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99328B - 一种文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文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99328B
CN106599328B CN201710066245.8A CN201710066245A CN106599328B CN 106599328 B CN106599328 B CN 106599328B CN 201710066245 A CN201710066245 A CN 201710066245A CN 106599328 B CN106599328 B CN 1065993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user
adopt
opinion
arg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662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99328A (zh
Inventor
李宽
刘国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7100662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993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99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993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993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993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2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06F16/2228Indexing structures
    • G06F16/2246Trees, e.g. B+tre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3File access structures, e.g. distributed ind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文件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于提高文件意见征集与采纳的效率,防止未经授权对意见征集与采纳工作流程的变更,该方法包括:接收待征求意见文件,将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转换为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展示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包括根单元、分支单元及叶单元;接收第一用户输入的针对根单元、分支单元或者叶单元的第一意见信息;接收第二用户对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接收第三用户针对采纳信息的第二意见信息;接收第四用户对第二意见信息的第二采纳信息,并返回接收第三用户针对采纳信息的第二意见信息;在达到预设条件后停止接收第一意见信息、第一采纳信息、第二意见信息、第二采纳信息。

Description

一种文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文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很多可视读文件具有在编制过程中需要多次征求多方面的意见,且需要对提出的意见通过甄别进行采纳的要求。进一步地,对可视读文件的意见往往需要明确到章节条款、说明理由,而对意见是否采纳也往往需要逐条进行,并对是否采纳以及如何采纳进行征求意见。由于征求意见往往分为多轮,可能出现某些相关方对原本的条款内容没有意见,但对按照提出意见进行修改的条款内容有意见的情况,因此,对提出的意见和采纳情况进行有效地管理有着实际的意义。
在现有技术中,对文件进行意见收集需人工使用文字处理系统或电子表格系统进行汇总,当参与征求意见的人员很多或分为多个轮次时,工作量巨大且容易遗漏;另一方面,在没有一套确定的技术方案进行控制时,意见的采纳人员可能未经必要授权变更采纳处理流程,使得提出的意见没有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必要的处理。
再有,在征求意见和采纳的过程中,在没有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进行控制时,可能导致未授权的信息泄露,也可能出现在提出意见和采纳时的仿冒和抵赖,采用密码学技术方案则能够有效控制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文件处理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高效地对文件进行征求意见及采纳,以及防止未经授权对工作流程的变更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文件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将所述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转换为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展示所述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所述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包括根单元、分支单元以及叶单元,每个所述根单元、所述分支单元以及所述叶单元均具有不同的单元标识;
接收第一用户输入的针对所述根单元、所述分支单元或者所述叶单元的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意见信息包括所述单元标识和第一用户信息,所述第一意见信息还包括意见类型、意见要求、意见理由、意见提出时间、意见修改时间、意见显示类型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第一用户信息是记载在一个用户信息集中的标识信息或者是包括能够定位到所述第一用户的联系信息;
接收第二用户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包括完全采纳、部分采纳、原则采纳、无实质性分歧或者不采纳;
接收第三用户针对所述第一采纳信息或者第二采纳信息的第二意见信息,所述第二意见信息包括所述单元标识和第三用户信息,所述第二意见信息还包括意见类型、意见要求、意见理由、意见提出时间、意见修改时间、意见显示类型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第三用户信息是记载在一个用户信息集中的标识信息或者是包括能够定位到所述第三用户的联系信息;或者,接收所述第三用户输入的针对所述根单元、所述分支单元或者所述叶单元的第一意见信息;
接收第四用户对所述第二意见信息的第二采纳信息,所述第二采纳信息包括完全采纳、部分采纳、原则采纳、无实质性分歧或者不采纳;
在达到预设条件之前,重复接收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意见信息、第二采纳信息;
在达到所述预设条件之后,停止接收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意见信息、所述第二采纳信息。
相应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第二用户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之前,接收所述第一用户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修改信息,形成包括修订版本的第一意见信息或者带有修订标记的第一意见信息;
或者,在接收第二用户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之前,设置禁止接收所述第一用户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修改信息。
相应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采纳信息中包括完全采纳时,对采纳后的文本与所述第一意见信息中建议修改成为的内容进行匹配,如果未达到完全匹配,则触发返回修改所述采纳后的文本或者修改所述第一采纳信息;
在所述第二采纳信息中包括完全采纳时,对采纳后的文本与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或所述第二意见信息中建议修改成为的内容进行匹配,如果未达到完全匹配,则触发返回修改所述采纳后的文本或者修改所述第二采纳信息;
在所述第一采纳信息中包括部分采纳时,对采纳后的文本与所述第一意见信息中建议修改成为的内容进行匹配,如果未到预设字符串长度的匹配,则触发返回修改所述采纳后的文本或者修改所述第一采纳信息;
在所述第二采纳信息中包括部分采纳时,对采纳后的文本与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或所述第二意见信息中建议修改成为的内容进行匹配,如果未到预设字符串长度的匹配,则触发返回修改所述采纳后的文本或者修改所述第二采纳信息;
在所述第一采纳信息中包括部分采纳、原则采纳、无实质性分歧以及不采纳之一时,判断所述第一采纳信息中的采纳说明是否达到预设字符数,如果未达到所述预设字符数,则触发返回修改所述采纳说明;
在所述第二采纳信息中包括部分采纳、原则采纳、无实质性分歧以及不采纳之一时,判断所述第二采纳信息中的采纳说明是否达到预设字符数,如果未达到所述预设字符数,则触发返回修改所述采纳说明。
相应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所述第二意见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采纳信息中一项或多项的投票信息并接收投票理由信息;
所述投票信息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两值选择信息,或者,所述投票信息为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的李克特量表,或者,所述投票信息为包括完全同意、同意但有意见、不同意但采纳意见后改为同意、完全不同意中的任一项的选择信息。
相应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进行汇总;
或者,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所述第二意见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采纳信息进行汇总。
相应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投票信息以及所述投票理由信息进行汇总。
相应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后,向所述第一用户发送意见待提出通知;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意见信息后,向所述第二用户发送意见待采纳通知;
