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1902B - 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1902B
CN106571902B CN201510670472.2A CN201510670472A CN106571902B CN 106571902 B CN106571902 B CN 106571902B CN 201510670472 A CN201510670472 A CN 201510670472A CN 106571902 B CN106571902 B CN 1065719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ssion
subframe
synchronization signal
td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704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71902A (zh
Inventor
王化磊
韩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7047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719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71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1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71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19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基站,其中该传输方法包括:在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一预定传输位置传输主同步信号,第一预定传输位置与第二通信系统中传输主同步信号的位置相同;在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二预定传输位置传输辅同步信号,第二预定传输位置与第二通信系统中传输辅同步信号的位置相同,其中,第一通信系统为时分双工TDD通信系统和频分双工FDD通信系统中的一个,第二通信系统为时分双工TDD通信系统和频分双工FDD通信系统中的另一个,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在保证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帧结构灵活性的同时,实现双工方式对终端的透明性,有利于时分双工和频分双工的融合发展。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基站。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分别对频分双工(FDD,FrequencyDivision Dual)以及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进行如下定义。
其中,FDD为在配对的FDD频谱的下行载波中传输下行时隙,上行载波中传输上行时隙,TDD为上下行时隙通过时分的方式在同一个TDD载波上传输。其中,在FDD和TDD的帧结构中,一个帧的时长为10毫秒,一个帧包括10个子帧,每个子帧为一个传输时间间隔,时长为1毫秒,一个子帧包括2个时隙,每个时隙时长为0.5毫秒,每个时隙包括7个符号。
LTE同步信号分为主同步信号(PSS)和辅同步信号(SSS)。且LTE规定对于FDD帧结构,PSS和SSS位于第一个子帧的第一个时隙的最后两个符号;而对于TDD帧结构,PSS位于第二个子帧的第三个符号,SSS位于第一个子帧的最后一个符号。频域上,两种双工方式均位于传输带宽中央的6个资源块。通过利用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相对位置的差异性,使得终端可以在小区搜素的初始阶段识别系统是TDD还是FDD系统。
由此可知,为了满足上述需求,对于TDD通信系统,至少需要前两个子帧必须具备下行传输的能力,这种方式将会大大限制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5G)帧结构灵活的能力;而且,PSS/SSS相对位置的差异性,使得终端可以识别系统是TDD还是FDD,也即双工方式对于终端是非透明的,在某种层面,这将不利于TDD和FDD的融合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基站,能在保证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帧结构灵活性的同时,实现双工方式对终端的透明性,有利于时分双工和频分双工的融合发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包括:
在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一预定传输位置传输主同步信号,第一预定传输位置与第二通信系统中传输主同步信号的位置相同;
在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二预定传输位置传输辅同步信号,第二预定传输位置与第二通信系统中传输辅同步信号的位置相同,其中,第一通信系统为时分双工TDD通信系统和频分双工FDD通信系统中的一个,第二通信系统为时分双工TDD通信系统和频分双工FDD通信系统中的另一个。
其中,第一通信系统为TDD通信系统,相应地,
在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一预定传输位置传输主同步信号,具体为:
在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一个子帧的第一个时隙的第六个符号上传输主同步信号。
其中,第一通信系统为TDD通信系统,相应地,
在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二预定传输位置传输辅同步信号,具体为:
在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一个子帧的第一个时隙的第七个符号上传输辅同步信号。
其中,第一通信系统为TDD通信系统,相应地,传输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时序,调整第一通信系统的上下行子帧配比。
其中,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时序,调整第一通信系统的上下行子帧配比,具体为:
根据HARQ时序,调整第一通信系统中两个聚合载波的上下行子帧配比。
其中,根据HARQ时序,调整第一通信系统中两个聚合载波的上下行子帧配比,具体为:
根据HARQ时序和两个聚合载波中预先设定的第一载波的上下行子帧配比,调整两个聚合载波中第二载波的上下行子帧配比。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的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在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一预定传输位置传输主同步信号,第一预定传输位置与第二通信系统中传输主同步信号的位置相同;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在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二预定传输位置传输辅同步信号,第二预定传输位置与第二通信系统中传输辅同步信号的位置相同,其中,第一通信系统为时分双工TDD通信系统和频分双工FDD通信系统中的一个,第二通信系统为时分双工TDD通信系统和频分双工FDD通信系统中的另一个。
其中,第一通信系统为TDD通信系统,相应地,
第一传输模块包括:
第一传输单元,用于在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一个子帧的第一个时隙的第六个符号上传输主同步信号。
其中,第一通信系统为TDD通信系统,相应地,
第二传输模块包括:
第二传输单元,用于在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一个子帧的第一个时隙的第七个符号上传输辅同步信号。
其中,第一通信系统为TDD通信系统,相应地,传输装置还包括: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时序,调整第一通信系统的上下行子帧配比。
其中,调整模块包括: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HARQ时序,调整第一通信系统中两个聚合载波的上下行子帧配比。
其中,调整单元包括:
调整子单元,用于根据HARQ时序和两个聚合载波中预先设定的第一载波的上下行子帧配比,调整两个聚合载波中第二载波的上下行子帧配比。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上述的信号的传输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第一通信系统的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使第一通信系统的主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与第二通信系统的主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相同,以及第一通信系统的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与第二通信系统的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相同,解决了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帧结构灵活性差且双工方式对终端不透明的问题,达到了在保证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帧结构灵活性的同时,实现双工方式对终端透明,有利于时分双工和频分双工的融合发展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信号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FDD通信系统中下行载波的子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FDD通信系统中上行载波的子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TDD通信系统中第一载波的子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TDD通信系统中第二载波的子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信号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该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S101,在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一预定传输位置传输主同步信号,第一预定传输位置与第二通信系统中传输主同步信号的位置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通信系统为TDD通信系统和FDD通信系统中的一个,上述第二通信系统为TDD通信系统和FDD通信系统中的另一个。
步骤S102,在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二预定传输位置传输辅同步信号,第二预定传输位置与第二通信系统中传输辅同步信号的位置相同。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1和步骤S102的实现方式有以下四种。
其中,第一种实现方式为:保留FDD通信系统的主、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不变,调整TDD通信系统的主、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使两种通信系统的主、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相同。即,通过调整TDD通信系统的主、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使FDD通信系统和TDD通信系统的主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均为每个帧的第一个子帧的第一个时隙的第六个符号(即上述第一预定传输位置),而FDD通信系统和TDD通信系统的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均为每个帧的第一个子帧的第一个时隙的第七个符号((即上述第二预定传输位置)。从而实现双工方式对终端的透明性,便于TDD和FDD的融合发展。其中,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系统为TDD通信系统,第二通信系统为FDD通信系统。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种实现方式为上述步骤S101和步骤S102的最佳实现方式,因为FDD通信系统和TDD通信系统主、辅同步信号均在第一个子帧中传输,这样能提高5G帧结构的灵活能力。
第二种实现方式为:首先调整FDD通信系统的主、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然后以FDD通信系统的主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即上述第一预定传输位置)为参考,调整TDD通信系统的主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同时以FDD通信系统的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即上述第二预定传输位置)为参考,调整TDD通信系统的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在使TDD通信系统的主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与FDD通信系统的主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相同的同时,使TDD通信系统的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与FDD通信系统的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相同。从而实现双工方式对终端的透明性,便于TDD和FDD的融合发展。其中,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系统为TDD通信系统,第二通信系统为FDD通信系统。
与第一种实现方式类似,第三种实现方式为:保留TDD通信系统的主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即上述第一预定传输位置)和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即上述第二预定传输位置)不变,调整FDD通信系统的主、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使两种通信系统的主、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相同。从而实现双工方式对终端的透明性,便于TDD和FDD的融合发展。其中,在第三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系统为FDD通信系统,第二通信系统为TDD通信系统。
与第二种实现方式类似,第四种实现方式为:首先调整TDD通信系统的主、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然后以TDD通信系统的主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即上述第一预定传输位置)为参考,调整FDD通信系统的主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同时以TDD通信系统的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即上述第二预定传输位置)为参考,调整FDD通信系统的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在使TDD通信系统的主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与FDD通信系统的主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相同的同时,使TDD通信系统的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与FDD通信系统的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相同。从而实现双工方式对终端的透明性,便于TDD和FDD的融合发展。其中,在第四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系统为FDD通信系统,第二通信系统为TDD通信系统。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第一通信系统的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在使第一通信系统的主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与第二通信系统的主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相同的同时,使第一通信系统的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与第二通信系统的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相同,解决了5G帧结构灵活性差且双工方式对终端不透明的问题,达到了在保证5G帧结构灵活性的同时,实现双工方式对终端透明,有利于TDD和FDD的融合发展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推动TDD和FDD的融合发展,上述传输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时序,调整第一通信系统的上下行子帧配比,从而使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的HARQ时序保持一致。