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97528A - 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超前探测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超前探测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97528A
CN106597528A CN201610960824.2A CN201610960824A CN106597528A CN 106597528 A CN106597528 A CN 106597528A CN 201610960824 A CN201610960824 A CN 201610960824A CN 106597528 A CN106597528 A CN 1065975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seismoelectric
dimensional
vibrat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608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97528B (zh
Inventor
刘鎏
石振明
张义平
陶凤娟
张东明
刘春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angsheng Engineering Detection Tech Dev Co Ltd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angsheng Engineering Detection Tech Dev Co Ltd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angsheng Engineering Detection Tech Dev Co Ltd,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uhan Changsheng Engineering Detection Tech Dev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6082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975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97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975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975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975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16Receiving elements for seismic signals;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receiving elements
    • G01V1/20Arrangements of receiving elements, e.g. geophone patter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02Generating seismic energy
    • G01V1/104Generating seismic energy using explosive charg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02Generating seismic energy
    • G01V1/157Generating seismic energy using spark discharges; using exploding wi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08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 G01V3/088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operating with electric fiel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超前探测装置,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安装于隧道一侧的钻孔中,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安装于隧道另一侧的钻孔中,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设置在隧道中,隧道一侧设有振动震源组,振动震源组位于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与隧道掘进面之间,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和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主机的振动检波信号输入端,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主机的震电效应信号输入端,主机的震源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振动震源组的信号输入端。本发明可对掘进隧道、巷道迎头进行探测预报,可探测预报隧道前方有无异常地质构造和富水体及导水通道等,确保隧道掘进过程的施工安全。

Description

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超前探测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勘查地球物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超前探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施工地质探测预报是隧道施工地质工作最主要的任务,隧道施工地质预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破碎带、溶洞、地下水、煤系地层及其他不良地质体在爆破掘进面周围空间一定范围的出露位置和对施工的影响。
现有隧道施工地质预报方法主要有工程地质调查法、超前水平钻探法、超前导洞法和地球物理方法。工程地质调查法是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中使用最早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调查与分析地表和隧道内的工程地质条件,了解隧道所处地段的地质结构特征,推断前方的地质情况。这种预报方法在隧道埋深较浅、构造不太复杂的情况下有很高的准确性,但是在构造比较复杂地区和隧道深埋较大的情况下,该方法工作难度较大,准确性较差。超前水平钻探法和超前导洞法是与隧道平行或沿隧道正洞轴线开挖超前导洞,直接探明前方的地质情况。这种方法准确率高,但费用昂贵。
地球物理方法中,用于隧道地质探测的方法主要有波场法、温度场法和电阻率法[1][2]。地质雷达法对断层破碎带预报有较高的准确性,对岩溶预报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在隧道地质预报时,预测的距离较短,在隧道内不方便布置,影响因素多,多用于地表探测;电阻率法中的高密度电法对含水构造判定较好,能预报断层破碎带,但工作时需要布置多个电极,在隧道中受施工现场空间的限制,很少采用。波场法中使用较多的是地震波法中的TSP法[3](隧道地震波地质预报)和电磁波法中的地质雷达法[4]。TSP法一次预报的距离较长,对断层破碎带构造预报准确度较高,对含水体反映不灵敏,信号易受干扰。
参考文献:
[1]“公路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方法研究现状综述”,原载杂志“公路交通科技”,2005,22(9):126~128,136;作者:张志龙,王兰生,王跃飞。
[2]“隧道及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原载杂志“隧道建设”,2005,25(3):9~11;作者:齐传生。
[3]“TSP2003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简介及其应用”,原载杂志“铁道工程学报”,2004,(4):27~30;作者:史柏生。
[4]“地质雷达在公路隧道短期地质超前预报中的应用”,原载杂志“岩土力学”,2003,24(增1):154~157;作者:吴俊,毛海和,应松等。
