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42329A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642329A CN106642329A CN201611090146.5A CN201611090146A CN106642329A CN 106642329 A CN106642329 A CN 106642329A CN 201611090146 A CN201611090146 A CN 201611090146A CN 106642329 A CN106642329 A CN 1066423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ion wind
- air conditioner
- generation apparatus
- ai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0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19 centrifu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99 mot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purific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sterilisation; by ozonis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3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ionis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24F2013/247—Active noise-suppre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具有进风口和至少一个出风口;换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壳内;和至少一个离子风组件,其包括:与电源连接的供电座,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离子风发生装置,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供电座上,并配置成在其被安装于所述供电座时,被所述供电座供电,通过电场力促使空气向所述出风口流动。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送风噪音小且离子风发生装置的供电和拆装非常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多仅仅采用风机送风,风机不仅能耗高,运行噪音也非常大,极大影响了用户体验。
为了减小噪音,目前公开的一些专利文献中所涉及的空调室内机直接将风机简单地替换成离子风装置,然而,其离子风装置所产生的离子风风速极其有限,替换后的空调室内机的风速大幅度地减低,几乎不能满足用户最基本的使用需求。也正是由于现有的这种技术方案存在诸多缺陷和不可实践性,截止到目前为止,利用离子风送风的技术还仅停留在最基础的理论层面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利用离子风发生装置以实现低噪音供风的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要方便对离子风发生装置拆装和供电。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离子风发生装置的风量、风速和送风效率。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范围和送风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具有进风口和至少一个出风口;换热装置,设置在机壳内;和至少一个离子风组件,其包括:与电源连接的供电座,设置在机壳内;离子风发生装置,可拆卸地设置在供电座上,并配置成在其被安装于供电座时即被供电座供电,以通过电场力促使空气向出风口流动。
可选地,供电座包括相向设置的两个安装板和用于连接两个安装板的连接板,每个安装板上具有与电源连接的供电弹片;且离子风发生装置的两端分别具有用于接收电能的接电弹片,离子风发生装置卡固在两个安装板之间,供电弹片和接电弹片均发生弹性变形以相互贴紧,从而使离子风发生装置被供电座供电。
可选地,离子风发生装置的两端分别具有向外凸伸的导向凸起,每个安装板上形成有允许导向凸起在其中滑动的导向滑道,以便引导离子风发生装置进入两个安装板之间。
可选地,离子风发生装置的两端分别具有卡紧弹片,在将离子风发生装置安装于供电座时,两个卡紧弹片发生弹性变形以使离子风发生装置卡固在两个安装板之间。
可选地,至少一个出风口包括位于机壳下部的下部出风口和分别位于机壳的两个横向端部的两个侧向出风口;机壳的内部设置有两个侧部导风筒,每个侧部导风筒内形成有用于将空气从换热装置引导至一个侧向出风口的导风通道,侧部导风筒的外侧端口形成侧向出风口;离子风组件的数量为两个,每个离子风组件设置于一个侧部导风筒的进口处;且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风机组件,配置成促使经由换热装置换热后的空气分别流向下部出风口以及两个侧向出风口。
可选地,侧向出风口的靠近空调室内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竖直等分平面的内侧边缘相比于侧向出风口的远离该竖直等分平面的外侧边缘更加靠前,以使侧向出风口朝向机壳的外侧前方。
可选地,风机组件以及离子风发生装置配置成受控地择一启动运行,以使空调室内机工作于仅通过风机组件驱动送风的速冷/速热模式或仅通过离子风发生装置驱动送风的静音模式;且下部出风口处设有活动导风板,活动导风板配置成在速冷/速热模式下受控地打开下部出风口、在静音模式下受控地关闭下部出风口。
可选地,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放电模组,每个放电模组均具有金属网和位于金属网内侧并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放电针,其中每个放电针的针尖与金属网的距离L设置成使其满足:L=aL1,其中,a为范围在0.7~1.3之间的任一常数,L1为使得金属网的风速中心点处的离子风风速达到最大风速Vmax时放电针的针尖与金属网之间的距离,金属网的风速中心点为放电针的针尖在金属网上的投影点。
可选地,相邻两个放电针的针尖之间的距离R设置成使其满足:R=aR1,其中,R1为风速达到最大风速Vmax的b倍的风速测量点与风速中心点之间的距离,b为范围在0.3~0.7之间的任一常数。
