域SQ1层序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方法中,某区域SQ1层序坡折带分布图;
图1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方法中,某区域SQ1层序岩性圈闭有利区带图;
图1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方法中,某区域SQ1层序不整合分布图;
图1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方法中,某区域SQ1层序地层圈闭有利区带图;
图1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装置中,沉积参数等值线获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装置中,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叠合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圈闭通常分为地层圈闭、岩性圈闭、水动力圈闭以及复合圈闭。目前地层圈闭以及岩性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方法误差较大,无法得到较为精确的评价结果,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圈闭有利区带评价方法和装置,可以减小对岩性圈闭以及地层圈闭进行有利区带评价时的误差,获得更加准确的评价结果。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圈闭有利区带评价方法进行详细介绍,该方法主要用于对地层圈闭以及岩性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本发明采取套合成图和叠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最终评价成果能够为油气田勘探方向提供指导。
套合成图:首先根据岩心、测井、地质资料确定各单井岩性解释以及地质分层,再根据单井相、储层厚度确定沉积物源、沉积微相以及沉积参数,组后按照沉积微相将各个井点沉积参数进行分区,并按区计算变差函数,进行克里金插值,绘制各区的沉积参数等值线,最终进行套合成图。
叠合评价:首先通过有利沉积参数、有利相带及断层分布叠合确定有利储集区带,然后把有利储集区带与泥岩盖层分布进行叠合确定有利储盖组合区带;最后根据勘探区带的构造背景,用坡折带分布与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叠合优选出岩性圈闭有利区带;用不整合分布与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叠合优选出地层圈闭有利区带,最终获取叠合评价的最终成果。
具体通过下述方式实现: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圈闭有利区带评价方法包括:
S101:获取评价区域的多种沉积微相的沉积参数等值线。
S102:将多种所述沉积参等值线套合成图,形成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
在具体实现的时候,沉积参数有多种,可以利用其中的一种来进行后续的评价,也可以从中选取几种来综合性的来对圈闭进行有利区带的评价。
参见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获取评价区域的多种沉积微相的沉积参数等值线的具体方法,该方法包括:
S201:根据预先获取的评价区域的岩心资料、测井资料以及区域地质资料,获取评价区域的单井岩性解释以及地质分层信息。
在具体实现的时候,岩心资料是在钻井过程中利用取心工具,将地下岩石取上来,进行整理、描述、分析,获取地层的各项参数,恢复的原始地层剖面等信息。岩心资料在获取的时候,可以直接获取历史的岩心测量资料,也可以对评价区域进行实地岩心测量获取。测井资料是指利用岩层的电化学特性、导电特性、声学特性、放射性等地球物理特性,在测量地球物理参数的时候,所获取的各种石油地质以及工程技术资料;与岩心资料类似的,测井资料可以直接获取历史的测井资料,也可以对评价区域进行实地测井获得。区域地质资料是某一区域范围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等基本地质情况。根据评价区域的岩心资料、测井资料以及区域地质资料,能够获得评价区域的单井岩性解释以及地质分层信息,其中地质分层信息包括有层数、各层的组成、各层的厚度等信息。
S202:根据所述单井岩性解释以及地质分层信息,对所述评价区域进行沉积物源分析、沉积微相分析以及单井的沉积参数的提取,获取物源沉积方向、沉积微相以及与每种所述沉积微相对应的沉积参数数值。
S203:按照不同的沉积微相将沉积参数数值分区。
S204:按照物源沉积方向,根据所述沉积参数数值,计算每个分区的变差函数,并针对每个分区,将所述变差函数进行克里金插值。
S205:根据克里金插值的结果绘制每种所述沉积微相的沉积参数等值线图。
在具体实现的时候,套合作图需要通过有限的区域变化量空间观测值来构建相应的理论变差函数模型,以表征该变量的主要结构特征,即为区域变化量(即沉积参数)的“结构分析”。区域变化量的结构分析是地质统计学研究的第一步,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克里金插值。该过程要求对评价区域变化量的地质特征有充分认识,并且在同一地质参数描述图中的不同沉积微相变差函数的计算,对控制沉积微相的展布具有重要意义。
在变差函数计算之前,对沉积参数的提取、以及按沉积微相对数据点(即沉积参数)分区是套合作图的关键。将沉积参数井点数据分区后,需要按区计算变差函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以含砂率作为沉积参数,并将含砂率按照不同的沉积微相进行分区的具体实现方法:
参见图3和表1所示,图3是不同沉积参数确定方法的示意图。其中GR为自然伽马测井,其过程是在井内测量岩层中自然存在的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中放射出来的γ射线的强度,其用于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或估算泥质含量。在本实施例中,GR用于评价不同地厚位置的泥质含量。相应的,根据GR曲线,可以获得不同地厚位置所对应的泥质含量:其中,不同的分区分别对应纯砂质,纯泥质,砂质以及泥质混杂的区域。根据该图可以确定单井的含砂率、砂地比、有效含砂率等,其中,含砂率作为沉积参数,有效含砂率为有效沉积参数。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还可以根据其他的方法确定其他相同或者不相同的沉积参数。例如,可以采用自然电位测井法划分渗透性地层、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估计泥质含量、确定地层水电阻率、进行沉积相研究;采用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法,划分岩性剖面、求岩层孔隙度、进行地层对比;采用微电极测井法划分岩性剖面、确定岩层界面、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确定大井径井段、确定泥饼厚度;采用双感应测井法划分渗透层、确定岩层真电阻率等。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或者能够实际获得的资料进行选择,而选择哪种沉积参数进行后续的评价,也可以选择相应的测井方法。
表1是某工区某层位各分区部分经典含砂率数值:
表1某工区某层位各分区部分井点含砂率数值
针对七个不同的沉积微相,获取与该沉积微相对应的单井的含砂率,进而最终根据沉积微相,将沉积参数进行分区(形成七个分区)。
在对沉积参数进行分区之后,要计算每个分区的变差函数。定义Z(u)为随机函数,该随机函数是一个随三维空间距离变化的函数,表示在空间分布的可能性,通常以概率形式表示。若函数值Z(u+h)-Z(u)的一阶矩和二阶矩仅取决于u+h和u两点之差h,则取该差函数的方差之半为变差函数γ(h),该变差函数γ(h)满足下列公式(1)和公式(2):
在一阶平稳假设下,E[Z(u+h)-Z(u)]=0,则公式(2)可以写成公式(3):
