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0804A - 一种举报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举报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0804A
CN106570804A CN201510648115.6A CN201510648115A CN106570804A CN 106570804 A CN106570804 A CN 106570804A CN 201510648115 A CN201510648115 A CN 201510648115A CN 106570804 A CN106570804 A CN 1065708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report
real name
user
authent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481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竞才
王海洋
陈云云
李轶峰
胡育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4811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7080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570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08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举报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在接收到用户的举报信息后,根据该举报信息中所携带的身份验证标识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并在身份验证通过时,获取用户的信用信息,然后根据该信用信息和举报内容对该举报信息进行评分,在分值超过预置阈值时,才对举报内容进行打击处理;该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拦截掉一些恶意的举报信息,避免了因为恶意举报所导致的对正常信息进行误处理的情况的发生,大大减少了对正常信息的误处理率。

Description

一种举报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举报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信息的传播也变得越来越快,而且越来越广,这些转变在给人们带来丰富的资讯的同时,在客观上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传播有害信息的更多可能性,对于这些有害信息,若只进行单方面的监控是很难控制的,为此,举报功能应运而生。
在一般的互联网产品中,都带了举报功能,当用户发现恶意信息比如色情、诈骗等恶意信息时,都可以通过触发该举报功能以进行举报,比如指明恶意类型,提供证据等。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举报方案很容易出现恶意举报的情况,比如,某个用户不喜欢另一个用户,因此对其发送的信息进行举报以进行报复,等等,从而造成对正常信息的误处理,比如对信息进行屏蔽或对用户帐户进行封杀等,有碍于正常信息的传播。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举报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可以对恶意举报进行验证,减少对正常信息的误处理率,有利于正常信息的传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举报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的举报信息,所述举报信息携带身份验证标识和举报内容;
根据所述身份验证标识验证所述用户的身份;
在身份验证通过时,获取所述用户的信用信息;
根据所述信用信息和举报内容对所述举报信息进行评分;
在分值超过预置阈值时,对所述举报内容进行打击处理。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举报信息处理系统,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的举报信息,所述举报信息携带身份验证标识和举报内容;
验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身份验证标识验证所述用户的身份;
获取单元,用于在身份验证通过时,获取所述用户的信用信息;
评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用信息和举报内容对所述举报信息进行评分;
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评分单元得到的分值超过预置阈值时,对所述举报内容进行打击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在接收到用户的举报信息后,根据该举报信息中所携带的身份验证标识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并在身份验证通过时,获取用户的信用信息,然后根据该信用信息和举报内容对该举报信息进行评分,在分值超过预置阈值时,才对举报内容进行打击处理,比如审核、屏蔽和/或删除等操作;由于该方案可以对举报人的身份的可靠性进行验证,以及将举报人的信用信息作为评判举报信息可靠性的一个因素,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拦截掉一些恶意的举报信息,避免了因为恶意举报所导致的对正常信息进行误处理的情况的发生,大大减少了对正常信息的误处理率,有利于正常信息的传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举报信息处理系统的场景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举报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举报信息处理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举报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举报信息处理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举报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如图1a所示,该举报信息处理系统可以集成在服务器中,在用户进行举报之后,举报信息处理系统可以根据举报信息中所携带的身份验证标识,如实名信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比如,通过查询实名系统来确定是否是实名,等等,在确定身份验证通过之后,获取该用户的信用信息,比如从征信系统中查询用户的信用情况,等等,然后,利用该信用信息和举报内容对该举报信息进行评分,若分值超过预置阈值,则表明该举报信息的可信度较高,因此,可以对举报信息中所携带的举报内容进行打击处理,比如,触发打击系统对该举报内容进行审核、屏蔽和/或删除等操作;否则,则可以表明该举报信息可能为恶意举报,因此,可以不予处理,从而达到截掉恶意举报信息,避免对正常信息进行误处理的目的。
