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81984A - 上古中医经络炁机拓扑导引技法实践与增效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上古中医经络炁机拓扑导引技法实践与增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81984A
CN106581984A CN201611100931.4A CN201611100931A CN106581984A CN 106581984 A CN106581984 A CN 106581984A CN 201611100931 A CN201611100931 A CN 201611100931A CN 106581984 A CN106581984 A CN 1065819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action
formulas
disease
traditional chine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009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伟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110093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8198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581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819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63B69/004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上古中医经络炁机拓扑导引技法实践与增效方法,简称为昊杬十三式。包括十三个特定的动作,通过不同的精、气、神的搭配调节,可以实现不同层次的健康调理功能。按照顺序进行训练,可以实现中医经络的通达。昊杬十三式每一式均有相应的中药、方剂对应法则,具备特定的脏腑归经效果,可参与中医处方配伍的过程。针对于特定的疾病,需要通过精通昊杬十三式导引技法的中医医师辩证之后,给出针对性的动作流程与顺序、次数、方法,通过搭配合适的动作,配合中药处方的制备、服用以及二者间的配合方法,完成对疾病的高效调理。

Description

上古中医经络炁机拓扑导引技法实践与增效方法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的领域有:上古中医导引技法领域;中医运动保健康复领域;保健食疗领域;中医广义处方配伍领域。
背景技术
1.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消耗性疾病的起因的宏观描述,可以认为是自身的免疫系统不再能够有效识别自身的组织,将自己的固有组织当作异己成分对待。目前尚未有有效的药物干预。过敏,类风湿、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均是机体免疫系统将本来能够帮助自己,或者对自己无害的物质,认为是对自身有害的。该类疾病发病数量、比率正逐年增加,相关病因却难以准确定位,多数疾病高度怀疑生活方式的变化引起,其中生命的感知方式、运动方式的改变是生活方式改变导致的疾病状态中最关键的一项。免疫系统缺乏对自身组织的有效沟通。外来抗原易激惹性。提示人体免疫系统缺乏有效的训练机制。正如一国之兵,奋则强,逸则弱,弱则怯,怯则乱伤,乱伤则五脏不和,气机逆乱,百病丛生。目前越来越多的论证支持以下观点。各种过敏、风湿、类风湿、肿瘤、感染性流行病的数量增加,与人体自身运动方式的变化具有相关性。
2.广义中医方剂
广义的方剂,不仅仅是中药的配方,而是包括了针灸、推拿、导引、按蹻等一系列的干预方式进行搭配,依据不同的疾病类型、证型以及病人机体特征,进行个性化的调理干预组合。达到个人最优化的健康策略。却并未传承到当今中医医师的处方用药理念中,形成了对传统整体性的认知与应用缺失。
3.运动疗法