变差函数反映了区域化变量空间各项异性的程度。如表2所示,通过计算变差函数,可以确定区域化变量(如含砂率)的最大变程和最小变程,确定非均质椭圆短轴和长轴之比,同时确定最大变程方位角值(图4)。最后,各区按照非均质椭圆短轴和长轴之比及最大变程方位角进行克里金插值,并根据克里金插值的结果绘制等值线,最后套合成为含砂率分布等值线图(图5),即最终所形成的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
表2各区变差函数计算结果
S103:将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断层分布图以及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进行多层次的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
参见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层次叠合成图的具体方法,包括:
S601:将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以及所述断层分布图进行一次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集区带图。
在具体实现的时候,在将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以及所述断层分布图进行一次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集区带图时,参见图7所示,具体包括:
S701:根据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中沉积参数等值线,确定沉积相分布图。
通过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中将有利沉积参数等值线解析出来,从而能够根据所有的沉积参数等值线的具体位置以及沉积参数等值线之间的套合关系,确定物源沉积范围。
在根据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中的沉积参数等值线确定沉积相分布图的时候,会先根据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获取物源沉积方向以及沉积展布范围,然后针对物源方向、沉积展布范围以及沉积参数等值线,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确定所述物源沉积范围内的沉积相分布图;
具体地,可以从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中将物源沉积方向解析出来(或者直接获取从S101和S102过程中取得的物源沉积方向的相关信息),并从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中解析沉积展布范围(用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上的二级构造带作为边界)。
S702:根据所述沉积相分布图以及有效沉积参数,对所述沉积相分布图进行约束,确定有利相带分布图;
S703:将所述有利相带分布图与预先获取的断层分布图叠合进行一次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集区带图。
具体地,有效沉积参数也是在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能够表现出来的,或者在获取沉积参数的时候直接计算出来,例如,当以含砂率作为沉积参数的时候,有效沉积参数即为有效含砂率,在图3中可以看到,计算含砂率的时候,能够将有效含砂率同时计算出来。然后,根据有效沉积参数,对沉积相分布图进行约束,获得有利相带分布图。有效沉积参数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情况进行具体设置,例如,
如图8至图11所示,图8为某区域SQ1层序沉积相分布图,图9为该区域SQ1层序有利相带分布图,图10为该区域SQ1层序断层分布图,图11为该区域SQ1层序有利储集区带图。
S602:将所述有利储集区带图以及所述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进行二次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
具体地,在将所述有利储集区带图以及所述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进行二次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时,先采用下述方法获取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图12):
根据含油井点统计的单层泥岩厚度,确定不同层位的有效泥岩厚度值;
将各层位的有效泥岩厚度值进行累加,得到优势泥岩厚度;
根据所述优势泥岩厚度以及泥岩总厚度,计算优势泥岩系数,进而根据优势泥岩系数,绘制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
将所述有利储集区带图以及所述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进行二次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图13)。
在形成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之后,还包括:
S104:将所述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以及预先获取的坡折带分布图进行叠合成图,形成岩性圈闭有利区带图。
在具体实现的时候,事先确定的对岩性圈闭分布区带有控制作用的坡折带分布图(图14),将坡折带分布图与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再一次的叠合成图(图14和图13叠合成图),能够形成岩性圈闭有利区带图(图15)。
S105:将所述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以及预先获取的不整合分布图进行叠合成图,形成地层圈闭有利区带图。
在具体实现的时候,对于地层圈闭的叠合评价,利用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以及事先确定的对地层圈闭有控制作用的不整合分布图(图16)进行叠合(图13和图16叠合),最终确定地层圈闭有利区带图(图17)。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圈闭有利区带评价方法,先获取评价区域的多种沉积微相的沉积参数等值线,并将多种所述沉积参等值线套合成图,形成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然后再利用套合成图所形成的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以及预先获取的断层分布图以及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进行多层次的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然后再将所述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以及预先获取的坡折带分布图进行叠合成图,形成岩性圈闭有利区带图,并将所述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以及预先获取的不整合分布图进行叠合成图,形成地层圈闭有利区带图,最终通过先叠合以及套合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岩性圈闭和地层圈闭的评价,准确性更高,能够得到较为精确的评价结果。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装置,参见图18所示,该装置包括:
沉积参数等值线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评价区域的多种沉积微相的沉积参数等值线;
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模块,用于将多种所述沉积参等值线套合成图,形成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
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叠合模块,用于将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断层分布图以及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进行多层次的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
岩性圈闭有利区带图形成模块,用于将所述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以及预先获取的坡折带分布图进行叠合成图,形成岩性圈闭有利区带图;
地层圈闭有利区带图形成模块,用于将所述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以及预先获取的不整合分布图进行叠合成图,形成地层圈闭有利区带图。
本实施例中,沉积参数等值线获取模块、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模块、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叠合模块、岩性圈闭有利区带图形成模块和地层圈闭有利区带图形成模块的具体功能和交互方式,可参见图1对应的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装置中,参见图19所示,沉积参数等值线获取模块具体包括:
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获取的评价区域的岩心资料、测井资料以及区域地质资料,获取评价区域的单井岩性解释以及地质分层信息;
分析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单井岩性解释以及地质分层信息,对所述评价区域进行沉积物源分析、沉积微相分析以及单井的沉积参数的提取,获取物源沉积方向、沉积微相以及与每种所述沉积微相对应的沉积参数数值;
分区子模块,用于按照不同的沉积微相将沉积参数数值分区;
计算子模块,用于按照物源沉积方向,根据所述沉积参数数值,计算每个分区的变差函数,并针对每个分区,将所述变差函数进行克里金插值;
沉积参数等值线图绘制子模块,用于根据克里金插值的结果绘制每个所述沉积微相的沉积参数等值线图。
本实施例中,信息获取子模块、分析子模块、分区子模块、计算子模块和沉积参数等值线图绘制子模块的具体功能和交互方式,可参见图2对应的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装置中,参见图20所示,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叠合模块具体包括:
有利储集区带图形成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以及所述断层分布图进行一次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集区带图;
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形成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有利储集区带图以及所述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进行二次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
本实施例中,有利储集区带图形成子模块和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形成子模块的具体功能和交互方式,可参见图6对应的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圈闭有利区带评价方法和装置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评价区域的多种沉积微相的沉积参数等值线;
将多种所述沉积参等值线套合成图,形成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
将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断层分布图以及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进行多层次的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
将所述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以及预先获取的坡折带分布图进行叠合成图,形成岩性圈闭有利区带图;
将所述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以及预先获取的不整合分布图进行叠合成图,形成地层圈闭有利区带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多种沉积相的沉积参数等值线,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获取的评价区域的岩心资料、测井资料以及区域地质资料,获取评价区域的单井岩性解释以及地质分层信息;
根据所述单井岩性解释以及地质分层信息,对所述评价区域进行沉积物源分析、沉积微相分析以及单井的沉积参数的提取,获取物源沉积方向、沉积微相以及与每种所述沉积微相对应的沉积参数数值;
按照不同的沉积微相将沉积参数数值分区;
按照物源沉积方向,根据所述沉积参数数值,计算每个分区的变差函数,并针对每个分区,将所述变差函数进行克里金插值;
根据克里金插值的结果绘制每个所述沉积微相的沉积参数等值线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不同的沉积微相所对应的分区的沉积参数,计算每个分区的变差函数,并针对每个分区,将所述变差函数进行克里金插值具体包括:
按照下述公式计算每个分区的变差函数γ(h):
γ ( h ) = 1 2 E [ ( Z ( u + h ) - Z ( u ) ) 2 ] ;
其中,Z(u)为随机函数;函数值Z(u+h)-Z(u)的一阶矩和二阶矩取决于u+h和u两点之差h;
根据所述变差函数,计算每个分区的沉积参数的最大变程、最小变程、非均质椭圆短轴长轴的比例以及最大变程方位角;
按照所述非均质椭圆短轴长轴的比例以及最大变程方位角,进行克里金插值。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断层分布图以及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进行多层次的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具体包括:
将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以及所述断层分布图进行一次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集区带图;
将所述有利储集区带图以及所述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进行二次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
5.根据所述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以及所述断层分布图进行一次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集区带图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中沉积参数等值线,确定沉积相分布图;
使用所述沉积参数对应的有利沉积参数,对所述沉积相分布图进行约束,确定有利相带分布图;
