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03615A -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03615A
CN106603615A CN201610141254.4A CN201610141254A CN106603615A CN 106603615 A CN106603615 A CN 106603615A CN 201610141254 A CN201610141254 A CN 201610141254A CN 106603615 A CN106603615 A CN 1066036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gestion
degree
communic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412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03615B (zh
Inventor
坂东洋介
赖裕仁
吴酉阳
前田贤
前田贤一
佐古田健志
村上贵臣
土井裕介
石山政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ox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603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36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036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36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7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for supporting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 H04L67/1078Resource delivery mechanisms
    • H04L67/1085Resource delivery mechanisms involving dynamic management of active down- or uploading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87Peer-to-peer [P2P] networks using cross-functional networking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4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detecting congestion or overload during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9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本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具备拥塞度计算部与动作模式设定部。所述拥塞度计算部基于第1无线通信的第1拥塞度与第2无线通信的第2拥塞度,计算与无线通信相关的第3拥塞度。在所述第1无线通信中,在终端间直接进行点对点的通信,在所述第2无线通信中,经由无线通信设备进行通信。所述动作模式设定部基于所述第3拥塞度,将所述第1无线通信的动作模式切换成分发内容的模式与接收内容的模式的任一种。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相关申请]
本申请享有以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2/242,664号(申请日:2015年10月16日)为基础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基础申请而包含基础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般来说涉及一种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无线终端彼此不经由服务器等而直接进行无线通信的方式,有点对点(peer-to-peer)无线终端间通信方式(Mobile P2P通信方式)。此外,有无线终端经由无线接入点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方式(以下称为非Mobile P2P通信方式)。
可是,如果以Mobile P2P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Mobile P2P终端与以非Mobile P2P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非Mobile P2P设备忽略对方进行通信,那么无线频带会拥塞,从而Mobile P2P通信或非Mobile P2P通信的通信速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即便在进行Mobile P2P通信及非Mobile P2P通信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通信速度降低的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具备拥塞度计算部、无线接口、及动作模式设定部。所述拥塞度计算部基于第1无线通信的第1拥塞度与第2无线通信的第2拥塞度计算与无线通信相关的第3拥塞度。所述第1无线通信是在终端间直接进行点对点的通信的无线通信。此外,所述第2无线通信是经由连接于网络的无线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所述无线接口进行所述第1无线通信。所述动作模式设定部基于所述第3拥塞度,将所述通信装置的所述第1无线通信的动作模式的设定切换成进行第1内容的分发的第1通信模式与接收所分发的第2内容的第2通信模式的任一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无线网络的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Mobile P2P终端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3是表示拥塞度的计算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Non-MP2P-info的构成例的图。
图5是表示Others-MP2P-info的构成例的图。
图6是表示Self-MP2P-info的构成例的图。
图7是用来说明channel(信道)间的频率的重合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受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无线网络的构成的图。无线网络100具有n(n为自然数)个无线接入点AP1、AP2、…、APn作为网络基础设施。并且,无线接入点AP1、AP2、…、APn经由有线的基础网络连接于因特网101。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无线接入点AP1、AP2、…、APn称为无线接入点APx的情况。无线接入点APx是以能够使手机、平板终端等无线通信终端根据IEEE 802.11等通信标准作为站进行无线连接的方式构成的通信设备。以下,对无线通信根据IEEE 802.11所规定的通信标准或对其进行了扩大的协议而执行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其它通信标准。
此外,在无线网络100中,作为站而动作并进行因特网访问的m(m为自然数)台终端STA1、STA2、…、STAm可以连接于无线接入点APx的任一个。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终端STA1、STA2、…、STAm称为终端STAx的情况。终端STAx是手机、平板终端等无线通信终端。
此外,在无线网络100内,作为进行自组织的内容分发的分发源的N(N为自然数)台终端(publishers Pub1、Pub2、…、PubN)能够与各种设备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publishers Pub1、Pub2、…、PubN称为publisher(s)Pubx的情况。终端Pubx是手机、平板终端等无线通信终端。
此外,在无线网络100内,M(M为自然数)台终端(subscribers Sub1、Sub2、…、SubM)能够连接于publishers Pubx的任一个并从publishers Pubx接收内容。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subscribers Sub1、Sub2、…、SubM称为subscriber(s)Subx的情况。
这样一来,将无线频带作为媒体进行通信的各种无线装置(无线接入点APx、终端STAx、publishers Pubx、subscribers Subx)构成无线网络100。
