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43742A - 一种卫星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卫星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43742A
CN106643742A CN201611138344.4A CN201611138344A CN106643742A CN 106643742 A CN106643742 A CN 106643742A CN 201611138344 A CN201611138344 A CN 201611138344A CN 106643742 A CN106643742 A CN 1066437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teroid
satellite
star sensor
relative
ast0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383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43742B (zh
Inventor
王鹏
祝燕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113834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437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43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437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437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437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4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smonautical nav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卫星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的方法。首先以目标小行星为跟踪观测对象,根据小行星星历,设计卫星理论飞行轨道参数,然后提出卫星星敏感器观测小行星需要满足四种基本光照条件:卫星和小行星相对距离满足观测特定距离要求;小行星处在太阳光照区能被完全观测;地球未进入星敏感器视场;小行星可视星等小于可视星等阈值,其次判断卫星星敏感器能否观测到小行星:小行星是否在星敏感器视场范围;小行星是否在星敏感器二维像面阵内,计算小行星相对卫星的理论方向矢量和方位角与俯仰角,最后调整星敏感器光轴与理论方向一致,对小行星进行真实观测,为卫星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提供数据支持。

Description

一种卫星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天器深空探测的空间测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卫星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小行星探测已成为21世纪深空探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小行星探测不仅有助于揭开太阳系和生命的起源、演化之谜,而且可促进地球防护、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应用的发展,能为更远的深空探测关键技术提供验证。
目前,各主要航天国家都十分重视深空探测战略的制定工作,从战略高度明确了各自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但目前对小行星的探测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技术尚未成熟,有待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小行星探测的主要手段包括:飞越探测、绕飞探测、着陆取样探测三种方式,其中为了在小行星附近进行飞越探测和伴飞探测,都需要通过星载监测设备对小行星进行远程观测,以获得小行星的地形、地貌等外部信息。此外,由于小行星周围引力场复杂、测控信息匮乏、探测器与地面控制站通信延迟大等特点,传统的无线电跟踪技术难以满足导航实时性的要求,使得小行星探测任务中的自主导航技术成为了小行星探测技术需要研究的重点之一。