可选地,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依次排列且并联或串联连接的多个放电模组,每个放电模组均具有金属网和位于金属网内侧并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放电针;且相邻两个放电模组的放电针直对布置或错位布置。
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中,离子风发生装置依靠电场力使空气中的粒子获得动能,从而形成离子风。相比于旋转类的送风组件(例如风机)来说,离子风发生装置具有压损销、耗能低、噪音小等优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噪音。并且,离子风发生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供电座,还能同时被其供电,这使得拆装过程非常方便。
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三个出风口以及用于向三个出风口送风的风机组件和两个离子风发生装置,并对三个出风口的朝向进行特别设计,可使得:经两个侧向出风口送出的风吹向机壳的侧向前方,经下部出风口送出的风吹向机壳的下部前方。也即是每个出风口送出的风均能够直接到达用户正常的活动区域内,由此可形成左、右、下三面送风的效果,减弱了对空调室内机安装位置的限制,增大了空调室内机送风的角度,扩大了其送风范围。
进一步地,由于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两个侧向出风口均朝向机壳的外侧前方。因此,空调室内机的三个出风口可形成环抱式的送风效果,不但进一步扩大了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范围,而且避免了冷风或热风直接吹向人体,提高了室内温度的均匀性,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舒适度,使用户的使用体验更佳。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在下部出风口设置活动导风板,并对风机组件和两个离子风发生装置进行控制,可使得空调室内机至少具有速冷/速热和静音两种工作模式,从而同时满足了不同用户或同一用户在不同情况下的多种使用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合理设计离子风发生装置的放电针与金属网的空间位置关系,并同时合理布局多个放电针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使得离子风发生装置能够产生均匀的、较大风量的离子风,从而提高了离子风发生装置的送风速度、送风量以及送风效率。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仰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6是图4中的离子风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图6所示离子风组件的供电弹片和接电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沿图2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一个放电模组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放电模组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正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仰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侧视图。参见图1至图6,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包括机壳10、设置于机壳10内的换热装置20以及至少一个离子风组件。机壳10具有进风口120和至少一个出风口。每个离子风组件包括供电座50和离子风发生装置40。其中,供电座50设置于机壳10内,且与电源连接。离子风发生装置40可拆卸地设置在供电座50上,并配置成在其被安装于供电座50时,被供电座50供电,通过电场力促使空气向与其配合的出风口流动。
图6是图4中的离子风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图7是图6所示离子风组件的供电弹片和接电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供电座50包括相向设置的两个安装板52和用于连接两个安装板52的连接板51。每个安装板52上具有与电源连接的供电弹片512。与之相配合地,离子风发生装置50的两端分别具有用于接收电能的接电弹片41。离子风发生装置50卡固在两个安装板52之间,供电弹片512和接电弹片41均发生弹性变形以相互贴紧,从而使离子风发生装置40被供电座50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离子风发生装置40的两端分别具有向外凸伸的导向凸起42,每个所述安装板52上形成有允许导向凸起42在其中滑动的导向滑道513。离子风发生装置40可沿图6空心箭头的方向插入供电座50内,使导向凸起42在导向滑道513内滑动,以便引导离子风发生装置40进入两个安装板52之间。并且,在滑动过程中,使接电弹片41挤压供电弹片512,以使两者均发生弹性变形以相互贴紧。另外,还可使离子风发生装置40的两端分别具有卡紧弹片43,在将离子风发生装置40安装于供电座50时,两个卡紧弹片43发生弹性变形以使离子风发生装置40卡固在两个安装板52之间。卡紧弹片43上可设置卡持凸起432,安装板42的内侧可设置卡持凹腔422,卡持凸起432可进入卡持凹腔422,以进一步约束离子风发生装置40。
供电弹片512和接电弹片41的结构可如图7所示。供电弹片512包括一个用于固定于安装板52的固定部5121和用于与在受力时相对固定部5121发生弹性变形的变形部5122。接电弹片41可包括用于与离子风发生装置40固定的固定条411和用于与在受力时相对固定条411发生弹性变形的变形条412。当然,供电弹片512和接电弹片41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至少一个出风口包括位于机壳10下部的下部出风口111和分别位于机壳10的两个横向端部的两个侧向出风口112。机壳10的内部设置有两个侧部导风筒151,每个侧部导风筒151内形成有用于将空气从换热装20置引导至一个侧向出风口112的导风通道61,侧部导风筒151的外侧端口形成了前述的侧向出风口112。离子风组件40的数量为两个,每个离子风组件40设置于一个侧部导风筒151的进口处。可将供电座50安装于侧部导风筒151的进口。连接板51上可开设多个通气孔,以便允许风通过。
