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3803A - 处理油砂细粒尾矿的改进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处理油砂细粒尾矿的改进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3803A
CN106573803A CN201580041225.4A CN201580041225A CN106573803A CN 106573803 A CN106573803 A CN 106573803A CN 201580041225 A CN201580041225 A CN 201580041225A CN 106573803 A CN106573803 A CN 1065738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oil
fine tailings
reactor
po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12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A·吉利斯
J·S·摩尔
B·G·史密斯
M·D·克卢特
M·K·波因德克斯特
C·E·莫勒
W·陈
C·A·威瑟姆
J·阿拉波松
S·达斯
H·辛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iled Critical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6573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38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using organic material
    • C02F1/5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7/0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 B01F27/05Stirrers
    • B01F27/07Stirr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on the shaft
    • B01F27/072Stirr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on the shaft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tirrers with respect to the rotating axis
    • B01F27/0724Stirr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on the shaft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tirrers with respect to the rotating axis directly mounted on the rotating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7/0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 B01F27/05Stirrers
    • B01F27/11Stirr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stirrers
    • B01F27/112Stirr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stirrers with arms, paddles, vanes or blades
    • B01F27/1121Stirr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stirrers with arms, paddles, vanes or blades pin-shap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7/0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 B01F27/05Stirrers
    • B01F27/11Stirr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stirrers
    • B01F27/112Stirr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stirrers with arms, paddles, vanes or blades
    • B01F27/1125Stirr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stirrers with arms, paddles, vanes or blades with vanes or blades extending parallel or oblique to the stirrer axis
    • B01F27/11251Stirr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stirrers with arms, paddles, vanes or blades with vanes or blades extending parallel or oblique to the stirrer axis having holes in th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7/0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 B01F27/05Stirrers
    • B01F27/11Stirr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stirrers
    • B01F27/113Propeller-shaped stirrers for producing an axial flow, e.g. shaped like a ship or aircraft propell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7/0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 B01F27/05Stirrers
    • B01F27/11Stirr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stirrers
    • B01F27/113Propeller-shaped stirrers for producing an axial flow, e.g. shaped like a ship or aircraft propeller
    • B01F27/1131Propeller-shaped stirrers for producing an axial flow, e.g. shaped like a ship or aircraft propeller with holes in the propeller blad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7/0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 B01F27/05Stirrers
    • B01F27/11Stirr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stirrers
    • B01F27/19Stirrers with two or more mixing elements mounted in sequence on the same axis
    • B01F27/191Stirrers with two or more mixing elements mounted in sequence on the same axis with similar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7/0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 B01F27/27Mixers with stator-rotor systems, e.g. with intermeshing teeth or cylinders or having orif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7/0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 B01F27/50Pipe mixers, i.e. mixers wherein the materials to be mixed flow continuously through pipes, e.g. column mix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7/0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 B01F27/80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 B01F27/91Mixers with rotary stirring devices in fixed receptacles; Kneaders with stirrers rotating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with propell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21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mechanical de-watering