综上所述,由于传统可见光相机无法始终连续跟踪观测小行星,因此这就使得研究针对小行星的新型光学测量方法显得迫切重要,不仅可以为我国深空探测任务提供技术储备,同时也可以促进其他相关研究课题和工程项目的进展,为我国航空航天技术进步做出贡献。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针对面向小行星的深空探测,卫星无法始终连续跟踪观测小行星导致信息缺失的问题,提出一种卫星利用星敏感器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相对方向矢量的方法,为深空探测卫星提供高精度相对观测信息。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卫星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的方法,步骤如下:
(1)以目标小行星为跟踪观测对象,根据小行星星历,设计卫星理论飞行轨道参数;
(2)根据计算的卫星和小行星相对距离,判断是否满足星敏感器观测距离要求,满足则进入步骤(3),否则进入步骤(10);
(3)根据解算的太阳、地球和小行星三者位置关系,判断小行星是否处在太阳光照区,是则进入步骤(4),否则进入步骤(10);
(4)根据解算的地球、卫星和小行星三者位置关系,判断地球是否进入星敏感器视场,是则进入步骤(5),否则进入步骤(10);
(5)根据计算的小行星可视星等,判断小行星可视星等是否小于星敏感器可观测阈值,是则进入步骤(6),否则进入步骤(10);
(6)根据计算的小行星相对卫星方向矢量与星敏感器光轴指向夹角,判断小行星是否在星敏感器视场范围内,是则进入步骤(7),否则利用万向轴调整星敏感器光轴指向后,继续判断小行星是否在星敏感器视场范围内,是则进入步骤(7),否则进入(10);
(7)根据计算的小行星在星敏感器二维像面阵坐标,判断小行星是否在星敏感器二维像面阵内,是则进入步骤(7),否则进入步骤(10);
(8)根据计算的小行星相对卫星理论方向矢量和方位角与俯仰角,进入步骤(9);
(9)根据步骤(8)所得的小行星相对卫星理论方向矢量和方位角与俯仰角,调整主星星敏感器光轴与理论方向矢量一致,计算小行星相对卫星单位方向矢量真实测量值,并建立观测模型,进入步骤(10);
(10)结束观测。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设计卫星理论飞行轨道参数具体包括轨道半长轴a、轨道偏心率e、轨道倾角i、升交点赤经Ω、近地点幅角ω和过近地点时刻tp。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判断小行星是否满足星敏感器观测特定距离要求过程如下:
计算卫星相对小行星距离δr(Ast0),判断其是否满足条件
Lmin≤δr(Ast0)≤Lmax (1)
其中,δr(Ast0)=|δr(Ast0)|=|r(Ast)-r(0)|,r(0)和r(Ast)为卫星和小行星位置矢量;Lmin和Lmax为星间观测所需最小距离和最大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判断小行星是否处在太阳光照区过程如下:
分析地球阴影范围以及小行星运行穿过该阴影区的临界条件,设小行星位置矢量r(Ast)与太阳位置矢量r(sun)夹角为ψ,小行星进入和离开地球阴影范围的临界夹角为则小行星处在太阳光照区需要满足条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判断地球是否进入星敏感器视场过程如下:
设卫星位置矢量r(0)和卫星相对小行星方向矢量δr(Ast0)的夹角为θ,由于被地球遮挡导致背景光线过弱的临界条件是小行星相对卫星方向矢量δr(Ast0)与地球边缘相切,定义此临界夹角为θcri,则地球未进入星敏感器视场条件为:
θ>θcri (3)。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判断小行星可视星等是否小于星敏感器可观测阈值过程如下:
引入可视星分析小行星的可见性,星等值越小,表明天体越亮;反之,天体则越暗;设星敏感器可观测阈值为mthr,小行星可视星等为m,小行星被观测到其可视星等需要满足条件
m<mthr (4)。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判断小行星是否在星敏感器视场范围内过程如下:
设小行星相对卫星方向矢量δr(Ast0)与星敏感器光轴指向矢量夹角为星敏感器视场角为FOV,则方向矢量δr(Ast0)在星敏感器视场范围内需要满足条件
如果相对矢量δr(Ast0)不在视场范围内,利用万向轴或其他机械装置调整星敏感器光轴指向,使其进入视场范围,如果转动后仍不能进入视场,则无法观测。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7)中判断判断小行星是否在星敏感器二维像面阵内的过程如下:
根据小行星相对卫星方向矢量δr(Ast0)投影在星敏感器二维像面阵的几何关系,解其坐标为设二维像面阵长度和宽度分别为IPlongth和IPwidth,则小行星在像平面坐标需要满足条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8)中计算小行星相对卫星理论方向矢量和方位角与俯仰角具体为:
小行星相对卫星单位方向矢量由星敏感器获得,即得小行星相对卫星方位角α与俯仰角δ,卫星和小行星相对距离|δr(Ast0)|由星间链路获得,由此得到小行星相对卫星理论方向矢量δr(Ast0)
其中,
小行星相对卫星方位由方位角和俯仰角描述,在卫星本体坐标系ob-xbybzb中,定义方位角α为δr(Ast0)在ob-ybzb平面的投影与yb轴夹角,俯仰角δ为δr(Ast0)与xb轴夹角,表示为
