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12557B - 下行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下行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12557B
CN106612557B CN201510703688.4A CN201510703688A CN106612557B CN 106612557 B CN106612557 B CN 106612557B CN 201510703688 A CN201510703688 A CN 201510703688A CN 106612557 B CN106612557 B CN 1066125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k
nack information
subframe
control signaling
feed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036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12557A (zh
Inventor
柯颋
童辉
刘建军
胡丽洁
王锐
侯雪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0368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125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12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12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125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125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行(DL)确认/否认(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基站为各用户设备(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以使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所述基站将配置的反馈时延通知给各UE。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基站及UE。

Description

下行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下行(DL)确认/否认(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中数据流量的激增,在非授权频段上使用长期演进(LTE,LongTerm Evolution)技术成为发展趋势。非授权频段对于所有的无线接入技术(RAT,RadioAccess Technologies)和所有的运营商都是开放的,不同运营商具有相同的权利在非授权频段上部署各自的RAT系统(如WIFI和非授权频谱LTE)。
为了在非授权频段上可靠地使用LTE技术,可以采用授权频段辅助非授权频段进行业务传输,将授权频段的可靠性与非授权频段丰富的带宽资源相结合,在保证业务传输可靠性的同时提升系统吞吐量。具体地,为了保证LTE在非授权频段的性能,目前协议要求采用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或双连接方式在非授权频段使用LTE技术。其中,在CA方式中,将授权频段上的载波作为主载波,将非授权频段上的载波作为辅助载波,实现在授权频段辅助下的非授权频段接入方式,辅助授权接入(LAA,Licensed AssistedAccess)。特别地,在非授权频段上,为了保证与其他RAT系统或者是和其他LAA运营商公平有序、不冲突地竞争使用非授权频段,LAA系统的基站(eNB)和UE在传输业务时,同样都需要遵循先听后说(LBT,Listen Before Talk)机制。
LAA技术的一种应用场景为:虚拟电信运营商或互联网公司租用小带宽的授权频谱(L-band,Licensed-band),用来聚合大带宽的非授权频谱(U-band,Unlicensed-band)。在现有的LTE CA机制中,UE需要在每个被调度的DL成员 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上接收并解调DL数据,根据解调成功与否,为每个CC产生ACK/NACK数据,然后再将所有CC的ACK/NACK数据汇总起来,统一放到P-cell上反馈给eNB,即使用L-band资源反馈所有CC的ACK/NACK数据。
但是,L-band资源的总容量是有限的,所以随着UE数量的增加,会出现DL ACK/NACK数据量超出L-band带宽限制的现象,因此如何在L-band带宽限制的范围内有效地传输DL ACK/NACK数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UE。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
基站为各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以使各UE反馈的ACK/NACK信息量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
所述基站将配置的反馈时延通知给各UE。
上述方案中,所述为各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静态或半静态配置的方式,基于预设规则,为各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
上述方案中,所述通过静态或半静态配置的方式,基于预设规则,为各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为:
所述基站基于预设规则,为UE配置反馈时延对应的子帧偏移量。
上述方案中,所述为各UE配置传输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包括:
所述基站基于成功竞争到数据传输机会的非授权成员载波(UCC,UnlicensedComponent Carrier),预估各UE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位置;
利用预估的各UE的子帧位置,判断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是否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
确定不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时,调整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
相应地,所述将配置的反馈时延通知给各UE,包括:
向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发送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UE调整反馈DL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
上述方案中,所述向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发送控制信令,包括:
所述基站向本次调度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发送调整控制信令;所述调整控制信令用于指示UE在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基础上调整反馈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
上述方案中,所述向本次调度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发送控制信令,包括:
当不能确定上行资源的可用时刻时,所述基站向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发送叫停控制信令;所述叫停控制信令用于指示UE暂时取消在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反馈DL ACK/NACK信息;
确定上行资源的可用时刻后,所述基站向发送叫停控制信令的UE发送调整控制信令;所述调整控制信令用于指示UE在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基础上调整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
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信令包含绝对时延;所述绝对时延用于指示UE在第一时刻反馈DL ACK/NACK信息;所述第一时刻为: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与所述绝对时延之和;或者,
所述控制信令包含相对时延;所述相对时延用于指示UE在第二时刻反馈DL ACK/NACK信息;所述第二时刻为:第三时刻与第四时刻的差值;其中,所述第三时刻为DL ACK/NACK信息所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时刻、所述调整控制信令的接收时刻以及z之和;所述第四差值为第一个DL ACK/NACK信息所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时刻;z为大于等于1的常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信令通过群发或单发的方式发送给UE;其中,
所述控制信通过群发的方式发送给UE,为:
所述基站采用对应的群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NTI或小区公用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对所述控制信令的下行控制信息DCI进行加扰处理,并将加扰后的DCI发送至公共搜索空间;其中,
用小区公用的RNTI对所述控制信的DCI进行加扰处理时,所述控制信令包含群发UE列表的显式指示;所述群发UE列表的表现形式为设定的UE范围控制参数和/或预设的函数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
UE接收基站为自身配置的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
所述UE根据接收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反馈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接收基站为自身配置的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配置的反馈时延对应的子帧偏移量;相应地,所述根据接收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为:
利用子帧偏移量,结合自身接收到下行数据的子帧位置以及默认的反馈时延偏移量,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
上述方案中,所述接收基站为自身配置的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信令;
相应地,所述根据接收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为:
根据所述控制信令指示的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调整参数,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
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信令为调整控制信令;
相应地,所述UE根据调整控制信令指示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调整参数、 以及当前默认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子帧,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其中,
确定的子帧用于传输第一子帧之前由接收的下行数据所产生的且未反馈的ACK/NACK信息;所述第一子帧为接收所述调整控制信令的子帧。
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信令包括依次接收的叫停控制信令及调整控制信令;
相应地,所述UE收到所述叫停控制信令后,暂时取消在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反馈DL ACK/NACK信息;被取消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为第一DL ACK/NACK信息集合;所述第一DL ACK/NACK信息集合包括:第一DL ACK/NACK信息子集及第二DL ACK/NACK信息子集;所述第一DL ACK/NACK信息子集包括:第二子帧之前由接收的下行数据所产生的且未反馈的DLACK/NACK信息;所述第二子帧为接收所述叫停控制信令的子帧;所述第二DLACK/NACK信息子集包括:所述第二子帧之后且第三子帧之前由接收的下行数据所产生的且未反馈的DLACK/NACK信息;所述第三子帧为接收所述调整控制信令的子帧;
所述UE缓存所述第一DL ACK/NACK信息集合;
收到所述调整控制信令后,所述UE根据调整控制信令指示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调整参数、以及当前默认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子帧,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确定的子帧用于传输所述第一DL ACK/NACK信息集合中的DL ACK/NACK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信令包含绝对时延;相应地,所述UE根据所述绝对时延确定自身在第一时刻反馈DL ACK/NACK信息;所述第一时刻为: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与所述绝对时延之和;或者,
所述控制信令包含相对时延;所述UE利用所述相对时延,确定自身在第二时刻反馈DL ACK/NACK信息;所述第二时刻为:第三时刻与第四时刻的差值;其中,所述第三时刻为DL ACK/NACK信息所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时刻、所述调整控制信令的接收时刻以及z之和;所述第四差值为第一个DL ACK/NACK信息所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时刻;z为大于等于1的常数。
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信令通过用户私有搜索空间或公共搜索空间的方式接收;其中,
所述控制信令通过公共搜索空间的方式接收;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UE采用对应的G-RNTI或小区公用的RNTI,对接收的所述控制信令的DCI进行解扰处理,获得所述控制信令;其中,
当用小区公用的RNTI对所述控制信令的DCI进行加扰处理时,所述控制信令包含群发UE列表的显式指示;所述群发UE列表的表现形式为设定的UE范围控制参数和/或预设的函数关系;相应地,所述UE利用设定的UE范围控制参数和/或预设的函数关系,确定自身在群发UE列表中时,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
UE基于预设规则,确定自身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
所述UE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反馈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
上述方案中,确定的反馈时延为子帧偏移量;
所述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为:
利用子帧偏移量,结合自身接收到下行数据的子帧位置以及默认的反馈时延偏移量,确定自身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
基站基于预设规则,确定UE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
所述基站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UE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接收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
上述方案中,确定的反馈时延为子帧偏移量;
相应地,所述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UE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 子帧,为:
利用子帧偏移量,结合UE接收到下行数据的子帧位置以及默认的反馈时延偏移量,确定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配置单元及第一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配置单元,用于为各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以使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配置的反馈时延通知给各UE。
上述方案中,所述配置单元,具体用于:通过静态或半静态配置的方式,基于预设规则,为各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
上述方案中,所述配置单元包括:预估模块、判断模块以及配置模块;其中,
所述预估模块,用于基于成功竞争到数据传输机会的UCC,预估各UE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位置;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利用预估的各UE的子帧位置,判断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是否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
所述配置模块,用于确定不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时,调整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
相应地,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发送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UE调整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UE,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第一确定单元以及第二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为自身配置的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确定的子帧上反馈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基站配置的反馈时延对应的子帧偏移量;
相应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利用子帧偏移量,结合自身接收到下行数据的子帧位置以及默认的反馈时延偏移量,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信令;
相应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令指示的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调整参数,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UE,包括:第二确定单元、第三确定单元以及第三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预设规则,确定自身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
所述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在确定的子帧上反馈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
上述方案中,确定的反馈时延为子帧偏移量;
相应地,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利用子帧偏移量,结合自身接收到下行数据的子帧位置以及默认的反馈时延偏移量,确定自身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第四确定单元、第五确定单元以及第二接收单元;其中,
所述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基于预设规则,确定UE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
所述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UE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在确定的子帧上接收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
上述方案中,确定的反馈时延为子帧偏移量;
相应地,所述第五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利用子帧偏移量,结合UE接收到下行数据的子帧位置以及默认的反馈时延偏移量,确定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UE,基站为各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以使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并将配置的反馈时延通知给各UE;UE接收所述基站为自身配置的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根据接收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反馈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或者,UE基于预设规则,确定自身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所述UE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反馈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基站基于预设规则,确定UE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所述基站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UE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接收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如此,能有效地降低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概率。