在接收到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后,向发送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用户发送意见采纳情况通知,和/或,向所述第三用户发送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所述第一采纳信息提出第二意见信息的通知;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意见信息后,向所述第四用户发送意见待采纳通知;
在接收到对所述第二意见信息的第二采纳信息后,向发送所述第二意见信息的第三用户发送意见采纳情况通知。
相应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采用密码学技术加密,以便所述第一用户、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第三用户以及所述第四用户采用所述密码学技术对所述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进行解密;
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所述第二意见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采纳信息,采用所述密码学技术加密,以便所述第一用户、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第三用户以及所述第四用户采用所述密码学技术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所述第二意见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采纳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进行解密。
相应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用所述密码学技术对所述第一用户、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第三用户或者所述第四用户的操作日志进行处理,根据设定加密操作日志内容,计算并存储与上一条日志关联的本条日志的哈希值。
一种文件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转换单元,用于接收待征求意见文件,将所述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转换为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展示所述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所述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包括根单元、分支单元以及叶单元,每个所述根单元、所述分支单元以及所述叶单元均具有不同的单元标识;
意见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输入的针对所述根单元、所述分支单元或者所述叶单元的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意见信息包括所述单元标识和第一用户信息,所述第一意见信息还包括意见类型、意见要求、意见理由、意见提出时间、意见修改时间、意见显示类型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第一用户信息是记载在一个用户信息集中的标识信息或者是包括能够定位到所述第一用户的联系信息;
采纳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用户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包括完全采纳、部分采纳、原则采纳、无实质性分歧或者不采纳;
所述意见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三用户针对所述第一采纳信息的第二意见信息,所述第二意见信息包括所述单元标识和第三用户信息,所述第二意见信息还包括意见类型、意见要求、意见理由、意见提出时间、意见修改时间、意见显示类型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第三用户信息是记载在一个用户信息集中的标识信息或者是包括能够定位到所述第三用户的联系信息;或者,接收所述第三用户输入的针对所述根单元、所述分支单元或者所述叶单元的第一意见信息;
所述采纳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第四用户对所述第二意见信息的第二采纳信息,所述第二采纳信息包括完全采纳、部分采纳、原则采纳、无实质性分歧或者不采纳;
触发单元,用于在达到预设条件之前,重复接收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意见信息、第二采纳信息;在达到所述预设条件之后,停止接收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意见信息、所述第二采纳信息。
相应的,所述意见接收单元还用于:
在接收第二用户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之前,接收所述第一用户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修改信息,形成包括修订版本的第一意见信息或者带有修订标记的第一意见信息;或者,在接收第二用户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之前,设置禁止接收所述第一用户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修改信息。
相应的,所述采纳接收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采纳信息中包括完全采纳时,对采纳后的文本与所述第一意见信息中建议修改成为的内容进行匹配,如果未达到完全匹配,则触发返回修改所述采纳后的文本或者修改所述第一采纳信息;在所述第二采纳信息中包括完全采纳时,对采纳后的文本与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或所述第二意见信息中建议修改成为的内容进行匹配,如果未达到完全匹配,则触发返回修改所述采纳后的文本或者修改所述第二采纳信息;在所述第一采纳信息中包括部分采纳时,对采纳后的文本与所述第一意见信息中建议修改成为的内容进行匹配,如果未到预设字符串长度的匹配,则触发返回所述修改采纳后的文本或者修改所述第一采纳信息;在所述第二采纳信息中包括部分采纳时,对采纳后的文本与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或所述第二意见信息中建议修改成为的内容进行匹配,如果未到预设字符串长度的匹配,则触发返回修改所述采纳后的文本或者修改所述第二采纳信息;在所述第一采纳信息中包括部分采纳、原则采纳、无实质性分歧以及不采纳之一时,判断所述第一采纳信息中的采纳说明是否达到预设字符数,如果未达到所述预设字符数,则触发返回修改所述采纳说明;在所述第二采纳信息中包括部分采纳、原则采纳、无实质性分歧以及不采纳之一时,判断所述第二采纳信息中的采纳说明是否达到预设字符数,如果未达到所述预设字符数,则触发返回修改所述采纳说明。
相应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投票单元,用于接收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所述第二意见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采纳信息中一项或多项的投票信息并接收投票理由信息;所述投票信息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两值选择信息;或者,所述投票信息为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的李克特量表,或者,所述投票信息为包括完全同意、同意但有意见、不同意但采纳意见后改为同意、完全不同意中的任一项的选择信息。
相应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汇总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进行汇总;或者,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所述第二意见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意见采纳信息进行汇总。
相应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汇总单元,用于对所述投票信息以及所述投票理由信息进行汇总。
相应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通知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后,向所述第一用户发送意见待提出通知;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意见信息后,向所述第二用户发送意见待采纳通知;在接收到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后,向发送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用户发送意见采纳情况通知,和/或,向所述第三用户发送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所述第一采纳信息提出第二意见信息的通知;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意见信息后,向所述第四用户发送意见待采纳通知;在接收到对所述第二意见信息的第二采纳信息后,向发送所述第二意见信息的第三用户发送意见采纳情况通知。
相应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加密单元,用于对所述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采用密码学技术加密,以便所述第一用户、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第三用户以及所述第四用户采用所述密码学技术对所述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进行解密;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所述第二意见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采纳信息,采用所述密码学技术加密,以便所述第一用户、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第三用户以及所述第四用户采用所述密码学技术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所述第二意见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采纳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进行解密。
相应的,所述加密单元还用于:
采用所述密码学技术对所述第一用户、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第三用户或者所述第四用户的操作日志进行处理,根据设定加密操作日志内容,计算并存储与上一条日志关联的本条日志的哈希值。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转换为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接收针对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中各级单元的意见,以及可以接收对意见的采纳信息和对采纳信息的意见,从而实现不可未经授权变更的多轮意见征集与采纳,使得文件的征求意见更加全面,更能体现协商一致的特征,有效提高了征求意见与采纳的效率与质量,同时可以防止未经授权对意见征求与采纳流程的变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文件处理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文件处理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在现有技术中,规范性文件在意见征求及采纳的过程中,会存在以下问题:(1)在多轮征求意见和采纳时,意见提出者难以全面看到意见的采纳处理过程,可能导致对已经实施了处理的意见,在未了解处理意图的情况下反复提出;(2)对原文件内容并没有意见的相关方,在文件根据提出的意见修改后,可能会不同意修改后的内容,但往往在采纳修改全部完成后才能够提出,增加再采纳处理的周期;(3)现有技术对可视读文件修订难以做到征求意见的及时和全面。由于可视读文件往往是在修订过程中再征求意见,而对可视读文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并没有良好的收集和处理机制;(4)现有技术难以实现低成本高效地对征求到的修改意见本身征集认同意见,现有技术对提出的意见可以通过一个表格记录其相关的内容,但如要实现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关人对意见是否合理进行投票,则要花费相应的人力和物力以及必要的准备时间;(5)现有技术在意见并行提出时,需要人工整理对各个条款的意见内容,在参与征求意见的人员很多时,工作量很大而且容易产生遗漏;(6)现有技术在征集敏感可视读文件的意见时,往往是采用物理环境的控制,及时性和必要的代表性难以保证。为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文件处理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文件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接收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将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转换为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展示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包括根单元、分支单元以及叶单元,每个根单元、分支单元以及叶单元均具有不同的单元标识。
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区别于可机读文件,能够由用户阅读后提出相应的意见。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按照语意相对完整的叶单元进行组织,一个或多个叶单元可以组织成为分支单元;一个或多个分行支单元可以组织成上一级的分支单元,直至最后汇总为根单元。对已经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可视读文件可以逐级拆分,直至叶单元;给定的格式可以是按照XML或其他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对半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稿,按照给定的规则进行初步的拆分,规则可以通过配置文件提供,可能的规则包括:按照法律条款的规则,识别编章节条款项目;按照公文的规则,识别一、(一)、1.、(1)及自然段等标识;按照标准的规则识别章条段、有编号列项、无编号列项;按照自定义给定的规则识别给定的分层要素;按照自然段识别。对非结构化的文稿,提供人工输入、拷贝/粘贴方式。
在需要对文件进行征求意见时,将按照单元组织的方式展现,即所有的相关人都能够准确通过单元标识定位文件的叶单元、各级分支单元和根单元。文件的叶单元、各级分支单元和根单元均带有自己的单元标识和版本号,并在可能时提供历史版本的对比查询。
在本实施例中,当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中涉及到引用其他文献的,还可以通过明确的标识予以标记,并能够及时提供所引用文献的有效版本;在必要时,还可以提供引用文献的多个版本,例如当前有效版和修订版。
步骤102:接收第一用户输入的针对根单元、分支单元或者叶单元的第一意见信息,第一意见信息包括单元标识和第一用户信息,第一意见信息还包括意见类型、意见要求、意见理由、意见提出时间、意见修改时间、意见显示类型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一用户信息是记载在一个用户信息集中的标识信息或者是包括能够定位到第一用户的联系信息。
第一用户可以理解为对待征求意见文件提出意见的用户,第一用户即可视读文件意见提出者可以面向叶单元提出意见;如果意见涉及到分支单元的,则可以面向分支单元提出意见,以此类推;如果意见涉及到整个文稿的,则可以面向根单元提出意见。第一用户输入的针对根单元、分支单元或者叶单元的第一意见信息包括有单元标识,以标识该第一意见信息所针对的根单元、分支单元或者叶单元。
根据需要,可以设定记录第一用户信息、意见类型、意见要求、意见原因、意见提出时间、意见最后修改时间、意见显示类型等意见要素。
其中,第一用户信息可以是记载在一个用户信息集中的标识信息或者是包括能够定位到所述第一用户的联系信息,对应于封闭式征求意见即在一个封闭环境内(例如一个企业内部)征求意见可以建立一个用户信息集,第一用户信息可以是记载在该用户信息集中的标识信息,例如对第一用户ID(身份标识号)的一个链接;对于开放式征求意见,第一用户可以输入能够定位到该用户的联系信息,例如姓名、电话、邮件、IM(Instant Messaging,即时通讯)号等。
意见类型为必须记载项,可以包括:(1)对叶单元为:增加一个新的叶单元;删除本叶单元;修改本叶单元的内容,其中修改应可标记具体修改的文字;将本叶单元升级为分支单元;(2)对分支单元和根单元为:增加一个新单元;将某个叶单元/下级分支单元移到本分支单元;调整本分支单元中叶单元/下级分支单元的顺序;其他处理。
意见要求为条件记载项,仅在增加和改动各单元内文字时适用,明确增加的内容/将原文由什么样修改为什么样。
意见原因为必须记载项,说明修改的理由,可带有原因文件的链接或支持附件机制。
意见提出时间为必须记载项,记录提出意见的日期和时间。
意见修改日期为条件记载项,记录意见修改的日期和时间。
意见显示类型(是否对他人可见)为可选项,可以包括:对所有人可见;对特定人可见,特定人可以由意见提出者通过某种方式选择;仅对意见收集与采纳者可见。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在接收第二用户对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之前,接收第一用户对第一意见信息的修改信息,形成包括修订版本的第一意见信息或者带有修订标记的第一意见信息;或者,在接收第二用户对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之前,设置禁止接收第一用户对第一意见信息的修改信息。
也即可以设定允许第一用户对第一意见信息进行修改或者禁止第一用户对第一意见信息进行修改,如果允许第一用户对第一意见信息进行修改,第一用户可以多次对第一意见进行修改,此时修改可带有修改的版本,也可以能够看到每次修改的痕迹。
步骤103:接收第二用户对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第一采纳信息包括完全采纳、部分采纳、原则采纳、无实质性分歧或者不采纳。
第二用户即对第一意见信息的意见收集与采纳者,可以输入对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对意见的采纳,即第一采纳信息可以包括采纳处理方式、采纳结果、采纳理由。
其中,采纳处理方式可以分为如下5种情况:(1)采纳,即意见要求如何改的,一个字不动的全盘接受;(2)部分采纳,即意见中提出的要求,一部分全面接受,一部分不接受;(3)原则采纳,即根据意见中提出要求的含义,对原来的文字重新进行了描述;(4)无实质性分歧,由于提出的意见与文稿该单元描述的事宜无确定的关联,往往是不在同一个维度,所以提出的意见是否采纳与改动文稿没有关系,一般不导致文稿的改动;(5)未采纳。不同意提出的意见,未改动。
采纳结果描述了采纳之后的改动情况,对采纳、无实质性分歧和未采纳,可以是类似“按照意见改动”/“未改动原文”的一条描述,以区别于未处理状态的空值。
采纳理由,除对采纳不必说明理由外,其他情况均应说明理由,必要时可引用链接或提供附件以支持相应的观点。
另外,还可以对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的权限进行设置。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在第一采纳信息中包括完全采纳时,对采纳后的文本与第一意见信息中建议修改成为的内容进行匹配,如果未达到完全匹配,则触发返回修改采纳后的文本或者修改第一采纳信息;在第一采纳信息中包括部分采纳时,对采纳后的文本与第一意见信息中建议修改成为的内容进行匹配,如果未到预设字符串长度的匹配,则触发返回修改采纳后的文本或者修改第一采纳信息;在第一采纳信息中包括部分采纳、原则采纳、无实质性分歧以及不采纳之一时,判断第一采纳信息中的采纳说明是否达到预设字符数,如果未达到预设字符数,则触发返回修改采纳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对第一采纳信息进行校验,当第二用户选择了完全采纳,则需要采纳结果即采纳后的文本与第一意见信息中建议修改成为的内容完全一致,如未完全一致则需要修改采纳后的文本或者选择其他采纳处理方式;如果选择了部分采纳,则需要采纳结果即采纳后的文本与第一意见信息中建议修改成为的内容达到预设字符串长度的一致,如未达到则需要修改采纳后的文本或者选择其他采纳处理方式;如果选择了部分采纳、原则采纳、无实质性分歧以及不采纳之一时,还需要填写采纳说明。
步骤104:接收第三用户针对第一采纳信息或第二采纳信息的第二意见信息,第二意见信息包括单元标识和第三用户信息,第二意见信息还包括意见类型、意见要求、意见理由、意见提出时间、意见修改时间、意见显示类型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三用户信息是记载在一个用户信息集中的标识信息或者是包括能够定位到第三用户的联系信息;或者,接收第三用户输入的针对根单元、分支单元或者叶单元的第一意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用户即针对采纳信息(第一采纳信息以及后续步骤中的第二采纳信息)存在意见的意见提出者,第三用户可以与第一用户同属一人或一个实体,也可以不与第一用户同属一人或一个实体,同时可以限定第三用户是否必须与第一用户同属一人或一个实体。第三用户可以对采纳信息进行确认,可以包括:(1)单次确认模式,即第三用户对采纳信息进行评价,明确是否接受采纳意见,对不接受的情况,明确说明不能接受;此时,如果要沟通,可能需要通过系统外的方式进行。(2)单轮确认模式,第三用户对采纳信息进行评价,明确是否接受采纳信息。对不接受的情况,作为一次新的意见提出,此种情况适合于采纳和意见同步进行的情况。即第三用户输入的针对根单元、分支单元或者叶单元的第一意见信息,此时执行接收第三用户输入的针对根单元、分支单元或者叶单元的第一意见信息。(3)多轮确定模式,第三用户对一采纳信息进行评价,明确是否接受采纳信息,对不接受的情况,在相关意见栏提出,并提出新的意见内容,采纳者针对意见再次进行采纳即执行后续的步骤105,一直到得到一个确定的意见,最终的采纳方式可以是上述五种采纳处理方式之一。也即在这种模式下第三用户可以针对第一采纳信息输入第二意见信息,第四用户可以对第二意见信息输入第二采纳信息,第三用户可以针对第二采纳信息输入第二意见信息,第四用户可以再对第二意见信息输入第二采纳信息,如此反复。