具体地,机壳10包括后壳体14以及可拆卸地安装于后壳体14前侧的前面板13。后壳体14用于构成机壳10的后部,前面板13用于构成机壳10的前部。前面板13配置成绕其沿横向延伸的底部枢转轴在前后方向上可枢转地连接在后壳体14的前侧,以在前面板13受控地绕其底部枢转轴向前枢转至开启位置时在前面板13和后壳体14之间形成前述的进风口120。两个侧向出风口112分别位于后壳体14和前面板13之间的横向端部。另外,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风机组件30,其用于促使经由换热装置20换热后的空气分别流向下部出风口111以及两个侧向出风口112。
本发明的各出风口的朝向设计可使得:经侧向出风口112送出的风吹向机壳10的侧向前方,经下部出风口111送出的风吹向机壳10的下部前方。也就是每个出风口送出的风均能够直接到达用户正常的活动区域内,由此可形成左、右、下三面送风的效果,减弱了对空调室内机1安装位置的限制,增大了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角度,扩大了送风范围,提高了运行效率。
本发明通过将进风口120设置在机壳10的前侧,并将风机组件30设置于换热装置20的后侧这一特别的设计不但能够对风机组件30进行更好地支撑,而且还可允许空调室内机1安装于其顶部与天花板之间不存在间隙的位置。也就是说,即使空调室内机1的顶部抵接于室内墙壁,其仍然能够正常的进出风,从而进一步减弱了对其安装位置的限制,提高了其安装的灵活性,扩大了其使用环境。
换热装置20配置成与流经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改变流经其的空气的温度,使其变成冷空气或热空气。风机组件30配置成促使经换热装置20换热后的空气分别朝下部出风口111、两个侧向出风口112流动。两个离子风发生装置40位于风机组件30的横向两侧,从而可减小空调室内机1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更为重要的是,本发明通过风机组件30和两个离子风发生装置40向其三个出风口送风,一方面保证了空调室内机1的整体送风量和送风速度,另一方面,两个离子风发生装置40依靠电场力使空气中的粒子获得动能,从而形成离子风。相比于旋转类的送风组件(例如风机)来说,离子风发生装置40具有压损销、耗能低、噪音小等优势。相比于全部使用风机送风的情况来说,本发明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空调室内机1运行时的整体噪音。同时由于离子风发生装置40产生的离子风不是依靠压力产生的,而是通过电场力产生的一种贴近于自然的柔和风,因此能够提高空调室内机1的舒适度。另外,由于离子风是通过高压的电场形成的,因此具有高效杀菌和分解有害气体污染物的作用。
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通过对进风口、出风口、换热装置、风机组件和两个离子风发生装置40的结构和位置进行特别设计和合理布局,并将长期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离子风送风技术进行独创性地改进,使其与风机类送风部件进行完美地结合,从而以简单的结构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送风范围小、噪音大、体验效果差、外观效果差等技术问题。同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较好的可实现性和经济价值,是空调送风形式的一次革新,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侧向出风口112的靠近空调室内机1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竖直等分平面S的内侧边缘1121相比于侧向出风口112的远离该竖直等分平面S的外侧边缘1122更加靠前,以使侧向出风口112朝向机壳10的外侧前方。也就是说,侧向出风口112的内侧边缘1121和外侧边缘1122在横向上和前后方向上均处于不同的位置,其内侧边缘1121比其外侧边缘1122更加靠近空调室内机1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竖直等分平面,且其内侧边缘1121位于其外侧边缘1122的侧向前方,由此可使侧向出风口112斜向外地朝向机壳的前方。进一步地,两个侧向出风口112可对称设置。
由此,空调室内机1的三个出风口可分别朝向机壳10的横向外侧的前方以及下部前方送风,以形成环抱式的送风效果,不但进一步扩大了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范围,而且避免了冷风或热风直接吹向人体,提高了室内温度的均匀性,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的舒适度,使用户的使用体验更佳。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侧部导风筒151限定的导风通道61呈柱状,其由内到外地沿一圆弧形曲线延伸。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这里所称的“内”和“外”均意指机壳10的内部和外部。该圆弧形曲线所在圆的圆心位于该圆弧形曲线的前侧,即该圆弧形曲线具有向后凸出弯曲的形状。由此,不但能够使气流流动更加顺畅,进一步减小气流阻力,提高侧向出风口112的风速和风量;而且还能够使两个侧向出风口112和下部出风口111更容易形成环抱式的送风效果,从而保证空调室内机1具有最佳的舒适度。
需要强调的是,两个侧部导风筒151的外侧端口意指其各自的暴露于机壳10外部的端口,相应地,每个侧部导风筒151还具有隐藏在机壳10内部的内侧端口,该内侧端口与风机组件20的横向出风口(即后文所描述的离心风机的蜗壳出风口)相连。具体地,侧部导风筒151可在其内侧端口处通过螺钉连接、卡接或其他合适的方式与风机组件30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地,后壳体14可具有竖直延伸的本体141以及由本体141的上下两侧向前弯曲延伸的上缘部142和下缘部143。本体141上可设置有用于将空调室内机1悬挂于墙壁的悬挂孔。下部出风口111可形成在后壳体14的下缘部143,并呈沿横向延伸的条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侧部导风筒151的外侧端口的前侧边缘分别与前面板13的两个横向侧端的边缘形状相吻合,两个侧部导风筒151的外侧端口的除前侧边缘之外的其他边缘分别与后壳体14的两个横向侧端的边缘形状相吻合。如此可简化空调室内机1的结构、增强空调室内机1的外观一致性和整体性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风机组件30以及离子风发生装置40配置成受控地择一启动运行,以使空调室内机1工作于仅通过风机组件30驱动送风的速冷/速热模式或仅通过离子风发生装置40驱动送风的静音模式。下部出风口111处设有活动导风板114,活动导风板114配置成在速冷/速热模式下受控地打开下部出风口111、在静音模式下受控地关闭下部出风口111。也就是说,本发明通过在下部出风口111处设置可控的活动导风板114,并对风机组件30和离子风发生装置40的启停进行控制,可使得空调室内机1至少具有速冷/速热和静音两种工作模式,从而同时满足了不同用户或同一用户在不同情况下的多种使用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可控的活动导风板114可避免机壳10内部形成不期望的风路或造成气流外漏,从而保证了在两种模式(由其是静音模式)下机壳10内均可形成一定的压力,进而提高了相应出风口的风速和风量。