附图说明
在附图(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可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不同字母后缀的相似附图标记可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示例。附图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大体示出了本文中所讨论的各个实施例。
图1为相关技术小带宽L-band聚合大带宽U-band的工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基站侧的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流程示意 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第一种方式配置反馈时延时的DL ACK/NACK信息反馈时间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DL ACK/NACK信息的默认反馈子帧位置示意图;
图5(b)本发明实施例调整控制信令作用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子帧位置示意图;
图5(c)本发明实施例叫停控制信令作用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子帧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绝对时延信息指示方法指示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子帧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相对时延信息指示方法指示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子帧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UE侧的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UE侧的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基站侧的的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UE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UE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在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之前,先详细了解一下LAA技术。
首先,介绍一下LBT机制。
对于非授权频段,由于不同RAT运营商(比如WIFI和非授权频谱LTE)部署的站点之间是未做干扰协调规划的(比如未做站点规划(site planning)),因此不允许这些站点同时在非授权频段上传输业务,否则会造成较强的相互干扰现象。
基于此,为了使异RAT系统或同RAT系统的异运营商公平有序、不冲突地竞争使用非授权频段(即禁止同时传输业务),引入了LBT机制。具体地,在每次进行数据传输前,先预留一段时间来对非授权载波进行感知,进行空闲信道评估(CCA,Clear ChannelAssessment)过程,当感知到非授权载波可用(空闲)时才开始进行数据传输,并且每次进行数据传输有最大时长的限制。
相应地,LAA技术中,在非授权频段上,为了保证与其他RAT系统或者是和其他LAA运营商公平有序、不冲突地竞争使用非授权频段,LAA系统的eNB和UE在传输业务时,同样都需要遵循LBT机制。
其次,介绍一下LAA技术。
LAA技术的一种潜在的应用场景为:虚拟电信运营商或互联网公司租用小带宽的L-band,用以聚合大带宽的U-band。在LAA系统中,主小区(P-cell,Primary-cell)工作在L-band上,而辅小区(S-cell,Secondary-cell)工作在U-band上。
图1为小带宽L-band聚合大带宽U-band的工作示意图。如图1所示,L-band只有少数几个授权成员载波(LCC,Licensed Component Carrier),比如只使用1个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DL LCC和1个FDD上行(UL)LCC,或者只使用1个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LCC,且每个LCC都占用较小的带宽。与之相反,U-band上同时聚合很多UCC,且 每个UCC都占有较大的带宽。另外,UCC可以工作在FDD模式,也可以工作在TDD模式。
在现有的LTE CA机制中,UE需要在每个被调度的DL CC上接收并解调DL数据,根据解调成功与否,为每个CC产生确认/否认(ACK/NACK)数据,然后再将所有CC的ACK/NACK数据汇总起来,统一放到P-cell上反馈给eNB。
其中,反馈ACK/NACK数据时,在时域上,ACK/NACK反馈子帧与DL数据接收子帧之间有个固定的时间间隔。具体来说,如果设UE在第n个子帧上接收DL数据,那么UE需要在第n+k个子帧上反馈ACK/NACK信息。其中,k值与LTE系统的制式有关。具体地,对于FDD系统,k=4;对于TDD系统,k是一个与TDD上下行时隙配置模式有关的一个常数,可通过查TDD系统的上行关联系数k表(如,3GPP TS36.213,7.3.2节表7.3)唯一确定。
在频域上,每个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使用1个物理资源块对(PRB pair)的资源,且具体的频域位置可通过某种隐式的规则推断出来。其中,承载DL ACK/NACK信息的PRBpair位置可能是:当前无线帧编号、当前子帧编号、当前时隙编号、一些高层信令、及指示DL调度资源时所使用的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的频域位置等全部或部分信息的函数。
由于L-band的容量是有限的,例如当L-band带宽为1.4MHz时,1个时隙中包含6个PRB资源,所以即使将全部PRB资源全都用来承载UE反馈的ACK/NACK信息,那么也就只有6个PRB pair可用。其中,如果UE反馈的ACK/NACK信息采用DCI format 3格式承载,那么每个PRB pair中能够通过码分复用的技术同时传输5个UL DCI format 3格式,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最大可以支持6×5=30个UE同时反馈DL ACK/NACK信息。但是,如果需要同时反馈ACK/NACK信息的UE大于30个,或者如果L-band上还要传输其他UL信息时,那么L-band的带宽就不够用了,就会出现DL ACK/NACK信息反馈量超出L-band带宽限制的问题。此时,就会出现因UL资源位置冲突而导致有些UE反馈的ACK/NACK信息不能被正常接收的现象。
当然,现有技术中,eNB能够通过调度策略,使得在特定DL子帧n上只有适量UE反馈DL ACK/NACK信息,而在子帧n+k上,也只有另外适量的UE反馈DL ACK/NACK信息,且所谓适量指的是被调度UE的总数小于L-band所能最大容纳的ACK/NACK信息反馈数目。
但是,一方面,在U-band上,eNB是否能够在UCC上传输DL数据是存在机会性的。这是因为:eNB需要先做LBT,只有当利用LBT机制发现信道空闲后,eNB才能使用UCC信道进行DL数据传输。所以利用LBT机制后,eNB可能仅仅只能在1个UCC上获得DL传输机会,也可能同时在2个UCC上获得DL传输机会,当然也可能在3个、4个、甚至在数十个UCC上获得DL传输机会。
相应地,不同UCC上可能调度相同的或不同的UE。一般来说,eNB同时使用的UCC数目越多,所调度的UE数目也就越多。因此,当eNB同时获得大量UCC的DL传输机会时,所调度的UE数目也将会大大增多,远远大于同时获得少数几个UCC的DL传输机会时所所调度的UE数目。相应的,对L-band容量的要求也将会远远高于eNB同时获得少数几个UCC的DL传输机会时对L-band的容量要求。
另一方面,L-band是需要去购买的,对于虚拟电信运营商而言,获得L-band带宽的成本比较高。因此,一种比较经济的做法是,虚拟电信运营商只租用典型场景(大概率情况)下所需要的带宽。换句话说,考虑到成本的问题,所以L-band的带宽是比较小的,仅能支持eNB同时使用少数UCC这种场景下ACK/NACK反馈信息量对L-band的容量要求。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一方面,eNB通过LBT机制,可以同时在甚至数十个等多个UCC上获得DL传输机会。另一方面,L-band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L-band的带宽是非常有限的,仅能支持eNB同时使用少数UCC这种场景下DL ACK/NACK反馈信息量对L-band的容量要求,这种情况下,仍然会出现DL ACK/NACK反馈信息量超出L-band带宽限制的现象。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未来虚拟运营商广泛参与的LAA商用部署场景中, DL ACK/NACK反馈信息量超出L-band带宽限制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技术现象,急需要研究合适的预防策略来降低上述问题的出现概率,或者研究出有效的应急策略以在问题确实发生时予以合理解决。
基于此,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基站为各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以使各UE反馈的ACK/NACK信息量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并将配置的反馈时延通知给各UE;所述UE接收所述基站为自身配置的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根据接收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反馈对应的DLACK/NACK信息;或者,UE基于预设规则,确定自身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传输DL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反馈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基站基于预设规则,确定UE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UE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接收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
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先提供一种应用场景。图2示出了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的应用场景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只绘制了三个UCC,实际应用时,UCC可以是更多。假设当获得DL数据传输机会时,每个UCC需要且仅需要UE反馈1个单位的DL ACK/NACK信息,且授权频谱的带宽上最大只能容纳1个单位的DL ACK/NACK信息。此时,如图2所示,在第n1子帧和第n1+1子帧上,基站同时在UCC1、UCC2和UCC3上获得DL数据传输机会,那么在第n1+4子帧和第n1+5子帧上,UCC1、UCC2和UCC3共需要反馈3个单位的DL ACK/NACK信息,超出了授权频谱的的容量限制。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将针对该问题场景,提出解决方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如图 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基站为各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以使各UE反馈的DLACK/NACK信息量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
具体地,有以下两种配置方式,实际应用时,可以采用方式至少之一为各UE分配反馈时延:
第一种方式,所述基站通过静态或半静态配置的方式,基于预设规则,为各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
第二种方式,所述基站基于成功竞争到的非授权成员载波UCC,预估各UE反馈DLACK/NACK信息的子帧位置;
利用预估的各UE的子帧位置,判断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是否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
确定不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时,调整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
其中,不同的UE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反馈时延。
在第一种方式中:
所述基站通过静态或半静态配置的方式,基于预设规则,为各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具体为:
所述基站通过静态或半静态配置的方式,基于预设规则,为各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
更具体地,所述基站基于预设规则,为UE配置反馈时延对应的子帧偏移量。
其中,实际应用时,所述子帧偏移量的表现形式可以为子帧偏移因子N和时间因子T。
这里,实际应用时,所述预设规则可以是:将UE标识,采用映射算法,得到一个伪随机数,将得到的伪随机数作为N。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预设规则,本发明实施例不对预设规则进行限定。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不同UE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N值,使得各UE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 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以尽量降低多个UE同时被调度时,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的概率。T为某种时间常数,为大于等于1的一个常数。N*T为总的子帧偏移量。
第一种方式可以认为是一种预防策略,即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DL ACK/NACK信息子帧的主动偏移技术,无需基站实时调控。预防策略的基本思想是:根据预设规则,让不同的UE具有不同的DL ACK/NACK信息反馈时间。具体地,假设UE在子帧n上接收到DL数据,在现有LTE技术中,UE需要在第n+k个子帧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UEm在第n+k+Nm*T个子帧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m表示所有UE中的第m个UE。
所述半静态配置可以是指:基站周期性为各UE配置反馈时延。
在第二种方式中:
所述为各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具体包括:
所述基站基于成功竞争到数据传输机会的UCC,预估各UE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位置;
利用预估的各UE的子帧位置,判断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是否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
确定不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时,调整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
所述DL ACK/NACK信息反馈是指:基站向UE发送DL数据;UE收到下行DL数据后,对接收的DL数据进行解调,并进行判断是否正确接收基站发送的DL数据,即进行ACK/NACK判决,再将判决结果反馈给基站。
步骤302:所述基站将配置的反馈时延发送给本次调度的各UE。
这里,当采用第一种方式配置时,所述基站可以通过显式或隐式的方式将对应的子帧偏移因子Nm和时间因子T发送给UEm
具体地,所述基站可以通过高层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将T值配置给UE。举个例子来说,基站可以将T值配置成最大传输机会(TXOP,Transmission Opportunity),表示每次竞争到信道传输机会 后的最大能够使用的传输时长。
所述基站可以通过高层RRC信令将Nm值直接配置给UEm。当然,基站也可以构造出一个子帧偏移因子特征值Nm,并通过高层RRC信令将Nm值配置给UEm;相应地,UEm基于Nm,并结合当前接收到DL数据的无线帧编号、子帧编号、时隙编号、UE标识(比如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Radio Network Tempory Identity等)、或者是其他基站或UE信息等基站或UE信息中的全部或部分信息,利用协议规定的函数公式,推导出特定接收子帧所对应的Nm值。
针对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图4示出了采用第一种方式配置反馈时延时的DL ACK/NACK信息反馈时间示意图。如图4所示,T=2ms,UE1、UE2和UE3被配置成固定的N值,且UE1的子帧偏移因子N1=0,UE2的子帧偏移因子N2=2,UE3的子帧偏移因子N3=1。
如图2所示,当不存在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子帧主动偏移技术时,对于授权频谱,在第n1+4子帧或第n1+5子帧上,都有3个单位的DL ACK/NACK子帧需要反馈。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方式配置反馈时延后,如图4所示,则在第n1+4子帧或第n1+5子帧上都只有1个单位的DL ACK/NACK子帧需要反馈,因此有效减轻了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L-band带宽限制的问题。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子帧主动偏移技术,收到基站配置的反馈时延,且在后续的反馈过程中,无需基站实时调控,就能在基站同时获得大量UCC信道资源这种场景下,自动地将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分散到不同的UL子帧上,从而有效减轻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概率,因此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当采用第二种方式配置时,所述将配置的反馈时延通知给各UE,具体包括:
向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发送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UE调整反馈DL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
其中,所述向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发送控制信令,具体包括:
所述基站向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发送调整控制信令;所述调整控制信令用于指示UE在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基础上调整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
这里,当基站确定未来特定时刻UL资源不够用,且当基站在不能明确未来什么时刻UL资源可用或够用时(不能确定上行资源的可用时刻时),所述基站向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发送叫停控制信令;所述叫停控制信令用于指示UE暂时取消在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反馈DL ACK/NACK信息;
确定上行资源的可用时刻后,所述基站向发送叫停控制信令的UE发送调整控制信令;所述调整控制信令用于指示UE在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基础上调整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
实际应用时,所述默认的反馈子帧可以是现有协议规定的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也可以是采用第一种方式为UE配置反馈时延后,UE根据配置的反馈时延确定的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
实际应用时,所述控制信令为L1层的控制信令。
L1层的叫停控制信令和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可以承载在授权频谱的DL控制域(比如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或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等)中。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第二种分配方式可以认为是一种应急策略,即基于基站主动调控的UE反馈DL ACK/NACK信息子帧的偏移技术。应急策略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基站根据UCC是否成功竞争到信道接入机会的事实,即基于成功竞争到数据传输机会的UCC,预估每个UE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位置;然后,基站综合预估的所有UE反馈的子帧位置,预估是否会在特定子帧(预估的所有UE反馈的子帧中的某个子帧)上出现UE反馈的DL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带宽限制的问题。如果基站预估不会出现冲突问题,即反馈的DLACK/NACK信息量不会超出授权带宽的限制,则基站不对UE的 当前默认DL ACK/NACK信息反馈子帧时刻做额外干涉。但是,如果基站预估可能出现冲突问题,即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带宽的限制,则基站主动通过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调整UE的当前默认的DLACK/NACK反馈行为,让某些UE在调整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或者,当基站在某些时刻尚不明确哪些UL资源可用时,基站首先主动通过L1层叫停控制信令,叫停一些UE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行为,即让某些UE暂时取消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行为;然后,当基站明确了哪些UL资源可用时,基站再主动发送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让某些UE在调整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