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质,但是怎样的锻炼是有效的锻炼,才能够没有伤病,全面提高机体机能。在处于疾病状态下,怎样的运动能够将特定的疾病实现非药物控制,稳定机体现有的健康水平,继而寻找时机控制并逆转疾病进程,获得痊愈。什么样的物理干预刺激运动实现这一点,目前尚未有现代技术与精准医疗领域的解答。难点如下:
1)尚无研究方法可以清楚表明什么样的疾病的病因根源于运动方式的变化。
2)确切的运动方式不当引起的疾病大多为外伤与内部脏腑机能储备过度消耗。
3)不清楚是否所有的疾病均能够通过导引的方式康复。导引的保健技法已经存在,然而导引中的特效疾病调理技法尚未能够被发现,被总结。而特定疾病的特效康复导引技法,已经在经典中有所体现,只是具体方法尚未能够被认真发掘。
4.中医理论下的精、气、神
精:广义上的精,是所有能够分化、再生的人体机能储备。人体发生的各种更新、损伤修复、代偿等,均是广义上的精的体现。
气:所有功能上的沟通的实现,以及实现的强度控制、方法控制等。符合生命运动规律的正确的运动方式可以调动气机,调和精、气、神,令三者平衡;不正确的方式,损耗精能,短期内通达气机,长期则气机雍滞,且伤神气。
神:生命的主体意识,生命活动的感知方式。在现代生活方式下,人们普遍分散了更多的精力,动用了更多的注意力于外部事务而非自身。自身没有足够的精力充分认知了解自己,自身的护卫防御系统很可能失去识别自身抗原的训练机会。
运动过程精、气、神的配合,代表着运动过程的更高层次,也是去病强身、提高健康等级,增强生命稳定性的必要因素,此方面的科学论甚少,相应的研究方法也不够成熟,仅有习有成就的人的主观体验作为依据。因此在该方面的训练仍然需要靠传统方式的传承。
人体的功能,与自然界的生命存在具有极高的类比性。人体本身可以被看作一个个微生态圈的有机叠加,可以被认为是复杂巨系统。各个层次上的干预因素均能够对健康产生作用。而物理层次的宏观与微观干预方法对机体的影响目前尚未有精准医学领域的认识,尽管关于健康、健身方面的相关的探索已经在该领域有所深入,然而对于平衡人体的所有功能而言,仍然缺乏系统的认识与实践方法。而中医导引技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中尚未被充分挖掘的国家宝藏,在生命的宏观认知领域已经拥有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与实践法则。基于上古中医形成的导引技法——昊杬十三式,具备在各个系统功能上调理脏腑的宏观策略,在精确的指导与训练下,已被证实具有确切的亚健康调理与健康增强功能。其具体功能在于:
1)提升脏腑核心功能;
2)脏腑间的交流力度;
3)强化免疫系统的稳定性;
4)恢复机体运动平衡;
5)基于多层经络系统的络脉导通与渗透。
昊杬十三式融合了中医基础理论,并通过结合人体力学、运动力学、数字人体分析、运动模拟技术、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内分泌、外分泌系统科学、生殖医学以及当前的神经科学、脑科学理论等学科,进行了大量的功能阐释,许多珍贵的动作技法失传的要领,通过在这些领域进行分析与探索、在实践中正在被逐渐认知。此方面的探索正在持续延续,目前将最新的研究结论整理,以专利的形式公布于众,普惠各界学者与民众。
发明内容
一、昊杬十三式导引方法详述。
上古中医经络炁机拓扑导引技法实践与增效方法,简称为昊杬十三式,包括十三个特定的动作,特定的动作名称、规范性的动作方法以及动作的表达方式、各式动作调理功能、特定疾病的配套使用顺序与操作方法、实践方法、增效方法。
昊杬十三式导引技法有十三个动作,名称分别为:预备式经络准备;第一式五行交泰;第二式骨盆旋转;第三式归根安命;第四式懒人伸腰;第五式风车双摇;第六式旋拍肩臀;第七式旋脊甩臂;第八式俯身穿裆;第九式卯酉周天;第十式气回丹田;第十一式降火归元;第十二式微振骶椎;第十三式天人合一。
昊杬十三式在不同的健康层次上,具有不同的调理细节与专注方向。在最基础的独立形体训练中,昊杬十三式的训练目标核心是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与耐力,与所有体育运动的训练方法不同,其精髓在于更多的实现精、气、神能量储备。在沟通五脏过程中,分配能量,均衡五行属性,维持机体长期功能状态的稳定,强化气机。与所有的训练不同,其训练根源在沟通五脏,将五脏的功能进行宏观的关联。