其中,实名系统、征信系统和打击系统可以作为该举报信息处理系统的子系统,也可以独立于该举报信息处理系统,在此不作限定。
以下将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将从举报信息处理系统的角度进行描述,该举报信息处理系统具体可以集成在服务器等设备中。
一种举报信息处理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的举报信息,其中,该举报信息携带身份验证标识和举报内容;根据该身份验证标识验证该用户的身份;在身份验证通过时,获取该用户的信用信息;根据该信用信息和举报内容对该举报信息进行评分;在分值超过预置阈值时,对该举报内容进行打击处理。
如图1b所示,该举报信息处理方法的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101、接收用户的举报信息。
例如,具体可以接收用户通过终端发送的举报信息,或者,也可以接收其他设备转发的举报信息,等等。
其中,该举报信息可以携带举报内容和身份验证标识等信息;举报内容可以是某个用户、某个帐号、某篇文章或某条信息等;而身份验证标识则主要用于对用户身份可靠性的验证,可以是用户实名信息,比如用户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护照号码、银行账户或其他可以用于证明用户真实身份的标识等,或者,还可以是其他可以用于获取用户真实身份的标识等。为了描述方便,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均以该身份验证标识具体为用户真实姓名为例来进行说明。
102、根据该身份验证标识验证该用户的身份。
例如,以该身份验证标识具体为实名信息为例,则此时,具体可以根据该实名信息查询预置的实名系统,以确定该实名信息是否为该用户的实名,若为该用户的实名,则确定身份验证通过,否则,若非该用户的实名,则确定身份验证不通过。
又例如,若该身份验证标识具体为可以用于获取用户真实身份的标识,比如为了描述方便,称其为标识A,则此时,具体可以根据该标识A查询预置的身份查询系统,若能获取到用户的实名信息,则确定身份验证通过,否则若不能获取到用户的实名信息,则确定身份验证不通过,等等。
其中,实名系统或身份查询系统等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预先进行设置,例如,以实名系统为例,则可选的,在步骤“根据该实名信息查询预置的实名系统”之前,该举报信息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采集预置区域内所有用户的实名信息,根据该预置区域内所有用户的实名信息建立实名系统。
需说明的是,该实名系统也可以由其他设备进行建立,比如,可以由其他设备通过采集多个用户的实名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建立实名系统,等等,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为了提高处理举报信息时的灵活性,还可以设置只对某种类型的举报信息才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处理流程,而对于其他的举报信息则无需进行用户的身份认证,可以采用现有的举报流程,比如,对于一般的内容类的举报,如举报色情图片或文章等,因为证据是很明确的,所以,可以无需对用户的身份认证,便可以判定是否为恶意举报,但是对一些涉及社工类的举报,如欺诈等信息,由于只凭信息内容就很难确认举报是否属实,因此,可以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以便获取用户的信用信息来作为判定是否为恶意举报的一个考量因素。即在步骤“根据该身份验证标识验证该用户的身份”之前,该举报信息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确定该举报信息是否为预置类型的信息,若为预置类型的信息,则执行根据该身份验证标识验证该用户的身份的步骤。
可选的,若不是预置类型的信息,则可以不执行该根据该身份验证标识验证该用户的身份的步骤,而是可以按照现有的举报流程进行操作,比如,在审核确定举报属实后,直接对该举报内容进行打击处理,或者,在审核确定举报不属实之后,拒绝该举报信息,等等,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该预置类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103、在身份验证通过时,获取该用户的信用信息。
例如,可以根据用户的实名信息从预置的征信系统中获取相应的信用信息。
其中,该征信系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预先进行设置,即在步骤“根据该实名信息从预置的征信系统中获取相应的信用信息”之前,该举报信息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采集预置范围内所有用户的实名信息和对应的信用信息,根据该预置范围内所有用户的实名信息和信用信息建立征信系统。
需说明的是,该征信系统也可以由其他设备进行建立,比如,可以由其他设备通过采集多个用户的实名信息和对应的信用信息,比如信用卡的还款情况、贷款的还款情况、法院判决的执行情况、和/或公共交通的遵守情况等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建立征信系统,等等,在此不再赘述。
104、根据该信用信息和举报内容对该举报信息进行评分;例如,具体可以如下:
根据信用信息为用户的信用值进行评分,得到信用分值;对举报内容进行审核,得到内容分值;将信用分值和内容分值分别乘以预置的权重后,进行相加,便可以得到该举报信息的分值。
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算法,具体的计算规则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而定,在此不再赘述。
105、在该举报信息的分值超过预置阈值时,对该举报内容进行打击处理。
其中,打击处理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进行设置,比如,可以对该举报内容进行审核、屏蔽和/或删除等操作;和/或,对该举报内容对应的帐户进行警告、注销和/或封号等处理。