这里,详细描述一下调整控制信令和叫停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图5(a)至5(c)示出了这两种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具体地,
如图5(b)所示,调整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为:在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接收子帧n之前由接收的DL数据产生的,且未发送的DL ACK/NACK信息。
如5(c)所示,叫停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为:在L1层的叫停控制信令接收子帧n之前,由接收DL数据产生的,且未发送的DL ACK/NACK信息;再加上紧接着的下一个L1层调整控制信令接收子帧m之前由接收的DL数据产生的,且未发送的DL ACK/NACK信息。
相应地,对于叫停控制信令之后发送的调整控制信令,其作用范围与叫停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相同。
其中,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可以包含DL ACK/NACK信息的临时性频域反馈规则指示和/或时域反馈规则指示。
UE根据收到的调整控制信令所指示的临时发送规则(指示的在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基础上调整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将这些调整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内的这些DL ACK/NACK信息反馈给基站。
叫停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内的这些ACK/NACK信息都会被UE缓存起来,以等待UE收到下一个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并且根据下一个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所指示的临时发送规则(指示的在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基础上调整反馈 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发送出去。
这里,实际应用时,对于调整控制信令中所包含的临时性频域反馈规则指示,可以有多种指示方法,包括:绝对时延信息指示方法、相对时延信息指示方法等。
其中,所述控制信令包含绝对时延;所述绝对时延用于指示UE在第一时刻反馈DLACK/NACK信息;所述第一时刻为: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与所述绝对时延之和;或者,
所述控制信令包含相对时延;所述相对时延用于指示UE在第二时刻反馈DL ACK/NACK信息;所述第二时刻为:第三时刻与第四时刻的差值;其中,所述第三时刻为DL ACK/NACK信息所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时刻、所述调整控制信令的接收时刻以及z之和;所述第四差值为第一个DL ACK/NACK信息所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时刻;z为大于等于1的常数。
具体地,对于绝对时延信息指示方法,如图6所示,假设UE在子帧n上接收到DL数据。当UE未收到来自基站的任何调控信息时,UE需要在当前默认的子帧m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具体地,UE在第n+k个子帧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对应于传统的LTE技术),或者在第n+k+Nm*T个子帧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对应于前述的预防策略)。这种情况下,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包含绝对延时y(单位:ms)。因此当UE接收到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后,针对该L1层调整控制信令作用范围内(或缓存的)的所有DL ACK/NACK信息,UE将在第m+y个子帧上(具体地,在第n+k+y个子帧上(对应于传统的LTE技术)或者在第n+k+Nm*T+y个子帧上(对应前述的预防策略)反馈这些DL ACK/NACK信息。其中,子帧n表示与该条DL ACK/NACK信息相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子帧。
对于相对时延信息指示方法,如图7所示,L1层调整控制信令包含相对延时-功能开关控制量x(bool类型,当x=0时,表示是叫停指令;而当x=1时,表示是调整指令)。因此当UE在第m个子帧上接收到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针对x=1)后,针对该L1层调整控制信令作用范围内(或缓存的)的第一个DL ACK/NACK信息(ACK1),UE将在第m+z个子帧上反馈ACK1。其中,z为某个预设的大于等于1的常数,在7中,z的取值等于1ms。假设与ACK1相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子帧为子帧n1,因此,相对于接收时刻,ACK1的反馈时刻实际延时了(m+z-n1)ms。
相应地,设与L1层调整控制信令作用范围内(或缓存的)的其他DL ACK/NACK信息(ACKp)相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时刻为子帧np,则UE将在第np+(m+z-n1)个子帧上反馈ACKp。换句话说,L1层调整控制信令作用域内所有的DL ACK/NACK信息的实际反馈时刻和对应的DL数据接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将保持不变。
所述z可以在协议标准中进行规定,这样,UE可以协议标准的规定来获知z;所述z也可以由基站事先配置给UE,比如通过操作、管理和维护(OA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and Maintenance)方式或RRC信令的方式配置给UE。
实际应用时,所述叫停控制信令可以通过群发或单发的方式发送给UE。当然,所述调整控制信令也可以通过群发或单发的方式发送给UE。
其中,单发方式是指:每条L1层的控制信令(叫停控制信令和/或调整控制信令)只发给单个UE。因此,可以将L1层的控制信令分配在下行控制域(PDCCH/EPDCCH)的用户私有搜索空间(UE specific CCE)中,用UE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Cell-RadioNetwork Temporary Indentifier)对控制信令加扰,以保证该条信令只能被目标UE接收。在控制信令的字段中不需要包含对UE的指示。其中,CCE是指控制信道单位(ControlChannel Elements)。
群发方式是指:每条L1层的控制信令同时发给多个UE。因此,可以将L1层的控制信令分配在下行控制域(比如PDCCH/EPDCCH)的公共搜索空间(common CCE)中。具体地,有以下两种群发方式:
第一种,定义一种新的RNTI—群组RNTI(G-RNTI,Group-RNTI)。可以事先通过高层RRC信令将UE分成不同的群组,不同群组的UE被分配不同的G-RNTI参数。然后用G-RNTI对L1层的控制信令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加扰,并且将加扰后的DCI分配到公共搜索空间中。UE利用G-RNTI解扰公 共搜索空间中的DCI,以搜索群发给本UE的L1层的控制信令。此时,在L1层的控制信令的字段中不需包含对UE的指示。
第二种,将L1层的控制信令用小区公用的RNTI(如寻呼RNTI(P-RNTI,Paging-RNTI))对L1层的控制信令的DCI加扰,并且将加扰后的DCI分配到公共搜索空间中。用小区公用的RNTI对所述控制信的DCI进行加扰处理时,所述控制信令需要包含群发UE列表的显式指示;所述群发UE列表的表现形式为设定的UE范围控制参数和/或预设的函数关系。由于采用小区公用的RNTI进行加扰,因此,所有的UE都能搜索并解扰L1层的控制信令。同时,在L1层的控制信令的字段中包含对群发UE列表的显式指示。例如,可以预先定义一些函数关系g(),以及在L1层的控制信令的字段中承载一些UE范围控制参数E1,E2,…,所有满足函数关系g(C-RNTI,E1,E2,…)=0的UE,都将视为本L1层控制信令的目标UE。举个例子来说,可以定义g(C-RNTI,E1)=mod(C-RNTI,Q)–E1,其中mod()表示取模操作,Q为某个预设的正整数(可以通过协议规定,或者事先通过高层RRC信令告知所有UE),E1为某个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0<=E1<Q。再举个例子,可以定义g(C-RNTI,E1,E2)=mod(C-RNTI,2^E1)–E2,其中E1和E2都是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0<=E2<2^E1;^表示指数关系;或者是其他类似的函数。
实际应用时,无论单发方式还是群发方式,L1层的控制信令中还需要字段来承载叫停或调整信息。
对于前述的相对延时信息指示方法,可以用1个比特(bit)(f1)来指示“叫停”或“调整”信息。例如,当f1=0时,表示“叫停”操作,而当f1=1时,表示“调整”操作。
对于前述的绝对延时信息指示方法,则需要用多个bit(f2)来指示“叫停”或“调整”信息。例如,当f2=0时,表示“叫停”操作,而当f2≠1时,表示需要额外延时的子帧数目。
换句话说,对于单发方式,L1层的控制信令的字段只需要承载1bit或多个bit的“叫停/调整”控制信息(f1或f2)即可。
对于第一种群发方式,即基于G-RNTI的群发方式,L1层的控制信令的字段只需要承载1bit或多个bit的“叫停/调整”控制信息(f1或f2)即可。
对于第二种群发方式,即基于群发UE列表指示的群发方式,L1层的控制信令的字段需要同时承载:UE范围控制参数E1,E2,…,和1bit或多个bit的“叫停/调整”控制信息(f1或f2);或者,
L1层的控制信令承载多条控制信息条目,其中,每条控制信息条目包含:UE范围控制参数E1,E2,…,和1bit或多个bit的“叫停/调整”控制信息(f1或f2)。也就是说,L1层的控制信令中承载的是控制信息条目列表。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采用上述第二种分配方式,一旦基站预估在特定子帧上仍然会出现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的冲突问题时,则基站通过主动发送L1层的控制信令,来调整UE默认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行为,让某些UE在调整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以彻底解决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如此,能有效地避免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
实际应用时,还可以采用上述两种分配方式结合的分配方式,即在使用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子帧主动偏移技术(预防策略)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基于基站主动调控的UE反馈子帧偏移技术(应急策略)来解决反馈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的问题。具体地,
所有UE都基于预设规则,主动调整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子帧位置,以有效减轻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概率。
进一步地,经过上述UE反馈子帧位置调整后,一旦基站预估在特定子帧上仍然会出现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的冲突问题时,则基站通过主动发送L1层的控制信令,来调整UE的默认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行为,让某些UE在调整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以彻底解决UE反馈的DLACK/NACK信 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
为各UE配置的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后,所述基站根据反馈时延确定的各UE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上接收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应用于UE,如图8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1:UE接收基站为自身配置的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
具体地,所述接收所述基站配置的反馈时延对应的子帧偏移量;或者,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信令。
其中,所述子帧偏移量的表现形式可以为子帧偏移因子和时间因子。
步骤802:所述UE根据接收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反馈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
这里,当接收的信息是反馈时延对应的子帧偏移量时,所述根据接收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为:
利用子帧偏移量,结合自身接收到下行数据的子帧位置以及默认的反馈时延偏移量,确定自身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
也就是说,基站采用上述第一种方式配置,且所述子帧偏移量的表现形式为子帧偏移因子和时间因子时,子帧偏移因子N和时间因子T可以通过显式或隐式的方式进行指示。
其中,默认的反馈时延偏移量是指现有协议规定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
具体地,所述UE可以通过高层RRC信令接收T。举个例子来说,基站可以将T值配置成TXOP,表示每次竞争到信道传输机会后的最大能够使用的传输时长;相应地,所述UE根据TXOP获得T值。
所述UE可以直接通过高层RRC信令接收N值。当前,也可以通过高层RRC信令接收子帧偏移因子特征值N;相应地,UE基于N,并结合当前接收 到DL数据的无线帧编号、子帧编号、时隙编号、UE标识(比如RNTI)、或者是其他基站或UE信息等基站或UE信息中的全部或部分信息,利用协议规定的函数公式,推导出特定接收子帧所对应的N值。
针对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图4示出了采用第一种方式配置反馈时延时的DL ACK/NACK信息反馈时间示意图。如图4所示,T=2ms,UE1、UE2和UE3被配置成固定的N值,且UE1的子帧偏移因子N1=0,UE2的子帧偏移因子N2=2,UE3的子帧偏移因子N3=1。
如图2所示,当不存在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子帧主动偏移技术时,对于授权频谱,在第n1+4子帧或第n1+5子帧上,都有3个单位的DL ACK/NACK子帧需要反馈。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方式配置反馈时延后,如图4所示,则在第n1+4子帧或第n1+5子帧上都只有1个单位的DL ACK/NACK子帧需要反馈,因此有效减轻了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L-band带宽限制的问题。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子帧主动偏移技术,收到基站配置的反馈时延,且在后续反馈过程中,无需基站实时调控,就能在基站同时获得大量UCC信道资源这种场景下,自动地将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分散到不同的UL子帧上,从而有效减轻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概率,因此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当接收的信息为基站发送的控制信令时,所述根据接收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具体为:
根据所述控制信令指示的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调整参数,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
也就是说,基站采用上述第二种方式配置时,所述UE根据所述控制信令指示的DL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调整参数,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
这里,所述控制信令为调整控制信令;
相应地,所述UE根据调整控制信令指示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调整参数、以及当前默认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子帧,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其中,
确定的子帧用于传输第一子帧之前由接收的下行数据所产生的且未反馈的ACK/NACK信息;所述第一子帧为接收所述调整控制信令的子帧。
这里,当所述UE依次接收到叫停控制信令及调整控制信令时,所述UE收到所述叫停控制信令后,暂时取消在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反馈DL ACK/NACK信息;被取消反馈的DLACK/NACK信息为第一DL ACK/NACK信息集合;所述第一DL ACK/NACK信息集合包括:第一DLACK/NACK信息子集及第二DL ACK/NACK信息子集;所述第一DL ACK/NACK信息子集包括:第二子帧之前由接收的下行数据所产生的且未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所述第二子帧为接收所述叫停控制信令的子帧;所述第二DL ACK/NACK信息子集包括:所述第二子帧之后且第三子帧之前由接收的下行数据所产生的且未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所述第三子帧为接收所述调整控制信令的子帧;
所述UE缓存所述第一DL ACK/NACK信息集合;
收到所述调整控制信令后,所述UE根据调整控制信令指示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调整参数、以及当前默认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子帧,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确定的子帧用于传输所述第一DL ACK/NACK信息集合中的DL ACK/NACK信息。
实际应用时,所述当前默认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子帧可以是现有协议规定的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也可以是采用第一种方式为UE配置反馈时延后,UE根据配置的反馈时延确定的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
实际应用时,所述控制信令为L1层的控制信令。
L1层的叫停控制信令和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可以承载在授权频谱的DL控制域(PDCCH或EPDCCH等)中。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第二种分配方式可以认为是一种应急策略,即 基于基站主动调控的UE反馈DL ACK/NACK信息子帧的偏移技术。应急策略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基站根据UCC是否成功竞争到信道接入机会的事实,即基于成功竞争到数据传输机会的UCC,预估每个UE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位置;然后,基站综合预估的所有UE反馈的子帧位置,预估是否会在特定子帧(预估的所有UE反馈的子帧中的某个子帧)上出现UE反馈的DL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带宽限制的问题。如果基站预估不会出现冲突问题,即反馈的DLACK/NACK信息量不会超出授权带宽的限制,则基站不对UE的当前默认DL ACK/NACK信息反馈子帧时刻做额外干涉。但是,如果基站预估可能出现冲突问题,即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带宽的限制,则基站主动通过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调整UE的当前默认的DLACK/NACK反馈行为,让某些UE在调整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或者,当基站在某些时刻尚不明确哪些UL资源可用时,基站首先主动通过L1层叫停控制信令,叫停一些UE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行为,即让某些UE暂时取消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行为;然后,当基站明确了哪些UL资源可用时,基站再主动发送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让某些UE在调整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
这里,详细描述一下调整控制信令和叫停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图5(a)至5(c)示出了这两种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具体地,
如图5(b)所示,调整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为:在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接收子帧n之前由接收的DL数据产生的,且未发送的DL ACK/NACK信息。
如5(c)所示,叫停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为:在L1层的叫停控制信令接收子帧n之前,由接收DL数据产生的,且未发送的DL ACK/NACK信息;再加上紧接着的下一个L1层调整控制信令接收子帧m之前由接收的DL数据产生的,且未发送的DL ACK/NACK信息。