    • C02F11/127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mechanical de-watering by centrifug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4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with addition of chemical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4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with addition of chemical agents
    • C02F11/147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with addition of chemical agents using organic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6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using drying or composting be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1/00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non-melting solid carbonaceous or similar materials, e.g. wood, coal
    • C10G1/04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non-melting solid carbonaceous or similar materials, e.g. wood, coal by extraction
    • C10G1/045Separation of insoluble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1/00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non-melting solid carbonaceous or similar materials, e.g. wood, coal
    • C10G1/04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non-melting solid carbonaceous or similar materials, e.g. wood, coal by extraction
    • C10G1/047Hot water or cold water extraction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101/00Mix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mixed materials or by the application field
    • B01F2101/305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1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quarries or from mining activi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34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industrial activit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2F2103/12 - C02F2103/32
    • C02F2103/36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industrial activit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2F2103/12 - C02F2103/32 from the manufacture of 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3/365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industrial activit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2F2103/12 - C02F2103/32 from the manufacture of organic compounds from petrochemical industry (e.g. refiner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2Fluid flow conditions
    • C02F2301/022Lamina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油砂细粒尾矿进行絮凝和脱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将水性矿物质悬浮液与聚(氧化乙烯)(共)聚合物混合以形成面团样物料。然后使所述物料在管线内反应器中动态混合以破碎所述面团样物料,从而形成平均尺寸为1微米到500微米的微絮体且释放水。所述管线内反应器的内径是所述反应器的入口管内径的至多五倍。微絮体悬浮液具有至多1000cP的粘度和至多300Pa的屈服应力。

Description

处理油砂细粒尾矿的改进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聚合物絮凝剂组合物处理水性矿物质悬浮液(特别是废弃物矿物质浆液)的管线内动态混合装置和方法,所述组合物优选包含聚(氧化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本发明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处理尾矿和在矿物质处理(具体地说,油砂尾矿处理)中所产生的其它废物。
背景技术
采矿操作(如油砂采矿操作)所产生的尾矿液流典型地由水和固体颗粒组成。为了回收水且使固体固结,必须应用固/液分离技术。在油砂处理中,典型的新鲜尾矿流包含水、沙子、粉砂、粘土和残余沥青。油砂尾矿典型地包含大量的细颗粒(其定义为小于44微米的固体)。
沥青萃取工艺是使用热水和化学添加剂(如氢氧化钠或柠檬酸钠)从矿体中除去沥青。这些化学添加剂的副作用是其会改变固有水化学性。水相中的无机固体以及残余沥青获得负电荷。由于静电排斥力强,因此细颗粒形成不容易通过重力沉降的稳定悬浮液,即使在相当长的时间后。实际上,如果悬浮液单独搁置3-5年,将形成凝胶样层(称为成熟细粒尾矿(MFT))且这种类型的尾矿非常难以固结,即使使用当前技术。
最新的MFT脱水方法揭露于WO 2011/032258和WO 2001/032253中,其描述经由导管(如管道)管线内添加絮凝剂溶液(如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到油砂尾矿流中。将絮凝剂分散于油砂尾矿中之后,絮凝剂和尾矿在其行进通过管道时继续混合且所分散的细粒粘土、粉砂和沙子粘合在一起(絮凝)而形成较大结构(絮凝体),所述结构当最后沉积于沉积区域时可以与水分离。然而,混合和剪切的程度依赖于物料通过管道的流速以及管道长度。因此,油砂细粒尾矿的流体性质或流速的任何变化对混合与剪切以及最后的絮凝均有影响。因此,如果有一段开放管道,那么会难以控制絮凝,因为仅通过改变流速难以独立地控制剪切速率与滞留时间。
CA专利申请第2,512,324号提出在尾矿作为流体转移到沉积区域期间(例如经由管道或导管将尾矿转移到沉积地点的同时),向油砂细粒尾矿中添加水溶性聚合物。然而,由于尾矿物料通过管道的流速和流体性质发生变化,因此再次难以控制聚合物絮凝剂与尾矿的适当混合。
美国公开第2013/0075340号揭露了一种对油砂尾矿进行絮凝和脱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将油砂尾矿作为水性浆液添加到搅拌槽反应器中;向含有油砂尾矿的搅拌槽反应器中添加有效量的聚合物絮凝剂,如带电荷或不带电荷的聚丙烯酰胺;将絮凝剂和油砂尾矿动态混合足以形成凝胶样结构的时间段;使凝胶样结构在搅拌槽反应器中经受剪切条件,经受的时间段足以使凝胶样结构破碎而形成絮凝体且释放水;以及当絮凝的油砂细粒尾矿的最大屈服应力开始下降时,但在絮凝的油砂细粒尾矿的毛细抽吸时间开始从其最低点实质上增加之前,从搅拌槽反应器中移出絮凝的油砂细粒尾矿。
虽然聚丙烯酰胺通常适用于尾矿固体的快速固结,但其对于细颗粒的絮凝具有高度的剂量敏感性且很难找到据以使大部分细颗粒絮凝的条件。因此,从PAM固结过程中回收的水通常品质较差且由于水中的细粒含量高,因此对于再循环来说可能不够好。另外,经PAM处理的尾矿对剪切敏感,因此将经处理的增稠尾矿运输到专门的处置区域(dedicateddisposal area,DDA)和一般物料处理可变得进一步具有挑战性。