可选的,若在分值未超过预置阈值时,则可以不对该举报信息进行处理,或者,也可以确定该举报信息为恶意举报,此后,还可以对恶意举报的用户进行一定的惩罚,比如警告、在预置期限内禁止其发布消息或者进行封号,等等。具体的惩罚方式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预置阈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而定,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采用在接收到用户的举报信息后,根据该举报信息中所携带的身份验证标识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并在身份验证通过时,获取用户的信用信息,然后根据该信用信息和举报内容对该举报信息进行评分,在分值超过预置阈值时,才对举报内容进行打击处理,比如审核、屏蔽和/或删除等操作;由于该方案可以对举报人的身份的可靠性进行验证,以及将举报人的信用信息作为评判举报信息可靠性的一个因素,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拦截掉一些恶意的举报信息,避免了因为恶意举报所导致的对正常信息进行误处理的情况的发生,大大减少了对正常信息的误处理率,有利于正常信息的传播,以及提高网络环境的安全性。
实施例二、
根据实施例一所描述的方法,以下将举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将以该举报信息处理系统具体集成在服务器中,且该身份验证标识具体为实名信息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举报信息处理方法,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201、服务器接收用户通过终端发送的举报信息,其中,该举报信息可以携带举报内容和实名信息等信息。
例如,可以在终端应用中设置举报触发键,当用户需要举报时,则可以通过触发该举报触发键来发送举报信息,该举报信息中的举报内容可以为终端根据用户触发举报时所选取的对象自动生成,也可以由用户自行进行输入;同理,该举报信息中的身份验证标识实名信息也可以由终端根据用户预先录入的实名信息自动添加,也可以由用户自行进行修改或录入,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该举报内容可以是某个用户、某个帐号、某篇文章或某条信息等;而实名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护照号码、银行账户或其他可以用于证明用户真实身份的标识等。
202、服务器根据该实名信息查询预置的实名系统,以确定该实名信息是否为该用户的实名,若为该用户的实名,则确定身份验证通过,执行步骤203,否则,若非该用户的实名,则确定身份验证不通过,可以不进行任何操作,也可以拒绝该举报信息。
例如,若用户张三举报了某消息A为欺诈消息,其中,张三所触发的举报信息中携带了张三的名字,以及该欺诈消息的内容,则此时,可以通过查询实名系统确定张三的名字是否为真实的姓名,若是,则确定身份验证通过,执行步骤203,否则,则确定身份验证不通过,可以不进行任何操作,也可以拒绝该举报信息。
其中,实名系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预先进行设置,比如,可以由服务器或其他设备采集预置区域内所有用户的实名信息,然后根据该预置区域内所有用户的实名信息建立实名系统,等等,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为了提高处理举报信息时的灵活性,还可以设置只对某种类型的举报信息才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处理流程,而对于其他的举报信息则无需进行用户的身份认证,可以采用现有的举报流程,比如,对于一般的内容类的举报,如举报色情图片或文章等,因为证据是很明确的,所以,可以无需对用户的身份认证,便可以判定是否为恶意举报,但是对一些涉及社工类的举报,如欺诈等信息,由于只凭信息内容就很难确认举报是否属实,因此,可以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以便获取用户的信用信息来作为判定是否为恶意举报的一个考量因素。即在步骤202之前,该举报信息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202A,如下:
202A、服务器确定该举报信息是否为预置类型的信息,若为预置类型的信息,则执行步骤202。
可选的,若不是预置类型的信息,则可以不执行该根据该身份验证标识验证该用户的身份的步骤,而是可以按照现有的举报流程进行操作,比如,在审核确定举报属实后,直接对该举报内容进行打击处理,或者,在审核确定举报不属实之后,拒绝该举报信息,等等,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该预置类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203、在身份验证通过时,服务器根据用户的实名信息从预置的征信系统中获取相应的信用信息。
例如,还是以步骤202中“张三”的例子为例,若确定张三为用户的真实姓名,则此时,可以通过查询征信系统获取张三的相关信用信息,比如,信用卡的还款情况、贷款的还款情况、法院判决的执行情况、和/或公共交通的遵守情况等信息。
其中,该征信系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预先进行设置,比如,可以由服务器或其他设备采集预置范围内所有用户的实名信息和对应的信用信息,然后,根据该预置范围内所有用户的实名信息和信用信息建立征信系统。
其中,该信用信息可以包括信用卡的还款情况、贷款的还款情况、法院判决的执行情况、和/或公共交通的遵守情况等信息。
204、服务器根据该信用信息和举报内容对该举报信息进行评分,得到举报信息的分值,例如,具体可以如下:
根据信用信息为用户的信用值进行评分,得到信用分值;对举报内容进行审核,得到内容分值;将信用分值和内容分值分别乘以预置的权重后,进行相加,便可以得到该举报信息的分值。
比如,可以将用户的信用值总分设置为100分,对于不同的违反信用的行为,扣取相应的分值,比如,信用卡欠款不还扣一分,违反交通规则扣2分,等等。而对于举报内容,则可以根据具体的信息内容、被举报的次数和/或历史记录来进行评分,比如举报较多的,则分数较高,等等。
其中,具体评分规则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进行设置,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算法,具体的算法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而定,在此不再赘述。
205、服务器确定该举报信息的分值是否超过预置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206,若否,则可以不对该举报信息进行处理,或者,也可以确定该举报信息为恶意举报。
可选的,还可以对恶意举报的用户进行一定的惩罚,比如警告、在预置期限内禁止其发布消息或者进行封号,等等。具体的惩罚方式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预置阈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而定,在此不再赘述。
206、服务器对该举报内容进行打击处理。