相应地,对于叫停控制信令之后发送的调整控制信令,其作用范围与叫停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相同。
其中,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可以包含DL ACK/NACK信息的临时性频域反 馈规则指示和/或时域反馈规则指示。
UE根据收到的调整控制信令所指示的临时发送规则(指示的在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基础上调整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将这些调整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内的这些DL ACK/NACK信息反馈给基站。
叫停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内的这些DL ACK/NACK信息都会被UE缓存起来,以等待UE收到下一个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并且根据下一个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所指示的临时发送规则(指示的在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基础上调整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发送出去。
这里,实际应用时,对于调整控制信令中所包含的临时性频域反馈规则指示,可以有多种指示方法,包括:绝对时延信息指示方法、相对时延信息指示方法等。
其中,所述控制信令包含绝对时延;相应地,所述UE根据所述绝对时延确定自身在第一时刻反馈DL ACK/NACK信息;所述第一时刻为: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与所述绝对时延之和;或者,
所述控制信令包含相对时延;所述UE利用所述相对时延,确定自身在第二时刻反馈DL ACK/NACK信息;所述第二时刻为:第三时刻与第四时刻的差值;其中,所述第三时刻为DL ACK/NACK信息所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时刻、所述调整控制信令的接收时刻以及z之和;所述第四差值为第一个DL ACK/NACK信息所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时刻;z为大于等于1的常数。
具体地,对于绝对时延信息指示方法,如图6所示,假设UE在子帧n上接收到DL数据。当UE未收到来自基站的任何调控信息时,UE需要在当前默认的子帧m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具体地,UE在第n+k个子帧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对应于传统的LTE技术),或者在第n+k+Nm*T个子帧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对应于前述的预防策略)。这种情况下,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包含绝对延时y(单位:ms)。因此当UE接收到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后,针对该L1层调整控制信令作用范围内(或缓存的)的所有DL ACK/NACK信息,UE将在第m+y个子帧上(具体地,在第n+k+y个子帧上(对 应于传统的LTE技术)或者在第n+k+Nm*T+y个子帧上(对应前述的预防策略)反馈这些DL ACK/NACK信息。其中,子帧n表示与该条DL ACK/NACK信息相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子帧。
对于相对时延信息指示方法,如图7所示,L1层调整控制信令包含相对延时-功能开关控制量x(bool类型,当x=0时,表示是叫停指令;而当x=1时,表示是调整指令)。因此当UE在第m个子帧上接收到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针对x=1)后,针对该L1层调整控制信令作用范围内(或缓存的)的第一个DL ACK/NACK信息(ACK1),UE将在第m+z个子帧上反馈ACK1。其中,z为某个预设的大于等于1的常数,在7中,z的取值等于1ms。假设与ACK1相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子帧为子帧n1,因此,相对于接收时刻,ACK1的反馈时刻实际延时了(m+z-n1)ms。
相应地,设与L1层调整控制信令作用范围内(或缓存的)的其他DL ACK/NACK信息(ACKp)相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时刻为子帧np,则UE将在第np+(m+z-n1)个子帧上反馈ACKp。换句话说,L1层调整控制信令作用域内所有的DL ACK/NACK信息的实际反馈时刻和对应的DL数据接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将保持不变。
所述z可以在协议标准中进行规定,这样,UE可以协议标准的规定来获知z;所述z也可以由基站事先配置给UE,比如OAM方式或RRC信令的方式配置给UE。
实际应用时,所述叫停控制信令可以通过群发或单发的方式发送给UE。当然,所述调整控制信令也可以通过群发或单发的方式发送给UE。换句话说,接收的控制信令(叫停控制信令和/或调整控制信令)可以通过用户私有搜索空间或公共搜索空间的方式接收。
其中,单发方式是指:每条L1层的控制信令只发给单个UE。因此,可以将L1层的控制信令分配在下行控制域(PDCCH/EPDCCH)的用户私有搜索空间(UE specific CCE)中,用UE的C-RNTI对控制信令加扰,以保证该条信令只能被目标UE接收。在控制信令的字段中不需要包含对UE的指示。
群发方式是指:每条L1层的控制信令同时发给多个UE。因此,可以将L1层的控制信令分配在下行控制域(比如PDCCH/EPDCCH)的公共搜索空间(common CCE)中。具体地,有以下两种群发方式:
第一种,定义一种新G-RNTI。可以事先通过高层RRC信令将UE分成不同的群组,不同群组的UE被分配不同的G-RNTI参数。然后用G-RNTI对L1层的控制信令的DCI加扰,并且将加扰后的DCI分配到公共搜索空间中。UE利用G-RNTI解扰公共搜索空间中的DCI,以搜索群发给本UE的L1层的控制信令。此时,在L1层的控制信令的字段中不需包含对UE的指示。
第二种,将L1层的控制信令用小区公用的RNTI(如P-RNTI)对L1层的控制信令的DCI加扰,并且将加扰后的DCI分配到公共搜索空间中。此时,所述控制信令包含群发UE列表的显式指示;所述群发UE列表的表现形式为设定的UE范围控制参数和/或预设的函数关系;相应地,所述UE利用设定的UE范围控制参数和/或预设的函数关系,确定自身在群发UE列表中时,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由于采用小区公用的RNTI进行加扰,因此,所有的UE都能搜索并解扰L1层的控制信令。同时,在L1层的控制信令的字段中包含对群发UE列表的显式指示。例如,可以预先定义一些函数关系g(),以及在L1层的控制信令的字段中承载一些UE范围控制参数E1,E2,…,所有满足函数关系g(C-RNTI,E1,E2,…)=0的UE,都将视为本L1层控制信令的目标UE。举个例子来说,可以定义g(C-RNTI,E1)=mod(C-RNTI,Q)–E1,其中mod()表示取模操作,Q为某个预设的正整数(可以通过协议规定,或者事先通过高层RRC信令告知所有UE),E1为某个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0<=E1<Q。再举个例子,可以定义g(C-RNTI,E1,E2)=mod(C-RNTI,2^E1)–E2,其中E1和E2都是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0<=E2<2^E1,^表示指数关系;或者是其他类似的函数。
实际应用时,无论单发方式还是群发方式,L1层的控制信令中还需要字段来承载叫停或调整信息。
对于前述的相对延时信息指示方法,可以用1个比特(bit)(f1)来指示“叫 停”或“调整”信息。例如,当f1=0时,表示“叫停”操作,而当f1=1时,表示“调整”操作。
对于前述的绝对延时信息指示方法,则需要用多个bit(f2)来指示“叫停”或“调整”信息。例如,当f2=0时,表示“叫停”操作,而当f2≠1时,表示需要额外延时的子帧数目。
换句话说,对于单发方式,L1层的控制信令的字段只需要承载1bit或多个bit的“叫停/调整”控制信息(f1或f2)即可。
对于第一种群发方式,即基于G-RNTI的群发方式,L1层的控制信令的字段只需要承载1bit或多个bit的“叫停/调整”控制信息(f1或f2)即可。
对于第二种群发方式,即基于群发UE列表指示的群发方式,L1层的控制信令的字段需要同时承载:UE范围控制参数E1,E2,…,和1bit或多个bit的“叫停/调整”控制信息(f1或f2);或者,
L1层的控制信令承载多条控制信息条目,其中,每条控制信息条目包含:UE范围控制参数E1,E2,…,和1bit或多个bit的“叫停/调整”控制信息(f1或f2)。也就是说,L1层的控制信令中承载的是控制信息条目列表。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采用上述第二种分配方式,一旦基站预估在特定子帧上仍然会出现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的冲突问题时,则基站通过主动发送L1层的控制信令,来调整UE默认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行为,让某些UE在调整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以彻底解决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如此,能有效地避免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
实际应用时,还可以采用上述两种分配方式结合的分配方式,即在使用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子帧主动偏移技术(预防策略)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基于基站主动调控的UE反馈子帧偏移技术(应急策略)来解决反馈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的问题。具体地,
所有UE都基于预设规则,主动调整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子帧位置, 以有效减轻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概率。
进一步地,经过上述UE反馈子帧位置调整后,一旦基站预估在特定子帧上仍然会出现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的冲突问题时,则基站通过主动发送L1层的控制信令,来调整UE的默认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行为,让某些UE在调整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以彻底解决UE反馈的DL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01:基站为各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以使各UE反馈的DLACK/NACK信息量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并将配置的反馈时延通知给各UE;
步骤902:UE接收所述基站为自身配置的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根据接收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反馈对应的DLACK/NACK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和UE的具体处理过程已在上文详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为各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以使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并将配置的反馈时延通知给各UE;UE接收所述基站为自身配置的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根据接收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反馈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如此,能有效地降低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概率。
另外,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子帧主动偏移技术,无需基站实时调控, 就能在基站同时获得大量UCC信道资源这种场景下,自动地将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分散到不同的UL子帧上,从而有效减轻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概率,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基于基站主动调控的UE反馈DL ACK/NACK信息子帧的偏移技术,一旦基站预估在特定子帧上仍然会出现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的冲突问题时,则基站通过主动发送L1层的控制信令,来调整UE默认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行为,让某些UE在调整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以彻底解决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
除此以外,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子帧主动偏移技术与基于基站主动调控的UE反馈DL ACK/NACK信息子帧的偏移技术的结合使用,能起到预防和解决的作用,如此,彻底解决了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能,有效地避免UE反馈的DL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应用于UE,如图10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1:UE基于预设规则,确定自身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
这里,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的目的是:以尽量降低多个UE同时被调度时,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的概率。
这里,确定的反馈时延可以为子帧偏移量。其表现形式可以为子帧偏移因子和时间因子。
实际应用时,所述预设规则可以是:将UE标识,采用映射算法,得到一个伪随机数,将得到的伪随机数作为N。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预设规则,本发明实施例不对预设规则进行限定。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不同UE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N值,使得各UE反馈DL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以尽量降低多个UE同时被调度时,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的概率。T为某种时间常数,为大于等于1的一个常数。N*T为总的子帧偏移量。
这种方式可以认为是一种预防策略,即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DL ACK/NACK信息子帧的主动偏移技术,无需基站实时调控。预防策略的基本思想是:根据预设规则,让不同的UE具有不同的DL ACK/NACK信息反馈时间。具体地,假设UE在子帧n上接收到DL数据,在现有LTE技术中,UE需要在第n+k个子帧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UEm在第n+k+Nm*T个子帧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m表示所有UE中的第m个UE。
所述DL ACK/NACK信息反馈是指:基站向UE发送DL数据;UE收到下行DL数据后,对接收的DL数据进行解调,并进行判断是否正确接收基站发送的DL数据,即进行ACK/NACK判决,再将判决结果反馈给基站。
步骤1002:所述UE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反馈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
这里,当确定的反馈时延为子帧偏移量时,所述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为:
利用子帧偏移量,结合自身接收到下行数据的子帧位置以及默认的反馈时延偏移量,确定自身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
其中,默认的反馈时延偏移量是指现有协议规定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子帧主动偏移技术,在后续的反馈过程中,无需基站实时调控,就能在基站同时获得大量UCC信道资源这种场景下,自动地将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分散到不同的UL 子帧上,从而有效减轻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概率,因此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如图1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1:基站基于预设规则,确定UE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
这里,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的目的是:以尽量降低多个UE同时被调度时,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的概率。
确定的反馈时延可以为子帧偏移量。其表现形式可以为子帧偏移因子和时间因子。
实际应用时,所述预设规则可以是:将UE标识,采用映射算法,得到一个伪随机数,将得到的伪随机数作为N。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预设规则,本发明实施例不对预设规则进行限定。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不同UE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N值,使得各UE反馈DL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以尽量降低多个UE同时被调度时,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的概率。T为某种时间常数,为大于等于1的一个常数。N*T为总的子帧偏移量。
这种方式可以认为是一种预防策略,即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DL ACK/NACK信息子帧的主动偏移技术,无需基站实时调控。预防策略的基本思想是:根据预设规则,让不同的UE具有不同的DL ACK/NACK信息反馈时间。具体地,假设UE在子帧n上接收到DL数据,在现有LTE技术中,UE需要在第n+k个子帧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UEm在第n+k+Nm*T个子帧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m表示本次调度的所有UE中的第m个UE。
所述DL ACK/NACK信息反馈是指:基站向UE发送DL数据;UE收到下 行DL数据后,对接收的DL数据进行解调,并进行判断是否正确接收基站发送的DL数据,即进行ACK/NACK判决,再将判决结果反馈给基站。
步骤1102:所述基站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UE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接收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
当确定的反馈时延为子帧偏移量时,所述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传输DLACK/NACK信息的子帧,为:
利用子帧偏移量,结合自身接收到下行数据的子帧位置以及默认的反馈时延偏移量,确定自身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
其中,默认的反馈时延偏移量是指现有协议规定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子帧主动偏移技术,在后续的反馈过程中,无需基站实时调控,就能在基站同时获得大量UCC信道资源这种场景下,自动地将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分散到不同的UL子帧上,从而有效减轻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概率,因此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如图1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201:UE基于预设规则,确定自身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传输DL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反馈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
步骤1202:基站基于预设规则,确定UE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UE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接收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UE和基站的具体处理过程已在上文详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UE基于预设规则,确定自身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反馈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相应地,基站基于预设规则,确定UE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以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UE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接收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如此,能有效地降低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概率。