另外,第二意见信息中在一些可能的情况下可以不包括意见类型,即其意见类型应为第一意见信息的延续,同样,第二意见信息的意见显示类型也可能是第一意见信息的延续。对第一意见信息以及第二意见信息所包括的内容是可以自定义配置的。
步骤105:接收第四用户对第二意见信息的第二采纳信息,第二采纳信息包括完全采纳、部分采纳、原则采纳、无实质性分歧或者不采纳。
第四用户可以作为第二意见信息的意见收集与采纳者,可以输入对第二意见信息的第二采纳信息,第四用户可以与第二用户同属一人或一个实体,也可以不与第二用户同属一人或一个实体,同时可以限定第四用户是否必须与第二用户同属一人或一个实体。
第二采纳信息与第一采纳信息类似,也可以包括采纳处理方式、采纳结果、采纳理由,相关内容可以参见上述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在第二采纳信息中包括完全采纳时,对采纳后的文本与第一意见信息或第二意见信息中建议修改成为的内容进行匹配,如果未达到完全匹配,则触发返回修改采纳后的文本或者修改第二采纳信息;在第二采纳信息中包括部分采纳时,对采纳后的文本与第一意见信息或第二意见信息中建议修改成为的内容进行匹配,如果未到预设字符串长度的匹配,则触发返回修改采纳后的文本或者修改第二采纳信息;在第二采纳信息中包括部分采纳、原则采纳、无实质性分歧以及不采纳之一时,判断第二采纳信息中的采纳说明是否达到预设字符数,如果未达到预设字符数,则触发返回修改采纳说明。
步骤106:在达到预设条件之前,重复接收第一意见信息、第一采纳信息,以及第二意见信息、第二采纳信息;在达到预设条件之后,停止接收第一意见信息、第一采纳信息以及第二意见信息、第二采纳信息。
预设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设定结束时间、达到规定的轮次等。
在实际应用中,对征集意见和采纳情况的阶段性终止,可以细分为:(1)仅征求意见终止,之前没有启动采纳,采纳将针对终止后提出的意见进行。(2)征求意见和采纳一并终止,在采纳的过程中可以继续提出意见,包括对采纳情况的意见,一旦终止,则不再接受和处理任何意见。(3)采纳终止,采纳终止之后在提出的任何意见将不在本次采纳处理。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文件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对第一意见信息、第一采纳信息、第二意见信息以及第二采纳信息中一项或多项的投票信息并接收投票理由信息。投票信息可以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两值选择信息,或者,投票信息为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的李克特量表,或者,投票信息为包括完全同意、同意但有意见、不同意但采纳意见后改为同意、完全不同意中的任一项的选择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投票信息或者是一个同意、不同意的两值选择;或者是一个类似从完全同意、基本同意、暂无意见、有点不同意、完全不同意的多值选择,即一个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的李克特量表;也可体现为包括完全同意、同意但有意见、不同意但采纳意见后改为同意、完全不同意的带有意见理由的选择;
本实施例还可以对除完全同意之外选择进行意见理由的控制,即要求意见理由不得少于指定字数的字符串,并允许不少于特定体积的规定格式的附件。
在对第一意见信息、第二意见信息、第一采纳信息或者第二采纳信息的投票中,可以从人员范围和记名方式两个维度考虑,投票也可以为这两个方式的组合:
第一方面,人员范围可以分为开放式投票和封闭式投票两种情况:开放式投票不面向特定人员,任何相关人(即有权看到可视读文件征求意见的人员均可投票);封闭式投票面向特定人员,不在范围内的人员不能投票。
第二方面,记名方式可以分为不记名可重复、不记名不可重复、记名三种情况:不记名可重复,投票一次计算一票,不记录投票的信息来源;不记名不可重复,每个用户只能投一次票,但最后不提供投票的信息来源,在不能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鉴别投票人的情况下,可能只能适用于封闭式投票;记名,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自报记名。记录投票者自己申报的标识,适用于开放式投票,但不能识别一个投票者申报多个标识并多次投票;定向记名。投票按照事先记载的范围定向发出,并记录每个投票者的投票结果。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文件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对第一意见信息进行汇总;
或者,对第一意见信息、第一采纳信息、第二意见信息以及第二采纳信息进行汇总。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对意见信息和采纳信息进行汇总,分为如下情况:仅汇总意见情况,一般在意见采纳之前实施,即对第一意见信息进行汇总;或者,汇总意见和采纳情况,一般在采纳之后实施,即对第一意见信息、第一采纳信息、第二意见信息以及第二采纳信息进行汇总。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文件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对投票信息以及投票理由信息进行汇总。
对多值投票的情况,可以对每个值进行汇总,并对非完全同意的理由和附件进行汇总;或者,对采用李克特量表投票的情况,对每个投票结果的量值进行汇总。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文件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接收到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后,向第一用户发送意见待提出通知;
在接收到第一意见信息后,向第二用户发送意见待采纳通知;
在接收到对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后,向发送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用户发送意见采纳情况通知;和/或,在需要时向第三用户发送对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提出第二意见信息的通知;
在接收到第二意见信息后,向第四用户发送意见待采纳通知;
在接收到对第二意见信息的第二采纳信息后,向发送第二意见信息的第三用户发送意见采纳情况通知。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到新文献、新的意见(可以包括第一意见信息以及第二意见信息)以及采纳实施时,可以进行通知提示。在接收到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或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的新版本发布后,对封闭式的征求意见,对所有要求的提出意见者发出定向通知;对开放式的征求意见,发出必要的公告通知,即向第一用户发送意见待提出通知;新意见发布后,应可向意见的征集者发出定向通知,意见的征集者可以是一个小组,意见的征集者可以理解为意见采纳者(即第二用户或第四用户),也就是说,在接收到第一意见信息后向第二用户发送意见待采纳通知,在接收到第二意见信息后向第四用户发送意见待采纳通知;新采纳发布后,向第一用户发出定向通知,第一用户可以是一个小组,即在接收到对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后,向发送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用户发送意见采纳情况通知;同时,根据预先的约定,在采用单轮征求意见的方式时,向第三用户发送对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再次提出第一意见信息的通知;或者,在采用多轮征求意见的方式时,向第三用户发送对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提出第二意见信息或者对第二意见信息的第二采纳信息再次提出第二意见信息的通知;在接收到对第二意见信息的第二采纳信息后,向发送第二意见信息的第三用户发送意见采纳情况通知。定向通知与公告通知可以是任何目前主流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邮件、短信、微信或专门的IM软件。另外,对需要做出响应的环节,例如意见提出、对意见的投票、对意见采纳情况的投票,均可设定提醒的模式与周期,在没有响应的情况下,可以按照给定的模式与周期一直发送提醒,直至达到规定的条件,规定的条件可以是收到了响应,也可以是达到了预定的周期。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文件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对所述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可视读文件采用密码学技术加密,以便所述第一用户、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第三用户以及所述第四用户采用所述密码学技术对所述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可视读文件进行解密;
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所述第二意见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采纳信息,采用所述密码学技术加密,以便所述第一用户、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第三用户以及所述第四用户采用所述密码学技术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所述第二意见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采纳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进行解密。
在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带有敏感信息时,可采用密码学技术例如数字证书技术对征集的内容进行加密,在可能且必要时加解密应采用非对称密钥,并实现如下的功能:
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采用密码学技术加密,需要采用密码学技术打开,没有所述密码学技术中算法和密钥的,将不能正确看到其中的内容;提出的意见(第一意见信息或者第二意见信息)由意见提出者(第一用户或第三用户)采用密码学技术加密,由意见征集者(第二用户或者第四用户)采用相应的密码打开;采纳信息(第一采纳信息或者第二采纳信息)由意见采纳者(第二用户或者第四用户)采用密码学技术加密,由意见提出者(第一用户或第三用户)采用相应的密码打开。可选地,第一意见信息、第二意见信息、第一采纳信息以及第二采纳信息均可以采用所述密码学技术计算其散列值,以实现抗抵赖功能。从而实现信息的阅读者未经授权不能阅读相关信息,没有授权的人员不能采纳意见,已经阅读的不能抵赖,已经发出的意见和采纳信息不能抵赖。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文件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采用所述密码学技术对所述第一用户、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第三用户或者所述第四用户的操作日志进行处理,根据设定加密操作日志内容,或采用哈希算法计算日志的摘要信息值,即计算并存储与上一条日志关联的本条日志的哈希值。