publishers Pubx或Subscribers(receiver)Subx既能以能够连接于网络基础设施的方式构成,也能以无法连接于网络基础设施的方式构成。此外,因特网101可以连接于服务器102,服务器102可以连接于基站103。这种情况下,publishers(sender)Pubx也能以无法连接于基站103的方式构成。此外,Subscribers(receiver)Subx也能以无法连接于基站103的方式构成。
在无线网络100中,publisher Pubx对连接于该publisher Pubx的subscribers Subx进行内容分发。这种情况下,publisher Pubx是通过未经由网络基础设施的直接的终端间无线通信而进行内容分发。
此外,subscribers Subx可以变成将所接收的内容进而分发给其它终端的publisherPubx(进行状态转变)。相反,publishers Pubx也可以停止分发而状态转变成subscribersSubx,并从其它publisher Pubx接收内容。这样一来,与自组织的内容分发相关的终端通过切换subscriber Subx与publisher Pubx的作用而对内容进行转换。由此,能够将内容从最先开始分发的终端分发至直接的无线通信未必到达的相隔远的多个终端。将此种主要使用手机等可携式无线通信装置的点对点型的内容分发称为Mobile P2P通信(移动自组网通信)。此外,将与Mobile P2P通信相关的包含publisher Pubx与subscriber Subx的终端统称为Mobile P2P终端。
在Mobile P2P通信中,publisher Pubx对所连接的1个~多个subscribers Subx,将内容依序以unicast(单播)逐台发送至各subscriber Subx。另外,publisher Pubx也可以通过multicast(多播)或者broadcast(广播)代替unicast将内容一次性分发至多个subscribersSubx。这种情况下,multicast/broadcast中不存在Layer 2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层中的接收确认ACK或再次发送机构。因此,Mobile P2P终端例如在应用程序层中实现与接收确认ACK或再次发送机构类似的机构。也就是说,在各subscriberSubx判明来自publisher Pubx的数据packet(封包)缺损的情况下,对publisher Pubx发送成为接收失败确认NACK的缺损packet修正请求(repair request)。接下来,publisher Pubx一边将来自多个subscribers Subx的repair requests合并,一边再次发送缺损packet。这样一来,即便从多个subscribers Subx多次请求相同的数据packet,publisher Pubx也可以只发送1次缺损packet。
用来进行Mobile P2P通信的局域网是由以下(A1)或(A2)中的任一种mode(模式)实现。
(A1)…Infrastructure mode(基础设施模式):Publisher Pubx在自身终端启动未必连接于网络基础设施的暂时性的无线接入点,并定期发送用来向周围通知有接入点存在的beacon(信标)。换句话说,Publisher Pubx成为无线接入点,并以特定时序发送通知接入点的存在的beacon。Subscribers Subx作为站连接于publisher Pubx所产生的接入点。由此,形成以publisher Pubx为中心的星型的局域网。该局域网内的通信必须经由publisherPubx。将此种与作为网络基础设施而提供的接入点APx不同的publisher Pubx所产生的暂时性的接入点称为Mobile P2P接入点。此外,为了与连接于接入点APx的站进行区別,将连接于Mobile P2P接入点的subscriber subx称为Mobile P2P站。
(A2)…Ad hoc mode:Publisher Pubx定期发送通知ad hoc网络的存在的beacon。此外,加入ad hoc网络的subscriber Subx在局域网的维持中发挥与publisher Pubx同等的作用。也就是说,在构成局域网的Mobile P2P终端间依次发送beacon。局域网内的通信能够直接在任意的终端间进行。
Mobile P2P终端可以一边进行Mobile P2P通信,一边连接于作为网络基础设施的无线接入点AP1、AP2、…、APn的任一个。例如,如图1所示,subscriber Sub2连接于无线接入点AP1,subscriber Sub4连接于无线接入点AP2,Publisher PubN连接于无线接入点APn。换句话说,Mobile P2P终端也可以作为站STAx发挥功能。只要Mobile P2P终端安装多个无线网络接口,便能够实现该情况。
站STAx能够经由无线接入点APx与作为因特网101等的基础设置而提供的网络进行通信。将该通信称为非Mobile P2P通信。
Mobile P2P通信方式是无线终端彼此不经由服务器等而直接以点对点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方式(点对点无线终端间通信方式)。此外,非Mobile P2P通信方式是除Mobile P2P通信方式以外的无线通信方式。非Mobile P2P通信方式例如是无线终端经由无线接入点APx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方式。
具有作为站STAx的功能的Mobile P2P终端可以进行非Mobile P2P通信。将进行非Mobile P2P通信的终端及无线接入点APx统称为非Mobile P2P设备。相同的终端可以同时地既为Mobile P2P终端又为非Mobile P2P设备。关于该情况,只要考虑到在物理上同一终端同时地发挥2台的作用即可。
图2是表示Mobile P2P终端的构成例的框图。作为通信装置的Mobile P2P终端10为publishers Pubx或subscribers Subx。Mobile P2P终端10具备网络控制部20、无线接口31及非易失性存储器32。无线接口31根据通信协议实施无线信号的接收处理,在所接收的信号为发送给自身装置的讯息的情况下,将该讯息输出至网络控制部20。此外,无线接口31根据通信协议,发送由网络控制部20所产生的讯息作为无线信号。非易失性存储器32保存发送的数据或已接收的数据等。
网络控制部20具备动作模式设定部21、文件管理部22、讯息处理部23及拥塞度计算部24。网络控制部20的动作模式设定部21设定使自身装置以publishers Pubx与subscribers Subx的哪一个模式动作及以何种发送条件发送讯息(信道、发送功率、发送速率等)。动作模式设定部21以实施与动作模式对应的动作的方式控制文件管理部22、讯息处理部23及无线接口31。
在Mobile P2P终端10作为publishers Pubx动作的情况下,文件管理部22产生设为向subscribers Subx的发送对象的文件群的ToC(Table of Contents,目录)(内容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publishers Pubx发送至subscribers Subx的一组数据称为文件。文件也可以是任何种类的数据文件。文件例如可以是文本文件,也可以是图像或影像数据文件。
在Mobile P2P终端10作为publishers Pubx动作的情况下,publishers Pubx根据一系列的讯息发送1个以上的文件。文件管理部22在发送该一系列的讯息之前,产生存储着与该一系列的讯息所对应的文件相关的信息的ToC。
此外,文件管理部22将文件分解成被称为组块(数据组块)的进行再次发送处理时的单位数据,并对各组块分配唯一的标识符。在ToC中,各文件包含文件的标识符与构成该文件的组块的清单。构成文件的组块的清单例如为组块的标识符的一览。并不限定于此种构成,构成文件的组块的清单(以下称为组块清单)在对1个文件分配连续的组块的标识符的情况下,也可以是获知所发送的组块的标识符的范围的信息等。讯息处理部23产生存储着ToC的讯息(ToC讯息)。无线接口31将ToC讯息作为无线信号发送。
此外,在Mobile P2P终端10作为subscribers Subx动作的情况下,连接于作为publisher Pubx动作的邻近的其它Mobile P2P终端10的1个(设为第i个publisher Pubi)。换句话说,Mobile P2P终端10加入publisher Pubi所属的局域网。无线接口31接收从publisher Pubi接收的讯息,并执行与讯息的内容对应的处理。文件管理部22保存由publisher Pubi发送的ToC讯息通知的组块清单。
此外,在Mobile P2P终端10作为publishers Pubx动作的情况下,讯息处理部23产生存储着保存于非易失性存储器32的数据(构成文件的数据)的数据讯息。无线接口31将数据讯息作为无线信号发送。
此外,在Mobile P2P终端10作为publishers Pubx动作的情况下,讯息处理部23基于从属于相同局域网的subscribers Subx接收的修正讯息而执行再次发送处理。另外,此处,对publishers Pubx将保存于非易失性存储器32的数据发送至subscribers Subx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发送利用有线线路或无线线路而接收的数据或存储于其它外部存储媒体的数据的情况。
此外,在Mobile P2P终端10作为subscribers Subx动作的情况下,讯息处理部23从自所连接的publisher Pubi接收的数据讯息中抽取数据,并将其存储至非易失性存储器32。这种情况下,讯息处理部23参照文件管理部22所保存的存储于ToC的组块清单,判定是否正确地接收了数据讯息。此外,在Mobile P2P终端10作为subscribers Subx动作的情况下,如果有接收失败的数据讯息,那么讯息处理部23产生repair request(修正讯息)并将其传送至无线接口31。