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子帧主动偏移技术,无需基站实时调控,就能在基站同时获得大量UCC信道资源这种场景下,自动地将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分散到不同的UL子帧上,从而有效减轻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概率,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实施例三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如图13所示,该基站包括:配置单元131及第一发送单元132;其中,
所述配置单元131,用于为各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以使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32,用于将配置的反馈时延通知给各UE。
其中,有以下两种配置方式,实际应用时,可以采用方式至少之一为各UE分配反馈时延:
第一种方式,所述配置单元101通过静态或半静态配置的方式,基于预设规则,为各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
第二种方式,所述配置单元101基于成功竞争到的非授权成员载波UCC, 预估各UE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位置;
利用预估的各UE的子帧位置,判断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是否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
确定不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时,调整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
其中,不同的UE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反馈时延。
在第一种方式中:
所述配置单元131通过静态或半静态配置的方式,基于预设规则,为各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具体为:
所述配置单元101通过静态或半静态配置的方式,基于预设规则,为各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
更具体地,所述配置单元131基于预设规则,为UE配置反馈时延对应的子帧偏移量。
其中,实际应用时,所述子帧偏移量的表现形式可以为子帧偏移因子N和时间因子T。
这里,实际应用时,所述预设规则可以是:将UE标识,采用映射算法,得到一个伪随机数,将得到的伪随机数作为N。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预设规则,本发明实施例不对预设规则进行限定。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不同UE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N值,使得各UE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以尽量降低多个UE同时被调度时,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的概率。T为某种时间常数,为大于等于1的一个常数。N*T为总的子帧偏移量。
第一种方式可以认为是一种预防策略,即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DL ACK/NACK信息子帧的主动偏移技术,无需基站实时调控。预防策略的基本思想是:根据预设规则,让不同的UE具有不同的DL ACK/NACK信息反馈时间。具体地,假设UE在子帧n上接收到DL数据,在现有LTE技术中,UE需要在第n+k个子帧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UEm在第 n+k+Nm*T个子帧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m表示本次调度的所有UE中的第m个UE。
所述半静态配置可以是指:基站周期性为本次调度的UE配置反馈时延。
在第二种方式中:
所述配置单元包括:预估模块、判断模块以及配置模块;其中,
所述预估模块,用于基于成功竞争到数据传输机会的UCC,预估各UE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位置;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利用预估的各UE的子帧位置,判断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是否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
所述配置模块,用于确定不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时,调整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
相应地,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02,用于向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发送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UE调整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
所述DL ACK/NACK信息反馈是指:基站向UE发送DL数据;UE收到下行DL数据后,对接收的DL数据进行解调,并进行判断是否正确接收基站发送的DL数据,即进行ACK/NACK判决,再将判决结果反馈给基站。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32可以通过高层RRC信令将T值配置给UE。举个例子来说,所述配置单元131可以将T值配置成TXOP,表示每次竞争到信道传输机会后的最大能够使用的传输时长。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32可以通过高层RRC信令将配置的Nm值直接发送给UEm。当然,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32也可以构造出一个子帧偏移因子特征值Nm,并通过高层RRC信令将Nm值发送给UEm;相应地,UEm基于Nm,并结合当前接收到DL数据的无线帧编号、子帧编号、时隙编号、UE标识(比如RNTI等)、或者是其他基站或UE信息等基站或UE信息中的全部或部分信息,利用协议规定的函数公式,推导出特定接收子帧所对应的Nm值。
针对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图4示出了采用第一种方式配置反馈时延时的DL ACK/NACK信息反馈时间示意图。如图4所示,T=2ms,UE1、UE2和UE3被配置成固定的N值,且UE1的子帧偏移因子N1=0,UE2的子帧偏移因子N2=2,UE3的子帧偏移因子N3=1。
如图2所示,当不存在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子帧主动偏移技术时,对于授权频谱,在第n1+4子帧或第n1+5子帧上,都有3个单位的DL ACK/NACK子帧需要反馈。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方式配置反馈时延后,如图4所示,则在第n1+4子帧或第n1+5子帧上都只有1个单位的DL ACK/NACK子帧需要反馈,因此有效减轻了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L-band带宽限制的问题。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子帧主动偏移技术,收到基站配置的反馈时延,且在后续的反馈过程中,无需基站实时调控,就能在基站同时获得大量UCC信道资源这种场景下,自动地将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分散到不同的UL子帧上,从而有效减轻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概率,因此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当采用第二种方式配置时,所述向本次调度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发送控制信令,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32向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发送调整控制信令;所述调整控制信令用于指示UE在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基础上调整反馈DL|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
这里,当配置单元131不能确定UL资源的可用时刻时,即当配置单元101确定未来特定时刻UL资源不够用,且当基站在不能明确未来什么时刻UL资源可用或够用时,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32向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发送叫停控制信令;所述叫停控制信令用于指示UE暂时取消在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反馈DL ACK/NACK信息;
确定上行资源的可用时刻后,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32向发送叫停控制信令 的UE发送调整控制信令;所述调整控制信令用于指示UE在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基础上调整反馈DL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
实际应用时,所述默认的反馈子帧可以是现有协议规定的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也可以是采用第一种方式为UE配置反馈时延后,UE根据配置的反馈时延确定的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
实际应用时,所述控制信令为L1层的控制信令。
L1层的叫停控制信令和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可以承载在授权频谱的DL控制域(比如PDCCH或增EPDCCH等)中。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第二种分配方式可以认为是一种应急策略,即基于基站主动调控的UE反馈DL ACK/NACK信息子帧的偏移技术。应急策略的基本思想是:首先,预估模块根据UCC是否成功竞争到信道接入机会的事实,即基于成功竞争到数据传输机会的UCC,预估每个UE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位置;然后,判断模块综合预估的所有UE反馈的子帧位置,预估是否会在特定子帧(预估的所有UE反馈的子帧中的某个子帧)上出现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带宽限制的问题。如果预估不会出现冲突问题,即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不会超出授权带宽的限制,则基站不对UE的当前默认DL ACK/NACK信息反馈子帧时刻做额外干涉。但是,如果判断模块预估可能出现冲突问题,即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带宽的限制,则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32主动通过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调整UE的当前默认的DL ACK/NACK反馈行为,让某些UE在调整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或者,当所述配置模块在某些时刻尚不明确哪些UL资源可用时,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32首先主动通过L1层叫停控制信令,叫停一些UE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行为,即让某些UE暂时取消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行为;然后,当所述配置模块明确了哪些UL资源可用时,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32再主动发送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让某些UE在调整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
这里,详细描述一下调整控制信令和叫停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图5(a)至5(c)示出了这两种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具体地,
如图5(b)所示,调整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为:在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接收子帧n之前由接收的DL数据产生的,且未发送的DL ACK/NACK信息。
如5(c)所示,叫停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为:在L1层的叫停控制信令接收子帧n之前,由接收DL数据产生的,且未发送的DL ACK/NACK信息;再加上紧接着的下一个L1层调整控制信令接收子帧m之前由接收的DL数据产生的,且未发送的DL ACK/NACK信息。
相应地,对于叫停控制信令之后发送的调整控制信令,其作用范围与叫停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相同。
其中,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可以包含DL ACK/NACK信息的临时性频域反馈规则指示和/或时域反馈规则指示。
UE根据收到的调整控制信令所指示的临时发送规则(指示的在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基础上调整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将这些调整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内的这些DL ACK/NACK信息反馈给基站。
叫停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内的这些DL ACK/NACK信息都会被UE缓存起来,以等待UE收到下一个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并且根据下一个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所指示的临时发送规则(指示的在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基础上调整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发送出去。
这里,实际应用时,对于调整控制信令中所包含的临时性频域反馈规则指示,可以有多种指示方法,包括:绝对时延信息指示方法、相对时延信息指示方法等。
其中,所述控制信令包含绝对时延;所述绝对时延用于指示UE在第一时刻反馈DLACK/NACK信息;所述第一时刻为: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与所述绝对时延之和;或者,
所述控制信令包含相对时延;所述相对时延用于指示UE在第二时刻反馈DL ACK/NACK信息;所述第二时刻为:第三时刻与第四时刻的差值;其中, 所述第三时刻为DL ACK/NACK信息所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时刻、所述调整控制信令的接收时刻以及z之和;所述第四差值为第一个DL ACK/NACK信息所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时刻;z为大于等于1的常数。
具体地,对于绝对时延信息指示方法,如图6所示,假设UE在子帧n上接收到DL数据。当UE未收到来自基站的任何调控信息时,UE需要在当前默认的子帧m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具体地,UE在第n+k个子帧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对应于传统的LTE技术),或者在第n+k+Nm*T个子帧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对应于前述的预防策略)。这种情况下,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包含绝对延时y(单位:ms)。因此当UE接收到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后,针对该L1层调整控制信令作用范围内(或缓存的)的所有ACK/NACK信息,UE将在第m+y个子帧上(具体地,在第n+k+y个子帧上(对应于传统的LTE技术)或者在第n+k+Nm*T+y个子帧上(对应前述的预防策略)反馈这些DL ACK/NACK信息。其中,子帧n表示与该条DL ACK/NACK信息相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子帧。
对于相对时延信息指示方法,如图7所示,L1层调整控制信令包含相对延时-功能开关控制量x(bool类型,当x=0时,表示是叫停指令;而当x=1时,表示是调整指令)。因此当UE在第m个子帧上接收到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针对x=1)后,针对该L1层调整控制信令作用范围内(或缓存的)的第一个DL ACK/NACK信息(ACK1),UE将在第m+z个子帧上反馈ACK1。其中,z为某个预设的大于等于1的常数,在7中,z的取值等于1ms。假设与ACK1相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子帧为子帧n1,因此,相对于接收时刻,ACK1的反馈时刻实际延时了(m+z-n1)ms。
相应地,设与L1层调整控制信令作用范围内(或缓存的)的其他DL ACK/NACK信息(ACKp)相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时刻为子帧np,则UE将在第np+(m+z-n1)个子帧上反馈ACKp。换句话说,L1层调整控制信令作用域内所有的DL ACK/NACK信息的实际反馈时刻和对应的DL数据接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将保持不变。
所述z可以在协议标准中进行规定,这样,UE可以协议标准的规定来获知z;所述z也可以由基站事先配置给UE,比如通过OAM方式或RRC信令的方式配置给UE。
实际应用时,所述叫停控制信令可以通过群发或单发的方式发送给UE。当然,所述调整控制信令也可以通过群发或单发的方式发送给UE。
其中,单发方式是指:每条L1层的控制信令(叫停控制信令和/或调整控制信令)只发给单个UE。因此,可以将L1层的控制信令分配在下行控制域(PDCCH/EPDCCH)的用户私有搜索空间(UE specific CCE)中,用UE的C-RNTI对控制信令加扰,以保证该条信令只能被目标UE接收。在控制信令的字段中不需要包含对UE的指示。
群发方式是指:每条L1层的控制信令同时发给多个UE。因此,可以将L1层的控制信令分配在下行控制域(比如PDCCH/EPDCCH)的公共搜索空间(common CCE)中。具体地,有以下两种群发方式:
第一种,定义一种新的G-RNTI。可以事先通过高层RRC信令将UE分成不同的群组,不同群组的UE被分配不同的G-RNTI参数。然后用G-RNTI对L1层的控制信令的DCI加扰,并且将加扰后的DCI分配到公共搜索空间中。UE利用G-RNTI解扰公共搜索空间中的DCI,以搜索群发给本UE的L1层的控制信令。此时,在L1层的控制信令的字段中不需包含对UE的指示。
第二种,将L1层的控制信令用小区公用的RNTI(如P-RNTI)对L1层的控制信令的DCI加扰,并且将加扰后的DCI分配到公共搜索空间中。用小区公用的RNTI对所述控制信的DCI进行加扰处理时,所述控制信令需要包含群发UE列表的显式指示;所述群发UE列表的表现形式为设定的UE范围控制参数和/或预设的函数关系。由于采用小区公用的RNTI进行加扰,因此,所有的UE都能搜索并解扰L1层的控制信令。同时,在L1层的控制信令的字段中包含对群发UE列表的显式指示。例如,可以预先定义一些函数关系g(),以及在L1层的控制信令的字段中承载一些UE范围控制参数E1,E2,…,所有满足函数关系g(C-RNTI,E1,E2,…)=0的UE,都将视为本L1层控制信令的目标UE。 举个例子来说,可以定义g(C-RNTI,E1)=mod(C-RNTI,Q)–E1,其中mod()表示取模操作,Q为某个预设的正整数(可以通过协议规定,或者事先通过高层RRC信令告知所有UE),E1为某个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0<=E1<Q。再举个例子,可以定义g(C-RNTI,E1,E2)=mod(C-RNTI,2^E1)–E2,其中E1和E2都是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0<=E2<2^E1;^表示指数关系;或者是其他类似的函数。
实际应用时,无论单发方式还是群发方式,L1层的控制信令中还需要字段来承载叫停或调整信息。
对于前述的相对延时信息指示方法,可以用1个比特(bit)(f1)来指示“叫停”或“调整”信息。例如,当f1=0时,表示“叫停”操作,而当f1=1时,表示“调整”操作。
对于前述的绝对延时信息指示方法,则需要用多个bit(f2)来指示“叫停”或“调整”信息。例如,当f2=0时,表示“叫停”操作,而当f2≠1时,表示需要额外延时的子帧数目。
换句话说,对于单发方式,L1层的控制信令的字段只需要承载1bit或多个bit的“叫停/调整”控制信息(f1或f2)即可。
对于第一种群发方式,即基于G-RNTI的群发方式,L1层的控制信令的字段只需要承载1bit或多个bit的“叫停/调整”控制信息(f1或f2)即可。
对于第二种群发方式,即基于群发UE列表指示的群发方式,L1层的控制信令的字段需要同时承载:UE范围控制参数E1,E2,…,和1bit或多个bit的“叫停/调整”控制信息(f1或f2);或者,
L1层的控制信令承载多条控制信息条目,其中,每条控制信息条目包含:UE范围控制参数E1,E2,…,和1bit或多个bit的“叫停/调整”控制信息(f1或f2)。也就是说,L1层的控制信令中承载的是控制信息条目列表。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采用上述第二种分配方式,一旦基站预估在特定子帧上仍然会出现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的冲突问题时,则基站通过主动发送L1层的控制信令,来调整UE默认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行为,让某些UE在调整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以彻底解决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如此,能有效地避免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