另外,对提出意见、对新意见投票和采纳情况投票,可以设置默认的处理结果,在达到规定的时限后,按照提示的默认处理结果处置。默认的处理结果可能是:同意。即对需要征集意见的内容无意见;对表决的内容为同意。弃权。既对需要征集意见的内容放弃提出意见的权利;对征求意见的内容不赞同也不反对,放弃发表意见的权利。
对完成征求意见的可视读文件,形成采纳意见前、采纳意见后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展示,可选地,对采纳意见后应提供带有修订痕迹的方式和无修订的方式。上述的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按照叶单元、分支单元、根单元的组织框架,可以采用XML(Extensible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格式存储原文、意见、采纳信息,以便后期实现对意见征集和采纳情况的分析。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转换为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接收针对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中各级单元的意见,以及可以接收对意见的采纳信息和对采纳信息的意见,从而实现不可未经授权变更的单次、单轮与多轮意见征集与采纳,另外,还可以对意见以及采纳信息进行投票,使得文件的征求意见更加全面,更能体现协商一致的特征,有效提高了征求意见与采纳的效率与质量,同时可以防止未经授权对意见征求与采纳流程的变更,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文件处理方法可以通过一种文件处理系统实现,该系统可以包括:
(一)文稿接收与格式化模块,用于:接收需要征求意见和采纳的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将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转换为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待征求意见文件按照语意相对完整的叶单元进行组织,一个或多个叶单元可以组织成为分支单元;一个或多个分支单元可以组织成上一级的分支单元,直至最后汇总为根单元。对已经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稿可以逐级拆分,直至叶单元;给定的格式可以是按照XML或其他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对半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稿,按照给定的规则进行初步的拆分,规则可以通过配置文件提供,可能的规则包括:按照法律条款的规则,识别编章节条款项目;按照公文的规则,识别一、(一)、1.、(1)及自然段等标识;按照标准的规则识别章条段、有编号列项、无编号列项;按照自定义给定的规则识别给定的分层要素;按照自然段识别。对非结构化的文稿,提供人工输入、拷贝/粘贴方式。
(二)配置管理模块,用于:为文稿接收与格式化模块解析出的每个叶单元、分支单元和根单元分配单元标识并记录其版本,确保在整个系统中单元标识的唯一性。在如下情况下记录版本:1.每个叶单元、分支单元和根单元的可编辑内容发生变化并退出时;2.编辑人通过命令(例如点击按钮或按下快捷键)要求保存版本时。
(三)文稿展示模块,用于:将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按照给定的配置文件要求的模式展示,展示时可根据配置隐藏或显示单元标识以及隐藏或显示特定的叶单元、分支单元,对不同的意见与采纳版本,可根据配置:仅显示最新的版本;或者,按不同的窗口/区域显示前后两个版本,可选地标记不同;或者,可人工进行版本的切换。
(四)引用处理模块,用于:对文稿引用的文献进行记录和在需要时展示。对引用的是某个网址页面的,通过窗口或在指定的区域显示该页面;对引用的是某个网址页面特定位置的,通过窗口或在指定的区域显示该页面并定位到特定的位置;对引用的是特定文件的,通过窗口或在指定的区域按照该文件能够显示的方式显示该文件;可选地,对引用有多个版本的,可选地通过便捷的控制方式,例如按键或鼠标变更版本,并显示前后还有多少版本;对引用的文件允许下载的,提供该引用文件的下载选项,可选地,对有多个版本的,支持多个版本的引用文件的下载。
(五)意见与采纳输入模块,用于接收意见以及对意见采纳信息的输入,具体过程包括:
在文稿展示模块展示了文件的内容后,采取与相关叶单元、分支单元、根单元能明确建立关联的方式,建立意见提出或采纳处理的区域。譬如:弹出一个可编辑的窗口;或者,打开一个可编辑的区域,并通过位置或连线表示关联;或者,打开一个区域,通过叶单元/分支单元的标识表示关联。
在意见提出或采纳处理的区域中,提供复制特定内容,例如复杂叶单元内容或意见内容的功能,例如通过按钮或快捷键实现。
对在意见提出或采纳处理的区域的编辑,允许采取修订模式,即能够看到改动前和改动后的对比。
意见提出的原因/采纳理由允许引用超链接,允许提供附件。
意见类型/采纳类型可以为可配置的选单。
意见提出者/意见采纳者的相关信息通过意见提出与采纳人员管理模块进行管理。
意见输入完成后,按照预定的显示策略显示提出的意见和采纳的情况,即预定的显示策略显示第一意见信息、第二意见信息、第一采纳信息以及第二采纳信息。
(六)意见提出与采纳人员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意见提出/采纳人员:
对封闭环境,如已经建立了人员管理系统的,与该人员管理系统通信查询、获取人员信息,但可以不提供对人员信息的维护;
对封闭环境尚未建立人员管理系统的,或先注册再提出意见的半开放环境,建立一个简易的人员管理系统,并由征求意见者确定对人员的界定,例如:每个人员可注册一个ID,根据ID识别人员;或者,注册ID的人员的若干信息不能等同,例如可选择身份证号、手机号、IM(QQ、微信、MSN等)、电子信箱不能等同等;
对开放的环境,提供对相关信息的输入。可选地,可以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必要和可行的验证,例如对身份证号本身的合法性进行校验;在可能和必要的情况下,与国家权威部门联网进行身份核查等等。
(七)投票处理模块,用于对意见和采纳信息逐单元进行投票,可以实现:
在意见提出/采纳意见后展示投票内容;
向特定/非特定人员发出投票通知,特定人员可来自意见提出与采纳人员管理模块;
对于记名投票,可以:通过合法登录的方式记录投票人员;或者,通过数字证书确定允许投票的人员;或者,对自报记名,记录自报记名需要留存的信息,例如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单位等,由系统使用人员进行配置。
对不记名但不可重复的投票,可以:通过合法登录的方式记录投票的人员;或者,通过必要信息的验证(例如身份证件号码、手机号码,视可获得的信息和要求的不重复度确定),确定允许的投票人员;或者,通过投票邀请码确定允许投票的人员,其中投票邀请码可通过短信、邮件或书面等方式发放。
对可重复投票,则可以按照规定的可重复规则进行记录,例如同一个网络地址在规定时间内的投票次数。投票可选择的选项由系统管理者确定,可能是包括“赞成”和“不赞成”两个选项;可能是一个李克特量表;还可能包括:有条件赞成,即提出修改意见,采纳后改为赞成,不采纳为不赞成;或者弃权等。
统计投票结果,可以在投票过程中统计;或者,在投票完成后统计。另外,本模块同时用于处理意见提出者对意见采纳者采纳信息的认可:在单次和单轮采纳时,可包括赞成和不赞成两个选项或李克特量表;在多轮采纳时,可包括赞成、有条件赞成和不赞成三个选项或李克特量表。
(八)意见和采纳情况汇总模块,用于对征求意见和采纳信息进行汇总处理,包括:
对征求意见汇总,对每个单元级别列出所提出的所有的意见进行汇总,包括意见内容、提出理由、提出人员等信息;对征求意见并对意见进行投票情况的汇总,对每个单元级别列出每条意见以及对是否采纳该意见的投票进行汇总,在对征求意见汇总的基础上汇总投票情况等;对采纳信息汇总,对每个单元级别对每条意见的采纳信息进行明确,一个叶单元有多条意见的,可能有多条采纳方式,但最后的采纳结果仅有一个;对采纳信息进行了投票的采纳信息的汇总,在采纳信息的基础上对采纳信息的投票进行汇总;对多轮征求意见的,可选择地展示仅仅最近一轮的意见还是全部的意见。可选地,根据采纳情况,形成通用文字处理格式的带有修订的文档,所有的对意见的采纳,通过修订体现。
(九)消息通知模块,用于对需要发出相关通知的情况,由相关模块调用本模块以发出通知,包括:
直接接受发送通知的方式和地址(标识码,例如电话号码),发出通知;或者,接受某个已经记录在系统中的人员标识,通过意见提出与采纳人员管理模块定位该联系人并按照要求的方式发出消息。
(十)默认处理模块,对明确默认处理规则并启用默认处理的情况,在默认的条件满足时,按照规定的默认值给出征求意见、投票的意见。同时调用消息通知模块再次将处理结果发相关人员。
(十一)安全管理模块,本模块提供数字证书的CA、RA、RA客户端等功能,并提供典型的非对称密钥加密、对称密钥加密和哈希值计算功能,支持的算法可配置。因此:意见提出者可以确保自己的意见是不可抵赖的;意见提出者、意见采纳者可以确保自己的意见没有被未授权地变更;对敏感的信息,可以通过加密的方式传输,并确保指定的人员在指定的设备上查看。
(十二)工作进程调度模块,本模块作为一个控制模块,控制上述各模块实现完整的文件征求意见和采纳过程,可以包括:
调用文稿接收与格式化模块,接受并格式化组织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
调用配置管理模块,为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的每个叶单元、分支单元、根单元分配标识并标记版本;
在准备征求意见或采纳意见时,调用文稿展示模块,展示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
在意见提出者(第一用户或第三用户)或意见采纳者(第二用户或第四泳)阅读引用文档时,调用引用处理模块,展示引用文档;可选地,调用消息通知模块,通知可以提出意见。
调用意见与采纳输入模块,接受意见提出者对文件提出的意见,在输入意见的过程中,可选地显示提出的全部意见/本人提出的全部意见;其中,调用意见提出与采纳人员管理模块,记录意见提出人员。可选地,调用消息通知模块,通知已经提出了意见。
可选地,在需要对提出的意见进行投票时,调用投票处理模块,对提出的意见进行投票,其中,对记名和可控范围的投票,记录意见提出者自己是否可以投票;对记名投票,调用意见提出与采纳人员管理模块,记录投票人员。可选地,调用消息通知模块,通知可以进行投票。
对多轮提出意见的情况,在不关闭提出意见的情况下,(1)调用意见与采纳输入模块对意见进行采纳,同时调用意见提出与采纳人员管理模块,记录采纳人员;(2)可选地,调用投票处理模块,对采纳意见进行投票,在需要时调用意见提出与采纳人员管理模块,记录投票人员;(3)调用意见与采纳输入模块记录后继意见,同时调用意见提出与采纳人员管理模块,记录意见提出人员;(4)可选地,调用投票处理模块,对提出意见进行投票,在需要时调用意见提出与采纳人员管理模块,记录投票人员;(5)重复步骤(1)-(4),直至达到截止的时间或轮数。中间均可调用消息通知模块,通知达到相应的状态。
调用意见和采纳情况汇总模块,根据需要对意见和采纳情况进行汇总。
可选地,在有默认处理的情况下,对超出规定时间等满足默认处理要求的,调用默认处理模块,进行默认处理,并调用消息通知模块,通知已经进行了默认处理。
可选地,在有安全需求并具备安全管理模块时,调用安全管理模块以加密传输、存储需要显示的内容,只有拥有数字证书的人员能打开相关的内容并提出意见,且对提出的意见进行数字签名;只有拥有数字证书的人员可以进行意见采纳,并对采纳情况进行数字签名。进一步地,在需要时对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第三用户以及第四用户使用系统的所有行为记录日志,并采用哈希算法计算日志的信息摘要,必要时将上一日志信息摘要作为计算要素,以实现对用户行为的抗抵赖和可审计。
