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48094A - 一种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48094A
CN106648094A CN201611184327.4A CN201611184327A CN106648094A CN 106648094 A CN106648094 A CN 106648094A CN 201611184327 A CN201611184327 A CN 201611184327A CN 106648094 A CN106648094 A CN 1066480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mobile device
intelligent interaction
stroboscopic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843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48094B (zh
Inventor
刘锋
李健航
郑必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fang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fang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fang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fang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843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480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48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480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480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480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16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系统及方法,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移动设备以及智能交互设备,一个以上的所述移动设备与所述智能交互设备通信连接;具体的方法是将一个以上的所述移动设备与所述智能交互设备通信连接;每一个移动设备发出闪光灯、频幕频闪或者频幕颜色变化信息;所述智能交互设备中的所述摄像头采集移动设备中发送的闪光灯、频幕频闪或者频幕颜色变化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送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处理所述摄像头采集到的信息来判定移动设备的身份和位置,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能够精准的识别用户的身份和精确的方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采用GPS、蓝牙和WIFI无法精准定位的难题的,提升多用户智能操作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当今人们的生活已经逐渐走入智能时代。不仅仅是电脑,手机,PAD,人们的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开始应用智能技术,智能电视,智能导航,智能家居等等,智能技术将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倾向于端对端或者人与智能终端进行交互体验。当然这其中的交互设备也就需要发挥极大的作用。比如在涉及人机交互前,一般需要对用户的身份和位置进行对位。
传统的定位技术多采用全球卫星系统(GPS)定位,GPS定位的精确度在10米左右,但在一般情况下,误差远远不止10米,特别是在网络信号较弱时,误差可能更大。对于同一栋大楼里不同楼层的位置信息,GPS定位难以体现出来。在人机交互是两两用户之间的差距会出现小于10米的情况,所以涉及室内智能用户的体验传统的GPS定位无法精确定位。
现有技术也有采用蓝牙或者WIFI等技术定位用户位置,相对于GPS定位,采用蓝牙或者WIFI对用户位置定位会相对精准很多,但没没办法做到精确定位,这个室内或者近距离用户定位带来了不便。
另一方面,随着日常智能交互体验的增多,在涉及人与智能终端交互体验时,打个比方,用户通过手势或动作与智能终端进行交互体验。现有技术是对处于智能终端(智能电视)前端的一个用户发出的手势进行识别以操控智能电视,而且这个识别方式只需要用户手势出现的智能电视屏幕前端可识别区域即可,并不需要做精准的位置定位。
那当需要多个用户通过手势与智能交互设备进行交互时,且需要精准的身份和方位信息时,又如何去精准的识别用户的身份和精确的位置呢?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系统及方法,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能够精准的识别用户的身份和精确的方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GPS、蓝牙和WIFI无法精准定位的难题的,提升多用户智能操作体验。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移动设备以及智能交互设备,一个以上的所述移动设备与所述智能交互设备通信连接;每一个移动设备中包括控制单元以及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的发光装置和第一无线通信单元;
所述智能交互设备中包括处理器以及均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的摄像头和第二无线通信单元,每一个移动设备中的第一无线通信单元均与所述智能交互设备中的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通信连接。
优选的,每一个移动设备中采用不同的编码控制所述发光装置发光;所述智能交互设备中的摄像头采集每一个移动设备中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线。
优选的,所述移动设备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所述智能交互设备为带显示屏幕的智能终端。