实际应用时,还可以采用上述两种分配方式结合的分配方式,即在使用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子帧主动偏移技术(预防策略)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基于基站主动调控的UE反馈子帧偏移技术(应急策略)来解决反馈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的问题。具体地,
所有UE都基于预设规则,主动调整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子帧位置,以有效减轻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概率。
进一步地,经过上述UE反馈子帧位置调整后,一旦基站预估在特定子帧上仍然会出现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的冲突问题时,则基站通过主动发送L1层的控制信令,来调整UE的默认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行为,让某些UE在调整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以彻底解决UE反馈的DL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
所述基站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根据反馈时延确定的各UE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上接收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
实际应用时,所述配置单元131、预估模块、判断模块以及配置模块可由基站中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MCU,Micro Control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实现;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32及接收单元可由基站中的收发机实现。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UE,如图14所示,该UE包括:第一接收单元141、第一确定单元142以及第二发送单元143;其 中,
所述接收单元141,用于接收基站为自身配置的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142,用于根据接收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143,用于在确定的子帧上反馈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41,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基站配置的反馈时延对应的子帧偏移量;
相应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142,具体用于:利用子帧偏移量,结合自身接收到下行数据的子帧位置以及默认的反馈时延偏移量,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
实际应用时,所述子帧偏移量的表现形式可以为子帧偏移因子和时间因子。
也就是说,基站采用上述第一种方式配置,且所述子帧偏移量的表现形式为子帧偏移因子和时间因子时,子帧偏移因子N和时间因子T可以通过显式或隐式的方式进行指示。
其中,默认的反馈时延偏移量是指现有协议规定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
具体地,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41可以通过高层RRC信令接收T。举个例子来说,基站可以将T值配置成TXOP,表示每次竞争到信道传输机会后的最大能够使用的传输时长;相应地,所述UE根据TXOP获得T值。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41可以直接通过高层RRC信令接收N值。当前,也可以通过高层RRC信令接收子帧偏移因子特征值N;相应地,UE基于N,并结合当前接收到DL数据的无线帧编号、子帧编号、时隙编号、UE标识(比如RNTI)、或者是其他基站或UE信息等基站或UE信息中的全部或部分信息,利用协议规定的函数公式,推导出特定接收子帧所对应的N值。
针对图2所示的应用场景,图4示出了采用第一种方式配置反馈时延时的 DL ACK/NACK信息反馈时间示意图。如图4所示,T=2ms,UE1、UE2和UE3被配置成固定的N值,且UE1的子帧偏移因子N1=0,UE2的子帧偏移因子N2=2,UE3的子帧偏移因子N3=1。
如图2所示,当不存在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子帧主动偏移技术时,对于授权频谱,在第n1+4子帧或第n1+5子帧上,都有3个单位的DL ACK/NACK子帧需要反馈。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方式配置反馈时延后,如图4所示,则在第n1+4子帧或第n1+5子帧上都只有1个单位的DL ACK/NACK子帧需要反馈,因此有效减轻了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L-band带宽限制的问题。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子帧主动偏移技术,收到基站配置的反馈时延,且在后续反馈过程中,无需基站实时调控,就能在基站同时获得大量UCC信道资源这种场景下,自动地将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分散到不同的UL子帧上,从而有效减轻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概率,因此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41,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信令;
相应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14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令指示的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调整参数,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
也就是说,基站采用上述第二种方式配置时,所述UE根据所述控制信令指示的DL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调整参数,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
这里,所述控制信令为调整控制信令;
相应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142根据调整控制信令指示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调整参数、以及当前默认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子帧,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其中,
确定的子帧用于传输第一子帧之前由接收的下行数据所产生的且未反馈的 ACK/NACK信息;所述第一子帧为接收所述调整控制信令的子帧。
这里,所述控制信令包括依次接收的叫停控制信令及调整控制信令;
相应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142包括:取消模块、缓存模块以及确定模块;其中,
所述取消模块,用于收到所述叫停控制信令后,取消在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反馈DL ACK/NACK信息;被取消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为第一DL ACK/NACK信息集合;所述第一DL ACK/NACK信息集合包括:第一DL ACK/NACK信息子集及第二DL ACK/NACK信息子集;所述第一DL ACK/NACK信息子集包括:第二子帧之前由接收的下行数据所产生的且未反馈的DLACK/NACK信息;所述第二子帧为接收所述叫停控制信令的子帧;所述第二DL ACK/NACK信息子集包括:所述第二子帧之后且第三子帧之前由接收的下行数据所产生的且未反馈的DLACK/NACK信息;所述第三子帧为接收所述调整控制信令的子帧;
所述缓存模块,用于缓存所述第一DL ACK/NACK信息集合;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收到所述调整控制信令后,根据调整控制信令指示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调整参数、以及当前默认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子帧,确定自身反馈DLACK/NACK信息的子帧;确定的子帧用于传输所述第一DL ACK/NACK信息集合中的DL ACK/NACK信息。
实际应用时,所述当前默认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子帧可以是现有协议规定的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也可以是采用第一种方式为UE配置反馈时延后,UE根据配置的反馈时延确定的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
实际应用时,所述控制信令为L1层的控制信令。
L1层的叫停控制信令和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可以承载在授权频谱的DL控制域(PDCCH或EPDCCH等)中。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第二种分配方式可以认为是一种应急策略,即基于基站主动调控的UE反馈DL ACK/NACK信息子帧的偏移技术。应急策略 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基站根据UCC是否成功竞争到信道接入机会的事实,即基于成功竞争到数据传输机会的UCC,预估每个UE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位置;然后,基站综合预估的所有UE反馈的子帧位置,预估是否会在特定子帧(预估的所有UE反馈的子帧中的某个子帧)上出现UE反馈的DL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带宽限制的问题。如果基站预估不会出现冲突问题,即反馈的DLACK/NACK信息量不会超出授权带宽的限制,则基站不对UE的当前默认DL ACK/NACK信息反馈子帧时刻做额外干涉。但是,如果基站预估可能出现冲突问题,即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带宽的限制,则基站主动通过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调整UE的当前默认的DLACK/NACK反馈行为,让某些UE在调整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或者,当基站在某些时刻尚不明确哪些UL资源可用时,基站首先主动通过L1层叫停控制信令,叫停一些UE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行为,即让某些UE暂时取消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行为;然后,当基站明确了哪些UL资源可用时,基站再主动发送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让某些UE在调整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
这里,详细描述一下调整控制信令和叫停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图5(a)至5(c)示出了这两种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具体地,
如图5(b)所示,调整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为:在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接收子帧n之前由接收的DL数据产生的,且未发送的DL ACK/NACK信息。
如5(c)所示,叫停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为:在L1层的叫停控制信令接收子帧n之前,由接收DL数据产生的,且未发送的DL ACK/NACK信息;再加上紧接着的下一个L1层调整控制信令接收子帧m之前由接收的DL数据产生的,且未发送的DL ACK/NACK信息。
相应地,对于叫停控制信令之后发送的调整控制信令,其作用范围与叫停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相同。
其中,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可以包含DL ACK/NACK信息的临时性频域反馈规则指示和/或时域反馈规则指示。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143根据收到的调整控制信令所指示的临时发送规则(指示的在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基础上调整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将这些调整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内的这些DL ACK/NACK信息反馈给基站。
叫停控制信令的作用范围内的这些DL ACK/NACK信息都会被所述缓存模块缓存起来,以等待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41收到下一个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并且所述第二发送单元143根据下一个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所指示的临时发送规则(指示的在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基础上调整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发送出去。
这里,实际应用时,对于调整控制信令中所包含的临时性频域反馈规则指示,可以有多种指示方法,包括:绝对时延信息指示方法、相对时延信息指示方法等。
其中,所述控制信令包含绝对时延;相应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142根据所述绝对时延确定自身在第一时刻反馈DL ACK/NACK信息;所述第一时刻为: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与所述绝对时延之和;或者,
所述控制信令包含相对时延;所述第一确定单元142利用所述相对时延,确定自身在第二时刻反馈DL ACK/NACK信息;所述第二时刻为:第三时刻与第四时刻的差值;其中,所述第三时刻为DL ACK/NACK信息所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时刻、所述调整控制信令的接收时刻以及z之和;所述第四差值为第一个DL ACK/NACK信息所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时刻;z为大于等于1的常数。
具体地,对于绝对时延信息指示方法,如图6所示,假设UE在子帧n上接收到DL数据。当UE未收到来自基站的任何调控信息时,UE需要在当前默认的子帧m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具体地,UE在第n+k个子帧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对应于传统的LTE技术),或者在第n+k+Nm*T个子帧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对应于前述的预防策略)。这种情况下,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包含绝对延时y(单位:ms)。因此当第一接收单元141接收到L1 层的调整控制信令后,针对该L1层调整控制信令作用范围内(或缓存的)的所有DL ACK/NACK信息,所述第二发送单元143将在第m+y个子帧上(具体地,在第n+k+y个子帧上(对应于传统的LTE技术)或者在第n+k+Nm*T+y个子帧上(对应前述的预防策略)反馈这些DL ACK/NACK信息。其中,子帧n表示与该条DL ACK/NACK信息相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子帧。
对于相对时延信息指示方法,如图7所示,L1层调整控制信令包含相对延时-功能开关控制量x(bool类型,当x=0时,表示是叫停指令;而当x=1时,表示是调整指令)。因此当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41在第m个子帧上接收到L1层的调整控制信令(针对x=1)后,针对该L1层调整控制信令作用范围内(或缓存的)的第一个DL ACK/NACK信息(ACK1),所述第二发送单元143将在第m+z个子帧上反馈ACK1。其中,z为某个预设的大于等于1的常数,在7中,z的取值等于1ms。假设与ACK1相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子帧为子帧n1,因此,相对于接收时刻,ACK1的反馈时刻实际延时了(m+z-n1)ms。
相应地,设与L1层调整控制信令作用范围内(或缓存的)的其他DL ACK/NACK信息(ACKp)相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时刻为子帧np,则所述第二发送单元113将在第np+(m+z-n1)个子帧上反馈ACKp。换句话说,L1层调整控制信令作用域内所有的DL ACK/NACK信息的实际反馈时刻和对应的DL数据接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将保持不变。
所述z可以在协议标准中进行规定,这样,UE可以协议标准的规定来获知z;所述z也可以由基站事先配置给UE,比如OAM方式或RRC信令的方式配置给UE。
实际应用时,所述叫停控制信令可以通过群发或单发的方式发送给UE。当然,所述调整控制信令也可以通过群发或单发的方式发送给UE。换句话说,接收的控制信令(叫停控制信令和/或调整控制信令)可以通过用户私有搜索空间或公共搜索空间的方式接收。
换句话说,接收的控制信令(叫停控制信令和/或调整控制信令)可以通过用户私有搜索空间或公共搜索空间的方式接收。
其中,单发方式是指:每条L1层的控制信令只发给单个UE。因此,可以将L1层的控制信令分配在下行控制域(PDCCH/EPDCCH)的用户私有搜索空间(UE specific CCE)中,用UE的C-RNTI对控制信令加扰,以保证该条信令只能被目标UE接收。在控制信令的字段中不需要包含对UE的指示。
群发方式是指:每条L1层的控制信令同时发给多个UE。因此,可以将L1层的控制信令分配在下行控制域(比如PDCCH/EPDCCH)的公共搜索空间(common CCE)中。具体地,有以下两种群发方式:
第一种,定义一种新G-RNTI。可以事先通过高层RRC信令将UE分成不同的群组,不同群组的UE被分配不同的G-RNTI参数。然后用G-RNTI对L1层的控制信令的DCI加扰,并且将加扰后的DCI分配到公共搜索空间中。所述确定单元112利用G-RNTI解扰公共搜索空间中的DCI,以搜索群发给本UE的L1层的控制信令。此时,在L1层的控制信令的字段中不需包含对UE的指示。
第二种,将L1层的控制信令用小区公用的RNTI(如P-RNTI)对L1层的控制信令的DCI加扰,并且将加扰后的DCI分配到公共搜索空间中。此时,所述控制信令包含群发UE列表的显式指示;所述群发UE列表的表现形式为设定的UE范围控制参数和、或预设的函数关系;相应地,所述UE利用设定的UE范围控制参数和/或预设的函数关系,确定自身在群发UE列表中时,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由于采用小区公用的RNTI进行加扰,因此,所有的UE都能搜索并解扰L1层的控制信令。同时,在L1层的控制信令的字段中包含对群发UE列表的显式指示。例如,可以预先定义一些函数关系g(),以及在L1层的控制信令的字段中承载一些UE范围控制参数E1,E2,…,所有满足函数关系g(C-RNTI,E1,E2,…)=0的UE,都将视为本L1层控制信令的目标UE。举个例子来说,可以定义g(C-RNTI,E1)=mod(C-RNTI,Q)–E1,其中mod()表示取模操作,Q为某个预设的正整数(可以通过协议规定,或者事先通过高层RRC信令告知所有UE),E1为某个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0<=E1<Q。再举个例子,可以定义g(C-RNTI,E1,E2)=mod(C-RNTI,2^E1)–E2, 其中E1和E2都是大于等于0的整数,且0<=E2<2^E1,^表示指数关系;或者是其他类似的函数。
实际应用时,无论单发方式还是群发方式,L1层的控制信令中还需要字段来承载叫停或调整信息。
对于前述的相对延时信息指示方法,可以用1个比特(bit)(f1)来指示“叫停”或“调整”信息。例如,当f1=0时,表示“叫停”操作,而当f1=1时,表示“调整”操作。
对于前述的绝对延时信息指示方法,则需要用多个bit(f2)来指示“叫停”或“调整”信息。例如,当f2=0时,表示“叫停”操作,而当f2≠1时,表示需要额外延时的子帧数目。
换句话说,对于单发方式,L1层的控制信令的字段只需要承载1bit或多个bit的“叫停/调整”控制信息(f1或f2)即可。
对于第一种群发方式,即基于G-RNTI的群发方式,L1层的控制信令的字段只需要承载1bit或多个bit的“叫停/调整”控制信息(f1或f2)即可。
对于第二种群发方式,即基于群发UE列表指示的群发方式,L1层的控制信令的字段需要同时承载:UE范围控制参数E1,E2,…,和1bit或多个bit的“叫停/调整”控制信息(f1或f2);或者,
L1层的控制信令承载多条控制信息条目,其中,每条控制信息条目包含:UE范围控制参数E1,E2,…,和1bit或多个bit的“叫停/调整”控制信息(f1或f2)。也就是说,L1层的控制信令中承载的是控制信息条目列表。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采用上述第二种分配方式,一旦基站预估在特定子帧上仍然会出现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的冲突问题时,则基站通过主动发送L1层的控制信令,来调整UE默认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行为,让某些UE在调整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以彻底解决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如此,能有效地避免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
实际应用时,还可以采用上述两种分配方式结合的分配方式,即在使用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子帧主动偏移技术(预防策略)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基于基站主动调控的UE反馈子帧偏移技术(应急策略)来解决反馈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的问题。具体地,
