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61064B - 传输格式选择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传输格式选择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61064B CN106561064B CN201610730919.5A CN201610730919A CN106561064B CN 106561064 B CN106561064 B CN 106561064B CN 201610730919 A CN201610730919 A CN 201610730919A CN 106561064 B CN106561064 B CN 10656106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 quality
- value
- quality report
- communicatio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0187 sel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25 therapeu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 which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a statistical approach
- H04L1/002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 which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a statistical approach in which the algorithm uses adaptive threshol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ther detection of signalling, e.g. detection of TFCI explicit signa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传输格式选择方法和设备。在一种通信方法中,基于第一通信协议的信号特性来计算与该第一通信协议相关联的质量指标值。与第一通信协议相关联的质量指标值基于第一通信协议的信号特性而被确定。此外,计算表示直到下一通信间隙为止的时间的间隙时间,下一通信间隙由经由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一通信和经由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二通信造成。基于质量指标值、以及对间隙时间和报告时间阈值的比较来计算质量报告值。此外,可以基于质量报告值来生成质量报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文描述的方面涉及用于无线通信的传输格式选择,包括在多订户身份模块(SIM)无线配置中的选择。
背景技术
在具有多订户身份模块(SIM)无线配置的无线通信中,需要进行传输格式选择。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被配置为经由通信链路与第二通信设备通信的第一通信设备的通信方法,包括:计算直到下一通信间隙为止的间隙时间,下一通信间隙由经由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一通信和经由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二通信造成;基于间隙时间来生成质量报告;并且将质量报告提供给第二通信设备,以增加通信链路的鲁棒性。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被配置为与第二通信设备通信的通信设备,包括:收发器,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或接收一个或多个通信;以及控制器,该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下述操作:计算直到下一通信间隙为止的间隙时间,下一通信间隙由经由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一通信和经由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二通信造成;基于间隙时间来生成质量报告;并且使用收发器来将质量报告发送到第二通信设备,以增加通信链路的鲁棒性。
根据本公开的其他方面,还提供了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装置的设备,以及包括当被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的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附图说明
在本文中被合并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并与说明书一起进一步用于解释各个方面的原理,并且还使得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做出和使用这些方面。
图1示出了示例网络环境。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的方面的基站。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的方面的移动设备。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的方面的通信帧。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的方面的通信帧。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的方面的双SIM双活动通信过程。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的方面的传输格式选择方法。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的方面的传输格式选择方法。
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元件首次出现的附图通常由相应的标号的最左边的(一个或多个)数字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说明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透彻的理解。然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是,各个方面(包括结构、系统和方法)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被实施。本文的描述和表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手段,以最有效地将他们的工作的实质传递给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在其它实例中,未详细描述已知的方法、过程、组件、和电路,以避免不必要地模糊本公开的各个方面。
图1示出了示例通信环境100,示例通信环境100包括无线接入网(RAN)和核心网。RAN包括一个或多个基站120和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140。核心网包括回程通信网络111。在示例性的方面中,回程通信网络11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已知的通信组件——例如一个或多个网络交换机、一个或多个网络网关和/或一个或多个服务器。回程通信网络111可以包括被如下配置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组件:该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组件被配置为经由一个或多个有线和/或无线通信协议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设备和/或组件交换数据。在示例性的方面,基站120经由回程通信网络111与一个或多个服务提供商和/或一个或多个其它基站120通信。在示例性的方面,回程通信网络是互联网协议(IP)回程网络。