数据讯息是包含作为从publishers Pubx传送至subscribers Subx的文件数据的片段的组块的讯息。1个数据讯息中包含1个以上的组块。1个组块包含作为组块的实体的字节流及该组块的标识符。除这些以外,其它信息也可以包含在组块中。
在组块的尺寸对作为1个数据讯息传送而言过大的情况下,组块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被称为扇区的单位数据。这种情况下,数据讯息是以扇区单位被发送,再次发送的请求以组块单位被执行。这种情况下,数据讯息包含1个以上的扇区。扇区包含作为其实体的字节流与该扇区的标识符。扇区的标识符包括包含该扇区的组块的标识符与该扇区的从组块上的开头起的索引的一对。另外,publishers Pubx将ToC也分解成组块或者扇区,并与文件数据同样地作为数据讯息发送。
拥塞度计算部24通过无线接口31、讯息处理部23及未图示的其它部件获取1个~多个非Mobile P2P设备及1~多个Mobile P2P终端10的通信信息(下述Non-MP2P-info、Others-MP2P-info、Self-MP2P-info)。拥塞度计算部24基于通信信息计算非Mobile P2P设备所产生的无线通信的拥塞度及Mobile P2P终端10所产生的无线通信的拥塞度。
无线通信的拥塞度表示通信速度的降低程度、所收发的数据的堵塞(拥堵)等。无线通信的拥塞度例如也可以与能够在无线通信时利用的资源与数据发送请求次数的比率对应。另外,无线通信的拥塞度也可以与数据发送时的等待时间或特定时间内的数据发送次数等对应。拥塞度计算部24将与无线通信的拥塞度对应的动作模式设定于动作模式设定部21。
图3是表示拥塞度的计算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在图3中表示由实施方式的拥塞度计算部24进行的拥塞度的计算处理顺序。此处,将第I(I为1~N或1~M的自然数)个Mobile P2P终端10(publisher PubI或者subscriber SubI)作为终端PeerI(=PubI or SubI)进行说明。
终端PeerI的拥塞度计算部24从无线接入点AP1、AP2、…、APn的至少一部分获取与非Mobile P2P通信相关的信息(Non-MP2P-info)(步骤S21)。
图4是表示Non-MP2P-info的构成例的图。Non-MP2P-info是对Mobile P2P通信的拥塞度造成影响的信息。Non-MP2P-info包含无线接入点AP1、AP2、…、APn中的非Mobile P2P通信的信息(Non-MP2P-info(AP1)~(APn))。
此处,对第i(i为1~n的自然数)个无线接入点APi中的Non-MP2P-info(APi)的构成进行说明。Non-MP2P-info(APi)为以下AP信息51~59的全部或一部分。换句话说,Non-MP2P-info(APi)包含AP信息51~59中的至少1个。
AP信息51:无线接入点APi使用的无线channel信息(频率与带宽):Chi
AP信息52:无线接入点APi当前使用的物理层的传输速率(PHY bitrate):Ri
AP信息53:无线接入点APi的发送功率:PWRi
AP信息54:终端PeerI所检测到的来自无线接入点APi的接收功率(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or:RSSI):RSSIi
AP信息55:无线接入点APi的位置(设置无线接入点APi的位置的GPS座标等):POSi
AP信息56:终端PeerI所检测到的与无线接入点APi之间的通信的错误率(MAC层中的packet loss(封包遗失)所导致的再次发送概率):ERRi
AP信息57:连接于无线接入点APi的终端STAx的数量(站数):NSi
AP信息58:无线接入点APi的通信负载(无线接入点APi每单位时间内收发的数据量(Mbps)):LDi
AP信息59:无线接入点APi发送时的MAC层back-off(回退)频率(根据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在过去固定时间内back-off的次数或contention window size(竞争窗口尺寸)的过去固定时间的平均值):BOi
Chi是识别非Mobile P2P通信所使用的无线频带的信道信息。所述AP信息51~59中的Chi与RSSIi可以通过终端PeerI接收无线接入点APi定期broadcast的beaconframe(信标帧)而检测。因此,终端PeerI可以不连接于无线接入点APi而获取Chi与RSSIi。
其它与非Mobile P2P通信相关的Non-MP2P-info可以通过以下方法(B1)~(B3)中的任一种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获取。
(B1)…无线接入点APi将Non-MP2P-info嵌入(embed)至beacon中进行broadcast。具体来说,无线接入点APi在将Non-MP2P-info量化(quantize)之后编码为32字符以下的字串,并附加在表示网络名的ESSID(extended service set identifier,扩展服务集标识符)后发送。或者,无线接入点APi也可以使用以可将Non-MP2P-info作为payload(有效载荷)追加的方式扩张了规格的beacon frame来将Non-MP2P-info进行broadcast。在通过beacon获取信息的情况下,终端PeerI从可以检测到beacon的全部接入点APx收集Non-MP2P-info。
(B2)…无线接入点APi经由因特网101将Non-MP2P-info上载至服务器102。接下来,终端PeerI使用移动电话网络等其它通信机构(基站103等)从服务器102下载Non-MP2P-info。这种情况下,终端PeerI将通过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或WiFi(注册商标)等的定位而获取的自身终端的位置发送至服务器102。接下来,服务器102将靠近终端PeerI的位置的接入点APx的Non-MP2P-info回传至PeerI。
(B3)…终端PeerI连接于无线接入点APi,并且接收Non-MP2P-info。此时,终端PeerI如果与无线接入点APi进行unicast通信,那么在接收时能够获取Ri、ERRi的值。无线接入点APi将除Ri、ERRi以外的Non-MP2P-info作为数据发送至终端PeerI。由此,终端PeerI可以从无线接入点APi接收除Ri、ERRi以外的Non-MP2P-info。终端PeerI如果反复进行对接入点APi的连接与通信,便会耗费时间。因此,终端PeerI仅从可从beacon获得的RSSI高的最高位或高位的几个接入点APi获取信息。
此外,终端PeerI的拥塞度计算部24从除自身终端以外的Mobile P2P终端(MobileP2P终端Pub1、Pub2、…、PubN、Sub1、Sub2、…、SubM)的至少一部分接收与MobileP2P通信相关的信息(Others-MP2P-info)(步骤S22)。
图5是表示Others-MP2P-info的构成例的图。Others-MP2P-info是会对Mobile P2P通信的拥塞度造成影响的信息。Others-MP2P-info包含除自身终端以外的Mobile P2P终端Pub1、Pub2、…、PubN、Sub1、Sub2、…、SubM中的与Mobile P2P通信相关的信息(Others-MP2P-info(Peer1)~(PeerN+M-1))。
此处,对第j(j为I以外的自然数,且为1~N+M-1的自然数)个Mobile P2P终端(终端Peerj)中的Others-MP2P-info(Peerj)的构成进行说明。Others-MP2P-info(Peerj)为以下MP2P信息61~70的全部或一部分。换句话说,Others-MP2P-info(Peerj)包含MP2P信息61~70的至少1个。
MP2P信息61:终端Peerj所使用的无线channel信息(频率与带宽):CHj
MP2P信息62:终端Peerj当前使用的物理层的传输速率(PHY bitrate):Rj
MP2P信息63:终端Peerj的发送功率:PWRj
MP2P信息64:终端PeerI所检测到的来自终端Peerj的接收功率(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or:RSSI)RSSIj
MP2P信息65:终端Peerj的位置:POSj(终端Peerj当前所处的位置的GPS座标等)
MP2P信息66:终端PeerI所检测到的与Peerj之间的通信的错误率:ERRj(MAC层中的packet loss所导致的再次发送概率),或者在Mobile P2P通信中使用multicast/broadcast的情况下,接收应用程序层中的repair request后进行repair response(修正响应)(即再次发送)的概率
MP2P信息67:连接于终端Peerj的Mobile P2P终端的数量:NSj
MP2P信息68:终端Peerj的通信负载:LDj(终端Peerj每单位时间内收发的数据量(Mbps))
MP2P信息69:终端Peerj发送时的MAC层back-off频率:BOj(根据CSMA/CA而在过去固定时间内back-off的次数或contention window size的过去固定时间的平均值)
MP2P信息70:终端Peerj的状态:STATj(publisher or subscriber)
终端PeerI对于所述MP2P信息61~70中的CHj与RSSIj,是通过以下方法(C1)或(C2)的任一方法而获取。
(C1)…在Mobile P2P通信是以infrastructure mode实现的情况下,终端Peerj为publisher(Peerj=Pubj),并且通过终端PeerI接收终端Peerj定期broadcast的beacon frame而进行检测。