昊杬十三式具备拓扑延展功能,其动作特点、功效以及对应的中药处方、针灸处方等均具有拓扑延展性,可以实现不同调理方法的结合。昊杬十三式中的每一式均配合有相应的古方经典方剂对应法则,具备特定的脏腑归经效果,在无法高效使用处方的时候,可以通过添加运动实现补充,从而参与中医处方配伍的过程。针对于特定的疾病,需要通过精通昊杬十三式导引技法的中医医师辩证之后,给出针对性的动作流程与顺序、次数、方法。通过搭配合适的动作,也可以进一步配合中药处方的制备、服用以及二者间的配合方法,完成对疾病的高效调理。
昊杬十三式导引技法首次采用三维坐标系配合球面坐标系实现动作标记,且应用中医特有的骨度分寸法表示距离:首次在中医导引技法中采用世界坐标系与用户坐标系结合,应用三维坐标系与球坐标系结合的表达方法实现对导引技法过程中的动作描述与定位处理,实现了对中医传统导引技法的精确描述。
具体建立方法如下:
首先,在建立人体三维坐标系:
在人体,以会阴穴向百会穴位置延伸的射线为为纵轴Z轴,以会阴穴到百会穴方向为正方向;以后背正中第二腰椎棘突下方命门穴向肚脐方向为前轴Y轴,以命门穴指向肚脐方向为正方向,以Z轴与Y轴交叉平面的法向量方向垂线为X轴方向,以Z轴与Y轴交叉点O为同样为X轴的端点,以该人体左侧方向为正方向,右侧方向为负方向,形成基于XYZ坐标轴的人体三维坐标系。依据该坐标系可形成标记各骨骼运动方向以及位置的定位坐标,定位人体各部位点以P(x,y,z)表示。
当人体垂直站立于地平面时,该坐标系与基于人体的世界坐标系重合,其坐标原点O与世界坐标系原点O’处于同一三维空间,并且坐标轴完全重合。
然后,以该坐标系原点为轴坐标系的原点,设计球坐标系:
球坐标是三维坐标系的一种,用以确定三维空间中点、线、面以及体的位置,它以坐标原点为参考点,由方位角、仰角和距离构成。
人体三维正交坐标系空间内一点P(x,y,z)可变换为球坐标来确定,其中r为原点O与点P间的距离,用骨度分寸法表示;θ为有向线段OP与z轴正向的夹角;为从正Z轴来看自X轴按逆时针方向转到OM所转过的角,这里M为点P在XOY面上的投影;。这样的三个数r,θ,叫做点P的球面坐标在表示肢体所处于的部位、角度定位时,本文采用球坐标定位法。
再次,应用该三维正交坐标系以及球坐标系进行定位表达时,依据表达方便,可以将基于人体的世界坐标系转变为用户坐标系。即可以平移O点到身体其他任意具有固定标志物属性的部位。而其三维坐标方向保持与人体的世界坐标系平行。
定位长度方法:采用中医特有的骨度分寸法,确定导引过程肢体的位置与运动方向。其中P(x,y,z)中的x,y,z,以及变换为球坐标之后的r均以骨度分寸值表示,下文不再附加单位标记。θ,则依据原定位角度表示。
基于上述定位方法,下面叙述动作节次与动作要领。
二、昊杬十三式导引内容
经络准备:
时长:3分钟左右
动作描述:拍打
沿着人体十二经络进行顺经络走向拍打,放松肢体肌肉关节的紧张,调节局部僵硬状态。
主要功效:放松全身肌肉筋骨,疏通十二正经。
第一式 五行交泰
时长:60±10s
动作描述:
预备式:
马步,大腿股骨以股骨大转子为固定点,以肚脐与人体的重心中轴线的投影部位为三维正交坐标系中心,双股骨大转子三维正交坐标分别定为P(4、0、5)、P(-4、0、5),双膝盖位置分别为B(19,135°,315°),B(19,135°,225°)。保持固定不变。两臂侧平举,肩膀,肘部,腕部与X轴平行。手心初始位置朝向Y轴负方向,五指并拢,手掌如盛水状。
动作:
双手带动双臂沿着以X轴正方向为法向量,逆时针旋转至最大限度,以带动背阔肌,大圆机,小圆肌向两侧扩展,胸椎向Y轴负方向略微凸起为止,停顿0.1s,此时掌心尽量朝向Z轴正方向。然后继续转动双手带动双臂沿着以X轴正方向为法向量,顺时针旋至最大限度,通常为掌心朝向Z轴正方向为最小转动幅度标准,依次转动角度至少大于360度。
一次动作结束,单次耗时1.5±0.5s,重复31次,共计1分钟。此即为第一节五行交泰式的动作技术分解。
主要功效:在强大的深蹲过程中,实现强化的心血管体内反搏过程,增强心剂泵血能力,缓解心律不齐,通过逆向刺激调理、缓解高血压症状。上臂运动实现了垂直于骨骼矢量轴的牵拉,开发生活中难以应用到的前臂屈肌群,前臂伸肌群,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的旋转力,调动心肺循环过程的呼吸、气体交换功能。同步促进手三阴经,三阳经在肢体末梢的交接。
第二式 骨盆旋转
时长:120±10s
动作描述:
预备式:
直立,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四指在体前,拇指指向体后,虎口卡在胯骨两侧髂前上棘所在XOY平面上。