具体地,在速冷/速热模式下,两个离子风发生装置40不启动运行,活动导风板114受控地打开下部出风口111。空调室内机1仅通过风机组件30向下部出风口111和两个侧向出风口112同时驱动送风。由于风机组件30的送风量相对较大、制冷效率或制热效率相对较高,因此能够快速地缓解室内的温度。此种模式适用于空调室内机1刚开始启动运行的情形、或其他需要迅速制冷或制热的情形。在静音模式下,风机组件30不启动运行,活动导风板114受控地关闭下部出风口111。空调室内机1仅通过两个离子风发生装置40分别向两个侧向出风口112驱动送风。一方面,通过两个侧向出风口112同时送风,扩大了送风范围、提高了送风量;另一方面,离子风发生装置40运行时的工作噪音接近甚至低于室内的背景噪音,大幅度地降低了空调室内机1运行时的整体噪音,解决了超低静音送风的行业难题。此种模式适用于医疗、儿童监护等使用环境、以及空调室内机1运行一段时间以后的情形。
当然,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除具有速冷/速热模式和静音模式外,空调室内机1还可具有高速送风模式。在该模式下,风机组件30和两个离子风发生装置40可受控地同时启动运行,以同时向三个出风口送风。此种模式适用于更加快速制冷或快速制热的情形、以及其他对风速有较高要求的情形。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风机组件30包括沿横向并排设置的两个离心风机,即第一离心风机31和第二离心风机32。第一离心风机31和第二离心风机32可以为前向式离心风机,也可以为后向式离心风机。换热装置20为平板式蒸发器,以提高换热效率,减小空调室内机1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从而减小空调室内机1的体积。平板式蒸发器在横向上的宽度大致与两个离心风机在横向上的宽度之和相等,以使经该平板式蒸发器换热后的空气全部流进两个离心风机的风道内。
进一步地,风机组件30与换热装置20之间可设有用于固定换热装置20的固定支架80,换热装置20与固定支架80之间、以及固定支架80与后壳体14之间可采用螺钉连接、卡接或其他合适的连接方式固定在一起。风机组件30与后壳体14之间还设有电机固定板90,用于驱动两个离心风机的离心叶轮转动的电机固定在电机固定板90上。
图8是沿图2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风机组件30包括用于引导空气流向下部出风口111的底部导风通道33,底部导风通道33从上往下地向前倾斜延伸至一弯折部后再竖直向下地延伸至下部出风口111,以使下部出风口111在位于其所在的水平面下方、并与该水平面呈0~85°角的范围内送风。具体地,经底部导风通道33引导后,下部送风口111可在图8中虚线m和虚线n之间的区域范围内送风,该图中虚线m和虚线n之间的曲线箭头为气流的大致流向。由此,在空调室内机1制热时,其下部出风口111可向下吹出与水平面呈85°角的热气流,从而克服了热风容易上扬、难以下吹的技术难题。
进一步地,参见图4,第一离心风机31和第二离心风机32分别具有其各自的蜗壳和容纳在蜗壳内的离心叶轮。蜗壳的朝向换热装置20的一侧开设有进风口,蜗壳的背离换热装置20的一侧设有风机衬板34,风机衬板34与两个离心风机的蜗壳共同形成风机组件30的风道。第一离心风机31的蜗壳311出风口和第二离心风机32的蜗壳321出风口相背离地朝向机壳10的横向两侧。具体地,第一离心风机31的蜗壳311出风口朝向机壳10的左侧,即朝向一个侧向出风口112所在的一侧,第二离心风机32的蜗壳321出风口朝向机壳10的右侧,即朝向另一侧向出风口112所在的一侧。第一离心风机31的蜗壳311与第二离心风机32的蜗壳321相互独立,从而使得吹向两个侧向出风口112的气流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从而避免气流紊乱。
当空调室内机1仅由风机组件30驱动送风时,在离心叶轮的驱动下,环境空气经由进风口120流向换热装置20,经换热装置20换热后的冷空气或热空气分别经由第一离心风机31和第二离心风机32的蜗壳进风口进入风机组件30的风道内,最后分别经由第一离心风机31的蜗壳311出风口、第二离心风机32的蜗壳321出风口以及底部导风通道33流向两个侧向出风口112和下部出风口111,从而实现左、右、下三面环抱式出风的效果。
当空调室内机1仅有两个离子风发生装置40驱动送风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环境空气经由进风口120流向换热装置20,经换热装置20换热后的冷空气或热空气分别经由第一离心风机31和第二离心风机32的蜗壳进风口进入风机组件30的风道内,最后分别经由第一离心风机31的蜗壳311出风口和第二离心风机32的蜗壳321出风口流向两个侧向出风口112,从而实现左、右两面环抱式送风的效果。此时,风机组件30的离心叶轮不会产生任何的驱动作用。
由此可见,风机组件30单独驱动送风和两个离子风发生装置40单独驱动送风这两种工作模式可共用风机组件30的风道,从而简化了空调室内机1的结构,减小了其体积。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离子风发生装置40的一个放电模组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每个离子风发生装置40包括至少一个放电模组410。每个放电模组410均具有金属网411和位于金属网411内侧并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放电针412。放电针412的针尖靠近金属网411,放电针412和金属网411上分别施加正负高压电极,放电针412相当于产生电晕放电的放射极,金属网411相当于接收极。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内侧意指金属网411的朝向机壳10几何中心的一侧,与内侧相对的外侧意指金属网411的朝向机壳10外部的一侧。也就是说,每个放电模组410所产生的离子风的流向均为从内向外,多个放电针412与金属网411的排布方向与离子风的流向相同。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放电模组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10,为了提高离子风发生装置的40送风速度,本发明的设计人进行了大量的风速测量实验,实验结果发现,将每个放电针412的针尖与金属网411的距离L设置成使其满足L=aL1(其中,a为范围在0.7~1.3之间的任一常数,即a可取值为0.7、0.8、0.9、1.0、1.1、1.2或1.3,L1为使得金属网411的风速中心点处的离子风风速达到最大风速Vmax时放电针412的针尖与金属网411之间的距离,金属网411的风速中心点为放电针412的针尖在金属网411上的投影点)的关系后,一方面,两个离子风发生装置40所产生的离子风风速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正常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还可确保放电针412在金属网411产生有效离子风的区域内能够部分重叠以达到无影灯的投射的效果,从而使得金属网411的离子风分布更加均匀。