例如,可以由服务器直接对该举报内容进行打击处理,或者,也可以由服务器触发其他设备,比如打击系统对举报内容进行打击处理,等。
其中,打击处理可以包括对该举报内容进行审核、屏蔽和/或删除等操作;和/或,对该举报内容对应的帐户进行警告、注销和/或封号等处理。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采用在接收到用户的举报信息后,根据该举报信息中所携带的实名信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并在身份验证通过时,获取用户的信用信息,然后根据该信用信息和举报内容对该举报信息进行评分,在分值超过预置阈值时,才对举报内容进行打击处理,比如审核、屏蔽和/或删除等操作;由于该方案可以对举报人的身份的可靠性进行验证,以及将举报人的信用信息作为评判举报信息可靠性的一个因素,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拦截掉一些恶意的举报信息,避免了因为恶意举报所导致的对正常信息进行误处理的情况的发生,大大减少了对正常信息的误处理率,有利于正常信息的传播,以及提高网络环境的安全性。
实施例三、
为了更好地实施以上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举报信息处理系统,如图3a所示,该举报信息处理系统包括接收单元301、验证单元302、获取单元303、评分单元304和处理单元305,如下:
接收单元301,用于接收用户的举报信息,该举报信息携带身份验证标识和举报内容。
例如,接收单元301具体可以接收用户通过终端发送的举报信息,或者,也可以接收其他设备转发的举报信息,等等。
验证单元302,用于根据该身份验证标识验证该用户的身份。
获取单元303于在身份验证通过时,获取该用户的信用信息;
评分单元304根据该信用信息和举报内容对该举报信息进行评分。例如,具体可以如下:
评分单元304根据信用信息为用户的信用值进行评分,得到信用分值;对举报内容进行审核,得到内容分值;将信用分值和内容分值分别乘以预置的权重后,进行相加,便可以得到该举报信息的分值。
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算法,具体的计算规则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而定,在此不再赘述。
处理单元305在该评分单元得到的分值超过预置阈值时,对该举报内容进行打击处理。
其中,打击处理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进行设置,比如,可以对该举报内容进行审核、屏蔽和/或删除等操作;和/或,对该举报内容对应的帐户进行警告、注销和/或封号等处理,即:
该处理单元305,具体可以用于在该评分单元304得到的分值超过预置阈值时,对该举报内容进行审核、屏蔽和/或删除;和/或,对该举报内容对应的帐户进行警告、注销和/或封号。
可选的,若在分值未超过预置阈值时,则可以不对该举报信息进行处理,或者,也可以确定该举报信息为恶意举报,即:
该处理单元305,还可以用于在该评分单元304得到的分值未超过预置阈值时,确定该举报信息为恶意举报。
此后,处理单元305还可以对恶意举报的用户进行一定的惩罚,比如警告、在预置期限内禁止其发布消息或者进行封号,等等。具体的惩罚方式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预置阈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而定,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举报内容可以是某个用户、某个帐号、某篇文章或某条信息等;而身份验证标识则主要用于对用户身份可靠性的验证,可以是用户实名信息,比如用户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护照号码、银行账户或其他可以用于证明用户真实身份的标识等,或者,还可以是其他可以用于获取用户真实身份的标识等。例如,以该身份验证标识具体为实名信息为例,则此时:
验证单元302,具体可以用于根据该实名信息查询预置的实名系统,以确定该实名信息是否为该用户的实名,若为该用户的实名,则确定身份验证通过,否则,若非该用户的实名,则确定身份验证不通过。
获取单元303,具体可以用于根据该实名信息从预置的征信系统中获取相应的信用信息。
其中,实名系统和征信系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预先进行设置,即如图3b所示,该举报信息处理系统还可以包括征信系统建立单元306和实名系统建立单元307,如下:
征信系统建立单元306,可以用于采集预置范围内所有用户的实名信息和对应的信用信息,根据该预置范围内所有用户的实名信息和信用信息建立征信系统。
实名系统建立单元307,可以用于采集预置区域内所有用户的实名信息,根据该预置区域内所有用户的实名信息建立实名系统。
需说明的是,该征信系统和实名系统也可以由其他设备进行建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为了提高处理举报信息时的灵活性,还可以设置只对某种类型的举报信息才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处理流程,而对于其他的举报信息则无需进行用户的身份认证,可以采用现有的举报流程,比如,对于一般的内容类的举报,如举报色情图片或文章等,因为证据是很明确的,所以,可以无需对用户的身份认证,便可以判定是否为恶意举报,但是对一些涉及社工类的举报,如欺诈等信息,由于只凭信息内容就很难确认举报是否属实,因此,可以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以便获取用户的信用信息来作为判定是否为恶意举报的一个考量因素。即:
验证单元302,具体可以用于在确定该举报信息为预置类型的信息时,根据该身份验证标识验证该用户的身份。
可选的,若不是预置类型的信息,则可以不执行该根据该身份验证标识验证该用户的身份的操作,而是由处理单元305可以按照现有的举报流程进行操作,比如,在审核确定举报属实后,直接对该举报内容进行打击处理,或者,在审核确定举报不属实之后,拒绝该举报信息,等等,在此不再赘述。
该举报信息处理系统具体可以集成在服务器等设备中
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单元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单元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的举报信息处理系统在接收到用户的举报信息后,可以由验证单元302根据该举报信息中所携带的身份验证标识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并在身份验证通过时,由获取单元303获取用户的信用信息,然后由评分单元304根据该信用信息和举报内容对该举报信息进行评分,在分值超过预置阈值时,才由处理单元305对举报内容进行打击处理,比如审核、屏蔽和/或删除等操作;由于该方案可以对举报人的身份的可靠性进行验证,以及将举报人的信用信息作为评判举报信息可靠性的一个因素,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拦截掉一些恶意的举报信息,避免了因为恶意举报所导致的对正常信息进行误处理的情况的发生,大大减少了对正常信息的误处理率,有利于正常信息的传播,以及提高网络环境的安全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举报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6)