动作:
百会穴、双脚保持固定,胯骨绕Z轴做尽可能接近XOY平面正圆的图形匀速旋转,旋转方向逆时针19周,顺时针19周,平均一周耗时3±0.5s。OO’的距离r保持在4-7之间。
此即为第二节骨盆旋转式的操作方法。
主要功效:调理腰椎、松解骨骼,打开长期受压的腰椎关节,保护腰椎,减轻腰痛。旋转带脉同时可以调理妇科疾病,减少腰腹部脂肪。
第三式 归根安命
时长:120±10s。
动作描述:
预备式:
上半身平行于Z轴,下半身维持第一式角度与位置,左手劳宫穴正对放置于肚脐、右手劳宫穴正对放置于命门穴,预备完毕。
动作:
首先,双手交换位置,交换路径为,左手在XOY平面内以P(0,6,0)坐标为圆心,6.30为半径画圆,起点为肚脐,终点为命门穴,手掌掌心实时朝向运动点矢量方向;右手在XOY平面内以P(0,-6,0)坐标为圆心,6.30为半径画圆,起点为命门穴,终点为肚脐,手掌掌心实时朝向圆周运动点矢量方向。
双手交换位置的同时,右脚垂直跺地。右膝盖,右脚保持相对位置固定,Z轴方向抬起5-8垂直落下,保持冲击力峰值30kg-120kg之间,依据个人耐受度不同进行适度调节。
然后,双手交换位置,交换路径为,左手在XOY平面内以P(0,6,0)坐标为圆心,6.30为半径画圆,起点为命门穴,终点为肚脐,手掌掌心实时朝向运动点矢量方向;右手在XOY平面内以P(0,-6,0)坐标为圆心,6.30为半径画圆,起点为肚脐,终点为命门穴,手掌掌心实时朝向圆周运动点矢量方向。
双手交换位置的同时,左脚垂直跺地。左膝盖,左脚保持相对位置固定,Z轴方向抬起5-8垂直落下,保持冲击力峰值30kg-120kg之间,依据个人耐受度不同进行适度调节。
单个周期结束为一次动作,一次动作结束,耗时1.5±0.5s,重复75次。
主要功效:训练小脑控制力、协调性,排出六腑浊气,增强下肢骨骼密度,循环系统的弹性,柔韧性。清理体内六腑层次代谢产物,强化水液循环利用。动作过程通过震动全身气机,实现全身元气聚拢,瘀滞打开,补充先天元阳。调理虚劳,乏力等亚健康状态。
第四式 懒人伸腰
时长:120±10s。
动作描述:
预备式:双手反掌,相互交叉,于头顶部伸直。手心,头,腰部垂直于XOY平面。双足分立,间距12-16。
动作:首先,双足固定,手、头、腰相对Y轴静止,在XOZ平面上以胯骨为固定支点,手、头、腰同步向X轴正方向做以胯骨重心P(0,0,-5)为圆心,以手、头、腰各点距离胯骨重心直线距离为半径,进行弧线运动,且满足肌肉收缩力与地球引力的合力的方向指向运动的方向。
然后,当运动到右侧肌肉绷紧时,沿着原路线反方向运动并继续运动至Z轴对称的左侧对应位置。
此为一次,耗时3±0.7s,共计41次。
主要功效:主要实现身体两侧经筋的拉伸,提高核心肌群,经筋的柔韧性。疏肝利胆,排掉深藏在厥阴,少阳经络内部的瘀滞,通过侧向的曲直运动,调理胆经,打开一身的气机通道。
第五式 风车双摇
时长:120±10s。
动作描述:
预备式:
前屈上半身,使得人体三维坐标系的OZ与世界坐标系中的O’Y与平行,O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为P(0,5,-4)双手向两侧平伸。双足分立,间距20-30。
动作:
收缩腰椎处的肌肉,腰部带动上半身以及平伸的双臂在世界坐标系XO’Z平面内以Y轴为中轴旋转。旋转过程中前臂与躯干无相对位移,首次旋转左手向Z轴负方向做初始运动,旋转到左手臂指向右足尖为止,固定0.3s。然后逆方向原路径返回并继续向以YOZ平面为镜面,做镜像对称运动,旋转到右手臂指向左足尖为止。旋转过程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掌心指向保持与力的方向一致。
一次动作结束,耗时2±0.5s,重复61次。
主要功效:减缓腰椎垂直方向挤压强度,训练腰部肌群的应力范围。交接手三阴三阳经脉与足三阴三阳经脉的根部,增强阴阳蹻脉的弹性,促进睡眠,强化脑力。
第六式 旋拍肩臀
时长:90±10s
动作描述:
预备式:
直立,双足分立,间距15-20。双臂放松于体侧。
动作
旋转腰椎,顺势控制手臂,右手手臂平滑运动并拍击左侧肩膀三角肌外侧缘,左手手臂平滑运动并拍击右侧臀部环跳穴。双手同时拍击,且与躯干运动方向保持同步。停留0.5s,然后反方向以YOZ平面为镜面,做镜像对称运动。
一次动作结束,耗时3±0.5s,重复31次。
主要功效:旋转腰肌,促进下焦部位的结节,肿大,增生等病变过程的消除。训练小脑动作的同步性、协调性,完成手三阴三阳经络的根结交汇。
第七式 旋脊甩臂
时长:90±10s.