或者,聚氧化乙烯(PEO)已知为尾矿絮凝剂,相较于PAM,聚氧化乙烯能够产生浊度更低的清液层,参见例如USP 4,931,190;5,104,551;6,383,282;WO 2011070218;Sharma,S.K.,Scheiner,B.J.,和Smelley,A.G.,(1992),使用PEO对Alaska Pacer排出物进行脱水(Dewatering of Alaska Pacer Effluent Using PEO),美国内政部矿务局(UnitedState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Bureau of Mines),调查报告9442;以及Sworska,A.,Laskowski,J.S.,和Cymerman,G.(2000),合成原油细粒尾矿的絮凝第II部分:流体动力学条件的影响(Flocculation of the Syncrude Fine Tailings Part II.Effect ofHydrodynamic Conditions),《国际采矿工艺杂志(Int.J.Miner.Process)》,60,第153-161页。然而,由于PEO聚合物与粘土基浆液的高粘度导致混合和处理困难,因此尚未发现PEO聚合物在商业上广泛用于油砂尾矿处理。
尽管存在很多方法和其中所用的聚合物絮凝剂,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物料悬浮液的沉降和固结以及进一步改善废弃固体悬浮液脱水的絮凝方法,所述废弃固体已经作为流体或浆液转移到沉降区域进行处置。具体地说,希望提供已转移到处置区域的废弃悬浮液(如油砂尾矿)的更有效处理,从而确保固体浓度提高及所释放的水澄清度改善,同时使剪切稳定性改善且使剂量耐受范围更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对油砂细粒尾矿进行絮凝和脱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i)使得油砂细粒尾矿的水性悬浮液在管线内流动通过管道,所述管道具有内径;ii)向油砂细粒尾矿的水性悬浮液中引入絮凝剂组合物,所述絮凝剂组合物包含聚(氧化乙烯)(共)聚合物,优选聚(氧化乙烯)均聚物、聚(氧化乙烯)共聚物,或其混合物;iii)在不使用静态或动态混合器(例如不存在移动部件,如有助于混合的旋转叶轮)、不输入能量的情况下,将絮凝剂组合物与油砂细粒尾矿水性悬浮液混合足以形成面团样物料的时间段;iv)经由管道将面团样物料引入管线内反应器中,其中管线内反应器的内径等于或小于管道内径的五倍;v)使面团样物料在管线内反应器内经受动态混合,经受的时间段足以破碎面团样物料以形成微絮体且释放水,其中所得絮凝油砂尾矿具有等于或小于1,000cP的粘度以及等于或小于300Pa的屈服应力,且所述微絮体具有1微米到500微米的平均尺寸;vi)使絮凝油砂细粒尾矿从管线内反应器流经管道或一或多个静态混合器或管道与一或多个静态混合器的组合;以及vii)进一步处理所絮凝的油砂细粒尾矿或使所絮凝的油砂细粒尾矿沉积。
上文所述的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viii)将絮凝的油砂细粒尾矿添加到至少一个离心机中以使絮凝的油砂细粒尾矿脱水且形成高含固量滤饼和低含固量离心分离液。
上文所述的本发明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viii)将絮凝的油砂细粒尾矿添加到增稠器中,以使絮凝的油砂细粒尾矿脱水且产生增稠的油砂细粒尾矿和澄清水。
上文所述的本发明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viii)将絮凝的油砂细粒尾矿添加到至少一个沉积槽中,如用于脱水的加速脱水槽。
上文所述的本发明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viii)将絮凝的油砂细粒尾矿在倾斜的沉积地点铺展成薄层。
在上文所揭露的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聚(氧化乙烯)共聚物是环氧乙烷与以下各物中的一或多种的共聚物:表氯醇、环氧丙烷、环氧丁烷、氧化苯乙烯、环氧基官能化疏水性单体、缩水甘油醚官能化疏水性单体、硅烷官能化缩水甘油醚单体或硅氧烷官能化缩水甘油醚单体。
在上文所揭露的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聚(氧化乙烯)(共)聚合物具有等于或大于1,000,000Da的分子量。
在上文所揭露的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经聚(氧化乙烯)(共)聚合物处理的油砂尾矿在整个处理流程中的流动是层流且/或按层流方案输送到沉积区域。
在上文所揭露的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油砂细粒尾矿是成熟细粒尾矿(mature fines tailings,MFT)。
在上文所揭露的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油砂细粒尾矿是增稠尾矿(thickened tailings,TT)。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A到实施例D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的动态混合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其用于絮凝剂与油砂细粒尾矿水性悬浮液的动态混合。
图3绘示了用于本发明的动态混合装置的两种不同转子设计。
图4绘示了用于本发明动态混合装置的两种不同定子设计。
图5是利用本发明方法所产生的微絮体的照片副本。
图6是实例1和比较例A的粘度相对于时间的图。
图7图示了实例19的沉降曲线,其中成熟细粒尾矿经本发明的方法处理。
图8是实例22相对于时间的沉降图像。
图9绘示了实例20到实例22的沉降曲线,其中增稠的尾矿经本发明的方法处理。
图10绘示了比较例B到比较例D缺乏沉降的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我们提供一种使水性矿物质悬浮液脱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将絮凝组合物引入所述悬浮液中,所述絮凝组合物包含聚(氧化乙烯)均聚物、聚(氧化乙烯)共聚物或其混合物,在下文中统称为“聚(氧化乙烯)(共)聚合物”。典型地,待絮凝的物料可以来源于或含有滤饼、尾矿、增稠器下溢物或未增稠的工厂废料流,例如其它矿物质尾矿、浆液或粘土,包括磷酸盐、钻石、金粘土、矿物砂、来自锌、铅、铜、银、铀、镍、铁矿石处理的尾矿、煤、油砂或红泥浆。物料可以是在矿物质处理操作的最后增稠器或洗涤阶段中沉淀的固体。因此,物料宜产生自矿物质处理操作。物料优选包含尾矿。优选地,矿物质物料是选自红泥浆和含有粘土的尾矿,如油砂尾矿等。
油砂尾矿或其它矿物质悬浮液可以具有5重量%到80重量%范围内的含固量。浆液或悬浮液通常具有10重量%到70重量%(例如25重量%到40重量%)范围内的含固量。典型细尾矿样品中粒子的尺寸基本上全部小于45微米,例如约95重量%的物料是小于20微米的颗粒且约75%小于10微米。粗尾矿实质上大于45微米,例如约85%大于100微米,但通常小于10,000微米。细粒尾矿和粗粒尾矿可以任何适宜的比率存在或合并在一起,其条件是物料可用泵抽取。
分散的微粒固体可具有粒度的单峰、双峰或多峰分布。分布通常将具有细粒部分和粗粒部分,其中细粒部分峰实质上小于44微米并且粗粒(或非细粒)部分峰实质上大于44微米。
本发明方法的絮凝剂组合物包含聚合物絮凝剂,优选聚(氧化乙烯)均聚物、聚(氧化乙烯)共聚物或其混合物。聚(氧化乙烯)(共)聚合物和制备所述聚合物的方法已为人知,参见例如WO 2013116027。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使用锌催化剂(如US 4,667,013中揭露)制备本发明的聚(氧化乙烯)(共)聚合物。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制备本发明的聚(氧化乙烯)(共)聚合物所用的催化剂是钙催化剂,如US 2,969,402;3,037,943;3,627,702;4,193,892;以及4,267,309中所揭露的那些钙催化剂,这些文献全部整体并入本案供参考。
优选的锌催化剂是烷醇锌催化剂,如USP 6,979,722所揭露,所述文献整体并入本案供参考。
优选的碱土金属催化剂称为“改性的碱土金属六氨络合物(hexammine)”或“改性的碱土金属六氨合物(hexammoniate)”,技术术语“氨”和“氨合物”是同义的。生产本发明的聚(氧化乙烯)(共)聚合物所用的改性碱土金属六氨络合物是如下制备:将至少一种碱土金属(优选钙金属、锶金属或钡金属、锌金属,或其混合物,最优选钙金属);液氨;环氧烷(任选地经芳香族基团取代)和具有至少一个酸性氢原子的有机腈混合,以制备改性的碱土金属六氨络合物于液氨中的浆液;将改性的碱土金属六氨络合物于液氨中的浆液连续地转移到汽提容器中且连续地蒸发氨,从而使改性催化剂在汽提容器中聚积;以及在改性的碱土金属六氨络合物浆液完全转移到汽提容器中后,使改性催化剂老化,以获得最终的聚合催化剂。在上文所述的本发明的碱土金属催化剂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环氧烷是环氧丙烷且有机腈是乙腈。
所述方法中使用催化活性量的碱土金属催化剂制备本发明的聚(氧化乙烯)(共)聚合物,催化剂的用量优选每克环氧化物单体(所有单体的组合重量,例如环氧乙烷和硅烷官能化或硅氧烷官能化缩水甘油醚单体)0.0004g到0.0040g碱土金属,优选每克环氧化物单体0.0007g到0.0021g碱土金属,更优选每克环氧化物单体0.0010g到0.0017g碱土金属,且最优选每克环氧化物单体0.0012g到0.0015g碱土金属。
在常规的环氧化物聚合方法中,典型地在悬浮聚合方法中,催化剂可以干燥或浆液形式使用。按环氧化物单体进料的重量计,催化剂的使用浓度可以在0.02重量%到10重量%范围内,如0.1重量%到3重量%。
聚合反应可以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聚合温度可以在-30℃到150℃的范围内并且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所用环氧化物单体的性质、所用特定催化剂和催化剂的浓度。典型温度范围是0℃到150℃。
压力条件不受特别限制并且压力是根据聚合工艺中所用的稀释剂和共聚单体的沸点来设定。