1.一种举报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用户的举报信息,所述举报信息携带身份验证标识和举报内容;
根据所述身份验证标识验证所述用户的身份;
在身份验证通过时,获取所述用户的信用信息;
根据所述信用信息和举报内容对所述举报信息进行评分;
在分值超过预置阈值时,对所述举报内容进行打击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验证标识为实名信息,则所述根据所述身份验证标识验证所述用户的身份,包括:
根据所述实名信息查询预置的实名系统,以确定所述实名信息是否为所述用户的实名;
若为所述用户的实名,则确定身份验证通过;
若非所述用户的实名,则确定身份验证不通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用户的信用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实名信息从预置的征信系统中获取相应的信用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名信息从预置的征信系统中获取相应的信用信息之前,还包括:
采集预置范围内所有用户的实名信息和对应的信用信息;
根据所述预置范围内所有用户的实名信息和信用信息建立征信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名信息查询预置的实名系统之前,还包括:
采集预置区域内所有用户的实名信息;
根据所述预置区域内所有用户的实名信息建立实名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信用信息和举报内容对所述举报信息进行评分之后,还包括:
在分值未超过预置阈值时,确定所述举报信息为恶意举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举报内容进行打击处理,包括:
对所述举报内容进行审核、屏蔽和/或删除;和/或,
对所述举报内容对应的帐户进行警告、注销和/或封号。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身份验证标识验证所述用户的身份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举报信息是否为预置类型的信息;
若是,则执行根据所述身份验证标识验证所述用户的身份的步骤。
9.一种举报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的举报信息,所述举报信息携带身份验证标识和举报内容;
验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身份验证标识验证所述用户的身份;
获取单元,用于在身份验证通过时,获取所述用户的信用信息;
评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用信息和举报内容对所述举报信息进行评分;
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评分单元得到的分值超过预置阈值时,对所述举报内容进行打击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验证标识为实名信息,则:
所述验证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实名信息查询预置的实名系统,以确定所述实名信息是否为所述用户的实名,若为所述用户的实名,则确定身份验证通过;若非所述用户的实名,则确定身份验证不通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实名信息从预置的征信系统中获取相应的信用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征信系统建立单元;
所述信系统建立单元,用于采集预置范围内所有用户的实名信息和对应的信用信息,根据所述预置范围内所有用户的实名信息和信用信息建立征信系统。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实名系统建立单元;
实名系统建立单元,用于采集预置区域内所有用户的实名信息,根据所述预置区域内所有用户的实名信息建立实名系统。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评分单元得到的分值未超过预置阈值时,确定所述举报信息为恶意举报。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评分单元得到的分值超过预置阈值时,对所述举报内容进行审核、屏蔽和/或删除;和/或,对所述举报内容对应的帐户进行警告、注销和/或封号。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验证单元,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举报信息为预置类型的信息时,根据所述身份验证标识验证所述用户的身份。
CN201510648115.6A 2015-10-09 2015-10-09 一种举报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065708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8115.6A CN106570804A (zh) 2015-10-09 2015-10-09 一种举报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8115.6A CN106570804A (zh) 2015-10-09 2015-10-09 一种举报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0804A true CN106570804A (zh) 2017-04-19

Family

ID=58507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48115.6A Pending CN106570804A (zh) 2015-10-09 2015-10-09 一种举报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7080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4819A (zh) * 2018-06-21 2018-12-1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交易的举报方法及装置