其中, 是地心惯性坐标系相对本体坐标系姿态转换矩阵。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9)具体为:
根据步骤(8)所得的小行星相对卫星理论方向矢量和方位角与俯仰角,卫星采用万向轴调整星敏感器光轴指向与理论方向矢量一致,并利用星敏感器进行实际测量,输出小行星相对卫星单位方向矢量真实测量值由卫星激光测距仪测量卫星和小行星之间的实际测量值|δr(Ast0)|mes,得小行星相对卫星单位方向矢量真实观测模型为:
工作原理:本发明是一种卫星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新方法,利用卫星星敏感器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得到小行星相对卫星方向矢量和方位角与俯仰角。首先以目标小行星为跟踪观测对象,根据小行星星历,设计卫星飞行轨道参数,然后提出卫星星敏感器观测小行星需要满足四种基本光照条件:①卫星和小行星相对距离满足观测距离要求;②小行星处在太阳光照区能被完全观测;③地球(或其他天体)未进入星敏感器视场;④小行星可视星等小于可视星等阈值,其次判断卫星星敏感器能否观测到小行星:①小行星是否在星敏感器视场范围;②小行星是否在星敏感器二维像面阵内,最后计算小行星相对卫星方向矢量和方位角及俯仰角,为卫星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提供数据支持。
有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可为卫星编队飞行提供高精度相对观测信息,有效解决卫星编队飞行观测信息不足所导致的导航精度较低的问题。具有以下优点:1、星敏感器是观测恒星的天体敏感器,而利用星敏感器观测小行星需要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本发明提出小行星被观测需要满足的光照条件和星敏感器观测条件,解决传统星敏感器只能被动观测问题,提高自主观测准确性;2、在实现星间观测基础上,本发明提出实时计算小行星相对卫星方位矢量和方位角和俯仰角方法,并且利用万向轴调整星敏感器光轴指向连续跟踪小行星,解决传统观测无法连续跟踪问题,提高星间连续观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卫星相对小行星星间特定距离范围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小行星光照条件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星敏感器视场与地球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小行星可视星等计算示意图;
图6本发明中小行星在星敏感器二维像面阵投影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小行星相对卫星方向矢量与方位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案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卫星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的方法,其面向小行星的深空探测阶段,卫星利用星敏感器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相对方向矢量的新方法,是一种非常适合于深空探测卫星连续观测小行星方法。其包括步骤如下:
(1)以目标小行星为跟踪观测对象,根据小行星星历,设计卫星理论飞行轨道参数(包括轨道半长轴a、轨道偏心率e、轨道倾角i、升交点赤经Ω、近地点幅角ω、过近地点时刻tp),设计卫星星敏感器最佳安装方位以观测小行星;
(2)根据所设计两个空间机器人轨道参数,计算卫星和小行星相对距离δr(Ast0),如图2所示,判断其是否满足星敏感器观测小行星需要满足特定距离要求
Lmin≤δr(Ast0)≤Lmax (10)
其中,δr(Ast0)=|δr(Ast0)|=|r(Ast)-r(0)|,r(0)和r(Ast)为卫星和小行星位置矢量;Lmin和Lmax为星间观测所需最小和最大距离。
(3)当卫星观测小行星时,小行星需要被太阳光充分照射。当小行星在地球光照区时,小行星能被太阳光充分照射;反之,当小行星进入地球阴影区时,由于地球遮挡,太阳光无法照射到小行星,因此需要对小行星光照条件进行判断。
根据太阳、地球和小行星三者几何位置关系,如图3所示,确定太阳阴影区和小行星运行轨迹穿过该阴影区的临界条件。设太阳光为平行光,定义太阳光方向矢量为0°,绕其顺时针角度为正,取值范围[0,π],绕其逆时针角度为负,取值范围为[-π,0),小行星位置矢量r(Ast)与太阳方向矢量r(sun)形成的夹角为
顺时针:
逆时针:
小行星进入和离开地球阴影范围的临界夹角为
其中,Re是地球半径。
由此可得小行星处在太阳光照区和阴影区条件分别为:
太阳光照区:
太阳阴影区:
(4)在星敏感器观测小行星过程中,当视场背景光线过强或过弱时,其也无法观测小行星,因此需要分析视场背景受天体影响。
以地球导致星敏感器视场背景过弱为例进行分析,根据地球、卫星和小行星三者几何位置关系,如图4所示,小行星相对卫星方向矢量δr(Ast0)和卫星方向矢量r(0)的夹角为