一般来说,反应时间将依据以下因素而变:操作温度、所用共聚单体的性质、特定催化剂和所用浓度、惰性稀释剂的使用,和其它因素。如本文所定义,共聚物可以包含超过一种共聚单体,例如可以存在两种共聚单体、三种共聚单体、四种共聚单体、五种共聚单体等。适合的共聚单体包括(但不限于)表氯醇、环氧丙烷、环氧丁烷、氧化苯乙烯、环氧基官能化疏水性单体、缩水甘油醚或缩水甘油基丙基官能化疏水性单体、硅烷官能化缩水甘油醚或缩水甘油基丙基单体、硅氧烷官能化缩水甘油醚或缩水甘油基丙基单体、胺或季胺官能化缩水甘油醚或缩水甘油基丙基单体,以及含有缩水甘油醚或缩水甘油基丙基官能化氟化烃的单体。特定的共聚单体包含(但不限于)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醚、苯甲基缩水甘油醚、壬基苯基缩水甘油醚、1,2-环氧癸烷、1,2-环氧辛烷、1,2-环氧十四烷、缩水甘油基2,2,3,3,4,4,5,5-八氟戊基醚、缩水甘油基2,2,3,3-四氟丙基醚、辛基缩水甘油醚、癸基缩水甘油醚、4-氯苯基缩水甘油醚、1-(2,3-环氧丙基)-2-硝基咪唑、3-缩水甘油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二甲基乙氧烷硅烷、二乙氧基(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甲基硅烷、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单缩水甘油基醚,以及(3-缩水甘油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聚合时间可以持续数分钟到数日,这依据所用条件而定。优选时间是1小时到10小时。
按所述共聚物的总重量计,环氧乙烷的存在量可以等于或大于2重量%,优选等于或大于5重量%,且更优选等于或大于10重量%。按所述共聚物的总重量计,环氧乙烷的存在量可以等于或小于98重量%,优选等于或小于95重量%,且更优选等于或小于90重量%。
按所述共聚物的总重量计,一或多种共聚单体的存在量可以是等于或大于2重量%,优选等于或大于5重量%,且更优选等于或大于10重量%。按所述共聚物的总重量计,一或多种共聚单体的存在量可以是等于或小于98重量%,优选等于或小于95重量%,且更优选等于或小于90重量%。如果使用两种或超过两种共聚单体,那么所述两种或超过两种共聚单体的组合重量%按所述聚(氧化乙烯)共聚物的总重量计是2重量%到98重量%。
共聚反应优选在液相中进行。典型地,聚合反应是在惰性气氛(例如氮气)下进行。还非常期望聚合过程在实质上无水的条件下实现。应避免环氧化物进料和/或反应设备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如水、醛、二氧化碳和氧气。本发明的聚(氧化乙烯)共聚物可以通过本体聚合、悬浮聚合或溶液聚合路线制备,优选悬浮聚合。
共聚反应可以在惰性有机稀释剂存在下进行,如芳族烃,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和氯苯;各种氧化有机化合物,如苯甲醚、乙二醇、丙二醇和二乙二醇的二甲基醚和二乙基醚;通常液态饱和烃,包括开链、环状和经烷基取代的环状饱和烃,如戊烷(例如异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各种通常液态石油烃馏分、环己烷、烷基环己烷和十氢萘。
未反应的单体试剂通常可利用常规技术从反应产物中回收,如在减压下加热所述反应产物。在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聚(氧化乙烯)共聚物产物可通过用通常液态的惰性有机稀释剂洗涤所述反应产物且随后在稍微高的温度下、在减压下干燥其而从反应产物中回收。
在另一实施例中,将反应产物溶解于第一惰性有机溶剂中,随后添加第二惰性有机溶剂,所述第二惰性有机溶剂可与第一溶剂混溶,但其是聚(氧化乙烯)共聚物产物的非溶剂,从而使共聚物产物沉淀。所沉淀的共聚物的回收可通过过滤、倾析等,随后如此前所说明干燥其来实现。视处理条件而定,聚(氧化乙烯)共聚物将具有不同粒度分布。聚(氧化乙烯)共聚物可以如下从反应产物中回收:过滤、倾析等,随后在稍微高的温度(例如30℃到40℃)下,在减压下干燥所述粒状聚(氧化乙烯)共聚物。必要时,粒状聚(氧化乙烯)共聚物可以在干燥步骤之前,用颗粒状聚合物不溶于其中的通常液态惰性有机稀释剂(例如戊烷、己烷、庚烷、环己烷)洗涤,且接着如上文所说明进行干燥。
不同于如上文所说明的由悬浮聚合路线产生的粒状聚(氧化乙烯)共聚物,环氧乙烷与一或多种共聚单体的本体共聚或溶液共聚产生了非粒状树脂状聚(氧化乙烯)共聚物,其实质上是完整的聚合物块团或聚结的聚合物块团或其溶解于惰性有机稀释剂中。当然,应理解,术语“本体聚合”是指在通常液态惰性有机稀释剂不存在下的聚合,且术语“溶液聚合”是指在所用单体和所产生的聚合物可溶于其中的通常液态惰性有机稀释剂的存在下的聚合。
如果使用,那么聚合反应的个别组分(即环氧化物单体、催化剂和稀释剂)可按任何可行的顺序添加到聚合系统中,因为引入顺序对于本发明来说并非关键。
在环氧化物单体的聚合中使用上文所描述的碱土金属催化剂可实现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的制备。不受理论束缚,人们相信碱土金属催化剂产生比在相同聚合系统中使用相同原材料和非碱土金属催化剂而另外获得的聚合物链更长的聚合物链的独特能力是因为较高反应性位点密度(视为活性)与内部粘合催化剂毒物能力的组合。
适用于本发明方法中的适合聚(氧化乙烯)均聚物和聚(氧化乙烯)共聚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等于或大于100,000道尔顿(Da)且等于或小于15,000,000Da,优选等于或大于1,000,000Da且等于或小于8,000,000Da。
在较高分子量聚合物的情况下,由于聚合物难以溶解于水性系统中,因此粘度测量具有挑战性。在溶解期间,混合物呈现胶凝倾向高的粘液样稠度。在一些情况下,极长的链对剪切力敏感且必须在极低的剪切条件下搅拌以便将机械性降解减到最少。用于溶解本发明聚合物的程序可见于由陶氏化学公司(Dow Chemical Company)于2003年3月公开并且名为“POLYOXTM水溶性树脂溶解技术(POLYOXTM Water-Soluble Resins DissolvingTechniques)”的公报第326-00002-0303AMS号中。
如在此所用,术语“1%水溶液粘度”意指聚合物于约32:1重量比的水与异丙醇混合物中的1重量%溶液的动态粘度。聚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仅基于水的重量,即不包括异丙醇。制备聚合物的水溶液时,首先添加异丙醇以使得聚合物颗粒分散,随后添加水。这将凝胶形成减到最少且是提供可靠粘度测量结果的关键。根据本发明的环氧乙烷聚合物的1%水溶液粘度优选在25℃下大于1,200mPa·s并且在25℃下小于20,000mPa·s。在25℃下,使用BROOKFIELDTM DV-II+数字粘度计测定环氧乙烷聚合物的1%水溶液粘度。进行测量时,BROOKFIELD保护脚位于适当位置。使用2号RV转子和2RPM的速度进行测量。将转子浸没于聚合物溶液中,避免截留气泡,且附接到到粘度计轴杆上。调节高度以使得溶液液位达到转子上的刻痕。启动粘度计马达,并且在粘度计马达启动之后5分钟读取粘度。
聚(氧化乙烯)(共)聚合物特别适合作为微粒物质悬浮液(特别是废弃矿物质浆液)的絮凝剂用于本发明的方法中。聚(氧化乙烯)(共)聚合物特别适用于本发明的方法中处理尾矿和由矿物质处理(具体地说,油砂尾矿处理)产生的其它废物。
添加到矿物质悬浮液中的包含聚(氧化乙烯)(共)聚合物的絮凝剂组合物的适合量在每吨矿物质固体10克到10,000克范围内。一般来说,适当的剂量可以根据特定物料和物料固体含量而变化。优选剂量是在每吨30克到7,500克范围内,更优选每吨100克到3,000克范围内,甚至更优选剂量是在每吨500克到3,000克范围内。可以将包含聚(氧化乙烯)(共)聚合物的絮凝剂组合物添加到呈固体微粒形式的微粒矿物质物料的悬浮液(例如尾矿浆液)(已经通过将聚(氧化乙烯)(共)聚合物溶解于水或水基介质中所制备的水溶液,或溶剂中悬浮的浆液)中。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包含聚(氧化乙烯)(共)聚合物的絮凝剂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包含一或多种其它类型的絮凝剂(例如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的阳离子衍生物、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oly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pDADMAC)、DADMAC共聚物、纤维素材料、聚葡萄胺糖、磺化聚苯乙烯、线性和分支链聚乙烯亚胺、聚乙烯胺等)或絮凝剂组合物中典型的其它类型添加剂。
凝结剂,如钙盐(例如石膏、氧化钙和氢氧化钙)、铝盐(例如氯化铝、铝酸钠和硫酸铝)、铁(例如硫酸铁、硫酸亚铁、氯化铁和氯化硫酸铁)、碳酸镁、其它多价阳离子和预水解的无机凝结剂,也可以配合聚(氧化乙烯)(共)聚合物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油砂尾矿进行脱水的方法。如在此所用,术语“尾矿”意指来源于油砂萃取操作且含有细粒部分的尾矿。术语意味着包括流体细粒尾矿(FFT)和/或成熟细粒尾矿(MFT)尾矿和/或来自进行中的萃取操作(例如增稠器下溢或浮沫处理尾矿)的增稠尾矿(TT),其可以绕过尾矿池和来自尾矿池。油砂尾矿通常具有10重量%到70重量%或更通常25重量%到40重量%的含固量,且可以用水稀释到20重量%到25重量%而用于本发明方法中。
本发明的四个实施例A、B、C和D的示意图绘示于图1中。含有固体的水性悬浮液(如油砂成熟细粒尾矿(MFT))在管线10中是经由泵13、通过输送导管(优选第一管道:管线14)抽吸。必要时,可以在点X通过管线11向MFT中添加到额外的水。包含聚(氧化乙烯)(共)聚合物(在下文中称为“PEO”)的絮凝剂组合物通过管线20、在点Y添加到水性MFT悬浮液中且将MFT与PEO管线内混合以形成面团样混合物。为了促进MFT与PEO之间的掺混和相互作用,合并的物料流可以经由管道流动,所述管道任选地含有静态混合装置,如管线内静态混合器或其类似物(附图中未绘示)可以位于第一管道14中的PEO Y添加点之后和管线内管道反应器40之前。
面团样混合物最初的粘度等于或大于MFT与PEO初始混合物粘度的两倍,优选等于或大于MFT与PEO初始混合物粘度的三倍。典型地,面团样物料的粘度等于或大于4,000cP,优选等于或大于6,000cP,更优选等于或大于8,000cP,更优选等于或大于10,000cP。宜使用具有V73转子的Brookfield DV3T粘度计测定粘度。