从而实现对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的意见征集与采纳,使得文件的征求意见更加全面,有效提高了征求意见与采纳的效率与质量,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另外,参见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文件处理装置实施例,可以包括:
转换单元201,用于接收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将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转换为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展示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包括根单元、分支单元以及叶单元,每个根单元、分支单元以及叶单元均具有不同的单元标识。
意见接收单元202,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输入的针对根单元、分支单元或者叶单元的第一意见信息,第一意见信息包括单元标识和第一用户信息,第一意见信息还包括意见类型、意见要求、意见理由、意见提出时间、意见修改时间、意见显示类型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一用户信息是记载在一个用户信息集中的标识信息或者是包括能够定位到第一用户的联系信息。
采纳接收单元203,用于接收第二用户对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第一采纳信息包括完全采纳、部分采纳、原则采纳、无实质性分歧或者不采纳。
意见接收单元202,还用于接收第三用户针对第一采纳信息的第二意见信息,第二意见信息包括单元标识和第三用户信息,第二意见信息还包括意见类型、意见要求、意见理由、意见提出时间、意见修改时间、意见显示类型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三用户信息是记载在一个用户信息集中的标识信息或者是包括能够定位到第三用户的联系信息;或者,接收第三用户输入的针对根单元、分支单元或者叶单元的第一意见信息。
采纳接收单元203,还用于接收第四用户对第二意见信息的第二采纳信息,第二采纳信息包括完全采纳、部分采纳、原则采纳、无实质性分歧或者不采纳。
触发停止单元204,用于在达到预设条件之前,重复接收第一意见信息、第一采纳信息,以及第二意见信息、第二采纳信息;在达到预设条件之后,停止接收第一意见信息、第一采纳信息以及第二意见信息、第二采纳信息。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意见接收单元还可以用于:
在接收第二用户对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之前,接收第一用户对第一意见信息的修改信息,形成包括修订版本的第一意见信息或者带有修订标记的第一意见信息;或者,在接收第二用户对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之前,设置禁止接收第一用户对第一意见信息的修改信息。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采纳接收单元还可以用于:
在第一采纳信息中包括完全采纳时,对采纳后的文本与第一意见信息中建议修改成为的内容进行匹配,如果未达到完全匹配,则触发返回修改采纳后的文本或者修改第一采纳信息;在第二采纳信息中包括完全采纳时,对采纳后的文本与第一意见信息或第二意见信息中建议修改成为的内容进行匹配,如果未达到完全匹配,则触发返回修改采纳后的文本或者修改第二采纳信息;在第一采纳信息中包括部分采纳时,对采纳后的文本与第一意见信息中建议修改成为的内容进行匹配,如果未到预设字符串长度的匹配,则触发返回修改采纳后的文本或者修改第一采纳信息;在第二采纳信息中包括部分采纳时,对采纳后的文本与第一意见信息或第二意见信息中建议修改成为的内容进行匹配,如果未到预设字符串长度的匹配,则触发返回修改采纳后的文本或者修改第二采纳信息;在第一采纳信息中包括部分采纳、原则采纳、无实质性分歧以及不采纳之一时,判断第一采纳信息中的采纳说明是否达到预设字符数,如果未达到预设字符数,则触发返回修改采纳说明;在第二采纳信息中包括部分采纳、原则采纳、无实质性分歧以及不采纳之一时,判断第二采纳信息中的采纳说明是否达到预设字符数,如果未达到预设字符数,则触发返回修改采纳说明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置还包括:
投票单元,用于接收对第一意见信息、第一采纳信息、第二意见信息以及第二采纳信息中一项或多项的投票信息并接收投票理由信息;投票信息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两值选择信息,或者,投票信息为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的李克特量表,或者,投票信息为包括完全同意、同意但有意见、不同意但采纳意见后改为同意、完全不同意中的任一项的带有意见理由的选择信息。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文件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汇总单元,用于对第一意见信息进行汇总;或者,对第一意见信息、第一采纳信息、第二意见信息以及第二意见采纳信息进行汇总。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文件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汇总单元,用于对投票信息以及投票理由信息进行汇总。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文件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
通知单元,用于在接收到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后,向第一用户发送意见待提出通知;在接收到第一意见信息后,向第二用户发送意见待采纳通知;在接收到对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后,向发送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用户发送意见采纳情况通知,和/或,在需要时向第三用户发送对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提出第二意见信息的通知;在接收到第二意见信息后,向第四用户发送意见待采纳通知;在接收到对第二意见信息的第二采纳信息后,向发送第二意见信息的第三用户发送意见采纳情况通知。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文件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
加密单元,用于对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采用密码学技术加密,以便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第三用户以及第四用户采用密码学技术对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进行解密;对第一意见信息、第一采纳信息、第二意见信息以及第二采纳信息,采用密码学技术加密,以便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第三用户以及第四用户采用密码学技术对第一意见信息、第一采纳信息、第二意见信息以及第二采纳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进行解密。
在本发明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密单元还可以用于:
采用密码学技术对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第三用户或者第四用户的操作日志进行处理,根据设定加密操作日志内容,计算并存储与上一条日志关联的本条日志的哈希值。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转换为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接收针对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中各级单元的意见,以及可以接收对意见的采纳信息和对采纳信息的意见,从而实现不可未经授权变更的单次、单轮、多轮意见征集与采纳,另外,还可以对意见以及采纳信息进行投票,使得文件的征求意见更加全面,更能体现协商一致的特征,有效提高了征求意见与采纳的效率与质量,同时可以防止未经授权对意见征求与采纳流程的变更,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或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装置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装置、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装置、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装置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文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将所述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转换为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展示所述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所述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内容按照根单元、分支单元以及叶单元进行拆分,每个所述根单元、所述分支单元以及所述叶单元均具有不同的单元标识,通过所述单元标识准确定位所述根单元、所述分支单元或者所述叶单元;接收第一用户输入的针对所述根单元、所述分支单元或者所述叶单元的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意见信息包括所述单元标识和第一用户信息,所述第一意见信息还包括意见类型、意见要求、意见理由、意见提出时间、意见修改时间、意见显示类型中的一项或多项;采用所述单元标识定位所述第一意见信息针对的根单元、所述分支单元或者所述叶单元;所述第一用户信息是记载在一个用户信息集中的标识信息或者是包括能够定位到所述第一用户的联系信息;
接收第二用户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包括完全采纳、部分采纳、原则采纳、无实质性分歧或者不采纳;
接收第三用户针对所述第一采纳信息或者第二采纳信息的第二意见信息,所述第二意见信息包括所述单元标识和第三用户信息,所述第二意见信息还包括意见类型、意见要求、意见理由、意见提出时间、意见修改时间、意见显示类型中的一项或多项,采用所述单元标识定位所述第二意见针对的根单元、所述分支单元或者所述叶单元;所述第三用户信息是记载在一个用户信息集中的标识信息或者是包括能够定位到所述第三用户的联系信息;或者,接收所述第三用户输入的针对所述根单元、所述分支单元或者所述叶单元的第一意见信息;
接收第四用户对所述第二意见信息的第二采纳信息,所述第二采纳信息包括完全采纳、部分采纳、原则采纳、无实质性分歧或者不采纳;
在达到预设条件之前,重复接收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意见信息、第二采纳信息;