由于地球导致背景光线过弱的临界条件是卫星和小行星的连线与地球边缘相切,则切线与卫星位置矢量的临界夹角为
由此可得星敏感器视场不受背景光线影响的条件为
θ>θcri (16)
该方法同样适用判断小行星背景受其他天体遮挡导致光线过强情况。
(5)星等是天文学中的概念,它是衡量天体光度的物理量。星等通常分为绝对星等和可视星等,绝对星等是指在离该天体32.6光年处所看到的天体亮度;可视星等是指地球上观测者所见的天体亮度。星等值越小,表明天体越亮;反之,天体则越暗。引入恒星可视星等概念分析被观测小行星的可见性。
首先要计算小行星的绝对星等,小行星的绝对星等M可通过下式计算得出:
其中,msun是太阳的可视星等,它的值为-26.73;rd为被观测天体的半径;a是天体的反射率;d0是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它的值为1.496×1011m。
小行星的视星等m可以通过绝对星等M依照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r(sun0)|是太阳与小行星之间的距离;ξ是相对矢量δr(Ast0)与太阳相对小行星方向矢量r(sunAst)夹角,如图5所示,可通过下式求得:
p(ξ)是相位积分,可由下式求得:
被观测星体可视星等值越大,其相对星敏感器越暗;反之,其相对星敏感器越亮。设星敏感器可观测阈值为mthr,小行星可视星等为m,其可视星等需要满足条件
m<mthr (21)
定义星敏感器光轴指向在本体坐标系方向矢量为计算小行星相对卫星方向矢量δr(Ast0)与星敏感器方向矢量为的夹角
其中,是地心惯性坐标系相对本体坐标系姿态转换矩阵。
定义星敏感器视场角为FOV,判断相对矢量δr(Ast0)是否在星敏感器视场范围内
视场范围内:
视场范围外:
如果相对矢量δr(Ast0)不在视场范围内,考虑利用万向轴调整星敏感器光轴指向矢量,可以在由δr(Ast0)组成的平面内直接偏转等于或大于角度,使矢量δr(Ast0)进入视场范围,如果转动后仍不能进入视场,则无法观测。
(7)根据小行星相对卫星方向矢量δr(Ast0)投影在星敏感器二维像面阵的几何关系,如图6所示,解算如下(23)式,可得小行星在二维像面阵坐标
其中,f是星敏感器焦距
设像平面长度和宽度分别为IPlongth和IPwidth,小行星能被观测需要满足条件
(8)在卫星观测到小行星后,由星间链路可得两颗卫星之间距离δr(Ast0),由星敏感器可得小行星相对卫星单位方向矢量当上述星敏感器所有理想观测条件都满足时,根据所设计卫星理论飞行轨道参数,即可计算出小行星相对于观测卫星的理论方向矢量以及方位角和俯仰角,如图7所示,可得小行星相对卫星方向矢量为
其中,
小行星相对卫星方向可由方位角和俯仰角描述,在卫星本体坐标系ob-xbybzb中,定义方位角α为δr(Ast0)在ob-ybzb平面的投影与yb轴夹角,俯仰角δ为δr(Ast0)与xb轴夹角,可表示为
其中, 是地心惯性坐标系相对本体坐标系姿态转换矩阵。
(9)根据上述所得的小行星相对卫星理论方向矢量和方位角与俯仰角,卫星采用万向轴或其他机械装置调整星敏感器光轴指向与该理论方向矢量相吻合,并利用星敏感器进行实际测量,输出小行星相对卫星单位方向矢量真实测量值由卫星激光测距仪测量与小行星之间的实际测量值|δr(Ast0)|mes,由可得小行星相对卫星的方向矢量真实观测模型为:
(10)结束观测。
本发明首先以目标小行星为跟踪观测对象,根据小行星星历,设计卫星理论飞行轨道参数,然后提出卫星星敏感器观测小行星需要满足四种基本光照条件:卫星和小行星相对距离满足观测特定距离要求;小行星处在太阳光照区能被完全观测;地球(或其他天体)未进入星敏感器视场;小行星可视星等小于可视星等阈值,其次判断卫星星敏感器能否观测到小行星:小行星是否在星敏感器视场范围;小行星是否在星敏感器二维像面阵内,计算小行星相对卫星的理论方向矢量和方位角与俯仰角,最后调整星敏感器光轴与理论方向一致,对小行星进行真实观测,为卫星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提供数据支持。

Claims (10)

1.一种卫星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以目标小行星为跟踪观测对象,根据小行星星历,设计卫星理论飞行轨道参数;
(2)根据计算的卫星和小行星相对距离,判断是否满足星敏感器观测距离要求,满足则进入步骤(3),否则进入步骤(10);
(3)根据解算的太阳、地球和小行星三者位置关系,判断小行星是否处在太阳光照区,是则进入步骤(4),否则进入步骤(10);
(4)根据解算的地球、卫星和小行星三者位置关系,判断地球是否进入星敏感器视场,是则进入步骤(5),否则进入步骤(10);
(5)根据计算的小行星可视星等,判断小行星可视星等是否小于星敏感器可观测阈值,是则进入步骤(6),否则进入步骤(10);
(6)根据计算的小行星相对卫星方向矢量与星敏感器光轴指向夹角,判断小行星是否在星敏感器视场范围内,是则进入步骤(7),否则利用万向轴调整星敏感器光轴指向后,继续判断小行星是否在星敏感器视场范围内,是则进入步骤(7),否则进入(10);
(7)根据计算的小行星在星敏感器二维像面阵坐标,判断小行星是否在星敏感器二维像面阵内,是则进入步骤(7),否则进入步骤(10);
(8)根据计算的小行星相对卫星理论方向矢量和方位角与俯仰角,进入步骤(9);