(C2)…在Mobile P2P通信是以ad hoc mode实现的情况下,通过终端PeerI接收终端Peerj定期broadcast的beacon frame而进行检测。
其它与Mobile P2P通信相关的Others-MP2P-info于在终端PeerI与终端Peerj之间形成了局域网的情况下直接获取。此外,于在终端PeerI与终端Peerj之间未形成局域网的情况下,间接地(例如一边切换局域网后多跳一边)获取。具体来说,Others-MP2P-info可以通过以下方法(D1)~(D3)中的任一种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获取。
(D1)…终端Peerj将Others-MP2P-info嵌入(embed)至beacon中进行broadcast。具体来说,终端Peerj在将Others-MP2P-info量化(quantize)之后编码成32字符以下的字串,并附加至beacon所包含的网络名ESSID而进行发送。或者,终端Peerj也可以使用以可将Others-MP2P-info作为payload追加的方式扩张了规格的beacon frame而将Others-MP2P-info进行broadcast。在通过这些beacon获取信息的情况下,终端PeerI针对可以检测到beacon的全部终端Peerj收集信息。另外,在Mobile P2P通信是以infrastructure mode实现并且终端Peerj为subscriber(Peerj=Subj)的情况下,终端Peerj不会发出beacon。这种情况下,终端PeerI无法从subscribers Subj获取Others-MP2P-info。
(D2)…终端Peerj使用移动电话网络等其它通信机构(无线接入点APx或基站103等)将Others-MP2P-info上载至服务器102。接下来,终端PeerI使用相同的移动电话网络等其它通信机构(无线接入点APx或基站103等)从服务器102下载该Others-MP2P-info。这种情况下,终端PeerI将通过GPS或WiFi(注册商标)等的定位而获取的自身终端的位置发送至服务器102。接下来,服务器102将靠近终端PeerI的位置的Mobile P2P终端(终端Peerj)的Others-MP2P-info回传至终端PeerI。
(D3)…在终端PeerI与终端Peerj属于Mobile P2P通信中的相同局域网的情况下,终端PeerI经由该局域网直接接收Others-MP2P-info。此时,终端PeerI如果与Peerj进行unicast通信,那么接收时能够获取Rj、ERRj的值。终端Peerj将除Rj、ERRj以外的Others-MP2P-info作为数据发送至终端PeerI。由此,终端PeerI可以从终端Peerj接收除Rj、ERRj以外的Others-MP2P-info。
此外,终端PeerI的拥塞度计算部24获取自身终端PeerI(Mobile P2P终端PubI)中的与Mobile P2P通信相关的信息(Self-MP2P-info)(步骤S23)。
图6是表示Self-MP2P-info的构成例的图。Self-MP2P-info是会对Mobile P2P通信的拥塞度造成影响的信息。Self-MP2P-info(PeerI)是以下MP2P信息81~88的全部或一部分。换句话说,Self-MP2P-info(PeerI)包含MP2P信息81~88中的至少1个。
MP2P信息81:终端PeerI所使用的无线channel信息(频率与带宽):CHI
MP2P信息82:终端PeerI当前使用的物理层的传输速率(PHY bitrate):RI
MP2P信息83:终端PeerI的发送功率:PWRI
MP2P信息84:终端PeerI的位置(终端PeerI当前所处的位置的GPS座标等):POSI
MP2P信息85:连接于终端PeerI的Mobile P2P终端的数量:NSI
MP2P信息86:终端PeerI的通信负载(终端PeerI每单位时间内收发的数据量(Mbps)):LDI
MP2P信息87:终端PeerI发送时的MAC层back-off频率(根据CSMA/CA而在过去固定时间内back-off的次数或contention window size的过去固定时间的平均值):BOI
MP2P信息88:终端PeerI的状态(publisher or subscriber):STATI
另外,上述步骤S21、S22、S23的顺序任意。在步骤S21~S23之后,终端PeerI的拥塞度计算部24计算自身终端PeerI所观测到的无线通信的拥塞度(步骤S24)。
拥塞度计算部24在能够选择的channel为1、2、…、K(K为自然数)的情况下,对各channel k(1≦k≦K)计算非Mobile P2P通信所产生的channel k的拥塞度Non-MP2P-congestion(k)与Mobile P2P通信所产生的channel k的拥塞度MP2P-congestion(k)。换句话说,拥塞度计算部24以信道单位计算非Mobile P2P通信的拥塞度与Mobile P2P通信的拥塞度。此时,拥塞度计算部24基于通过步骤S21~S23的处理而获取的通信信息(Non-MP2P-info、Others-MP2P-info、Self-MP2P-info)计算拥塞度。
非Mobile P2P通信所产生的channel k的拥塞度Non-MP2P-congestion(k)可由以下式(1)表示。此外,Mobile P2P通信所产生的channel k的拥塞度MP2P-congestion(k)可由以下式(2)表示。
Non-MP2P-congestion(k)=func(Non-MP2P-info) (1)
MP2P-congestion(k)=func(Others-MP2P-info,Self-MP2P-info) (2)
此处func()表示某些函数。
(非Mobile P2P通信的拥塞度)
作为非Mobile P2P通信的拥塞度Non-MP2P-congestion(k)的计算式的具体例,例如可以列举以下式(1X)等。
Non-MP2P-congestion(k)=Σi=1,…,nch2c(k,CHi)(C1r2c(Ri)+C2pwr2c(PWRi)+C3rssi2c(RSSIi)+C4pos2c(POSi)+C5err2c(ERRi)+C6ns2c(NSi)+C7ld2c(LDi)+C8bo2c(BOi)) (1X)
此处,式(1X)中的C1至C8是调整各项的贡献的加权因数。ch2c(k,ch)是将channel的信息转换为拥塞度要素的函数,且可由以下式(1A)及(1B)表示。
ch2c(k,ch)=1(k=ch) (1A)
ch2c(k,ch)=0(otherwise) (1B)
在非Mobile P2P通信中,仅在所使用的channel ch与k一致时有助于channel k的拥塞度。
图7是用来说明channel间的频率的重合的图。在非Mobile P2P通信中,例如在2.4GHz波段,使用channel 1-13的任一个。式(1A)及(1B)是在使用2.4GHz波段的WiFi(注册商标)下的channel 1、6、11(图7)时或使用5GHz波段的WiFi(注册商标)时等不存在channel间的overlap(重叠)时使用的式子。
在允许使用存在Overlap的channel(例如2.4GHz波段WiFi(注册商标)下的channel2、3等)的情况下,根据相互的干扰度(图7中的山的重合)而赋予ch2c(k,ch)的值。也就是说,在不同但干扰的channel(例如k=1,ch=2)中,以ch2c(1,2)=0.6等的方式将ch2c(1,2)的值设为大于0且小于1的值。
r2c(r)是将传输速率r(单位Mbps)转换为拥塞度要素的函数,可由以下式(1-1)表示。
r2c(r)=1/r (1-1)
在无线通信中,发送速率越低,数据发送越耗费时间,因此无线通信的拥塞度增高。r2c(r)也可以是式(1-1)以外的关于传输速率r的递减函数。
pwr2c(pwr)是将发送功率pwr(单位mW)转换为拥塞度要素的函数,可由以下式(1-2)表示。
pwr2c(pwr)=pwr (1-2)
在无线通信中,发送功率越高,无线通信的拥塞度越高。pwr2c(pwr)也可以是式(1-2)以外的关于发送功率pwr的递增函数。
rssi2c(rssi)是将接收功率rssi(单位mW)转换为拥塞度要素的函数,可由以下式(1-3)表示。
rssi2c(rssi)=rssi (1-3)
在无线通信中,接收功率越高,无线通信的拥塞度越高。rssi2c(rssi)也可以是式(1-3)以外的关于接收功率rssi的递增函数。
pos2c(pos)是将无线接入点APi的位置(geographical coordinates,地理坐标)pos转换为拥塞度要素的函数,可由以下式(1-4)表示。
pos2c(pos)=1/|pos-POSI| (1-4)
此处,POSI表示自身终端PeerI的位置,|pos-POSI|表示无线接入点APi与自身终端PeerI之间的距离(单位m)。在无线通信中,距离越近,无线通信的拥塞度越高。pos2c(pos)也可以是式(1-4)以外的关于距离|pos-POSI|的递减函数。
err2c(err)是将无线接入点APi与自身终端PeerI的数据收发的错误率err(0≦err≦1,err=0指没有错误,err=1指全部错误)转换为拥塞度要素的函数,可由以下式(1-5)表示。
err2c(err)=err (1-5)
在无线通信中,错误越多,无线通信的拥塞度越高。err2c(err)也可以是式(1-5)以外的关于错误率err的递增函数。
ns2c(ns)是将连接于无线接入点APi的终端STAx的数量ns转换为拥塞度要素的函数,可由以下式(1-6)表示。
ns2c(ns)=ns (1-6)
在无线通信中,终端STAx的台数越多,无线通信的拥塞度越高。ns2c(ns)也可以是式(1-6)以外的关于终端数ns的递增函数。