以上这些地球物理方法都是一种间断性的地质探测方法,无法现场获得探测前方的地质情况,信号分析难度大,结果存在多解性,常采用的措施是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但这样又大大增加了地质预报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超前探测装置及方法,通过该装置和方法,可对掘进隧道、巷道迎头进行探测预报,可以探测预报隧道前方0~100米距离范围内有无异常地质构造和富水体及导水通道等,确保隧道掘进过程的施工安全。
为实现此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超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振动震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安装于隧道一侧的钻孔中,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安装于隧道另一侧的钻孔中,所述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设置在隧道中,所述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的探杆交点、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与隧道掘进面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隧道一侧设有振动震源组,所述振动震源组位于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与隧道掘进面之间,所述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和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的振动检波信号输入端,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的震电效应信号输入端,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的震源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振动震源组的信号输入端。
一种利用上述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超前探测装置进行隧道地质超前探测预报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隧道两侧壁相距隧道掘进面45~55米处各打一个钻孔并在两个钻孔中分别安装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和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在隧道一个侧壁相距隧道掘进面10~20米处等间隔打6~12个震源钻孔,并在每个震源钻孔内安装振动震源;
步骤2:将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通过支架安装在隧道中,并保证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的探杆交点、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与隧道掘进面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且距离均为45~55米;
步骤3:将所述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和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的振动检波信号输入端,将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的震电效应信号输入端,将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的震源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振动震源组的信号输入端;
步骤4: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逐个启动振动震源组中的振动震源,每个振动震源逐个产生振动信号,每个振动震源产生振动信号后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通过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和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检测此时的地震反射信号,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检测此时的震电信号;
步骤5: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主机将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和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分别接受到的每个振动震源产生地震反射信号按每一个方向抽取排列生成6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波列图;
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主机将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检测到每个振动震源产生的震电信号按每一个方向抽取排列生成与三个探杆对应的3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震电信号波列图;
步骤6:根据步骤5中得到的6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波列图和3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震电信号波列图对隧道前方进行分析预报;
若6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波列图出现反射波,并且3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震电信号波列图中三维震电信号的幅值小于3倍三维震电信号均方差,则判定隧道前方有异常地质构造,但隧道前方没有含水体存在;
若6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波列图未出现反射波,并且3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震电信号波列图中三维震电信号的幅值小于3倍三维震电信号均方差,则判定隧道前方没有异常地质构造,同时隧道前方没有含水体存在;
若6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波列图出现反射波,并且3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震电信号波列图中三维震电信号的幅值大于3倍三维震电信号均方差时,则判定隧道前方有异常地质构造,同时前方有含水体存在;
若6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波列图未出现反射波,并且3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震电信号波列图中三维震电信号的幅值大于3倍三维震电信号均方差时,则判定隧道前方没有异常地质构造,但前方可能存在含水体,应进一步采用其它方法进行探测查明。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的超前预报设备和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
(1)采用本发明,将隧道三维地震反射法和震电法融为一体对隧道进行超前地质探测预报,利用隧道三维地震反射法进行隧道超前探测的同时进行了震电法的探测采集工作;由于震电法原理是当震动波经过地层含水体时会产生电场信号,含水体越大,产生的电场信号超强,震动越强产生的电场也就越强。因此,震电法是一种很好的含水体的探测方法。
(2)传统的隧道三维地震反射法进行超前预报主要对探测隧道前方的异常地质构造较明显,对隧道前方是否存在含水体表现能力有限,而单纯的震电法对隧道前方的含水体效果较好,但隧道前方的异常地质构造表现不足。因此,只用隧道三维地震反射法进行超前预报常出现较大的突水灾害。