CN110378712A (zh) * 2019-07-26 2019-10-25 上海秒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诉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489569A (zh) * 2019-08-26 2019-11-22 上海秒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事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9155A (zh) * 2011-11-28 2013-06-0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举报信息的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678331A (zh) * 2012-09-05 2014-03-2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举报信息处理的方法与举报信息处理装置
CN104333560A (zh) * 2014-11-20 2015-02-04 五八同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账号管理方法及管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9155A (zh) * 2011-11-28 2013-06-0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举报信息的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678331A (zh) * 2012-09-05 2014-03-2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举报信息处理的方法与举报信息处理装置
CN104333560A (zh) * 2014-11-20 2015-02-04 五八同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账号管理方法及管理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4819A (zh) * 2018-06-21 2018-12-1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交易的举报方法及装置
CN110378712A (zh) * 2019-07-26 2019-10-25 上海秒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诉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489569A (zh) * 2019-08-26 2019-11-22 上海秒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事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489569B (zh) * 2019-08-26 2022-04-26 上海明胜品智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事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0023B (zh) 网络安全联合防御方法和装置
CN106295349A (zh) 账号被盗的风险识别方法、识别装置及防控系统
CN110226165A (zh) 通过可更新数据结构检测电子入侵者
CN107004090A (zh) 用于确定基于文件的内容带来的危险的统计分析方法
CN111709603B (zh) 基于风控的服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026345A (zh) 用于事件监测优先级的动态多维模式
EP301172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iltering electronic messages
CN108183888A (zh) 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社会工程学入侵攻击路径检测方法
CN103793847A (zh) 贷款授信信息核查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6027520A (zh) 一种检测处理盗取网站帐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6570804A (zh) 一种举报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6971344A (zh) 保额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9302421A (zh) 应用系统安全防护策略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6960142A (zh) 一种权限管理和资源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2567668A (zh) 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安全保护系统及其方法
CN110458995A (zh) 基于可信执行环境的匿名投票系统和投票方法
CN108833383B (zh) 基于深度学习和agent的联动防御系统
KR102200253B1 (ko) 문자 메시지 부정 사용 탐지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7454275A (zh) 一种报警信息的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Rahardjo The state of cybersecurity in Indonesia
CN108520418A (zh) 一种移动互联支付风险控制方法及系统
Gabriel et al. Cyber security flaw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European Rail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towards cyber-attacks
CN202771477U (zh)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支付风险的系统
CN202373044U (zh) 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安全保护系统
Yu et al. Research on zero trust access control model and formalization based on rail transit data platfor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