优选的,当所述移动设备为智能手机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智能手机的闪光灯或者屏幕频闪,或者控制智能手机的屏幕改变整体或局部的颜色;所述智能交互设备中的摄像头采集一个以上所述移动设备发出的闪光灯、频闪或者颜色变化信息。
优选的,每一个移动设备采用不同特征编码来控制手机闪光灯、屏幕频闪或者颜色的变化。优选的,所述智能交互设备为智能电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方法采用上述的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系统,具体的身份和位置识别方法如下:
所述移动设备处于所述智能交互设备前端,每一个移动设备发出闪光灯、频幕频闪或者频幕颜色变化信息;
所述智能交互设备中的所述摄像头采集移动设备中发送的闪光灯、频幕频闪或者频幕颜色变化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送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处理所述摄像头采集到的信息;
所述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信息中各发光装置发射光线的角度,计算出各移动设备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所述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信息中的各发光装置发射的闪光灯频率、频幕频闪频率或频幕颜色变化信息识别各移动设备的身份。
优选的,每一个移动设备采用不同特征编码来控制手机闪光灯、屏幕频闪或者颜色的变化。
优选的,所述频幕频闪包括移动设备整体或局部的频闪;所述频幕颜色变化信息包括移动设备整体或局部的频幕颜色变化信息。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一个以上的所述移动设备与所述智能交互设备通信连接;每一个移动设备发出闪光灯、频幕频闪或者频幕颜色变化信息;所述智能交互设备中的所述摄像头采集移动设备中发送的闪光灯、频幕频闪或者频幕颜色变化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送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处理所述摄像头采集到的信息来判定移动设备的身份和位置,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能够精准的识别用户的身份和精确的位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GPS、蓝牙和WIFI无法精准定位的难题的,提升多用户智能操作体验。
本发明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所述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信息中各发光装置发射光线的角度,计算出各移动设备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由于可见光的直线传播的特性,本方案的方向定位精度远高于无线电波。
2)、移动设备(智能手机)的频幕是标配,闪光灯配置比例也非常高,因此,无需引入任何新的硬件,节约成本并大大降低了推广难度。
3)、本发明可和传统的蓝牙、WIFI通信方式结合,在双向通信和时基同步的基础上实现更高级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系统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一种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系统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一种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中:1、移动设备;2、智能交互设备;3、控制单元;4、发光装置;5、第一无线通信单元;6、处理器;7、摄像头;8、第二无线通信单元;9、手势识别处理器;10、手势特征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设备1身份和位置识别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移动设备1以及智能交互设备2,一个以上的所述移动设备1与所述智能交互设备2通信连接;每一个移动设备1中包括控制单元3以及均与所述控制单元3电连接的发光装置4和第一无线通信单元5;所述智能交互设备2中包括处理器6以及均与所述处理器6电连接的摄像头7和第二无线通信单元8,每一个移动设备1中的第一无线通信单元5均与所述智能交互设备2中的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8通信连接。
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移动设备1中采用不同的编码控制所述发光装置4发光;所述智能交互设备2中的摄像头7采集每一个移动设备1中发光装置4发出的光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智能交互设备2中还包括手势识别处理器9和手势特征库10,所述手势识别处理器9和所述手势特征库10分别与所述处理器6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设备1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所述智能交互设备2为带显示屏幕的智能终端。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当所述移动设备1为智能手机时,所述控制单元3控制所述智能手机的闪光灯或者屏幕频闪,或者控制智能手机的屏幕改变整体或局部的颜色;所述智能交互设备2中的摄像头7采集一个以上所述移动设备1发出的闪光灯、频闪或者颜色变化信息。
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移动设备1采用不同特征编码来控制手机闪光灯、屏幕频闪或者颜色的变化。优选的,所述智能交互设备2为智能电视。
本发明将一个以上的所述移动设备1与所述智能交互设备2通信连接;每一个移动设备1发出闪光灯、频幕频闪或者频幕颜色变化信息;所述智能交互设备2中的所述摄像头7采集移动设备1中发送的闪光灯、频幕频闪或者频幕颜色变化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送至所述处理器6;所述处理器6处理所述摄像头7采集到的信息来判定移动设备1的身份和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设备1身份和位置识别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方法采用上述的移动设备1身份和位置识别系统,具体的身份和位置识别方法如下:
所述移动设备1处于所述智能交互设备2前端,每一个移动设备1发出闪光灯、频幕频闪或者频幕颜色变化信息;
所述智能交互设备2中的所述摄像头7采集移动设备1中发送的闪光灯、频幕频闪或者频幕颜色变化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送至所述处理器6;
所述处理器6处理所述摄像头7采集到的信息;
所述处理器6根据接收到的信息中各发光装置4发射光线的角度,计算出各移动设备1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所述处理器6根据接收到的信息中的各发光装置4发射的闪光灯频率、频幕频闪频率或频幕颜色变化信息识别各移动设备1的身份。
本发明中每一个移动设备1发出闪光灯、频幕频闪或者频幕颜色变化信息;所述智能交互设备2中的所述摄像头7采集移动设备1中发送的闪光灯、频幕频闪或者频幕颜色变化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送至所述处理器6;所述处理器6处理所述摄像头7采集到的信息来判定移动设备1的身份和位置,由于可见光的直线传播的特性,本方案的方向定位精度远高于无线电波。同时移动设备1(智能手机)的频幕是标配,闪光灯配置比例也非常高,因此,无需引入任何新的硬件,节约成本并大大降低了推广难度。另一方面,本发明可和传统的蓝牙、WIFI通信方式结合,在双向通信和时基同步的基础上实现更高级的应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一个移动设备1采用不同特征编码来控制手机闪光灯、屏幕频闪或者颜色的变化。所述频幕频闪包括移动设备1整体或局部的频闪;所述频幕颜色变化信息包括移动设备1整体或局部的频幕颜色变化信息。
比如当采用手机闪光灯进行身份识别和定位时,每个手机设置不同的闪光次数和/或闪光时间间隔来进行手机身边的识别。
当采用屏幕频闪进行身份识别和定位时,每个移动设备1的频幕整体或局部设置不同的频闪方式来进行身边识别;
当采用颜色变化信息进行身份识别和定位时,每个手机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以便进行身份识别,或者移动设备1整体或局部的频幕颜色设置不同的变化颜色以便进行身份识别。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移动设备以及智能交互设备,一个以上的所述移动设备与所述智能交互设备通信连接;
每一个移动设备中包括控制单元以及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的发光装置和第一无线通信单元;
所述智能交互设备中包括处理器以及均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的摄像头和第二无线通信单元,每一个移动设备中的第一无线通信单元均与所述智能交互设备中的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移动设备中采用不同的编码控制所述发光装置发光;所述智能交互设备中的摄像头采集每一个移动设备中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所述智能交互设备为带显示屏幕的智能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移动设备为智能手机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智能手机的闪光灯或者屏幕频闪,或者控制智能手机的屏幕改变整体或局部的颜色;
所述智能交互设备中的摄像头采集一个以上所述移动设备发出的闪光灯、频闪或者颜色变化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移动设备采用不同特征编码来控制手机闪光灯、屏幕频闪或者颜色的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交互设备为智能电视。
7.一种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系统,具体的身份和位置识别方法如下:
所述移动设备处于所述智能交互设备前端,每一个移动设备发出闪光灯、频幕频闪或者频幕颜色变化信息;
所述智能交互设备中的所述摄像头采集移动设备中发送的闪光灯、频幕频闪或者频幕颜色变化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送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处理所述摄像头采集到的信息;
所述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信息中各发光装置发射光线的角度,计算出各移动设备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所述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信息中的各发光装置发射的闪光灯频率、频幕频闪频率或频幕颜色变化信息识别各移动设备的身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移动设备采用不同特征编码来控制手机闪光灯、屏幕频闪或者颜色的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幕频闪包括移动设备整体或局部的频闪;所述频幕颜色变化信息包括移动设备整体或局部的频幕颜色变化信息。
CN201611184327.4A 2016-12-20 2016-12-20 一种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66480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84327.4A CN106648094B (zh) 2016-12-20 2016-12-20 一种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84327.4A CN106648094B (zh) 2016-12-20 2016-12-20 一种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48094A true CN106648094A (zh) 2017-05-10
CN106648094B CN106648094B (zh) 2019-10-01

Family

ID=58834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84327.4A Active CN106648094B (zh) 2016-12-20 2016-12-20 一种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4809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4462A (zh) * 2016-07-01 2019-04-02 广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追踪设备,电子追踪系统和电子追踪方法