将所述有利相带分布图与所述断层分布图进行一次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集区带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中沉积参数等值线,确定沉积相分布图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获取物源沉积方向以及沉积展布范围;
针对物源方向、沉积展布范围以及沉积参数等值线,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确定所述物源沉积范围内的沉积相分布图。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方法获取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
根据含油井点统计的单层泥岩厚度,确定不同层位的有效泥岩厚度值;
将各层位的有效泥岩厚度值进行累加,得到优势泥岩厚度;
根据所述优势泥岩厚度以及泥岩总厚度,计算优势泥岩系数,进而根据优势泥岩系数,绘制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
将所述有利储集区带图以及所述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进行二次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
8.一种圈闭有利区带的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沉积参数等值线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评价区域的多种沉积微相的沉积参数等值线;
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模块,用于将多种所述沉积参等值线套合成图,形成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
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叠合模块,用于将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断层分布图以及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进行多层次的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
岩性圈闭有利区带图形成模块,用于将所述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以及预先获取的坡折带分布图进行叠合成图,形成岩性圈闭有利区带图;
地层圈闭有利区带图形成模块,用于将所述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以及预先获取的不整合分布图进行叠合成图,形成地层圈闭有利区带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获取模块具体包括:
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获取的评价区域的岩心资料、测井资料以及区域地质资料,获取评价区域的单井岩性解释以及地质分层信息;
分析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单井岩性解释以及地质分层信息,对所述评价区域进行沉积物源分析、沉积微相分析以及单井的沉积参数的提取,获取物源沉积方向、沉积微相以及与每种所述沉积微相对应的沉积参数数值;
分区子模块,用于按照不同的沉积微相将沉积参数数值分区;
计算子模块,用于按照物源沉积方向,根据所述沉积参数数值,计算每个分区的变差函数,并针对每个分区,将所述变差函数进行克里金插值;
沉积参数等值线图绘制子模块,用于根据克里金插值的结果绘制每个所述沉积微相的沉积参数等值线图。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叠合模块具体包括:
有利储集区带图形成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沉积参数等值线套合图以及所述断层分布图进行一次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集区带图;
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形成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有利储集区带图以及所述优势泥岩系数分布图进行二次叠合成图,形成有利储盖组合区带图。
CN201610889139.5A 2016-10-12 2016-10-12 一种圈闭有利区带评价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66516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89139.5A CN106651638B (zh) 2016-10-12 2016-10-12 一种圈闭有利区带评价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89139.5A CN106651638B (zh) 2016-10-12 2016-10-12 一种圈闭有利区带评价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1638A true CN106651638A (zh) 2017-05-10
CN106651638B CN106651638B (zh) 2019-08-27

Family

ID=58856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89139.5A Active CN106651638B (zh) 2016-10-12 2016-10-12 一种圈闭有利区带评价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5163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3335A (zh) * 2018-03-08 2018-09-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叠合盆地源外远源油气藏有利成藏区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7113A (en) * 1996-04-22 1998-09-15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ining in the detection of nuclear,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NBC) contamination
CN104111483A (zh) * 2014-03-26 2014-10-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断陷湖盆斜坡带油藏分布的勘探方法
CN105243463A (zh) * 2014-07-09 2016-01-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河道砂含油性评价方法
CN105701319A (zh) * 2016-03-08 2016-06-2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水平井规则开发井网下的沉积微相建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7113A (en) * 1996-04-22 1998-09-15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ining in the detection of nuclear,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NBC) contamination