(3)采用本发明,可以实现隧道三维地震反射和震电超前探测预报同时进行,无需增加多少工作量就可对隧道地质进行更准确的超前探测预报。因此,本发明的装置具备可操作性、有效性和实用性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使用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2—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3—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4—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1—探杆交点、4.2—第一个探杆、4.3—第二个探杆、4.4—第三个探杆、5—振动震源组、6—钻孔、7—震源钻孔、8—含水体、9—振动启震电缆、10—隧道、11—隧道掘进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超前探测装置,如图1所示,它包括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1、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2、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3、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振动震源组5,所述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2安装于隧道10一侧的钻孔6(垂直于隧道10轴线)中,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3安装于隧道10另一侧的钻孔6(垂直于隧道10轴线)中,所述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设置在隧道10中,所述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的探杆交点4.1、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2、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3与隧道掘进面11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隧道10一侧设有振动震源组5(垂直于隧道10轴线),所述振动震源组5位于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2与隧道掘进面11之间,所述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2和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1的振动检波信号输入端,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1的震电效应信号输入端,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1的震源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振动震源组5的信号输入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的探杆交点4.1、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2、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3与隧道掘进面11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且距离均为45~55米,优选50米,以便保证三维振动检波与最近的震源相距有20米,避免震源的大振动对检测波器的影响,同时,又可以安排6~12的震源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振动震源组5与隧道掘进面11之间的距离为10~20米。震源与隧道掘进面相距10~20米能确保震源的大振动对靠近掘进面刚刚支护未完全凝固的混凝土不造成破坏。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的第一个探杆4.2位于隧道10的轴线方向,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的第二个探杆4.3垂直于隧道10的轴线方向向左或垂直于隧道10的轴线方向向右,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的第三个探杆4.4垂直隧道10轴线向下或垂直隧道10轴线向上,所述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的三个探杆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1对应的震电效应信号输入端。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的三个探杆用于观测三维方向的震电信号。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2、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3和振动震源组5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这种设置形式能使沿隧道轴向方向观测的信号保持一致性。提高探测的准确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振动震源组5包括并排等间隔布置的多个振动震源,每个振动震源均安装到隧道10一侧对应的震源钻孔7中,每个振动震源的信号输入端均通过振动启震电缆9连接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1的震源控制信号输出端。震源钻孔7的深度为2米,2米深的震源钻孔7能避免隧道表面松动圈的影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振动震源组5包括6~12个振动震源,相邻两个振动震源之间的间距均为2米。6~12个振动震源能在保证探测精度的前提下降低探测的成本。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振动震源为用炸药产生振动波的震源或用电火花振源产生振动波的震源或用可燃冰产生振动波的震源。
一种利用上述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超前探测装置进行隧道地质超前探测预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隧道10两侧壁相距隧道掘进面11的45~55米(优选50米)处各打一个钻孔6并在两个钻孔6中分别安装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2和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3,在隧道10一个侧壁相距隧道掘进面11的10~20米处等间隔打6~12个震源钻孔7,并在每个震源钻孔7内安装振动震源;
步骤2:将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通过支架安装在隧道10中,并保证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的探杆交点4.1、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2、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3与隧道掘进面11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且距离均为45~55米(优选50米);
步骤3:将所述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2和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1的振动检波信号输入端,将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1的震电效应信号输入端,将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1的震源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振动震源组5的信号输入端;
步骤4: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1逐个启动振动震源组5中的振动震源,每个振动震源逐个产生振动信号,每个振动震源产生振动信号后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1通过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2和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3检测此时的地震反射信号,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检测此时的震电信号;
步骤5: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主机1将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2和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3分别接受到的每个振动震源产生地震反射信号按每一个方向抽取排列生成6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波列图;