CN109753780A (zh) * 2018-12-20 2019-05-14 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继电保护装置识别用户身份的方法及系统
WO2019149190A1 (zh) * 2018-01-31 2019-08-08 张斌 光信号定位装置、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0991A (zh) * 2009-12-17 2011-07-2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于在移动设备和屏幕之间进行交互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85884A (zh) * 2011-03-18 2011-09-14 北京易视腾科技有限公司 多屏互动方法及系统
CN102460563A (zh) * 2009-05-27 2012-05-16 美国亚德诺半导体公司 使用位置敏感检测器的位置测量系统
CN105807903A (zh) * 2014-12-30 2016-07-27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979472A (zh) * 2016-04-18 2016-09-28 清华大学 可见光定位和蓝牙通讯协同工作的方法及系统
CN106227433A (zh) * 2016-07-08 2016-12-14 深圳埃蒙克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控制pc的方法、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0563A (zh) * 2009-05-27 2012-05-16 美国亚德诺半导体公司 使用位置敏感检测器的位置测量系统
CN102130991A (zh) * 2009-12-17 2011-07-2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于在移动设备和屏幕之间进行交互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85884A (zh) * 2011-03-18 2011-09-14 北京易视腾科技有限公司 多屏互动方法及系统
CN105807903A (zh) * 2014-12-30 2016-07-27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979472A (zh) * 2016-04-18 2016-09-28 清华大学 可见光定位和蓝牙通讯协同工作的方法及系统
CN106227433A (zh) * 2016-07-08 2016-12-14 深圳埃蒙克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控制pc的方法、移动终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4462A (zh) * 2016-07-01 2019-04-02 广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追踪设备,电子追踪系统和电子追踪方法
WO2019149190A1 (zh) * 2018-01-31 2019-08-08 张斌 光信号定位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09753780A (zh) * 2018-12-20 2019-05-14 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继电保护装置识别用户身份的方法及系统
CN109753780B (zh) * 2018-12-20 2021-03-02 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继电保护装置识别用户身份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48094B (zh) 201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12182B (zh) 用嵌uwb模块的手机直接遥控uwb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48094A (zh) 一种移动设备身份和位置识别系统及方法
CN205787905U (zh) 无人飞行器、无人飞行器控制端及系统
CN105450302B (zh) 可见光收发装置、可见光通信终端和可见光通信系统
CN106125904A (zh) 手势数据处理方法和手势输入设备
CN104643831B (zh) 智能水杯、智能水杯碰杯实现双向数据交互的方法及系统
KR20120017751A (ko) 가시광 통신 기반의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통신 방법
CN107071551A (zh) 应用于智能电视系统中的多屏互动屏幕响应方法
CN106125931A (zh) 一种眼球追踪操作的方法及装置
CN105573134A (zh) 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及智能家居系统
CN105554157A (zh)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154993A (zh) 一种设备控制器
CN104539722B (zh) 一种远近程通信操控数据的收集方法
CN109995623A (zh) 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及智能家居系统
CN102722318A (zh) 基于图像识别的遥控系统
CN206060805U (zh) 一种按键式无线网桥
CN207925108U (zh) 一种智能的led显示屏无线控制系统
CN106941385A (zh) 基于相位补偿的认知云网络协作频谱感知方法
CN110191366A (zh) 智能红外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电视机
CN107037394A (zh) 方向定位设备及方法
CN207319439U (zh) 手指触摸模块、遥控器以及显示装置
CN102509444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09104495A (zh) 一种房屋智能管家应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8732376U (zh) 一种电梯控制系统
CN105988477A (zh) 一种通过智能手表控制飞行器的方法、智能手表、飞行器和移动智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