为了提高离子风发生装置40的送风量,本发明的设计人进行了大量的针尖投影半径测量的实验,实验结果发现,将相邻两个放电针412的针尖之间的距离R设置成使其满足R=aR1(其中,R1为风速达到最大风速Vmax的b倍的风速测量点与风速中心点之间的距离,b为范围在0.3~0.7之间的任一常数,即b可取值为0.3、0.4、0.5、0.6或0.7,a的取值与上述相同)的关系后,两个离子风发生装置40所产生的离子风风量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正常的使用需求。同时,对相邻两个放电针412之间的距离进行特别设计后,既能够避免相邻两个放电针412之间因距离太近而发生风速相互抵消,又能够避免两个放电针412之间的距离太远而导致风量减少以及风量分布不均匀。
由此可见,本发明通过合理设计放电针412与金属网411的空间位置关系,并同时合理布局多个放电针412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使得离子风发生装置40能够产生均匀的、较大风量的离子风,从而提高了离子风发生装置40的送风速度、送风量以及送风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离子风发生装置40包括依次排列且并联或串联连接的多个放电模组410,每个放电模组410均具有金属网411和位于金属网411内侧并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放电针412。由此,每个放电模组410中的放电针412与对应的金属网411之间将产生电晕放电现象,从而可使得离子风经过多个放电模组410进行多次加速,可以实现风速的叠加,以获得较高的出风速度。并且在高速出风作用下能够形成负压,进一步的增大进风量、提高离子风发生装置40的送风速度、送风量以及送风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放电模组410的放电针412直对布置,也就是说,每相邻两个放电模组的放电针412在离子风发生装置40的出风面内的投影重合。由此,每个放电针412的尖端所对应的区域会产生较大较强的电场,因此该区域会产生局部风速较高的离子风,该离子风吹到用户身上会另用户具有较强的风感。换句话说,此种布置方式可在金属网411的每个风速中心点附近获得局部的较大风速,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单独由离子风发生装置40驱动送风时的风感。
在本发明的一些替代性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放电模组410的放电针412错位布置。其中一种错位布置的方式为:每相邻两个放电模组的放电针412在垂直于离子风发生装置40的出风面的方向上错位布置,且每相邻两个放电模组的相应放电针412在离子风发生装置40的出风面内的投影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即每相邻两个放电模组的放电针412错位布置,但相应放电针412所处的高度相同)。由此,在水平方向上的若干个线性区域内可产生较为均匀的柔和风,多个放电模组的叠加又可在该线性区域内形成较大较强的电场,因此该线性区域内的离子风风速相对较高。进一步地,多个放电模组的放电针412在水平面内所形成的每组彼此相邻的三个放电针投影均形成等腰三角形,以确保离子风发生装置40产生的离子风分布比较均匀。
另一种错位布置的方式为:每相邻两个放电模组的放电针412在垂直于离子风发生装置40的出风面的方向以及竖直方向上均错位布置。由此,离子风发生装置40产生的离子风可在其出风面内均匀分布,以在低电压、低电场强度、低功率的情况下实现柔和、均匀和大风量的送风。也就是说,每相邻的两个放电模组410的放电针412均相互错位,可填补每个放电模组410的多个放电针412之间的间隙。由此,可在金属网411的整个区域内形成比较均匀的离子风,提升了整体的送风量。进一步地,多个放电模组的放电针412在离子风发生装置40的出风面内所形成的每组彼此相邻的三个放电针投影均形成等边三角形,以确保离子风发生装置40产生的离子风分布更加均匀。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每个放电模组410还包括壳体416、具有多个金属导电片414的金属导电条413以及与金属导电条413电连接、并垂直于金属导电条413的至少一个PCB多层板415。PCB多层板415具有前后两层绝缘保护层以及位于两层绝缘保护层之间的导电层,该导电层与金属导电片414电连接。壳体416的底壁上开设有卡扣4161,金属导电条413的金属导电片414扣合在壳体416的卡扣4161中。
PCB多层板41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其大致呈长方形;或者PCB多层板41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每个PCB多层板415均呈垂直于金属导电条413延伸的细长条状。
多个放电针412均匀地分布在至少一个PCB多层板415的朝向金属网411的外侧。具体地,每个PCB多层板415的外侧表面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安装放电针412的针孔。针孔的孔径稍小于放电针412的直径,以使针孔与放电针412过盈配合。插入放电针412的针孔周围设有通过焊接工艺填补的填充层,也即是针孔的围绕放电针412的周围设有通过焊接工艺填补的填充层,以保证放电针412与PCB多层板415内的导电层保持良好的电连接,同时又可严格地避免导电层裸露于外部,从而避免产生乱放电或打火的现象。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称的“上”、“下”、“内”、“外”、“横”、“前”、“后”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是以空调室内机1的实际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这些用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具有进风口和至少一个出风口;
换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壳内;和