(9)根据步骤(8)所得的小行星相对卫星理论方向矢量和方位角与俯仰角,调整主星星敏感器光轴与理论方向矢量一致,计算小行星相对卫星单位方向矢量真实测量值,并建立观测模型,进入步骤(10);
(10)结束观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设计卫星理论飞行轨道参数具体包括轨道半长轴a、轨道偏心率e、轨道倾角i、升交点赤经Ω、近地点幅角ω和过近地点时刻tp。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判断小行星是否满足星敏感器观测特定距离要求过程如下:
计算卫星相对小行星距离δr(Ast0),判断其是否满足条件
Lmin≤δr(Ast0)≤Lmax (1)
其中,δr(Ast0)=|δr(Ast0)|=|r(Ast)-r(0)|,r(0)和r(Ast)为卫星和小行星位置矢量;Lmin和Lmax为星间观测所需最小距离和最大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判断小行星是否处在太阳光照区过程如下:
分析地球阴影范围以及小行星运行穿过该阴影区的临界条件,设小行星位置矢量r(Ast)与太阳位置矢量r(sun)夹角为ψ,小行星进入和离开地球阴影范围的临界夹角为则小行星处在太阳光照区需要满足条件:
&psi; c r i ( - ) < &psi; < &psi; c r i ( + ) - - - ( 2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判断地球是否进入星敏感器视场过程如下:
设卫星位置矢量r(0)和卫星相对小行星方向矢量δr(Ast0)的夹角为θ,由于被地球遮挡导致背景光线过弱的临界条件是小行星相对卫星方向矢量δr(Ast0)与地球边缘相切,定义此临界夹角为θcri,则地球未进入星敏感器视场条件为:
θ>θcri (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判断小行星可视星等是否小于星敏感器可观测阈值过程如下:
引入可视星分析小行星的可见性,星等值越小,表明天体越亮;反之,天体则越暗;设星敏感器可观测阈值为mthr,小行星可视星等为m,小行星被观测到其可视星等需要满足条件
m<mthr (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判断小行星是否在星敏感器视场范围内过程如下:
设小行星相对卫星方向矢量δr(Ast0)与星敏感器光轴指向矢量夹角为星敏感器视场角为FOV,则方向矢量δr(Ast0)在星敏感器视场范围内需要满足条件
如果相对矢量δr(Ast0)不在视场范围内,利用万向轴或其他机械装置调整星敏感器光轴指向,使其进入视场范围,如果转动后仍不能进入视场,则无法观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判断判断小行星是否在星敏感器二维像面阵内的过程如下:
根据小行星相对卫星方向矢量δr(Ast0)投影在星敏感器二维像面阵的几何关系,解其坐标为设二维像面阵长度和宽度分别为IPlongth和IPwidth,则小行星在像平面坐标需要满足条件
| x p ( A s t 0 ) | < IP l o n g t h 2 - - - ( 6 a )
| y p ( A s t 0 ) | < IP w i d t h 2 - - - ( 6 b ) .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计算小行星相对卫星理论方向矢量和方位角与俯仰角具体为:
小行星相对卫星单位方向矢量由星敏感器获得,即得小行星相对卫星方位角α与俯仰角δ,卫星和小行星相对距离|δr(Ast0)|由星间链路获得,由此得到小行星相对卫星理论方向矢量δr(Ast0)
&delta;r ( A s t 0 ) = &delta; r ^ ( A s t 0 ) &CenterDot; | &delta;r ( A s t 0 ) | - - - ( 7 )
其中,
小行星相对卫星方位由方位角和俯仰角描述,在卫星本体坐标系ob-xbybzb中,定义方位角α为δr(Ast0)在ob-ybzb平面的投影与yb轴夹角,俯仰角δ为δr(Ast0)与xb轴夹角,表示为
&alpha; = arctan ( &delta;r b z ( A s t 0 ) &delta;r b y ( A s t 0 ) ) - - - ( 8 a )
&delta; = arcsin ( &delta;r b x ( A s t 0 ) | &delta;r b ( A s t 0 ) | ) - - - ( 8 b )
其中, 是地心惯性坐标系相对本体坐标系姿态转换矩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具体为:
根据步骤(8)所得的小行星相对卫星理论方向矢量和方位角与俯仰角,卫星采用万向轴调整星敏感器光轴指向与理论方向矢量一致,并利用星敏感器进行实际测量,输出小行星相对卫星单位方向矢量真实测量值由卫星激光测距仪测量卫星和小行星之间的实际测量值|δr(Ast0)|mes,得小行星相对卫星单位方向矢量真实观测模型为:
&delta;r m e s ( A s t 0 ) = &delta; r ^ m e s ( A s t 0 ) &CenterDot; | &delta;r ( A s t 0 ) | m e s - - - ( 9 ) .