一般来说,包含聚(氧化乙烯)(共)聚合物输入和MFT输入的絮凝剂组合物在空间上是分离的。面团样混合物进入管线内管道反应器40中。管道反应器40包含一或多个转子41,优选与一或多个定子42组合,图2。优选地,一或多个转子41和一或多个定子42是按交替方式配置,即转子、定子、转子、定子等。应了解,管线内动态混合器40中所用的转子和/或定子尺寸、位置和数目依赖于特定操作所需的动态混合器的总体尺寸(容量)。
本发明方法的改善包括据以添加PEO且与含有固体的悬浮液混合的位置和条件,图1。本发明的方法是在位于管道内的管道反应器40中执行,所述管道包含供物料进入管道反应器40中的第一管道14和供物料离开管道反应器40的第二管道17。物料离开管线反应器40后,即可对其进一步处理和/或在倾斜的沉积区域中沉积。一般来说,进入管道反应器40的管线14与离开管道反应器40的管线17相同(即,相同直径),然而进入管道反应器40的管线14的直径可以大于离开管线内反应器40的管线17,或进入管道反应器40的管线14的直径可以小于离开管线内反应器40的管线17。典型的工业尾矿管道14直径是在8吋到36吋范围内。
管道反应器40在本发明方法中相对于地面的特别定向不受限制,其可以是水平的、竖直的,或呈其间的任何角度。优选地,管道反应器40处于竖直定向,其中MFT与PEO的面团样混合物通过管线14在管道反应器40的底部直接进入或任选地通过反应器入口管15直接进入且接着从管道反应器40顶部流出后直接进入管线17中,或任选地通过反应器出口导管16进入管线17中。与反应器入口管15的内径相比,管道14的内径可以相同、更大或更小。与反应器出口管16的内径相比,管道17的内径可以相同、更大或更小。
反应器入口管15和反应器出口管16独立地具有内径。反应器入口管15的内径优选等于或小于管线内反应器40的内径。反应器出口管16的内径优选等于或小于管线内反应器40的内径。反应器入口管15的内径可以等于或不同于反应器出口管16的内径。在一个实施例中,反应器入口管15的内径等于反应器出口管16的内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反应器入口管15的内径可以大于反应器出口管16的内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反应器入口管15的内径可以小于反应器出口管16的内径。反应器入口管15内径与管线内反应器40内径的比率是1:1,优选1:2,更优选1:3,更优选1:4,更优选1:5,比率最高1:10。反应器出口管16内径与管线内反应器40内径的比率是1:1,优选1:2,更优选1:3,更优选1:4,更优选1:5,比率最高1:10。
管道14内径与管线内反应器40内径的比率是1:1,优选1:2,更优选1:3,更优选1:4,更优选1:5,更优选1:6,更优选1:7,更优选1:8,更优选1:9,且更优选1:10的比率。
优选地,管道反应器40的内径至少等于或大于进入管线内反应器40的管道14的内径且等于或小于管道14内径的10倍,优选等于或小于管道14内径的6倍,优选等于或小于管道14内径的5倍,优选等于或小于管道14内径的4倍,优选等于或小于管道14内径的3倍,且优选等于或小于管道14内径的2倍。
本发明的管道反应器40不是单独储槽、搅拌式反应器、分离容器、分批式容器、半分批式容器或其类似物。管道反应器40可以具有各种组件和配置,其中一些将在下文描述,图2到图4。
将PEO引入油砂尾矿水溶液中的添加阶段包含添加PEO的任何适合构件,例如注射套管、单个或多三通注射器、冲击射流混合器、鼓泡器、多孔口注射器及其类似物。包含聚(氧化乙烯)(共)聚合物的絮凝剂组合物是以固体、浆液或分散液(优选水溶液)形式添加。添加阶段在下文中称为管线内添加。PEO的管线内添加是在不包括动态混合的条件下、通过管线20在点Y处进行;换而言之,添加是在两种进料初始接触点处、在不使用静态或动态混合器(即,不使用移动部件,如有助于混合的旋转叶轮)的情况下进行。PEO注入点可以在静态混合器之前或在静态混合器内或在管道内。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注射器下游、在所添加的PEO的流动方向上存在的一或多个管线内静态混合器(图中未绘示)促进了混合。在存在超过一个静态混合器的实施例中,其在并联与串联配置上、在直径、类型和元件方面可以不同。
包含聚(氧化乙烯)(共)聚合物的絮凝剂组合物添加且开始与油砂尾矿悬浮液混合后,形成粘稠、但屈服应力为零到低的面团样混合物。典型地,面团样混合物是在20秒内形成,优选15秒,更优选12秒,更优选10秒,更优选在5秒内形成。如本文中所定义,低屈服应力意指等于或小于300Pa,优选等于或小于200Pa,更优选等于或小于150Pa,更优选等于或小于100Pa,更优选等于或小于65Pa,更优选等于或小于50Pa。
管道反应器40包含一或多个转子41。转子是为了向流体提供切向运动分量所设计的旋转叶轮。转子41可以由以下各物组成:从轮轴45伸出的简单圆销(图3)、刀刃型刀片、锯齿型刀片(如Morehouse Cowles高剪切叶轮)、方销,或其组合(图3),或适于赋予动态混合的多种其它刀片设计中的任一种。单个管线内动态混合器的不同阶段内可以使用一或多个不同转子类型。第一转子最佳刚好位于管线内反应器40的进料入口点之后,以在面团样混合物进入时提供即刻的切碎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子42放置于转子41之后,优选放置于两个转子41之间。适合的设计是具有给定深度的固定轮辐的“轮轴”且设计成防止固体本体在管道反应器40内旋转。定子42可以通过任何适合的构件(如壁挡板或焊接)固持就位。混合器轴杆44穿过定子轮轴46,但定子42不附接到混合器轴杆44上。定子42可以由以下各物组成:从轮轴伸出的简单圆销(图2)、刀刃型刀片、方销,或其组合,或多种其它刀片设计中的任一种。另外,定子轮辐或插销可以从轮轴46延伸到管线内反应器40的内壁,或可以在外径处阻挡(图4)。单个管线内动态混合器40的不同阶段内可以使用一或多个不同定子42类型。
本发明的管线内反应器40可以具有1到100个转子41,优选1到75个转子41,更优选1到50个转子41,更优选1到40个转子41,更优选1到30个转子41,更优选1到25个转子41,更优选1到20个转子41,更优选1到15个转子41,更优选1到10个转子41,且更优选1到5个转子41。独立于转子数目,本发明的管线内反应器40可以具有1到100个定子42,优选1到75个定子42,更优选1到50个定子42,更优选1到40个定子42,更优选1到30个定子42,更优选1到25个定子42,更优选1到20个定子42,更优选1到15个定子42,更优选1到10个定子42,且更优选1到5个定子42。
单个转子41任选地与定子42的组合称为一“级”。一级提供位于转子41与定子42之间的名义剪切区段,其赋予流体剪切作用。本发明方法中的管道反应器包含最少两级或超过两级,优选1到5级,优选1到10级,优选1到15级,优选1到20级,1到25级,优选1到30级,优选1到40级,优选1到50级,优选1到75级,优选1到100级,级数不受限制且特定操作可以使用多个。
优选地,转子41与定子42之间存在紧公差以便根据给定的旋转速率提供最大名义剪切。名义剪切可以定义为转子顶端速度(π·叶轮直径·叶轮每秒转数)除以转子与定子之间的间隙47。优选地,最小名义剪切速率等于或大于1000s-1。顶端速度除以定子与转子之间的间隙距离47是用于计算名义剪切,或叶轮顶端与壁之间的间隙,或叶轮顶端与壁挡板之间的间隙(如果使用,那么以最小间隙为准)。适合间隙47可以是1mm、2mm、3mm、4mm、5mm,最多25mm。每个转子/定子之间的间隙47可以是相同的或独立地是不同的。
优选的是,管道反应器中不出现明显的绕过,即,进入混合室的所有流体成分有相当大机率进入高剪切环境。定子42可以安装成在外径形成部分阻挡,以便将流体压向混合室中心,从而防止一些流体在壁处绕过,图4(右侧照片)。
转子41连接到混合器轴杆44上,混合器轴杆44通过驱动机43发生旋转以便向具有零到低屈服应力的MFT与PEO的面团样混合物提供剪切调节作用。在面团样混合物进入管线内反应器的相反末端提供的所述驱动机可以是例如变速马达或恒速马达。剪切调节作用使面团样混合物碎裂成MFT微絮体,从而允许水的流动更容易。然而,过度剪切会引起絮凝体发生不可逆的分解,导致细粒再悬浮于水中,因此阻碍了水释放和干燥。所得微絮体溶液的粘度等于或低于1,000cP且屈服应力等于或低于300Pa,优选等于或小于40Pa,更优选等于或低于30Pa。屈服应力宜使用Brookfield DV3T流变仪测定。
不纠结于任何特定理论,我们相信相对于较大絮凝体结构(正如使用常规絮凝剂),本发明方法中的微絮体性质使得水截留量减少,从而在其沉降且固结时,使水更容易地从固体中释放。此外,与其中水主要在沉积过程后初始几小时中释放的常规MFT絮凝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方法产生连续脱水系统。本发明的方法还避免了常规絮凝方法中所教示的调节步骤。另外,微絮体对高剪切条件的耐受性明显更强且可以在絮凝体碎裂/细粒产生减少的情况下进行输送且处置,所述絮凝体碎裂/细粒产生会降低脱水性能。脱水典型地使用刻度量筒中的重力沉降、毛细管抽吸时间(CST)测量、离心、随后测量所得固体高度或使用大型应变固结计来测定。重力沉降可以在大型刻度量筒中进行,其中使用数字图像收集和分析来随时间而变的泥浆高度。然后可以利用泥浆高度,根据初始浆液含固量计算固体百分比。除非另外指出,否则在此报道的脱水是通过刻度量筒中的重力沉降来测定。
优选地,本发明方法中因动态混合而产生的微絮体具有10微米到50微米之间的平均尺寸,图5。平均微絮体尺寸优选等于或大于1微米,更优选等于或大于5微米,更优选等于或大于10微米,更优选等于或大于15微米,甚至更优选等于或大于25微米。平均微絮体尺寸优选等于或小于1000微米,更优选等于或小于500微米,更优选等于或小于250微米,更优选等于或小于100微米,甚至更优选等于或小于75微米。测量微絮体尺寸的适宜方式是依据显微镜照片。