至少一个离子风组件,其包括:
与电源连接的供电座,设置在所述机壳内;
离子风发生装置,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供电座上,并配置成在其被安装于所述供电座时即被所述供电座供电,以通过电场力促使空气向所述出风口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
所述供电座包括相向设置的两个安装板和用于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板的连接板,每个所述安装板上具有与电源连接的供电弹片;且
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的两端分别具有用于接收电能的接电弹片,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卡固在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所述供电弹片和所述接电弹片均发生弹性变形以相互贴紧,从而使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被所述供电座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
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的两端分别具有向外凸伸的导向凸起,每个所述安装板上形成有允许所述导向凸起在其中滑动的导向滑道,以便引导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进入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
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的两端分别具有卡紧弹片,在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被安装于所述供电座时,两个所述卡紧弹片发生弹性变形以使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卡固在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包括位于所述机壳下部的下部出风口和分别位于所述机壳的两个横向端部的两个侧向出风口;
所述机壳的内部设置有两个侧部导风筒,每个所述侧部导风筒内形成有用于将空气从所述换热装置引导至一个所述侧向出风口的导风通道,所述侧部导风筒的外侧端口形成所述侧向出风口;
所述离子风组件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离子风组件设置于一个所述侧部导风筒的进口处;且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风机组件,配置成促使经由所述换热装置换热后的空气分别流向所述下部出风口以及两个所述侧向出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
所述侧向出风口的靠近所述空调室内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竖直等分平面的内侧边缘相比于所述侧向出风口的远离该竖直等分平面的外侧边缘更加靠前,以使所述侧向出风口朝向所述机壳的外侧前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
所述风机组件以及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配置成受控地择一启动运行,以使所述空调室内机工作于仅通过所述风机组件驱动送风的速冷/速热模式或仅通过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驱动送风的静音模式;且
所述下部出风口处设有活动导风板,所述活动导风板配置成在所述速冷/速热模式下受控地打开所述下部出风口、在所述静音模式下受控地关闭所述下部出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
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放电模组,每个所述放电模组均具有金属网和位于所述金属网内侧并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放电针,其中
每个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与所述金属网的距离L设置成使其满足:L=aL1,其中,a为范围在0.7~1.3之间的任一常数,L1为使得所述金属网的风速中心点处的离子风风速达到最大风速Vmax时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与所述金属网之间的距离,所述金属网的风速中心点为所述放电针的针尖在所述金属网上的投影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
相邻两个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之间的距离R设置成使其满足:R=aR1,其中,R1为风速达到最大风速Vmax的b倍的风速测量点与所述风速中心点之间的距离,b为范围在0.3~0.7之间的任一常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中
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依次排列且并联或串联连接的多个放电模组,每个所述放电模组均具有金属网和位于所述金属网内侧并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放电针;且
相邻两个所述放电模组的放电针直对布置或错位布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090146.5A CN106642329B (zh) | 2016-11-29 | 2016-11-29 | 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090146.5A CN106642329B (zh) | 2016-11-29 | 2016-11-29 | 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42329A true CN106642329A (zh) | 2017-05-10 |
CN106642329B CN106642329B (zh) | 2020-09-25 |
Family