基站120、移动设备140、和/或网络111的数量不限于图1中所示出的示例性数日,并且通信环境100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各种组件,这将为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示例性的方面,基站120和移动设备140各自包括被配置为经由一种或多种无线技术通信的处理器电路。移动设备140还可以被配置为支持与基站120的共存无线通信、和/或与基站120和一个或多个其它基站的共存无线通信,其中基站120支持一种或多种无线通信并且其它基站支持一种或多种其它无线通信。在示例性的方面,移动设备140可以包括配置用于双卡双待(DSDS)操作的两个或更多个订户身份模块(SIM)。例如,第一SIM可以支持第一无线网络上的无线通信(例如,2G)并且第二SIM可以支持第二无线网络上的无线通信(例如,2G/3G/4G)。在示例性的方面,第二无线网络上的无线通信包括LTE通信。第一无线网络和第二无线网络可以由单个基站120或多个基站来支持。
移动设备140和基站120各自可以包括被配置为经由一种或多种无线技术在通信环境100内发送和/或接收无线通信的收发器。在操作中,移动设备140可以被配置为与通信环境100的服务小区或扇区110中的基站120进行通信。例如,移动设备140在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DL)信道上从基站120接收信号,并且在一个或多个相应的上行链路(UL)信道上将信号发送到基站120。
移动设备140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移动计算设备,例如,膝上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移动电话或智能手机、“平板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以及移动媒体播放器;以及可穿戴计算设备——例如,计算机化手表或“智能”手表、以及计算机化眼镜。在本公开的一些方面中,移动设备140可以是固定的设备,包括例如固定的计算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PC)、台式计算机、计算机化电话亭、以及汽车的/航空的/海事的内置式计算机终端。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的方面的基站120。例如,基站120可以包括收发器200和网络接口280,收发器200和网络接口280各自被通信地耦接到控制器240。
收发器200包括被配置为经由一种或多种无线技术在通信环境100内发送和/或接收无线通信的一个或多个收发器。例如,收发器20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分别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230发送和接收无线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发送器210和一个或多个接收器220。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收发器200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能用来发送和/或接收无线通信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调制器和/或解调器,数字到模拟转换器(DAC)和/或模拟到数字转换器(ADC),和/或频率转换器(例如,具有卷积、咬尾卷积、涡轮算法、维特比算法、和/或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器/解码器功能的编码器/解码器),频率转换器(包括混频器、本地振荡器和滤波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预编码器,和/或星座映射器/解映射器。此外,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天线230可以包括天线的完整阵列,并且天线230既能够发送无线通信信号也能够接收无线通信信号。
在示例性的方面,收发器200被配置用于符合例如长期演进(LTE)协议的无线通信。在该示例中,收发器200可以称为LTE收发器200。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收发器200不限于LTE通信,并且可以被配置用于符合一个或多个其它协议的通信。
网络接口280包括被配置为经由一种或多种有线技术发送和/或接收去往/来自回程通信网络111的通信的处理器电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网络接口280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调制器和/或解调器、数字到模拟转换器(DAC)和/或模拟到数字转换器(ADC)、和/或频率转换器(包括混频器、本地振荡器、以及滤波器),以提供一些示例。此外,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网络接口280不限于有线通信技术,并且可以被配置用于除了符合一种或多种已知的有线技术之外还符合一种或多种已知的无线技术的通信、或者可以被配置用于符合取代一种或多种已知的有线技术的一种或多种已知的无线技术的通信。
控制器24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执行指令的处理器电路250,该指令用于执行基站120和/或基站120的一个或多个组件的算术的、逻辑的和/或输入/输出(I/O)操作。处理器电路250可以被配置为控制收发器200——包括例如,经由收发器200发送和/或接收无线通信、和/或执行一个或多个基带处理功能(例如,介质访问控制(MAC)、编码/解码、调制/解调、数据符号映射、纠错等)。在示例性的方面,控制器240可包括协议栈的一个或多个元件,例如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UTRAN)协议的元件——包括例如,物理(PHY)层、介质访问控制(MAC)、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和/或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元件。
控制器240还可以包括存储数据和/或指令的存储器260,其中当指令由处理器电路250执行时,控制处理器电路250执行本文所描述的功能。存储器260可以是任何已知的易失性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包括例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速存储器、磁存储介质、光盘、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以及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存储器260可以是不可移动的、可移动的、或是这二者的结合。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的方面的移动设备140。移动设备140可以包括通信地耦接到一个或多个收发器300的控制器340,一个或多个收发器300被配置为经由一种或多种无线技术在通信环境100内传输和/或接收无线通信。
收发器300可以包括被配置用于发送和/或接收符合一个或多个无线协议的无线通信的处理器电路。例如,收发器300可以包括分别被配置为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335发送和接收无线通信的发送器310以及两个接收器——接收器320和接收器325。