所有UE都基于预设规则,主动调整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子帧位置,以有效减轻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概率。
进一步地,经过上述UE反馈子帧位置调整后,一旦基站预估在特定子帧上仍然会出现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的冲突问题时,则基站通过主动发送L1层的控制信令,来调整UE的默认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行为,让某些UE在调整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以彻底解决UE反馈的DL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41以及第二发送单元143可由UE中的收发机实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142、取消模块、缓存模块以及确定模块可由UE中的CPU、MCU、DSP或FPGA实现。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系统,如图15所示,该系统包括:基站151及UE 152;其中,
所述基站151,用于为各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以使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并将配置的反馈时延通知给各UE;
所述UE 152,用于接收所述基站151为自身配置的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根据接收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反馈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151和UE 152的具体处理过程已在上文详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案,基站为各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以使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并将配置的反馈时延通知给各UE;UE接收所述基站为自身配置的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根据接收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反馈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如此,能有效地降低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概率。
另外,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子帧主动偏移技术,无需基站实时调控,就能在基站同时获得大量UCC信道资源这种场景下,自动地将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分散到不同的UL子帧上,从而有效减轻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概率,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基于基站主动调控的UE反馈DL ACK/NACK信息子帧的偏移技术,一旦基站预估在特定子帧上仍然会出现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的冲突问题时,则基站通过主动发送L1层的控制信令,来调整UE默认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行为,让某些UE在调整控制信令所指示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以彻底解决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
除此以外,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子帧主动偏移技术与基于基站主动调控的UE反馈DL ACK/NACK信息子帧的偏移技术的结合使用,能起到预防和解决的作用,如此,彻底解决了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能,有效地避免UE反馈的DL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
实施例四
为实现实施例二的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UE,如图16所示,该UE包括:第二确定单元161、第三确定单元162以及第三发送单元163;其中,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161,用于基于预设规则,确定自身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以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162,用于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
所述第三发送单元163,用于在确定的子帧上反馈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
其中,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的目的是:以尽量降低多个UE同时被调度时,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的概率。
确定的反馈时延为子帧偏移量;
相应地,所述第三确定单元162,具体用于:利用子帧偏移量,结合自身接收到下行数据的子帧位置以及默认的反馈时延偏移量,确定自身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
其中,默认的反馈时延偏移量是指现有协议规定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
子帧偏移量的表现形式可以为子帧偏移因子和时间因子。
实际应用时,所述预设规则可以是:将UE标识,采用映射算法,得到一个伪随机数,将得到的伪随机数作为N。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预设规则,本发明实施例不对预设规则进行限定。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不同UE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N值,使得各UE反馈DL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以尽量降低多个UE同时被调度时,使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的概率。T为某种时间常数,为大于等于1的一个常数。N*T为总的子帧偏移量。
这种方式可以认为是一种预防策略,即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DL ACK/NACK信息子帧的主动偏移技术,无需基站实时调控。预防策略的基本思 想是:根据预设规则,让不同的UE具有不同的DL ACK/NACK信息反馈时间。具体地,假设UE在子帧n上接收到DL数据,在现有LTE技术中,UE需要在第n+k个子帧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UEm在第n+k+Nm*T个子帧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m表示本次调度的所有UE中的第m个UE。
所述DL ACK/NACK信息反馈是指:基站向UE发送DL数据;UE收到下行DL数据后,对接收的DL数据进行解调,并进行判断是否正确接收基站发送的DL数据,即进行ACK/NACK判决,再将判决结果反馈给基站。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子帧主动偏移技术,在后续的反馈过程中,无需基站实时调控,就能在基站同时获得大量UCC信道资源这种场景下,自动地将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分散到不同的UL子帧上,从而有效减轻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概率,因此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二确定单元161、第三确定单元162可由UE中的CPU、MCU、DSP或FPGA实现实现;所述第三发送单元163可由UE中的发射机实现。
为实现实施例二的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如图17所示,该基站包括:第四确定单元171、第五确定单元172以及第二接收单元173;其中,
所述第四确定单元171,用于基于预设规则,确定UE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以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
所述第五确定单元172,用于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UE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173,用于在确定的子帧上接收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
其中,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的目的是:以尽量降低多个UE同时被调度时,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 授权频谱带宽限制的概率。
确定的反馈时延为子帧偏移量;
相应地,所述第五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利用子帧偏移量,结合UE接收到下行数据的子帧位置以及默认的反馈时延偏移量,确定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
这里,默认的反馈时延偏移量是指现有协议规定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
子帧偏移量的表现形式可以为子帧偏移因子和时间因子。
实际应用时,所述预设规则可以是:将UE标识,采用映射算法,得到一个伪随机数,将得到的伪随机数作为N。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预设规则,本发明实施例不对预设规则进行限定。其中,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不同UE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N值,使得各UE反馈DL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以尽量降低多个UE同时被调度时,使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的概率。T为某种时间常数,为大于等于1的一个常数。N*T为总的子帧偏移量。
这种方式可以认为是一种预防策略,即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DL ACK/NACK信息子帧的主动偏移技术,无需基站实时调控。预防策略的基本思想是:根据预设规则,让不同的UE具有不同的DL ACK/NACK信息反馈时间。具体地,假设UE在子帧n上接收到DL数据,在现有LTE技术中,UE需要在第n+k个子帧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UEm在第n+k+Nm*T个子帧上反馈DL ACK/NACK信息。m表示本次调度的所有UE中的第m个UE。
所述DL ACK/NACK信息反馈是指:基站向UE发送DL数据;UE收到下行DL数据后,对接收的DL数据进行解调,并进行判断是否正确接收基站发送的DL数据,即进行ACK/NACK判决,再将判决结果反馈给基站。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子帧主动偏移技术,在后续的反馈过程中,无需基站实时调控,就能在基站同时获得大量UCC信道 资源这种场景下,自动地将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分散到不同的UL子帧上,从而有效减轻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概率,因此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四确定单元171及第五确定单元172可由基站中的CPU、MCU、DSP或FPGA实现;所述第二接收单元173可由基站中的接收机实现。
为实现实施例二的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系统,如图18所示,该系统包括:UE 181及基站182;其中,
所述UE 181,用于基于预设规则,确定自身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以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向所述基站182反馈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
所述基站182,用于基于预设规则,确定所述UE 181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以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所述UE 181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接收所述UE 181反馈的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UE 181和基站182的具体处理过程已在上文详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案,UE基于预设规则,确定自身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反馈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相应地,基站基于预设规则,确定UE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以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UE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接收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如此,能有效地降低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概率。
基于预设规则的UE反馈子帧主动偏移技术,无需基站实时调控,就能在基站同时获得大量UCC信道资源这种场景下,自动地将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分散到不同的UL子帧上,从而有效减轻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超出授权频谱带宽限制问题的出现概率,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

Claims (27)

1.一种下行DL确认/否认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为各用户设备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以使各UE反馈的ACK/NACK信息量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
所述基站将配置的反馈时延通知给各U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各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静态或半静态配置的方式,基于预设规则,为各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静态或半静态配置的方式,基于预设规则,为各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为:
所述基站基于预设规则,为UE配置反馈时延对应的子帧偏移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各UE配置传输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包括:
所述基站基于成功竞争到数据传输机会的非授权成员载波UCC,预估各UE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位置;
利用预估的各UE的子帧位置,判断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是否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
确定不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时,调整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
相应地,所述将配置的反馈时延通知给各UE,包括:
向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发送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UE调整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发送控制信令,包括:
所述基站向本次调度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发送调整控制信令;所述调整控制信令用于指示UE在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基础上调整反馈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发送控制信令,包括:
当不能确定上行资源的可用时刻时,所述基站向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发送叫停控制信令;所述叫停控制信令用于指示UE暂时取消在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反馈DL ACK/NACK信息;
确定上行资源的可用时刻后,所述基站向发送叫停控制信令的UE发送调整控制信令;所述调整控制信令用于指示UE在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基础上调整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令包含绝对时延;所述绝对时延用于指示UE在第一时刻反馈DL ACK/NACK信息;所述第一时刻为: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与所述绝对时延之和;或者,
所述控制信令包含相对时延;所述相对时延用于指示UE在第二时刻反馈DL ACK/NACK信息;所述第二时刻为:第三时刻与第四时刻的差值;其中,所述第三时刻为DL ACK/NACK信息所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时刻、所述控制信令的接收时刻以及z之和;所述第四时刻为第一个DL ACK/NACK信息所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时刻;z为大于等于1的常数。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令通过群发或单发的方式发送给UE;其中,
所述控制信令通过群发的方式发送给UE,为:
所述基站采用对应的群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G-RNTI或小区公用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对所述控制信令的下行控制信息DCI进行加扰处理,并将加扰后的DCI发送至公共搜索空间;其中,
用小区公用的RNTI对所述控制信令的DCI进行加扰处理时,所述控制信令包含群发UE列表的显式指示;所述群发UE列表的表现形式为设定的UE范围控制参数和/或预设的函数关系。
9.一种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UE接收基站为自身配置的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所述接收基站为自身配置的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包括: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信令;
所述UE根据接收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反馈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所述根据接收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包括:根据所述控制信令指示的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调整参数,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基站为自身配置的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配置的反馈时延对应的子帧偏移量;相应地,所述根据接收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为:
利用子帧偏移量,结合自身接收到下行数据的子帧位置以及默认的反馈时延偏移量,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令为调整控制信令;
相应地,所述UE根据调整控制信令指示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调整参数、以及当前默认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子帧,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其中,
确定的子帧用于传输第一子帧之前由接收的下行数据所产生的且未反馈的ACK/NACK信息;所述第一子帧为接收所述调整控制信令的子帧。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令包括依次接收的叫停控制信令及调整控制信令;