CN201611138344.4A 2016-12-12 2016-12-12 一种卫星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437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38344.4A CN106643742B (zh) 2016-12-12 2016-12-12 一种卫星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38344.4A CN106643742B (zh) 2016-12-12 2016-12-12 一种卫星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43742A true CN106643742A (zh) 2017-05-10
CN106643742B CN106643742B (zh) 2020-05-19

Family

ID=58824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3834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43742B (zh) 2016-12-12 2016-12-12 一种卫星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4374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0322A (zh) * 2018-09-30 2019-01-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面向对地超幅宽成像的卫星编队实现方法
CN111552003A (zh) * 2020-05-11 2020-08-18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基于球卫星编队的小行星引力场全自主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3553695A (zh) * 2021-06-21 2021-10-26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一种兼顾来自太阳方向小行星预警与小行星编目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27399A1 (de) * 2001-05-31 2002-12-12 Univ Dresden Tec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utonomen Navigation von Satelliten
CN1995915A (zh) * 2006-12-27 2007-07-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星光角距的深空探测器upf自主天文导航方法
CN101672651A (zh) * 2009-09-25 2010-03-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mmupf滤波的火星探测器自主天文导航方法
CN102168980A (zh) * 2011-01-13 2011-08-3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小行星交会的深空探测器自主天文导航方法
CN102944238A (zh) * 2012-11-29 2013-02-2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行星探测器接近目标过程中相对位置确定方法
CN103017772A (zh) * 2012-11-30 2013-04-03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可观性分析的光学和脉冲星融合自主导航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27399A1 (de) * 2001-05-31 2002-12-12 Univ Dresden Tec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utonomen Navigation von Satelliten
CN1995915A (zh) * 2006-12-27 2007-07-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星光角距的深空探测器upf自主天文导航方法
CN101672651A (zh) * 2009-09-25 2010-03-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mmupf滤波的火星探测器自主天文导航方法
CN102168980A (zh) * 2011-01-13 2011-08-3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小行星交会的深空探测器自主天文导航方法