在示例性的方面,收发器3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能用来传输和/或接收无线通信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调制器和/或解调器,数字到模拟转换器(DAC)和/或模拟到数字转换器(ADC),和/或频率转换器(例如,具有卷积、咬尾卷积、涡轮算法、维特比算法、和/或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器/解码器功能的编码器/解码器),频率转换器(包括混频器、本地振荡器和滤波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预编码器,和/或星座映射器/解映射器。此外,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天线335可以包括天线的完整阵列,并且天线335既能够发送无线通信信号也能够接收无线通信信号。
控制器34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控制移动设备140的整体操作的处理器电路350,例如收发器300的操作——例如包括,经由收发器300发送和/或接收无线通信;和/或执行一个或多个基带处理功能(例如,介质访问控制(MAC)、编码/解码、调制/解调、数据符号映射、纠错等);对一个或多个应用和/或操作系统的运行;电源管理(例如,电池控制和监视);显示设置;音量控制;和/或经由一个或多个用户接口(例如,键盘、触摸显示屏、麦克风、扬声器等)的用户交互。在示例性的方面,控制器340可包括协议栈的一个或多个元件,例如,物理(PHY)层、介质访问控制(MAC)、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和/或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元件。
控制器340还可以包括存储数据和/或指令的存储器360,其中当指令由处理器电路350执行时,控制处理器电路350执行本文所描述的功能。存储器360可以是任何已知的易失性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并且可以是不可移动的、可移动的、或是这二者的结合。
在示例性的方面,移动设备140可以包括配置用于双卡双待(DSDS)操作的两个或更多个订户身份模块(SIM)。例如,接收器320可以与支持第一无线网络上的无线通信(例如,2G)的第一SIM卡相关联,并且接收器325可以与支持第二无线网络上的无线通信(例如,2G/3G/4G)的第二SIM卡相关联。
在操作中,控制器340可以被配置为调度第一无线网络和第二无线网络的上行链路通信,以执行传输切换(TxT)。发送器310随后可以被配置为基于(一个或多个)传输调度来发送上行链路通信。
在示例性的方面,移动设备140是多SIM(Muti-SIM)设备。在这样的设备中,当SIM卡同时访问其各自的网络时可能会发生冲突。冲突可能导致在用户设备(UE,例如移动设备140)和基站(例如,基站120)之间传输的比特丢失。比特丢失也可被称为间隙(gap)或空白(blanking)。在操作中,这些间隙可造成数据中相较源于信道的典型误码更高的误码。误码可能导致数据块丢失,从而需要对所丢失比特的重传输。这可能导致较低的吞吐量和/或可能影响做出反应以降低块错误的支撑网络内的资源管理算法。
在示例性的方面,为减少由多SIM操作导致的误码增加而造成的块错误,可以增加数据块的鲁棒性。例如,如果使用具有高鲁棒性的传输格式来通信,则可以通过允许移动设备经由误差编码来恢复误码来减少块错误。
虽然该通信网络可通过增加数据块的鲁棒性来适应增加的误码率,但这种治疗动作是由于块错误的增加而发生反应过程。在此示例中,鲁棒性的增加在来自多SIM的间隙发生之前被初始化。在示例性的方面,为增加正确接收的数据块的量,在即将到来的多SIM间隙要发生前执行抢先的鲁棒性增加。从而,块错误率(BLER)降低且无线通信的性能提升。
图4和图5示出了在多SIM环境中的通信帧。例如在图4中,第一通信协议(例如,宽带码分多址(WCDMA)下行链路)的子帧的405、以及第二通信协议(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初始(GSM)TCH-空闲模式)的子帧410部分地冲突。也就是说,由于接收两个GSM空闲模式的四个寻呼块导致了WCDMA下行链路数据串(burst)中的间隙。在此示例中,间隙小于WCDMA数据分组的时间。参考图5,GSM间隙510部分地覆盖两个LTE时隙505。如果数据块编码为低鲁棒性的,则这种情况下四个块会丢失。通过增加鲁棒性,块丢失可得以减小。
通常,在传输中使用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由基站120在不考虑移动设备140的配置(即,移动设备140被配置用于DSDS操作)的情况下确定。在此示例中,基站120将不会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多SIM间隙,并且因此基站120将对降低BLER准备不足。
也就是说,为了优化链路的可实现吞吐量,在移动设备140和基站120之间传送的控制位的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移动设备140通常不具有以信号向基站120通知未来的分组由于多SIM操作、而不是信道波动被丢弃的明确手段。
在LTE中,基站120可以通过改变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来使得链路鲁棒性与信道质量相适应。信道质量主要是通过由移动设备140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报告的测量报告获得的。报告测量中的一种是信道质量指标/索引(CQI),其指示移动设备的140在当前测量的信道质量下对MCS的最佳选择。
在示例性的方面,移动设备140可被配置为将CQI报告用作请求所期望的MCS选择的隐式信令,以此来承受由多SIM操作所致的分组丢弃。在这方面,移动设备140配置为隐式请求纠正措施(例如增加的鲁棒性)以减少由作为DSDS操作的结果的即将到来的间隙导致的BLER。在此示例中,出于对即将到来的多SIM间隙的预期,移动设备140可被配置为向基站120报告缩减的信道质量指标(CQI)。CQI的减少可用于诱使移动设备140来调整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以具有增加的鲁棒性(例如,移动设备140可诱使/劝诱基站120到经调整的MCS,以增加通信信道/链路的鲁棒性)。在此示例中,移动设备140向基站120报告比实际由信道测量指示的CQI低的较低CQI。在这点上,移动设备140“哄骗(trick)”基站120使用相较于基站120不然将会利用的MCS具有更高的鲁棒性的MCS。信道质量测量不限于CQI,并且可以包括将由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其它信道质量指标、质量指标值、质量报告、状态报告、和/或其它质量报告机制。
在操作中,CQI报告被以常规已知间隔报告给基站120。因此,移动设备140可以被配置为选择性地调节要报告的CQI,以在源自DSDS操作的预期间隙发生之前抢先增加鲁棒性。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的方面的双SIM双活动通信过程600。
在图6中,间隙的示例由GSM空闲模式操作所引入,GSM空闲模式操作读取四个PCH数据串、并测量服务小区和四个相邻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指标(RSSI)。对于LTE下行链路,子帧ID在子帧块中被指示为对它们何时被重传输和接收的参照。在此示例中,假设需要约220μs来调谐两种无线接入技术(RAT)之间的前端,使得最小间隙持续时间为1ms。此外,假设在基站120以8ms的时间间隔来重传输丢失的分组,其过程由箭头所示。虚线指示间隙仅导致给定数据子帧的单次重传输,而实线箭头指示数据子帧在另一间隙内被重传输并且此后再次丢失。
由于现代手机能够在接收四个数据串中的仅一个或两个之后解码寻呼(包括PCH命令),RSSI测量的布置接近第一PCH数据串。因此将RSSI测量置于开始处将减小花费在空闲模式过程中的时间。继续参考图6,多SIM间隙导致数据的10个子帧614将会丢失,其中子帧2、3、5和6丢失多次,增加了该数据的时间延迟。如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LTE子帧上由GSM施加的数据子帧之间的偏移对于每个不连续接收(DRX)周期是不同的。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的方面的传输格式选择方法700。