动作描述:
预备式:
直立,双足分立,间距15-20。双臂放松于体侧。
动作:
旋转腰椎,顺势控制手臂,右手手臂平滑运动并拍击左侧腋中线腋窝以下,髂前上棘以上的任意部位,寻找拍击痛点重点调理,左手手臂平滑运动并拍击右侧腋中线腋窝以下,髂前上棘以上的任意部位,寻找拍击痛点重点调理,双手运动位置可不对称,但双手保持同步拍击,且与躯干运动方向保持同步。停留0.5s,然后反方向以YOZ平面为镜面,做镜像运动,可不对称。
一次动作结束,耗时3±0.5s,重复30次。
主要功效:通导体表肝胆区域的络脉,强化肝胆经脉的枢纽与维系功能,构建肝脾两脏在躯干部位的网络关联,提高脏腑功能的稳定平衡。补充人体五行关系属于广义“土”的核心功能系统。提高经络通道流畅的稳定性。
第八式 俯身穿裆
时长:120±10s。
动作描述:
预备式:
直立,双足分立,间距15-20。双臂高举,与Z轴平行。掌心向下,呈盛水状,五指密闭并拢。
动作:
保持手臂,头,肩膀相对固定,俯身前屈,在ZOY平面上,以P(0,0,-5)为圆心做正圆弧线运动,直到背部、腿部韧带拉紧,双臂继续以肩关节为支点保持惯性运动至Y轴负向量,然后原方向逆向返回直立预备式状态。
一次动作结束,耗时3±0.5s,重复39次。
主要功效:腹部、腰部肌群的矢状面方向拉伸,脊柱的自主牵拉。调节中枢供血,开发脑能,治疗眩晕,眼花、注意力、记忆力低下等问题。
第九式 卯酉周天
时长:120±10s。
动作描述:
预备式:
直立,双足分立,间距15-20。双臂高举,与Z轴平行。掌心向X轴负方向,呈盛水状,五指密闭并拢。
动作:
双臂在XOZ平面上,以P(0,3,0)为圆心,左升右降,做圆周运动,带动肩膀,腰部以上各部位做协同运动。每划一周,为一次动作。
一次动作结束,耗时2±0.5s,重复61次。
主要功效:总领12经脉的导引,完成任督二脉的完全通导,激发经络深层次的自愈功能。
第十式 气回丹田
时长:120±10s。
动作描述:
预备式:
直立,双足分立,间距15-20。双臂侧举,与X轴平行。掌心向Y轴正方向,呈盛水状,五指密闭并拢。
动作:
左右手手腕部位分别在XOY平面以P(10,0,0),P(-10,0,0)为圆心,起始运动均为向Y轴正方向为方向向量做圆周运动,在靠近O点的内侧运动圆周与躯干重叠的地方,需避开躯干的位置干扰。重复一周为一次动作。
一次动作结束,耗时2±0.5s,重复61次。
主要功效:调节胃肠道神经系统的自主性,平衡颅脑与肠脑之间的平衡,增强脑力、体力之间的协调能力,增强专注力。
第十一式 降火归元
时长:180±10s。
动作描述:
预备式:
直立,双足分立,间距15-20。双臂侧举,与X轴平行。掌心向Y轴正方向,呈盛水状,五指密闭并拢。
动作:
双手向上抬举,至与Z轴平行,双掌相对,双掌掌腕部的几何中点停留于坐标(0,5,20)0.5s,期间低速平滑运动惯性状态。然后手腕向Z轴负方向垂直落下,下落的同时手掌向下,肘部,肩部,腰部协同俯曲,至可达到的最低点,保持0.5s低速平滑运动惯性状态。然后变换左右手掌向X轴正负两个方向,手背相对,以胯骨几何中点为椭圆的两个圆心的中点,臂展长度为短径,直立举臂时的高度为椭圆形的长径,在与XOZ平面平行的方向上外展上举。至水平位置时,为一次动作。
一次动作结束,耗时6±1.5s,重复31次。
主要功效:将血压、血糖、血脂等血液成分维持在健康水平。维持血管弹性、内分泌的健康。平衡调理各个疾病,缓解排病反应的不适感,提高机体对各类刺激的耐受能力。降气、纳气、以乾之轻清,纳入坤之所居,有落叶归根之意。
第十二式 微振骶椎
时长:120±10s。
动作描述:
预备式:
直立,双足分立,间距15-20双膝微曲,屈曲角度15°±5°。双臂自然下垂,腋下留出空隙,掌心相对,呈盛水状,五指密闭并拢。
动作:
尾椎在Z轴方向上做往复运动,运动幅度2-5,运动频率0.5-3Hz。膝关节顺着尾椎运动方式配合弯曲,
主要功效:平衡一身的气机强度,将获取的经脉运行过程进行整体平衡,维持脏腑间的能量平衡。静极生动,一阳初生的子时,万物萌发,全身微循环打通,并通过寻找自身的收缩节律,通导机体络脉。
第十三式 天人合一
时长:1分钟左右
动作描述:静立,双腿与肩同宽,男士左手劳宫穴对准丹田,右手劳宫穴对准骶椎;女士右手劳宫穴对准丹田,左手劳宫穴对准骶椎。
主要功效:气机恢复自然流动状态,带动能量回归五脏,维持脏腑间能量信息的自然平衡,放松肢体,任气机流动,扶正祛邪,调理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并能够协助药物治疗巩固疗效。
昊杬十三式的训练,可以配合精、气、神,实现更高层次的训练,通过采用定向定位的气机流动法则,提升人体精的质量与潜能水平,提高机体的环境耐受力,提高人精神状态的平衡能力与稳定性。不同的精、气、神的搭配调节,可以实现不同层次的健康调理功能。
按照顺序进行训练,可以实现中医经络的通达,并其通达效应可以辐射到络脉,顺序进行昊杬十三式的动作导引练习,在同样的操作过程中,同等的时间消耗下,比单独进行各节动作的效果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一、等效的方药配伍法
昊杬十三式中的每一式均有相应的中药、方剂对应法则,具备特定的脏腑归经效果。可参与中医处方配伍的过程。针对于特定的疾病,需要通过精通昊杬十三式导引技法的中医医师辩证之后,给出针对性的动作流程与顺序、次数、方法。通过搭配合适的动作,配合中药处方的制备、服用以及二者间的配合方法,完成对疾病的高效调理。
二、方剂对应关系例举:
1.对应方剂配比如下:
预备式经络准备;第一式五行交泰等效药物为交泰丸;第二式骨盆旋转等效药物为逍遥丸;第三式归根安命等效药物为金匮肾气丸;第四式懒人伸腰等效药物为四逆散;第五式风车双摇等效药物为川芎茶调散;第六式旋拍肩臀等效药物为平胃散;第七式旋脊甩臂等效药物为归脾汤;第八式俯身穿裆等效药物为炙甘草汤;第九式卯酉周天等效药物为越婢汤;第十式气回丹田等效药物为补中益气丸;第十一式降火归元等效药物为大补元煎;第十二式微振骶椎等效药物为乌梅丸;第十三式天人合一等效药物为天王补心丹。