在达到所述预设条件之后,停止接收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意见信息、所述第二采纳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第二用户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之前,接收所述第一用户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修改信息,形成包括修订版本的第一意见信息或者带有修订标记的第一意见信息;
或者,在接收第二用户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之前,设置禁止接收所述第一用户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修改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采纳信息中包括完全采纳时,对采纳后的文本与所述第一意见信息中建议修改成为的内容进行匹配,如果未达到完全匹配,则触发返回修改所述采纳后的文本或者修改所述第一采纳信息;
在所述第二采纳信息中包括完全采纳时,对采纳后的文本与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或所述第二意见信息中建议修改成为的内容进行匹配,如果未达到完全匹配,则触发返回修改所述采纳后的文本或者修改所述第二采纳信息;
在所述第一采纳信息中包括部分采纳时,对采纳后的文本与所述第一意见信息中建议修改成为的内容进行匹配,如果未到预设字符串长度的匹配,则触发返回修改所述采纳后的文本或者修改所述第一采纳信息;
在所述第二采纳信息中包括部分采纳时,对采纳后的文本与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或所述第二意见信息中建议修改成为的内容进行匹配,如果未到预设字符串长度的匹配,则触发返回修改所述采纳后的文本或者修改所述第二采纳信息;
在所述第一采纳信息中包括部分采纳、原则采纳、无实质性分歧以及不采纳之一时,判断所述第一采纳信息中的采纳说明是否达到预设字符数,如果未达到所述预设字符数,则触发返回修改所述采纳说明;
在所述第二采纳信息中包括部分采纳、原则采纳、无实质性分歧以及不采纳之一时,判断所述第二采纳信息中的采纳说明是否达到预设字符数,如果未达到所述预设字符数,则触发返回修改所述采纳说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所述第二意见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采纳信息中一项或多项的投票信息并接收投票理由信息;
所述投票信息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两值选择信息,或者,所述投票信息为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的李克特量表,或者,所述投票信息为包括完全同意、同意但有意见、不同意但采纳意见后改为同意、完全不同意中的任一项的选择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进行汇总;或者,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所述第二意见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采纳信息进行汇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投票信息以及所述投票理由信息进行汇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后,向所述第一用户发送意见待提出通知;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意见信息后,向所述第二用户发送意见待采纳通知;
在接收到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后,向发送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用户发送意见采纳情况通知,和/或,向所述第三用户发送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所述第一采纳信息提出第二意见信息的通知;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意见信息后,向所述第四用户发送意见待采纳通知;
在接收到对所述第二意见信息的第二采纳信息后,向发送所述第二意见信息的第三用户发送意见采纳情况通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采用密码学技术加密,以便所述第一用户、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第三用户以及所述第四用户采用所述密码学技术对所述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进行解密;
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所述第二意见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采纳信息,采用所述密码学技术加密,以便所述第一用户、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第三用户以及所述第四用户采用所述密码学技术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所述第二意见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采纳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进行解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用所述密码学技术对所述第一用户、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第三用户或者所述第四用户的操作日志进行处理,根据设定加密操作日志内容,计算并存储与上一条日志关联的本条日志的哈希值。
10.一种文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转换单元,用于接收待征求意见文件,将所述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转换为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展示所述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所述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按照根单元、分支单元以及叶单元进行拆分,每个所述根单元、所述分支单元以及所述叶单元均具有不同的单元标识,通过所述单元标识准确定位所述根单元、所述分支单元或者所述叶单元;
意见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输入的针对所述根单元、所述分支单元或者所述叶单元的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意见信息包括所述单元标识和第一用户信息,所述第一意见信息还包括意见类型、意见要求、意见理由、意见提出时间、意见修改时间、意见显示类型中的一项或多项;采用所述单元标识定位所述第一意见信息针对的根单元、所述分支单元或者所述叶单元;所述第一用户信息是记载在一个用户信息集中的标识信息或者是包括能够定位到所述第一用户的联系信息;
采纳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用户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包括完全采纳、部分采纳、原则采纳、无实质性分歧或者不采纳;
所述意见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三用户针对所述第一采纳信息的第二意见信息,所述第二意见信息包括所述单元标识和第三用户信息,所述第二意见信息还包括意见类型、意见要求、意见理由、意见提出时间、意见修改时间、意见显示类型中的一项或多项,采用所述单元标识定位所述第二意见针对的根单元、所述分支单元或者所述叶单元;所述第三用户信息是记载在一个用户信息集中的标识信息或者是包括能够定位到所述第三用户的联系信息;或者,接收所述第三用户输入的针对所述根单元、所述分支单元或者所述叶单元的第一意见信息;
所述采纳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第四用户对所述第二意见信息的第二采纳信息,所述第二采纳信息包括完全采纳、部分采纳、原则采纳、无实质性分歧或者不采纳;
触发单元,用于在达到预设条件之前,重复接收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意见信息、第二采纳信息;在达到所述预设条件之后,停止接收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意见信息、所述第二采纳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意见接收单元还用于:
在接收第二用户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之前,接收所述第一用户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修改信息,形成包括修订版本的第一意见信息或者带有修订标记的第一意见信息;或者,在接收第二用户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之前,设置禁止接收所述第一用户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修改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纳接收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采纳信息中包括完全采纳时,对采纳后的文本与所述第一意见信息中建议修改成为的内容进行匹配,如果未达到完全匹配,则触发返回修改所述采纳后的文本或者修改所述第一采纳信息;在所述第二采纳信息中包括完全采纳时,对采纳后的文本与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或所述第二意见信息中建议修改成为的内容进行匹配,如果未达到完全匹配,则触发返回修改所述采纳后的文本或者修改所述第二采纳信息;在所述第一采纳信息中包括部分采纳时,对采纳后的文本与所述第一意见信息中建议修改成为的内容进行匹配,如果未到预设字符串长度的匹配,则触发返回所述修改采纳后的文本或者修改所述第一采纳信息;在所述第二采纳信息中包括部分采纳时,对采纳后的文本与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或所述第二意见信息中建议修改成为的内容进行匹配,如果未到预设字符串长度的匹配,则触发返回修改所述采纳后的文本或者修改所述第二采纳信息;在所述第一采纳信息中包括部分采纳、原则采纳、无实质性分歧以及不采纳之一时,判断所述第一采纳信息中的采纳说明是否达到预设字符数,如果未达到所述预设字符数,则触发返回修改所述采纳说明;在所述第二采纳信息中包括部分采纳、原则采纳、无实质性分歧以及不采纳之一时,判断所述第二采纳信息中的采纳说明是否达到预设字符数,如果未达到所述预设字符数,则触发返回修改所述采纳说明。