一般而言,对于诸如基站120的CQI校正之类的算法,通过降低移动设备140的潜在吞吐量来对瞬时BLER突然增大做出反应是可能的。这种CQI的减少将基于多SIM移动设备140所产生的间隙而发生,而由于子帧错误数据串的持续时间短校正将可能在实际间隙之后发生。在示例性的方面,移动设备140可被配置为调度CQI报告常规子帧时间间隔,例如如LTE协议所阐述的每五个子帧一次。对CQI报告的调度不限于每五个子帧,而可以是将由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间所理解的其它时间间隔。
在示例性的方面,移动设备140可被配置为增加出现的间隙内的链路鲁棒性以降低丢失子帧的概率,并因此减少块丢失时瞬时增加的概率(这将导致高延迟数据或随后的CQI减少)。在操作中,较高的鲁棒性将增加移动设备140解码由多SIM间隙部分覆盖的数据分组(例如图5中的子帧5的第二次重传输、或者子帧4)的能力。此外,增加的鲁棒性将确保子帧1将在子帧2的重传输后被接收,而不是最终在实际间隙之后由于信道波动而丢失。如上所述,链路鲁棒性的增加可以在CQI报告期间,由移动设备140通过选择相较于信道在当前时间所支持的CQI低的较低CQI来报告。
转向图7,在LTE下行链路中,子帧1-5(分别以714.1、712.2和714.2标记)表示图6中所示的子帧0、1、2、3和4、以及在前的9个下行链路子帧(例如,子帧-1到子帧-9)。底部块示出了针对相同连接的上行链路子帧、以及用于CQI报告705的时间间隔。在上行链路块中,移动设备140被调度来每5个子帧报告一次CQI,并且移动设备140被在上行链路子帧0、5和10(例如,705.1、705.2和705.3)中调度。
在示例性的方面,移动设备140可被配置为执行质量指标调整,包括立即减去操作(immediate deduct)、抢先减去(preemptive deduct)操作、或两者的组合。在这些操作中,质量指标值(其可以包括CQI值)通过从测量质量指标值减去某一值而减小。
在立即减去操作中,移动设备140(例如,控制器240)减小在紧邻任何即将到来的多SIM间隙之前的CQI报告间隔中所报告的CQI的值。例如,移动设备140可被配置为在间隔期间减少上行链路子帧5(705.2)、以及下一个到来CQI报告间隙(例如,705.3)中所报告的CQI的值。这确保了由于多SIM所导致的子帧丢失将有更高的可能性在该间隙之后立刻被接收,降低了系统的延迟,并且降低了PHY层超时的可能性。
在抢先减去操作中,移动设备140(例如,控制器240)被配置为基于基站140的最大重传间隔来发起降低的CQI报告。在此示例中,假设基站140将以8ms的间隔来重传输丢失的子帧,因此降低的CQI报告在上行链路子帧0(例如,705.1)处被发起,并且在整个间隙的持续时间(例如,705.2和705.3)期间持续。在这种情况下,发起CQI降低以降低间隙之前的子帧将会丢失、并且由此在间隙内被重传输的概率。在此示例中,抢先减去操作可减少单个分组的被多次重传输的数量。在一些示例性的方面,重传输的时间间隔(CQI在其中被抢先减小)的数量可以根据所需的性能而改变。
在示例性的方面,移动设备140可被配置为计算使用第一通信协议(例如,LTE)的无线通信的一个或多个信号特性,例如,接收信号强度指标(RSSI)。基于信号特性,移动设备140可确定与通信相关联的质量指标值。在示例性的方面,质量指标值(QI)是(但不限于)CQI值。在此示例中,质量指标值是与由移动设备140测量的RSSI值相关联的CQI值。在这方面,移动设备140基于信号特性(例如,RSSI)来确定CQI值。
在操作中,移动设备140可被配置为计算直到下一多SIM间隙为止的时间。在示例性的方面,移动设备140,并且更具体地,控制器240(和处理器电路250)可以被配置为访问对由移动设备140进行的各种通信会话的调度(或以其它方式具有关于这种调度的知识)。使用这种调度信息,移动设备140可确定各种数据通信之间的即将到来的冲突,以计算直到下一多SIM间隙为止的时间(tgap)。
在示例性的方面,移动设备140可以基于下述比较来计算质量报告值(QR):直到下一间隙为止的时间、以及质量报告到基站140的下一次传输的时间之间的比较。
例如,移动设备140可被配置为确定直到下一经调度的CQI报告的时间。在示例性的方面,该时间由SIM的内部定时器提供。经调度的CQI报告的周期(例如,直到下一次报告的时间)可以称为treport。
在示例性的方面,移动设备140可确定基于经调度的CQI报告的周期(treport)来确定报告时间阈值。例如,报告时间阈值可以根据以下等式来计算:
treport_limit=treport×(n+1)
其中,treport是经调度的CQI报告的周期(例如,移动设备140的CQI报告周期),n是质量报告降低因子。如下文将解释的,质量报告降低因子(n)可以用于调谐/调整抢在针对CQI降低及其报告的性能的预期间隔之前的的程度(例如,时间的长度)。
在操作中,质量报告降低因子(n)的值在抢先减去操作和立即减去操作之间进行选择。例如,如果n=0,则移动设备140将被配置为操作立即减去操作,其中CQI值恰在任何即将到来的多SIM间隙之前立即降低。对于更大的n值,则移动设备140将配置为操作抢先减去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移动设备可以在空隙前面较远处发起降低的CQI报告。
使用报告时间阈值(treport_limit),移动设备140可确定是执行降低的CQI报告、还是报告所测量的CQI。例如,移动设备140可以比较直到下一多SIM间隙为止的时间(tgap)和报告时间阈值(treport_limit)来确定CQI报告模式。
在示例性的方面,移动设备140可被配置为根据以下等式来计算CQI报告模式:
其中,QR是质量报告值(例如,所报告的CQI值),QI是质量指标值(例如,所测量的CQI),tgap是直到下一间隙为止的时间,treport_limit是报告时间阈值,并且QIdeduct是表示作为下一通信间隙的结果的、移动设备140的性能预计降低的质量降低值。
在此示例中,质量降低值(QIdeduct,也称为移动设备140的性能的预期劣化值)由移动设备140来计算,或者是预定值。质量降低值(QIdeduct)量化多SIM间隙对移动设备的140性能的影响。
在操作中,将选择质量降低值(QIdeduct)的减去,或具有将导致针对质量报告值QR(例如,所报告的CQI值)有效的CQI值的动态范围。也就是说,选择质量降低值(QIdeduct),以使得质量报告值QR不会造成基站140停止或以其它方式减少与移动设备140通信。
在示例性的方面,用于增强鲁棒性的传输格式选择方法可以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在示例性的方面,移动设备140可包括被配置用于双SIM双活动(DSDA)动作的两个SIM。例如,接收器320可以与支持第一无线网络上的无线通信(例如,2G)的第一SIM卡相关联,并且接收器325可以与支持第二无线网络上的无线通信(例如,2G/3G/4G)的第二SIM卡相关联。在此示例中,发送器310被配置为支持第一无线网络和第二无线网络二者上的无线通信,并且被配置为基于与第一无线网络和/或第二无线网络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传输调度来执行传输切换(TxT)。在示例性的方面,上行链路通信的调度可以包括:在与移动设备140相关联的无线网络之间执行传输切换(TxT),以在时域和/或频域中复用两个或更多个传输(例如,与第一SIM卡相关联的第一上行链路传输、以及与第二SIM卡相关联的第二上行链路传输)。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的方面的重传输过程800。继续参考图1-7来描述该流程图。本方法的步骤并不限于以下所述的顺序,并且各种步骤可以以不同的顺序执行。此外,方法的两个或更多个步骤可以被彼此同时执行。
流程图800的方法开始于步骤805并转到步骤810,其中一个或多个信号特性得以计算。例如,移动设备140可以计算一个或多个信号特性,例如使用第一通信协议(例如,LTE)的无线通信的接收信号强度指标(RSSI)。
在步骤810之后,流程图800的方法转到步骤815,其中与通信相关联的质量指标值(QI)得以确定。例如,移动设备140可以基于所计算的(一个或多个)信号特性(例如,基于RSSI值)来确定、计算、测量、或以其它方式获得CQI值。
在步骤815之后,流程图800的方法转到步骤820,其中直到下一多SIM间隙为止的时间得以计算。例如,移动设备140可被配置为使用由移动设备140进行的各种通信会话的调度,来计算直到下一多SIM间隙为止的时间(tgap)。