离开管线内管道反应器40之后,MFT与PEO的动态混合溶液(包含絮凝体)经由管线17离开。优选地,在MFT与PEO的动态混合溶液经由管线17离开管线内反应器40后,允许絮凝体积聚,随后沉积或进一步处理。管线17可以包含静态混合器、小型储槽、直径扩大的管段,或具有或不具有弯管以产生有利于流体混合物的流体动力学环境的一段管道。优选地,允许MFT与PEO的初始混合或掺混步骤发生至少5秒,优选至少10秒,优选至少15秒,更优选至少20秒,更优选至少30秒,且更优选至少45秒。此混合的时间上限是针对特定方法的(不论可行),但充足的时间典型地等于或小于一小时,等于或小于30分钟,更优选等于或小于10分钟,更优选等于或小于5分钟,更优选小于1分钟。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含有30重量%到40重量%固体的初始MFT溶液在20小时之后,固体浓度达到至少45重量%。优选连续地增稠,其中在100小时到1000小时的时间范围内,固体增加到50重量%或大于50重量%。
优选地,本发明的方法使得絮凝体在100小时或大于100小时期间的沉降速率等于或大于4重量%/log10小时,优选等于或大于4.5重量%/log10小时,优选等于或大于5重量%/log10小时,且更优选等于或大于5.5重量%/log10小时。沉降速率定义为泥水分界线下方固体的固体重量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化。沉积之后1到100小时,此变化速率相对于沉降时间的对数呈大致线性。
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例(A)中,絮凝的MFT被输送到简陋的提升倾斜沉积地点50,所述沉积地点具有0.5%到4%的斜率以允许水排出。此排水允许物料以更快速率干燥且更早达到可运输等级。可以增添额外的层且相应地允许排出。
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方法的另一实施例(B)中,絮凝的MFT经由管线17被转移到离心机60。离心机60中形成含有大部分细粒的离心固体滤饼和固体浓度较低的相对透明离心分离液。离心滤饼然后可以通过例如卡车输送,且沉积于干燥槽中。
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C)中,除去絮凝MFT且放入增稠器70中,所述增稠器70可以包含耙(图1中未绘示)以产生澄清的水和增稠的尾矿供进一步处置。
本发明方法的又另一个实施例(D)绘示于图1中,絮凝的MFT以可控的速率沉积于加速脱水槽80中,例如尾矿坑、盆地、围坝、暗渠或池塘,或充当流体围阻结构的类似物。可以向围阻结构中连续填充絮凝MFT或经处理的MFT可以沉积于不同厚度的层中。所释放的水可以使用泵(图1未绘示)除去。沉积物填充速率应使得在沉积期间或刚好沉积之后释放的水最多。通过向沉积的且经化学处理的尾矿添加表土层可以释放额外的水。在此情境下,通过称为边缘挖沟的方法(其中围绕沉积物挖掘周边通道)进一步促进水释放。沉积的微粒矿物质物料优选达到实质上干燥的状态。此外,微粒矿物质物料典型地因同时沉降和脱水而宜进行例如固结和坚实,以使得陆地能够承受显著重量。
在上述本发明方法的又另一个实施例中,经聚(氧化乙烯)(共)聚合物处理的油砂尾矿在整个处理流程中的流动是层流且/或按层流方案输送到沉积区域。
实例
实例1和比较例A
向获自加拿大北阿尔伯塔(northern Alberta,Canada)的一个尾矿池塘的87克36重量%固体MFT中添加8克0.4重量%聚(氧化乙烯)均聚物水溶液,所述聚(氧化乙烯)均聚物具有8,000,000D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和至少160cP的1%粘度。PEO聚合物可以从陶氏化学公司以POLYOX WSP 308聚(氧化乙烯)聚合物购得。通过在两个烧杯之间来回倾倒5次而将MFT与PEO轻度混合。类似地,还制备MFT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的样品作为比较例A。将Brookfield DV3T流变仪的V-73叶片插入MFT/PEO混合物中且以50rpm旋转,同时收集粘度相对于时间的数据。图6绘示实例1和比较例A的MFT的粘度相对于时间的数据。当叶片旋转时,比较例A的粘度相当恒定地保持在约1350cP。相比之下,实例1的粘度最初是约700cP,然而混合后,其形成粘度大于10000cP的面团样混合物。连续混合时,面团样混合物碎裂且粘度开始显著降低。
实例2到实例7
向获自加拿大北阿尔伯塔的一个尾矿池塘(经由1英寸管道抽吸)的41.5重量%固体MFT中添加0.4重量%聚(氧化乙烯)均聚物水溶液,所述聚(氧化乙烯)均聚物具有8,000,000D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和至少160cP的1%粘度。聚合物可以从陶氏化学公司以POLYOXWSP 308聚(氧化乙烯)聚合物购得。以2gpm的流速抽吸MFT与聚合物的混合物通过所述系统。合并PEO与MFT流之后,形成粘度大于10,000cP的面团样混合物。为了提供动态混合,将混合物引入具有2英寸内径的11级(每一级包含转子/定子对)管线内反应器中。动态混合器的入口管和出口管均是0.824英寸。管线内反应器内的11个转子是以2300rpm速度旋转的6销叶轮。面团样混合物碎裂而形成絮凝的油砂尾矿,其由尺寸通常为1微米到500微米的微絮体组成。絮凝的油砂尾矿离开管线内反应器且直接流入2L刻度量筒中且允许沉降。离开管线内反应器的一部分絮凝油砂尾矿还收集于16盎司(oz)玻璃缸中,且通过使用以0.2rpm旋转的V-73叶片的Brookfield DV3T流变仪测量样品的屈服应力。实例2到实例7是针对500ppm到1800ppm范围内的不同PEO剂量所执行的一系列实验,且针对各种剂量情况监测样品的固体含量和屈服应力。表1列举了在不同PEO剂量情况下,样品的屈服应力和20小时固体重量%。固体重量百分比表示在相同条件下所取得的三个样品的平均值。发现虽然样品的屈服应力从1800ppm PEO剂量水平下的值154Pa(实例7)降到500ppm PEO剂量水平下的值65Pa(实例2),但是在高于脱水性能所必需的最小化学处理量的情况下,脱水相对独立(标准差=0.8)于剂量水平。因此,脱水对PEO剂量水平和絮凝油砂尾矿的流变学相对不敏感。
表1
实例 PEO剂量(ppm) 屈服应力(Pa) 20小时时的固体Wt%
2 500 65 45.2
3 800 79 45.4
4 1100 94 47.1
5 1200 109 46.3
6 1500 138 47.4
7 1800 154 46.8
实例8到实例10
向获自加拿大北阿尔伯塔的一个尾矿池塘(经由1英寸管道抽吸)的41.5重量%固体MFT中添加0.4重量%聚(氧化乙烯)均聚物水溶液,所述聚(氧化乙烯)均聚物具有8,000,000D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和至少160cP的1%粘度。PEO聚合物可以从陶氏化学公司以POLYOXWSP 308聚(氧化乙烯)聚合物购得。以2gpm的流速抽吸混合物通过所述系统。合并PEO与MFT流之后,形成粘度大于10,000cP的面团样混合物。为了提供动态混合,将混合物引入具有2英寸内径的11级(每一级包含转子/定子对)管线内反应器中。动态混合器的入口管和出口管均是0.824英寸。管线内反应器中的11个转子是以设定的速度旋转的6销叶轮。面团样混合物碎裂而形成絮凝的油砂尾矿,其由尺寸通常为1微米到500微米的微絮体组成。执行三次实验。在实例8中,管线内反应器是在1600rpm下操作且絮凝的油砂尾矿离开管线内反应器且进入4元件4英寸直径SMX静态混合器中。流体混合物离开4英寸静态混合器且直接流入刻度量筒中且允许沉降。在实例9中,反应器是在1600rpm下操作且絮凝的油砂尾矿离开管线内反应器且分成两个均等物料流。每种物料流通过4元件4英寸直径SMX静态混合器。流体混合物离开两个并联的4英寸静态混合器和合并成单一物料流且最后直接流入刻度量筒中,在刻度量筒中允许其沉降。在实例10中,管线内反应器是在2300rpm下操作且絮凝的油砂尾矿离开管线内反应器且直接流入刻度量筒中且允许沉降。记录三次实验的固体含量(毫升(ml))相对于时间(分钟(min))。另外,将得自每次实验的一部分絮凝油砂尾矿收集于16盎司玻璃缸中,且通过使用以0.2rpm旋转的V-73叶片的Brookfield DV3T流变仪测量三个样品的屈服应力。表2概括了三个样品的屈服应力和18小时固体重量%。发现对于使用静态混合器的实例8和实例9来说,样品具有逾200Pa的屈服应力,而对于不使用静态混合器的实例10来说,样品的屈服应力仅是121Pa。然而,三个样品的脱水是在彼此的1.7%内。因此,脱水相对独立(标准差=1.2)于絮凝油砂尾矿的流变学。
向获自加拿大北阿尔伯塔的一个尾矿池塘(经由1英寸管道抽吸)的41.5重量%固体MFT中添加0.4重量%聚(氧化乙烯)均聚物水溶液,所述聚(氧化乙烯)均聚物具有8,000,000D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和至少160cP的1%粘度。PEO聚合物可以从陶氏化学公司以POLYOXWSP 308聚(氧化乙烯)聚合物购得。以2gpm的流速抽吸混合物通过所述系统。PEO和MFT之后
表2
实例11到实例14
合并物料流,形成粘度大于10,000cP的面团样混合物。为了提供动态混合,将混合物引入具有2英寸内径的11级(每一级包含转子/定子对)管线内反应器中。动态混合器的入口管和出口管均是0.824英寸。管线内反应器中的11个转子是以设定的速度旋转的6销叶轮。面团样混合物碎裂而形成絮凝的油砂尾矿,其由尺寸通常为1微米到500微米的微絮体组成。絮凝的油砂尾矿离开管线内反应器且直接流入刻度量筒中且允许沉降。进行四次实验。分别对于实例11到实例14来说,管线内反应器是在1600rpm、2300rpm、2800rpm和3300rpm下操作。记录四次实验的固体含量(毫升(ml))相对于时间(分钟(min))。还将离开管线内反应器的得自四次实验的一部分絮凝油砂尾矿收集于四个16盎司玻璃缸中,且通过使用以0.2rpm旋转的V-73叶片的Brookfield DV3T流变仪测量四个样品的屈服应力。表3概括了四个样品的屈服应力和22小时固体重量%。发现样品的屈服应力从管线内反应器速度1600rpm下的值170Pa降低到管线内反应器速度3300rpm下的值127Pa。在管线内反应器速度1600rpm下,脱水较低。然而,脱水相对独立(标准差=0.7)于2300rpm与3300rpm之间的管线内反应器速度。因此,良好的脱水需要最小的临界速度。管线内反应器速度高于最小临界速度时,脱水对于絮凝油砂尾矿的管线内反应器速度和流变学相对不敏感。
表3
实例 管线内反应器速度(rpm) 屈服应力(Pa) 22小时时的固体Wt%
11 1600 170 42.8
12 2300 158 47.0
13 2800 142 45.5
14 3300 127 46.8
实例15至实例17