ID=58814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090146.5A Active CN106642329B (zh) | 2016-11-29 | 2016-11-29 | 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642329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28456A (zh) * | 2017-06-13 | 2017-10-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风机组件的控制方法、风机组件和空调器 |
CN107238178A (zh) * | 2017-06-13 | 2017-10-10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风机组件的控制方法、风机组件和空调器 |
CN107314502A (zh) * | 2017-06-13 | 2017-11-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风机组件的控制方法、风机组件和空调器 |
CN108151266A (zh) * | 2017-08-25 | 2018-06-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风口结构安装方法及风口安装结构 |
CN108253528A (zh) * | 2018-01-12 | 2018-07-0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 |
CN109812870A (zh) * | 2019-02-26 | 2019-05-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出风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
CN110500730A (zh) * | 2019-09-10 | 2019-11-26 | 覃凤 | 一种ai互动智能控制环境模拟幻造系统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937895Y (zh) * | 2006-08-17 | 2007-08-22 |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 空气净化空调 |
KR20080092846A (ko) * | 2007-04-13 | 2008-10-16 |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 차량용 공조시스템의 이온발생기 장착구조 |
KR20100101792A (ko) * | 2009-03-10 | 2010-09-20 | 한국델파이주식회사 | 이온발생장치 |
CN201710703U (zh) * | 2009-12-31 | 2011-01-19 | 周云正 | 风道式电子空气净化机 |
CN201789201U (zh) * | 2010-08-26 | 2011-04-06 | 国琏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离子风激励装置 |
JP2013092285A (ja) * | 2011-10-25 | 2013-05-16 | Sharp Corp | 発生ユニットを有する電気機器 |
CN203126467U (zh) * | 2012-01-10 | 2013-08-14 | 夏普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装置 |
CN203980467U (zh) * | 2014-06-30 | 2014-12-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204407695U (zh) * | 2015-02-11 | 2015-06-17 | 浙江本原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空气净化器的高压负离子灌包结构 |
CN205505332U (zh) * | 2016-04-13 | 2016-08-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CN105928070A (zh) * | 2016-05-06 | 2016-09-07 |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 挂式空调室内机 |
-
2016
- 2016-11-29 CN CN201611090146.5A patent/CN10664232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937895Y (zh) * | 2006-08-17 | 2007-08-22 |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 空气净化空调 |
KR20080092846A (ko) * | 2007-04-13 | 2008-10-16 |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 차량용 공조시스템의 이온발생기 장착구조 |
KR20100101792A (ko) * | 2009-03-10 | 2010-09-20 | 한국델파이주식회사 | 이온발생장치 |
CN201710703U (zh) * | 2009-12-31 | 2011-01-19 | 周云正 | 风道式电子空气净化机 |
CN201789201U (zh) * | 2010-08-26 | 2011-04-06 | 国琏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离子风激励装置 |
JP2013092285A (ja) * | 2011-10-25 | 2013-05-16 | Sharp Corp | 発生ユニットを有する電気機器 |
CN203126467U (zh) * | 2012-01-10 | 2013-08-14 | 夏普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装置 |
CN203980467U (zh) * | 2014-06-30 | 2014-12-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204407695U (zh) * | 2015-02-11 | 2015-06-17 | 浙江本原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空气净化器的高压负离子灌包结构 |