在步骤820之后,流程图800的方法转到步骤825,其中报告时间阈值(treport_limit)得以计算。例如,移动设备140可以基于直到下一经调度的CQI报告为止的时间(treport)和质量报告降低因子(n)来计算报告时间阈值(treport_limit)。
在步骤825之后,流程图800的方法转到步骤830,其中直到下一多SIM间隙为止的时间(tgap)被与报告时间阈值(treport_limit)进行比较。如果直到下一多SIM间隙为止的时间(tgap)小于报告时间阈值(treport_limit)(在步骤830处为是),则流程图800转到步骤835并且移动设备140执行降低的CQI报告操作。否则(在步骤830处为否),则流程图800转到步骤840,其中质量报告值(QR)被设定为质量指标值(QI)。也就是说,CQI将不被降低并且在CQI报告中使用所测量的CQI。
在步骤835中,质量降低值(QIdeduct)得以计算。例如,移动设备140可被配置为通过计算或估计多SIM间隙对移动设备的140性能的影响来计算质量降低值(QIdeduct)。在其它方面中,质量降低值(QIdeduct)可以是预定值,例如固定值,或者是基于间隙的数量、间隙的长度、间隙的频率或一个或多个其它参数预定的值。
在步骤835之后,流程图800的方法转到步骤845,其中质量报告值(QR)得以计算。例如,移动设备140可以通过从质量指标值(QI)减去质量降低值(QIdeduct)来计算质量报告值(QR)。在这方面,移动设备140可以从所测量的CQI值减去质量降低值(QIdeduct)来确定降低的CQI值。
在步骤845之后,流程图800的方法转到步骤850,其中基于所计算的质量报告值(QR)来生成质量指标报告(QIR)。例如,移动设备140可以生成CQI报告,其包括具有所确定的质量报告值(QR)的CQI。
在步骤850之后,流程图800的方法转到步骤855,流程图500在步骤855处结束。该方法可以例如针对通信中的下一多SIM间隙重复进行。
示例
示例1是一种使用被配置为经由通信链路与第二通信设备通信的第一通信设备的通信方法,包括:计算直到下一通信间隙为止的间隙时间,其中下一通信间隙由经由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一通信和经由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二通信造成;基于间隙时间来生成质量报告;并且将质量报告提供给第二通信设备以增加通信链路的鲁棒性。
在示例2中,示例1的主题,其中生成质量报告包括:基于第一通信协议的信号特性来确定与第一通信协议相关联的质量指标值;并且基于质量指标值、以及对间隙时间和报告时间阈值的比较来计算质量报告值,其中质量报告的生成是基于质量报告值的。
在示例3中,示例2的主题,其中报告时间阈值是基于质量报告到第二通信设备的下一次传输的时间、以及质量报告降低因子来计算的。
在示例4中,示例2的主题,其中计算质量报告值包括:在操作的第一模式中将质量指标值降低质量降低值;并且在操作的第二模式中将质量报告值设定为质量指标值。
在示例5中,示例4的主题,其中在操作的第一模式和操作的第二模式之间的选择时基于对间隙时间和报告时间阈值的比较的。
在示例6中,示例4的主题,其中将质量指标值降低质量降低值诱使第二通信设备调整第一通信协议的传输格式。
在示例7中,示例2的主题,其中质量指标值是与第一通信协议相关联的信道质量指标(CQI);并且质量报告值在操作的第一模式中是该CQI,并且在操作的第二模式中是降低的CQI,其中降低的CQI是该CQI和劣化值之差。
在示例8中,示例7的主题,其中劣化值表示作为下一通信间隙的结果的、第一通信设备的性能的预计降低。
在示例9中,示例2的主题,其中计算质量报告值满足下述等式:
其中,QR是质量报告值,QI是质量指标值,tgap是直到下一通信间隙为止的间隙时间,treport_limit是报告时间阈值,并且QIdeduct是表示作为下一通信间隙的结果的、第一移动设备的性能预计降低的质量降低值。
在示例10中,示例9的主题,其中报告时间阈值是基于质量报告到第二通信设备的下一次传输的时间的。
在示例11中,示例1的主题还包括:计算第一通信协议的信号特性,其中信号特性是与第一通信协议相关联的接收信号强度指标(RSSI)值。
在示例12中,示例1的主题,其中第二通信设备具有基于下述项中的至少一个的关于间隙时间的知识:对第一通信设备的行为的分析;以及由第一通信设备提供给第二通信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状态报告。
示例13是一种被配置为与第二通信设备通信的通信设备,包括:收发器,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或接收一个或多个通信;以及控制器,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下述操作:计算直到下一通信间隙为止的间隙时间,其中下一通信间隙由经由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一通信和经由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二通信造成;基于间隙时间来生成质量报告;并且使用收发器来将质量报告发送到第二通信设备,以增加通信链路的鲁棒性。
在示例14中,示例13的主题,其中生成质量报告包括:计算第一通信协议的信号特性;基于该信号特性来确定与第一通信协议相关联的质量指标值;并且基于质量指标值、以及对间隙时间和报告时间阈值的比较来计算质量报告值,其中质量报告的生成是基于质量报告值的。
在示例15中,示例14的主题,其中报告时间阈值是基于质量报告到第二通信设备的下一次传输的时间、以及质量报告降低因子来计算的。
在示例16中,示例14的主题,其中计算质量报告值包括:在操作的第一模式中将质量指标值降低质量降低值;并且在操作的第二模式中将质量报告值设定为质量指标值。
在示例17中,示例16的主题,其中在操作的第一模式和操作的第二模式之间的选择时基于对间隙时间和报告时间阈值的比较的。
在示例18中,示例16的主题,其中将质量指标值降低质量降低值诱使第二通信设备调整第一通信协议的传输格式。
在示例19中,示例14的主题,其中质量指标值是与第一通信协议相关联的信道质量指标(CQI);并且质量报告值在操作的第一模式中是CQI,并且在操作的第二模式中是降低的CQI,其中降低的CQI是CQI和劣化值之差。
在示例20中,示例19的主题,其中劣化值表示作为下一通信间隙的结果的、第一通信设备的性能的预计降低。
在示例21中,示例14的主题,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计算质量报告值以满足下述等式:
其中,QR是质量报告值,QI是质量指标值,tgap是直到下一通信间隙为止的间隙时间,treport_limit是报告时间阈值,并且QIdeduct是表示作为下一通信间隙的结果的、第一移动设备的性能预计降低的质量降低值。
在示例22中,示例21的主题,其中报告时间阈值是基于质量报告到第二通信设备的下一次传输的时间的。
示例23是一种使用双卡双待(DSDS)通信设备的通信方法,该DSDS通信设备被配置为使用第一通信协议和第二通信协议来通信,通信方法包括:确定与第一通信协议相关联的信道质量指标(CQI);计算直到下一通信间隙为止的间隙时间,其中该下一通信间隙由在DSDS操作中经由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一通信和经由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二通信造成;基于对间隙时间和报告时间阈值的比较来将CQI降低质量降低值;基于经降低的CQI来生成CQI报告,报告时间阈值时基于CQI报告到为通信设备提供服务的基站的下一次传输的时间的。
在示例24中,示例23的主题,其中当间隙时间小于报告时间阈值时将CQI降低质量降低值。
在示例25中,示例23的主题,其中将CQI降低质量降低值诱使为通信设备提供服务的基站调整第一通信协议的传输格式。
示例26是一种包括用于执行如示例1-12和23-25中任意项所述的方法的装置的设备。
示例27是一种体现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当被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如1-12和23-25中任意项所述的方法的程序指令。
示例28是一种基本上如所示出和描述的设备。
示例29是一种基本上如所示出和描述的方法。
在示例30中,示例1的主题,其中将质量报告提供给第二通信设备诱使第二通信设备增加通信链路的鲁棒性。
在示例31中,示例13的主题,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将质量报告提供至第二通信设备以诱使第二通信设备增加通信链路的鲁棒性。