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主机1将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检测到每个振动震源产生的震电信号按每一个方向抽取排列生成与三个探杆对应的3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震电信号波列图;
步骤6:根据步骤5中得到的6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波列图和3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震电信号波列图对隧道10前方进行分析预报;
若6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波列图出现反射波,并且3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震电信号波列图中三维震电信号的幅值小于3倍三维震电信号均方差,则判定隧道10前方有异常地质构造,但隧道10前方没有含水体8存在;
若6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波列图未出现反射波,并且3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震电信号波列图中三维震电信号的幅值小于3倍三维震电信号均方差,则判定隧道10前方没有异常地质构造,同时隧道10前方没有含水体8存在;
若6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波列图出现反射波,并且3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震电信号波列图中三维震电信号的幅值大于3倍三维震电信号均方差时,则判定隧道10前方有异常地质构造,同时前方有含水体8存在;
若6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波列图未出现反射波,并且3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震电信号波列图中三维震电信号的幅值大于3倍三维震电信号均方差时,则判定隧道10前方没有异常地质构造,但前方可能存在含水体8,应进一步采用其它方法进行探测查明。
上述技术方案中,有反射信号测说明有异常地质构造,震电信号是含水体有关,无震电信号测说明无水,有震电信号,则说明有含水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1中钻孔6的直径为25~35毫米,优选30毫米,孔深为1.5~2.5米;每个震源钻孔7的孔深相等,且震源钻孔7孔深范围均为1.5~2.5米。上述钻孔6和震源钻孔7的深度设计能避免隧道表面松动圈的影响。直径30毫米是为了检波器和震源的安装方便。
本发明可对掘进隧道、巷道迎头进行探测预报,可以探测预报隧道前方0~100米距离范围内有无异常地质构造和富水体及导水通道等,确保隧道掘进过程的施工安全。
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超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1)、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2)、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3)、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振动震源组(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2)安装于隧道(10)一侧的钻孔(6)中,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3)安装于隧道(10)另一侧的钻孔(6)中,所述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设置在隧道(10)中,所述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的探杆交点(4.1)、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2)、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3)与隧道掘进面(11)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隧道(10)一侧设有振动震源组(5),所述振动震源组(5)位于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2)与隧道掘进面(11)之间,所述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2)和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1)的振动检波信号输入端,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1)的震电效应信号输入端,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1)的震源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振动震源组(5)的信号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超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的探杆交点(4.1)、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2)、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3)与隧道掘进面(11)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且距离均为45~55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超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震源组(5)与隧道掘进面(11)之间的距离为10~20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超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的第一个探杆(4.2)位于隧道(10)的轴线方向,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的第二个探杆(4.3)垂直于隧道(10)的轴线方向向左或垂直于隧道(10)的轴线方向向右,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的第三个探杆(4.4)垂直隧道(10)轴线向下或垂直隧道(10)轴线向上,所述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的三个探杆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1)对应的震电效应信号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超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2)、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3)和振动震源组(5)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超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震源组(5)包括并排等间隔布置的多个振动震源,每个振动震源均安装到隧道(10)一侧对应的震源钻孔(7)中,每个振动震源的信号输入端均通过振动启震电缆(9)连接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1)的震源控制信号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超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震源组(5)包括6~12个振动震源,相邻两个振动震源之间的间距均为2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超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震源为用炸药产生振动波的震源或用电火花振源产生振动波的震源或用可燃冰产生振动波的震源。