2.配合樂昊坤灞酒的服用、导引配伍方法。
樂昊坤灞酒为一种依据上古中医理论实现的一种经过特效炮制的专方药酒。可以提升人体生命机能,补充人体精元,提升生命力与生存质量的同时,可以延长存活时间。通过采用将樂昊坤灞酒配伍昊杬十三式导引技法的方式,实现个体化的专项调理,能够进一步提升生命质量,获取机体多样化的能量获取渠道与生存方式。
首先,加热樂昊坤灞酒至62度以上,静置微微可饮用后,小口频服30ml。
引用完毕10分钟后,进行规范化的昊杬十三式训练,时间30分钟。
完毕后,擦去汗,关闭毛孔,休息片刻即可。有条件者小憩则更佳。
3.配合樂昊坤玛卡酒的服用、导引配伍方法。
樂昊坤玛卡酒为一种依据上古中医理论实现的一种经过特效炮制的专方药酒。可以缓解心、脑血管疾病,提升性功能、生殖功能,提高心、脑血管疾病人群的生存质量。通过采用将樂昊坤玛卡酒配伍昊杬十三式导引技法的方式,实现个体化的专项调理,能够快速强壮身体,提高生育力,改善性功能,抑郁,贫血等状况,修复受损组织,恢复心脏、血管的正常功能,缓解后遗症症状,并激发机体的再生能力,恢复失去的部分认知、思维功能。
首先,加热樂昊坤玛卡酒至62度以上,静置微微可饮用后,小口频服30ml。
引用完毕10分钟后,进行规范化的昊杬十三式训练,时间30分钟。
完毕后,擦去汗,关闭毛孔,休息片刻即可。有条件者小憩则更佳。
4.消化系统疾病特定配伍法则:
通过改变其中一部分动作的位置参数以及重复次数,可依据脾胃病患者的特定健康状况,调整13节动作按照脾胃功能调理的顺序进行重新组合,可以实现所有脾胃相关的机体经络的有序循环,实现对脾胃病的特效调理。调整方法为:
昊杬十三式动作顺序保持不变,动作量分别乘以以下参数:
(1.5,3,1.5,1,1,4,4.5,1,1,1.5,1.5,2,1)
动作频率分别乘以以下频率
(1.5,1,1,1,1,1.2,1.2,1,1,0.5,0.5,0.5,1)
此参数为多数脾胃病人群的通用基础调理策略,如有特殊需求,需要医师指导。
5.性与生殖功能,心、脑血管疾病的特定导引药方配伍法则:
通过改变其中一部分动作的位置参数以及重复次数,可依据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特定健康状况,调整13节动作按照心、脑血管疾病功能调理的顺序进行重新组合,可以实现所有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机体经络的有序循环,实现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特效调理。
昊杬十三式动作顺序保持不变,动作量分别乘以以下参数:
(0.5,3,0.5,1,1,4,4.5,1,1,1.5,1.5,2,1)
动作频率分别乘以以下频率
(0.5,0.5,1,1,1,0.8,0.8,1,1,0.5,0.5,0.5,1)
此参数为多数心、脑血管病人群的通用基础调理策略,如有特殊需求,需要医师指导。
三、本发明产品功能临床试验
1.对象和方法
受试者纳入:疾病、亚健康等主动就医群体;实验采用盲法,由两名10年以上从医经验的中医医师独立辨识样本,将符合一定特征中医证候特征或者慢性病的典型症候人群纳入受试者,并依据患者类型给于分组,如实施例1-5所述,如法训练。早晚两次,持续14天。
排除标准:
传染病、急性病、热病、出血性疾病患者;
无法坚持按照指定动作训练者;
常规饮酒无不适者;
无法实现动作要求者。
2.功效判定:
显效:亚健康以及典型疾病样本可有症候改善明显,主观不适感随着训练的开展明显消退,无不良反应;健康人群感觉体力明显上升,精力充沛。
有效:亚健康以及疾病样本症候有所改善,主观不适感随着训练的开展同步消退但不是特别明显,无不良反应;健康人群感觉身体舒适,精力得到一定的维持与提升。
无效:未有明显的比较效果,与不用该训练方法差距不大,以及训练后后出现其他不适情况等。
4.结论
表1.实验数据
初步试验可知显效率除失眠组以外,平均在80%以上,所有受试者均认为有效,有效率达100%。
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举例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这些实施例的说明。对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和变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上古中医经络炁机拓扑导引技法实践与增效方法,亦称为昊杬十三式,包括十三个特定的动作,特定的动作名称、规范性的动作方法以及动作的表达方式、各式动作调理功能、特定疾病的配套使用顺序与操作方法、实践方法、增效方法。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昊杬十三式导引技法十三个动作,名称分别为:预备式 经络准备;第一式 五行交泰;第二式 骨盆旋转;第三式 归根安命;第四式 懒人伸腰;第五式 风车双摇;第六式 旋拍肩臀;第七式 旋脊甩臂;第八式 俯身穿裆;第九式 卯酉周天;第十式气回丹田;第十一式 降火归元;第十二式 微振骶椎;第十三式 天人合一。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昊杬十三式中的每一式均有相应的中药、方剂对应法则,具备特定的脏腑归经效果。可参与中医处方配伍的过程。