结论
对具体的方面的上述描述将充分地揭示本公开的一般性质,在无不适当的实验,并且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一般概念的情况下,其它人可以通过应用关于本领域的技能的知识很容易地修改和/或改编各种应用的此类具体方面。因此,基于本文所提出的教导和指导,这样的改编和修改旨在是在所公开的方面的等价形式的含义和范围内。要理解的是,本文的措辞或术语是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从而使得本说明书的措辞或术语将由熟练的技术人员根据本教导和指导来解释。
说明书中对“一个方面”、“方面”、“示例性的方面”等的提及指示所描述的方面可以包括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每个方面不一定包括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不一定指本公开的相同的方面。此外,当结合某一方面来描述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时,主张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内,以结合其它方面(不论是否明确描述)来影响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本文所描述的示例性的方面被提供用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限制性目的。其它示例性的方面是可能的,并且可以对示例性的方面做出修改。因此,说明书不打算限制本公开。相反,本公开的范围仅根据所附权利要求和其等价形式来定义。
各个方面可以在硬件(例如,电路)、固件、软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各个方面还可以被实现为存储于机器可读介质上的指令,机器可读介质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和执行。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用于存储或发送机器(例如,计算设备)可读的形式的信息的任何机制。例如,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盘存储介质;光存储介质;闪速存储器设备;电的、光的、声学的或其它形式的传播信号(例如,载波、红外信号、数字信号等),以及其它。此外,固件、软件、例程、指令在本文可以被描述为执行某些动作。然而,应该理解的是,这样的描述仅为了方便,并且这样的动作事实上起因于执行固件、软件、例程、指令等的计算设备、处理器、控制器、或其它设备。此外,任何实现方式变体可以由通用计算机来执行。
出于本讨论的目的,术语“处理器电路”应该被理解为(一个或多个)电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逻辑、或其组合。例如,电路可以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状态机逻辑、其它结构电子硬件、或其组合。处理器可以包括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其它硬件处理器。处理器可以以用于执行根据本文所描述的方面的相应的(一个或多个)功能的指令来“硬编码”。替代地,处理器可以访问内部和/或外部存储器以取回存储于存储器中的指令,当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与处理器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相应功能,和/或与将处理器包括在内的组件的操作有关的一个或多个功能和/或操作。
在本文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方面中,处理器电路可以包括存储数据和/或指令的存储器。存储器可以是任何已知的易失性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包括例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速存储器、磁存储介质、光盘、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以及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存储器可以是不可移动的、可移动的、或是这二者的结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文的教导将明白,示例性的方面不限于长期演进(LTE),并且可以被应用于其它蜂窝通信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宽带码分多址(W-CDMA)、CDMA2000、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EDGE)、以及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第七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6),以提供一些示例。此外,示例性的方面不限于蜂窝通信网络,并且可以被用于或被实现在其它种类的无线通信接入网中,这些无线通信接入网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IEEE 802.11协议、蓝牙、近场通信(NFC)(ISO/IEC 18092)、ZigBee(IEEE 802.15.4)、和/或射频标识(RFID),以提供一些示例。此外,示例性的方面不限于上述无线网络,并且可以被用于或被实现在使用一个或多个已知的有线规范和/或协议的一个或多个有线网络中。
Claims (24)
1.一种使用第一通信设备的通信方法,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被配置为经由通信链路与第二通信设备通信,该方法包括:
计算直到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下一冲突为止的间隙时间,所述下一冲突发生在经由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一通信和经由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二通信之间;
确定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行质量报告的下一次传输的时间;
调整质量报告降低因子以调整质量报告生成抢在所述下一冲突之前的程度;
基于所述质量报告降低因子调整所确定的所述质量报告的下一次传输的时间,以生成经调整的质量报告传输时间;
基于所述间隙时间和所述经调整的质量报告传输时间的比较来生成所述质量报告;并且
将所述质量报告提供给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以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增加所述通信链路的鲁棒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生成所述质量报告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的信号特性来确定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相关联的质量指标值;并且
基于所述质量指标值、以及对所述间隙时间和报告时间阈值的比较来计算质量报告值,其中所述质量报告的生成是基于所述质量报告值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报告时间阈值是基于所述质量报告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下一次传输的时间、以及所述质量报告降低因子来计算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计算所述质量报告值包括:
在操作的第一模式中将所述质量指标值降低质量降低值;并且