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第一通信系统为TDD通信系统,第二通信系统为FDD通信系统。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通信系统的HARQ时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在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移动通信系统中,第二通信系统的HARQ时序为4毫秒。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上述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HARQ时序,调整第一通信系统的上下行子帧配比的步骤具体为:根据第二通信系统(即FDD通信系统)的HARQ时序,调整第一通信系统(即TDD通信系统)中两个聚合载波的上下行子帧配比,从而使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的HARQ时序保持一致。更具体地,可以根据HARQ时序(例如4毫秒)和两个聚合载波中预先设定的第一载波的上下行子帧配比,调整两个聚合载波中第二载波的上下行子帧配比,从而使第一通信系统和第二通信系统的HARQ时序保持一致。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以一具体的实例详细阐述调整第一通信系统的上下行子帧配比的过程。其中,图2~图5中设有“/”的方框表示下行子帧,设有“\”的方框表示上行子帧,既没有“/”,又没有“\”的方框表示特殊子帧,且图2~图5中的#0均表示第一个子帧,#1均表示第二个子帧,#2均表示第三个子帧,#3均表示第四个子帧,#4均表示第五个子帧,#5均表示第六个子帧,#6均表示第七个子帧,#7均表示第八个子帧,#8均表示第九个子帧,#9均表示第十个子帧。在此假设FDD通信系统的HARQ时序为4毫秒,那么针对于FDD通信系统,图2中的下行载波的子帧#1的HARQ反馈通过图3中的上行载波的子帧#5完成。而针对于TDD通信系统(需要说明的是,本实例中的TDD通信系统的配比为3),当两个聚合载波中预先设定的第一载波的子帧如图4所示,且上下行子帧配比为:第一载波的#0、#5、#6、#7、#8和#9为下行子帧,#1为特殊子帧,#2、#3和#4为上行子帧,而为了保证TDD通信系统的HARQ时序与FDD通信系统的HARQ时序相同,需将两个聚合载波中第二载波(第二载波的子帧如图5所示)的上下行子帧配比设为:第二载波的#2、#3、和#4为下行子帧,#1为特殊子帧,#0、#5、#6、#7、#8和#9为上行子帧,这样图4中的第一载波的子帧#5的HARQ反馈便可以通过图5中的第二载波的子帧#9完成,图4中的第一载波的子帧#6的HARQ反馈便可以通过图5中的第二载波的子帧#0完成。
第二实施例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的传输装置,该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传输模块601,用于在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一预定传输位置传输主同步信号,第一预定传输位置与第二通信系统中传输主同步信号的位置相同;
第二传输模块602,用于在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二预定传输位置传输辅同步信号,第二预定传输位置与第二通信系统中传输辅同步信号的位置相同,其中,第一通信系统为时分双工TDD通信系统和频分双工FDD通信系统中的一个,第二通信系统为TDD通信系统和FDD通信系统中的另一个。
其中,第一通信系统为TDD通信系统,相应地,
第一传输模块601包括:
第一传输单元,用于在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一个子帧的第一个时隙的第六个符号上传输主同步信号。
其中,第一通信系统为TDD通信系统,相应地,
第二传输模块602包括:
第二传输单元,用于在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一个子帧的第一个时隙的第七个符号上传输辅同步信号。
其中,第一通信系统为TDD通信系统,相应地,传输装置还包括: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第二通信系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时序,调整第一通信系统的上下行子帧配比。
其中,调整模块包括: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HARQ时序,调整第一通信系统中两个聚合载波的上下行子帧配比。
其中,调整单元包括:
调整子单元,用于根据HARQ时序和两个聚合载波中预先设定的第一载波的上下行子帧配比,调整两个聚合载波中第二载波的上下行子帧配比。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第一通信系统的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在使第一通信系统的主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与第二通信系统的主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相同的同时,使第一通信系统的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与第二通信系统的辅同步信号的传输位置相同,解决了5G帧结构灵活性差且双工方式对终端不透明的问题,达到了在保证5G帧结构灵活性的同时,实现双工方式对终端透明,有利于TDD和FDD的融合发展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的传输装置是应用上述信号的传输方法的信号的传输装置,即上述信号的传输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信号的传输装置,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第三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上述的信号的传输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基站是包括上述信号的传输装置的基站,即上述信号的传输装置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基站,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一预定传输位置传输主同步信号,所述第一预定传输位置与第二通信系统中传输主同步信号的位置相同;
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二预定传输位置传输辅同步信号,所述第二预定传输位置与第二通信系统中传输辅同步信号的位置相同,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为时分双工TDD通信系统和频分双工FDD通信系统中的一个,所述第二通信系统为时分双工TDD通信系统和频分双工FDD通信系统中的另一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为TDD通信系统,相应地,
所述在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一预定传输位置传输主同步信号,具体为:
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一个子帧的第一个时隙的第六个符号上传输主同步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为TDD通信系统,相应地,
所述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二预定传输位置传输辅同步信号,具体为:
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一个子帧的第一个时隙的第七个符号上传输辅同步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为TDD通信系统,相应地,所述传输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时序,调整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上下行子帧配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时序,调整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上下行子帧配比,具体为:
根据所述HARQ时序,调整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两个聚合载波的上下行子帧配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HARQ时序,调整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两个聚合载波的上下行子帧配比,具体为:
根据所述HARQ时序和所述两个聚合载波中预先设定的第一载波的上下行子帧配比,调整所述两个聚合载波中第二载波的上下行子帧配比。
7.一种信号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在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一预定传输位置传输主同步信号,所述第一预定传输位置与第二通信系统中传输主同步信号的位置相同;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二预定传输位置传输辅同步信号,所述第二预定传输位置与第二通信系统中传输辅同步信号的位置相同,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为时分双工TDD通信系统和频分双工FDD通信系统中的一个,所述第二通信系统为时分双工TDD通信系统和频分双工FDD通信系统中的另一个。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为TDD通信系统,相应地,
所述第一传输模块包括:
第一传输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一个子帧的第一个时隙的第六个符号上传输主同步信号。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为TDD通信系统,相应地,
所述第二传输模块包括:
第二传输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的每个帧的第一个子帧的第一个时隙的第七个符号上传输辅同步信号。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为TDD通信系统,相应地,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时序,调整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上下行子帧配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HARQ时序,调整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两个聚合载波的上下行子帧配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包括:
调整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HARQ时序和所述两个聚合载波中预先设定的第一载波的上下行子帧配比,调整所述两个聚合载波中第二载波的上下行子帧配比。
13.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12任一项所述的信号的传输装置。
CN201510670472.2A 2015-10-13 2015-10-13 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基站 Active CN1065719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0472.2A CN106571902B (zh) 2015-10-13 2015-10-13 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0472.2A CN106571902B (zh) 2015-10-13 2015-10-13 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1902A CN106571902A (zh) 2017-04-19
CN106571902B true CN106571902B (zh) 2018-06-12

Family

ID=58508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70472.2A Active CN106571902B (zh) 2015-10-13 2015-10-13 一种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71902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4637A (zh) * 2013-04-03 2014-10-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传输专用解调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CN104349464A (zh) * 2013-07-29 2015-02-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送同步信号、确定载波类型的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4637A (zh) * 2013-04-03 2014-10-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传输专用解调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CN104349464A (zh) * 2013-07-29 2015-02-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送同步信号、确定载波类型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1902A (zh) 2017-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8602B (zh) 一种混合双工通信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3368713B (zh) 设备到设备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2325382B (zh) 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CN102231643B (zh) 载波聚合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2223214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8111290B (zh) 一种pusch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580830A (zh)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CN104125610A (zh) D2d通信中的数据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03326840A (zh) 一种时分双工通信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SE539574C2 (sv) Val av bekräftelse-timing inom trådlös kommunikation
CN102201859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KR20160145733A (ko) 플렉시블 듀플렉스를 처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5164950B (zh) 使用多个服务小区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3840931A (zh) 时分双工tdd保护频带内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5612793B (zh) 用于上行链路调度和harq定时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2231662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3209061A (zh) 一种harq-ack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
CN104079390A (zh) 跨基站载波聚合系统中传输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CN102916791A (zh) 载波聚合和动态tdd系统中的pusch传输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6341891A (zh) 数据传输方法、客户端设备及服务端设备
CN105024790A (zh) 一种非授权频带上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5207757A (zh) 通信系统的载波聚合方法及装置
CN108702741A (zh)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05991256A (zh)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控制、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761954A (zh) 多载波通信系统中上行同步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