ld2c(ld)是将无线接入点APi的负载(数据传输量MB在过去固定时间、例如1分钟内的平均值)ld(单位Mbps)转换为拥塞度要素的函数,可由以下式(1-7)表示。
ld2c(ld)=ld (1-7)
在无线通信中,负载越大,无线通信的拥塞度越高。ld2c(ld)也可以是式(1-7)以外的关于负载ld的递增函数。作为负载ld的计算例,如果将1分钟内传输的数据量设为60MB,那么平均为ld=60MB/60秒=8Mbps的负载。
bo2c(bo)是将过去固定时间(例如1分钟)内无线接入点APi在发送前在MAC层back-off的次数转换为拥塞度要素的函数,可由以下式(1-8)表示。
bo2c(bo)=bo (1-8)
在无线通信中,Back-off次数越多,无线通信的拥塞度越高。bo2c(bo)也可以是式(1-8)以外的关于back-off次数bo的递增函数。另外,也可以使用contention window size的过去固定时间(例如1分钟)的平均值代替back-off次数。
非Mobile P2P通信所产生的channel k的拥塞度Non-MP2P-congestion(k)是针对各无线接入点APi计算所述拥塞度要素,获取除channel拥塞度要素ch2c(ch,k)之外的计算结果的加权和,在乘以channel拥塞度要素ch2c(ch,k)之后获取全部AP(i=1、…、n)的总和而得。另外,拥塞度计算部24不将无法取得信息的无线接入点APx包含在总和中。
(Mobile P2P通信的拥塞度)
作为Mobile P2P通信的拥塞度MP2P-congestion(k)的计算式的具体例,例如可以列举以下式(2X)等。
MP2P-congestion(k)=Sstat(STATI)ch2c(k,CHI)(C1r2c(RI)+C2pwr2c(PWRI)+C6ns2c(NSI)+C7ld2c(LDI)+C8bo2c(BOI))+Σj=1、…、N+M,j≠I Sstat(STATj)ch2c(k,CHj)(C1r2c(Rj)+C2pwr2c(PWRj)+C3rssi2c(RSSIj)+C4pos2c(POSj)+C5err2c(ERRj)+C6ns2c(NSj)+C7ld2c(LDj)+C8bo2c(BOj)) (2X)
此处,式(2X)中的C1至C8是调整各项的贡献的加权因数。另外,式(2X)中的C1至C8既可以与式(1X)中的C1至C8相同,也可以不同。
各拥塞度要素函数的定义如上所述。拥塞度计算部24将N台publishers Pubx及M台subscribers Subx(其中,N、M随时间变化)中的除自身终端以外的Mobile P2P终端的拥塞度的总和与自身终端PeerI的拥塞度相加。
Sstat(stat)是根据终端PeerI为publisher Pubx(stat=publisher)或subscriber Subx(stat=subscriber)来调整加权的加权因数。一般来说,publisher Pubx的发送机会比subscriberSubx多,因此设定为Sstat(publisher)>Sstat(subscriber)。
在拥塞度计算部24计算无线通信的拥塞度后,动作模式设定部21更新自身终端PeerI中的与Mobile P2P通信相关的设定(步骤S25)。例如,在自身终端PeerI为publisherPubx的情况(PeerI=PubI,STATI=publisher)下,执行(设定变更)以下(E1)~(E4)所示的处理的全部或一部分。
(E1)…PeerI所使用的无线channel CHI的更新:动作模式设定部21选择拥塞度最低的channel。也就是说,动作模式设定部21选择将Sch1Non-MP2P-congestion(k)+Sch2MP2P-congestion(k)设为最小的k作为channel。此处,Sch1、Sch2为非Mobile P2P通信与Mobile P2P通信的拥塞度的加权因数。例如在Sch1>Sch2的情况下,易于选择非Mobile P2P通信空闲的channel。
(E2)…PeerI的发送功率PWRI的更新:动作模式设定部21根据选择channel的拥塞度降低发送功率的power(功率)。动作模式设定部21在使用Channel k的过程中,根据以下式(E2-1)计算发送功率PWRI。
PWRI=Pmax-Spwr1min{Non-MP2P-congestion(k),Tpwr1}-Spwr2min{MP2P-congestion(k),Tpwr2} (E2-1)
此处,Tpwr1、Tpwr2为拥塞度的阈值,Pmax为发送功率的最大值(拥塞度为0时的发送功率),Spwr1、Spwr2为根据拥塞度降低发送功率的系数。阈值Tpwr1、Tpwr2具有在拥塞度Non-MP2P-congestion(k)、MP2P-congestion(k)增大时不会过分减小发送功率pwr的效果。此外,动作模式设定部21也可以使用以下式(E2-2)。
PWRI=max{Pmin、Pmax-Spwr1Non-MP2P-congestion(k)-Spwr2MP2P-congestion(k)} (E2-2)
此处,Pmin为发送功率的最小值。Pmin、Pmax、Spwr1、Spwr2、Tpwr1、Tpwr2可并非为在Mobile P2P终端共通的值,也可以设定针对各Mobile P2P终端不同的值。此外,也可以在各Mobile P2P终端动态地变更Pmin、Pmax、Spwr1、Spwr2、Tpwr1、Tpwr2的值。发送功率PWRI的设定也可以根据式(E2-1)及式(E2-2)以外的关于Non-MP2P-congestion(k)及MP2P-congestion(k)的递减函数进行。
(E3)…在拥塞度高时降低数据发送频率。动作模式设定部21在使用Channel k的过程中,在packet发送时以根据以下式(E3-1)所计算的概率p1中止发送。
p1=Sfrq1min{Non-MP2P-congestion(k),Tfrq1}+Sfrq2min{MP2P-congestion(k),Tfrq2} (E3-1)
此处,Tfrq1、Tfrq2为拥塞度的阈值,Sfrq1、Sfrq2为根据拥塞度提高发送中止概率的系数。阈值Tfrq1、Tfrq2具有在拥塞度Non-MP2P-congestion(k)、MP2P-congestion(k)增大时不会过分减小数据发送频率的效果。此外,动作模式设定部21并非概率性地降低频率,也可以针对使用中的物理层的传输速率RI,通过将实际的(应用程序层中的)数据发送速率设为(1-p1)RI而稳定地降低发送频率。Sfrq1、Sfrq2、Tfrq1、Tfrq2可并非在Mobile P2P终端共通的值,也可以设定针对各Mobile P2P终端不同的值。此外,也可以在各Mobile P2P终端动态地变更Sfrq1、Sfrq2、Tfrq1、Tfrq2的值。概率p1的设定也可以根据式(E3-1)以外的关于Non-MP2P-congestion(k)及MP2P-congestion(k)的递增函数进行。
(E4)…在拥塞度高时从publisher Pubx转变为subscriber Subx。动作模式设定部21在使用Channel k的过程中,以固定的时间间隔对以下式(E4-1)进行评价并算出概率p2,并基于该概率p2进行状态转变。
p2=Sdem1min{Non-MP2P-congestion(k),Tdem1}+Sdem2min{MP2P-congestion(k),Tdem2} (E4-1)
此处,Tdem1、Tdem2为拥塞度的阈值,Sdem1、Sdem2为根据拥塞度提高状态转变的概率的系数。式(E4-1)的第一项表示如果在自身终端PeerI的周围存在大量进行非Mobile P2P通信的无线接入点APx,那么自身终端PeerI变成subscriber Subx的概率高。也就是说,自身终端PeerI中止作为publisher Pubx而状态转变成subscriber Subx。由此,自身终端PeerI减少publisher Pubx的数量来缓和拥塞。
此外,式(E4-1)的第二项表示如果在自身终端PeerI的周围存在大量进行Mobile P2P通信的终端(publisher Pubx、subscribers Subx),那么自身终端PeerI变成subscriber Subx的概率高。也就是说,自身终端PeerI中止作为publisher Pubx而状态转变成subscriberSubx。由此,自身终端PeerI减少publisher Pubx的数量而缓和拥塞的状态转变虽为概率性,但会在固定时间内重新评价,因此如果概率不变,那么时间越久,越容易产生状态转变。阈值Tdem1、Tdem2具有在拥塞度Non-MP2P-congestion(k)、MP2P-congestion(k)增大时不会过分提高状态转变的概率的效果。Sdem1、Sdem2、Tdem1、Tdem2可并非为在Mobile P2P终端共通的值,也可以设定针对各Mobile P2P终端不同的值。此外,也可以在各Mobile P2P终端动态地变更Sdem1、Sdem2、Tdem1、Tdem2的值。概率p2的设定也可以根据式(E4-1)以外的关于Non-MP2P-congestion(k)及MP2P-congestion(k)的递增函数进行。
(E5)…在拥塞度高时使multicast延迟。在Mobile P2P局域网以infrastructure mode实现时,如果subscribers Subx将repair request进行multicast,那么首先repair request被unicast至publisher Pubx。之后,publisher Pubx将repair request多播(multicast)至其它subscribers Subx。这种情况下,在拥塞度高时,拖迟来自该publisher Pubx的multicast。换句话说,来自publisher Pubx的multicast延迟对应于拥塞度的大小的时间。例如,如果根据以下式(E5-1)而计算的值v超过阈值,那么publisher Pubx将从subscriber Subx多播(multicast)的数据暂时存储在buffer中。接下来,publisher Pubx将repair request作为来自publisher Pubx的内容分发的一部分进行multicast分发。