向获自加拿大北阿尔伯塔的一个尾矿池塘(经由1英寸管道抽吸)的41.5重量%固体MFT中添加0.4重量%聚(氧化乙烯)均聚物水溶液,所述聚(氧化乙烯)均聚物具有8,000,000D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和至少160cP的1%粘度。PEO聚合物可以从陶氏化学公司以POLYOXWSP 308聚(氧化乙烯)聚合物购得。以1.5gpm的流速抽吸混合物通过所述系统。合并PEO与MFT流之后,形成粘度大于10,000cP的面团样混合物。为了提供动态混合,将混合物引入具有2英寸内径的11级(每一级包含转子/定子对)管线内反应器中。动态混合器的入口管和出口管均是0.824英寸。管线内反应器中的11个转子是以2300rpm旋转的6销叶轮。面团样混合物碎裂而形成絮凝的油砂尾矿,其由尺寸通常为1微米到500微米的微絮体组成。絮凝的油砂尾矿离开管线内反应器且流动通过150英尺的1英寸弹性软管,其包含位于管线内反应器下游50英尺、100英尺和150英尺的样品孔口。在每个样品孔口进行三次实验。在实例15中,将弹性软管上的位于管线内反应器下游150英尺距离的样品孔口打开,且絮凝的油砂直接流入刻度量筒中且允许沉降。在实例16中,将弹性软管上的位于管线内反应器下游100英尺距离的样品孔口打开,且絮凝的油砂直接流入刻度量筒中且允许沉降。在实例17中,将弹性软管上的位于管线内反应器下游50英尺距离的样品孔口打开,且絮凝的油砂直接流入刻度量筒中且允许沉降。记录三次实验的固体含量(毫升(ml))相对于时间(分钟(min))。还将离开样品孔口的得自三次实验的一部分絮凝油砂尾矿收集于三个16盎司玻璃缸中,且通过使用以0.2rpm旋转的V-73叶片的Brookfield DV3T流变仪测量三个样品的屈服应力。表4概括了三个样品的屈服应力和30小时固体重量%。发现从位于弹性软管上的距离管线内反应器50英尺的样品孔口收集的样品屈服应力是35Pa(实例17),而当从位于弹性软管上的距离管线内反应器150英尺的样品孔口收集样品时,样品的屈服应力降低到8Pa(实例15)。脱水对于弹性软管中的过度剪切和絮凝油砂尾矿的流变学不敏感。
表4
实例18
向获自加拿大北阿尔伯塔的一个尾矿池塘(经由1英寸管道抽吸)的32重量%固体MFT中添加可获得的0.4重量%聚(氧化乙烯)均聚物水溶液,所述聚(氧化乙烯)均聚物具有8,000,000D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和至少160cP的粘度。PEO聚合物可以从陶氏化学公司以POLYOX WSP 308聚(氧化乙烯)购得。合并的流以每分钟1.75加仑(gpm)的速率抽吸通过所述系统。合并PEO(按每吨1,900g干燥固体投与)与MFT流之后,形成粘度大于10,000cP的面团样混合物。将面团样混合物引入2级管线内反应器中,以提供动态混合。此管线内反应器具有2英寸内径且包含三个旋转的6销转子和3扁刀式定子,其配置是按如下交替配置:转子、定子、转子、定子、转子和定子。转子是按每分钟1500转的速度(rpm)旋转。面团样混合物碎裂而形成絮凝的油砂尾矿,其由尺寸通常为1微米到500微米的微絮体组成。絮凝的油砂尾矿离开管线内反应器且进入一系列十一个KOMAXTM静态混合器中。每个静态混合器单元具有12个混合元件且具有0.75英寸内径。混合物离开静态混合器系列且直接流入刻度量筒中且允许沉降。记录固体含量(毫升(ml))相对于时间(分钟(min))。
表5提供所得混合物的沉降数据。虽然大部分脱水是在前3个小时发生,但是额外的脱水持续超过40小时。
表5
实例18 时间(min) 泥浆高度(ml) 固体Wt%
0 1545 26.7
141 920 40.6
201 905 41.2
1111 860 42.8
1461 850 43.2
2556 840 43.6
实例19
向获自加拿大北阿尔伯塔的一个尾矿池塘(经由1英寸管道抽吸)的36重量%固体MFT中添加0.4重量%聚(氧化乙烯)均聚物水溶液,所述聚(氧化乙烯)均聚物具有8,000,000D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和至少160cP的1%粘度。PEO聚合物可以从陶氏化学公司以POLYOXWSP 308聚(氧化乙烯)购得。以1.85gpm的流速抽吸混合物通过所述系统。合并PEO与MFT流之后,形成粘度大于10,000cP的面团样混合物。为了提供动态混合,将面团样混合物引入具有2英寸内径的13级(每一级包含交替的转子/定子)管线内反应器中。动态混合器的入口管和出口管均是0.824英寸。管线内反应器中的13个转子是以1700rpm速度旋转的6销叶轮。面团样混合物碎裂而形成絮凝的油砂尾矿,其由尺寸通常为1微米到500微米的微絮体组成。絮凝的油砂尾矿离开管线内反应器且进入12元件3英寸直径SMX静态混合器中。流体混合物离开3英寸静态混合器且经由30英尺的0.75英寸弹性软管抽吸到30加仑储槽中。通过视觉观察固体-水界面(通常称为泥水分界线)的沉降来测定所得混合物的沉降曲线且绘示于图7中。
实例20到实例22
在实例20到实例22中,评价增稠的尾矿(TT)样品,其具有45.2质量%的固体以及1.39mg/L的密度。TT样品具有约0.6质量%沥青和3wt%粘土含量,其对应于3meq/100g的低亚甲基蓝指数(MBI)。通过光散射所测量的平均粒度是13.5μm。
如下制备絮凝剂聚合物溶液:将具有8,000,000D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和10,000-15,000cP的1%粘度的聚(氧化乙烯)均聚物添加到去离子水(对于TT样品,不包括工艺用水)中以获得0.4wt质量%溶液。PEO聚合物是UCARFLOCTM 309(UCAR),其可获自陶氏化学公司。将干燥聚合物粉末在最低量的异丙醇中制成浆液,在顶置式叶轮的快速搅拌下,向其中添加必需量的水。5分钟之后,将聚合物充分分散于水中且将搅拌速度减小到约100rpm,且进一步搅拌溶液1小时。溶液然后在使用之前再静置一小时。
将1L TT样品放入1L烧杯中且使用双刀片顶置式叶轮以150rpm搅拌。由此产生TT的高混合速率且产生低屈服应力的均质物料用于次取样和测试。
移出80mL TT样品且倒入具有静态混合元件中的管线内混合流环管中。使TT样品以200rpm泵速(65cm/s管道传输速度)循环通过环管30秒,随后经由注射泵注射所需体积的絮凝剂溶液80秒以产生必需剂量的聚合物:实例20是1000ppm,实例21是1500ppm,且实例22是2000ppm。在注射期间,混合环管使样品以200rpm泵速持续循环。注射絮凝剂之后,使样品经由混合环管再循环额外80秒,随后中止流动。由此使得通过混合元件的总次数达到约200(根据絮凝剂溶液添加量/剂量)。然后从环管中抽出经处理的TT样品且置于100mL刻度量筒中。
总样品含量指示于刻度量筒上且加以记录。然后随时间监测且记录所沉降固体的含量。每天早晨移出游离水。测量此分离水的含固量和密度。然后可以根据所移出水的密度、TT的初始密度、刻度量筒中的总样品体积以及所沉降固体的体积来计算所沉降固体的平均含固量。图8绘示实例22相对于时间的沉降。表示实例20到实例22的TT样品中的沉降固体的平均固体重量%的沉降曲线绘示于图9中。
研究结束时(7天),移出所沉降固体的样品且测量最终平均含固量。记录结果且与计算值进行交叉参比。在所有情况下,根据实验结果来确认计算值。然后使用Brookfield粘度计测量所沉降固体的屈服应力和粘度(仪器参数在下文与结果一起列出)。
表6概括三个样品的所释水的平均含固量、密度、屈服应力和粘度。在使用LV4转子的Brookfield LVDV-E粘度计上,在20rpm和25℃下测量粘度。预期误差为+/-10%。
表6
实例 含固量(%) 密度(g/mL) 屈服应力(Pa) 粘度(cP)
20 1.2 1.0074 >37 16600
21 1 1.0041 >37 22500
22 0.8 1.0017 >37 19800
比较例B到比较例D
作为比较,用500ppm HPAM、750ppm HPAM和1000ppm HPAM、比较例B、比较例C和比较例D分别处理TT样品。利用若干混合条件来尝试使性能最大化。然而,六天之后,未观察到条件或剂量水平引起任何沉降或脱水(图10)。

Claims (11)

1.一种对油砂细粒尾矿进行絮凝和脱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i提供油砂细粒尾矿水性悬浮液通过管道的管线内流动,所述管道具有内径,
ii将包含聚(氧化乙烯)(共)聚合物的絮凝剂组合物引入所述油砂细粒尾矿水性悬浮液中,
iii不使用静态或动态混合器将所述絮凝剂组合物和所述油砂细粒尾矿水性悬浮液混合足以形成面团样物料的时间段,
iv将所述面团样物料通过所述管道引入管线内反应器中,其中所述管线内反应器的内径等于或小于所述管道的内径的五倍,
v所述面团样物料在所述管线内反应器内动态混合足以破碎所述面团样物料以形成微絮体的时间段,其中所得的絮凝油砂尾矿具有等于或小于1,000cP的粘度以及等于或小于300Pa的屈服应力,且所述微絮体具有1微米到500微米的平均尺寸,
vi使所述絮凝油砂细粒尾矿从所述管线内反应器、通过管道或一或多个静态混合器或管道与一或多个静态混合器的组合流动
以及
vii进一步处理所述絮凝油砂细粒尾矿或使其沉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viii将所述絮凝油砂细粒尾矿添加到至少一个离心机中,以使所述絮凝油砂细粒尾矿脱水且形成高含固量滤饼和低含固量离心分离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viii将所述絮凝油砂细粒尾矿添加到增稠器中,以使所述絮凝油砂细粒尾矿脱水且产生增稠的油砂细粒尾矿和澄清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viii将所述絮凝油砂细粒尾矿添加到至少一个沉积槽中,如用于脱水的加速脱水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viii将所述絮凝油砂细粒尾矿在倾斜的沉积地点上铺展为薄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氧化乙烯)(共)聚合物组合物包含聚(氧化乙烯)均聚物、聚(氧化乙烯)共聚物,或其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氧化乙烯)共聚物是环氧乙烷与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共聚物:表氯醇、环氧丙烷、环氧丁烷、氧化苯乙烯、环氧基官能化疏水性单体、缩水甘油醚官能化疏水性单体、硅烷官能化缩水甘油醚单体,或硅氧烷官能化缩水甘油醚单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氧化乙烯)(共)聚合物具有等于或大于1,000,000Da的分子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经聚(氧化乙烯)(共)聚合物处理的尾矿在整个所述处理流程中的流动是层流且/或按层流方案输送到所述沉积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油砂细粒尾矿是成熟细粒尾矿(MFT)。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油砂细粒尾矿是增稠的尾矿(TT)。