在操作的第二模式中将所述质量报告值设定为所述质量指标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在所述操作的第一模式和所述操作的第二模式之间的选择是基于对所述间隙时间和所述报告时间阈值的比较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将所述质量指标值降低所述质量降低值诱使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调整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的传输格式以增加所述通信链路的鲁棒性。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质量指标值是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相关联的信道质量指标CQI;并且
所述质量报告值在操作的第一模式中是所述CQI,且在操作的第二模式中是降低的CQI,所述降低的CQI是所述CQI和劣化值之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劣化值表示作为所述下一冲突的结果的、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性能的预计降低。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报告时间阈值是基于所述质量报告的下一次传输的时间的。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的所述信号特性,其中所述信号特性是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相关联的接收信号强度指标RSSI值。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具有基于下述项中的至少一项的关于所述间隙时间的知识:
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行为的分析;以及
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提供给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状态报告。
13.一种被配置为与第二通信设备通信的通信设备,包括:
收发器,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或接收一个或多个通信;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下述操作:
计算直到所述通信设备的下一冲突为止的间隙时间,所述下一冲突发生在经由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一通信和经由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二通信之间;
确定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进行质量报告的下一次传输的时间;
调整质量报告降低因子以调整质量报告生成抢在所述下一冲突之前的程度;
基于所述质量报告降低因子调整所确定的所述质量报告的下一次传输的时间,以生成经调整的质量报告传输时间;
基于所述间隙时间和所述经调整的质量报告传输时间的比较来生成所述质量报告;并且
使用所述收发器来将所述质量报告发送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以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增加通信链路的鲁棒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生成所述质量报告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的信号特性;
基于所述信号特性来确定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相关联的质量指标值;并且
基于所述质量指标值、以及对所述间隙时间和报告时间阈值的比较来计算质量报告值,其中所述质量报告的生成是基于所述质量报告值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报告时间阈值是基于所述质量报告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下一次传输的时间、以及所述质量报告降低因子来计算的。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计算所述质量报告值包括:
在操作的第一模式中将所述质量指标值降低质量降低值;并且
在操作的第二模式中将所述质量报告值设定为所述质量指标值。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在所述操作的第一模式和所述操作的第二模式之间的选择是基于对所述间隙时间和所述报告时间阈值的比较的。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将所述质量指标值降低所述质量降低值诱使所述第二通信设备调整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的传输格式以增加所述通信链路的鲁棒性。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质量指标值是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相关联的信道质量指标CQI;并且
质量报告值在操作的第一模式中是所述CQI,且在操作的第二模式中是降低的CQI,所述降低的CQI是所述CQI和劣化值之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劣化值表示作为所述下一冲突的结果的、所述通信设备的性能的预计降低。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报告时间阈值是基于所述质量报告的下一次传输的时间的。
23.一种通信设备,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中的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的装置。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于其上的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中的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562236785P | 2015-10-02 | 2015-10-02 | |
US62/236,785 | 2015-10-02 | ||
US14/757,953 US10841822B2 (en) | 2015-10-02 | 2015-12-23 | Transport format sel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
US14/757,953 | 2015-12-2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61064A CN106561064A (zh) | 2017-04-12 |
CN106561064B true CN106561064B (zh) | 2021-02-02 |
Family
ID=58448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73091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61064B (zh) | 2015-10-02 | 2016-08-26 | 传输格式选择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41822B2 (zh) |
CN (1) | CN10656106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905440T3 (es) * | 2017-07-27 | 2022-04-08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Método y dispositivo para controlar interferencias |