v=Smul1Non-MP2P-congestion(k)+Smul2MP2P-congestion(k) (E5-1)
此处,Smul1、Smul2为加权因数。Smul1、Smul2、阈值可并非为在Mobile P2P终端共通的值,也可以设定针对各Mobile P2P终端不同的值。此外,也可以在各Mobile P2P终端动态地变更Smul1、Smul2、阈值的值。值v的设定也可以根据式(E5-1)以外的关于Non-MP2P-congestion(k)及MP2P-congestion(k)的递增函数进行。
在自身终端PeerI为subscriber Subx的情况下(PeerI=SubI、STATI=subscriber),步骤S25中的与Mobile P2P通信相关的设定的更新是由以下处理(F1)的方式进行。
(F1)…终端PeerI在拥塞度低时变成publisher。具体来说,终端PeerI是基于根据下式(F1-1)而计算的概率p3从subscriber Subx状态转变为publisher。
p3=ρ-Spro1min{Non-MP2P-congestion(k),Tpro1}-Spro2min{MP2P-congestion(k),Tpro2} (F1-1)
此处,Tpro1、Tpro2为拥塞度的阈值,Spro1、Spro2为根据拥塞度降低状态转变的概率的系数。ρ为拥塞度为0时的转变概率(0≦ρ≦1)。阈值Tpro1、Tpro2具有在拥塞度Non-MP2P-congestion(k)、MP2P-congestion(k)增大时不会过分降低状态转变的概率的效果。Spro1、Spro2、Tpro1、Tpro2可并非为在Mobile P2P终端共通的值,也可以设定针对各Mobile P2P终端不同的值。此外,也可以在各Mobile P2P终端动态地变更Spro1、Spro2、Tpro1、Tpro2的值。
式(F1-1)的第二项具有在周围存在大量非Mobile P2P通信的无线接入点APx时使概率降低而避免拥塞的位置上的Mobile P2P分发的效果。另一方面,在非Mobile P2P设备少时,容易产生publisher Pubx,因此可以在不对非Mobile P2P设备造成大的影响的情况下分发Mobile P2P。式(F1-1)的第三项具有在周围存在大量进行Mobile P2P通信的publishers Pubx时不会过度增大publisher Pubx的效果。概率p3的设定也可以根据式(F1-1)以外的关于Non-MP2P-congestion(k)及MP2P-congestion(k)的递减函数进行。
另外,虽并非为必须,但非Mobile P2P的无线接入点APx也可以与上述方法一起进行例如以下(G1)~(G4)那样的动作。
(G1)…空出Mobile P2P通信用的channel。非Mobile P2P APx将一部分channel设为被预约用于Mobile P2P通信的channel,使用除已被预约的channel以外的channel。
(G2)…空出Time slot。非Mobile P2P APx根据时刻对无线频带的占有时间进行分割。例如,非Mobile P2P APx仅在从偶数秒开始的时刻(3点5分0秒至1秒为止,3点5分2秒至3秒为止等)进行通信,从奇数秒开始的时刻空出频带以用于Mobile P2P终端。
(G3)…控制Publisher Pubx的配置。非Mobile P2P APx具有指向性天线,存在使用该天线传送应该分发至Mobile P2P终端的内容的情况。此种情况下,非Mobile P2P APx使Mobile P2P终端具有指向性进行数据通信,而将内容传送至远离自身的Mobile P2P终端。由此,进行Mobile P2P通信的Mobile P2P终端可以从不易干扰非Mobile P2P APx的时点开始进行分发。
(G4)…调整功率及发送频率。非Mobile P2P APx利用与上述相同的方法计算Non-MP2P-congestion(k)、MP2P-congestion(k),并进行发送功率的调整及数据发送频率的调整。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Mobile P2P通信终端形成局域网。而且,任一Mobile P2P通信终端成为publisher Pubx,publisher Pubx向subscribers Subx发送数据。进而,各Mobile P2P通信终端一边切换publisher Pubx与subscriber Subx的作用,一边使局域网动态地变化。由此,不经由因特网101等既有网络而对大量Mobile P2P通信终端进行内容分发。这种情况下,Mobile P2P通信终端与设置在周围的提供既有网络的无线设备(无线接入点APx)之间共有通信信息(Non-MP2P-info、Others-MP2P-info、Self-MP2P-info)。并且,Mobile P2P通信终端以既有网络与内容分发的任一方均不占有无线频带的方式调整无线通信的拥塞度。由此,在通过Mobile P2P通信终端进行内容分发时,实现与既有网络基础设施的协调动作。
例如,存在因事件等而集中在一个地方的群众所持有的移动电话实施Mobile P2P通信的情况。此时,Mobile P2P终端的数量可能会大幅多于设置于事件会场的非Mobile P2P设备的数量。此种情况下,如果大量Mobile P2P终端进行内容分发,那么无线频带拥塞。在本实施方式中,Mobile P2P通信终端根据Mobile P2P通信及非Mobile P2P通信的拥塞度调整Mobile P2P通信的拥塞度。由此,在通过Mobile P2P通信终端进行内容分发时,能够消除无线频带的拥塞。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拥塞度计算部24使用Non-MP2P-info计算拥塞度,但拥塞度计算部24也可以使用代替Non-MP2P-info内的至少一部分信息而预先设定的固定值计算拥塞度。
此外,拥塞度计算部24使用Others-MP2P-info计算拥塞度,但拥塞度计算部24也可以使用代替Others-MP2P-info内的至少一部分信息而预先设定的固定值计算拥塞度。
此外,拥塞度计算部24使用Self-MP2P-info计算拥塞度,但拥塞度计算部24也可以使用代替Self-MP2P-info内的至少一部分信息而预先设定的固定值计算拥塞度。此外,拥塞度计算部24使用Self-MP2P-info计算拥塞度,但拥塞度计算部24也可以不使用Self-MP2P-info而计算拥塞度。
这样一来,根据实施方式,拥塞度计算部24从Mobile P2P通信终端获取Mobile P2P通信的拥塞度(第1无线通信的第1拥塞度)。此外,拥塞度计算部24从无线接入点APx获取非Mobile P2P通信的拥塞度(第2无线通信的第2拥塞度)。并且,拥塞度计算部24基于第1拥塞度与第2拥塞度计算与无线通信相关的第3拥塞度。进而,动作模式设定部21基于第3拥塞度将自身装置的Mobile P2P通信的动作模式的设定切换成publishersPubx与subscribers Subx的任一个。
由此,在Mobile P2P通信中,以与第3拥塞度对应的数据发送频率进行无线通信。因此,即便是在进行Mobile P2P通信及非Mobile P2P通信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通信速度的降低。
已对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非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以其它各种方式加以实施,且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化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与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拥塞度计算部,基于在终端间直接进行点对点的无线通信的第1无线通信的第1拥塞度、与经由连接于网络的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第2无线通信的第2拥塞度,计算与无线通信相关的第3拥塞度;
无线接口,进行所述第1无线通信;以及
动作模式设定部,基于所述第3拥塞度,将所述通信装置的所述第1无线通信的动作模式的设定切换成进行第1内容的分发的第1通信模式与接收所分发的第2内容的第2通信模式的任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拥塞度计算部使用从另一通信装置发送而来的、与所述第1无线通信相关的第1信息,计算所述第1拥塞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拥塞度计算部使用所述通信装置与另一通信装置之间进行所述第1无线通信时所获取的、与所述第1无线通信相关的第2信息,计算所述第1拥塞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拥塞度计算部使用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发送而来的、与所述第2无线通信相关的第3信息,计算所述第2拥塞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拥塞度计算部使用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之间进行所述第2无线通信时所获取的、与所述第2无线通信相关的第4信息,计算所述第2拥塞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拥塞度计算部使用所述通信装置的、与所述第1无线通信相关的第5信息,计算所述第1拥塞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1个:
识别所述另一通信装置进行所述第1无线通信时的无线频带的信道的信息;
所述另一通信装置进行所述第1无线通信时的传输速率;
所述另一通信装置进行所述第1无线通信时的发送功率;
所述另一通信装置的位置的信息;
连接于所述另一通信装置的通信装置的台数;
所述另一通信装置的每单位时间的收发数据量;
所述另一通信装置在发送数据前back-off的次数在过去固定时间内的平均值;以及
所述另一通信装置处于所述第1通信模式与所述第2通信模式的哪一个状态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1个:
所述另一通信装置进行所述第1无线通信时的接收功率;以及
所述另一通信装置进行所述第1无线通信时的数据传输的错误率。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1个:
识别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所述第2无线通信时的无线频带的信道信息;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所述第2无线通信时的传输速率;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所述第2无线通信时的发送功率;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位置的信息;
连接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装置的台数;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的每单位时间的收发数据量;以及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在发送数据前back-off的次数在过去固定时间内的平均值。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4信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1个: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所述第2无线通信时的接收功率;以及
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所述第2无线通信时的数据传输的错误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拥塞度计算部是
以识别无线频带的信道的单位计算所述第1拥塞度,
以所述信道的单位计算所述第2拥塞度,
基于以所述信道的单位计算出的所述第1及第2拥塞度,以所述信道的单位计算所述第3拥塞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拥塞度计算部是通过对以所述信道的单位计算出的所述第1拥塞度与以所述信道的单位计算出的所述第2拥塞度赋予不同的加权,而以所述信道的单位计算所述第3拥塞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模式设定部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1个作为所述动作模式的变更:
从多个信道中选择所述第3拥塞度成为最小的信道;
根据所述已选择的信道中的所述第3拥塞度的大小而降低发送功率;
根据所述已选择的信道中的所述第3拥塞度的大小而降低数据发送频率;
根据所述已选择的信道中的所述第3拥塞度的大小,提高从所述第1通信模式转变为所述第2通信模式的概率;
根据所述已选择的信道中的所述第3拥塞度的大小,降低从所述第2通信模式转变为所述第1通信模式的概率;以及
根据所述已选择的信道中的所述第3拥塞度的大小,使接收repair request时的repair response的multicast延迟。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从所述另一通信装置直接接收所述第1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经由所述网络及服务器获取所述第1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从所述无线通信设备直接接收所述第3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经由所述网络及服务器获取所述第3信息。
1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在终端间直接进行点对点的无线通信的第1无线通信的第1拥塞度,
获得经由连接于网络的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第2无线通信的第2拥塞度,
基于所述第1拥塞度及所述第2拥塞度计算与无线通信相关的第3拥塞度,以及
基于所述第3拥塞度,将通信装置的所述第1无线通信的动作模式的设定切换成进行第1内容的分发的第1通信模式与接收所分发的第2内容的第2通信模式的任一个。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计算所述第1拥塞度时,使用从另一通信装置发送而来的、与所述第1无线通信相关的第1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计算所述第1拥塞度时,使用所述通信装置与另一通信装置之间进行所述第1无线通信时所获取的、与所述第1无线通信相关的第2信息。
CN201610141254.4A 2015-10-16 2016-03-11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066036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242664P 2015-10-16 2015-10-16
US62/242,664 2015-10-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3615A true CN106603615A (zh) 2017-04-26
CN106603615B CN106603615B (zh) 2019-11-29

Family

ID=58524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41254.4A Active CN106603615B (zh) 2015-10-16 2016-03-11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187818B2 (zh)
CN (1) CN1066036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84799B2 (en) * 2018-09-27 2021-11-23 Apple Inc. WiFi TCP performance in multi-radio coexistence cases
US12061620B2 (en) * 2021-06-30 2024-08-13 Optx Solution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gesting data in disparate format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7378A (zh) * 2010-03-09 2010-09-08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混合mac协议设计方法
CN102300262A (zh) * 2010-06-23 2011-12-28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程序、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US20120294142A1 (en) * 2010-02-04 2012-11-22 Nokia Corporation Adjusting channel access parameters due to traffic load
US20140321847A1 (en) * 2013-04-25 2014-10-30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network
CN104429140A (zh) * 2012-07-06 2015-03-1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基站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17609B2 (en) 2006-03-27 2010-10-19 Ka Lun Eddie Law Multi-channel wireless networks