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超前探测装置进行隧道地质超前探测预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隧道(10)两侧壁相距隧道掘进面(11)45~55米处各打一个钻孔(6)并在两个钻孔(6)中分别安装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2)和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3),在隧道(10)一个侧壁相距隧道掘进面(11)10~20米处等间隔打6~12个震源钻孔(7),并在每个震源钻孔(7)内安装振动震源;
步骤2:将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通过支架安装在隧道(10)中,并保证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的探杆交点(4.1)、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2)、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3)与隧道掘进面(11)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且距离均为45~55米;
步骤3:将所述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2)和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1)的振动检波信号输入端,将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1)的震电效应信号输入端,将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1)的震源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振动震源组(5)的信号输入端;
步骤4: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1)逐个启动振动震源组(5)中的振动震源,每个振动震源逐个产生振动信号,每个振动震源产生振动信号后地震反射与震电一体化主机(1)通过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2)和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3)检测此时的地震反射信号,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检测此时的震电信号;
步骤5: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主机(1)将第一三维振动检波器(2)和第二三维振动检波器(3)分别接受到的每个振动震源产生地震反射信号按每一个方向抽取排列生成6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波列图;
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主机(1)将三维震电效应信号传感器(4)检测到每个振动震源产生的震电信号按每一个方向抽取排列生成与三个探杆对应的3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震电信号波列图;
步骤6:根据步骤5中得到的6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波列图和3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震电信号波列图对隧道(10)前方进行分析预报;
若6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波列图出现反射波,并且3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震电信号波列图中三维震电信号的幅值小于3倍三维震电信号均方差,则判定隧道(10)前方有异常地质构造,但隧道(10)前方没有含水体(8)存在;
若6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波列图未出现反射波,并且3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震电信号波列图中三维震电信号的幅值小于3倍三维震电信号均方差,则判定隧道(10)前方没有异常地质构造,同时隧道(10)前方没有含水体(8)存在;
若6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波列图出现反射波,并且3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震电信号波列图中三维震电信号的幅值大于3倍三维震电信号均方差时,则判定隧道(10)前方有异常地质构造,同时前方有含水体(8)存在;
若6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波列图未出现反射波,并且3个单一方向的剖面震电信号波列图中三维震电信号的幅值大于3倍三维震电信号均方差时,则判定隧道(10)前方没有异常地质构造,但前方可能存在含水体(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隧道地质超前探测预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钻孔(6)的直径为25~35毫米,孔深为1.5~2.5米;每个震源钻孔(7)的孔深相等,且震源钻孔(7)孔深范围均为1.5~2.5米。
CN201610960824.2A 2016-10-28 2016-10-28 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超前探测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65975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60824.2A CN106597528B (zh) 2016-10-28 2016-10-28 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超前探测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60824.2A CN106597528B (zh) 2016-10-28 2016-10-28 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超前探测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97528A true CN106597528A (zh) 2017-04-26
CN106597528B CN106597528B (zh) 2018-09-18

Family

ID=58590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60824.2A Active CN106597528B (zh) 2016-10-28 2016-10-28 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超前探测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97528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8964A (zh) * 2019-01-25 2019-05-10 山东大学 地震波和电磁波联合反演的隧道预报装置、掘进机及方法
CN110174695A (zh) * 2019-06-13 2019-08-27 成都畅达通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隧道施工的地质超前预报探测系统及探测方法
CN110737017A (zh) * 2019-10-18 2020-01-31 钱荣毅 一种煤炭巷道超前预报采集装置
CN110824547A (zh) * 2019-11-13 2020-02-21 山东大学 地震波法勘探震源检波器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CN113534289A (zh) * 2021-07-15 2021-10-22 武汉长盛煤安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随掘超前智能综合探测实时预警装置及方法
CN114200513A (zh) * 2021-12-15 2022-03-1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用于隧道长距离三维超前地质预报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26588A2 (de) * 2006-02-28 2007-08-29 GeoForschungsZentrum Potsdam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Vorauserkundung beim Tunnelbau
CN101226240A (zh) * 2008-01-31 2008-07-23 武汉长盛工程检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震电隧道地质探测预报方法及装置