相应地,所述UE收到所述叫停控制信令后,暂时取消在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反馈DLACK/NACK信息;被取消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为第一DL ACK/NACK信息集合;所述第一DLACK/NACK信息集合包括:第一DL ACK/NACK信息子集及第二DL ACK/NACK信息子集;所述第一DL ACK/NACK信息子集包括:第二子帧之前由接收的下行数据所产生的且未反馈的DLACK/NACK信息;所述第二子帧为接收所述叫停控制信令的子帧;所述第二DLACK/NACK信息子集包括:所述第二子帧之后且第三子帧之前由接收的下行数据所产生的且未反馈的DLACK/NACK信息;所述第三子帧为接收所述调整控制信令的子帧;
所述UE缓存所述第一DL ACK/NACK信息集合;
收到所述调整控制信令后,所述UE根据调整控制信令指示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调整参数、以及当前默认的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子帧,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确定的子帧用于传输所述第一DL ACK/NACK信息集合中的DL ACK/NACK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令包含绝对时延;相应地,所述UE根据所述绝对时延确定自身在第一时刻反馈DL ACK/NACK信息;所述第一时刻为:默认的反馈子帧时刻与所述绝对时延之和;或者,
所述控制信令包含相对时延;所述UE利用所述相对时延,确定自身在第二时刻反馈DLACK/NACK信息;所述第二时刻为:第三时刻与第四时刻的差值;其中,所述第三时刻为DLACK/NACK信息所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时刻、所述控制信令的接收时刻以及z之和;所述第四时刻为第一个DL ACK/NACK信息所关联的DL数据的接收时刻;z为大于等于1的常数。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令通过用户私有搜索空间或公共搜索空间的方式接收;其中,
所述控制信令通过公共搜索空间的方式接收;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UE采用对应的G-RNTI或小区公用的RNTI,对接收的所述控制信令的DCI进行解扰处理,获得所述控制信令;其中,
当用小区公用的RNTI对所述控制信令的DCI进行加扰处理时,所述控制信令包含群发UE列表的显式指示;所述群发UE列表的表现形式为设定的UE范围控制参数和/或预设的函数关系;相应地,所述UE利用设定的UE范围控制参数和/或预设的函数关系,确定自身在群发UE列表中时,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
15.一种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UE基于预设规则,确定自身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
所述UE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反馈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的反馈时延为子帧偏移量;
所述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为:
利用子帧偏移量,结合自身接收到下行数据的子帧位置以及默认的反馈时延偏移量,确定自身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
17.一种DL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基于预设规则,确定UE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
所述基站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UE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并在确定的子帧上接收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的反馈时延为子帧偏移量;
相应地,所述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UE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为:
利用子帧偏移量,结合UE接收到下行数据的子帧位置以及默认的反馈时延偏移量,确定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
19.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配置单元及第一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配置单元,用于为各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以使各UE反馈的DLACK/NACK信息量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配置的反馈时延通知给各UE。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单元,具体用于:通过静态或半静态配置的方式,基于预设规则,为各UE配置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单元包括:预估模块、判断模块以及配置模块;其中,
所述预估模块,用于基于成功竞争到数据传输机会的UCC,预估各UE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位置;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利用预估的各UE的子帧位置,判断各UE反馈的DL ACK/NACK信息量是否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
所述配置模块,用于确定不满足授权频谱带宽的限制时,调整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
相应地,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各UE中的至少一个UE发送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UE调整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
22.一种UE,其特征在于,所述UE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第一确定单元以及第二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为自身配置的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控制信令;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令指示的DL ACK/NACK信息的时域和/或频域资源调整参数,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确定的子帧上反馈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基站配置的反馈时延对应的子帧偏移量;
相应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利用子帧偏移量,结合自身接收到下行数据的子帧位置以及默认的反馈时延偏移量,确定自身反馈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
24.一种UE,其特征在于,所述UE包括:第二确定单元、第三确定单元以及第三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预设规则,确定自身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自身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
所述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在确定的子帧上反馈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UE,其特征在于,确定的反馈时延为子帧偏移量;
相应地,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利用子帧偏移量,结合自身接收到下行数据的子帧位置以及默认的反馈时延偏移量,确定自身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
2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第四确定单元、第五确定单元以及第二接收单元;其中,
所述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基于预设规则,确定UE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反馈时延,使各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在预设范围内随机化;
所述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确定的反馈时延,确定UE传输DL ACK/NACK信息的子帧;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在确定的子帧上接收对应的DL ACK/NACK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确定的反馈时延为子帧偏移量;
相应地,所述第五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利用子帧偏移量,结合UE接收到下行数据的子帧位置以及默认的反馈时延偏移量,确定UE反馈ACK/NACK信息的子帧。
CN201510703688.4A 2015-10-26 2015-10-26 下行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Active CN1066125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03688.4A CN106612557B (zh) 2015-10-26 2015-10-26 下行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03688.4A CN106612557B (zh) 2015-10-26 2015-10-26 下行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12557A CN106612557A (zh) 2017-05-03
CN106612557B true CN106612557B (zh) 2020-02-18

Family

ID=58613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03688.4A Active CN106612557B (zh) 2015-10-26 2015-10-26 下行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125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4653B (zh) * 2016-08-10 2021-10-2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信息反馈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8966349B (zh) * 2017-05-18 2021-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9309549B (zh) * 2017-07-27 2022-04-05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反馈时长指示、确认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
CN109687942A (zh) * 2017-10-18 2019-04-26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基站或者终端的无线网络配置反馈时延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51874B (zh) * 2018-04-03 2021-07-23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通知信道占用时间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GB2573577B (en) * 2018-05-11 2020-09-02 Tcl Communication Ltd Transmission techniques in a cellular network
CN110635868B (zh) * 2018-06-21 2021-02-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信息harq-ack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0155187A1 (zh) 2019-02-03 2020-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039639B (zh) * 2019-06-04 2022-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指示方法及通信装置
EP4011011A4 (en) * 2019-08-05 2022-08-03 ZTE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 FEEDBACK CODEBOOK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2657A (zh) * 2008-11-06 2010-06-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lte-a系统中上行反馈信令资源分配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848539A (zh) * 2009-03-25 2010-09-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确定发起随机接入的成员载波及发起时间的方法及设备
CN102025467A (zh) * 2009-12-30 2011-04-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装置
CN102164029A (zh) * 2011-04-29 2011-08-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2656831A (zh) * 2009-10-28 2012-09-05 Lg电子株式会社 多载波系统中的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3283169A (zh) * 2010-12-20 2013-09-04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射ack/nack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以及接收ack/nack信息的方法和基站
CN103918211A (zh) * 2011-11-01 2014-07-09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接收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
CN104426637A (zh) * 2013-08-22 2015-03-1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系统的harq-ack反馈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4871515A (zh) * 2013-08-01 2015-08-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2657A (zh) * 2008-11-06 2010-06-1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lte-a系统中上行反馈信令资源分配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848539A (zh) * 2009-03-25 2010-09-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确定发起随机接入的成员载波及发起时间的方法及设备
CN102656831A (zh) * 2009-10-28 2012-09-05 Lg电子株式会社 多载波系统中的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2025467A (zh) * 2009-12-30 2011-04-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装置
CN103283169A (zh) * 2010-12-20 2013-09-04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射ack/nack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以及接收ack/nack信息的方法和基站
CN102164029A (zh) * 2011-04-29 2011-08-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918211A (zh) * 2011-11-01 2014-07-09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接收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
CN104871515A (zh) * 2013-08-01 2015-08-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426637A (zh) * 2013-08-22 2015-03-1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系统的harq-ack反馈方法及用户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12557A (zh) 2017-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12557B (zh) 下行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EP3363224B1 (en) Improved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unlicensed cells with additional transmission timing offsets
JP6822514B2 (ja) 通信装置、ユーザー装置及び方法
JP7039581B2 (ja) アンライセンスセルの改良された2段階グラント
KR102217506B1 (ko) D2d 통신을 위한 송신 타이밍 제어
CN113812177B (zh) 侧行链路免授权传输的感测和资源选择方法及设备
EP2983425B1 (en) D2D Data Transmission - Timing Advance for Idle Mode UE
JP6889258B2 (ja) データ送信機器、データ受信機器、データを無線チャネル上でデータ送信ノードからデータ受信ノードに送信する方法、および、データを無線チャネル上でデータ送信機器から受信する方法
EP2166809B1 (e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of scheduling request behavio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00059944A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sidelink transmission prioritized over the uplink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CN112740782B (zh) 边链路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以及装置
EP2702816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uplink control data in a wireless network
KR2021005320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대 장치 피드백 전송을 처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EP3639605B1 (en) Joint resource pools for uplink communications
US10004068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JP2021192531A (ja) 改良された2段階トリガー手順
US20180145795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esult of transmission for contention-based pusch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MX2011001550A (es) Dispositivo de estacion de base y metodo de control de comunicacion.
CN10637608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用户设备及基站
US10349433B2 (en) Method for receiving a MAC CE for contention-based PUSCH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US1174376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a radio network
US10405341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contention-based PUSCH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US10462815B2 (en) Method for receiving an MAC CE for contention-based PUSCH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WO2015120918A1 (en)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using overhearing and inter-cell communication
CN107567105B (zh) 一种pucch资源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