US20080049703A1 (en) * 2006-08-28 2008-02-28 Nokia Corporation Multicast-only data transmission mode for access points and virtual access point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369800B2 (en) 2006-09-15 2013-0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power control and/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mix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5060885B2 (ja) * 2006-09-22 2012-10-3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8526410B2 (en) 2007-07-06 2013-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when sharing downlink bandwidth between wide area network usage and peer to peer signaling
US9197528B2 (en) 2011-03-02 2015-11-24 3Inova Networks Inc. Traffic management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networks
US8902930B2 (en) * 2011-05-04 2014-12-0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Hybri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8693431B2 (en) 2011-09-14 2014-04-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based joint scheduling of peer to peer links with WWAN
US20140003237A1 (en) * 2012-06-29 2014-01-02 Thomas J. Kenne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wireless devices in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dfs) bands
US20140164640A1 (en) * 2012-12-11 2014-06-12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mall packet priority congestion control for data center traffic
US9350664B2 (en) * 2013-04-25 2016-05-24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network
JP6075319B2 (ja) * 2014-03-28 2017-02-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94142A1 (en) * 2010-02-04 2012-11-22 Nokia Corporation Adjusting channel access parameters due to traffic load
CN101827378A (zh) * 2010-03-09 2010-09-08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混合mac协议设计方法
CN102300262A (zh) * 2010-06-23 2011-12-28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程序、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4429140A (zh) * 2012-07-06 2015-03-1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基站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140321847A1 (en) * 2013-04-25 2014-10-30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3615B (zh) 2019-11-29
US10187818B2 (en) 2019-01-22
US20170111819A1 (en) 2017-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33460B2 (en) Adaptive beacon interval in WLAN
CN105453686B (zh) 用于接入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93629B (zh) 基于传送机会(txop)的信道重用
EP162652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cknowledgement frames
CN100355250C (zh) 使用多信道的无线局域网络通信方法
US1007597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LAN
TWI445355B (zh) 在無線網狀網路中之網狀決定型存取(mda)程序及支援此程序之無線裝置
CN104272807A (zh) 用于探测请求和响应的交换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5827373A (zh) 在站中使用的方法以及站
CN105101405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内的装置位置的标识符
CN103814596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KR101612552B1 (ko) 다중형식 비콘 운용 방법
CN101855935A (zh) 在网格网络中通信的方法
CN109644413A (zh) 用于减少来自邻无线设备的干扰的系统和方法
CN105978614B (zh) 一种毫米波系统定向天线空间复用方法
US20100142450A1 (en) Locally adminstered mac address based method for sel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identifying enhanced version nodes of standards
CN105379350A (zh) 用于信道接入或传输参数的动态适配的系统和方法
EP2974497B1 (en) Cocktail party: side conversations and talking over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s
US20050089045A1 (en) Method of providing priority-based discriminated services in wireless LAN environment
KR101122616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처리량 및 전력소비 효율을 개선하는 방법
CN114667798A (zh) 通信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06603615A (zh)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CN102333348B (zh) 基于认知无线电的终端群接入网切换网络侧控制方法
CN109803283A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设备
CN107005338A (zh) 用于a‑mdpu的自适应块ack机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1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TOSHIBA MEMORY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Cor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Kaixia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MEMORY Corp.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TOSHIBA MEMORY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Pangea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14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Pangea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MEMORY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