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投票单元,用于接收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所述第二意见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采纳信息中一项或多项的投票信息并接收投票理由信息;所述投票信息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两值选择信息;或者,所述投票信息为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的李克特量表,或者,所述投票信息为包括完全同意、同意但有意见、不同意但采纳意见后改为同意、完全不同意中的任一项的选择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汇总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进行汇总;或者,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所述第二意见信息以及所述第二意见采纳信息进行汇总。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汇总单元,用于对所述投票信息以及所述投票理由信息进行汇总。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通知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待征求意见可视读文件后,向所述第一用户发送意见待提出通知;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意见信息后,向所述第二用户发送意见待采纳通知;在接收到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采纳信息后,向发送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第一用户发送意见采纳情况通知,和/或,向所述第三用户发送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的所述第一采纳信息提出第二意见信息的通知;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意见信息后,向所述第四用户发送意见待采纳通知;在接收到对所述第二意见信息的第二采纳信息后,向发送所述第二意见信息的第三用户发送意见采纳情况通知。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加密单元,用于对所述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采用密码学技术加密,以便所述第一用户、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第三用户以及所述第四用户采用所述密码学技术对所述按照结构化方式组织的文件进行解密;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所述第二意见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采纳信息,采用所述密码学技术加密,以便所述第一用户、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第三用户以及所述第四用户采用所述密码学技术对所述第一意见信息、所述第一采纳信息、所述第二意见信息以及所述第二采纳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进行解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单元还用于:
采用所述密码学技术对所述第一用户、所述第二用户、所述第三用户或者所述第四用户的操作日志进行处理,根据设定加密操作日志内容,计算并存储与上一条日志关联的本条日志的哈希值。
CN201710066245.8A 2017-02-06 2017-02-06 一种文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5993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6245.8A CN106599328B (zh) 2017-02-06 2017-02-06 一种文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66245.8A CN106599328B (zh) 2017-02-06 2017-02-06 一种文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99328A CN106599328A (zh) 2017-04-26
CN106599328B true CN106599328B (zh) 2019-11-26

Family

ID=58585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66245.8A Active CN106599328B (zh) 2017-02-06 2017-02-06 一种文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993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8662B (zh) * 2017-11-22 2020-11-10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单证拆分方法及装置
CN108737248A (zh) * 2018-05-09 2018-11-02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意见信息采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5283A (zh) * 2012-08-03 2013-01-02 彩虹集团公司 一种办公自动化系统文件归档保存方法
CN104036060A (zh) * 2013-03-07 2014-09-10 纬衡浩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图在线审核方法和系统
JP5636588B2 (ja) * 2010-07-20 2014-12-10 スキルアップ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救急患者治療支援システム
CN105955946A (zh) * 2016-05-18 2016-09-21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文件的流转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36588B2 (ja) * 2010-07-20 2014-12-10 スキルアップ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救急患者治療支援システム
CN102855283A (zh) * 2012-08-03 2013-01-02 彩虹集团公司 一种办公自动化系统文件归档保存方法
CN104036060A (zh) * 2013-03-07 2014-09-10 纬衡浩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图在线审核方法和系统
CN105955946A (zh) * 2016-05-18 2016-09-21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文件的流转方法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J2EE的公文流转系统的研究与实现;王开雷;《万方数据库》;20090331;第1-6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99328A (zh) 2017-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7999B (zh) 社区中的在线签名身份和验证方法及其系统
US1171662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bile peer-to-peer content sharing
US10331895B1 (en) Forced data transformation policy
US20110270763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financial document clearinghouse and secure delivery network
US9854001B1 (en) Transparent policies
US20120066262A1 (en) User-Controlled Manage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User Information
Wimmer et al. A holistic approach for providing security solutions in e-government
KR20110005278A (ko) 데이터 전송 보안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20228531A1 (zh) 联盟链的治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CN102231200A (zh) 一种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办理银行卡申请的方法
US20140188677A1 (en) Know your customer exchange system and method
WO2018170174A1 (en) Compliance document creation, modification, and provisioning
CN106372514A (zh) 一种安全漏洞维护方法及系统
CN106599328B (zh) 一种文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02025864A1 (en) Identification and contact information
EP197453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 telemarketing campaign
CN111385751A (zh) 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US7966350B2 (en) Evidence repository appl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0213281A (zh) 安全防护方法及装置
CN113783828B (zh) 一种业务系统监控方法和装置
US8838709B2 (en) Anti-phishing electronic message verification
CN114817867A (zh) 基于互联网的出版物发行平台
Ntaliani et al. M-government services for rural SMEs
Mseteka Web and mobile based examination results dissemination and verification system using authenticated encryption: a case of technical education vocational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authority.
Lee et al. Using e-surveys in Malaysia to modernise data collection in short-term economic survey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