CN102944238A (zh) * 2012-11-29 2013-02-27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行星探测器接近目标过程中相对位置确定方法
CN103017772A (zh) * 2012-11-30 2013-04-03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可观性分析的光学和脉冲星融合自主导航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鸿翼: ""基于星敏感器/星间链路的HEO卫星群自主导航方法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I辑》 *
王鹏 等: "一种小卫星高精度自主定轨/定姿一体化新方法",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0322A (zh) * 2018-09-30 2019-01-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面向对地超幅宽成像的卫星编队实现方法
CN111552003A (zh) * 2020-05-11 2020-08-18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基于球卫星编队的小行星引力场全自主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3553695A (zh) * 2021-06-21 2021-10-26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一种兼顾来自太阳方向小行星预警与小行星编目的方法
CN113553695B (zh) * 2021-06-21 2022-02-08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一种兼顾来自太阳方向小行星预警与小行星编目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43742B (zh) 202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43741B (zh) 一种卫星相对小行星视觉自主导航方法
CN106595674B (zh) 基于星敏感器和星间链路的heo卫星编队飞行自主导航方法
CN106595673B (zh) 面对地球静止轨道目标操作的空间多机器人自主导航方法
CN103983254B (zh) 一种新型敏捷卫星机动中成像方法
Trebi-Ollennu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sun sensor for planetary rover absolute heading detection
CN104833352B (zh) 多介质复杂环境下高精度视觉/惯性组合导航方法
EP3346234A1 (en) Autonomous navigation method for mars probe
CN106767768A (zh) 一种双星编队的自主导航方法
CN100533065C (zh) 基于多天体路标的星际巡航自主导航方法
CN106679653A (zh) 一种基于星敏感器和星间链路的heo卫星群相对测量方法
CN105184002B (zh) 一种数传天线指向角度的仿真分析方法
CN103852082B (zh) 一种星间测量和陀螺的姿态轨道一体化滤波估计方法
CN104567819B (zh) 一种星载相机全视场偏流角确定与补偿方法
CN111102981B (zh) 一种基于ukf的高精度卫星相对导航方法
CN104462776A (zh) 一种低轨道地球观测卫星对月球绝对辐射定标方法
Barbee et al. A guidance and navigation strategy for rendezvous and proximity operations with a noncooperative spacecraft in geosynchronous orbit
CN107655485A (zh) 一种巡航段自主导航位置偏差修正方法
CN109269510A (zh) 基于星敏感器和星间链路的heo卫星编队飞行自主导航方法
CN106643742B (zh) 一种卫星自主连续观测小行星的方法
CN103389099A (zh) 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航天器姿态和位置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03968844A (zh) 基于低轨平台跟踪测量的大椭圆机动航天器自主导航方法
CN109269508A (zh) 一种卫星相对小行星视觉自主导航方法
CN110162069B (zh) 一种近地轨道航天器阳光反射凝视期望姿态解析求解方法
CN101813481A (zh) 用于机载的基于虚拟水平基准修正的惯性与天文定位方法
CN106855408A (zh) 一种面向geo卫星在轨服务的空间多机器人相对观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