针对于特定的疾病,需要通过精通昊杬十三式导引技法的中医医师辩证之后,给出针对性的动作流程与顺序、次数、方法,通过搭配合适的动作,配合中药处方的制备、服用以及二者间的配合方法,完成对疾病的高效调理。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昊杬十三式配合樂昊坤灞酒的服用、导引配伍方法:樂昊坤灞酒为一种依据上古中医理论实现的一种经过特效炮制的专方药酒,可以提升人体生命机能,补充人体精元,提升生命力与生存质量的同时,可以延长存活时间;通过采用将樂昊坤灞酒配伍昊杬十三式导引技法的方式,实现个体化的专项调理,能够进一步提升生命质量,获取机体多样化的能量获取渠道与生存方式。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昊杬十三式配合樂昊坤玛卡酒的服用、导引配伍方法:樂昊坤玛卡酒为一种依据上古中医理论实现的一种经过特效炮制的专方药酒,可以缓解心、脑血管疾病,提升性功能、生殖功能,提高心、脑血管疾病人群的生存质量;通过采用将樂昊坤玛卡酒配伍昊杬十三式导引技法的方式,实现个体化的专项调理,能够快速强壮身体,提高生育力,改善性功能,抑郁,贫血等状况,修复受损组织,恢复心脏、血管的正常功能,缓解后遗症症状,并激发机体的再生能力,恢复失去的部分认知、思维功能。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昊杬十三式动作标记法:采用世界坐标系与用户坐标系结合,三维坐标系与球坐标系结合的表达方法实现对导引技法过程中的动作描述进行定位,实现了对中医传统导引技法的精确描述。
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昊杬十三式训练,通过不同的精、气、神的搭配调节,可以实现不同层次的健康调理功能,按照顺序进行训练,可以实现中医经络的通达,并其通达效应可以辐射到络脉,在同等的时间消耗下,比单独进行各节动作的效果更好。
8.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昊杬十三式在最基础的独立形体训练中,其训练目标核心是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与耐力,与所有体育运动的训练方法不同,其精髓在于更多的实现精、气、神能量储备,在沟通五脏过程中,分配能量,均衡五行属性,维持机体长期功能状态的稳定,强化气机,与所有的训练不同,其训练根源在沟通五脏,将五脏的功能进行宏观的关联。
9.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昊杬十三式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特定配伍法则:
通过改变其中一部分动作的位置参数以及重复次数,可依据脾胃病患者的特定健康状况,调整13节动作按照脾胃功能调理的顺序进行重新组合,可以实现所有脾胃相关的机体经络的有序循环,实现对脾胃病的特效调理,方法如下:
昊杬十三式动作顺序保持不变,动作量分别乘以以下参数:
(1.5,3,1.5,1,1,4,4.5,1,1,1.5,1.5,2,1)
动作频率分别乘以以下频率
(1.5,1,1,1,1,1.2,1.2,1,1,0.5,0.5,0.5,1)
此参数为多数脾胃病人群的通用基础调理策略,如有特殊需求,需要医师指导。
10.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昊杬十三式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特定导引药方配伍法则:
通过改变其中一部分动作的位置参数以及重复次数,可依据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特定健康状况,调整13节动作按照心、脑血管疾病功能调理的顺序进行重新组合,可以实现所有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机体经络的有序循环,实现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特效调理,方法如下:
昊杬十三式动作顺序保持不变,动作量分别乘以以下参数:
(0.5,3,0.5,1,1,4,4.5,1,1,1.5,1.5,2,1)
动作频率分别乘以以下频率:
(0.5,0.5,1,1,1,0.8,0.8,1,1,0.5,0.5,0.5,1)
此参数为多数心、脑血管病人群的通用基础调理策略,如有特殊需求,需要医师指导。
CN201611100931.4A 2016-12-05 2016-12-05 上古中医经络炁机拓扑导引技法实践与增效方法 Pending CN1065819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00931.4A CN106581984A (zh) 2016-12-05 2016-12-05 上古中医经络炁机拓扑导引技法实践与增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00931.4A CN106581984A (zh) 2016-12-05 2016-12-05 上古中医经络炁机拓扑导引技法实践与增效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81984A true CN106581984A (zh) 2017-04-26

Family