CN104111483A (zh) * 2014-03-26 2014-10-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断陷湖盆斜坡带油藏分布的勘探方法
CN105243463A (zh) * 2014-07-09 2016-01-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河道砂含油性评价方法
CN105701319A (zh) * 2016-03-08 2016-06-2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水平井规则开发井网下的沉积微相建模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3335A (zh) * 2018-03-08 2018-09-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叠合盆地源外远源油气藏有利成藏区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8573335B (zh) * 2018-03-08 2022-01-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叠合盆地源外远源油气藏有利成藏区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1638B (zh) 2019-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ullivan et al. Architectural analysis of deep-water outcrops: Implications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ana sub-basin, western Gulf of Mexico
CN101158724B (zh) 基于偶极小波的储层厚度预测方法
CN102650701B (zh) 一种基于偶极子波进行储层波阻抗预测的方法
Ali et al. 3D integrated structural, facies and petrophysical static modeling approach for complex sandstone reservoirs: A case study from the coniacian–santonian matulla formation, july oilfield, gulf of suez, Egypt
CN102736107A (zh) 一种能量约束非均质储层厚度识别系统
Fajana et al. Seismic interpretation and petrophysical analysis for hydrocarbon resource evaluation of ‘Pennay’field, Niger Delta
Mahmud et al. Petrophysical interpretations of subsurface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s, Baram Delta, Sarawak, Malaysia
Abdolahi et al. Seismic inversion as a reliable technique to anticipating of porosity and facies delineation, a case study on Asmari Formation in Hendijan field, southwest part of Iran
Kurah et al.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volumetric estimation of reservoir fluids using simulation and analytical methods: a case study of the coastal swamp depobelt, Niger Delta Basin, Nigeria
Erlström et al. Geophysical well log-motifs, lithology, stratigraphical aspects and correlation of the Ordovician succession in the Swedish part of the Baltic Basin
Hawie et al. Innovative and integrated multi-disciplinary workflow for mature basins exploration: The arabian platform case study
CN106651638B (zh) 一种圈闭有利区带评价方法和装置
Zhang et al.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building history-matched geomodels to understand complex long lake oil sands reservoirs, part 1: Geomodeling
CN103278852B (zh) 利用地震数据体波形结构特征模型预测油气的方法
CN104360386A (zh) 一种针对花岗岩地层划分对比的面元法
Clark et al. Fluvial architecture of the Burro Canyon Formation us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based photogrammetry and outcrop-based modeling: Implications for reservoir performance, Escalante Canyon, southwestern Piceance Basin, Colorado
Nasseri et al. Evaluating Bangestan reservoirs and targeting productive zones in Dezful embayment of Iran
Marquez et al. Improved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of a mature field through an integrated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LL-04 reservoir, Tia Juana Field, Venezuela
Duvbiama et al. 3D Static Modelling of an offshore field in the Niger-delta
Michelena et al. Constraining 3D facies modeling by seismic-derived facies probabilities: Example from the tight-gas Jonah Field
Chapin et al. Integrated static and dynamic modeling of the Pinedale tight gas field, Wyoming
CN108490484A (zh) 针对于断陷盆地成熟探区储量空白区解剖的方法
Pengfei et al. Distribution of remaining oil based on a single sand body analysis: a case study of Xingbei Oilfield
CN113093275B (zh) 曲流河及曲流河三角洲油田钻井成功率提高方法及装置
Hamdulla et al. Building geological model for tertiary reservoir of exploration Ismail oil field, North Iraq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Shengli

Inventor after: Yu Xinghe

Inventor before: Li Shengli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