CN201580041225.4A 2014-07-31 2015-07-31 处理油砂细粒尾矿的改进方法 Pending CN1065738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31365P 2014-07-31 2014-07-31
US62/031365 2014-07-31
US201562135891P 2015-03-20 2015-03-20
US62/135891 2015-03-20
PCT/US2015/043044 WO2016019214A1 (en) 2014-07-31 2015-07-31 Improved process for treating oil sands fine tailing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3803A true CN106573803A (zh) 2017-04-19

Family

ID=53879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1225.4A Pending CN106573803A (zh) 2014-07-31 2015-07-31 处理油砂细粒尾矿的改进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247271A1 (zh)
CN (1) CN106573803A (zh)
CA (1) CA2956548A1 (zh)
WO (1) WO20160192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57325A1 (en) 2016-09-23 2018-03-29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ocess for tailings remediation
RU2019109872A (ru) 2016-09-27 2020-10-05 Дау Глоубл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Ллк Способ обезвоживания водного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потока
CA3042016A1 (en) 2016-10-31 2018-05-03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Online analysis of oil sands tailings content
CA3045140C (en) 2016-12-01 2021-05-04 Dober Chemical Corporation Water-enriching and water-depleting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CA3078827A1 (en) * 2017-10-13 2019-04-18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to improve tailings flowability for pipeline transport
CN110374565B (zh) * 2019-07-25 2021-08-06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可同时实现分压和分质注入的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WO2021216395A1 (en) * 2020-04-24 2021-10-28 Duplicent, Llc Fluid acceleration syste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32253A1 (en) * 2009-09-15 2011-03-24 Suncor Energy Inc. Process for drying oil sand mature fine tailings
CN102596351A (zh) * 2009-09-15 2012-07-18 顺科能源公司 对油砂熟化细尾矿进行絮凝和脱水的方法
US20130075340A1 (en) * 2011-09-16 2013-03-28 Syncrude Canada Ltd. In Trust For The Owners Of The Syncrude Project Oil sands fine tailings flocculation using dynamic mixing
WO2014031710A1 (en) * 2012-08-21 2014-02-27 Ecolab Usa Inc. Process and system for dewatering oil sands fine tailing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68776B2 (en) * 2009-10-30 2015-06-30 Suncor Energy Inc. Depositing and farming methods for drying oil sand mature fine tailings
AU2011212961A1 (en) * 2010-02-04 2012-08-23 Flsmidth A/S Method for treating and conditioning tailings
US9227196B2 (en) * 2013-01-25 2016-01-05 H R D Corporation Method of high shear comminution of solid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32253A1 (en) * 2009-09-15 2011-03-24 Suncor Energy Inc. Process for drying oil sand mature fine tailings
CN102596351A (zh) * 2009-09-15 2012-07-18 顺科能源公司 对油砂熟化细尾矿进行絮凝和脱水的方法
US20130075340A1 (en) * 2011-09-16 2013-03-28 Syncrude Canada Ltd. In Trust For The Owners Of The Syncrude Project Oil sands fine tailings flocculation using dynamic mixing
WO2014031710A1 (en) * 2012-08-21 2014-02-27 Ecolab Usa Inc. Process and system for dewatering oil sands fine tailing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956548A1 (en) 2016-02-04
WO2016019214A1 (en) 2016-02-04
US20170247271A1 (en) 2017-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3803A (zh) 处理油砂细粒尾矿的改进方法
CN106573210A (zh) 用于对油砂细粒尾矿进行絮凝和脱水的管线内动态混合装置
US10494523B2 (en) Particle suspensions of flocculating polymer powders and powder flocculant polymer blends
US11001512B2 (en) Treatment of aqueous mineral suspensions with polymeric flocculants
EP3036285B1 (en) Particle suspensions of flocculating polymer powders
AU2017297452B2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overflow clarity in production of coal
US20190276345A1 (en) Process for tailings remediation
US10315944B2 (en) Polymeric flocculants for treating aqueous mineral suspensions
CN109153589A (zh) 用聚合物絮凝剂处理高固体矿物质浆料的方法
US20230242432A1 (en) Tailings treatment process
US20210371316A1 (en) Process for dewatering an aqueous process stream
US20220081332A1 (en) Tailings Treatment Process
WO2019075296A1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FLOWABILITY OF QUEUE PRODUCTS FOR PIPELINE TRANSPOR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