ID=58596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00931.4A Pending CN106581984A (zh) 2016-12-05 2016-12-05 上古中医经络炁机拓扑导引技法实践与增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8198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127574C1 (ru) Способ оздоровления человека
US20060047229A1 (en) Stress relief vest
US20060047233A1 (en) Stress relief vest
Mahlovanyy et al. Bases of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in medicine
Lundberg The Book of Shiatsu: Vitality & Health Through the Art of Touch
RU2290159C2 (ru) Способ оздоровления организма (дыхательно-двигательные комплексы упражнений телесно-ориентированной психологической школы куприянова п.ю.)
CN106581984A (zh) 上古中医经络炁机拓扑导引技法实践与增效方法
US10576323B1 (en) Neuromuscular train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training using same
Aspell The Practice of Tui Na: Principles, Diagnostics and Working with the Sinew Channels
Zarzycka et al. Alternative methods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scoliosis
Chia Bone marrow nei kung: Taoist techniques for rejuvenating the blood and bone
RU2375032C2 (ru) Способ психофизической коррекции организма "киай-до"
RU2166921C2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шейного остеохондроза
RU2834844C1 (ru) Способ комплексной медицинской реабилитации пациентов, перенесших хирургическую вентральную фиксацию сегментов шейного отдела позвоночника
RU2842867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бной физкультуры у пациентов с недифференцированной дисплазией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ой ткани
RU2827666C1 (ru) Способ комплексной коррекции мышечной спастичности у пациентов в раннем восстановительном периоде после инсульта
RU2828153C1 (ru) Способ комплексной коррекции опорно-двиг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у детей
McPartland et al. Bodywork therapy systems
Duschatko Adhesive capsulitis: the ‘frozen shoulder’syndrome: Certified pilates and gyrotonics trainer
Zhao Integrated Method of “Physiotherapy-Physical Exercise and Self-Exercise”
Chia et al. Chi Nei Tsang and Microcurrent Therapy: Energy Massage for Pain Relief, Self-Healing, and Rejuvenation
Green Structural Integration and Energy Medicine: A Handbook of Advanced Bodywork
Bucholz A Manual of therapeutic exercise, and massage, designed for the use of physicians, students, and massuers
Pishnamazi Case study of Physiotherapy Treatment of a patient with poly trauma of the right upper extremity
Lam The Way of Energy: A Gaia Orig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2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