CN205505332U (zh) * | 2016-04-13 | 2016-08-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CN105928070A (zh) * | 2016-05-06 | 2016-09-07 |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 挂式空调室内机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魏杰: ""基于电流体动力学(EHD)漏斗形冷却装置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28456A (zh) * | 2017-06-13 | 2017-10-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风机组件的控制方法、风机组件和空调器 |
CN107238178A (zh) * | 2017-06-13 | 2017-10-10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风机组件的控制方法、风机组件和空调器 |
CN107314502A (zh) * | 2017-06-13 | 2017-11-0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风机组件的控制方法、风机组件和空调器 |
CN107314502B (zh) * | 2017-06-13 | 2020-08-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风机组件的控制方法、风机组件和空调器 |
CN108151266A (zh) * | 2017-08-25 | 2018-06-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风口结构安装方法及风口安装结构 |
CN108253528A (zh) * | 2018-01-12 | 2018-07-0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 |
CN108253528B (zh) * | 2018-01-12 | 2024-07-2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 |
CN109812870A (zh) * | 2019-02-26 | 2019-05-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出风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
CN109812870B (zh) * | 2019-02-26 | 2020-01-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出风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
CN110500730A (zh) * | 2019-09-10 | 2019-11-26 | 覃凤 | 一种ai互动智能控制环境模拟幻造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42329B (zh) | 2020-09-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69769B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6642329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6642323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6765558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6855267A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7166511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7023978A (zh) | 导风装置和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6524303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6705216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6918078A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6594869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6765552B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7869767B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7869765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7166512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6765557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7869777B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6669884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7869764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8709232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7869780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7869766B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7869779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654597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7869759A (zh) | 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04 Address after: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China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Patentee after: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China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