CN103217703A (zh) * 2013-04-11 2013-07-24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以掌子面放炮为震源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及装置
CN103529488A (zh) * 2013-09-30 2014-01-22 武汉长盛煤安科技有限公司 矿井顶底板突水监测预报系统及方法
CN104020488A (zh) * 2014-06-13 2014-09-03 成都燕飞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分布式弹性波反射体探测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4678427A (zh) * 2015-03-11 2015-06-03 山东大学 隧道掘进机破岩震源三维地震超前探测装置及方法
CN105137504A (zh) * 2015-08-27 2015-12-09 武汉力博物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掘进机施工条件下的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26588A2 (de) * 2006-02-28 2007-08-29 GeoForschungsZentrum Potsdam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Vorauserkundung beim Tunnelbau
CN101226240A (zh) * 2008-01-31 2008-07-23 武汉长盛工程检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震电隧道地质探测预报方法及装置
CN103217703A (zh) * 2013-04-11 2013-07-24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以掌子面放炮为震源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及装置
CN103529488A (zh) * 2013-09-30 2014-01-22 武汉长盛煤安科技有限公司 矿井顶底板突水监测预报系统及方法
CN104020488A (zh) * 2014-06-13 2014-09-03 成都燕飞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分布式弹性波反射体探测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4678427A (zh) * 2015-03-11 2015-06-03 山东大学 隧道掘进机破岩震源三维地震超前探测装置及方法
CN105137504A (zh) * 2015-08-27 2015-12-09 武汉力博物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掘进机施工条件下的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及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山西交通科技》 *
《科技传播》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8964A (zh) * 2019-01-25 2019-05-10 山东大学 地震波和电磁波联合反演的隧道预报装置、掘进机及方法
CN110174695A (zh) * 2019-06-13 2019-08-27 成都畅达通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隧道施工的地质超前预报探测系统及探测方法
CN110737017A (zh) * 2019-10-18 2020-01-31 钱荣毅 一种煤炭巷道超前预报采集装置
CN110737017B (zh) * 2019-10-18 2021-10-22 钱荣毅 一种煤炭巷道超前预报采集装置
CN110824547A (zh) * 2019-11-13 2020-02-21 山东大学 地震波法勘探震源检波器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CN110824547B (zh) * 2019-11-13 2021-06-01 山东大学 地震波法勘探震源检波器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CN113534289A (zh) * 2021-07-15 2021-10-22 武汉长盛煤安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随掘超前智能综合探测实时预警装置及方法
CN113534289B (zh) * 2021-07-15 2022-11-29 武汉长盛煤安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随掘超前智能综合探测实时预警装置及方法
CN114200513A (zh) * 2021-12-15 2022-03-1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用于隧道长距离三维超前地质预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97528B (zh) 2018-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97528B (zh) 隧道地质三维地震反射震电一体化超前探测装置及方法
CN107589471B (zh) 一种高速铁路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CN102322294B (zh) 岩溶隧道施工用综合性地质预测预报方法
CN102221711B (zh) 核磁共振差分探测坑道突水超前预测装置及探测方法
CN101270666B (zh) 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扩大断面水平钻孔预测预报法
US9903972B2 (en) Seismic cable,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quiring information about seismic, microseismic and mechanical vibration incidents in a well
CN110221341A (zh) 一种隧道施工不良地质超前预报方法
Bu et al. Applic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forecast system for water-bearing structures in a karst tunnel: a case study
CN103255785A (zh) 采用单管纵波法进行基桩质量检测和地质探测的技术
CN102736124A (zh) 基于综合参数的隧道开挖围岩动态细化分级方法
CN103389523B (zh) 隧道地质的预报和施工的方法和系统
CN105431612A (zh) 钻探方法及设备
CN112965136B (zh) 一种富水岩溶隧道的多手段超前探测方法
CN110221340A (zh) 一种隧道掘进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CN104181581A (zh) 基于任意排布的地震波地下工程空间观测的系统及方法
CN103967476A (zh) 随钻钻孔物探超前探测装置及探测方法
Chen et al.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technique for geological prediction in tunneling
CN105719433A (zh) 一种基于孔内地震波的超前预报方法
CN103389525A (zh) 隧道地质的预报方法和系统
CN106646640B (zh) 一种对穿越采空区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
CN105735971A (zh) 一种基于弹性波的钻孔深度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JP4344440B2 (ja) アンカー装置、システム・アンカー、および地震学的探査またはトモグラフィーの方法
CN103399356A (zh) 隧道地质的预报方法和系统
CN101100940A (zh) 一种阵列化声信号检测系统及其工程应用
Tu et al. Evolution mechanism,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method of water inrush in deep-buried long tunn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4349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