WO2019028587A1 (en) * | 2017-08-07 | 2019-02-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CONTEXT CONCEAL SYNTHESIZING FOR MULTIPLE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DEVICE |
US11838870B2 (en) * | 2018-08-30 | 2023-12-05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Methods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same |
US10938729B1 (en) * | 2019-08-14 | 2021-03-02 | Rockwell Collins, Inc. | Using self-degradation in dynamic spectrum allocation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95327A (zh) * | 2009-05-21 | 2010-11-24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双模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326817A (zh) * | 2007-08-16 | 2013-09-25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通信终端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606062B1 (ko) * | 2004-02-26 | 2006-07-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변채널의 특성에 따라 채널품질정보의 전송을 제어하는 방법 |
US9271174B2 (en) * | 2007-08-07 | 2016-02-23 | Intel Deutschland Gmbh | Communication device performing measurements using assigned time slots |
US8908571B2 (en) * | 2010-10-01 | 2014-12-09 | Clearwire Ip Holdings Llc | Enabling coexistence between wireless networks |
US9241338B2 (en) * | 2012-06-05 | 2016-01-19 | Apple Inc. | Link adaptation resumption based on CQI offset |
US20140036710A1 (en) * | 2012-08-06 | 2014-02-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rat measurements for a dual-sim dual-active device |
US9544042B2 (en) * | 2014-03-31 | 2017-01-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Opportunistic mobile receive diversity (OMRD) in a dual-SIM dual-active (DSDA) device |
KR20170137749A (ko) * | 2015-04-14 | 2017-12-13 | 퀄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 튠-어웨이 동작을 제어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2015
- 2015-12-23 US US14/757,953 patent/US10841822B2/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8-26 CN CN201610730919.5A patent/CN10656106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26817A (zh) * | 2007-08-16 | 2013-09-25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通信终端和方法 |
CN101895327A (zh) * | 2009-05-21 | 2010-11-24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双模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841822B2 (en) | 2020-11-17 |
CN106561064A (zh) | 2017-04-12 |
US20170099129A1 (en) | 2017-04-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44859B2 (en) | Unified frame structure | |
US9954650B2 (en) | Delayed and bundled retransmissions for low bandwidth applications | |
CN109075906B (zh) |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1108692B (zh) | 用于3gpp新无线电的基础图选择 | |
KR102035402B1 (ko) | 자동 재송신 요청(arq) 피드백 정보를 처리하기 위한 네트워크 노드, 무선 장치 및 그 방법들 | |
CN113498627B (zh) | 信号接收或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 |
EP3301988B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 |
CN110999147B (zh) | 相等大小码块的传输块大小确定 | |
US11502785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 |
US20150016432A1 (en) | Retransmission Protocol Feedback Handling with Multiple Feedback Times | |
CN108631958A (zh) | 一种确定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的方法和装置 | |
US10856324B2 (en) | Scheduling method and device | |
CN106561064B (zh) | 传输格式选择方法和设备 | |
CN115632747A (zh) | 取决于传输类型和ue处理能力延迟传输 | |
CN110582966B (zh) | 用于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0431779B (zh) | 检测由于数据打孔损坏的数据传输的节点、ue及方法 | |
CN110140317B (zh) | 解码部分无线电传送 | |
CN113038522A (zh) |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基站以及存储介质 | |
WO2018160117A1 (en) | Method and radio units for provid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a control message | |
WO2018157927A1 (en) | Decod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6 |